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通道施工方案分析_第1頁
人防通道施工方案分析_第2頁
人防通道施工方案分析_第3頁
人防通道施工方案分析_第4頁
人防通道施工方案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防通道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jù)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1.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02);1.3、地下防水工程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82002);1.4、本工程人防通道施工圖紙;1.5、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概況本工程13、14樓設計共用一條人防通道及出口。通道內(nèi)凈空尺寸為1800mm×2400mm;通道為全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底板、墻、頂板厚均為250mm;出入口地下地上各1層,主要設樓梯、管理房、衛(wèi)生間及一部提升吊籃,出入口地下部分為箱形基礎,底板厚300mm,地上部分為框架結構。12樓設計單獨一條人防

2、通道及出口,通道內(nèi)凈空尺寸為1500mm×2400mm,其它均同14樓;出口地下1層,地上1層,主要設樓梯、管理房及衛(wèi)生間等;結構做法同14樓人防出入口。人防通道及出入口±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為39.900,室外地坪0.300,地下防水采用結構自防水加SBS卷材防水組合;所用鋼筋的主要規(guī)格有25、20、18、16、14、12、ø8、ø6等,混凝土:地下部分采用C25、S10抗?jié)B混凝土,地上部分采用C25非抗?jié)B混凝土。3、各分項工程施工方案3.1、地下防水施工人防通道地下防水采用結構自防水加卷材防水組合,結構地下部位混凝土采用S10抗?jié)B混凝土,在混凝土

3、中添加微膨脹劑UEA,達到結構自防水的目的;防水卷材采用SBS型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1.1、抗?jié)B混凝土的施工3.1.1.1、抗?jié)B混凝土必須嚴格按照實驗室試配的配合比進行投料,計量要準確,混凝土坍落度控制要準確,隨時進行抽測進行坍落度調(diào)整。3.1.1.2、抗?jié)B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分層厚度不得超過50cm,要分層振搗密實,上下層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3.1.1.3、抗?jié)B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抗?jié)B混凝土除按照常規(guī)取樣留置試塊外,12、14樓通道及出口各留置一組抗?jié)B試塊(六個試件),標養(yǎng)后進行抗?jié)B試驗。3.1.1.4、抗?jié)B混凝土的養(yǎng)護:抗?jié)B混凝土采用澆水養(yǎng)護,連續(xù)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

4、14天,養(yǎng)護期間要保證混凝土保持濕潤。3.1.2、防水卷材的施工3.1.2.1、工藝流程:采用熱熔法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基層清理涂刷底油彈出附加層邊線、鋪貼卷材標準線附加層施工卷材防水層施工封邊3.1.2.2、施工工藝:1)、基層處理:先用鏟刀和掃帚及其它工具將表面的突出物、砂漿和疙瘩等清理干凈,并將塵土、雜物清掃干凈,對陰陽角、管根等部位必須認真清理。2)、涂刷底油:將氯丁膠乳作為底油,用長把滾刷均勻涂布于基層表面上,不得有漏刷和透底現(xiàn)象,常溫經(jīng)過4h,或手感不粘時,方可進行下道工序。3)、彈線:在基層上用小白線,彈出卷材附加層位置邊線和卷材鋪貼標準的位置分格線。4)、附加層施工:管根、陰陽

5、角等復雜部位必須先做附加層,附加層采用復合胎卷材,按照彈好的位置線用熱熔法與基層粘貼牢固。5)、卷材鋪貼方法:將成卷的復合胎防水卷材按彈好的標準位置放于基層下坡(或一端),在卷材端頭用噴燈距離卷材50左右均勻烘烤卷材底面,當?shù)咨w層熔化到有光澤發(fā)黑時,隨即固定在基層表面。然后用噴燈對準卷材和基層表面夾角,噴燈距交界處約30左右,邊熔融卷材涂蓋層邊跟熔融范圍用雙手壓緊卷材慢慢地滾鋪,將其底面與與基層粘貼牢固。卷材搭接:卷材的長邊搭接不小于10,短邊搭接不小于15,在立面與平面的轉(zhuǎn)角處,卷材的接縫應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處。接縫處要用噴燈熱熔粘貼牢固,以邊緣擠出瀝青位合格,隨即刮封接口,防止出現(xiàn)張

6、嘴和翹邊。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防水層。第一層SBS防水卷材施工完畢經(jīng)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第二遍即SBS改性瀝青卷材復合胎施工;施工方法同第一種施工方法。上下兩層卷材禁止垂直鋪貼,應平行鋪貼,壓邊必須錯開1/3卷材幅寬,接頭應錯開30以上。3.1.2.3、防水保護層施工:卷材施工驗收合格后,隨即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底板平面防水保護層位40厚1:2:4豆石混凝土,豆石混凝土需做試塊,試塊強度必須滿足C20要求。立面抹1:3水泥砂漿。底板平面混凝土防水保護層澆筑前,先用1:2干硬性水泥砂漿按間距1.5m左右作出標高控制灰餅。豆石混凝土鋪好后,用長刮桿根據(jù)灰餅標高刮平用木抹子拍實,表面泛漿后抹平。立面

7、在防水層上涂刷一層瀝青膠結材料趁熱粘上干凈的砂子,用1:1的稀粥狀內(nèi)摻10眾霸膠的水泥砂漿甩毛,凝固手掰不動后,抹20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3.1.3、防水細部做法3.1.3.1、通道接口做法:根據(jù)設計要求,接口部位采用300mm寬橡膠止水帶,接口留25mm寬沉降縫,結構施工完后,用瀝青麻絲將縫隙堵嚴,縫隙表面用橡膠防水密封膠封嚴。3.1.3.2、通道及出口基礎均做導墻,施工縫采用止水鋼板,導墻高300mm,止水鋼板240mm高,采用3mm鋼板制作,具體大樣及放置方法詳見模板施工節(jié)。3.2、鋼筋工程3.2.1、鋼筋加工3.2.1.1、調(diào)直:直徑12mm的級盤圓鋼筋,采用卷揚機拉直,調(diào)直冷拉率

8、不宜大于4%;定尺直條鋼筋,個別有彎曲者可用卡盤或扳手校直,不宜用大錘敲砸,以防損傷鋼筋。3.2.1.2、彎曲成型:對形狀較復雜的鋼筋,應按料牌尺寸進行試彎,復核尺寸無誤后批量加工。柱、暗柱箍筋的邊長小于200mm時,應采用手工彎曲成型。3.2.1.3、鋼筋加工質(zhì)量要求1)、鋼筋的切斷口不得有馬蹄形和起彎現(xiàn)象。2)、除銹。鋼筋表面如有銹蝕應予除銹,除銹過程中發(fā)現(xiàn)鋼筋表面的氧化鐵皮鱗落現(xiàn)象嚴重并已損傷鋼筋截面,或在除銹后鋼筋表面有嚴重的麻坑、斑點等傷蝕截面時,應予剔除。3)、鋼筋切斷時避免用短尺量長料,以免產(chǎn)生積累誤差。4)、鋼筋的彎鉤、彎折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注:1.d鋼筋直徑;2箍筋的彎心直徑

9、不小于同構件主筋的直徑,兩個彎鉤的平直部分相平行。5)、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3.2.2、鋼筋接頭型式的選用3.2.2.1、人防通道底板鋼筋短跨為14150,不設接頭;長跨鋼筋為12200,接頭型式采用綁扎搭接,按25錯開搭接,搭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45倍。3.2.2.2、通道出入口基礎底板鋼筋為14150雙層雙向,通長鋼筋不設接頭。3.2.2.3、出入口暗柱鋼筋接頭采用電渣壓力焊,相臨接頭位置50錯開,錯開長度為鋼筋直徑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3.2.2.4、通道及出入口墻體及頂板鋼筋均采用綁扎搭接。通道墻體豎向鋼筋與底板短跨底板不斷開,直接做成“U”型,中間不采用接頭。3.2.2.5、出

10、入口頂板配筋主要規(guī)格為14,接頭型式采用綁扎搭接,搭接按50錯開,搭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54倍。3.2.3、鋼筋綁扎施工3.2.3.1、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及使用材料表3.2.3.2、底板筋的布置方向:通道底板鋼筋底板第一排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上排筋反之;出入口底板筋鋪設順序同通道底板鋼筋。3.2.3.3、墻體鋼筋施工1)、劃線:墻板筋上分綁扎線時,應根據(jù)水平和垂直基準線來劃分。水平筋距板面50mm起線;豎向墻筋距暗柱筋50mm起線。2)、扎結點:墻筋的所有相交點全部綁扎;鋼筋的搭接處的中心和兩瑞用鐵絲綁扎(扎三點)。3)、墻體豎向筋在綁扎搭接的接頭范圍內(nèi)的墻體水平筋不得少于三道。4)、吊

11、垂線,設斜撐:凡轉(zhuǎn)角、T形、門洞等處的暗柱筋應吊線找垂直,設臨時鋼筋斜撐,然后綁筋,以確保鋼筋的垂直度,利于立模。3.2.3.4、樓板鋼筋施工1)、布筋相對位置:要分清樓板筋是雙向受力筋(L2/L12),還是單向受力筋(L2/L12)。樓板底部鋼筋布設方法,是短跨向的鋼筋設在下,而上層短跨向的鋼筋設在上。2)、洞邊筋。板上洞口尺寸250mm時,將鋼筋從洞邊繞過;當洞口250mm時,按設計規(guī)定設加強筋。3)、起線位置:距墻、梁邊50mm起線布筋。4)、綁扎:單向板鋼筋除靠外圍兩行鋼筋的交點全部扎結外,中間部分可間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筋的交點應全部綁扎。5)、負筋有效高度的控制:對樓板的負筋有效高

12、度的控制,設置12600鋼筋馬凳。6)、頂板放射筋要按照圖紙要求加設,錨固必須滿足圖紙設計要求。3.2.3.5、鋼筋安裝完畢后,應進行下列方面的檢查:1)、根據(jù)設計圖紙檢查鋼筋的規(guī)格、直徑、根數(shù)、間距是否正確;特別是要注意檢查負筋的位置。2)、檢查鋼筋接頭的位置及搭接長度是否符合規(guī)定。3)、檢查混凝土保護層是否符合要求。4)、檢查鋼筋綁扎是否符合操作工藝及規(guī)范要求,有無松動變形現(xiàn)象。5)、鋼筋表面不允許有油污、油漆和顆粒狀(片狀)鐵銹。6)、鋼筋位置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規(guī)定:3.3、模板工程3.3.1、模板的選用及加工:人防通道及出入口基礎使用磚代模,導墻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墻體及柱模板

13、采用木制定型模板(12mm厚竹膠板加50mm×100mm木方組合),頂板模采用12mm厚竹膠板面板、100mm×100mm木方龍骨、升降支撐系統(tǒng)。3.3.2、基礎導墻模施工:通道及出入口根據(jù)要求設300mm高導墻,在基礎鋼筋上吊模,具體做法詳見下圖:3.3.3、人防通道墻體與頂板模均采用木模,一次施工,一次成型,具體做法詳見下圖:3.3.4、出入口墻體模板與通道模板一樣,均采用定型木模板,12mm厚竹膠板作面板,50mm×100mm木方作龍骨,由于出入口模板較高(5m),模板加工要適當加密龍骨。出入口頂板模支設方法同通道頂模,在墻體模板拆除后進行支設。3.3.5、

14、模板的拆除:通道內(nèi)墻體及頂板模在頂板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的75以上后,方可拆除,拆除時先拆頂板支承支撐及龍骨,再拆墻體模板;通道外墻模板在混凝土強度達到4Mpa后即可拆除。出入口墻模在混凝土強度達到4Mpa后拆除,頂板模及首層懸挑結構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的100以上方可拆除,拆除時要及時加設養(yǎng)護支撐。3.4、混凝土工程3.4.1、人防工程混凝土的強度設計為C25,人防通道基礎、墻體及頂板,人防出入口基礎及地下室外墻設計為抗?jié)B混凝土,抗?jié)B等級為S10。3.4.2、混凝土的攪拌:本工程混凝土采用自攪拌混凝土,根據(jù)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原材料的試驗報告,由實驗室試配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利用原

15、主體結構施工時的混凝土攪拌站進行混凝土的攪拌。攪拌前技術部門要根據(jù)實驗室的混凝土配比單及現(xiàn)場骨料的含水率進行實際調(diào)整,開出混凝土攪拌施工配比單,攪拌時根據(jù)施工配比單計量要準確,坍落度控制要合理。3.4.3、混凝土的澆筑:通道及出入口基礎混凝土澆筑采用一次鋪灰、一次振搗密實、一次澆筑的方法;墻體混凝土采用分層下灰、分層澆筑的方法,分層厚度不得超過50cm,分層振搗密實,注意上下層混凝土的澆筑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h。頂板混凝土澆筑同基礎混凝土,采用一次澆筑成型的方法。3.4.4、混凝土振搗:墻體混凝土要分層進行振搗密實,振動棒的水平移動距離不得超過50cm,振搗時每點的振搗時間一般以2030秒為宜,

16、以混凝土不再明顯下沉、表面不再大量泛氣泡為準。分層澆筑還需注意在振搗時,振動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cm以上,以消除上下層混凝土之間的冷縫。3.4.5、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采用澆水進行養(yǎng)護,連續(xù)養(yǎng)護時間:抗?jié)B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非抗?jié)B混凝土不得少于7d。養(yǎng)護期間,要保證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3.4.6、混凝土試塊的留置:除按規(guī)定留置標養(yǎng)試塊外,還需留置同條件600試塊,試塊的組數(shù)不少于3組。4、安全及文明施工生產(chǎn)注意事項4.1、土方開挖4.1.1、由于部分人防通道位置在結構外架的位置上,所以在人防通道施工前,需要將此部位的外架三層以下拆除,并且要將外架底部用竹膠板硬封,由于是上下交叉作業(yè),在外架底部要搭設好挑網(wǎng),以防止上部物體墜落。具體詳見外架拆改方案。4.1.2、土方開挖槽邊要及時搭設好防護欄桿,挖土機的旋轉(zhuǎn)半徑內(nèi)嚴禁站人,現(xiàn)場要規(guī)劃出運土車行車路線,運土車在現(xiàn)場的行駛速度不得超過5km/h。4.1.3、土方開挖時,現(xiàn)場、運土車行駛路線及施工部位均要灑水降塵,作好環(hu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