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修辭.doc_第1頁
古代漢語修辭.doc_第2頁
古代漢語修辭.doc_第3頁
古代漢語修辭.doc_第4頁
古代漢語修辭.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修辭修辭是為了表情達意,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而對語言進行的綜合的藝術加工。自古至今,漢語的修辭方式多種多樣的。有些修辭方式古今皆用,差別不大,比喻、排比、夸張、反復等,但也有些修辭方式古籍中常用,而現(xiàn)代漢語則很少使用。所以,學習古漢語時,要識別這些修辭,準確理解它們所表示的“言外之意”。古漢語修辭,著重介紹古代常用而今天不常用或用法有別的修辭方法。一、比喻比喻是用類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種修辭方式。本體,喻體,喻詞三者都出現(xiàn)的為名喻。隱喻只出現(xiàn)喻體,是借喻體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均不出現(xiàn),所以叫“借喻”。比喻手法在古漢語很常見。宋代陳骙在文則中把其分為十類:直喻、隱喻、類喻、詰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實際上,古漢語中有兩種基本比喻形式,即“直喻”“隱喻”。其他八種皆可歸如此兩種中。1、直喻:直接點明,用“如、猶、若”表示。有女同行,顏如舜英(木槿花)。 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 以齊王,猶反手也。 2、隱喻:不直接點明,沒有任何標記,根據(jù)上下文來識別。用外部特征來比喻。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凝脂喻白而細膩的皮膚)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龍、虹喻長橋、復道)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 (一葦喻小舟)用內(nèi)在本質(zhì)作比喻。非疏骨肉而愛過客也。 (骨肉喻親人)諸侯不朝,力政爭權,并為十二國,未有雌雄。 (雌雄喻強弱)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 (股肱喻大臣)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卻也。 “水火”喻危險。 備(劉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水火:喻互不相容用動作方式及狀態(tài)作比喻。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比喻生命垂危)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喻處境危急),燕巢于飛幕之上。(喻地位不穩(wěn))。二、映襯用兩種事物相互襯托,加強語氣。1、用含義相同的事物相互襯托來強調(diào)要表達的思想。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2、用對立事物來襯托?!皩Ρ取弊鹬畡t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云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對比(主要表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常與排比、對偶(主要表現(xiàn)在形式上)結合使用。三、摹狀描繪事物的形態(tài)或聲音。1、描繪情狀,有專門的形容詞來表現(xiàn)。連綿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愛而不見,撓首躑躕。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參差、憔悴、輾轉疊音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冉冉、蒼蒼、遲遲以“然、若、爾”為后綴的形容詞。子路率而對。鼓瑟希,鏗爾。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2、描繪聲音,多用疊音詞。 伐木丁丁。雞鳴喈喈。交交黃鳥。蕭蕭馬鳴。啟呱呱而啼。笑吃吃不絕。玉佩遽叮當。摹狀中所用形容詞多為疊音詞、連綿詞、語義生動,聲韻鏗鏘,修辭效果極好。四、代稱(借代)不直稱某一事物,而以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另一事物來替代它。古代漢語中的借代,根據(jù)它們的特點,大致分以下幾類:(一) 以事物的特征,性狀來代替該事物。 君子不重傷,不禽而毛。 二毛,謂黑白兩種頭發(fā),花白頭發(fā),指老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布衣,平民。 大耳兒最叵信。 大耳兒,指劉備。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長纓,達官貴人。短褐,貧苦百姓。 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堅,堅車;肥,肥馬。 身被輕暖,口厭百味。 輕暖,又輕又暖的衣物。 是處紅衰綠減,苒苒舞華休。 八聲甘州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美好的樣子。指月亮。 喚取紅衣翠袖,揾英雄淚。 辛詞(二) 以專門代通名 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借楊得意代推薦者,借鐘子期代知音者。 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為燕尾生。 獄中上梁王書 尾生,傳說中極守信用的人,指講信用的人。 隋珠照日,羅衣從風。 洛陽伽藍記 隋珠,隋侯救一大蛇,大蛇銜來明珠報答他,這里泛指名貴的珠寶。 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庾信 春賦 綠珠,晉石崇的歌妓。文君,司馬相如之妻。泛指美女。(三) 以具體代抽象 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論語顏淵 舌,指代說出的話。 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莊子胠篋 軒冕,借代官位。斧鉞,借代刑罰。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 絲竹,指音樂,案牘,指公務。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上山采蘼蕪 手爪,指織布,縫紉等技藝。 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柳宗元文 齒舌,指代議論和誹謗。(四) 以官名代人名,地名代官名,姓名代朝代名。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 世說新語 平原,指陸機,其作過平原內(nèi)史。清河指陸云,其做過清河內(nèi)史,先以地名代官名,再指具體的人名。 自姬漢以來,眇焉悠邈。 文選序 姬指周朝,周的天子姓姬。 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 進學解 姚姒,指虞夏,舜姓姚,禹姓姒。 王右丞(王維,曾任尚書右丞) 陳拾遺(陳子昂,任右拾遺)杜工部(杜甫,任工部員外郎) 鮑參軍(鮑照,任劉子?參軍)柳柳州(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謝宣城(謝眺,曾任宣城太守)柳河東(柳宗元,河東人)(五)割裂式借代:把古書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組割裂開來,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這種方式叫割裂。 1、截取句子或詞組的一部分來指代另一部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論語)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聊齋志異 自弱冠涉乎知天命之年。 閑居賦 顗年逾耳順。 晉書荀顗傳烈宗知其抗直,而惡聞逆耳。(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鬃蛹艺Z) 隋盧思道嘗共壽陽庾知禮作詩,已成而思道未就,禮曰:“盧之詩何太春日?”(春日遲遲。詩經(jīng)七月 )2、截取詞組或句子一部分來表示整個句子或詞組之義。重以尸素,抱罪枕席。(尸位素餐:不勞而食,受祿不理事。)君非從流,臣進逆耳。(從善如流:很快接受別人的意見。)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能容吞舟之魚?” 吊屈原賦 代稱大魚。割裂這種辭格,從形式上,割裂的方式隨意、無規(guī)律可循。從內(nèi)容上,由于任意割裂,造成了一大批畸形詞語,意思不完整?!坝延凇保ā拔┬⒂延谛值堋敝挥行㈨樃改傅娜瞬艑π值苡褠?。)“俱為盍各,則未之取許?!保粮餮誀栔?。)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不健康的傾向,因此,被現(xiàn)代修辭淘汰了。六、夸張運用想象把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點突出來。1、一般性的夸張:對數(shù)量、性狀加以超大描寫。力拔山兮氣蓋世。 白發(fā)三千丈。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干(求)祿百福,子孫千億。2、描述性夸張:為強調(diào)事情本身的重要及影響,夸大其后果、結果。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沉魚落雁,羞花閉月。張袂成蔭,揮汗成雨。3、比喻性夸張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挾泰山以超北海。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七、委婉不把要表述的內(nèi)容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而是有意識地把話說得委婉曲折,含蓄有致,這就是委婉。謙敬語避諱語迂迴語,是常見的委婉手法。(一) 謙敬語 自我謙虛意味著對別人的敬重,所以古人在言談中或書信中,提到自己或自己的事情時,往往采取謙退自貶的說法。仆雖罷弩,亦嘗側聞長者之風矣。 報任安書臣超犬馬齒殲,??帜晁?。 年齡 后漢書班超傳古書中常用謙敬詞來替代人稱代詞,這樣做表示很有禮貌。對人敬稱(特別對君上)有:足下、先生、執(zhí)事、陛下、左右。對己謙稱:仆、愚、妾、奴、小人、下臣、不谷、寡人、孤。還有表敬副詞:請、幸、謹、敬、惠、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表謙副詞:猥、伏、竊、忝。 表示對自己的貶斥。(二)避諱語 對于一些不吉利,不光彩的事,古人常用避諱語來委婉表達。所謂避諱,對所要說的事加以避諱掩蓋或裝飾美化。 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杜稷何? 史記商君列傳 來時,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 漢書蘇武傳。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戰(zhàn)國策趙策。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陳情表“舅奪母志”指母親改嫁,改嫁是件不光彩的事,所以李密用一委婉語輕輕地掩飾過去。天崩地坼,天子下席。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令我百歲之后,皆魚肉之。今奉陽君捐館舍。原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始欲自聞,而先帝登遐。(凡人飛升成仙。)避忌諱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就是對君王或長輩(主要是父親)的名進行避諱。一般不能直呼君主或長輩的名,而且還對與君主尊長的名相同的字還要采取迴避,必須改用一字。 同子參乘,袁絲變色。 報任安書 同子指趙談,而作者父親司馬談。 誠臣殉主而棄親。 顏氏家訓歸心“誠”本為“忠”,因隋文帝楊堅之父為忠,所顏之推不敢用忠字。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余萬言。(班固避東漢明帝劉莊的諱。)誠臣殉主而棄親。( 顏之推避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避李淵祖父李虎之諱。)這類避諱毫無價值,只能起消極作用。(三)迂迴語:被來想說甲事,卻偏說乙事,轉彎抹角,話中有話。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另外,在外交場合中,古人尤其講究言語的文才和禮貌得體。 直則質(zhì),曲則文。 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 “寡君使群臣為魯衛(wèi)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鞌之戰(zhàn) “對不起,我要抓獲你了?!?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賜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率軍報仇。)寡君不忍,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既然出兵,就勇往直前了。)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秦兵旦暮渡易水,則欲長侍足下,豈可得乎?”(催促起程。)八、用典引用古人的事跡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詞句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叫用典。(一) 根據(jù)用典材料的性質(zhì),分引文、引事兩種。1、引文:引用見于文獻的文字或口頭流傳的格言、諺語、俗語等。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逼涫侵^乎? 先秦著作中的引文以援引經(jīng)書為主,尤其是詩經(jīng),尚書等,所以這種引文又稱“引經(jīng)”。 1、 引事,又稱 稽古 ,引用前人的事跡或歷史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相訴? 辛棄疾 摸魚兒 長門事,見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住在長門宮。她聽說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好,以黃金百斤請相如作長門賦,武帝讀后悔悟,陳皇后因而重受寵幸。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陸游 訴衷情 塵暗舊貂裘用戰(zhàn)國策 秦策中蘇秦的故事:蘇秦到秦國游說不成,錢花光了,黑貂裘也舊了,只得辭秦而歸。(二) 根據(jù)用典的方式,可將用典分為十四種(見明高琦文章一貫)這里重點介紹明用,暗用兩種。1、明用:明確指出典故的出處使人一看就知。如上引文2、暗用:不指明典故出處, 把引文或引事同作者的言語融為一體,這種用典方式,既要熟悉古籍,又要結合上下文仔細體味。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蘇軾前赤壁賦 逝者如斯暗用了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詩 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自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心若懷冰”。鮑照白頭吟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作者把者兩個典故結合在一起表達自己的為官廉潔。 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 “分香賣履”用曹操的故事,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序引了曹操臨終前的遺囑:“余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崩钋逭瞻涤么说?,說她的丈夫趙明誠臨終時毫無眷戀家人的心情。 用典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煉的重要的修辭手段。當然如果片面追求典雅,也會有弊端。如魏晉時的駢體文,議論必稽古,遣詞必用事,大量用典,使文章晦澀難懂,失去了文學價值。九、互文見義 為了避免行文的單調(diào)呆板,或適應文體表達的需要,把一個意思比較復雜的語句有意識地分成兩個形式相同、用詞交錯有致的語句,使這兩個語句的意義內(nèi)容具有彼此隱含,彼此滲透,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的關系,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或參互。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位尊”與“奉厚”互補,“無功”和“無勞”互補,兩句互文。實際意義為“位尊奉厚而無勞無功” 百姓殷阜,年登俗樂,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之衣。 上兩句為互文, “鰥寡”與“煢獨”互補, “不聞”與“不見”互補, “犬豕之食”與“牛馬之衣”互補。實際意義是鰥寡煢獨不聞不見犬豕之食, 牛馬之衣。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說 上兩句互文,叫囂與隳突互補,東西與南北互補。 “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漢樂府戰(zhàn)城南 “戰(zhàn)于城南郭北,死于城南郭北?!被ノ脑诠糯姼枭⑽闹卸加羞\用。一般分為對句中的互文和本句中的互文兩種。1、對句中的互文,是較普遍的形式。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睂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本句中的互文:秦時明月漢時關。 主人下馬客在船。煙籠寒水月籠沙。3、復雜互文: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緣客開,今始為君開。十、變文同義為了避免重復,增加文采,加重語氣或感情,古人常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中變換使用不同的字詞來反復表達大致相同的內(nèi)容。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明言明理,章言章理。) 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一般來說,實詞常變換運用,但虛詞也可構成變文。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溪而賦詩。詩經(jīng)中常在上下文章中使用變文,避免行文重復,又便于換韻,使詩篇反復吟唱,形成一種回環(huán)美??部卜ヌ促?,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部卜ポ椯?,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部卜ポ嗁?,置之河之滣兮,河水清且淪猗。同一內(nèi)容,變換詞語來反復申說,其作用即突出與強調(diào)所敘述的內(nèi)容。這種強調(diào),不借助變文同義這種方式是很難達到的。十一、同義連用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臨時組合在一起,使其意義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成為一個整體意義,這種表達方式叫同義連用。 作用,使文章語氣加重,強調(diào)感情;或者用來湊足音節(jié)。同義連用是多個詞語融合,從而使多義詞在具體語言中的表義更全面清楚。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見主上慘愴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覽相觀于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張儀聞,乃曰: “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湖都亭長西至界上,界上亭長戲曰: “至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