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二十四)(建議用時:45分鐘)命題報告知識點題號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主要內(nèi)容1、2、4、5、6、8、9、11、12、13基因頻率的計算3、7、10、11綜合提升12、14、15A組 基礎達標1(2017大慶二模)下列生物進化相關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進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適應能力越強B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有害無益C達爾文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D通常生殖隔離是在不同種群間基因庫形成明顯差異的基礎上形成的 D 在自然選擇下進化而來的各種生物,都對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適應能力,其適應能力的強弱與進化程度無直接聯(lián)系,A錯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過捕食關系進行著相互選擇,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促進種群發(fā)展的作用,B錯誤;達爾文認為可遺傳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錯誤;通常不同種群間的基因庫先形成明顯差異,后逐步出現(xiàn)生殖隔離,因此通常生殖隔離是在不同種群間基因庫形成明顯差異的基礎上形成的,D正確。2(2017衡陽市一模)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xiàn)13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小島上,下列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 )A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B食物和棲息條件不同,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相同C若同一種地雀來到13個不同的島嶼后,形成13個個體數(shù)量不多的初始種群,它們的基因頻率是相同的D不同小島上地雀的基因頻率一旦出現(xiàn)差異,同一物種的地雀很快進化成不同的物種A 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A正確;食物和棲息條件不同,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不同,B錯誤;若同一種地雀來到13個不同的島嶼后,形成13個個體數(shù)量不多的初始種群,它們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C錯誤;不同小島上地雀的基因頻率一旦出現(xiàn)差異,只能說明出現(xiàn)進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種,D錯誤。3(2017保定市模擬)某大型封閉種群中基因型為AA個體占30%,Aa占60%(沒有自然選擇和突變),則( )A自交三代后種群中A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B隨機交配三代后種群A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C自交三代后種群中AA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D隨機交配三代后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不發(fā)生改變C 由于此種群是大型封閉種群(沒有自然選擇和突變),所以種群基因頻率無論是自交還是隨機交配,種群的基因頻率都不會改變,A、B錯誤;自交若干代,純合子不分離,雜合子后代則同時形成等量AA、aa,如此A基因頻率不變,但AA比例不斷增加,C正確;隨機交配達到遺傳平衡,每代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都不發(fā)生改變,D錯誤。4(2017上饒市二模)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jīng)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B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xié)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C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chǎn)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D 新物種的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A正確;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xié)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B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C正確;細菌中原本存在各種各樣的突變個體,接觸青霉素后,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存活下來了,沒有抗藥性的個體被淘汰,青霉素選擇出了抗藥突變個體,而不是細菌接觸青霉素后產(chǎn)生突變個體,D錯誤。5(2017煙臺市二模)DNA分析表明,白頭葉猴和金頭葉猴都是從黑葉猴進化而來的,它們分別是距今46萬26萬年前和50萬25萬年前從黑葉猴分離出來。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白頭葉猴和金頭葉猴成為不同物種的標志是彼此之間發(fā)生生殖隔離B自然選擇使黑葉猴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朝不同方向變化形成白頭葉猴和金頭葉猴C自然選擇的直接作用對象是黑葉猴種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從一個物種發(fā)展為三個物種意味著自然選擇使生物多樣性增加C 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具有不同表現(xiàn)型的個體,即葉猴的膚色,使其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進而使生物朝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進化,C項錯誤。6(2017廣西桂林等四市模擬)由于長期使用殺蟲劑A,某害蟲種群對殺蟲劑A產(chǎn)生了抗藥性,但在停止使用殺蟲劑A后,該害蟲種群經(jīng)過幾代繁衍,發(fā)現(xiàn)該種群對殺蟲劑A重新變得很敏感。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害蟲種群對殺蟲劑A重新變得敏感是由于產(chǎn)生了新的物種B害蟲種群的抗藥性是殺蟲劑A對害蟲種群定向選擇的結果C停止使用殺蟲劑A后對害蟲種群中抗性基因的選擇作用減弱D停止使用殺蟲劑A后害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A 害蟲種群重新對殺蟲劑A變得敏感,是由于停止使用殺蟲劑A一段時間后害蟲種群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不具有抗性的個體,該種群再重新接觸殺蟲劑A,種群中不具有抗性的個體將會死亡,這就是害蟲重新對殺蟲劑A變得敏感的原因,該種群沒有出現(xiàn)生殖隔離,沒有形成新物種,A錯誤。7某自由交配的種群在、時間段都經(jīng)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shù)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段內(nèi)A的基因頻率是40%B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qū)е禄蛐皖l率在段發(fā)生劇變C在、段,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力弱DAa個體在、段數(shù)量均為40,說明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C 段內(nèi)基因型AA的個體為40個,Aa的個體為40個,aa的個體為20個,因此A的基因頻率是60%,a的基因頻率是40%,A錯誤;導致基因型頻率在段發(fā)生劇變的原因是自然選擇對不同表現(xiàn)型的個體的選擇作用,而不是基因突變,B錯誤;在、段,A的基因頻率下降,說明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AA個體逐漸被淘汰,C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在、段,A和a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說明種群發(fā)生了進化,D錯誤。8(2017湖北省質(zhì)檢)關于物種的形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過程中總是淘汰隱性性狀B生物進化過程中總是淘汰顯性性狀C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而不是表現(xiàn)型C 生物進化過程中,可能淘汰顯性性狀,也可能淘汰隱性性狀,這取決于誰更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A、B項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C項正確;自然選擇是根據(jù)生物的表現(xiàn)型來進行選擇的,而不是基因型,D項錯誤。9(2017湖北八校聯(lián)考)下列有關于育種和進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B誘變育種可提高突變率,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優(yōu)良變異類型C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并不意味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的不斷進化和發(fā)展D 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由此判定D項錯誤。10樺尺蛾的黑色(A)對淺色(a)是顯性。1870年,倫敦某一區(qū)域的樺尺蛾以淺色為主,淺色占70%,雜合子占所有個體的20%。由于工業(yè)污染,該區(qū)域的樺尺蛾每年淺色個體減少10%,黑色個體增加10%。30年后該區(qū)域的樺尺蛾個體以黑色為主,幾乎看不到淺色個體。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區(qū)域的樺尺蛾個體間存在體色的差異,體現(xiàn)的是遺傳多樣性B30年期間樺尺蛾種群形成了新物種C1871年該區(qū)域的樺尺蛾群體中,隱性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77%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的選擇實現(xiàn)的B 樺尺蛾的體色是由基因控制的,體色的差異,體現(xiàn)了遺傳多樣性,A正確;30年期間樺尺蛾種群并未產(chǎn)生生殖隔離,還可進行基因交流,即并未形成新的樺尺蛾,B錯誤;1871年,樺尺蛾的淺色比例數(shù)即aa70%(110%)63%,Aa20%(110%)22%,AA10%(110%)11%,求得a77%,C正確;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的選擇實現(xiàn)的,D正確。11某昆蟲的翅可按長度分為殘翅、中翅和長翅,且殘翅昆蟲不能飛行,翅越長運動能力越強,如圖表示某地區(qū)該種昆蟲的翅長與個體數(shù)量的關系,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l)該種昆蟲翅長差異的根本來源是_。(2)如果有兩個較小的此種昆蟲的種群遷入了甲、乙兩個島嶼,其中甲島食物匱乏,運動能力強的生物更容易獲得食物,乙島經(jīng)常有大風浪,飛行的昆蟲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們能從這一事實得到的結論是_。(3)請在下圖中畫出昆蟲在甲島嶼繁殖數(shù)代以后翅長與個體數(shù)量的柱狀圖:(4)若干年后,甲島嶼形成的昆蟲種群A與乙島嶼形成的昆蟲種群B再次相遇,但它們已不能進行相互交配,說明兩種群的_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它們之間形成了_,而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有:_;_。(5)現(xiàn)有1 000只該種昆蟲遷入丙島嶼,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550只,Aa的個體300只,aa的個體150只,如果不考慮自然選擇和基因突變,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蟲的繁殖能力相同,則繁殖3代以后,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_,Aa的基因型頻率為_?!窘馕觥?(1)導致生物性狀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2)突變具有不定向性,突變的利與害是看是否適應當?shù)氐沫h(huán)境。(5)最初遷入丙島時,該昆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頻率為30%,由于該昆蟲個體進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頻率不發(fā)生改變,仍為70%,Aa的基因型頻率為270%30%42%?!敬鸢浮?(1)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絕對的,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3)見圖(4)基因庫 生殖隔離 A、B兩種群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不同 A、B兩種群存在地理隔離,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甲、乙兩島自然選擇的作用不同,導致基因頻率改變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5) 70% 42%B組 能力提升12(2016江蘇高考)下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chǎn)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C 抗藥靶位點使殺蟲劑不能與靶位點結合,A選項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B選項錯誤;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選項正確;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屬于同種生物,不存在生殖隔離,D選項錯誤。 13在用殺蟲劑防治某種害蟲時,敏感型個體容易被殺死,抗藥型個體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來的卻是敏感型個體。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害蟲種群中出現(xiàn)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為自然選擇提供豐富原材料B抗藥基因在使用殺蟲劑前已經(jīng)存在,抗藥基因的出現(xiàn),對該害蟲來說是有利的C若停止使用殺蟲劑,抗藥基因頻率會逐年下降,害蟲種群在不斷進化D該實例說明殺蟲劑和嚴寒通過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決定害蟲進化的方向B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能為自然選擇提供原材料,A正確;抗藥基因在使用殺蟲劑前已經(jīng)存在,在殺蟲劑使用之后,抗藥基因的出現(xiàn),對該害蟲來說是有利的,但在殺蟲劑使用之前,抗藥基因的出現(xiàn),對該害蟲來說無利也無害,B錯;殺蟲劑對抗藥基因起到篩選作用,若停止使用殺蟲劑,抗藥基因頻率會逐年下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標志著生物的進化,C正確;殺蟲劑使得敏感型個體容易被殺死,抗藥型個體易生存,而嚴寒使敏感型個體生存下來,表明殺蟲劑和嚴寒可通過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決定害蟲進化的方向,D正確。14(2017來賓市二模)下列有關遺傳、變異和進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染色體變異是可以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染色體結構或數(shù)目變化B種群基因庫的差異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C基因重組所產(chǎn)生的新的基因型不一定會表現(xiàn)為新的表現(xiàn)型DDNA的復制、轉錄、翻譯過程中都可能出錯,發(fā)生的變異都是基因突變D 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因此可利用顯微鏡觀察染色體變異,A正確;不同生物之所以具有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本質(zhì)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即基因庫的差異引起的,B正確;新的基因型可能是攜帶隱性基因,例如AABBaabbAaBb,AaBb為新基因型,但不表現(xiàn)新的表現(xiàn)型,C正確;轉錄、翻譯過程中會出現(xiàn)差錯,但基因結構不變,只有基因結構的改變才是基因突變,復制錯誤可能導致基因突變,D錯誤。15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問題: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種形成、生物多樣性發(fā)展機制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與完善。如圖是科學家利用果蠅所做的進化實驗,兩組實驗僅喂養(yǎng)食物不同,其他環(huán)境條件一致。(1)第一期時,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蠅屬于兩個_。(2)經(jīng)過八代或更長時間之后,甲箱果蠅體色變淺,乙箱果蠅體色變深。再混養(yǎng)時,果蠅的交配擇偶出現(xiàn)嚴重的同體色選擇偏好,以此推斷,甲、乙品系果蠅之間的差異可能體現(xiàn)的是_多樣性,判斷的理由是_。(3)經(jīng)過八代或更長時間后,兩箱中的果蠅體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請用現(xiàn)代進化理論解釋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兩箱分養(yǎng)造成_,當兩箱中果蠅發(fā)生變異后,由于_不同,導致_變化,形成兩個群體體色的很大差異。(4)下表是甲、乙兩箱中果蠅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顯性基因頻率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世代甲箱乙箱果蠅數(shù)AT1E果蠅數(shù)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氣動力學與飛行原理 課件 4.4.2 穩(wěn)定性
- 病毒肺炎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知識vip
- 臨潭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試卷
- 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生物試卷(無答案)
- 巡講活動進我縣活動方案
- 小學除夕活動方案
- 展會英語沙龍活動方案
- 工程公司三創(chuàng)三增活動方案
- 小學防疫特色活動方案
- 工會開展電影活動方案
- 公司法務部職責與職能
- 泉州市石獅市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數(shù)學考前押題卷含解析
- 物流倉儲設備選型與配置規(guī)范
- 水電工程驗收單
- 2025年廣東省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測評(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全國交管12123學法減分考試題庫附答案
- 攸縣2024-2025學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安保主管上半年工作總結
- 撬裝加油站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國家開放大學行管本科《政府經(jīng)濟學》期末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考試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