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年山西省運城市河津二中高二(上)月考化學試卷(9月份)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 小題,共 60.0 分)1. 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碳與二氧化碳化合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 Zn 與稀硫酸反應氯酸鉀分解制氧氣 Ba(OH)2?8H 2O 與 NH 4Cl 反應甲烷與氧氣的燃燒A. B. C. D. 2. 用 H2O2 和 H 2SO4 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廢舊印刷電路板上的銅。已知:Cu(s) 2H(aq)Cu2(aq)H 2(g)H 64.39 kJ mol 1;2 2(l)22(g) H196.46 kJ mol 1 ;2H O2H O(l) OH2 (g) O2(g)H2O(l)H
2、285.84 kJ mol1在 H2SO4 溶液中, Cu 與 H2O2 反應生成 Cu 2 (aq)和 H 2O(l) 的反應熱H 等于()A. 417.91 kJ mol 1B. 319.68 kJ mol1C. 546.69 kJ mol 1D. 448.46 kJ mol13. 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A. 在稀溶液中: H (aq)+OH( aq)=H 2O( l )H=-57.3kJ/mol ,若將含 0.6mol H 2SO4的稀硫酸與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等于57.3kJB. 已知 C(石墨, s)=C(金剛石, s)H 0,則金剛石比石
3、墨穩(wěn)定C. 需要加熱的反應說明它是吸熱反應D. 已知 2C( s) +2O2( g) =2CO 2( g) H1; 2C( s) +O2( g) =2CO( g) H 2,則 H1 H24. 在2L的密閉容器中,把4molA和 2molB 混合,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 (g )+2BgxCg +2Dg2min后達到平衡時生成1.6molC,又測得反應速率( )?( )( ),v(D ) =0.2mol/ ( L?min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平衡時消耗 B0.08molB.C. A 的平衡濃度是 2.8mol/LD.x=4平衡時氣體壓強是原來的0.94 倍5. 在 10L 密閉容器
4、中, 1molA 和 3mol B 在一定條件下反應: A( g)+xB( g)? 2C( g),2min 后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共3.4mol ,生成0.4mol C ,則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A. 平衡時,物質的量之比n(An Bn C =2:11 4): ():():B. x 值等于 3C. A 的轉化率為20%D. B 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4mol/ ( L?min )6. 已知 C(金剛石) =C(石墨) H=-Q ( Q 0),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放出熱量最多的是()A. C(金剛石) + O2( g)=CO ( g) H=-Q 1B. C(石墨) + O2( g) =CO(
5、 g) H=-Q 2C. C(金剛石) +O 2( g) =CO 2( g)H=-Q 3D. C(石墨) +O 2( g)=CO 2( g) H=-Q 4第1頁,共 19頁7.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熱效應:H+( aq) +OH -( aq) =H 2O( l)H=-57.3kJ/mol 向1L0.5mol/L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質: 稀醋酸濃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熱效應H 1、 H 2、 H3 的關系正確的是()A. H 1 H 2H3B. H1 H3 H 2C. H 1 H2 H3D. H1 H3 H 28.已知化學鍵H-NH-H鍵能 /kJ?mol -1391
6、436根據化學方程式 N 2+3H 2? 2NH 3, H=-92.4kJ/mol ,則 NN 鍵能是()A. 431kJ/molB. 946kJ/molC. 649kJ/molD. 869kJ/mol9. 如圖是關于反應 A 2( g)+3B 2( g) ? 2C(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平衡移動圖象, 影響平衡移動的原因可能是()A. 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B. 降低溫度,同時減壓C. 升高溫度,同時加壓D. 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10. 一定溫度下, 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2N 2O4( g)+N 2O( g) 3N 2O(3 g),若反應開始時充入2mo
7、l N 2O4 和 2mol N2 O,達平衡后 N2O4 的體積分數為 a%。其他條件不變時, 若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平衡后 N 2O4 的體積分數大于 a%的是()A. 2 mol N 2O3B. 2 mol N 2O4、 2mol N 2O 和 1 mol He (不參加反應)C. 1 mol N 2O 和 1 mol N 2O3D. 2 mol N 2O4、 3 mol N 2O 和 3 mol N 2O311.下列變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A. 紅棕色的 NO 2 氣體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再變淺B. 實驗室中常用飽和食鹽水除去Cl 2 中混有的 HClC. 二氧化硫轉化為
8、三氧化硫時增加空氣的量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轉化率D. H2、 I2、 HI 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12.在密閉容器,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mA(s)+nB(g)pC(g)+qD(g) 若增大壓強或升高溫度,重新達到平衡,變化過程均如圖所示,則對該反應敘述正確的是 ()A. 逆反應是吸熱反應B. 正反應是吸熱反應C. m+n p+qD. m+n p+q13. 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s)+2B(g)2C(g)+D(g)H0在甲、乙兩容器中進 行起始時,將1mol A 和 2molB 加入甲容器中,將4molC 和 2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時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積為甲的2 倍, t 1 時兩容器
9、內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圖1 所示,隔板K 不能移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第2頁,共 19頁A. 保持溫度和活塞位置不變,在甲中再加入1molA 和 2molB ,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C 的濃度是乙中C 的濃度的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升高兩個容器的溫度,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B 的體積分數增大,乙中 B 的體積分數不變C. 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達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體積分數是甲中 C 的體積分數的2 倍D. 保持溫度和乙中的壓強不變,t2 時分別向甲、乙中加入等質量的氦氣后,甲、乙中反應速率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 和圖 3 所示 (t1 前的反應速率變化已省略 )1
10、4. 某溫度下, CO(g)+H2O(g)CO2(g)+H 2(g) 的平衡常數 K 1。該溫度下在容積均為1L 的甲、乙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CO(g) 和 H2O(g) 的起始濃度及 5 min 時的濃度如下表所示。甲乙起始濃度5 min 時濃度起始濃度5 min 時濃度-10.10.080.2xc(CO)/(mol L)-10.10.080.2yc(H 2O)/(mol L)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 x y 0.16B.C.D.反應開始時,乙中反應速率比甲中的快甲中 0 5 min 的平均反應速率:-1-1v(CO) 0.004 mol Lmin平衡時,乙中 H2 O 的轉化率是50
11、%, c(CO) 是甲中的2 倍15. 某溫度下,向2.0 L 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 mol X 和 1 mol Y ,發(fā)生反應: 2X(g) Y(g) 2Z(g)H ,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t/ s02468n(Z) / mol00. 81. 41.8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若使用催化劑,則反應速率和X 的轉化率均增大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再達到平衡時 1,則H 0c(Z) 0.8mol L其他條件不變,容器體積壓縮到1.0 L ,平衡常數將增大D. 溫度不變,向容器中再充入2 mol X 、 1 mol Y ,反應達到新平衡時增大16. K2C
12、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 +H2O? CrO42- (黃色) +2H + (已知:當溶液中增大時,該反應向左進行的程度大,當溶液減少時,該反應向右進行的程度大),用K 2Cr2O7 溶液進行下列實驗:第3頁,共 19頁結合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中溶液橙色加深,中溶液變黃B. 中 Cr2O72-被 C2H 5OH 還原C. 若向中加入 70%H2 SO4 溶液至過量,溶液變?yōu)槌壬獶. 對比和可知 K 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強17. 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 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發(fā)生化學反應: C(s) +2NO ( g) CO2( g)+N 2
13、 ( g),平衡時 c( NO )與溫度 T 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該反應正反應的H 0若狀態(tài) A 、B 的逆反應速率分別為v 逆( A )、v 逆(B ),則 v 逆( A ) v 逆(B)C. 在 T 2 時,若反應體系處于狀態(tài)D ,則此時v 正 v 逆D. 若狀態(tài) B、 C、D 的壓強分別為 PB、 PC、PD ,則 PC PD=PB18. 對于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 A2 (g) 3B 2(g) 2AB 3(g),探究單一條件改變情況下,可能引起平衡狀態(tài)的改變,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圖中 T 表示溫度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19.A. 加入催化劑可以使狀態(tài)
14、d 變?yōu)闋顟B(tài)bB. 若 T 1T 2,則逆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C. 達到平衡時 A 2 的轉化率大小: bacD. 在 T 2 和 n(A 2 )初始 不變時達到平衡, AB 3 的物質的量大小: cba20. 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A 和 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A(g)+xB(g) ? 2C(g) ,達到平衡后,只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的濃度、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第4頁,共 19頁A. 30min 時降低溫度, 40min 時升高溫度B. 反應方程式中x=1,正反應為放熱反應C. 該反應在第 8 min 時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D. 30 40 min 間
15、該反應使用了催化劑21. 某反應 2AB(g) C(g)+3D(g) 在高溫時能自發(fā)進行,其逆反應在低溫時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 H、 S應為A. H 0、 S 0B. H 0、S 0C.H 0S 0D.H 0S 0 、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 小題,共36.0 分)22. 參考如圖,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將甲醇蒸氣轉化為氫氣的一種原理是CH3OH( g)和 H2O 反應生成 CO2 和 H2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活化能 a 的變化是_ (填“增大”、“減小”、“不變”),反應熱H 的變化是 _ (填“增大”、“減小”、“不變”)請寫出CH
16、 3OH (g)和H2 O( g)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 ( 2)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化為氫氣的另一種反應原理是:CH3OH(g) + O2( g)? CO2( g) +2H 2( g) H=-c kJ/mol又知 H2Og) ?H2OlH=-d kJ/mol() 則甲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 23. CO 用途廣泛,工業(yè)應用時離不開平衡思想的指導: .在某一容積為 5L 的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內,加入 0.3mol 的 CO 和 0.3mol 的 H2O,在催化劑存在和 800的條件下加熱,發(fā)生如下反應:CO( g) +H 2O( g)? CO2( g) +H 2 (g) H
17、0,反應中 CO 2 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 1)根據圖上數據,該溫度(800)下的平衡常數 K=_ 。第5頁,共 19頁( 2)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改變下列條件能使平衡常數K 增大的有 _(填字母)。A升高溫度 B降低溫度 C增大壓強 D 減小壓強 E加入催化劑 G移出一氧化碳氣體( 3)若保持溫度和容器的體積不變,在(1)中上述平衡體系中, 再充入 0.3mol 的水蒸 氣,重新達到平衡后, H2O 的轉化率 _(填“升高”、“降低”、“不變”)。( 4)在催化劑存在和 800的條件下,在某一時刻測得c( CO) =c( H2 O)=0.09mol/L ; c( CO2) =c( H
18、 2) =0.13mol/L ,則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v 正_v 逆 (填“”、“”或“=”)。 .還原法煉鉛,包含反應 PbO( s) +CO( g) ? Pb(s)+CO 2( g) H,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的對數值與溫度的關系如表:溫度 /3007271227lgK6.172.871.24( 5)該反應的 H_0 (選填“”、“”或“=”)。( 6)當 lgK=1 ,在恒容密閉容器中放入PbO 并通入 CO,達平衡時,混合氣體中 CO 的體積分數為 _(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若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氣體后,平衡發(fā)生移動, 再次達到平衡時, CO 的百分含量 _(填“增大”、 “減小
19、”或“不變”)。24. 在 2L 密閉容器內, 800時反應: 2NO( g)+O 2(g)2NO2( g)體系中, n(NO)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時間( s)012345nNO)(mol) 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 NO 的平衡濃度 c( NO)= _ 。( 2)用 O2 表示從 0-2s 內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v= _ 。( 3)如圖中表示NO2 變化的曲線是_ 。( 4)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 。a v( NO 2) =2v (O2)b容器內氣體總物質的量保持不變cV 逆 ( NO) =2v 正( O2)d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2
20、5. 在某容積為 2L 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有 A 、B 、C、D 四種氣體發(fā)生反應,回答下列問題:第6頁,共 19頁( 1)如果四種氣體物質的量(n)隨時間( t )的變化曲線如圖1 所示,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反應物與生成物用字母表示,下同),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_ 。在 2min 時,圖象發(fā)生改變的原因可能是_ (用字母表示)。A升高溫度B 充入 A 物質增大壓強C分離出 C 物質D加入催化劑( 2)如果反應方程式為A (g) +B( g) ? C( g) +D( g),已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所示,AB1molL-1CD0molL -1、 的起始濃度均為?
21、, 、 為?t/70080083010001200K2.61.71.00.90.6該反應是_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830反應達到平衡時,的轉化率為_ 。已知某溫度下,反應以上述的初始濃度開始,到6min 時到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 D)隨時間t( min )變化的部分曲線如圖2 所示,平衡后在7min 時再充入的 D 氣體,發(fā)現(xiàn)反應至9min 時各物質濃度不再變化,請在圖2 中畫出從充入一刻到 10min 時 D 濃度的變化曲線。三、實驗題(本大題共1 小題,共4.0 分)26.已知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 水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F(xiàn)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中和熱的測定,請回答
22、下列問題:( 1)圖示裝置有兩處重要組成部分未畫出,它們是_、 _。( 2)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COc1molD 的_ 。( 3)若操作時分幾次注入反應液, 求得的反應熱數值 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4)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熱測定實驗,溫度計需使用_次。( 5)量取 0.5mol/L 的鹽酸和 0.55mol/L 的 NaOH 溶液各 50mL 進行實驗,測得鹽酸和 NaOH 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 t1,混合反應后最高溫度為 t2,設溶液密度均為 1g/mL ,生成溶液的比熱容 c=4.18J/g?請列式計算中和熱: H=_kJ/mol(不用化簡)。第7頁,共 19頁答案和
23、解析1.【答案】 C【解析】 解:碳與二氧化碳化合是吸熱反應;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是化合反應放熱; Zn 與稀硫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放出熱量;氯酸鉀分解制氧氣是分解反應屬于吸熱反應; Ba(OH ) 2?8H2O 與 NH 4Cl 反應是吸熱反應;甲烷與氧氣的燃燒是放熱反應;綜上所述屬于吸熱反應的為;故選: C。常見的放熱反應有:所有的物質燃燒、所有金屬與酸或與水、所有中和反應、絕大多數化合反應、鋁熱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有: 絕大數分解反應、 個別的化合反應 (如 C 和 CO2)、工業(yè)制水煤氣、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某些復分解(如銨鹽和強堿)本題考查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 題
24、目難度不大, 掌握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是解題的關鍵2.【答案】 B【解析】 【分析】本題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 明確反應熱和化學計量數的關系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注意蓋斯定律的應用?!窘獯稹勘绢}考查反應熱的有關計算。由 Cu( s) +2H+( aq) =Cu2+( aq) +H2(g) H1=+64.39 kJ mol -1;?-1 2H2O2( l) =2H 2O( l) +O2( g)H2=-196.46 kJ ?mol; H2( g) + O2( g)=H 2O( l)H3=-285.84 kJ?mol -1;由蓋斯定律知,+ +得到, Cu( s) +H2 O
25、2( l ) +2H + (aq) =Cu2+( aq) +2H 2O( l) H=H 1+H 2 +H 3=64.39 kJ?mol -1+( -196.46 kJ?mol -1 ) +( -285.84 kJ?mol -1)-1,即 Cu( s)+H+2+-1,=-319.68 kJ ?mol( l)+2H(aq)=Cu ( aq)+2H2O( l)H=-319.68 kJ ?mol2O2故 B正確。故選 B。3.【答案】 A【解析】 解: A 、在稀溶液中:H+( aq) +OH -( aq) =H2O(l )H=-57.3kJ/mol ,將含0.6molH 2SO4 的稀硫酸與含1mo
26、l NaOH 的溶液混合,生成1mol 水,放出的熱量等于57.3kJ,故 A 正確;B 、由 C(石墨, s) =C(金剛石, s) H 0,可知該反應吸熱,則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剛石的能量,物質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所以金剛石不如石墨穩(wěn)定,故B 錯誤;C、需要加熱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鋁熱反應,故C 錯誤;第8頁,共 19頁D 、物質 C 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多,但是反應是放熱的,焓變是帶有負號的,所以H1 H 2,故 D 錯誤故選 AA 、根據中和熱是稀的強酸和稀的強堿反應生成1mol 水的過程所放出的能量以及熱量與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B 、物質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C、需要加熱的反應
27、不一定是吸熱反應;D 、物質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多,焓變是帶有符號的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概念、 反應的熱效應方面的知識, 注意比較反應熱時要考慮反應熱前面的負號,難度中等4.【答案】 B2min后達到平衡時生成1.6molC,測得反應速率v D=0.2mol/Lmin),【解析】 解:()(?v(C)=0.4mol/(L min),?由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v(D ): v( C)=1: 2,則 x=4 ,所以3A ( g) +2B ( g)? 4C( g)+2D (g),開始 mol 4200轉化 mol 1.20.81.60.8平衡 mol2.81.21.60.8A 由上述分析可知
28、,消耗B 為 0.8mol ,故 A 錯誤;B 由上述分析可知, x=4,故 B 正確;C A 的平衡濃度是=1.4mol/L ,故 C 錯誤;D 平衡時氣體壓強是原來的=1.067 倍,故 D 錯誤;故選 B。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把握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三段法計算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反應速率計算、壓強比的計算及濃度計算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5.【答案】 C【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計算應用,主要是平衡濃度,反應速率,反應物轉化率的分析應用,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較簡單?!窘獯稹緼 ( g)+xB (g) ? 2C(g)起始量( mol ): 130轉化量( mol ): 0.20
29、.2x0.4平衡量( mol ): 0.83-0.2x0.4混合氣體共3.4mol=0.8mol+ ( 3-0.2x ) mol+0.4mol ,解得 x=4 ,A 、平衡時,物質的量之比n( A ): n( B): n( C) =0.8: 2.2: 0.4=4: 11: 2,故 A錯誤;B 、根據計算可知x=4 ,故 B 錯誤;C、 A 的轉化率為100%=20% ,故 C 正確;D 、B 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4mol/ ( L ?min ),故 D 錯誤;故選 C。第9頁,共 19頁6.【答案】 C【解析】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H= 生成物能量 -反應物能量,同時考查可燃物完全燃燒比不
30、完全燃燒放熱多,題目難度不大。從已知反應C(金剛石) =C(石墨)的 H 0 可知,金剛石的能量比石墨高,相同物質的量的金剛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比生成CO 放出的熱量多,據此解答?!窘獯稹繌囊阎磻狢(金剛石) =C(石墨)的 H 0 可知,金剛石的能量比石墨高,H=生成物能量 -反應物能量,反應物能量比生成物能量高的越多,放熱越多,金剛石和石墨相比,金剛石燃燒放熱比石墨多,又相同物質的量的金剛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比生成 CO 放出的熱量多,故C 正確,故選: C。7.【答案】 D【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酸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反應熱與物質的種類及濃度的關系的知識,側重考查了學生理解運用能
31、力,平時學習時要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掌握,提高解題的正答率?!窘獯稹肯〈姿崾侨跛?,電離需要吸收熱量,所以H 157 3kJ mol ;濃硫酸溶于水放出熱量,所以H 2 57 3kJ mol ;稀硝酸與NaOH 是強酸強堿發(fā)生反應, 產生的鹽是可溶的, 所以 H 3=573kJ mol。所以 H 1、 H 2、H3 的關系正確的是H 1 H 3H2,故 D 正確。故選 D。8.【答案】 A【解析】 解:由 N2+3H 2? 2NH 3 中的 H=-92.4kJ/mol 及表格中數據可知,E( NN)+3436kJ/mol-2 3391kJ/mol=-92.4kJ/mol ,解得 E( NN)=43
32、1kJ/mol ,故選 A焓變等于斷裂化學鍵吸收的能量減去成鍵釋放的能量,以此來解答本題考查反應熱與焓變,為高頻考點,把握焓變與鍵能的關系、焓變的計算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學鍵數目的判斷,題目難度不大9.【答案】 A【解析】 解: A 、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瞬間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反應移動,圖象符合,故A 正確;B 、降低溫度,同時減壓正逆反應速率都降低,正反應速率應在原速率的下方,故B 錯誤;C、升高溫度,同時加壓,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逆反應速率應在原速率的上方,故C錯誤;D 、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使用催化劑,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逆
33、反應速率應在原速率的上方,但正反應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D 錯誤第10 頁,共 19頁故選: AA 、增大反應物濃度,同時減小生成物濃度,瞬間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反應移動;B 、降低溫度,同時減壓正逆反應速率都降低,降低溫度,使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減小壓強,使平衡向逆反應移動, 平衡可能不移動, 可能向正反應移動, 可能向逆反應移動;C、升高溫度,同時加壓,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升高溫度,使平衡向逆反應移動,增大壓強,使平衡向正反應移動,平衡可能不移動,可能向正反應移動,可能向逆反應移動;D 、增大反應物濃度, 同時使用催化劑, 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但正反應速率增大
34、更多,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本題考查了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的影響、平衡移動圖象,難度較大,明確溫度、壓強、濃度變化引起化學反應速率變化是解本題的關鍵10.【答案】 A【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效平衡及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題目難度中等, 本題注意與原配比數相比較,結合濃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進行判斷?!窘獯稹糠磻?2N2O4( g)+N 2O( g)3N 2O3( g)中,氣體的體積前后相同,在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得到平衡狀態(tài),只要滿足物質全部轉化為N2O4( g)、 N2O( g),且滿足 n(N 2O4): n(N 2O)=1: 1,為等效平衡,則A 若將 2mol N 2O3
35、 全部轉化為N2 O(4 g)、N2 O(g),分別得到 4/3mol N 2O4 和 2/3molN 2 O,n( N2O4): n( N2O) =2: 11: 1,使 N 2O4 的轉化率減小, N2O4 的百分含量增加,故A正確;B.2molN 2O4、2molN 2O 和 1mol He ,1mol He 對平衡無影響,n( N2O4): n( N2O)=2:2=1 : 1,為等效平衡, N2O4 的轉化率不變,則平衡后 N2O4 的體積分數等于 a%,故 B 錯誤;C.1molN 2O 和 1molCN 2O3,相當于2/3molN 2O4 和 4/3molN 2O, n( N2 O
36、4): n(N 2O)=1 : 2 1: 1, N2O4 的轉化率增大,則平衡后N 2O4 的體積分數小于a%,故 C 錯誤;D.2molN 2O4、3molN 2 O 和 3molN 2 O3,相當于 4molN 2O4 和 4molN 2O,n(N 2O4):n( N 2O)=1 :1,為等效平衡, N2O4 的轉化率不變,則平衡后N 2O4 的體積分數等于a%,故 D 錯誤。故選 A。11.【答案】 D【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識, 題目難度不大, 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且發(fā)生平衡的移動?!窘獯稹緼. 可逆反應 2NO 2(g) ? N2O4( g),正
37、反應為氣體體積縮小的反應,加壓后二氧化氮的濃度增大, 所以氣體顏色加深, 由于增大了壓強, 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動,故顏色又變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 錯誤;第11 頁,共 19頁B. 實驗室中常用飽和食鹽水除去 Cl2 中混有的 HCl ,氯氣和水的反應是可逆反應,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氯離子濃度大,化學平衡逆向移動,可減小氯氣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 B 錯誤;22?2SO3,增加空氣的量, 氧氣的濃度增大,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存在平衡 2SO +O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轉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 錯誤;D.H 2+I 2? 2HI ,增大壓強氣體濃度增大,顏色
38、變深,平衡不移動,不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 D 正確。故選 D。12.【答案】 A【解析】 解: A 如逆反應是吸熱反應,則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有V 正 V 逆,與圖象符合,故 A 正確;B 如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則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有V 正 V 逆,與圖象不符合,故 B 錯誤;C A 為固體,增大壓強,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有n p+q ,故 C 錯誤;D 同 C 解答, A 為固體,不能計入化學計量數的比較,故D 錯誤。故選 A。13.【答案】 D【解析】 解:從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4molC 和 2molD 相當于 2molA 和
39、4molB ,即乙容器內的氣體的物質的量為甲容器內的氣體的物質的量的2 倍,而乙容器的體積為甲容器的體積的 2 倍,在相同溫度下達到相同平衡狀態(tài),A 、保持溫度和活塞位置不變,在甲中再加入1molA 和 2molB ,則相當于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達到平衡時,甲中C 的濃度小于原來的2 倍,即小于乙中 C 的濃度的 2 倍,故 A 錯誤;B 、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升高兩個容器的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甲、乙中B 的質量分數都增大,故 B 錯誤;C、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則乙容器內的壓強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達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體積分
40、數小于甲中C 的體積分數的 2倍,故 C 錯誤;D 、甲溫度和體積變化, 加入氦氣后對平衡移動沒有影響,保持溫度和乙中的壓強不變,加入氦氣后乙體積增大,平衡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故D 正確故選 D14.【答案】 A【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應的特點,特別是壓強對平衡無影響的特點,為解答該題的關鍵,同時注意平衡常數的意義,難度中等?!窘獯稹緼. 甲中起始 c( CO)、c( H2O)為 0.1mol/L ,5min 時 c(CO)、c( H2O)為 0.08mol/L ,則 CO2、H 2 的濃度分別為
41、0.02mol/L ,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不能與乙比較濃度關系,故A 錯誤;第12 頁,共 19頁B. 乙中濃度較大,則反應速率較大,故B 正確;C.甲中 0 5min 的平均反應速率:v( CO) =,故 C 正確;D. 平衡常數 K=1 ,則平衡時c( CO)、 c(H2O)與 CO2、 H2 的濃度相等,乙容器中起始為 0.2mol/L ,則轉化率為50%。因壓強對平衡移動無影響,起始時乙中c( CO)為甲的 2 倍,則平衡時乙中c( CO)是甲中的2 倍,故 D 正確。故選 A。15.【答案】 D【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移動原理,比較基礎?!窘獯稹緼. 若使用催化劑,可以
42、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狀態(tài),因此X 的轉化率不變,A 錯誤;B.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平衡時Z 的濃度是1.8mol 2L 0.9mol/L ,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再達到平衡時c(Z) 0.8mol L 1,這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H 0,B 錯誤;C.其他條件不變,容器體積壓縮到1.0 L ,溫度不變,平衡常數不變,C 錯誤;D. 溫度不變,向容器中再充入2 mol X 、1 mol Y ,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反應達到新平衡時增大, D 正確。故選 D。16.【答案】 C【解析】 解: A 中硫酸可使Cr 2O72- (橙色) +H 2O? CrO 42
43、-(黃色) +2H +逆向移動,中 NaOH 可使 Cr2O72- (橙色) +H2O? CrO42-(黃色) +2H +正向移動,則中溶液橙色加深,中溶液變黃,故A 正確;2-具有強氧化性,乙醇具有還原性,結合實驗中溶液變?yōu)榫G色可知中2-B Cr2O7Cr2O7被 C2H5OH 還原,故 B 正確;Cr2O72-C中加乙醇不變色,向中加入70%H 2SO4 溶液至過量,溶液為酸性,生成可氧化乙醇,溶液變綠色,故C 錯誤;D 是酸性條件,是堿性條件,酸性條件下氧化乙醇,而堿性條件不能,說明酸性條件下氧化性強,故 D 正確;故選: C。A 中硫酸可使Cr 2O72-(橙色) +H 2O? CrO 42-(黃色) +2H +逆向移動,中NaOH 可使 Cr2O7 2-(橙色) +H 2O? CrO 42-(黃色) +2H +正向移動;B Cr2 O72- 具有強氧化性,乙醇具有還原性;第13 頁,共 19頁C中加乙醇不變色,向中加入2-70%H 2SO4 溶液至過量,溶液為酸性,生成Cr2O7可氧化乙醇;D 由實驗、可知 Cr2O72-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42- 不能本題考查化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數字游戲的試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快速通關試題及答案
- 電商營銷自動化系統(tǒng)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英語考試卷及答案
- 幼兒園數學互動試題及答案解析
- 英語b級2015年6月試卷及答案
- 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反思的現(xiàn)狀與未來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下安全試卷及答案
- 科學作答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電商運營分析與優(yōu)化實踐試題及答案
- HIV實驗室SOP文件-新版
- 孤獨癥兒童評估填寫范例(一表兩圖)
- 賀蘭山東麓干紅葡萄酒多酚組分與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關聯(lián)性研究
-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實踐【高效備課精研 + 知識精講提升】 高一歷史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下)
- (4.3.1)-3.3我國儲糧生態(tài)區(qū)的分布
- 遼寧盤錦浩業(yè)化工“1.15”泄漏爆炸著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陽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guī)范方案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公開課《包裝的學問》課件
- 北師大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課件(30張PPT)
- 淺析商業(yè)綜合體的消防疏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