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構造地質學集題集參考答案名詞解釋第一章1. 地質構造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或巖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fā)生變形和變位,如褶皺、節(jié)理、斷層、劈理以及各種線理和面理構造等。 2. 構造層次:因地下深處溫壓升高引起巖石力學性質變化導致變形變化造成的,分為表構造層次、淺構造層次、中構造層次、深構造層次。3. 構造尺度在對地質構造進行觀察研究時,可按規(guī)模大小劃分為許多級別,稱為構造尺度。 4. 構造疊加:已變形的構造又再次變形而產生的復合現象。5. 構造世代: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構造幕中形成的構造順序。第二章6. 巖層的產狀巖層的空間產出狀態(tài),常采用巖層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要素的數值來表示。 7. 水平巖層:
2、未經變動的仍保持成巖后原始狀態(tài)的沉積巖層。 8. “”字形法則傾斜巖層露頭界線分布形態(tài)較復雜,表現為與地形等高線呈交切關系,并有一定規(guī)律,即當其橫過溝谷或山脊時,均呈“”字形態(tài),根據巖層產狀、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字形形態(tài)也有所不同,這種規(guī)律稱為“”字形法則。 9. 不整合接觸上、下地層間層序有間斷,先后沉積的地層間缺失了某些地層。 10.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層間既缺失地層,產狀又不相同。 11.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層間既缺失地層,但產狀基本相同。第三、四、五章 12. 構造應力場指地殼內一定范圍內某一瞬時的應力狀態(tài)。 13. 應力橢球體當主應力1>2>3,且符號相同時,就可根
3、據一點的主應力矢量為半徑作出一個橢球體,該橢球體代表該點的全應力狀態(tài), 稱應力橢球體。14. 應變橢球體設想物體和巖石變形前內部某一點為一小圓球體,變形后這個圓球體就會變?yōu)闄E球體,該橢球體稱為應變橢球體。15. 變形當物體受力后,其內部各點之間相互位置的改變稱變形。它的形狀或體積發(fā)生改變,或者同時發(fā)生改變。變形的方式可分為:平移、轉動、形變和體變。16. 均勻變形指巖石的各個部分的變形性質、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變形。 17. 非均均變形指巖石各點部分變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質不同的變形。 18. 應變物體變形程度的量度。 19. 線應變指物體內某一方向單位長度的改變量。 20. 剪應變90°
4、;內角度的變化量. 21. 共軛剪切破裂角當巖石發(fā)生剪切破裂時,包含最大主應力軸1象限的共軛剪切破裂面之間的夾角。 22. 遞進變形在同一動力持續(xù)作用的變形過程中,如果應變狀態(tài)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這種變形稱為遞進 劈理:一種潛在分裂面將巖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狀構造。23. 流劈理:由片狀、板狀或扁圓狀礦物或其集合體平行排列而成,具有使巖石分裂成無數薄片的性能。24. 連續(xù)劈理:礦物均勻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寬度極小,只能借助偏光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第七章原生線理:成巖過程中形成的線理次生線理:在構造變形中形成的線理A線理:與物質運動方向平行的
5、線理b線理:與物質運動垂直的線理拉伸線理:拉長的巖石碎屑、礫石、鮞粒、礦物顆粒或集合體等平行排列而顯示的線狀構造窗欞構造:強硬層組成的形似一排欞柱的半圓柱狀大型線狀構造第八、九章縱彎褶皺作用:巖層收到順層擠壓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皺橫彎褶皺作用:巖層受到與層面垂直的應力作用而發(fā)生彎曲的行為25. 彎滑作用指一系列巖層通過層間滑動而曲成為褶皺的作用。 26. 彎流作用縱彎褶皺作用使巖層彎曲變形時,不僅發(fā)生層間滑動,而且某些巖層內部還出現物質流動現象。 27. 剪切褶皺作用又稱滑褶皺作用,這種作用使巖層沿著一系列與層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而發(fā)生差異滑動而形成“褶皺”。在這種褶皺作用中層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
6、,只是反映滑動結果的標志,故又稱被動褶皺作用。 28. 柔流褶作用指高韌性巖石(巖鹽、石膏和煤層等)或巖石處于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變成高韌性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發(fā)生類似粘稠的流體那樣的流動變形,從而形成復雜的褶皺。29. 隔檔式褶皺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間組成,其中背斜是緊閉的,而向斜較開闊。 30. 隔槽式褶皺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間排列的褶皺組成的,其中向斜較緊閉,而背斜較開闊31. 穹窿巖層自褶皺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狀傾斜的背斜。 32. 構造盆地巖層從四周向中心傾斜。33. 滑脫構造沉積蓋層順基底剪切滑動所形成的隔檔式或隔槽式褶皺稱滑脫構造。 。 34. 膝折作用是一種兼具彎滑褶皺作用和
7、剪切褶皺作用兩種特征的特殊褶皺作用。 第十一章35. 斷層破裂面兩側巖塊發(fā)生明顯位移的破裂構造稱斷層。 36. 滑距指斷層兩盤實際的位移距離,是根據錯動前的一點,錯動后被分成兩個對應點間的實際距離。 37. 斷距指被錯斷巖層在兩盤上的對應層之間的相對距離。 38. 地塹地塹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傾向相反、性質相同的兩條(或數)斷層組成,它們中間共用一個下降盤。 39. 地壘地塹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傾向相反、性質相同的兩條(或數)斷層組成,它們中間共用一個上升盤。 40. 樞紐斷層指以斷層面上某點法線為旋轉軸,兩盤繞軸作旋轉運動。 41. 階梯狀斷層由若干條產狀大致相同的正斷層組合而成。 42. 疊瓦
8、狀斷層由若干條產狀大致相同的逆斷層組合而成. 43. 斷層效應指斜向斷層和橫斷層引起標志層的視錯動填空 1. 巖層的產狀類型包括、。(水平,傾斜,直立,倒轉)2. 當巖層的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反時,巖層露頭線與地形等高線呈方向彎曲,但巖層露頭線的彎曲度等高線的彎曲度。(相同,小于;)3. 當巖層的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同且?guī)r層傾角小于坡度角時,巖層露頭線與地形等高線呈方向彎曲,但巖層露頭線的彎曲度等高線的彎曲度。(相同,大于)4. 當巖層的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同且?guī)r層傾角大于坡度角時,巖層露頭線與地形等高線呈方向彎曲。(相反)5. 巖層的露頭界線形態(tài),決定于、以及二者的相互關系。(巖層產狀,地形)6. 傾斜
9、巖層的露頭寬度取決于、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厚度,產狀,地面產狀)7. 地層的接觸關系按成因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8. 不整合又可分為和。(平行不整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9.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過程再下降接受沉積。(下降接受沉積,上升、沉積間斷和遭受剝蝕)10.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過程再下降接受沉積。(下降接受沉積,褶皺上升(常伴有斷裂、巖漿活動和區(qū)域變質等) 11. 確定不整合存在的標志主要有、等。(地層古生物,沉積,構造,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 12. 確定不整合形成的時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層中最新的一層時代為,以上覆地層中最老一層的時代為。(下限,上限)13.
10、 巖石變形的五種方式為、。(拉伸,擠壓,剪切,彎曲,扭轉)14. 按變形后的形狀可歸納為兩種基本類型:和。(均勻變形,非均勻變形) 15. 巖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經歷、和三個變形階段。(彈性變形,塑性變形,破裂變形)16. 當巖石發(fā)生剪切破裂時,包含最大主應力軸1象限的共軛剪切破裂面之間的夾角稱為_。(共軛剪切破裂角)17. 剪裂角是指與夾角。(最大主應力軸1,剪切破裂面)18. 最大主應力軸1方向與剪切破裂面之間的夾角稱為_。(剪裂角)19. 剪裂角的大小取決于的大小。(內摩擦角) 20. 頁巖的內摩擦角比砂巖的,則頁巖的剪裂角比砂巖的。(小,大) 21. 在同一動力持續(xù)作用的變形過程中,
11、如果應變狀態(tài)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這種變形稱為。(遞進變形)22. 影響巖石力學性質與巖石變形的因素有、。(圍壓,溫度,溶液,孔隙壓力,時間) 23. 褶皺形態(tài)多種多樣,但基本形式有兩種:和。(背斜,向斜) 24. 褶皺要素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面,軸跡) 25. 褶皺樞紐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層面上的聯(lián)線。(最大彎曲點)26. 在橫部面上,根據軸面產狀和兩翼產狀可將褶皺形態(tài)描述為、。(直立,斜歪,倒轉,平臥,翻卷)27. 根據軸面產狀和樞紐產狀,可將褶皺(里卡德分類)分為、 。(直立水平,直立傾伏,傾豎,斜歪水平,平臥,斜歪傾伏,斜臥)28. 褶皺層的上、下褶皺面傾角相等的切點的聯(lián)線稱。
12、(等傾斜線)29. 常見的褶皺組合類型有、。 (穹窿和構造盆地,雁行式,隔檔式和隔槽式,復背斜和復向斜(不同教材劃分方法不同)30. 褶皺形成機制的基本類型有、。 (縱彎,橫彎,剪切,柔流)31. 影響褶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層理發(fā)育情況,巖層厚和力學性質,巖層埋藏深度和應變速率,基底構造)32. 確定褶皺形成時代的主要方法有、。 (角度不整合分析,巖性厚度分析)33. 按節(jié)理的力學成因可將褶皺分為和。 (剪節(jié)理,張節(jié)理)34. 根據節(jié)理與褶皺軸的關系可將節(jié)理分為、。 (縱節(jié)理,橫節(jié)理,斜節(jié)理)35. 根據節(jié)理與巖層產狀的關系可將節(jié)理分為、。 (走向節(jié)理,傾向節(jié)理,斜向節(jié)理,順層節(jié)理)36
13、. 節(jié)理整理和統(tǒng)計一般采用圖表形式,主要有、。 (玫瑰花,極點圖,等密圖)37. 在垂直于被錯斷巖層走向的部面上可測得的斷距有、。(鉛直斷距,地層斷距,水平斷距) 38. 按斷層兩盤相對運動可將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 39. 據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斷層的應力狀態(tài)是直立,和水平。(1,2,3) 40. 據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斷層的應力狀態(tài)是直立,和水平。(3,1,2) 41. 據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斷層的應力狀態(tài)是直立,和水平。(2, 1,3) 42. 識別斷層的地貌標志主要有、。(斷層崖,斷層三角面,錯斷的山脊,山嶺和平原的突變,串珠狀湖泊洼地,泉水的帶狀分布,水系特點) 43.
14、 韌性斷層主要發(fā)育在地殼的。(深部) 44. 反牽引構造發(fā)育于正斷層的。(上盤) 45. 逆沖推覆體帶可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型俯沖,型俯沖,陸-陸碰撞型,陸內俯沖帶) 46. 從幾何的角度來看,任何地質構造都可以概括為和。(面狀構造,線狀構造) 47. 面狀構造和線狀構造可劃分為和兩類。(透入性,非透入性) 48. 按劈理的傳統(tǒng)分類可將劈理分為、和。(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49. 按劈理發(fā)育的不同地質背景可將劈理分為、。(軸面劈理,層間劈理,順層劈理,斷裂劈理) 50. 變形巖石中小型線理有、。(拉伸線理,礦物生長線理,皺紋線理,交面線理) 51. 變形巖石中的大型線理有、。(石香腸構
15、造,窗欞構造,鉛筆構造,桿狀構造) 52. 侵入巖體的產狀可分和。(協(xié)調侵入體,不協(xié)調侵入體) 53. 侵入巖體的原生流動構造可分為和。(流線,流面) 54. 從成因上,可將侵入巖與圍巖的接觸關系分為、和。(侵入接觸,沉積接觸,斷層接觸) 55. 變質巖區(qū)構造解析應包括、等幾個方面或步驟。(幾何分析,構造序列分析,構造變形環(huán)境分析,應力應變場分析) 56. 建立區(qū)域構造模式一般應注意、等幾個方面和步驟。(大地構造背景,建立構造群落,劃分構造層次,確定變形構造場,進行構造綜合) 57. 形成表生構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異壓實,震動與擾動,溶解與吸水,冰川) 58. 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
16、構造有、和。(蠕動構造,卷曲構造,地面滑坡) 59. 差異壓實作用形成的表生構造主要有、。(上薄褶皺,魚尾狀構造,縮脹構造)問答題和簡述題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是什么?答: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地殼或巖石圈的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可由內或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但構造地質學主要研究內動力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質構造的形態(tài)、產狀、規(guī)模、形成條件、形成機制、分布和組合規(guī)律及其演化歷史,并進而探討產生地質構造的地殼運動方式、規(guī)律和動力來源。 。何謂地質構造?答:所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或巖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fā)生的變形和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jié)理、斷層、劈理以及其它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 。構
17、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答:研究方法處常規(guī)的地質研究方法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地質制圖;()顯微構造與組構的幾何分析;()實驗構造地質學(模擬實驗)。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答: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理論上在于闡明地質構造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和時間上的發(fā)育順序,探討地殼構造的演化和地殼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動力來源;而實踐意義在于應用地質構造的客觀指導產生實踐,解決礦產分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及環(huán)境地質等方面有關的問題。 。沉積巖有哪些原生構造可以判別巖層的頂底面?答:(1)斜層理:每組細層理與層系頂部主層面呈截交關系,而與層系底部主層面呈收斂變緩關系,弧形層理凹向頂面,也即“上截下切”;()粒
18、級層序:又叫遞變層理,在一單層內,從底到頂粒度由粗變細遞變,其厚度可由幾厘米到幾米。兩相鄰粒級層之間的下層面常受到沖刷,海退層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層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頂由細到組;()波痕:可指示頂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對稱型浪成波痕。這種波痕不論是原型還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巖層的頂面,波谷的圓形則是波谷凹向底面;()泥裂:又稱干裂或示底構造,剖面上呈“”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還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沖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長和埋藏狀態(tài),如疊層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巖層的頂。 。水平巖層有哪些特征?答:()地層未發(fā)生倒轉的前提下,地質時代較新的巖層疊置在較老巖層之上,當地形切割輕
19、微時,地面只出露最新巖層,如地形切割強烈,較老巖層出露于河谷、沖溝等低洼處,較新層分布在山頂或分水嶺上;()出露和分布形態(tài)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線在地質圖上表現為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其厚度就是該巖層頂底面標高和底面標高之差;()出露寬度受巖層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響。 。什么叫地質圖?規(guī)格齊全的地質圖應包括哪些內容?答:地質圖是用規(guī)定的符號、顏色或花紋將一定地區(qū)內的地質情況按比例投影并繪制到地形圖或水系圖上的圖件。 一幅正規(guī)的地質圖應該有圖名、比例尺、方位(或經緯度)、圖例、表任表(包括編圖單位、負責人員、編圖日期及資料來源等)在圖左側為綜合地層柱狀圖,有時在圖下方附圖切剖面圖。
20、。不整合的識別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答:()地層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層間缺失某些地層或化石帶;()沉積方面的標志;上、下兩套地層在巖性和上巖相上截然不同,兩套地層間往往有古侵蝕面,并保存著古風化殼、古土壤或與之有關的殘積礦床等。上覆地層的底層常有由下伏地層的巖石碎塊、礫石組成的底礫巖。()構造方面: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一致,構造變形強度不同,褶皺、斷裂情況也各異;()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方面:上、下兩套地層經受的巖漿活動、變質作用期次、強度、類型及特征不同。 理論上,地層不整合是研究地質發(fā)展歷史及鑒定地殼運動特征和時期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劃分地層單位的之重要依據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環(huán)境變化;實
21、踐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鄰巖層中,常形成鐵錳磷及鋁土礦等沉積礦床;是構造上的薄弱帶,有利于巖漿及含礦溶液活動,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礦床;對油、氣、水的儲集也具有重要意義。另工程上可作為穩(wěn)定性評價的條件之一。 。不整合有哪些類型?答:根據不整合面上下地層的產狀及其反映的地殼運動特征,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現為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彼此平行,但在兩套地層之間缺失 。什么叫變形?變形程度如何量度?答:物體受力作用后,其內部各點間相互位置發(fā)生改變稱為變形。變形可以是體積的改變,也可以是形狀的改變,或二者均有改變。 物體變形程度用應變來度量,即以其相對變形量來度量。 。影響
22、巖石變形的主要因素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質;()巖石的力學性質;()變形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圍壓、溫度、溶液和孔隙壓力;()時間。 。時間對巖石力學性質和變形有什么影響?答:時間對變形的影響有以下三個方面:()快速施力與緩慢施力對巖石變形的影響,快速施力不僅可加快巖石變形速度,而且會使其脆性變形加強,緩慢加力則會使同樣巖石表現為韌性;()重復受力對巖石變形的影響,使巖石多次重復受力,雖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巖石破裂;()蠕變與松弛對巖石變形的影響,蠕變與松弛現象均與時間有關,實際上都反映了一條規(guī)律,即長時間的緩慢變形會降低材料的彈性極限。 。影響巖石力學性質的因素有哪些?答:巖石力學性質除取決于
23、巖石性質如成分、結構、構造外,不取決于變形環(huán)境,如圍壓、溫度、溶液、孔隙壓力以及巖石變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質。 。什么叫構造應力場?其研究意義如何?答:構造應力場是指地殼內一定范圍內某一瞬時的應力狀態(tài)。構造應場中應力的分布和變化是連續(xù)而有規(guī)律的。研究構造應力場的目的秒在于揭示一定范圍內應力的分布和變化和規(guī)律,及其對區(qū)域地殼運動的方式、方向及區(qū)域構造發(fā)育的制約關系,推斷可能在何處出現的某種構造等。 。巖石變形經哪幾個階段?答:在外力作用下,巖石一般要經歷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破裂變形三個階段。 。褶皺形成機制及縱彎褶皺作用的主要特征答:褶皺形成機制是指各種褶皺的形成方式、變形過程、形成
24、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機制的褶皺,在形態(tài)、產狀、分布及產出的地質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縱彎褶皺作用巖層受順擠壓力的作用而發(fā)生褶皺。單層縱彎曲的應變分布是外弧一側受平行于弧的引張而拉伸,內弧受平行于弧的擠壓而壓縮,二者間無拉伸也無壓縮,為無無應變中和面。中和面隨褶彎曲的加強而和曲率的增大而逐漸向內?。ê瞬浚┻w移。 如果一系列巖層通過層間滑動而彎曲稱彎滑作用,縱彎褶皺引起的彎滑作用的主要特點為()各單層都有中和面,整個褶皺無統(tǒng)一中和面;()褶皺不發(fā)生物質流動形成平行(等厚)褶皺;()層間滑動規(guī)律為上層面向背斜轉折端滑動,而下層向向斜轉折端滑動;()層間滑動引起層間剪切
25、作用,形成旋轉節(jié)理、同心節(jié)理、層間破帶、層間破碎劈理及與樞紐直交的層面滑痕線理等伴生構造;()兩個相鄰強硬層的彎滑作用,在轉拆端形成“虛脫”;()當強硬層夾有軟弱層時,可能形成層間小褶皺,其軸面與層面銳角指向鄰層滑動方向。據此可判斷巖層的頂、底面及背、向斜的位置。 當巖層縱彎褶皺時,不僅發(fā)生層間滑動,某些軟弱層會出現物質流動,這就是縱彎彎流作用,有下列特點:()物質從翼部流向轉折端,使轉折端加厚;流動受層面控制;()形成相似褶皺和頂厚褶皺;()產生線理、流劈理、構造透鏡體等伴生小構造。 。橫彎褶皺作用及其特點答:橫彎褶作用是指巖層受到垂直于層面的外力作用而彎曲成褶皺的作用,如地殼的差異升降、巖
26、漿頂托、底辟作用及同沉積褶皺等都可形成橫彎褶皺。其特點為()巖層整個都處于拉伸狀態(tài),無中和面;()發(fā)生層間滑動作用及層內的彎流作用;()物質流動方向是從轉折端流向兩翼,形成頂薄褶皺;()伴生層間小褶皺的軸面與層面銳夾角指向褶皺的內弧方向;()形成穹窿等構造,并形成放射狀及環(huán)狀伴生斷裂。 。簡述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答: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很多,諸如層理的發(fā)育情況,巖層的厚度,巖石的力學性質,動力作用的方向、性質,埋藏深度和基底構造等。分別述之即可(略)。 。如何確定褶皺的形成時代?答:褶皺形成時代主要是根據區(qū)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巖相厚度分析法。此外還可以根據與褶皺相接觸的巖漿巖體的同位素年齡及重疊
27、變形關系間接確定。大多數褶皺是成巖后,或主要是成巖后形成的,如果區(qū)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層褶皺,而以上民層未褶,則褶皺形成于下伏老地層中最新地層形成之后,上覆新地層中最老地層形成之前;對于在較長地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褶皺可通過褶皺地層的巖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時代。 。什么是柔流褶皺作用?答:指高韌性巖石(如巖鹽、石膏、煤等)或巖石處于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變成高韌性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發(fā)生類似粘稠的流體那樣的流動變形,從而形成復雜多變的褶皺,如腸狀褶皺等。 。試述褶皺的組合型式答:平面上:()平行型;()斜列型(雁行)褶皺;()弧型;()帚狀;剖面上:()穹窿和構造盆地;()復背斜和復向斜;()隔檔式和隔槽式。
28、(注:各教材不盡相同) 。膝折作用及其特征答:膝折作用是巖性均一的薄層受到與層理平行或稍稍斜交的力的作用時,由于層間滑動受到某種限制而使滑動面發(fā)生急劇轉折,即繞一個相當于軸面的膝折面發(fā)生轉折而發(fā)生的褶皺作用。其特點如下:()常形成具長翼和短翼規(guī)則的單列膝折,短翼構成膝折帶(或稱扭折條帶),軸面為膝折面,有時也形成共軛膝折;()形態(tài)為尖棱褶皺;()幾何形態(tài)既為相似褶皺,又是平行褶皺;()形成機制上兼具沿層面的彎滑褶皺作用和沿膝折面的剪切褶皺作用;()膝折帶帶是一個剪切帶,同一列膝折有相同的剪切方向。 。試述剪節(jié)理的識別標志答:剪節(jié)理是剪應力作用發(fā)生的破裂面,其特征為產狀穩(wěn)定,沿走向延伸遠,沿傾向
29、切割深;節(jié)理面平滑;擦痕發(fā)育;充填脈平直;常切割礫石;多組成型共軛節(jié)理系或近等距的單組節(jié)理帶;剪節(jié)理有時表現為由斜列小節(jié)理組成的羽列帶;節(jié)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結環(huán)或分叉。 。試述張節(jié)理的識別標志答:張節(jié)理是由張應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其特征為產狀不穩(wěn)定;節(jié)理面粗糙彎曲;常無擦痕;多繞礫石而過;常有脈巖充填,且短而粗;其組合形態(tài)呈側列狀、鋸齒狀、放射狀、同心環(huán)狀,以及樹枝狀、網格狀等;尾端多呈樹枝狀,并可形成杏仁狀結環(huán)及各種不規(guī)則形態(tài)。 。如何區(qū)別張節(jié)理和剪節(jié)理答:可根據下列特征區(qū)別剪節(jié)理和張節(jié)理,剪節(jié)理,其特征為產狀穩(wěn)定,沿走向延伸遠,沿傾向切割深;節(jié)理面平滑;擦痕發(fā)育;充填脈平直;常切割礫石
30、;多組成型共軛節(jié)理系或近等距的單組節(jié)理帶;剪節(jié)理有時表現為由斜列小節(jié)理組成的羽列帶;節(jié)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結環(huán)或分叉。 張節(jié)理其特征為產狀不穩(wěn)定;節(jié)理面粗糙彎曲;常無擦痕;多繞礫石而過;常有脈巖充填,且短而粗;其組合形態(tài)呈側列狀、鋸齒狀、放射狀、同心環(huán)狀,以及樹枝狀、網格狀等;尾端多呈樹枝狀,并可形成杏仁狀結環(huán)及各種不規(guī)則形態(tài)。 。何為節(jié)理分期?如何分期答:節(jié)理分期是劃分節(jié)理組形成的先后次序與相互關系。其主要依據有:()交切關系,包括錯開(晚期節(jié)理錯開早期節(jié)下)、限制(早期節(jié)理限制晚期節(jié)理)、互切(同期節(jié)理互相切錯);()后期節(jié)理追蹤,后期節(jié)理利用和改造早期節(jié)理;()根據節(jié)理中的巖墻、巖脈和
31、礦脈等的差異及其關系不分期;()對比不事例中上、下巖系中的節(jié)理。 。什么是斷層?它與節(jié)理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答:斷層是巖層或巖體沿破裂面發(fā)生明顯相對位移的斷層。節(jié)理與斷層從成因上講無大區(qū)別,有些斷層就是由節(jié)理發(fā)育起來的。其差別反映在其發(fā)育規(guī)模、位移量大小、伴生和派生構造特征、形成機制、地質意義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如為了尋找被斷失礦層或礦體就需研究斷層的位移方向,測算斷層的位移量(斷距)等。 。斷層幾何要素及其組成部分答:斷層的幾何要素包括斷層的基本組成部分以及與闡明斷層空間位置和運動性質有關的具有幾何意義的要素。包括斷層面、斷盤、位移。 。試述斷層的識別標志答:斷層分類涉及到諸如地質背景、運動方式
32、、力學機制和各種幾何關系等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斷層分類。(一)按斷層與有關構造的幾何關系分類:()根據斷層走向與巖層走向的關系分為:走向斷層、傾向斷層、斜向斷層、順層斷層;()根據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或區(qū)域構造線)之間的幾何關系分為:縱斷層、橫斷層、斜斷層;(二)按斷層兩盤的相對運動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 。識別斷層的地貌標志答:斷層活動的特征會在產出地段的有關地層、構造、巖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來,這些特征即所謂的斷層標志,它是識別斷層存在的主要依據。(一)構造標志:()構造線、面或地質體不連續(xù):巖層、礦體等被錯開;巖脈、巖墻、巖床和巖體相帶等被錯開;褶皺樞紐、不整合面、早期斷層面、片
33、理、線理、變質相帶等被錯開;()斷層面或斷層帶中特征:發(fā)育擦痕、階步;構造透鏡體及各種構造巖(斷層巖);揉褶皺等;()派生構造:牽引褶皺、派生小褶皺、羽狀節(jié)理(羽狀張節(jié)理、羽狀剪節(jié)理);()地層標志:地層重復與缺失(地層重復應注意與褶皺造成的重復的區(qū)別;缺失應注意與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區(qū)別);()巖漿活動和礦化帶;()巖相和厚度急變帶;()物探標志。(二)地貌標志:()斷層崖;()斷層三角面;()錯斷的山脊;()山嶺和平原的突變;()串珠狀湖泊洼地;()帶狀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水系特點。 。識別斷層的地貌標志答:斷層活動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顯表現,它為觀察和確定斷層提供了重要線索。(
34、)斷層崖;()斷層三角面;()錯斷的山脊;()山嶺和平原的突變;()串珠狀湖泊洼地;()帶狀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水系特點。 。識別斷層的構造標志答:斷層活動形成或留下的許多構造現象是判別斷層可能存在的重要標志。()構造線、面或地質體不連續(xù):巖層、礦體等被錯開;巖脈、巖墻、巖床和巖體相帶等被錯開;褶皺樞紐、不整合面、早期斷層面、片理、線理、變質相帶等被錯開;()斷層面或斷層帶中特征:發(fā)育擦痕、階步;構造透鏡體及各種構造巖(斷層巖);揉褶皺等;()派生構造:牽引褶皺、派生小褶皺、羽狀節(jié)理(羽狀張節(jié)理、羽狀剪節(jié)理)。 。斷層的組合類型答:斷層的組合型式:()地塹、地壘;()階梯狀斷層;()環(huán)狀
35、斷層和放射狀斷層;()雁列式斷層;()斷塊型斷層;()疊瓦式逆沖斷層;()背沖式逆沖斷層;()對沖式逆沖斷層;()楔沖式斷層。 。什么叫構造窗?飛來峰? 它們的形成條件是什么?答:當逆沖斷層和推覆構造發(fā)育地區(qū)遭受強烈侵蝕切割,將部分外來巖塊剝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巖塊時,表現為在一片外來巖塊中露出由斷層圈閉的較年青地層,這種現稱構造窗。如果剝蝕強烈,外來巖塊被大部分剝蝕,只在大片被剝露出來的原地巖塊上殘留小征孤零零的外來巖塊,稱為飛來峰。形成構造窗或飛來峰,需發(fā)育推覆構造或大型逆沖斷層,將遠距離巖塊推來并遭受剝蝕,才具備形成這兩種構造現象的條件。 。如何確定斷層活動的時間?答:()發(fā)育于被切割的最新
36、地層之后,覆蓋斷層的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層形成之前;()被侵入體充填的斷層早于侵入體或與其同期形成;()與褶皺構造有成因聯(lián)系的斷層發(fā)生于褶皺運動期;()很多斷層的活動是長期的,特別是大型斷層往往是多期活動的產物;()多期活動的斷層各活動期的性質、位移及伴生構造等斷層現象可以不同,因而可利用這些現象的交織關系判斷斷層多期活動的期次。 。試分析斷層效應答:斷層效應是斷層沿一個方向滑動,造成在另一方向的視位移現象。它主要表現在橫斷層和斜向斷層中,其效應規(guī)律是()正(逆)斷層的上升盤會在平面上造成順巖層傾向平移的效應;()平移斷層順巖層傾向的平移盤,會在與斷層直交與斜交的剖面上造成上升的效應。 。簡述確定
37、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標志.答:確定兩盤相對運動可根據:()用被錯斷的標志層直接確定;()根據兩盤地層的新老關系推測;()根據牽引構造;()根據斷層面上擦痕、階步;()利用斷層旁側的羽狀節(jié)理;()兩盤派生小褶皺軸面與斷層面的銳夾角指向本盤運動方向;()斷層角礫成分來追蹤角礫的母巖確定,或根據構造透鏡體與斷層面的銳夾角指示對盤運動方向來確定。 。試述推覆構造的形成機制及其研究意義答:有關逆掩斷層和推覆構造的形成機制,已提出的有重力滑動、重力擴張、液壓推動、后方推動和應力傳遞等學說。它們可在不同環(huán)境起不同作用。幾年來國內外對推覆構造研究很重視,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逆掩斷層和推覆構造是大陸內部重要的油氣區(qū)之
38、一。如美國在落基山俄明猶他州交界處逆沖推覆帶中發(fā)現了個油氣田,其中三個儲量可觀。 。大陸裂谷的主要特征答:大陸裂谷的主要特征如下:()裂谷是由一系列正斷層為主的地塹、半地塹組成的復雜地塹系,通常發(fā)育于區(qū)域性降起軸部,表現為斷陷谷、斷陷盆地和洼地等構造地貌景觀,它反映地殼或巖石圈的伸展作用;()裂谷中常常沉積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類的碎屑巖沉積,常伴有蒸發(fā)巖和火山碎屑沉積,因而裂谷常常包含重要礦產;()裂谷常常是淺源地震帶和火山帶。地球物理場常表現為巨大的負布格異常和負磁異常,或者是負背景值上的正異常,裂谷邊界一般表明為明顯的重力梯度帶和磁力梯度帶;()大陸裂谷的巖漿巖共生組合可以有兩類:一類是
39、大陸溢流玄武巖,主要是拉斑玄武巖,也包括堿性玄武巖,以及它們的深成侵入體;另一類為雙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巖流紋巖套,也可以是堿性玄武巖響巖或粗面巖套;()在深部結構上,裂谷下的地幔升高,地殼變薄,其玄武巖層下普遍存在著波速較低的殼幔物質混合組成的裂谷墊。 。如何研究區(qū)域性大斷裂?應從哪些方面入手答:區(qū)域性大斷裂規(guī)模很大,空間延伸達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向下切割可達硅鎂層,甚至切穿地殼或巖石圈。區(qū)域性大斷裂常常具有共同特征,以至構成區(qū)域斷裂系甚至全球斷裂系。區(qū)域性大斷裂主要是通過區(qū)域地質資料的綜合,結合區(qū)域地球物理資料的分析和衛(wèi)片的解譯確定。()區(qū)域構造特征方面;()巖漿活動和成礦作用方面;(
40、)地球物理方面;()地貌及新構造運動方面。 。韌性斷層內有什么變形變質特征?答:韌性斷層帶內除面理外,還常發(fā)育a型褶皺或鞘褶皺以及拉伸線理。所以糜棱面理、鞘褶皺以及拉伸線理是韌性斷層帶中的標志性構造。 。同沉積斷層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同沉積斷層又稱長生斷層,主要發(fā)育于沉積盆地邊緣。在沉積盆地形成發(fā)育過程中,盆地不斷沉降,沉積不斷進行,盆地外側不斷隆起,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邊緣斷層的不斷活動而發(fā)生的。同沉積斷層規(guī)模大小不一,以大、中型為主。在時代上,主要發(fā)生在中、新生,很可能與中新生斷陷盆地的廣泛發(fā)育有關。同沉積斷層的主要特點為()一般為走向正斷層,在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緩的凹面向上的勺狀;(
41、)上盤地層明顯增厚,這是同沉積斷層最基本的特征和識別標志,同一地層在下降盤與上升盤的厚度比稱為生長指數,它反映了同沉積斷層的活動強度;()斷距隨深度加大,地層時代愈老,斷距愈大。因斷距是累積的,所以任一標志層的都反映了這層以前斷層活動引起的斷距之和;()常在上盤發(fā)育逆牽引構造,逆牽引一般構成背斜,與斷層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頂點向深部逐漸偏移,偏移的軌跡與斷層面大致平行。 。什么叫透入性構造和非透入性構造?答:所謂透入性構造一般是指均勻地彌漫于地質體中的構造,它反映了這一地質體作為一個整體,已均勻發(fā)生了變形。非透入性構造則是以一種不連續(xù)面分散地存在于地質體中,變形只集中在不連續(xù)面本身及其附近,并把
42、均勻連續(xù)的地質體分劃成若干部分,故又稱“分劃性”構造。 。什么叫劈理? 通常將劈理分為哪些類型?答:劈理是一種將巖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狀構造。它發(fā)育于強烈變形的巖石里,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特征,發(fā)育狀況往往與巖石中所含片狀礦物的數量及其定向程度有關。()傳統(tǒng)分類: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結構分類:連續(xù)劈理(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片麻理)、不連續(xù)劈理(間隔劈理、褶劈理。 。什么叫破劈理?它的力學性質如何?答:破劈理是指巖石中一組密集的同,裂面定向與巖石中礦物在排列無關。破劈理間隔一般為數毫米至數厘米。按這一概念破劈理只是以其密集性和平行性與剪節(jié)理區(qū)別,當其間隔超過數厘
43、米時,就稱作剪節(jié)事了。因此認為。破劈理與剪節(jié)理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線。 。試述劈理與大構造的關系答:劈理是一種小型構造,它在幾何上及成因上都與大構造有密切關系。研究表明,大多數劈理與褶皺作用有關,此外還有斷層劈理及順層劈理。()軸面劈理是大致平行于褶同面的劈理,大多數是流劈理,也有滑劈理。軸面劈理常對稱于褶皺軸面呈正扇形或反扇形排列。軸面劈理是一種典型的擠壓應變面,與最大主壓應力軸垂直。軸面劈理形成后,彎褶皺作用就逐漸被剪切褶皺作用所代替;()層間劈理是發(fā)育于某些巖性層內并與層面斜交的劈理。在強硬層里,因彎滑褶皺作用導致層間剪切,從而在翼部形成層間破劈理。而在軟弱巖層中可由彎流作用形成流劈理;(
44、)斷層劈理可形成于斷層帶內,也可發(fā)育于斷層兩盤,越近斷層越發(fā)育。在淺層脆性斷裂中多為破劈理,也有流劈理;而在深層韌性剪切帶內則主要為流劈理;()順層劈理是與層理平行的流劈理。 。巖體中褶皺存在的標志答:由于巖漿巖體的一般不具層理,所以褶皺構造較少,但可由流線、流面、片麻理、或節(jié)理面的彎曲變形來識別。其變形一般較弱,多呈寬緩的簡單背形和向形。 。巖體中斷層存在的標志.答:巖漿巖體的節(jié)理、斷層和一般的節(jié)理斷層特征一樣,但較難區(qū)別。巖體中斷裂面一般較平直,且發(fā)育均勻,其主要標志是巖脈或巖相帶的錯開,并見有片理化帶,及碎裂巖、糜棱巖等斷層存在標志。 。簡述侵入體與圍巖的接觸關系及其確定標志答:侵入巖體
45、與圍巖接觸關系分為侵入接觸、沉積接觸和斷層接觸三種類。侵入接觸是接觸關系的主要類型,其接觸面形態(tài)多樣,有平直狀、港灣狀及順層貫入等形態(tài)。其巖體中可見圍巖捕虜體,并存有接觸變質帶。沉積接觸的接觸面常有古侵蝕面或風化殼,無接觸變質現象,上覆巖層大致平行于接觸面。斷層接觸多平直,兩邊巖石有突變現象,并可能有斷層巖或破碎帶及擦痕等斷裂帶特征。 。如何確定侵入體的時代.答:侵入體形成時代的確定,可以用同位素法,也可以用地質法。前者確定其絕對年齡,后者確定其相對年代。 地質法的依據:()接觸關系,侵入體晚于與其呈侵入接觸的最新地層時代,早于不整合接觸面上覆蓋的最老地層時代,也早于斷層接觸的斷層時代;()巖
46、體差異,同期同源之巖體的巖石特征、巖石化學及微量元素特征有相似性;()巖體間的穿插關系,被穿切的巖體形成時代較早;()與區(qū)域構造的關系,巖漿活動意是伴隨某一時代的構造運動而產生。因此,根據控制巖體發(fā)育區(qū)的構造發(fā)育期次及其與巖體的關系可以判斷巖體的形成時代。 。變質巖區(qū)構造的基本特征答:變質巖區(qū)的基本特征:()新生變質構造廣泛出現。新生構造如劈理、片理和線理是變形變質作用的結果。它們在變質巖區(qū)為透入性構造,其空間分布和排列很有規(guī)律,在一定區(qū)段內統(tǒng)計優(yōu)選方位或存在變位規(guī)律。另外也存在變形前的殘余構造。()塑性變形構造占主導地位。變質巖構造形成于深構造層次,深構造層次塑性變形構造占優(yōu)勢,表現為褶皺及
47、劈理、片理化,斷裂構造表現為韌性剪切帶,微觀上側表現為以晶變形為主。()普遍有多期構造疊加現象,一套變質巖系一般都經歷了二至三個以上的變形變質幕,造成不同世代的具有不同特征及不同格局與樣式的構造相互疊加,使變質巖區(qū)構造具有極其復雜多樣的循特點。()變形與變質作用相伴進行,它們都是在深構造層次的高溫、高壓并有溶液及動力作用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因此,變形和變質是統(tǒng)一的,它們同反映了地殼的構造熱事件,為研究構造特征及恢復變形環(huán)境提供了依據。 。簡述構造置換及層理的置換過程.答:構造置換是變質巖區(qū)構造研究的重點之一,它是由一種構造經過遞進變形后被另一種構造所代替的現象。其中最重要的是面狀構造的置換,而原生層理的置換過程是最基本和重要的的構造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好教育好人生
- 學校法制教育匯報
- 布氏桿菌肺炎CT表現
- 教育學心理學探討
- 2025年體育與健康課
- 牙齒美白術的護理
- 我運動·不怕冷·享健康
- 企業(yè)的主數據建設方法論與實踐
- 能源行業(yè)碳中和碳達峰光儲一體化智慧安全項目建設方案
- 2025年鎖眼機項目提案報告
- GA/T 1359-2018信息安全技術信息資產安全管理產品安全技術要求
- 廣東日資企業(yè)匯總
- 財務部安全知識考試卷
- 中央昆士蘭市場營銷專業(yè)
- 安保部接管工作方案
- 交安工程勞務分包參考價格(范本)
- 護理敏感質量指標解讀ppt
- 三世演禽命理秘書講課教案
- DB44∕T 1702.2-2015 屋面并網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第2部分: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
- 微小灶外賣訂餐系統(tǒng)
-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