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4二年級自然第二學期教案探究要求:1. 探究事物由什么組成。2. 探究事物的性質、結構與功能(1)。第一單元 常見材料一、單元概述: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以木材、橡膠、常見商品的包裝材料和家庭裝潢材料為研究對象,讓學生在“看看、做做、想想、講講”中認識常見材料,了解它們的來源、基本特點和用途。本單元的設計思路是從具體到一般。首先分別以木材和橡膠為認識對象,通過一系列觀察、討論和操作活動,了解它們的來源、基本特點和用途,培養(yǎng)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然后向學生介紹一些常見的商品包裝材料,借助“選擇包裝材料”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包裝的用途,直到對一些物品進行適當包裝是必要的;接著組織學生對常見的家庭裝潢材料進行
2、討論,對家里的木板、瓷磚等材料進行比較,使學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磚的基本特點,并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二、單元教學目標:1. 識別木材、橡膠等材料,了解它們的來源、基本特點和用途。2. 識別一些常見商品的包裝材料,知道對一些物品進行適當包裝是必要的,而過渡包裝是一種浪費。3. 識別一些常見的家庭裝潢材料,初步了解它們的用途和特點。4. 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5. 培養(yǎng)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三、單元評價建議: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對紙、棉布、羊毛、蠶絲、石頭、沙子、泥土等材料的特點和用途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結合本單元對木材、橡膠等材料的學習,本單元學習評價內容是請學生從已經認識的材料中
3、選擇兩種,對它們的特點和用途進行比較,記錄自己的研究結果,并且將記錄的內容與同學分享。評價分五步進行:(一)記錄:記錄兩種材料的特點和用途。(二)交流:將記錄的內容與同學分享。(三)我的發(fā)現:將自己與同學交流后新的發(fā)現記錄下來。(四)自我評價:對所選材料的認識程度作出自我評價。(五)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記錄和交流的情況,對學生的認識程度作出恰當評價。1. 木材一、設計思路:從生活中常見的木制品入手,引導學生識別一些木制品,了解它們的用途;然后通過了解木材的來源,增強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通過幾種常見木材特點的比較,對木材的多樣性有所了解。本課通過活動一“生活中的木制品”,要求學生從觀察家里的木制品
4、入手,知道生活中許多常用物品是由木材制成的,對木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初步了解;通過活動二“木材的來源”,知道木材是一種天然材料,樹木成材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合理開發(fā)樹木,節(jié)約使用木材”的意識;通過活動三“不同木材的特點”,要求學生進行聞一聞、掂一掂、刻一刻等操作活動,對同樣大小、厚薄的松木片、樟木片和柚木片進行比較,并完成木材小檔案,在感受木材多樣性的同時,引導學生以制作小檔案的形式如實記錄操作結果。二、教學目標1.識別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們的用途。2.初步了解木材的來源,培養(yǎng)“合理開發(fā)樹木,節(jié)約使用木材”的意識。3.初步了解幾種常見木材的特點,并能夠以小檔案的形式如實記錄操作結果。三
5、、教學重點:比較幾種常見木材的特點。四、活動設計:活動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動器材:常見木制品的投影片、木制品實物、自帶木制品。活動目標:1.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木制品。2.知道常見木制品的基本用途?;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生活中的木制品,如:桌、椅、櫥、門、書架、船模、玩具、鉛筆、床、鏡框等。2. 討論: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什么用途?3. 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4. 小結:生活中許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們有的用來存放東西,有的用來觀賞,有的用來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 通過討論激發(fā)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應該能識別不少木制品,并能夠
6、簡單說出它們的用途?;顒佣耗静牡膩碓椿顒悠鞑模耗静膩碓吹耐队捌??;顒幽繕耍?. 初步了解木材的來源。2. 培養(yǎng)合理使用木材、保護樹木的意識?;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木材來源的照片。2. 討論:木材是從哪里來的?3. 閱讀:木材是一種天然材料。4. 教師補充資料:介紹一些常用樹木的生長期。5. 小結:樹木要經過“砍伐、切割、干燥”等過程才能變成木材。樹木的生長期較長,我們要合理開發(fā)、節(jié)約使用。* 培養(yǎng)學生“合理開發(fā)樹木,節(jié)約使用木材”的意識。* 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木材的形成不易,從而培養(yǎng)節(jié)約木材的意識?;顒尤翰煌静牡奶攸c活動器材:1. 教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2.
7、 學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每組各一片,圖釘等?;顒幽繕耍?. 通過多種方法對不同木材的特點進行比較,發(fā)現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點。2. 學習制作木材小檔案?;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這些木材的特點進行比較?怎么比較?2. 分組活動:通過看一看、聞一聞、掂一掂、刻一刻等方法,比較松木、樟木、柚木等幾種木材在外觀、氣味、輕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3. 記錄:完成活動作業(yè)第1頁第一部分。4. 交流: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檔案。5. 閱讀小資料:奇特的木材。* 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認識木材的不同特點,然后將小組操作的結果以“木材小檔案”的形式記錄在活動作
8、業(yè)上。這個小組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五、其他教學建議:活動三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教師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盡量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比較的方法,將自己的方法付諸實施,同時盡可能提供給學生所需的活動器材,并指導學生以小檔案的形式如實記錄操作結果和進行交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小組協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2. 橡膠一、設計思路:從生活中常見的橡膠制品入手,引導學生識別一些橡膠制品,了解它們的用途。然后了解橡膠的來源、橡膠的形成過程和簡單分類、橡膠的特點,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本課通過活動一“生活中的橡膠制品”,從觀察生活中的常見橡膠制品入手,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常用物
9、品是由橡膠制成的,對橡膠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所了解;通過活動二“橡膠的來源”,觀察相關圖片,初步了解橡膠的生產過程和簡單分類;通過活動三“橡膠制品的特點”,要求學生進行拉伸、摩擦等操作活動,發(fā)現橡膠制品具備“有彈性、耐磨、防滑”等特點,然后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相關實際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學目標:1. 能識別一些典型的橡膠制品,了解它們的用途。2. 初步了解橡膠的來源。3. 初步了解幾種橡膠制品的特點,并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三、教學重點:認識橡膠制品的特點。四、活動設計:活動一:生活中的橡膠制品活動器材:常見橡膠制品的投影片、橡膠制品實物?;顒幽繕耍赫J識生
10、活中常見的橡膠制品及其用途?;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生活中的橡膠制品,如:熱水袋、乒乓球拍的橡膠貼面、球鞋鞋底、籃球、雨靴等。2. 討論: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什么用途?3. 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膠制成的?4.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用橡膠制成的物品。* 學生可能一開始對“橡膠”一詞比較陌生,教師可以投石問路,舉出一兩個例子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就能比較順利地舉出更多橡膠制品的實例?;顒佣合鹉z的來源活動器材:橡膠來源的投影片?;顒幽繕耍撼醪搅私庀鹉z的生產過程和簡單分類?;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橡膠來源的照片。2. 討論:橡膠是從哪里來的?3. 小結:橡
11、膠要經過“割膠、收集、晾干”等過程才能用來制作橡膠制品。4. 閱讀:橡膠的簡單分類?;顒尤合鹉z制品的特點活動器材:橡膠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組各一只?;顒幽繕耍撼醪搅私庀鹉z制品的特點和用途?;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橡膠手套的特點進行認識?怎么做?2. 操作:通過拉伸和摩擦等方法認識橡膠制品具有有彈性、防滑、耐磨等特點。3. 討論:自行車和汽車輪胎為什么要用橡膠來做?4. 完成活動作業(yè)第1頁第二部分。5. 小結:橡膠制品具有有彈性、耐磨和防滑的特點,因此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6. 討論:你還認識哪些橡膠制品?它們分別利用了橡膠的哪些特點?* 通過各種方法認識橡膠手
12、套的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設想方法并將自己的方法付諸實施、得出結論。* 進行摩擦操作時兩手用力大小應盡可能一致。* 要求學生結合對橡膠制品特點的認識,對“車胎為什么要用橡膠來做”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對“生活中的橡膠制品分別利用了橡膠的哪些特點”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3. 包裝材料一、設計思路:先識別包裝材料,再結合對包裝材料特點的認識為不同物品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通過活動一“認識包裝材料”,要求學生從觀察不同物品的包裝材料入手,通過看看、講講,能夠識別一些常見物品的包裝材料;通過活動二“選擇包裝材料”,了解包裝的一些基本功能,結合實際生活,知道對物品
13、進行適當包裝是必要的。最后以月餅的精美包裝為例,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過度包裝現象展開討論,知道過度包裝是一種浪費,培養(yǎng)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二、教學目標:1. 識別一些常見商品的包裝材料。2. 初步了解包裝的主要作用,知道對物品進行適當包裝的必要性。3. 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4. 知道過度包裝是一種浪費,培養(yǎng)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三、教學重點:為不同的物品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四、教學設計:活動一:認識包裝材料活動器材:物品包裝材料的投影片?;顒幽繕耍撼醪秸J識常見包裝材料的名稱和特點。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教材第5頁各種物品的投影片。2. 討論:這些物品分別使用了哪些包裝材料?這
14、些包裝材料有什么特點?3. 討論:還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來包裝物品?活動二:選擇包裝材料活動器材:散裝餅干和包裝餅干、手表、茶葉、光盤、皮鞋、雞蛋、紙盒、透明塑料盒、鐵罐、精美包裝盒、蛋托等?;顒幽繕耍?. 知道包裝的必要性。2. 根據不同物品的特點為它們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食品商店營業(yè)員出售散裝餅干和包裝餅干的場景圖及散裝餅干和包裝餅干的實物。2. 討論:商店里的散裝餅干和包裝餅干你更愿意選擇哪一種?為什么?3. 小結:經過包裝的餅干與散裝餅干相比具有衛(wèi)生、防潮和美觀的優(yōu)點。4. 討論:手表、茶葉、光盤、皮鞋、雞蛋等物品,如果作為禮物送給朋友,是否需要包裝
15、?為什么?你認為對它們進行怎樣的包裝比較合適?說說理由。5. 完成活動作業(yè)第2頁。6. 小結:對一些物品進行包裝后能夠起到防潮、防震、衛(wèi)生、安全、方便、美觀等作用,因此對物品進行適當包裝是必要的。7. 觀察: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照片。8. 討論:這樣的包裝好不好?為什么?9. 小結:適當的包裝是必要的,但是過度包裝是一種浪費,我們要節(jié)約材料。* “選擇包裝材料”是一個開放的活動,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討論,自主選擇。只要學生能說出選擇的合理理由,教師都應予以肯定,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選出最合適的包裝材料。五、其他教學建議:二年級的學生可能對生活中種類繁多的包裝材
16、料不會過多地留意。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前教師可以帶學生去超市或其他商店對物品的包裝材料及功能做一些市場調查,讓學生對市場上的包裝材料有感性認識,這樣有助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顒佣扇齻€小活動組成,層層遞進。教師可以選用教材中提供的物品組織教學,也可選擇其他物品。物品的選擇應具有代表性,考慮到包裝的一些常見功能。討論月餅的精美包裝時教師要堅持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到精美包裝具有美觀、防潮、衛(wèi)生等優(yōu)點,但是包裝過度了,就會浪費材料,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材料的意識。4. 裝潢材料一、設計思路:先識別家中常見的裝潢材料,再對最熟悉的裝潢材料木板和瓷磚進行比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磚的基本特點及用途。活
17、動一“家庭裝潢材料”,要求學生從觀察家里常見的裝潢材料入手,通過看看、講講,能夠識別一些常見的裝潢材料;活動二“比較木板和瓷磚”,通過滴水、去污、刻畫、敲擊等操作,引導學生對木板和瓷磚的多種性能進行比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磚的基本特點,結合它們的特點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裝潢現象,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二、教學目標:1. 識別一些常見的家庭裝潢材料。2. 初步了解木板、瓷磚等常見家庭裝潢材料的基本特點,并結合它們的特點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裝潢現象。三、教學重點:認識木板、瓷磚的基本特點,并結合它們的特點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裝潢現象。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家庭裝潢材料活動器材:家庭裝潢材料的投影片
18、?;顒幽繕耍撼醪秸J識常見的家庭裝潢材料?;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客廳、廚房、臥室、浴室的照片。2. 討論:家里經常能看到哪些裝潢材料?3. 交流:家里不同地點選用的不同裝潢材料。* 學生可能對于常見裝潢材料的名稱不熟悉,教師應適當指導?;顒佣罕容^木板和瓷磚教學器材:木板、瓷磚、小錘子、水、滴管、小刀、抹布。活動目標:1. 通過不同的方法,觀察、比較木板和瓷磚的不同特點。2. 結合木板和瓷磚的不同特點解釋一些家庭裝潢現象。3. 感受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總是和它們的特性密切相關的?;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為什么客廳和臥室的地面多選用木地板,而廚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選用瓷磚?
19、2. 設想:怎樣比較木板和瓷磚的特性?3. 交流:小組交流自己設想的方法。4. 操作:運用自己設想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對木板和瓷磚的不同特性進行比較。5. 完成活動作業(yè)第3頁第一部分。6. 交流:說說木板和瓷磚各有哪些特點。解釋木地板多用在臥室和客廳而瓷磚多用在浴室和廚房的原因。* 可以參考教材提示,運用滴水、去污、刻畫、敲擊等方法對木板和瓷磚的吸水性、硬度、易碎程度、易清潔程度等性能進行比較。也可以更加開放,由學生按照自己設想的方法進行比較。* 進行操作活動時,因為是比較活動,要提醒學生控制好相關變量,如:學生在木板和瓷磚上滴的水量、涂抹污垢的量和敲擊、刻畫的力度等要基本一致。五、其他教學
20、建議:雖然隨著住房條件不斷改善,不少孩子的家都進行了裝修,但是二年級的學生對裝潢材料的名稱、特點及用途認識并不多。因此,課前教師可以請學生調查一下自己家里選用的裝潢材料的名稱、用途和基本特點,并作好記錄,這樣課堂上討論起來學生不會感到陌生,討論內容也比較充實?;顒佣菫榱俗寣W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磚的基本特點,然后結合它們的特點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裝潢現象,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操作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比較的方法,將教材提供的操作方法與學生自己設想的方法結合起來,盡可能為他們的操作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單元 地球的外表一、單元概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千百
21、年來,人類不斷對地球進行著探索,以期能對地球的整個概貌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本單元從認識地球的外表特點入手,指導學生對我們生活的地球進行初步了解和認識。第一課通過觀察和討論,對地球的形狀進行初步認識,同時對人類探索、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和所作的努力有所了解。第二課通過觀察和計數,了解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遠遠大于陸地;通過觀察和討論,對地球上大氣圈和生物圈的情況有初步了解。第三課通過觀察和討論,知道陸地表面和海洋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同時能通過看地形圖了解地面的高低和海洋的深度;通過在橙子上畫出陸地和海洋的大致輪廓,對地表情況有總體認識。二、單元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狀近似球體。2. 初步知道地
22、球周圍包圍著大氣。3. 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組成。4.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5. 初步知道陸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6. 初步知道地形圖中顏色與地形的關系。三、單元評價建議:本單元的評價活動是通過學生在地圖上尋找四大洋,一方面能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和習慣,另一方面能進一步激發(fā)其認識地球的欲望,同時產生研究地圖的興趣。1. 我們生活的地球一、設計思路:學生可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球體,但對人們確定地球形狀的過程并不了解。本課的設計思路是: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究、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然后再通過討論了解地球的具體形狀。本課通過了解人類
23、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使學生既了解科學史,又初步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人類認識事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討論“地球是一個怎樣的球體”,使學生對地球的形狀有進一步的認識;而通過討論“可以選擇怎樣的路線到美國去”,使學生鞏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二、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狀近似球體。2. 初步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3. 初步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人類認識事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四、教學設計:活動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活動器材: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顒幽繕耍撼醪搅私馊祟愓J識地球形狀的歷程?;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交流:說說自己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24、。2. 閱讀:教材第10頁,了解人類探索、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應要求其說出自己是從哪里得到這些信息的。*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如有學生知道,可以讓其向同學介紹。* 要結合所學內容幫助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幫助人類更全面地認識了地球的形狀特點,科學技術在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巨大的作用?;顒佣旱厍虻耐庑位顒悠鞑模旱厍騼x?;顒幽繕耍撼醪街赖厍虻男螤罱魄蝮w?;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地球是一個標準的圓球嗎?2. 介紹:南北極之間的距離和赤道的直徑。* 討論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只籃球幫助學生進行想像和討論。* 教師可借助地球儀進行介紹。* 在介
25、紹具體數據時,同樣應向學生強調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們取得這些數據所起的重要作用?;顒尤喝ッ绹梢栽鯓幼??活動器材:大、小政區(qū)地球儀?;顒幽繕耍和ㄟ^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對地球形狀特點的認識?;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調查:認識中國和美國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2. 討論:如果我們到美國去旅游,可以怎樣走?* 當學生提出去美國可以選擇往東,也可以選擇往西走時,要提醒學生思考:往這兩個方向走都能到達美國,這是什么道理?2. 地球的表面一、設計思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了解地球表面有大氣層、陸地和水域、各種生物。學生在前幾冊已經學習了不少有關水、空氣和生物方面的內容,本課主要指導學生從地球的整體角度來
26、進一步認識這些內容。本課的設計思路是:先引導學生討論地球上生活的各種生物,發(fā)現不同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海洋里,然后探討地球表面的海陸大小差異,最后引導學生關注地球表面我們看不見的物質大氣層。本課通過觀察部分生物在全球分布的圖片,知道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都生活有許多生物;通過觀察和計數,了解地球陸地和海洋的大小差異;通過討論“地面上空還有東西嗎”,知道什么是大氣層。二、教學目標:1.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組成。3. 知道地球周圍包圍著大氣。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測量的方法進行學習的能力。三、教學重點:
27、指導學生認識地球表面生活著各種生物,分布著陸地和海洋以及大氣層。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動目標: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活動器材:部分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教材第12頁圖片。2. 討論: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觀?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還知道哪些?3. 討論:地球上生活著哪些動物?生長著哪些植物?還有什么生物?4. 閱讀:教材上有關生物種類的資料。5. 小結: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 課前搜集準備各種地貌和不同生物的圖片,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球表面自然景物的多樣性?;顒佣? 地球上的陸地和水域活
28、動器材:大的世界地圖、透明方格紙。活動目標:初步了解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大小差異。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仔細觀察世界地圖,比較地球上陸地和海洋面積的大小。2. 計數:利用透明方格紙進行直觀的計數和比較,通過數格子,了解陸地和海洋的大小差異。* 教師可出示地球儀模型輔助學生觀察。* 教師可先介紹透明方格紙的使用方法?;顒尤旱孛嫔峡者€有東西嗎?活動目標:初步認識大氣圈的存在?;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地面上空還有東西嗎?2. 觀察:教材第13頁圖片。3. 交流:大家有什么發(fā)現?4. 閱讀:教師準備的關于大氣層的資料。3. 認識地形圖一、設計思路:地形圖是表示地面高度和海
29、洋深度情況的一種地圖形式,也是人們了解地球的一種資料形式。本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觀察、討論,了解地球上陸地高低和海底起伏的情況,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通過觀察地形圖,了解可以怎樣表示地面高度和海洋深度,同時初步學會看地形圖;最后通過給公園地形圖上色,鞏固已學知識。二、教學目標:1. 知道陸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2. 初步知道地形圖上用不同的顏色代表陸地和海洋,而顏色的深淺則表示高度(或深度)不同。3. 初步學會看地形圖。三、教學重點: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并初步學會看地形圖。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嗎?活動器材:地形地球儀?;顒幽繕耍撼醪搅私怅懙睾秃5椎谋砻媸歉?/p>
30、低不平的?;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陸地和海底的地形。2. 討論:陸地和海底表面的基本形狀是怎樣的?3. 小結:陸地和海洋的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 可出示地形地球儀來幫助學生觀察。* 可出示一些代表性地區(qū)的海拔高度數據,以幫助學生加深認識。活動二:認識地形圖活動目標:初步了解地形圖上是怎樣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顒悠鞑模旱匦螆D、地形地球儀。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地形圖。2. 討論:為什么這些數據要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呢?3. 閱讀:圖中顏色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重在幫助學生了解用不同的顏色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不同地區(qū)的海拔高度?;顒尤航o公園地形圖上色活動器材:彩筆。活動目標
31、:在學習不同的顏色可以表示不同的地形基礎上,能用不同的顏色給公園一角的地形圖上色。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思考:可以用哪些顏色表示公園地形圖中的不同地形?2. 交流:各自上色的理由。3. 涂色:給公園一角的地形圖上色,完成活動作業(yè)第8頁第一部分。五、其他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海拔”等專用名詞。第三單元 小帆船一、單元概述:兒童對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以及巨大的船體能在水上自由航行充滿了好奇。本單元的設計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初步認識常見物體的沉浮現象;通過收集各種船的資料并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初步
32、認識各種船的外觀特征及用途,了解船的發(fā)展史;在制作小帆船并試航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探究的樂趣。本單元的設計思路是以探究小帆船的結構和功能為主體,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物體的沉浮現象,然后過渡到船的發(fā)展史及各種現代船的外觀特征和用途,在此基礎上制作小帆船并試航,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材料、結構等因素影響著小帆船的沉浮以及航行狀況。二、單元教學目標:1. 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2. 初步認識常見船只的外觀特征及用途,初步了解船的發(fā)展史。3. 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結構和功能。4. 初步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能力。三、單元評價建議:本單元的評價活動在發(fā)動學生課外收集各種有關船的資料和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評價的重點是學生收集、
33、處理資料的能力。這樣既體現了開放的科學教育觀,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延伸到課外,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信息渠道。1. 物體的沉和浮一、設計思路:沉或浮的現象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首先讓學生預測一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然后動手試驗,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從而初步了解常見物體有的沉,有的浮,并激發(fā)以后繼續(xù)探究沉浮現象甚至沉浮原因的興趣。最后利用身邊的常見材料給娃娃做個小小救生圈。二、教學目標:1. 初步了解一些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2. 初步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能力。三、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只要求學生認識現象,不要求弄清楚沉浮的原因,也不出現浮力的概念。四、教學設計:活動一:
34、 猜猜沉與浮活動器材:竹片、螺絲釘、橡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積木、鉛筆、橡皮泥或其他常見物品?;顒幽繕? 1. 發(fā)現物體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2. 知道預測有時與事實不一致,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猜測:竹片、螺絲釘、橡皮、泡沫塑料、半瓶水、積木、鉛筆、橡皮泥等物體放入水中,哪些沉?哪些浮?2. 試驗:分組試驗并記錄結果,完成活動作業(yè)第10頁。3. 小結:有的物體在水中會沉下去,有些會浮起來。* 學生往往憑其直覺錯誤地認為:重的物體沉,輕的物體浮。其中半瓶礦泉水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學生易猜錯。通過本活動可以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學生猜測時可以要求他們說說自己的
35、依據。* 可以依據明了、簡單的原則,引導學生設計表示“沉”和“浮”的符號,增加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巡視中重點關注:(1)研究對象是否全部考察過;(2)實驗結果是否記錄完整。* 只要求學生認識現象,不要求弄清沉浮原因,也不出現浮力、重力等概念?;顒佣鹤鰝€小小救生圈活動目標:1. 學習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救生圈。2. 將課堂所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體會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制作:選擇一些材料,做一個“小小救生圈”。2. 實驗:把一些原本沉入水中的物體綁在你的救生圈上,這些物體浮起來了嗎?3. 討論:你的救生圈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4. 交流:比較各種材料的救生圈。誰
36、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5. 討論:真正的救生圈可能是怎樣的?* 制作“小小救生圈”選用的材料可以多種多樣,鼓勵學生制作各種救生圈。* 教師引導學生從材料、外形、堅固程度、安全等方面,討論生活中真正的救生圈應該是怎樣的,將課堂所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五、其他教學建議:沉和浮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觀察、試驗物體究竟是沉還是浮無疑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活動一先預測后試驗,符合探究簡單事物規(guī)律的要求。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的訓練。活動一所選擇的材料大部分和后續(xù)學習中各種船的材料有關。關于物體的沉和浮,只要求學生認識現象。2. 船的發(fā)展一、設計思路:本課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
37、船的發(fā)展史,初步認識現代各種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二、教學目標:1. 初步認識常見的船只,了解船的發(fā)展史。2. 初步認識各種現代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3. 培養(yǎng)學生在課外通過不同渠道收集資料和信息的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1. 重點:在學生課前收集各種船只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初步認識現代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2. 難點: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四、教學設計:活動一:船的發(fā)展與演變活動器材:各種船的圖片?;顒幽繕耍?. 初步了解船的發(fā)展史,體會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2. 收集各種關于船只的資料,初步培養(yǎng)收集資料的能力。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各種船的圖片或相關課件
38、(結合教材第19頁的圖片)。按照出現的時間先后給各種船排序,并說明自己的理由。2. 交流:排序的結果。3. 論:把你收集的關于船只的各種資料,記錄在活動作業(yè)上。根據大家的資料說一說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們分別靠什么力量在水中航行?哪種船最原始?哪些船是古代就有的?哪些是現代才有的?4. 修正:根據大家的討論修正自己的排序結果。5. 交流:修正后的排序結果。* 可以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哪些船?這些各是些什么船?* 明輪船、內燃機船等學生較陌生,可由教師介紹?;顒佣含F代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活動目標:1. 初步認識現代常見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2. 感受科學技術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顒舆^
39、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各種船只的圖片或相關課件(結合教材第20頁的圖片)。2. 討論:說一說各種現代船只的外觀特征,并猜測其用途。3. 交流:從你收集的資料中選擇一種船只,向大家進行介紹。4. 記錄:完成活動作業(yè)第11頁和單元學習評價單。* 有些現代船只的外觀特征介紹起來比較困難,如氣墊船、潛水艇等,教師要加以引導,如:氣墊船的底部與別的船有什么不一樣?潛水艇看起來像什么動物?* 在學生課前已收集的有關船只的資料基礎上展開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五、其他教學建議: 初步了解船的發(fā)展史及了解現代船只的外觀特征和用途這兩個活動,是建立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的,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
40、興趣?;顒右恢校诮M織討論時還可提出問題:你們從船的發(fā)展史中還聯想到了什么?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答案是多方面的,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船裝的東西越來越多”,“船的動力在發(fā)展,從人力、風力發(fā)展到機器的力量”,“制造船的材料越來越堅固”,“船越來越大”等等。本課進行之前,應布置學生在課外收集有關現代船只的資料和信息,活動二在此基礎上開展。這體現了開放的科學教育觀,打破課堂教學35分鐘的局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3. 制作小帆船一、設計思路:本課通過認識帆船的結構、制作小帆船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帆船的結構和功能。探究事物的性質、結構與功能也是本冊教材的整體要求。二、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帆船主
41、要由船體、桅桿和帆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 初步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1. 重點:認識帆船主要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這些部分各有什么作用。2. 難點:選擇制作帆船的材料。四、教學設計:活動一:認識帆船的結構活動器材:帆船的圖片?;顒幽繕耍撼醪搅私夥幕窘Y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觀察:帆船的圖片或相關課件。2. 討論:帆船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缺少某一部分可以嗎?活動二:制作小帆船活動器材:硬泡沫塑料、竹絲、薄紙、鐵墊圈、橡皮膠布、鉛筆刀、剪刀、水槽?;顒幽繕耍焊鶕约簩ΨY構和功能的認識,選擇合適的材料,根據要求制作小帆
42、船?;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課本第21頁上所提供的材料中,選用哪些材料做小帆船比較合適?為什么?2. 制作:根據課本第22頁的要求制作小帆船。3. 實驗:在水槽中試航自己的小帆船。航行順利嗎?存在什么問題?4. 討論:小帆船怎樣才不容易翻倒?5. 制作:改進小帆船。* 引導學生從制作方便、便于試航的角度進行思考,主要討論船體、桅桿、帆等幾個部分的選材。* 引導由于選材失誤導致帆船無法試航的學生找到問題根源。* 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讓小帆船在航行中不易翻倒五、其他教學建議:本課探究帆船的結構和功能,通過制作小帆船并試航,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活動一中,教師可在復習第2課有關內容的基礎
43、上,組織學生深入討論船的結構和功能,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和鼓勵?;顒佣趯W生使用鉛筆刀、剪刀等工具時強調安全操作。在學生制作和試航過程中可以結合可能出現的翻倒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使小帆船不易翻倒,進而聯系到一般船只都需要重物壓艙。注意忌用透明膠帶紙粘貼鐵墊圈,因為浸泡在水中后膠帶紙黏性會失效。第四單元 小車運動一、單元概述:機動車和人力車是現代人類兩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各種車的運動方式和特點各不相同。本單元以學生自己制作的幾類“小車”為研究材料,通過研究不同動力的小車在不同情況下的運動情況,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等科學內容。第一課通過改變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簡單實驗,體會并了解“力”在小車運動中
44、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通過討論知道人們通過推、拉等不同的方式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第二課通過改變“風帆車”的風帆迎風角度的實驗,了解風帆車的運動特點。第三課通過“橡筋車”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快慢的研究實驗,了解橡筋車運動的特點。二、單元教學目標:1. 知道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者從運動到靜止都需要力。 2. 知道使小車運動可以利用不同的動力。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比較實驗的能力。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三、單元教學評價:本單元的評價活動是希望學生通過介紹、交流各自的玩具小車,發(fā)現人們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動力使物體運動,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1. 小車的運動與靜止一、設計思路:首先指導學生
45、制作一輛最簡單的小車,然后讓他們利用這輛小車對“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者從運動到靜止都需要力”這一問題進行探究。本課通過制作小車,既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同時又為學生隨后進行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通過用各種方法使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者從運動到靜止,都需要對其用力;最后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實例,令他們感受到科學與生活關系密切。二、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者從運動到靜止都需要力。2.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3. 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實例。三、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物體從靜止到運動或者從運動
46、到靜止都需要力。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做小車活動器材:瓦楞紙板、鐵絲、車輪。活動目標:1. 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輛小車。2. 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能力?;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怎樣用瓦楞紙板、鐵絲、車輪等材料做一輛小車?2. 制作:會滑動的小車。* 討論時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有關圖片或觀看制作活動的錄像,以幫助學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過程。* 在學生進行制作時,應要求學生對做好的小車進行滑行試驗,以保證小車的質量?;顒佣盒≤嚳渴裁磩悠饋砘顒悠鞑模盒≤?、細線?;顒幽繕耍和ㄟ^實驗發(fā)現小車從靜止到運動需要力的作用?;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怎樣使小車從靜止變?yōu)檫\動?2. 小組討論
47、: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車動起來?3. 小組實驗: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車運動。4. 交流:實驗方法和結果。5. 討論: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什么?6. 小結:小車從靜止到運動需要力。* 要引導學生對每輛小車的運動加以討論。* 要鼓勵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想出多種方法讓小車運動,例如用扇子扇、用小球碰撞等。* 交流時,應要求學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對實驗方法和結果的說明。* 要引導學生關注:無論是推還是拉,或是利用風來吹小車等,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都要對小車用力?;顒尤菏归_動的小車停下來活動器材:小車?;顒幽繕耍和ㄟ^實驗發(fā)現小車從運動到靜止也需要力的作用。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使
48、正在平面上開動的小車停下來?2. 小組實驗:利用不同的方法使正在平面上運動的小車停下來。3. 交流:實驗方法和結果。4. 討論: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點?5. 小結:小車從運動變成靜止也需要對它用力。* 要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 交流時,應要求學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對實驗方法和結果的說明。* 通過討論,要引導學生發(fā)現無論用哪種方法使小車停下,都是因為對小車用了力?;顒铀模毫Ω淖兾矬w運動狀態(tài)的實例活動器材:生活中一些利用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事例的圖片。活動目標:1. 收集生活中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實例,加深對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理解。2. 將課堂所學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起來。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
49、點1. 交流:說說生活中利用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一些實例。2. 小結:物體從運動到靜止或者從靜止到運動都需要力的作用。* 在學生舉例時,應要求其說明是用什么方法對物體用力的,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教師可以補充實例,開闊學生的視野。五、其他教學建議:發(fā)現“物體從靜止到運動和從運動到靜止都需要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使學生對此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教學中一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發(fā)現和認識,二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擴展學生的視野。2. 風帆車一、設計思路:首先指導學生將小滑車改制成一輛風帆車,然后讓他們利用這輛風帆車開展探究活動。探究活動圍繞“影響風帆車運動距離的因素有
50、哪些”進行。影響其運動距離的因素有許多,本課主要圍繞“風力的大小”和“風帆的迎風角度”這兩個問題開展活動。本課通過制作風帆車活動,既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又為學生隨后進行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通過活動“怎樣使小車跑得遠”,使學生知道風力的大小會影響風帆車運動的距離;通過比較實驗“風帆方向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使學生發(fā)現調整風帆的角度可以使小車運動的距離發(fā)生變化。二、教學目標:1. 知道風力的大小影響風帆車運動的距離。2. 知道風帆的迎風角度不同,小車運動的距離也不同。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比較實驗和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5. 在實驗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
51、學生認真、仔細的實驗態(tài)度和習慣。三、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通過比較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初步知道風帆的角度影響小車運動的距離。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做風帆車活動器材:小車、竹絲、紙、玻璃膠紙、塑料座(用以連接車體與帆)活動目標:1. 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輛風帆車。2. 初步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能力?;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怎樣把小車改裝成能利用風來開動的風帆車?2. 討論:制作的方法。3. 制作:風帆車。* 鼓勵學生從各種角度進行思考,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 在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制作方法的指導?;顒佣涸鯓邮癸L帆車跑得遠活動器材:風帆車、扇子?;顒幽繕耍和ㄟ^探究發(fā)現風力越大,一定時間
52、內,風帆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顒舆^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產生風并使風帆車運動起來?2. 討論:使用不同的方法,風帆車運動的遠近一樣嗎?3. 實驗:比較產生風的方法不同,小車運動遠近的差別。4. 交流:實驗結果。5. 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風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遠。* 在學生進行實驗活動前,要提醒學生注意兩方面的問題:1.小車在實驗時每次放的位置要相同;2.觀察、測量和記錄所用的方法要相同。3.每次實驗的時間要相同?;顒尤猴L帆方向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活動器材:1. 教具:匯總實驗數據的圖表。2. 學具:風帆車、小風扇、直尺等?;顒幽繕耍和ㄟ^探究發(fā)現風帆方向不同,相同風
53、力條件下,風帆車的運動距離不同。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并預測:改變風帆的方向會不會使小車的運動遠近發(fā)生變化?2. 構想并討論:實驗方案。3. 實驗:小組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4. 交流:實驗結果。5. 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風帆方向會影響小車運動的遠近。* 每次應測定相同時間內小車的運動距離。* 在討論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改變風帆方向后,每次風力的大小要相同。3. 橡筋車一、設計思路:首先指導學生將小車改造成一輛橡筋車,然后利用這輛橡筋車開展探究活動。探究活動在“卷繞的橡筋能使小車運動”這個主題下進行。本課主要圍繞“橡筋卷繞的方向與小車的運動方向”和“橡筋拉伸長度與小車運動
54、距離的遠近”這兩個主題開展活動。本課通過將小車改造為橡筋車,既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同時又為學生隨后進行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通過活動“橡筋卷繞方向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使學生發(fā)現要使橡筋車按照一定的方向運動,橡筋必須朝一定的方向卷繞;通過比較實驗“橡筋拉伸長度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使學生發(fā)現調整橡筋的拉伸長度可以使小車運動的距離發(fā)生變化。二、教學目標:1. 知道橡筋卷繞的方向與小車的運動方向有密切關系。2. 知道橡筋拉伸的長度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反之則近。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比較實驗和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5. 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實驗態(tài)度和習慣。三、教學重點:認識橡筋能產生動力,使小車從靜止變?yōu)檫\動。四、教學設計:活動一:做橡筋車活動器材:小車、橡筋、線、雙面膠紙。活動目標:將做好的風帆車改裝成一輛橡筋車。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討論:怎樣把小車改裝成利用橡筋動力開動的車?2. 制作:橡筋車。* 在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橡筋怎樣才能發(fā)揮作用,并對學生進行制作方法的指導。* 在巡視時,對制作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幫助?;顒佣合鸾罹砝@方向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活動器材:橡筋車?;顒幽繕耍禾骄肯鸾罹砝@方向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活動過程:學生活動指導要點1. 實驗:試開橡筋車。2. 交流:小車運動的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滬科版八年級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滬科版九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教新版九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選修6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二零二五版木飾面產品環(huán)保認證與銷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綠色環(huán)保型面包磚生產與供應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區(qū)塊鏈技術應用投資參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車租賃與配件銷售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溫州市城發(fā)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學春節(jié)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2025版高考物理復習知識清單
-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練習題(84道)
- 2025年度安全檢查計劃
- 2024年度工作總結與計劃標準版本(2篇)
- 全球半導體測試探針行業(yè)市場研究報告2024
- 反走私課件完整版本
- 2024年注冊計量師-一級注冊計量師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臨床見習教案COPD地診療教案
- 中考數學復習《平行四邊形》專項練習題-附帶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