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煙臺自然地理實習報告一、實習目的、任務和實習地點11、實習目的:為了更好的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對野外地質地貌有更深的體驗,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yǎng)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斗的精神。12、實習任務:火山地貌、海蝕地貌、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以及構造原理,礦物和巖石的肉眼鑒定與描述,土壤種類判別和土壤PH測量、植物種類的判別,海岸地貌的識別,野外地質素描的練習,以及干濕溫度表、風向風速表、氣壓的基本使用,1.3實地考察地點:浹河口,門樓水庫,馬山,牙山,迎口山,芝罘島二、實習時間:2011年7月14日至2011年7月19日三、煙臺自然地理概況(一)地理位置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于E1193412157,N36163823。煙臺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并與大連隔海相望。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共轄12個縣、市、區(qū),包括蓬萊、萊陽、棲霞、招遠、龍口、萊州、海陽、長島等8個縣(市),芝罘、福山、萊山、牟平四個區(qū)。圖1(二)地形境內地形復雜,煙臺地形為低山丘陵區(qū),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占總面積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低山區(qū)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澤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蛤山盧山、山昔山、昆崳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巖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昆崳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qū)分布于低山區(qū)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fā)育,土層較厚。 (三)水文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島嶼眾多,以廟島海峽分割渤海與黃海,以西渤海沿岸多為沙岸,低線平直;以東南海岸多屬于巖岸,海岸曲折。境內河網較發(fā)達,中小河流眾多,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主要河流以萊山山脈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北流如海的有黃河水、大沽夾河;南流的有大沽河、乳山河、黃壘河、母豬河等。由于山坡陡峭,源近流短,均系山溪性河道,其特點是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四)氣候煙臺年平均降水量為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內陸地區(qū)3-4米/秒,沿海地區(qū)4-6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210天。煙臺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瀕臨黃海和渤海之間,因而夏季空氣比較干爽,冬季比較溫潤.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閑度假勝地。四實習內容(一)地層與地質構造煙臺處于華北魯東隆起的東北部、膠北隆起的北部邊緣,膠北隆起自元代以來,大部分地區(qū)進行著隆起抬升,不斷地遭受外力的侵蝕。沖刷使煙臺地層出露比較簡單,主要有下元古界中變質的粉子山群地層,該地層有四組組成,自老到新分別是:張格莊組、巨屯組、崗俞組、芝罘組,此外還有中生代燕山時期入侵的花崗巖;北部沿海一帶和山間平原則堆積著第四紀的沖積洪積物、沖積海積物。煙臺處于福山黃務復向斜的位置,該復向斜軸部在福山至黃務一線,有粉子山群的崗俞組所成,南北兩翼基本對稱,其中煙臺市區(qū)所在的北翼為單斜形式,故自南向北地層由新到老一次出露崗俞組,巨屯組張格莊組,北部芝罘組則又出現較新的芝罘組。各組地層片理產狀多傾向東、南、或南西。(二)、火山地質、地貌實地考察地貌學野外實習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詳細了解、掌握了煙臺地區(qū)火山的地質構造特征、地貌形態(tài)分布。主要包括:蓬萊地區(qū)、迎口山地區(qū)、馬山地區(qū)等火山地質構造、地貌形態(tài)。 在晚第三紀至第四紀初的構造活動中,膠東半島的龍口、蓬萊、福山、棲霞一帶發(fā)生過強烈的火山構造活動,此次火山構造運動造就了如今可觀的火山地質、地貌形態(tài),以及熔巖地貌。其中,蓬萊一帶是較為集中分布的地區(qū)之一。此次實習以蓬萊地區(qū)為重點: 1. 蓬萊地區(qū)火山巖地層晚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構造運動中,膠東半島的龍口,蓬萊,福山,棲霞一帶發(fā)生了強烈的火山活動,造成大片的火山巖分布及一系列火山,熔巖地貌,其中,蓬萊一帶是較為集中分布的地區(qū)之一。蓬萊地區(qū)的火山巖主要分布在西山-赤山-臥虎山一線以北至海邊,西到迎口山,欒家口海濱,東延至紅石山,銅井海濱,南部的馬山,平山,芝山等地也有零星出露,火山巖帶大致呈北東東-東西長條狀分布,火山地層平緩地賦予粉子山群地層及其它地層之上,產狀總的是向南傾,總厚度約200米。蓬萊地區(qū)火山巖巖性主要有熔渣狀,氣孔狀,集塊狀及致密橄欖玄武巖,巖石所具有斑狀結構,斑晶為橄欖石,單斜輝石,基質主要為細晶質或玻璃質,其化學成分中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41-46%,氧化鎂含量為7-7.8%,氧化鋁含量為14-15%,氧化鈉含量為0.6-3.9%,氧化鉀含量為0.34-1.76%。氧化鈣含量為8.7%左右,從其氧化硅含量偏低,堿質含量偏高,以及橄欖石的大量出現,表明蓬萊玄武巖主要為偏堿性橄欖玄武巖。 2.蓬萊地區(qū)火山地貌蓬萊地區(qū)的主要噴發(fā)中心有迎口山,大王山,小紅山,赤山,西山,紅石山等,如迎口山即屬于一典型的中心式噴發(fā)的火山錐。黃土狀沉積之下為第一旋回的玄武巖,上賦予古老變質巖基底之上,變質基底上常有含鐵錳結核的紅色風化物粘土層,主要是致密橄欖玄武巖,最多時可有三次噴發(fā)第一次旋回的火山活動主要為熔巖噴涌,溢出的玄武巖覆蓋于古老變質巖基底之上, 第二旋回的噴發(fā)地層在黃土狀沉積層之上。這一旋回初期形成的多為火山碎屑巖,熔渣狀,氣孔狀,集塊狀玄武巖,后期形成致密的橄欖玄武巖,該旋回中火山噴發(fā)最多可達5-6次。 在該期的噴發(fā)物構成十分明顯的火山地貌形態(tài),初期火山活動多為中心式噴發(fā),噴發(fā)物為火山碎屑,熔渣狀玄武巖及集結狀玄武巖,形成火山錐形態(tài),后期火山活動中心為中心式兼裂隙噴溢為主,玄武巖漿凝靜流出呈熔巖流,熔巖被,形成玄武巖臺地,如北溝鎮(zhèn)-大王山-欒家口及銅井紅石山一帶,有些地方玄武巖直臨海岸,形成陡峭的玄武巖海蝕崖柱。以下是此次火山地質、地貌實習過程:1 馬山實習 馬山位于福山區(qū)門樓鎮(zhèn)以南1公里左右,海拔166米左右,形成于古元古代,屬于張各莊組,巖性是火山巖,是在老地層上爆發(fā)的。從下圖可以看出馬山有明顯的分層,所以得出這座火山至少爆發(fā)過兩次。上層柱狀解理巖石為塊狀,顏色發(fā)灰,由熔巖組成,是典型的噴出巖形成高大的熔巖堆,火山類型是爆炸式的。下層灰色的細晶質或非晶質的玄武巖為準,可見或是玻璃,其以灰石,橄欖石斜長石為主,還可見剛玉的斑晶-藍寶石?;鹕筋愋褪且绯鍪降?,溢出時間長,而且溢出的巖漿多,屬于復合堆。 2. 破損火山口: 在距蓬萊城5公里的公路邊此處整體為一玄武巖臺地,地層情況如下,出露地表的地層可分為三層,最上層為灰色玄武巖層,呈塊狀,具有垂直節(jié)理,厚度約為4至5米,中間為烘烤層,約為厘米,與上層玄武巖之間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由地面至烘烤層約為米,烤層之下為棕紅色沉積地層,原為黃土,最下層為另一玄武巖層,厚度不詳。如下圖所示地層剖面可明顯的看出是兩次火山旋回的產物。第一層:大塊狀玄武巖 以火山灰,有小塊玄武巖為主 烘烤層:烘烤層,顏色較深第二層:黃土狀層 第三層:古老玄武巖巖層,屬于粉子山群烘烤層之下的玄武巖層為第一次火山旋回時期的產物,覆蓋其上的黃土由于受高溫灼燒而形成烘烤層。而烘烤層之上的塊狀玄武巖則為第二旋回時期的產物,后經流水侵蝕等作用形成該玄武巖臺地。 3 迎口山實習 (1)簡介:迎口山位于蓬萊市西南約12 km,北溝鎮(zhèn)以東2 km處的三十里店,恰處于丘陵區(qū)與黃縣斷陷平原的交界地帶整體看迎口山略呈橢圓形(圖2),南北約1km,東西約15km其主峰偏于北側,迎口山南山頂大約209米,東山頂高大約180米,北邊山頂為247.3米左右。因處于臺地平原之上,顯得十分壯觀突?;鹕藉F體中部為一個大致呈圓形的火山口洼地,其底部平坦,直徑約4O余米,山頂處通及大海,火山開口向西.火山口寬30米深20米,坡度25-26度,是個破火山口,迎口山南坡較為和緩,坡度15度左右;北坡較陡,尤其在山體中上部呈2O度35度的直形陡坡山體溝谷侵蝕,除西邊切開火山口的那條溝谷外,山體周圍還有5條較大溝谷切人山坡。迎口山是一典型的中心式噴發(fā)的火山錐,它受北東向斷裂和近東西斷裂所控,處于兩組斷裂交會處。緊靠北林院一下朱潘斷裂東側,呈不規(guī)則的馬蹄形,海拔248米?;鹕娇谖挥谏侥掀聳|西向斷層上,大致呈東西橢圓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蝕,現已發(fā)育成西向開口的沖溝?;鹕絿姲l(fā)具有一定爆炸性,拋出大量火山彈,火山砂礫,火山灰等,繼為熔渣狀,集塊狀玄武巖的噴發(fā),形成火山碎屑錐。下圖為蓬萊西南部地質略圖:(2)迎口山剖面迎口山周圍的地層出露情況,在山南為厚層致密的玄武巖層,直至距山下約300m處,地表變?yōu)榛鹕剿樾紟r迎口山北側山下及北林院村旁,出露膠東群變質巖基底的片麻巖、片巖而迎口山整個山體則都由熔渣狀火山碎屑物及火山灰構成在山體北側山麓,因采石原因露出幾個高約10m2Om的剖面,清晰顯示出迎口山火山地層的層序關系其剖面分析如下:灰黑色致密薄層狀橄欖玄武巖僅見于北林院小地塹中,2米。 棕黃色砂質粘土,0.52.8米黑色,黑褐色火山碎屑,主要由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灰組成,膠結疏松,稍顯層里,5.5米磚紅色,紫紅色熔渣狀玄武巖,集塊狀玄武巖米致密狀橄欖玄武巖。(3)形成成因分析:關于蓬萊地區(qū)火山活動的年代,存在著很不一致的觀點,一種看法是將蓬萊火山系中的黃土沉積層視為早更新紀的黃土,并且認為火山地系最下部,變質巖基底之上的紅色風化粘土層屬于上新世.另外,在一些地方見到玄武巖之上發(fā)育中更新紀末的黃土裝沉積.距以上地層接觸關系認為:第一旋回的玄武巖形成于上新世第二旋回的玄武巖則形成于早更新末之中更新世紀.另外一種看法是:第一旋回噴發(fā)的玄武巖絕對年齡值為5.07-5.11百萬年,介于中心世和上新世之間;第二旋回的玄武巖絕對年齡在4.39-4.64百萬年.不是屬于第四更新世,而是屬于第三紀上新世早期形成. 從玄武巖及其中所夾的黃土層的巖性和地層關系綜合考慮,我認為蓬萊地區(qū)火山活動的年代是從第三紀末延續(xù)到第四紀火山地層中的每個層次反映了火山噴發(fā)的一個韻律,則迎口山火山活動過程至少有五次以上的韻律蓬萊地區(qū)的火山巖層中,普遍存在一層厚數米的棕黃色砂質黏土及沙礫層(或稱黃土狀土),表征著一次較長的噴發(fā)間斷據此,將蓬萊地區(qū)的火山巖分為上下兩部分,它們是兩個大的火山噴發(fā)旋回的產物在迎口山北側,可見底部黑灰色火山碎屑巖與下伏黃土狀土的接觸關系,因此迎口山當屬于第二旋回火山噴發(fā)活動的產物迎口山的火山巖構造大多是氣孔構造,杏仁構造,原因是形成或噴發(fā)時速度快造成的,其中玄武巖具有保溫,硬度小,抗風化的特點.在三十里店南坡較緩, 破火山口形成大約分為以下幾種,后期的火山口不在原處,爆炸形成;火山停止噴發(fā)后巖漿房空虛,上面土壤由于重力下陷形成;火山錐在流水侵蝕作用下,把山坡切成一個溝形破火山口。(4)結語迎口山火山地層剖面厚度較大,出露較好,在山東半島北部新生代火山活動還有許多問題尚待深入研究的情況下,是進行區(qū)域新生代火山地質及地層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地點對于這樣一座寶貴的古火山遺跡,以往很長時間其科學和景觀價值并未被人們所認識此處的火山灰、火山渣被當作制造水泥的原料長期開采,對山體的破壞十分明顯好在目前對迎口山的保護已受到當地政府的關注,2000年后所有的采掘活動都已停止,迎口山也被蓬萊市政府確定為地質遺跡保護區(qū)它是一座寶貴的古火山地貌遺跡。現在的迎口山山南坡坡度較緩,有大片的果林和梯田;山北坡坡度較陡,基本為刺槐林所覆蓋,林木及林下灌草生長繁茂,郁閉度達95以上;山頂火山口處因地勢平坦,則被辟為農田;另外,在山上及北面山麓,村民營建了數處養(yǎng)雞場目前存在較突出的問題是采石場所造成的山體陡立面非常不穩(wěn),崩塌十分嚴重這種重力侵蝕作用在不斷蠶食著迎口山山體,需要引起當地政府及民眾的關注。(三)海岸地貌及河口地貌1.連島沙壩和古瀉湖此次野外實習主要對芝罘的連島沙壩和古瀉湖進行了調查,芝罘島位于西煙臺之北,原來是隔海相望的海中島,經海積作用,形成了一條長約三公里的連島沙壩,才與大陸相連成陸連島。連島沙壩兩頭寬,中間窄,最寬處520米。沙壩高度最大5.4米。從橫剖面看,構成連島沙壩的有四條卵石堤。連島沙壩的北端與芝罘島相連處(大瞳莊)還形成了一個古瀉湖,面積0.154平方公里,組成瀉湖的物質是青灰色、灰黑色的粉砂質泥和淤泥粉砂,富含有機質和貝克。這個古瀉湖是連島沙壩發(fā)育期芝罘島南側東西兩邊的沙嘴相向發(fā)育,最后連接起來,由于后來的不斷淤積,現在僅呈一片低洼沼澤地。堆積岸線侵蝕岸線古海蝕崖沙壩平原河谷平原瀉湖瀉湖平原砂礫堤固定沙丘10山地圖3芝罘島連島沙壩地貌圖2.海灘有沙質海灘和礫石海灘兩種,礫石海灘在基巖海岸的小海灣中分布,如婆婆口小海灣處,高于海面1-2米,由石英巖礫組成,歷史磨圓度好,直徑0.5-10cm,海灘寬度20-40米,海灘礫石的排列有一定規(guī)律性,長軸多平行于海岸線,扁平面傾向于海洋,呈復瓦狀構造。沙灘在濱海浴場,芝罘灣西岸以及夾河口東西兩側分布,高出海平面0.5-1米,由中細沙組成,寬度50-100米,芝罘島連島沙壩西側基部至夾河口,再向西至蓬萊市的八角口處,為長達26公里的大沙灘。3.沙嘴海岸泥沙在沿岸流作用下縱向運動,在適宜地點形成的一段與陸相連。前端深入海中的堆積體,如芝罘島西南岸沖溝出口處,有一西北東南向的礫石沙咀,成羽狀分布,長約200米,寬30米,高出海面0.5米。此處在夾河口,入海泥沙在向東的沿岸流作用下,在河口西側發(fā)育了三條沙嘴。4海蝕地貌(1)海海蝕崖。海岸坡直接與海水接觸,收到海水侵蝕,形成高而陡的海蝕崖。芝罘島北側海岸上海蝕崖高30-50米,最高可達100米,為典型的基巖海蝕崖,海蝕崖片麻巖、石英巖傾向背向海,受到海蝕和崩塌風化等作用,不斷后退,故崖壁陡立坡度80-90,芝罘島的南岸海蝕崖下部是基巖,上部是第四系土層,構成復式海蝕崖,如下圖(2)海蝕穴芝罘島南北兩岸普遍存在著洞、穴,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多沿巖層裂隙發(fā)育,現在海蝕穴位于海蝕崖基部,分布高度一般不高于波浪作用的高度。(3)海蝕臺煙臺市區(qū)前后七處,為廣闊的海蝕臺,片麻巖被海水侵蝕,高潮時淹沒,低潮時露出水面,臺面平坦,寬約300米,芝罘島北側海蝕崖前部也發(fā)育海蝕臺,海蝕臺上巖礁林立,高大者即成海蝕柱。(4)海蝕柱最典型的是芝罘島南島的“石公公”(現已破壞)和北岸的“石婆婆”,“石婆婆”兀立在海中,距離海岸300米,石高42米,呈塔狀,下部有海蝕洞穴。5.河口地貌此次實習主要考察了煙臺的夾河,夾河是煙臺市最大的如海河流,河口平面呈短小喇叭口形,距離海岸兩公里的夾河橋處,河口近口段家島處原發(fā)育曲折的河口區(qū)流,現已人工取直,河流徑直入海??陂T處,大量的泥沙在向東的沿岸流作用下,在西側岸發(fā)育三條河口沙嘴,向東突入河口中心,河口區(qū)距離海兩公里范圍內的河床兩側發(fā)育大片河口潮灘,組成物質以細砂、淤泥為主。(四)牙山植物地理實習牙山省級森林公園位于山東省棲霞市東南22.5公里處。牙山主峰海拔806米,是膠東半島的著名高山之一,因其主峰三個,且三峰巨石矗立,陡險異常,形如鋸齒,故稱“鋸齒牙山”。 牙山森林面積6000多公頃,其中心游覽區(qū)586.5公頃,森林覆蓋率93.2%。牙山氣候條件優(yōu)越,雨熱同期,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植物種類組成豐富。據初步統(tǒng)計,景區(qū)內木本植物65科289種,草本植物600余種,以下是此次對牙山部分植被的調查:牙山主要植被類型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木林、草甸、荒山灌草叢等。山區(qū)植被垂直分異規(guī)律明顯,隨著海拔高度以及坡度、坡向的不同,植被均不同。從山麓至海拔800m的山坡均有赤松林零星分布,生長較差。赤松自然分布北起沈陽,南到江蘇,煙臺為其發(fā)源地,雖然遭受松干蚜殼蟲害,致使七十年代大部分赤松林被毀,但由于自然條件適宜,赤松再生能力很強,目前赤松在牙山分布較少且多遭蟲害,長勢較差。各種櫟類如麻櫟、梆櫟、栓皮棟等構成的落葉闊葉林大多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陽坡或半陰坡山地,目前多呈灌叢狀態(tài),僅有少數萌孽枝條被選留成單株成林,但面積不大。海拔較低的山谷??梢婝}膚木林、雜木林以及楓楊、毛白楊、柳等組成的落葉闊葉林,生長良好,且較高大,很有發(fā)展前途。海拔較高的山脊地帶(700m以上),由于小氣候小地形的影響,常見有小面積的灌木林、山地草甸以及荒山灌草叢等類型,這些群落種類組成比較簡單且外貌單調。1.針葉林 (1)赤松林:赤松是膠東半島的主要區(qū)系成分,赤松林曾是膠東半島和昆崳山的主要針葉林。現僅在昆崳山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坡有小面積分布,在牙山零星分布于全區(qū)域。牙山的赤松生長較差,樹干挺直,樹齡20年的赤松平均樹高9m,胸徑l2cm,但松葉多枯黃,樹干樹皮干裂。陰坡林下灌木主要為山蘭,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子草,成簇生長,另外也可見到地榆、鈴蘭、珍珠菜、地柏、胡枝子,其次尚有扁擔木、山蘭、白檀等較喜濕植物下蓋度可達50%以上;林下灌木主要為草本主要有自羊草、黃背草,也可見到百里香、野艾等。(2)黑松林:上世紀六十年代引進,現成片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為主要的造林樹種。(3)落葉松林: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引種興安落葉松、華北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只有日本落葉松生長良好。在土壤發(fā)育良好的山坡有成片分布。一般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山坡、溝谷及路旁,占據面積不大,主要建群種有麻櫟、槲櫟、蒙古櫟、鹽膚木及其它雜木林等。林下植物主要有山蘭、胡枝子、扁擔木、黃花草、羊胡子草、荻等,組成不同的群落結構。(4)杉木林:自建國后引自湖北、湖南、福建等地、生長良好,有成片分布。杉木為亞熱帶針葉林建群種??煞植嫉脚瘻貛В寄居?950年引種,基莖10cm,胸徑2030cm。具更新苗,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的局域生態(tài)植被響應。此處形成溝谷小氣候,具有小優(yōu)勢。(6)紅松林:建國后引進,在土壤發(fā)育良好山坡發(fā)育較好,有成片分布。天然氧吧,此處人工痕跡比較重,紅松是在建國后引種,此地是中溫帶或寒溫帶紅松引種的最南界。群落結構為紅松純林,林下結構幾乎不發(fā)育,有少量草本植物。2.落葉闊葉林 一般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山坡、溝谷、及路旁,占據面積不大,主要建群種有麻樺、楓楊、鹽膚木、二球懸鈴木、毛白楊、坪柳及其他雜木林等。林下植物主要有胡枝子、扁擔木羊胡子草、碩草、野古草等,組成各種不同的群落結構。3、灌木林灌木層:分布于山勢陡峭、土壤發(fā)育不良的石礫較多的山谷。以扁擔木、懸鉤子、胡枝子、小野珠蘭、三椏烏藥、白檀等為主要成分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陽坡,占據面積不大,群落種類組成也不復雜,主要有胡枝子、白檀等,總蓋度達70一90,林下的草本植物有羊胡子草、獲、黃背草、地柏等。白檀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一600m之司陰坡或半陰坡山地,占據面積不大,白檀高達lm多,形成明顯的第一層,伴隨生長的有錦帶花、山綠柴等灌木,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子草、黃背草、地柏等。胡枝子灌木林占據面積也不大,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的寒風嶺、槍桿圍一帶陽坡山脊上,群落外貌整齊單調,蓋度可達90拆以上,形成明顯的背景,群落內常見有少數白檀、郁李、毛葉胡枝子以及草本植物羊胡子草、地柏、獲、黃背草等。 4、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850m以上北坡山地,地形比較平坦、土壤比較肥沃的局部地段上,群落外貌一般單調,總覆蓋度可達90%以上,在泰薄頂北坡海拔900m以上,分布著羊胡子草草甸,伴生許多喜濕的草本植物,如苔草、黃花菜、毛莨、鈴蘭等。實習中所識主要植物:(1) 赤松:松科 喬木 樹皮橘紅色,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干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成傘狀樹冠;針葉2針一束;球果成熟時暗黃色,鱗盾扁菱形,通常扁平。(2) 水杉:水杉屬 落葉喬木,葉交叉對生,羽狀,條形,扁平,柔軟,無柄;雌雄同株;(3) 君遷子:柿科 落葉喬木,樹冠近球形或扁球形;樹皮灰黑色活潑灰褐色,深裂或不規(guī)則的厚塊狀剝落;小枝褐色或棕色,有縱裂的皮孔;葉近膜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枝葉多呈水平伸展;為陽性樹種,耐半蔭,抗旱抗寒耐瘠薄,生長迅速,壽命較長。(4) 獨行菜:十字花科 一年或兩年生草本,基生葉窄匙形,一回羽狀淺裂或深裂;總狀花序,外有柔毛;為常見田間雜草。(5) 野艾:菊科 多年生草本,有時為半灌木狀,植株有香氣;莖具縱棱,分枝多,斜向上伸展;莖、枝被灰白色蛛絲狀短柔毛;葉紙質,上面綠色,有密集白色腺點及小凹點;多為二回羽狀全裂;多生于中低海拔地區(qū)的路旁、林邊、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可入藥。二色補血草:白牡丹科(藍雪科)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倒披針型;莖直立,有棱;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是堿土指示植物,廣泛分布于海灘濕地。(6) 扁蓄:蓼科 一年生草本。莖平臥、上升或直立,自基部多分枝,具縱棱;葉橢圓形,狹橢圓形或披針形,無毛,下面?zhèn)让}明顯;葉柄短或近無;花單生或簇生于葉腋,遍布于植株;多生于田邊溝邊濕地,為北溫帶廣泛分布;可做草藥。(7) 酸模葉蓼:蓼科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具分枝,無毛,節(jié)部膨大;葉披針形,上面綠色,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點;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近直立,花緊密;生于田邊、路邊、水邊、荒地或溝邊濕地。(8) 黃花菜:百合科 植株較高大,花葶長短不一,一般稍長于葉,基部三棱形,上部多為圓柱型,有分枝;花多朵,淡黃色,花被管長35cm。是重要經濟作物。(9) 麻櫟:殼斗科 落葉喬木,樹皮深灰色,深縱裂被灰黃色柔毛,后漸脫落;葉片形態(tài)多樣,多為長橢圓披針形;葉緣有刺芒狀鋸齒。(10) 臭椿:枯木科 落葉喬木,樹皮平滑,有直紋;嫩枝有髓;葉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揉碎后有臭味。葉可飼椿蠶,樹皮根皮果實可入藥。小野珠蘭;又名小米空木,薔薇科灌木,小枝細弱,彎曲,微被柔毛,幼時紅褐色,老時紫灰色;葉片卵形至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常深裂;頂生稀疏的圓錐花序,具花多朵;生于山坡、溝邊,海拔5001000米。(11) 鹽膚木:漆樹科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多形,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生于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灌叢或稀林中。(12) 三椏烏藥:樟科 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黑棕色;葉互生,近圓形至扁圓形,葉前常三裂,網脈明顯;葉柄較長。是適應較寒環(huán)境的廣布種。(13) 大車前:車前科 兩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呈蓮座狀,平臥、斜展或直立;葉片紙質,寬卵形至寬橢圓形,邊緣波狀或全緣;穗狀花序細圓柱狀;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及寒溫帶,在世界各地均歸化。(14) 小車前:車前科 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葉、花序梗及花序軸被灰白色或灰黃色柔毛;葉基生呈蓮座狀,平臥或斜展;葉片硬紙質,線形、狹披針形或狹匙狀線形;穗狀花序短圓柱狀至頭狀,緊密。(15) 葎草:???纏繞草本,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葉紙質,腎狀五角形,掌狀深裂,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和黃色腺體,邊緣有鋸齒;本草可藥用。(16) 板栗:殼斗科 落葉喬木,樹皮縱裂;小枝灰褐色,托葉長圓形,被疏毛及鱗腺:葉互生,葉緣有銳裂齒,羽狀側脈;穗狀花序,直立。果實食用。(17) 銀杏:銀杏科 落葉喬木,樹干高大,分支繁茂:樹皮呈灰褐色,深縱裂,粗糙;葉扇形,有長柄,具多數叉狀并列細脈,在長枝上螺旋狀排列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狀;為中生代孑遺稀有樹種。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力較強,栽培歷史較久。(18) 白檀:山礬科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膜質,倒卵形或卵形;中脈在葉面凹下;花冠白色;生于山坡、路邊、疏林或密林中。葉可藥用。蒙古櫟: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頂端短鈍尖,葉緣有鋸齒;常生于陽坡,成小片純林或與其他樹種組成混合林。(19) 蘿藦:蘿藦科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乳汁;莖圓柱狀,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表面淡藍色,有縱條紋;葉膜質,卵狀心形,頂端短漸尖;可入藥。(20) 瞿麥:石竹科 多年生草本,莖叢生直立,綠色,上部分枝;葉片線狀披針形,頂端銳尖,中脈明顯;花生于枝端或頂下腋生,淡紫色;可入藥。(21) 刺楸:五加科 落葉喬木,樹皮暗灰棕色,小枝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散生粗刺;葉片紙質,近圓形或圓形,掌狀淺裂。(22) 鵝掌楸:喬木,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23) 杉木:杉科 喬木,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內皮淡紅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側枝之葉基部扭轉成二列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通常微彎,呈鐮狀,革質。堅硬;(24) 菝葜;百合科 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葉薄革質或堅紙質,多為圓形或卵形;葉柄常有卷須;傘形花序生于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常呈球形。(25) 堿菀: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互生,全緣或有疏齒;頭狀花序疏散傘房狀排列,輻射狀;生于海岸,湖濱沼澤及鹽堿地(26) 藜: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粗壯,具條棱及綠色或紫紅色色條,多分枝,枝條斜升或開展;葉片菱狀卵形至寬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兩性簇生;分布遍及全球溫帶及熱帶地區(qū),為常見雜草。可入藥。27) 雀兒舌:大戟科 直立灌木,莖上部和小枝條具棱;葉片膜質,卵形、近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易折斷;葉可殺蟲,嫩枝葉有毒。(28) 紅松;松科 喬木,大樹樹皮灰褐色或灰色,縱裂成不規(guī)則的長方鱗狀塊片,裂片脫落后露出紅褐色的內皮;上部樹干常分枝,枝近平展,樹冠圓錐形;針葉5針一束,粗硬,直,深綠色;球果圓錐狀;喜光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高。為良好的木材。(29) 檉柳: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枝葉密生而下垂,葉片互生,廣布于沿海各地,生于鹽堿土的草灘海濱砂地、路邊等。(30) 單葉蔓荊:茄科,花藍色,革質葉,根系很發(fā)達,抗風,沙生。砂引草:紫草科 多年生草本,有細長的莖,有白色長絨毛;葉無柄或近無柄,狹矩圓形至條形,兩面密生白色緊貼的長絨毛;聚傘花序傘房狀。常分布于平原或丘陵堿性土壤的草地上。(31) 紫穗槐:豆科 叢生灌木,基數羽狀復葉,小葉1125片。耐寒耐瘠薄,且耐堿耐干旱,多生于河岸海灘及砂質的陽坡上。(32) 砂鉆苔草:莎草科 多年生草本,具長而橫生的匍匐莖,全年粗壯,桿直立,三角形,有紫黑色的節(jié);葉廣線型,質強,表面有光澤,邊緣有銳齒;花穗大而頂生。其它常見植物(包括海濱實習)(1)菝葜:百合科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葉薄革質或堅紙質,多為圓形或卵形;葉柄常有卷須;傘形花序生于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常呈球形。(2)懸鉤子:薔薇科,懸鉤子屬,果可食。(3)葎草:??评p繞草本,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葉紙質,腎狀五角形,掌狀深裂,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和黃色腺體,邊緣有鋸齒;本草可藥用。(4)獨行菜:十字花科一年或兩年生草本,基生葉窄匙形,一回羽狀淺裂或深裂;總狀花序,外有柔毛;為常見田間雜草。(5)馬唐:禾本科一年生,桿直立或下部傾斜,膝曲上升,節(jié)生柔毛;葉片線狀披針形;是一種優(yōu)良牧草,也是田間雜草,廣布于溫帶及亞熱帶山地。(6)月見草:柳葉菜科俗稱山芝麻,直立二年生粗壯草本,基生蓮座葉叢緊貼地面;莖被曲柔毛;莖生葉螺旋狀互生,倒披針形至橢圓形,邊緣有鈍齒。含油量較高,在華北等地區(qū)成片野生。(7)鴨跖草:鴨跖草科一年生披散草本,莖匍匐生根,多分枝;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聚傘花序;可入藥。(8)瞿麥: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莖叢生直立,綠色,上部分枝;葉片線狀披針形,頂端銳尖,中脈明顯;花生于枝端或頂下腋生,淡紫色;可入藥。(9)蘿藦:蘿藦科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乳汁;莖圓柱狀,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表面淡藍色,有縱條紋;葉膜質,卵狀心形,頂端短漸尖;可入藥。(10)堿菀: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互生,全緣或有疏齒;頭狀花序疏散傘房狀排列,輻射狀;生于海岸,湖濱沼澤及鹽堿地。(11)君遷子:柿科落葉喬木,樹冠近球形或扁球形;樹皮灰黑色活潑灰褐色,深裂或不規(guī)則的厚塊狀剝落;小枝褐色或棕色,有縱裂的皮孔;葉近膜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枝葉多呈水平伸展;為陽性樹種,耐半蔭,抗旱抗寒耐瘠薄,生長迅速,壽命較長。(12)紫穗槐:豆科叢生灌木,基數羽狀復葉,小葉1125片。耐寒耐瘠薄,且耐堿耐干旱,多生于河岸海灘及砂質的陽坡上。(13)二色補血草:白牡丹科(藍雪科)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倒披針型;莖直立,有棱;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是堿土指示植物,廣泛分布于海灘濕地。(14)刺楸:五加科 落葉喬木,樹皮暗灰棕色,小枝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散生粗刺;葉片紙質,近圓形或圓形,掌狀淺裂。(15)砂引草: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有細長的莖,有白色長絨毛;葉無柄或近無柄,狹矩圓形至條形,兩面密生白色緊貼的長絨毛;聚傘花序傘房狀。常分布于平原或丘陵堿性土壤的草地上。(16)砂鉆苔草: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具長而橫生的匍匐莖,全年粗壯,桿直立,三角形,有紫黑色的節(jié);葉廣線型,質強,表面有光澤,邊緣有銳齒;花穗大而頂生。(17)單葉蔓荊:茄科,花藍色,革質葉,根系很發(fā)達,抗風,沙生。(18)蒙古櫟: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頂端短鈍尖,葉緣有鋸齒;常生于陽坡,成小片純林或與其他樹種組成混合林。(五)土壤實習1.牙山的土壤以棕壤為主,偏酸性,山麓及山頂平坦的局部地段常有小 山地灌叢草甸土或沼澤化草甸土,土壤水較多,有機質豐。在山地上隨著生物氣候條件的變化,土壤類型及其組合表現出一定的分異現象,自下而上依次可見潮棕壤普通棕壤干白漿化棕壤、棕壤性土十酸性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叢草甸土。主要土壤類型有:(1)潮棕壤:地下水位高,土體下部受潛水影響,常在粘化層之下可見有銹紋、銹斑層。由于土層深厚,地勢低平,且有灌溉水源作保證,是高產穩(wěn)產田,宜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 (2)普通棕壤: 主要分布在緩坡丘陵的中下部溝谷階地和山麓地帶,剖面發(fā)育完整,土體構型為Ah一Bt一C型,母質為坡積一洪積物,土壤顏色為棕色,質地為砂壤土至重壤土,土壤反應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飽和度較高。大部分現已開墾為耕地,種植小麥、花生、蘋果、櫻桃等。 (3)高山灌叢草甸土:山地灌叢草甸土集中分布在牙山頂部,山地灌叢草甸土,質地較輕,富含沙礫,無粘粒淀積層,有機質含量高,可達8%左右,分布且深厚,土體經常濕潤,但因排水良好未見銹紋、銹斑,全剖面呈微酸性反應,pH值5.8-6.5左右,鹽基飽和度較低,這里地勢高,風力大,喬木生長較困難,但因降水較多,相對濕度較大,有利于灌木與草本植物生長,分布著以胡枝子、羊胡子草為主的灌叢草甸。在氣溫、土溫低、土壤濕度較大的條件下,有機質積累比較強烈,加之頂部地勢較為平緩,故多發(fā)育為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山地灌叢草甸。2.其他地區(qū)土壤(1)潮土潮土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處,大沽夾河等河流及其支流的沿岸均有分布,土層深厚,沉積層明顯,水土資源較為優(yōu)越,是本地區(qū)主要的耕種土壤,區(qū)內潮土以無石灰性潮土為主。無石灰性潮土母質來源主要是無石灰性河流沉積物,土壤均無石灰反應,ph值一半小于7,多呈微酸性反應,地下水礦化度小于0,5克/升,土壤形成中因受到地下水上升的影響,在土體不同深度可見銹紋、銹斑、有的可見鐵錳結核。(2均腐土均腐土是草原或森林草原植被下土壤腐殖質的積累深度較大,由上向下逐漸減少,具均腐殖質特性的土壤,蓬萊濱海也有分布。均腐土是具有暗沃表層和均腐殖質特性,而且在粘化層上界至125厘米的范圍內,或者在礦質土表至180厘米的范圍內,或在礦質土表至石質,或準石質接觸面之間,鹽基飽和度大于等于50的土壤。 成土特點包括腐殖質積累作用與鈣積作用,此外還有附加的粘化作用,氧化還原作用,磷的積聚與淋移,積鹽與脫鹽作用。其最主要的診斷層和診斷特性暗沃表層和均腐殖質特性與鹽基飽和度。 (3)濱海鹽土濱海鹽土主要分布在膠萊河以東的濱海一帶,目前仍受到海潮直接誒或間接影響,分布地區(qū)地形平坦,海拔低,海潮侵襲,海水朝河倒灌(夾河河口地區(qū)可見)或海水神六補給地下水方式影響土壤,其成土母質為海相沉積物或河流入海的淤積物,受海水侵漬,當出水成為海濱鹽灘或者灘涂,經生物、氣候與人為影響形成濱海鹽土。濱海鹽土分布區(qū)內地下水一半呢埋深0.5-2米,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30克/升,即使已墾地段,礦化度可達3-10克/升。水化學組成一NaCl為主,土壤含量易熔鹽類,1米土層內多在0.6%以上,高者可達20%。屬于氯化物鹽土,ph值在7.5-8.5之間。表1植物群叢與鹽漬土含量的關系植物群從總覆蓋度(%)表土含鹽量1米土體含鹽量(%)深度(cm)(%)1.黃須菜群從5-350-53.281.052.馬絆草-黃須群從15-300-90.880.513.馬絆草-海蔓群叢10250-50.720.54.堿茅-黑高群叢15-250-80.825.蘆葦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石英纖維及制品項目建議書
- 高效節(jié)能電機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參考)
- 2025年Α-乙酰乳酸脫羧酶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文物遺址保護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聚砜PSF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智能垃圾分類運營模式在垃圾分類行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動態(tài)報告
- 農村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2025年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建設與評價報告
- 醫(yī)院信息化2025年電子病歷系統(tǒng)優(yōu)化與醫(yī)療信息化標準對接報告
- 2025年能源互聯網分布式能源交易與分布式熱力網的融合創(chuàng)新報告
- 金融衍生品市場創(chuàng)新與風險防范:2025年政策法規(guī)與監(jiān)管體系改革探討與實踐001
- 四川成都環(huán)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本土品牌“品牌年輕化”策略研究
-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2025屆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創(chuàng)新人才小升初試題及答案
- 2025年3月三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模擬試題及答案(附解析)
- 國際壓力性損傷潰瘍預防和治療臨床指南(2025年版)解讀
- 2025年行政管理期末試題及答案
- 胰島素筆的使用操作流程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高一數學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附答案)
- 九年級化學上冊(滬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課件大綱
- DB11T 1072-2025 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質量檢驗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