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PPT課件_第1頁
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PPT課件_第2頁
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PPT課件_第3頁
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PPT課件_第4頁
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對形勢美的追求,幾乎是任何藝術學科的共同的課題。那么,它的意義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的精神享受和目的,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社會化的生活活動,都離不開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創(chuàng)造。 關于形式美第1頁/共47頁 一張小小的郵票 一種藥品的包裝 一套服裝的款式 一輛汽車的造型 一座房屋的設計 一個公園 一座城市的環(huán)境規(guī)劃 關于形式美無不需要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協(xié)同精心設計。當你接觸到任何一件事物在判斷它的存在價值時,合乎邏輯的內容和美的形式必然同時迎面而來,有待于你是否是它們能與理想的設計方案吻合,達到你所認可的標準。第2頁/共47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文化素質,價值觀念等

2、的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審美和追求,然而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事物或設計時,對于美或丑的感覺卻往往使大多數(shù)人存在著一種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人類社會從長期的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積累的.比如:現(xiàn)代化的大廈,電視鐵塔,高高的白樺林,它的垂直線在藝術上給人帶來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嚴等感受,當我們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線,又會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給人以穩(wěn)定,安全,堅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會有相反的感覺.這些源于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了形式美的諸要素. 形式美的諸要素第3頁/共47頁 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

3、形式的理論,例如畢達格拉斯派從數(shù)學的量度中發(fā)現(xiàn)的”黃金比率”被應用于一切藝術作品的領域,就是一個證明.因此形式美的諸要素在構成設計中則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義. 形式美的諸要素第4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總法則 變化與統(tǒng)一 變化:是指將兩個以上不同事物放置在一起,所體現(xiàn)的差別和對比。 統(tǒng)一:就是和諧,是指不同的或類似的形態(tài)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致或具有一致趨勢的感覺,是指在差異中求取一致性和互通性,達到整體統(tǒng)一的藝術效果。 第5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其他法則 1、對稱與均衡 對稱:達到平衡的方式如同天平,對稱軸兩邊的形態(tài)面積是相等的。 (所謂對稱就是以靜感為主導的平衡

4、,以對稱軸為表現(xiàn),中心線左右或上下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同形、同量的,完全對應重合的對稱形式。) 均衡:是一種動態(tài)中的平衡,利用杠桿原理,畫面中的形態(tài)、面積不一定相等,但是每個元素的位置和彼此對比的關系,決定了它們在整個畫面中的力量互相牽制達到平衡。 (所謂均衡就是以動感為主導的平衡,保持以心理感受為依據(jù)的知覺平衡。) 第6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在造型的基礎能力中,對稱與均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對稱指以一條線為中軸,左右或上下兩側均等;均衡又稱為平衡、適稱,在這里均衡不是物理學的概念,而是從視覺上看所能達到的一種力的平衡狀態(tài)。 第7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對稱: 在圖案設計

5、里又叫.假定在某一圖形的中央設一條垂直線,將圖形分為相等的左右兩部分,其左右兩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這個圖形就是左右對稱的徒刑,這條垂直線稱為對稱軸對稱軸.對稱軸的方向如垂直轉換成水平方向,則變成上下對成.用對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疊的圖形稱為對稱,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間相稱的組合關系所構成的均衡。它們是等形等量的配置關系,最容易得到統(tǒng)一,是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第8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1)軸對稱:左右、上下或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對稱圖形。 第9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1)軸對稱的應用第10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2)中心對稱:對

6、稱的圖形,對稱點在中心就稱為中心對稱。第11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3)旋轉對稱:一個圖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轉,成為放射狀的圖形,稱為旋轉對稱,旋轉90度的圖形,稱為回旋對稱。旋轉180度的圖形彼此相逆,叫逆對稱,也稱反轉對稱。 反轉對稱 回旋對稱 第12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3)旋轉對稱:公司標志設計.第13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4)移動對稱:圖形按照一定的距離或按某種一定的規(guī)則平行移動所得到的圖形稱為移動對稱。第14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4)擴大對稱:圖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稱為擴大對稱。第15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

7、法則 均衡:在衡器上兩端承受的重量由一個支點支持,當雙方獲得力學上的平等狀態(tài)時,稱為.在圖案構成設計中的平衡并非實際重量的均等關系,而是根據(jù)圖像的形量,大小,輕重,色彩及材質的分布作用與視覺判斷的平衡.第16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均衡:根據(jù)圖象的形量、大小、輕重、色彩及材質的分布來判斷視覺的平衡。在面上常以中軸線、中心線、中心點保持形量關系的平衡。第17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均衡:第18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對稱與均衡:文字畫面沿中心線排列,可以使畫面左右對稱;左右任意一邊加上一些設計,就可以打破平衡,產生律動,富有變化,居中對齊能讓畫面看起來勻

8、稱整齊,但同時也會讓畫面市區(qū)活力,一般要通過圖案、色彩、文字來賦予它變化。第19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經驗總結: 1、均衡比對稱更容易實現(xiàn),比竟一幅畫面中完全對稱的形態(tài)是不多見的。 2、對稱式靜止的形態(tài),而均衡則將動態(tài)包含在畫面中,屬于比較活潑生動的形態(tài)。 3、在實際的構成和設計中,均衡有著更多的變化空間和形式,容易產生新的效果。第20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人們對一切事物識別的主要辦法。在畫面上所產生的效果是變化的形式。 (對比:即是變化的一種形式。運用其變化規(guī)律,能夠更豐富的體現(xiàn)設計形式,增強藝術感染力。但是過強的對比會給畫面帶來混亂,

9、這就勢必要采取一種調和的手法使畫面中不同的形式統(tǒng)一起來,使其達到一種協(xié)調。) 第21頁/共47頁 對比與調和:反映了矛盾的兩種狀態(tài)。對比是在差異中趨向異(對比),調和是在差異中趨向同(一致),對比是把鮮明對立的東西并列在一起,使人在鮮明對比中看到變化,感到醒目、活躍、振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同一場景中出現(xiàn)了強烈對比的色彩,使畫面更加跳躍生動;調和是把近似的東西并列,使人在微笑的變化中看到統(tǒng)一,感到融合協(xié)調,如傳統(tǒng)建筑中的深藍色的琉璃瓦與淺藍色的天空配合在一起就會顯得很協(xié)調,使整體更顯沉穩(wěn)雅致。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第22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10、 對比的形式: 形態(tài)對比:大小,曲直,方圓,薄厚的對比。 色彩對比:明朗,鮮灰,濃淡的對比。 質感對比:干濕、澀滑、老嫩的對比 空間對比:遠近、疏密、虛實的對比 第23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的形式: 形態(tài)對比:大小,長短,方圓,薄厚的對比。 大小方圓厚薄長短第24頁/共47頁三原色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的形式: 色彩對比:明朗,鮮灰,濃淡的對比。 第25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的形式: 質感對比:干濕、澀滑、老嫩的對比 第26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的形式: 空間對比

11、:遠近、疏密、虛實的對比 第27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調和:就是讓畫面中集中要素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和融合性。 如下圖,當一個畫面形態(tài)、色彩變化太多時,可以通過統(tǒng)一的色調進行調和。 第28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 對比和調和的關系:對比和調和是變化統(tǒng)一中最直接的體現(xiàn)。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一旦變化,勢必形成對比,要使諸多不同的形式統(tǒng)一起來,勢必要采取調和的手法。 處理畫面的方法: 大對比,小調和,即總體是對比的格局,局部調和。 或是大調和,小對比??傮w上調和,局部存在對比。 第29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對比與調和在設計中應用 位置

12、對比,有點兒潛規(guī)則的味道了,主角放中間,配角靠兩邊,最配的隱在云中和踩在腳下。第30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 節(jié)奏與韻律借用的是音樂中的概念。 節(jié)奏是指:各因素持續(xù)的,有秩序的,重復的律動形式。 韻律是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jié)律。產生于按一定規(guī)律而變化的節(jié)奏之中,也是自然界處處可見的現(xiàn)象,如水中的漣漪,天邊的流云,擺動的柳枝,起伏的沙丘,層疊的梯田等,都呈現(xiàn)不同的韻律美感。 第31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 對應于平面構成中,韻律就是各視覺元素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的和諧組合,表現(xiàn)的像詩歌一樣抑揚頓挫的優(yōu)美情調和趨勢。節(jié)奏和韻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節(jié)奏

13、決定著韻律的情調和趨勢,韻律是節(jié)奏的豐富和發(fā)展,在特定的情調和趨勢中,節(jié)奏與韻律相統(tǒng)一,才能在整體中形成完美的視覺效果。第32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 漸變韻律第33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 連續(xù)韻律第34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 交錯韻律第35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在設計中應用 中國館的設計改變了建筑常規(guī)的上小下大,并通過層次分明的榫結構展現(xiàn)自身的節(jié)奏和韻律,動感和力量感就被體現(xiàn)出來了。第36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在設計中應用 摩托車本身就是具有速度

14、和動感的物體。車身曲面的過渡起伏,把摩托車的特性節(jié)奏和韻律加以了突出。節(jié)奏不僅可以通過空間位置和幾何造型展現(xiàn),材質的變化和重復也可以體現(xiàn)節(jié)奏和韻律,使人產生相應的聯(lián)想。第37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在設計中應用 相同結構的重復、配色的空間延伸都能產生動感和節(jié)奏感。也給產品的整體增加了視覺的震撼。但車頭和車尾部分的不同,又打破了單調重復的呆板,使整體有韻律感。第38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3、節(jié)奏與韻律在設計中應用 中國館的設計改變了建筑常規(guī)的上小下大,并通過層次分明的榫結構展現(xiàn)自身的節(jié)奏和韻律,動感和力量感就被體現(xiàn)出來了。第39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

15、美的基本法則 4、夸張與簡化 夸張:是藝術和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手法,夸張把事物的特征強調和突顯出了,使之非常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 簡化:是夸張的反形式,而簡化則弱化特點,減少細節(jié),保留總體的特征,去除繁瑣細節(jié)的干擾。 夸張和簡化對能使人迅速認識和掌握事物的特征,它們同時存在還可以互相突現(xiàn),使各自得到加強。第40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4、夸張與簡化在設計中應用 第41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4、夸張與簡化在設計中應用 這則廣告高明的運用了人的心理反射,雖然對未上市的MINI裝沒有直接的手感,但捏起一支訂書針肯定都有感覺,把吸管夸張到訂書針的大小,那么自然對MINI裝的百事

16、也有的一個心理的感覺。(這則廣告背后的聯(lián)系更多:1.本身的飲料并未出現(xiàn),而是以周邊用品為主角,2.背景采用了百事的藍色,在觀看的潛意識中,加深對百事的印象,3,運用夸張的手法,把人心里對小東西的感覺,投射到MINI裝百事的上面) 第42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4、夸張與簡化在設計中應用 如果直接拿正常百事罐裝和MINI裝對比,很難把MINI的手感表達出來,那么我們就加上些夸張,把常態(tài)的吸管、杯子、冰盒都變的如拇指般大小,體現(xiàn)其設計主題。給人以直觀的心理感受。第43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4、夸張與簡化在設計中應用 李寧牌商標的含義整體設計由漢語拼音LI和NING的第一個大寫字母L和N的變形構成主色調為紅色造型生動、細膩、美觀,富于動感和現(xiàn)代意味,充分體現(xiàn)了體育品牌所蘊涵的活力和進取精神 李寧牌商標的象征意義飛揚的紅旗- 青春燃燒的火炬- 熱情律動的旋律- 活力第44頁/共47頁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