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_第1頁
GPS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_第2頁
GPS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_第3頁
GPS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_第4頁
GPS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收稿日期 :2004204225。項目來源 :歐盟國際合作基金資助項目 (EV G 12CT 22002200061 。第 29卷 第 8期 2004年 8月 武 漢 大 學 學 報 信 息 科 學 版G 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Vol. 29No. 8Aug. 2004文章編號 :167128860(2004 0820711204文獻標識碼 :AGPS 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張松林 1 張正祿 1 羅年學 1(1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 129號 摘 要 :中的控制網(wǎng)通用平差軟件包 , 提 出了一種

2、 GPS , 并結合實例進行了計算分析 。 關鍵詞 :模擬法 ; GPS ; ; 中圖法分類號 :; 控制網(wǎng) , 可采用解析法或模擬法進行網(wǎng)的優(yōu)化設 計 。 對于精密工程控制網(wǎng) , 如施工控制網(wǎng) 、 安裝控 制網(wǎng)以及變形監(jiān)測網(wǎng)等 , 優(yōu)化設計十分重要 。為 了進行網(wǎng)的優(yōu)化設計 , 一個通用而有效的方法和 軟件包顯得十分重要 。文獻 1提出了一種基于 觀測值可靠性的模擬優(yōu)化設計方法 , 并進行了程 序實現(xiàn) , 用它可進行各種地面邊角網(wǎng)的優(yōu)化設計 計算 。1 GPS 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GPS 網(wǎng)的觀測量是偽矩 、 載波相位和時間 ,通過靜態(tài)同步觀測 , 可解算出基線向量及其協(xié)方 差陣 , G

3、PS 網(wǎng)的平差是將生成的基線向量作為觀 測值來進行的 。要對 GPS 網(wǎng)的原始觀測值或生 成的觀測值進行模擬無疑是很困難的 。 但將基線 向量投影到某一參考橢球面并進一步投影到高斯 平面上后 , 該基線向量實際上是一條長度和方向 都已知的邊 , 因此 , 可以將 GPS 網(wǎng)看作是觀測了 邊長和方向的平面網(wǎng) 。根據(jù)上述思想 , 可將 GPS 網(wǎng)按下述兩種方法進行模擬 :邊長和方向全測 的全邊角網(wǎng) , 觀測值為邊長和方向 ; 邊長及其 方位角全測的全邊方位角網(wǎng) , 觀測值為邊長和方 位角 。先選擇一個參考基準 , 根據(jù)所設計 GPS 網(wǎng)的網(wǎng)點近似坐標和 GPS 獨立基線 (設計方案 , 通過 坐標

4、反算求得邊長 、 方向以及方位角真值 , 按邊長 、 方向和方位角觀測精度模擬 。觀測誤差即可 按通用平差程序進行平差計算 。 通過對模擬計算 結果進行分析 , 修 改 設 計 方 案 或 觀 測 精 度 , 使 GPS 網(wǎng)達到設計的各項指標 。GPS 網(wǎng)模擬設計計算采用 “科傻系統(tǒng)” 中的地面測量控制網(wǎng)平差和數(shù)據(jù)處理通用軟件包 (簡稱 CODAPS 進行 2, 計算步驟如下 。1 確定坐標系 、 已知點和已知方位角 (基準數(shù)據(jù) 。 在地圖上或室內設計 GPS 網(wǎng)的圖形 , 采 用數(shù)字化或人工量取方法獲取待定點的近似坐 標 , 并根據(jù)所使用的 GPS 接收機確定邊長 、 方向 和方位角的精度

5、。對于工程網(wǎng) , 建議按獨立坐標 系設計 , 如采用工程坐標系 , 只選一個已知點和一 個已知方向 。 若在國家或城市網(wǎng)中布設 GPS 網(wǎng) , 且已知點數(shù)大于等于 2個 , 則必須保證已知點的 精度高于或至少等于所布設 GPS 網(wǎng)的精度 , 且不 含粗差 。2 按網(wǎng)圖和文件結構生成觀測方案文件 “網(wǎng) 名 . FA2” 或 “網(wǎng)名 . GFA ” , 文件 “網(wǎng)名 . FA2” 是按 全邊角網(wǎng)進行模擬 , 文件 “ 網(wǎng)名 . GFA ” 是按全邊方 位角網(wǎng)進行模擬 。它們的結構完全相同 , 其內容 包括觀測精度指標 (方向中誤差 、 邊長固定誤差和 比例誤差 ; 已知點坐標 、 待定點近似坐標

6、、 已知方 位角以及測站觀測方案信息 , 如照準點類型 、 點號 等 。3 在軟件包 CODAPS 的主菜單 “設計 (D ”欄內 , 先后調用 “生成正態(tài)標準隨機數(shù)” 、 “ 生成初 始觀測方案文件” 和 “ 生成初始觀測值文件” , 即可由 “網(wǎng)名 . FA2” 文件通過隨機數(shù)文件 Random. DA T , 生成初始觀測方案文件 “網(wǎng)名 . OB2” 和初始 觀測值文件 “網(wǎng)名 . IN2” 或從 “網(wǎng)名 . GFA ” 文件和 Random. DA T 文件直接生成 “網(wǎng)名 -GPS. IN2” 文件 。 “ 網(wǎng)名 . IN2” 是模擬的全邊角網(wǎng)觀測值文 件 , “ 網(wǎng)名 -GPS.

7、 IN2” 文件則是模擬的全邊方位 角網(wǎng)觀測值文件 。4 在主菜單的 “ 平差 (A ” 欄中調用 “ 平面網(wǎng)” 子菜單項 , 即可完成網(wǎng)的模擬計算 , 生成平差結果 文件 “ 網(wǎng)名 . OU2” 和 “ 網(wǎng)名 -GPS. OU2” 。 由 OU2文件可查看觀測值的平差值 、其精度 ,均誤差 、 最弱點中誤差5 , 如隧 (稱 “影響值” 、 網(wǎng)中任意兩點的相對誤差及任意點的協(xié)方差矩陣 等 , 詳見算例 。2 應用算例2. 1 隧道 (洞 工程洞外 GPS 平面控制網(wǎng)絕大多數(shù)隧道特別是長隧道 (洞 , 一般都可 近似作為直線型隧道處理 , 現(xiàn)在都應采用 GPS 技 術布設洞外平面控制網(wǎng) 。 這

8、里僅以一個貫通面的 隧道 (洞 為例進行說明 。在進 、 出口線路中線上 布設進 、 出口點 (J 、 C , 最好在進 、 出口再各布設 3個定向點 , 如 J 1、 J 2、 J 3和 C 1、 C 2、 C 3, 進 、 出口 點與相應定向點之間應通視 , 為減小垂線偏差的 影響 , 高差不要相差太大 。采用獨立的工程平面 直角坐標系 , 以從進口點到出口點的方向為 X 方 向 , 與之相垂直的方向為 Y 方向 。 當只有一個貫 通面時 , 則貫通面位于隧道中央且與 Y 平行 , 即 使對于大于 20km 的超長隧道 (洞 , 也無需在隧 道中部增設過渡點 (圖 1 。 這時 GPS 網(wǎng)

9、的長短邊 相差特別大 , 長邊為數(shù) km 到數(shù)十 km , 短邊可能 因為有通視要求且受隧道 (洞 進 、 出口的地形條 件限制而只有幾百 m , 這與有關規(guī)范相悖 3, 但 也是允許的 。 GPS 網(wǎng)應采用精度不低于 5mm + 10-6D 的雙頻接收機觀測 , 且要有足夠的獨立基 線 , 如每個點上至少有 3條不同時段的獨立基線 通過 , 連接進 、 出口的長基線應不少于 5條 , 且其 觀測時間應大大超過短邊的觀測時間 , 最好用精 密星歷解算 。對于隧道 (洞 網(wǎng)來說 , 最重要的精度指標是 控制網(wǎng)測量誤差所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是否滿圖 1 隧道 (洞 洞外 GPS 平面控制網(wǎng)布設示意

10、圖 Fig. 1 Design of GPS Tunnel,的計算程序 4。 , “隧道網(wǎng) . GTI ” 即 , :進口點 , 進口定向點 , 出口 , 出口定向點 , 貫通點 , 貫通點 X 坐標 , 貫通點 Y 坐標 , 貫通方位角 。若進 、 出口各有 i 、 j 個定 向點 , 則該文件共有 i ×j 行 , 即 i ×j 個組合 , 對 于選用不同定向點組合 , 可得到不同情況的影響 值 。 模擬計算結果存放在文件 “隧道網(wǎng) . GTO ” 中 , 如表 1所示 (隧道的進 、 出口點分別為 J 、 C , 表中未標出 。表 1隧道 (洞 洞外 GPS 平面控制

11、網(wǎng)貫通誤差 影響值計算表Tab. 1 Influence Value of GPS Network Outside Tunnel 進口定向點出口定向點M q /cm M l /cm E /cm F /cmT/(° J 1C 14. 2800. 5314. 2800. 53189. 50281 J 1C 24. 0620. 5314. 0620. 53190. 12308 J 1C 34. 3820. 5314. 3820. 52990. 39587 J 2C 14. 4960. 5314. 4960. 53189. 52089 J 2C 24. 2880. 5314. 2880. 5

12、3190. 12036 J 2C 34. 5880. 5314. 5880. 52990. 37095 J 3C 14. 4540. 5314. 4550. 52989. 22538 J 3C 24. 2530. 5314. 2530. 53189. 40176 J 3C 34. 5610. 5314. 5610. 53190. 09521 表 1中 , M q 、 M l 分別為橫向和縱向貫通誤差 的影響值 , E 、 F 、 T 為貫通點的零點誤差橢圓元 素 (從進 、 出口點分別計算貫通點 , 會產(chǎn)生兩個不 同的貫通點 , 其相對誤差橢圓稱為零點誤差橢 圓 。 從表中可見 , 最小的橫向

13、貫通誤差影響值為 40. 6mm , 與 定 向 點 J 1、 C 2對 應 , 最 大 值 為 45. 9mm , 與 J 2、 C 3對應 , 均顯著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 值 (120mm 4。值得特別說明的是 , 對隧道 (洞 網(wǎng)而言 , 點位 精度與基準的選取有關 , 但貫通誤差影響值卻是 與基準位置無關的不變量 。2. 2 高精度 GPS 施工控制網(wǎng)圖 2是某大橋的 GPS 首級平面控制網(wǎng) , 由于 該大橋橫跨水域長達 30多 km , 兩邊的引橋部分 也較復雜 , 控制面積很大 , 長邊大于 40km , 而短邊217武 漢 大 學 學 報 信 息 科 學 版 2004年不到 1km 。

14、取兩種坐標系 : 大橋坐標系 , 以橋 軸線上的一點 H 5作為已知點 , 橋軸線方向為 X 軸方向 ; 取國家 54坐標系中的已知點 H 1為基 準 , H 1到 H 10為已知坐標方位角 (H 1、 H 10均為二 等三角點 。 計算中按所用 GPS 接收機的情況取 邊長精度為 5mm +10-6D , 方向和方位角精度都 取 0. 7 , 設計的網(wǎng)形如圖 2所示 。要求最弱點的 精度小于 20mm , 長度為 2km 的邊長相對中誤差 優(yōu)于 1/50萬 。 模擬計算結果如下 。圖 2 某大橋 GPS 首級平面控制網(wǎng)圖Fig. 2 GPS Network of a Large Bridge

15、1 網(wǎng)的總體信息 。 總數(shù)點 :29; 已知點數(shù) :1;已知方位角數(shù) :1; 總觀測值數(shù) :226; 平均多余觀測分量 :0.63; 先驗單位權中誤差 :0.7 ; 后驗單位權 中誤差 :0.73 。2 主要結果 。在大橋坐標系中 , 以 H 5為已 知點 , H 22到 H 23的坐標方位角為已知方位角 , 計 算得 最 弱 點 (H 10 的 精 度 為 19. 2mm , 最 弱 邊 H 18H 19(邊長為 641m 的相對精度為 1/20. 4萬 。 長度為 2041m 的邊 H 23H 13的邊長相對精度為 1/64. 6萬 。在 54坐標系中 , 取 H 1為已知點 , H 1到

16、 H 10的方向為已知方位角 , 計算得最弱點 (H 17 的精度為 33. 7mm , 最弱邊即 2041m 的邊 , 其精 度相同 。 對于該網(wǎng) , 筆者還采用文獻 1所提出的方法 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 , 在滿足精度要求的情況下 , 還可 以進一步減少部分 GPS 基線觀測值 , 平均多余觀 測分量取 0. 6時 , 可減少 7條獨立基線向量 。 2. 3 兩種模擬方法的比較 對于上述兩個網(wǎng)例 , 采用全邊角網(wǎng)和全邊方 , 但全邊 這與軟件處理 , 值 , (4cm , 但也完全在允許限差內 。 與實測平差結果比較本文對算例中的某大橋 GPS 首級平面控制 網(wǎng)進行了模擬計算和實測計算 , 其比

17、較結果表明 , 模擬計算結果與用 GPSurey 軟件和廣播星歷解 算的基線向量平差結果在精度和坐標平差值方面 都較接近 , 如實測計算結果的 H 23H 13邊長的相對 精度為 1/62. 8萬 , 但實測結果的點位精度要高于 模擬計算的精度 , 而且用精密星歷解算基線向量 時 , 實測結果的精度更高 。3 結 語GPS 平面控制網(wǎng)特別是高精度 GPS 工程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是十分重要的 , 可以借用地 面邊角網(wǎng)和測邊測方位角網(wǎng)兩種方法進行模擬 。 對于全邊角網(wǎng)來說 , 還可以進行優(yōu)化設計 。兩種 方法的模擬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 在精度上 , 全邊方 位角網(wǎng)略高一些 。網(wǎng)點的精度與基準的選

18、取有 關 , 基準應根據(jù)工程的特點按最小約束 (一個已知 點 、 一個已知方向 確定 。GPS 網(wǎng)的布設應從工程要求出發(fā) , 不能拘泥于現(xiàn)有規(guī)范的個別規(guī)定 , 如長短邊的限制問題 。 這也說明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 GPS 規(guī)范作適當?shù)?修改 。參 考 文 獻1 張正祿 , 羅年學 , 黃全義 , 等 . 一種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網(wǎng)優(yōu)化設計新方法 . 武漢大學學報 信息科學版 ,2001,26(4 :3543602 張正祿 , 黃全義 , 羅年學 , 等 . 從科傻系統(tǒng)到全能型全站儀 . 東北測繪 ,1998(1 :573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GPS 測量規(guī)范 . CH 2001292,2001第一作者簡

19、介 :張松林 , 講師 , 博士?,F(xiàn)主要從事大地測量、 工程 測量及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317 第 8期 張松林等 :GPS 平面控制網(wǎng)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Method for Simulative C alculation for Design ofGPS H origontal N et work and Its ApplicationZHA N G Songli n 1 ZHA N G Zhengl u 1 L U O N ianx ue 1(1 School of G eodesy and G eomatics , Wuhan University , 129Luo

20、yu Road , Wuhan 43007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optimisation design theory terrestrical control network oberserved with distance , or , for optimisa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GPS with calculating procedure and steps in detail. This paper be paid attention to GPS network design :the upon th

21、e datum ; the GPS base linevector can be from some 20km.K ey w ; horizontal network ; design and calculation ; universalAbout the f irst author :ZH ANG Songlin , lecturer , Ph. D. Sh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geodesy ,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責任

22、編輯 : 洪遠 (上接第 698頁 態(tài)學與地植物學學報 , 1989, 13(3 :197207 21 Running S W , Thornton P E , Nemani R , et al. G lobal Terrestrial Gro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from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In :Sala O , Jackson R , Mooney H , eds. Methods in Ecosystem Science. NewY ork :Springer Verlag , 2000. 4457第一作者

23、簡介 :朱文泉 , 博士生。 現(xiàn)主要從事 GIS 和 RS 在生態(tài)學 方面的應用研究工作。E 2mail :zhuwq75163. comEstimation of Light Utilization E ff iciency of V egetationin China B ased on GIS and RSZHU Wenquan 1 CH EN Y unhao 1 PA N Y aoz hong 1 L I Ji ng 1(1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K ey Laboratory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i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