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確定修改[務實應用]_第1頁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確定修改[務實應用]_第2頁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確定修改[務實應用]_第3頁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確定修改[務實應用]_第4頁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確定修改[務實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礎設計的典型步驟:基礎設計的典型步驟: 確定基礎確定基礎 埋埋 深深 求求 得得 持力層承載力持力層承載力 選選 擇擇 基礎底面尺寸基礎底面尺寸 驗算驗算 持力層承載力持力層承載力 是否滿足是否滿足 p pf f 驗算驗算 軟弱下臥層軟弱下臥層 驗算驗算 地基變形地基變形 調整基礎尺寸調整基礎尺寸 結束結束 否 是否 否 是 1運用材料 Terzaghi(1943)極限承載力公式極限承載力公式 在整體剪切破壞情況下(密實砂土和堅硬粘土地基)在整體剪切破壞情況下(密實砂土和堅硬粘土地基) rqcu rbNqNcNp 2 1 rqcu rbNqNcNp3 . 03 . 1 rqcu rbNqNc

2、Np4 . 03 . 1 對條形基礎:對條形基礎: 對直徑為對直徑為b的圓形基礎:的圓形基礎: 對邊長為對邊長為b 方形基礎:方形基礎: 對于寬為對于寬為b,長為,長為l的矩形基礎,按的矩形基礎,按b/l值在條形基礎(值在條形基礎(b/l 0)及方形基礎()及方形基礎(b/l=1)的)的 承載力之間插值而得。承載力之間插值而得。 Terzaghi(1943)極限承載力公式極限承載力公式 在局部剪切破壞的情況下(軟粘土或松散砂地基上),建議用調整抗剪強度指標,在局部剪切破壞的情況下(軟粘土或松散砂地基上),建議用調整抗剪強度指標, 即用:即用: 2 1 3 2 rqu rbNqNcNp c rq

3、 NNN c 相應于局部剪切破壞的承載力因素相應于局部剪切破壞的承載力因素,由由 查查下圖下圖中的虛線或由中的虛線或由 查圖中的實線。查圖中的實線。 tan 3 2 arctan 3 2 cc 代替,極限承載力采用下式:代替,極限承載力采用下式: 2運用材料 魏錫克魏錫克(Vesic)極限承載力公式極限承載力公式 中心荷載作用下條形基礎的地基極限承載力基本公式與中心荷載作用下條形基礎的地基極限承載力基本公式與 Terzaghi公式相同,但其承載力系數不同。公式相同,但其承載力系數不同。 rqcu rbNqNcNp 2 1 式中:式中: rqc NNN承載力因素,分別由下式確定或查承載力因素,分

4、別由下式確定或查表表 tan) 1(2 cot) 1( ) 2 45(tan 2tan qr qc q NN NN eN rrrrqqqqccccu diSrbNdiSqNdiScNp 2 1 3運用材料 承載力因素承載力因素 Nc Nq Nr Nq / Nc tan Nc Nq Nr Nq / Nc ta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14 5.38 5.63 5.90 6.19 6.49 6.81 7.16 7.53 7.92 8.35 8.80 9.28 9.81 10.37

5、10.98 11.63 12.34 13.10 13.93 14.83 15.82 16.88 18.05 19.32 20.72 1.00 1.09 1.20 1.31 1.43 1.57 1.72 1.88 2.06 2.25 2.47 2.71 2.97 3.26 3.59 3.94 4.34 4.77 5.26 5.80 6.40 7.07 7.82 8.66 9.60 10.66 0.00 0.07 0.15 0.24 0.34 0.45 0.57 0.71 0.86 1.03 1.22 1.44 1.60 1.97 2.29 2.65 3.06 3.53 5.07 4.68 5.3

6、9 6.20 7.13 8.20 9.44 10.88 0.20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30 0.31 0.32 0.33 0.35 0.36 0.37 0.39 0.40 0.42 0.43 0.45 0.46 0.48 0.50 0.51 0.00 0.02 0.03 0.05 0.07 0.09 0.11 0.12 0.14 0.16 0.18 0.19 0.21 0.23 0.25 0.27 0.29 0.31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5 0.47 26 27 28 29

7、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22.25 23.94 25.80 27.86 30.14 32.67 35.49 38.64 42.16 46.12 50.59 55.63 61.35 67.87 75.31 83.86 93.71 105.11 118.37 133.88 152.10 173.64 199.26 229.93 266.89 11.85 13.20 14.72 16.44 18.40 20.63 23.18 26.09 29.44 33.30 37.75 42.92 48.93 5

8、5.96 64.20 73.90 85.38 99.02 115.31 134.88 158.51 187.21 222.31 265.51 319.07 12.54 14.74 16.72 19.34 22.40 25.99 30.22 35.19 41.06 48.03 56.31 66.19 78.03 92.25 109.41 130.22 155.55 186.54 224.64 271.76 330.35 403.67 496.01 613.16 762.89 0.53 0.55 0.57 0.59 0.61 0.63 0.65 0.68 0.70 0.72 0.75 0.77 0

9、.80 0.82 0.85 0.88 0.91 0.94 0.97 1.01 1.04 1.08 1.12 1.15 1.20 0.49 0.51 0.53 0.55 0.58 0.60 0.62 0.65 0.67 0.70 0.73 0.75 0.78 0.81 0.84 0.87 0.90 0.93 0.97 1.00 1.04 1.07 1.11 1.15 1.19 4運用材料 魏錫克魏錫克(Vesic)極限承載力公式極限承載力公式 須指出的是:許多地基承載力公式都可寫成須指出的是:許多地基承載力公式都可寫成Terzaghi公公 式的形式,且這些公式中的式的形式,且這些公式中的Nc、N

10、q相同,但相同,但Nr差別較大。差別較大。 由由Vesic公式算得結果與實際分析結果誤差不大,且偏公式算得結果與實際分析結果誤差不大,且偏 于安全。于安全。 Vesic根據影響承載力的各種因素對公式進行修正。例根據影響承載力的各種因素對公式進行修正。例 如:如:基礎底面的形狀基礎底面的形狀、偏心和傾斜荷載偏心和傾斜荷載、基礎兩側覆蓋基礎兩側覆蓋 層的抗剪強度層的抗剪強度、基底和地面傾斜、基底和地面傾斜h和土的壓縮性等和土的壓縮性等其它其它 因素因素的影響等,到目前是為止,考慮得最多,最全面。的影響等,到目前是為止,考慮得最多,最全面。 5運用材料 基礎形狀的影響基礎形狀的影響: 對方形或圓形基

11、礎對方形或圓形基礎,采用半經驗的基礎形狀因素加以采用半經驗的基礎形狀因素加以 修正修正,修正后的極限承載力公式為修正后的極限承載力公式為: Sc、Sq、Sr-基礎形狀因素,按以下公式確定:基礎形狀因素,按以下公式確定: 矩形基礎:矩形基礎: rrqqccu SrbNSqNScNp 2 1 l b S l b S N N l b S r q c q c 4.01 tan1 1 式中:式中:b為基礎寬度,為基礎寬度, l為基礎長度為基礎長度 6運用材料 偏心和傾斜荷載的影響:偏心和傾斜荷載的影響: 分析表明,偏心和傾斜荷載作用下,極限承載力將有所分析表明,偏心和傾斜荷載作用下,極限承載力將有所 降

12、低。對于偏心荷載,如為條形基礎,用有效寬度降低。對于偏心荷載,如為條形基礎,用有效寬度b b-2e (e為偏心距為偏心距)來代替原來的寬度來代替原來的寬度b;如為矩形基礎,;如為矩形基礎, 則用有效面積則用有效面積Abl代替原來面積代替原來面積A,其中,其中bb-2eb, l=l-2el,eb、el分別為荷載在短邊和長邊方向的偏心距。分別為荷載在短邊和長邊方向的偏心距。 當荷載偏心和傾斜同時存在時:當荷載偏心和傾斜同時存在時: rrrqqqcccu iSrbNiSqNiScNp 2 1 式中:式中:ic、iq、ir荷載傾斜因素荷載傾斜因素 7運用材料 其他影響因素其他影響因素 當為有利于傳遞較

13、大水平荷載將基底做成傾斜式當為有利于傳遞較大水平荷載將基底做成傾斜式 或當地面傾斜時,承載力公式中須引入傾斜系數。在或當地面傾斜時,承載力公式中須引入傾斜系數。在 某些條件下尚須考慮下列影響:某些條件下尚須考慮下列影響:(1) 土壓縮性的影響;土壓縮性的影響; (2) 基底尺寸大小的影響;基底尺寸大小的影響;(3) 基礎底面粗糙度的影響;基礎底面粗糙度的影響; (4) 基礎豎向剖面形狀的影響;基礎豎向剖面形狀的影響;(5) 相鄰基礎相互作用相鄰基礎相互作用 的影響;的影響;(6) 地下水位的影響;地下水位的影響;(7) 地基土分層的影響;地基土分層的影響; (8) 加荷速率的影響等。加荷速率的

14、影響等。 8運用材料 國家標準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02) 當荷載偏心矩當荷載偏心矩eb/30(b為偏心方向基底邊長)時,根據土的為偏心方向基底邊長)時,根據土的 抗剪強度指標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計算,并應滿抗剪強度指標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計算,并應滿 足變形要求:足變形要求: fa=Mbrb+Mdrmd+Mcck 式中:式中:Mb、Md、 、Mc 承載力系數 承載力系數(表表) b基礎底面寬度,大于基礎底面寬度,大于6m時按時按6m取值,對于砂土小于取值,對于砂土小于3m 時按時按3m取值;取值; k、 c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

15、度內土的內摩擦角、粘聚力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土的內摩擦角、粘聚力(UU) 和重度的標準值,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取有效重度;和重度的標準值,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取有效重度; r基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基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rm基底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基底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9運用材料 承載力因素承載力因素Mr、Mq、Mc k(度)(度) MrMqMc k(度)(度) MrMqMc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0.00 0.03 0.06 0.10 0.14 0.18 0

16、.23 0.29 0.36 0.43 0.51 1.00 1.12 1.25 1.39 1.55 1.73 1.94 2.17 2.43 2.72 3.06 3.14 3.32 3.51 3.71 3.93 4.17 4.42 4.69 5.00 5.31 5.66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0.61 0.80(0.7) 1.10 (0.8) 1.40 (1.0) 1.90 (1.2) 2.60 (1.4) 3.40 (1.6) 4.20 (1.8) 5.00 (2.1) 5.80 (2.5) 3.44 3.87 4.37 4.93 5.59 6.35 7.2

17、1 8.25 9.44 10.84 6.04 6.45 6.90 7.40 7.95 8.55 9.22 9.97 10.80 11.73 注:注: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紫乱槐抖踢厡捝疃葍韧恋膬饶Σ两菢藴手怠?10運用材料 承載力系數承載力系數NB、Nh、Nc NBNhNc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0.00 0.06 0.14 0.23 0.36 0.51 0.80 1.40 2.50 4.20 7.20 1.00 1.25 1.55 1.94 2.43 3.06 3.87 4.93 6.35 8.25 10.84 4.10 4.5

18、5 5.11 5.75 6.50 7.25 8.75 9.90 11.10 13.00 15.20 11運用材料 粉土承載力基本值粉土承載力基本值(kPa) 第一指標:孔隙第一指標:孔隙 比比e 第二指標:含水量第二指標:含水量 w (%) 10152025303540 0.5 0.6 0.7 0.8 0.9 1.0 410 310 250 200 160 130 390 300 240 190 150 125 (365) 280 225 180 145 120 (270) 215 170 140 115 (205) (165) 130 110 (125) 105(100) 注:注:1.括號內

19、數字僅供內插值用;括號內數字僅供內插值用; 2.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為為0; 3.在湖、塘、溝、谷與河漫灘地段新近沉積的粉土,其工程性質在湖、塘、溝、谷與河漫灘地段新近沉積的粉土,其工程性質 一般較差,應根據當地實踐經驗取值。一般較差,應根據當地實踐經驗取值。 12運用材料 粘性土承載力基本值粘性土承載力基本值(kPa) 第一指標:孔隙比第一指標:孔隙比e 第二指標:液性指數第二指標:液性指數 IL 00.250.500.751.001.20 0.5 0.6 0.7 0.8 0.9 1.0 1.1 475 400 325 275 230 200 430 360 295 240

20、210 180 160 390 325 265 220 190 160 135 (360) 295 240 200 170 135 115 (265) 210 170 135 115 105 170 135 105 注:注:1.括號內數字僅供內插值用;括號內數字僅供內插值用; 2.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為為0.1; 3.在湖、塘、溝、谷與河漫灘地段新近沉積的粘性土,其工程性在湖、塘、溝、谷與河漫灘地段新近沉積的粘性土,其工程性 能一般較差;第四紀晚更新世能一般較差;第四紀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積的老粘性土,其及其以前沉積的老粘性土,其 工程性能通常較好。這些土均應根據當地實踐

21、經驗取值。工程性能通常較好。這些土均應根據當地實踐經驗取值。 13運用材料 沿海地區(qū)淤泥和淤泥質土承載力基本值沿海地區(qū)淤泥和淤泥質土承載力基本值(kPa) 天然含水量天然含水量w(%)36404550556575 f0(kPa)100908070605040 注:注:1.本表僅適用于定義范圍內的紅粘土;本表僅適用于定義范圍內的紅粘土; 2.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第二指標的折算系數為為0.4。 注:對于內陸淤泥和淤泥質土,可參考使用。注:對于內陸淤泥和淤泥質土,可參考使用。 紅粘土承載力基本值紅粘土承載力基本值(kPa) 土的名稱土的名稱 第二指標:液塑比第二指標:液塑比 Ir= 第二指標:含水比第

22、二指標:含水比 aw= 0.50.60.70.80.91.0 紅粘土紅粘土 1.7380270210180150140 2.3280200160130110100 次生紅粘土次生紅粘土250190150130110100 P L w w L w w 14運用材料 素填土承載力基本素填土承載力基本值值(kPa) 壓縮模量壓縮模量E s1-2(MPa)75432 f0(kPa)1601351158565 注:注:1.本表僅適用于堆填時間超過十年的粘性土,以及超過五年的粉土;本表僅適用于堆填時間超過十年的粘性土,以及超過五年的粉土; 2.壓實填土的地基承載力,可按規(guī)范第壓實填土的地基承載力,可按規(guī)范

23、第6.3.2條采用;條采用; 3. E s1-2為與壓縮系數為與壓縮系數a1-2相應的壓縮模量。相應的壓縮模量。 15運用材料 砂類土承載力標準值砂類土承載力標準值(kPa) 土類土類 N 10153050 中砂、粗砂中砂、粗砂 粉砂、細砂粉砂、細砂 180 140 250 180 340 250 500 340 注:本表僅適用于粘性土和粉土組成的素填土。注:本表僅適用于粘性土和粉土組成的素填土。 粘性粘性土承載力標準值土承載力標準值(kPa) N 357911131517192123 fk(kPa)105145190235280325370430515600680 粘性土承載力標準值粘性土承

24、載力標準值(kPa) N10 15202530 fk(kPa)105145190230 砂類土承載力標準值砂類土承載力標準值(kPa) N10 10203040 fk(kPa)85115135160 16運用材料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kPa) (相當于特征值相當于特征值fak ) : 承載力標準值:承載力標準值:0 ff fk 式中:回歸修正系數式中:回歸修正系數: : ) 918.7884.2 (1 2 nn f u 1 1 2 2 n n n i i n i 變異系數變異系數: 平均值平均值: 標準差標準差: 17運用材料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d(kPa)(

25、相當于修正后的相當于修正后的fa ): 規(guī)范表格都是針對基礎寬度規(guī)范表格都是針對基礎寬度b3m,埋置深度,埋置深度d0.5m的的 情況作出,設計時應換算為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情況作出,設計時應換算為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d 。當基。當基 礎寬度大于礎寬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時時, 當計算所得設計值當計算所得設計值fd0.50, 查表查表2-4得得 =23, tan=0.424 61運用材料 基底處的平均壓力基底處的平均壓力p和土的自重應力和土的自重應力cz z +cz =34+70=104 kPa (2.53.0的縱墻正向相對撓曲(彎曲段的矢高與的縱墻正向相對撓曲(彎曲段的矢高

26、與 其長度之比)的允許值(約其長度之比)的允許值(約0.00050.0007)比反向撓曲比反向撓曲 大。大。即縱墻抵抗正向撓曲的能力比抵抗反向撓曲的能力大。即縱墻抵抗正向撓曲的能力比抵抗反向撓曲的能力大。 一般砌體承重結構房屋的長高比不大,以局部出現斜裂縫為一般砌體承重結構房屋的長高比不大,以局部出現斜裂縫為 主,以主,以局部傾斜局部傾斜作為地基的主要變形特征。(作為地基的主要變形特征。(表表) 對框架結構:對框架結構: 主要因柱基的不均勻沉降是構件受剪扭曲而損壞。主要因柱基的不均勻沉降是構件受剪扭曲而損壞。 通常要求相鄰柱基的通常要求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沉降差0.002l(l為柱間距為柱間距)

27、74運用材料 與剛性結構有關的地基變形特征與剛性結構有關的地基變形特征: 主要變形特征:主要變形特征:整體傾斜整體傾斜 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地基不均勻地基不均勻,荷載不均勻荷載不均勻,相鄰建筑物的影響相鄰建筑物的影響 允許值的確定允許值的確定: 人們視覺的敏銳程度人們視覺的敏銳程度(1/250); 結構結構 損壞損壞 (1/150);傾斜允許值隨建筑物高度增加而遞減。傾斜允許值隨建筑物高度增加而遞減。 地基基礎規(guī)范規(guī)定地基基礎規(guī)范規(guī)定:基礎傾斜引起矩形基底邊緣壓力增基礎傾斜引起矩形基底邊緣壓力增 量量p不得超過平均壓力不得超過平均壓力p的的1/40作為允許傾斜值作為允許傾斜值的控的控 制標準。即

28、制標準。即 p =pmax-p=p6e/bp/40 若假設上部結構重心位于建筑物高度若假設上部結構重心位于建筑物高度Hg的一半的一半(即即Hg/2) 處,則允許偏心距處,則允許偏心距e=Hg/2,代入上式得代入上式得 g H b 120 75運用材料 要求驗算地基特征變形的建筑物范圍要求驗算地基特征變形的建筑物范圍: 地基基礎規(guī)范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guī)模和功能特地基基礎規(guī)范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guī)模和功能特 征以及由于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征以及由于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 用的程度,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用的程度,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

29、 根據建筑物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根據建筑物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 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對地基變形作出具體規(guī)定: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對地基變形作出具體規(guī)定: 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 計;計; (2)表表3.0.2所列范圍內的設計等級為丙極的建筑物可不作變所列范圍內的設計等級為丙極的建筑物可不作變 形驗算,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仍應作變形驗算:形驗算,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仍應作變形驗算: 76運用材料 要求驗算地基特征變形的建筑物范圍要求驗算地基特征變形的建筑物范圍: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30、小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筑;,且體型復雜的建筑; 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 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時;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相鄰建筑距離過近,可能發(fā)生傾斜時;相鄰建筑距離過近,可能發(fā)生傾斜時; 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 完成時。完成時。 77運用材料 表表3.0.2 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范圍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設計

31、等級為丙級的建筑范圍 地基主地基主 要受力要受力 層情況層情況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k(kPa) 60 fak 80 80 fak 100 100 fak 130 130 fak 160 160 fak 200 200 fak 300 各土層坡度(各土層坡度(%)5510101010 建筑建筑 類型類型 砌體承重結構、框砌體承重結構、框 架結構(層數)架結構(層數) 555667 單層單層 排架排架 結構結構 (6m 柱距柱距) 單單 跨跨 吊車額定吊車額定 起重量起重量(t) 510101515202030305050100 廠房跨度廠房跨度 (m) 12182430303

32、0 多多 跨跨 吊車額定吊車額定 起重量起重量(t) 355101015152020303075 廠房跨度廠房跨度 (m) 121824303030 煙囪煙囪高度高度(m)30405075100 水塔水塔 高度高度(m)1520303030 容積容積(m3)50501001002002003003005005001000 78運用材料 表表3.0.2 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范圍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范圍 表注:表注: 1. 地基主要受力層系指條形基礎底面下深度為地基主要受力層系指條形基礎底面下深度為3b(b為基礎為基礎 底面寬度底面寬度),獨立基礎下為,獨立基礎

33、下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的范 (二層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二層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 地基主要受力層中如有承載力特征值小于地基主要受力層中如有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的土 層時,表中砌體承重置結構的設計,應符合地基基礎規(guī)范層時,表中砌體承重置結構的設計,應符合地基基礎規(guī)范 第七章的有關要求;第七章的有關要求; 3. 表中砌體承重結構和框架結構均指民用建筑,對于工業(yè)表中砌體承重結構和框架結構均指民用建筑,對于工業(yè) 建筑可按廠房高度、荷載情況折合成與其相當的民用建筑建筑可按廠房高度、荷載情況折合成與其相當的民用建筑 層數;層數; 4. 表中吊車額定起量

34、量、煙囪高度和水塔容積的數值系指表中吊車額定起量量、煙囪高度和水塔容積的數值系指 最大值。最大值。 79運用材料 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 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勻、荷載差異很大、體型復雜等因素引起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勻、荷載差異很大、體型復雜等因素引起 的地基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控制;對于框的地基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控制;對于框 架結構和單層排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對于多架結構和單層排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對于多 層或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應由傾斜值控制;層或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應由傾斜值控制; 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分別預估建筑物

35、在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分別預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 的地基變形值,以便預留建筑物有關部分之間的凈空,考慮的地基變形值,以便預留建筑物有關部分之間的凈空,考慮 連接方法和施工順序。此時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間完成的沉連接方法和施工順序。此時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間完成的沉 降量,對于砂土可認為其最終沉降量已完成降量,對于砂土可認為其最終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對于以上;對于 低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最終沉降量的低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最終沉降量的5080%,對于,對于 中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中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2050%,對于高壓縮性粘性,對于高壓縮性粘性 土可認為已

36、完成土可認為已完成520%。 80運用材料 按允許沉降量調整基礎底面尺寸:按允許沉降量調整基礎底面尺寸: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沉降量:沉降量: 對于對于p0一定,荷載不同的基礎,荷載愈大,則尺寸愈一定,荷載不同的基礎,荷載愈大,則尺寸愈 大,即大,即b大,則大,則s大。大。 如果荷載一定,則如果荷載一定,則b越大,越大,p0越小,越小,s越小。即:越小。即: s可以通過調整尺寸來調整可以通過調整尺寸來調整 l F E sbp E s 0 2 0 0 2 11 或 式中:式中:、E0地基泊松比和變形模量;地基泊松比和變形模量; p0基底平均附加壓力;基底平均附加壓力; b 矩形基礎的寬度或圓形

37、基礎的直徑;矩形基礎的寬度或圓形基礎的直徑; 沉降影響系數,按基礎剛度、底面形狀沉降影響系數,按基礎剛度、底面形狀 及計算點位置而定。及計算點位置而定。 81運用材料 以迭代法調整基底尺寸:以迭代法調整基底尺寸: 三個前提條件:三個前提條件: 高壓縮性地基;高壓縮性地基; 考慮相鄰基礎的影響考慮相鄰基礎的影響 假設地基具有線性變形性質而可用疊加原理。假設地基具有線性變形性質而可用疊加原理。 即:不同尺寸的相鄰基礎即:不同尺寸的相鄰基礎j,k(如圖如圖),引入沉降影響系數),引入沉降影響系數 ,基礎的沉降可分別表達為:,基礎的沉降可分別表達為: sj=jjFj+jkFk ; sk=kkFk+kj

38、Fj 則兩基礎的沉降差可表達為:則兩基礎的沉降差可表達為: kj =(kkjk)Fk(jjkj)Fj jk表示表示k 基礎承受單位荷載在基礎承受單位荷載在j 基礎中心處引起的沉降?;A中心處引起的沉降。 82運用材料 迭代法分三步進行:迭代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用允許沉降量第一步:用允許沉降量計算基底壓力計算基底壓力p,由上式有由上式有 kjkkk k A F p jkjjj k P F A k k )02. 001. 0( k k A AA k 第二步第二步:計算近似解計算近似解 第三步第三步:比較比較Ak與與Ak若滿足精度若滿足精度 取取Ak作為最終結果,若不滿足,以作為最終結果,若不滿

39、足,以Ak為為Ak代入第一步再代入第一步再 次次迭迭代。代。 對柱網下,驗算沉降差與柱距之比最大的一對。對柱網下,驗算沉降差與柱距之比最大的一對。 83運用材料 沉降影響系數沉降影響系數: 沉降量沉降量: l F E sbp E s 0 2 0 0 2 11 或 可以表示為可以表示為: F F lE l F E s 0 2 0 2 )1 ( 1 84運用材料 例題例題7:不同尺寸的相鄰基礎不同尺寸的相鄰基礎j、k如圖如圖所示:所示: 兩基礎中心距離為兩基礎中心距離為4m,Fj=390kN,Fk=745kN,按相同,按相同 的承載力設計值的承載力設計值f確定的兩基礎底面面積分別為確定的兩基礎底面

40、面積分別為 Aj=2.01.5=3m2,Ak=3.0 2.0=6m2 已經求得各沉降影響系數值如下:已經求得各沉降影響系數值如下: jj=0.4100mm/kN, jk=0.0305mm/kN, kk=0.3117mm/kN, kj=0.0207mm/kN, 試分別按下列條件調整基底尺寸:試分別按下列條件調整基底尺寸:(采用第一次迭代近似采用第一次迭代近似 值值) sk*=sj*200mm; sk*sj*20mm; sk*=sj*160mm; 85運用材料 解解 先計算調整前的沉降量和沉降差:先計算調整前的沉降量和沉降差: mmFFs mmFFs kjkjjjj jkjkkkk 1837450

41、305. 03904100. 0 2403900207. 07453117. 0 mmss jkkj 57183240 按按 條件(條件(1 1)調整:)調整: 因因sj=183mmsj*=200mm,故只能擴大故只能擴大Ak。令。令=0,可得調可得調 整后的基底附加壓力整后的基底附加壓力 kPa A F p k j jkkk kjjj k 90 6 390 0305. 03117. 0 0207. 04100. 0 A Ak k應增大為應增大為 )3 . 26 . 3(3 . 890/745/ 2* mmpFA kkk 用 86運用材料 解解 按按 條件(條件(2)調整:)調整: 欲使沉降差

42、減小到欲使沉降差減小到=20mm,則,則pk*應為應為 kPa A F p kjkkk jkjjj k 102 60305. 03117. 0 3900207. 041. 020 故:故:)2 .23.3(3 .7102/745 22 mmAk 用 按按 條件條件(3)調整調整: 因兩基礎的沉降量都大于因兩基礎的沉降量都大于160mm,故須同時減少它們的基底故須同時減少它們的基底 附加壓力附加壓力,據題意有據題意有: 160 kkjkjjjjjjkjkkkk ApApApAp 即:即:1.8702pk*+0.0621pj*=1.230pj*+0.183 pk*=160 解之解之,得得 pj*=117.94kPa, pk*=81.64kPa 故故: Aj*=390/117.943.307m2 Ak*=745/81.64 9.125m2 87運用材料 2.7 防止不均沉降損害的措施防止不均沉降損害的措施 地基的過量變形將使建筑物損壞或影響其使用功能。過量變形的發(fā)生有兩種:地基的過量變形將使建筑物損壞或影響其使用功能。過量變形的發(fā)生有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