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位置.doc_第1頁
聲音的位置.doc_第2頁
聲音的位置.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聲音位置的集中內容提要 聲音的位置是聲樂教學中一個常見的術語,人們常把尋找好的聲音位置列入聲音訓練的重要內容。有人過分地單一地企圖把聲音有意識地引導、導向或安置在一定的高位置,并試圖把聲音在以想象的高度發(fā)出,這種辦法往往事與愿違,原因在于孤立地追求物理上高位置的結果,這種做法最終是徒勞的。任何學習聲樂的人,都為獲得高位聲音而倍加努力,那么,什么是聲音的高位置?怎樣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就至關重要,只有用科學的方法來加以引導,聲樂的道路才能走的更遠,更扎實。關鍵詞 聲音位置聲音的位置是聲樂教學中一個常見的術語,人們常把尋找好的聲音位置列入聲音訓練的重要內容。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嗓音,每個人的嗓音條件各不相同,因此發(fā)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嗓音條件好的學生在唱歌時只需輕輕一碰就能發(fā)出較好的聲音,而嗓音條件不好的學生則需要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功夫去發(fā)出相同的聲音。所以,用好的方法去彌補聲音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有的同學在唱歌時常常只追求音量的大,認為聲音大便是好聲音,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這種聲音通常在小范圍內聽起來是一種環(huán)繞在自己周圍的聲音,但其實質是聲音沉重,沒有光彩,不集中,傳不遠,不宜表現(xiàn)音樂的變化,自己聽來又大、又響,容易自己欺騙自己。如果在音樂廳演唱,不借助任何擴音手段,這樣的聲音很難讓全場的聽眾都聽見。而高位的聲音具有清晰、光彩和永遠充滿青春活力的優(yōu)點,聲音富有彈性,能表達最細膩的情感變化,唱出的聲音容易圓潤、優(yōu)美,容易把握跳音和各種音色的變化,并能在音樂廳里自如地傳播、傳遠。所以我認為在聲樂的練聲過程和在作品的演唱中,聲音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學習聲樂的人,都為獲得高位聲音而倍加努力,有人過分地單一地企圖把聲音有意識地引導、導向或安置在一定的高位置,并試圖把聲音在以想象的高度發(fā)出,這種辦法往往事與愿違,原因在于孤立地追求物理上高位置的結果,這種做法最終是徒勞的。著名聲樂教育家伊爾文在聲音培養(yǎng)中的自然歌唱中提到“保持聲音的特定焦點就包含著某種程度的緊張因素,在人為的聲音之中,本身就顯示出有著緊張的錯誤?!憋@然,良好的高位歌唱不是孤立刻意地追求來的。一 什么是聲音的高位置華南師范大學音樂系講師陶立新在論唱歌發(fā)聲的高位置一論文中提到,在實際的聲樂演唱與教學中要獲得較為理想的高位置,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呼吸的深沉、通暢和靈活。氣是聲之本。只有正確的呼吸才能為聲帶的振動提供良好的動力。而且只有呼吸的著力點真正放到橫膈膜上,胸部、肩部、頸部、下巴等部位的肌肉才能避免幫忙控制氣息,才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緊張,進而才可以盡量排除外部肌肉對喉嚨內部聲帶運動的干擾。聲樂中經(jīng)常提及的高位置,實際上就是共鳴腔的調節(jié)與運用,以及共鳴位置的問題。所謂的“高位置”的聲音,就是高音共鳴作用在鼻腔系統(tǒng),它使聲音明亮、豐滿,富有金屬性的色彩。這種聲音起音時,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喉部肌肉,而是呼、吸兩組肌肉群的積極活動,聲音不是從口腔直平推出,而是由氣束以后咽反射到頭腔,在眉心放射出來。高而穩(wěn)定自然的聲音是高位發(fā)聲的共同特點,而另一個共同的特點是能自如地運用氣息。持續(xù)穩(wěn)定自然的高位聲音必然要有持續(xù)流暢的深氣息支持控制,兩者是相互依賴的統(tǒng)一體,缺一不可,孤立地強調高位置是不可取的。聲音的位置要放在高處,位置在頭的前部,在“眉心”,唱高音時喉部要有深的感覺,音位要高??捎煤啉Q與輕聲練習高位置安放。有了上部共鳴及頭聲,才能獲得聲音的高位置。二 共鳴器官及唱歌的共鳴要有一個好的聲音位置我們就必須知道什么是共鳴腔體,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共鳴器官。共鳴器官包括全部發(fā)聲系統(tǒng)的空腔,即:胸腔、喉腔、鼻竇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竇。以軟腭為界分兩組:鼻腔、鼻竇和咽腔稱為“上部共鳴器”;胸腔、喉腔、咽腔和口腔為“下部共鳴器”。高音以用上部共鳴器為主,低音則以用下部共鳴器為主。各共鳴腔體又根據(jù)體積的固定性和靈活性,又可分為可調節(jié)共鳴器(咽腔、口腔)及不可調節(jié)的共鳴器(鼻腔、鼻竇、胸腔)。其中共鳴作用最大的部位是聲帶以上形成的喇叭狀的共鳴腔,亦即聲道。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唱歌藝術與訓練提到唱歌的共鳴是指演唱及技術發(fā)聲方法的特定聲場共振效應。從物理學來講,物體產(chǎn)生共鳴首先須具備發(fā)音體、發(fā)聲動力和產(chǎn)生共鳴效應的空間條件。因為在空間范圍,主要的聲音傳導媒介是空氣。發(fā)聲體在使其發(fā)聲的動力作用下,發(fā)出的聲音叫做“基音”?;羰謫伪∮秩鄙倭α?,但是,同樣的基音在各個不同的可產(chǎn)生特定共鳴效應的空間里引發(fā)的共鳴效果則有很大的不同。歌唱發(fā)聲產(chǎn)生的共鳴正是利用這個道理,人的聲帶是發(fā)出語言和歌唱基音的特殊發(fā)聲體,經(jīng)呼氣的動力作用發(fā)出十分輕微的基音,這個基音通過在人體的某些腔體中引發(fā)的共振效應,使聲音數(shù)倍的增加眾多的泛音成分,再通過人體外部的空間傳導,使得歌唱的聲音越發(fā)變得宏大起來。這種聲音傳進人們的耳朵,讓人感覺到聲音的共振現(xiàn)象。人聲的共鳴不僅在人體的腔體內可產(chǎn)生感應共鳴,還會對一些人體組織產(chǎn)生強迫共鳴,但科學地使聲帶發(fā)出高質量基音的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引發(fā)聲音共鳴并為其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三 獲得高位置的關鍵聲音的位置是聽覺概念,是通過耳朵去感覺的,它是客觀存在的。聲音的高位置不是單純地依賴物理意義上的位置感來獲得的,它是各呼吸器官共同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不同的氣息(包括深度、力度、通暢度等)決定不同的聲音位置。兒童的尖叫聲就是深氣息與高位置的精妙結合,當今的優(yōu)秀歌唱者中(包括出色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高而穩(wěn)定自然的聲音位置是他們發(fā)聲的共同特點,而另一個共同的特點既都是能自如地運用氣息的大師。在重慶大學出版的音樂欣賞與聲樂技法中提到:獲得高位置聲音的方法。首先要有良好的氣息支持,在吸氣的同時打開喉嚨,上提軟腭。呼氣時,保持口咽腔的開口狀態(tài),最好面帶微笑,兩個嘴角稍稍上提,共鳴腔主要是鼻腔系統(tǒng),氣息要深,支持點要低,腰周圍的肌肉有向下坐的感覺。其次,口咽腔要充分打開,最主要的是要打開口咽后半部的咽喉腔,這是可調部分,又是上通頭腔,下連胸腔的要道,充分打開這部分有助于高位置的獲得。在聲音高位置的訓練中,喉頭的位置是非常關鍵的,經(jīng)常有同學說,“我在練聲時喉頭不自覺地就會上提”喉頭一旦提起,聲音馬上就會卡住。所以喉頭問題也是影響聲音位置的一大問題。中央交響樂團的聲樂指導吳其輝教授在說到喉頭問題的時候,提到用他自創(chuàng)的“憋功”這里的“憋”不但是指用小腹的力量把氣息落到腰間,還指在發(fā)聲之前,聲音和喉頭同時打開,發(fā)聲時,喉頭關閉,發(fā)出聲音,這樣,喉頭上提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喉頭問題解決了以后,很多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聲音的集中也更好做出來。我的老師,西北師范大學敦煌藝術學院聲樂學教授朱東生曾經(jīng)說過,在唱高音的時候,我們的聲音往往會散開,咬不住字,氣息本來在小腹,卻因為音高,氣息提高到上胸,甚至到了脖子,這一點非常要命,試想,如果氣息提的很高,那么唱出的聲音肯定是氣若游絲,非常之虛,沒有哪一個聽眾會喜歡聽這種卡在脖子的聲音,所以,在唱歌的時候,無論唱的音有多高,氣息都應該在小腹,聲音越是高,氣息越是下沉,在心里要感覺氣息像一個倒三角一樣不斷往下,不斷的沉,好象一個水滴一樣慢慢地往下落。聲音的位置則像我們平時用的飲水機一樣,仿佛在我們的頭部的上方還有一個腔體,聲音的位置是在我們頭部上邊的腔體里,這樣的聲音位置和氣息支持才能唱出好的聲音??刂坡晭н\動的喉內肌肉群由此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從而保證聲帶有效擋氣并使之縮短變薄而具備產(chǎn)生2800Hz高頻音波的物質條件。1.喉嚨的正確打開。 打開喉嚨既是做好腔體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直接調節(jié)聲帶機能狀態(tài)的主要手段。在打開喉嚨的過程中,一方面自然、松弛、適度地張開頜關節(jié),放下喉頭,使各共鳴腔體相互協(xié)調,形成一個良好的聲音通道,以起到良好的“收音調諧”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有意識地在喉部尋找咬字或發(fā)聲的支點壓縮聲帶,建造高頻音波的“發(fā)射臺”。聲帶本身沒有神經(jīng),但是可以借助甲披裂肌、環(huán)甲肌等喉內肌肉群實現(xiàn)對它的調控。在具體的發(fā)聲實踐中,喉下(有人說是在頸窩深處或嗓子眼里)換字,以及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弗蘭克科萊里(Franco Corelli)所主張的把聲音靠在聲帶上都是非常有效和實用的手段。頸窩深處(嗓子眼)位于聲帶的最前端。把咬字或發(fā)聲的著力點靠在此處有助于聲帶由后向前逐步壓縮,逐段停止振動,減少參與振動的聲帶體積(主要是長度),產(chǎn)生高頻音波。我們常聽說歌唱時喉嚨要松,主要是指喉嚨外部的肌肉一定要松,但是聲帶一定要始終拉緊,如同小提琴的琴弦始終要保持一定的張力。因此放松喉嚨實際上是要里緊外松。如果喉嚨內外都是松松垮垮,不但很難產(chǎn)生高頻音波,聲音也會虛弱無力。.準確的高位安放,在呼吸與喉嚨都處于正確的狀態(tài)產(chǎn)生含有2800Hz的高頻音波之后,再有意識地使聲音在人中、面罩,或額頭等處(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主張聲音的上方焦點在眉心的前一寸)聚焦,將會使聲音的位置更高,穿透力更強,音色更為動聽。在上方焦點處直接起音,直接掛住聲音易于使聲音在上方聚焦。除了要保持焦點的穩(wěn)定、統(tǒng)一,還需時時注意喉嚨的打開及氣息的穩(wěn)定。四 獲得高位置的訓練知道了唱歌所需的共鳴器官及其關鍵要領,下一步就是要發(fā)出具有高位置的聲音了。在重慶大學出版的音樂欣賞與聲樂技法中,提到了用哼鳴練習法找到聲音的高位置。此書中提到的方法是:雙唇閉攏,要在良好的氣息支持下打開喉嚨,氣束均勻的通過口腔、咽腔、鼻腔進入竇室,從鼻腔把聲音傳出。在哼鳴的過程中頭部略感眩暈,眉心略感發(fā)麻。然后慢慢張開口唱u母音,保持哼鳴的感覺。我通過練習這個哼鳴練習,發(fā)現(xiàn)如果張開口用鼻腔直接發(fā)出哼鳴,那么哼鳴聲音比閉口哼鳴發(fā)出的位置高,更容易找到喉咽壁上的那個點,再用哼鳴的這個點直接變u母音,就容易了不少。只需要哼鳴出正確的點以后,嘴唇變圓、變小,咽腔發(fā)出u母音就可以了,我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比重慶大學出版的音樂欣賞與聲樂技法中提到的方法更容易找到聲音的高位置。另外,用閉口韻母m或n練哼鳴,訓練呼吸的控制能力,使氣息穩(wěn)定、通暢。這時喉嚨打開找到高位置有很大的幫助。高位置訓練要點是:松開咬肌、牙,同時頜關節(jié),舌放平,舌尖稍微抵向下門齒背;腰部的氣息做向下的拉力,其他部分都要放松;張開鼻翼,打開鼻腔,用氣不要過多,像有病時的“呻吟”、“嘆息”聲帶負荷很輕,感覺是氣息輕輕撫摸聲帶。哼鳴時聲音不可壓在下腭處或逼在喉頭里,也不能推到嘴唇前面來,想象從軟口蓋、小舌處一直通到頭頂在眉心處釋放聲音,獲得高位置。此外,用母音u練習,主要是便于打開喉嚨,找到通向頭腔共鳴的通道。由于發(fā)母音u時舌位較低,軟口腭和小舌向上提起,口腔內空間增大,氣束能集中的射向頭腔,使聲音豐滿,音色圓潤、柔和。練習時注意不要因為圓而把聲音“撮”到嘴唇前邊,不要壓舌根和下腭,要保持口腔后半部分“拱”起,要感到氣束從咽部扣到頭頂放射出來。另外還可試著略偏低一點頭(不要過分),想象聲音從額頭穿出來,練習時一定要注意脖子、肩、臂都要放松。以上方法均是由重慶大學出版的音樂欣賞與聲樂技法中提到的。我認為用京劇的發(fā)聲訓練來獲得聲音的高位置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京劇的發(fā)聲訓練中,有一個方法是甩嗓子,這個方法借用到美聲唱法的訓練中也是非??尚械?。以腰腹的支持練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