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知能整合 如何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一 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指修辭技巧和表現(xiàn)技巧 修辭技巧包括比喻 比擬 借代 夸張 互文 通感 雙關(guān) 對比 反語 反復等 表現(xiàn)技巧包括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抒懷 借古諷今 用典 鋪墊 象征 烘托 欲揚先抑 先聲奪人 以小見大 動靜結(jié)合 以動寫靜 虛實相生 塑造人物形象時 稱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比興 直抒胸臆等 一 抒情手法1 直抒胸臆 是一種不要任何 附著物 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 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如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diào) 通過登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就 空懷壯志的幽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 借景抒情 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情感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 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 如杜甫的 絕句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全詩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 詩人借對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 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 以樂景寫哀情 別具韻致 3 情景交融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 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 刻畫來抒發(fā)感情 是一種間接 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白居易 琵琶行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借江心之月抒發(fā)作者的愁苦之情 又如杜甫的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其中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既是寫景 也是抒情 無邊落木蕭蕭下 讓人聯(lián)想到一年將盡 韶華易逝 平添鄉(xiāng)愁 不盡長江滾滾來 讓人聯(lián)想到不盡的愁緒 飛逝的時光 歷朝歷代的優(yōu)秀人物的不幸遭遇 杜甫此處明為寫景 實為抒發(fā)人生的感慨 4 托物言志 托 寄托 借助 物 客觀事物 言 表達 志 志向 志愿 思想 情感 哲理 等等 簡單地說 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如虞世南的 蟬 垂縷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詩中三 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 道出了蘊含的真理 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 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 自能聲名遠播 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5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諷刺時事 如杜甫的 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 王昭君因君王昏庸 畫圖省識春風面 盡管國色天香 也只能演出 獨留青冢向黃昏 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的人生悲劇 抒發(fā)了怨恨之情 如果君王昏庸 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劇 6 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如劉禹錫 臺城 臺城六代競奢華 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 只緣一曲 后庭花 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 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 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二 描寫手法1 渲染 本是一種國畫技法 一般是在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濃墨重彩 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 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 就是從正面著意描寫 如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詩中 魚戲蓮葉東 以下四句的渲染描寫 使得全詩生動活潑 音調(diào)優(yōu)美 把水上采蓮的畫面和人們采蓮時歡愉的情境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又如趙師秀的 約客 中以 家家雨 處處蛙 渲染一種氣氛 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2 烘托 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 使物象明顯 如 琵琶行 中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兩句 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 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3 襯托 指用事物間相似或?qū)α⒌臈l件 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襯托 分為正襯和反襯 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 如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 對此欲倒東南傾 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 如杜甫的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 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 船尾跳魚撥剌鳴 前三句著力刻畫一個 靜 字 最后一句卻寫動 寫聲 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 但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 以動寫靜 愈見其靜 以聲襯靜 愈見其靜 另外要注意 烘托 與 襯托 不同 烘托 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 所以 用一種事物暗示出另一種事物就叫烘托 這與 襯托 不同 因為 襯托 是兩種事物都寫 4 白描 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 這里指純用線條勾畫 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 如聶夷中 田家 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倉 全詩以小見大 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勞作 官家修筑糧倉的畫面 表達了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 壓榨農(nóng)民的主題 5 以樂景寫哀情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 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 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 凄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 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 交語速裝束 絡繹如浮云 從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門 其場面寫得越熱鬧 其悲情越強烈 6 動和靜 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 或以動襯靜 或以靜襯動 或一動一靜 相輔相成 前者屬于烘托手法 后者如戴叔倫 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鯉魚來上灘 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潔 是靜景 后兩句寫了魚兒爭搶新水 涌上溪頭淺灘的調(diào)皮 是動景 全詩動靜結(jié)合 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 7 虛和實 文藝作品在寫到較為復雜的事情時 往往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使作品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 形象更加鮮明 詩歌中的 虛 是指直覺中看不見 摸不清 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實 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 實事 實境 如辛棄疾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中夢中勝利的虛幻之景與醒來的白發(fā)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比 讓人體味出空有大志 報國無門的悲哀 蘇軾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中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也是虛幻之景 8 欲揚先抑 指不從正面平鋪直陳 先從反面著筆 加以貶抑 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如趙希璐 次蕭冰崖梅花韻 冰姿瓊骨凈無瑕 竹外溪邊處士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 有誰風雪看梅花 詩中三 四句忽發(fā)奇想 如果牡丹花開早于梅花 誰會沖風踏雪顧及梅花呢 然而 牡丹畢竟不會開在梅花之前 詩人欲揚先抑 突出只有冰清玉潔的梅花才能在凜冽的風雪中吐芳爭艷 受到人們的青睞 三 修辭手法1 擬人 把物人格化 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 表意更加豐富 如劉攽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后 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 偷開門戶又翻書 詩中將 南風 人格化 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 表現(xiàn)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 以及對南風 惡作劇 的親切喜愛之情 2 夸張 我國古典詩歌中 有用夸張手法單獨描寫自然景物的 也有用夸張手法單獨描寫社會生活的 更多的情況則是把二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 如孟浩然的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氣蒸 波撼 是夸張的寫法 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 3 對比 是指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相互比較 運用對比 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 揭示本質(zhì) 給人深刻啟示 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 相得益彰 給人以深刻印象 如高適 燕歌行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以戰(zhàn)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 形象鮮明 揭露深刻 又如梅堯臣 陶者 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 鱗鱗居大廈 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 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4 比興 從古典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 比興能用具體的常見的事物表達那些不很常見的事物 從而使讀者易于理解 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使其形象鮮明 還能避免敘事或說理的質(zhì)直 使之委婉含蓄 如李白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 詩中三 四句運用比興手法 前句暗指晁衡遇難 明月象征晁衡高潔的品德 后句寄興深微 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 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無限懷念之情 5 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 互相滲透 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這種修辭手法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見的有當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兩種 翻譯時容易譯錯 應特別注意 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王昌齡 出塞 正確翻譯是 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guān)城 二 詩歌表達技巧鑒賞的命題特點和解答注意事項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直是高考命題的重點 主要考查分析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這些表達技巧在詩歌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 達到了什么效果等 具體指 分析詩歌在謀篇 選擇材料 安排情節(jié) 刻畫人物 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 分析作品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 鑒賞作者運用表達技巧的靈活性 創(chuàng)造性 提問方式 這首詩歌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 技巧 表達作品的主旨 本詩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 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賞析 這首詩的第幾聯(lián)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請簡要分析 解答要領 準確指出用了什么表達技巧 若是就整首詩歌或幾句詩提問 主要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gòu)思 詩歌整體的表現(xiàn)手法來解答 若是針對詩歌具體某句詩時 適宜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結(jié)合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nèi)容 說說作者采用這個手法的原因 闡明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傳達怎樣的旨趣 12 1 2016 天津高考 閱讀下面的詩 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 王維端居不出戶 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 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 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 應門莫上關(guān) 選自 全唐詩 請結(jié)合詩句說明頷聯(lián)采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12 解析本題考查藝術(shù)技巧的鑒賞能力 頷聯(lián)寫景 先將所寫景物找出來 再思考所用手法 回憶此類題目解答時所用術(shù)語 最后考慮藝術(shù)手法 比如抒情手法中的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綜合比較分析 可以得出答案 注意題干中的 哪些 一詞 表明表現(xiàn)手法不止一種 參考答案 動靜結(jié)合 落日與鳥 是動態(tài)描寫 秋日原野 是靜態(tài)描寫 寓情于景 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 表現(xiàn)出詩人閑適的心境 12 2 閱讀下面這首詞 按要求作答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宋 辛棄疾白苧 新袍入嫩涼 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 已準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 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 秋試 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 白苧 zh 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 禹門 龍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安徽省銅陵五中化學高二下期末經(jīng)典試題含解析
- 濟寧一中2025年4月期中考試高二語文試題
- 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官會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含答案)
- 工程勞動競賽活動方案
- 工作解壓活動方案
- 山東四月景區(qū)活動方案
- 工業(yè)項目質(zhì)量月活動方案
- 少先隊競聘活動方案
- 小裝修公司宣傳策劃方案
- 巡察工作評比活動方案
- 2024山西航空產(chǎn)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JJG 164-2000液體流量標準裝置
- 光伏運維技能大賽考試題庫及答案
- 大學生實習實踐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1
- JBT 14346-2023 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 泥水平衡頂管機 (正式版)
- XXXX造價管理精講講義第五章工程項目投融資
- 李辛演講-現(xiàn)代人的壓力與管理
- 2024屆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物理八下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激光先進制造技術(shù) 課件 第3章 激光熔覆技術(shù)
- 醫(yī)院與商會合作協(xié)議
- 爭分奪秒備戰(zhàn)期末主題的學習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