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_第1頁
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_第2頁
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_第3頁
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_第4頁
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道路勘測設計教學大綱(適用于本科層次)一課程性質(zhì)本課程是土木工程中交通土建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二課程描述本課程主要講授道路工程與幾何設計有關(guān)的技術(shù)標準,汽車行駛特性及其他與設計因素有關(guān)的內(nèi)容,重點講述道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按照設計原則和技術(shù)標準選線、定線。了解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了解道路公用設施和道路排水的一般設計要求。三課程目標 在學完本課程后,學生能夠: 1、正確理解和運用道路設計的技術(shù)標準。 2、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幾何構(gòu)造與道路設計的關(guān)系。 3、在一般地形條件下,能進行道路平、縱、橫斷面的設計。 4、了解平面交叉口的設計方法和交叉

2、口立面設計原理和方法。 5、了解交叉口立交設計的類型和適用條件。 6、了解公用設施和道路排水設計的要求。四分單元知識要點和學習目標第一章 緒論1、描述交通運輸網(wǎng)絡的構(gòu)成和公路運輸?shù)奶攸c。2、掌握道路的技術(shù)分級(主要指交通系統(tǒng)的公路和市政系統(tǒng)的城市道路如何分級)。 3、熟悉和正確理解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B 012003中交通量的含義。 4、說明道路勘測設計的階段和設計的控制因素。第二章 汽車行駛理論 1、描述汽車牽引力的產(chǎn)生和行駛阻力的類型。 2、描述汽車行駛的動力平衡和汽車行駛的充分必要條件。 3、描述用動力因素D表達的牽引平衡方程。 4、描述汽車行駛的縱向穩(wěn)定性和橫向穩(wěn)定性條件,重點注意公

3、式和公式的含義。第三章 平面設計 1、說明直線、圓曲線在平面線形中的特點和設計方法、設計要求。 2、說明緩和曲線的性質(zhì)作用,設計計算要點并能獨立進行對稱性設緩平曲線的曲線要素和主點樁號的計算。3、描述平面線形的組合類型和平曲線設計的技術(shù)要求。4、描述行車視距的類型、確定原理和設計要求,了解橫凈距的意義和檢驗方法。 5、敘述道路平面設計的成果。第四章 縱斷面設計 1、描述地面線、設計線及縱坡度、轉(zhuǎn)坡角的概念。 2、說明幾種縱坡度技術(shù)指標的合理應用和最小坡長、坡長限制的設計思路。 3、敘述緩和坡段、平均縱坡和合成坡度的應用。 4、掌握豎曲線設計的原理、方法,能夠計算設豎曲線后路線的設計標高。5、敘

4、述凹形豎曲線和凸形豎曲線設計指標的異。6、了解爬坡車道的設置條件和設計方法。 7、描述平、縱線形組合設計的原則和合理的組合方法。8、掌握縱斷面設計方法和繪圖方法。9、了解城市道路縱坡設計的要求。第五章 橫斷面設計 1、描述道路橫斷面各組成部分和作用。2、說明各種道路橫斷面設計的不同方案、方法及其特點。3說明車行道寬度的一般設計值和彎道特定條件下的加寬設計方法。4、說明路拱橫坡度和彎道超高設計的一般方法和要求,并能正確進行超高值的計算。5、了解道路用地與建筑限界的意義和一般要求6、掌握路基橫斷面的設計方法并能進行土石方計算和調(diào)配。第六章 選線 1、描述根據(jù)自然條件和一般的選線原則確定路線的設計方

5、案的步驟和方法。 2、說明平原區(qū)選線要點。 3、說明山嶺區(qū)的幾種布線類型和選線要點。 4、說明丘陵區(qū)選線的要點。第七章 定線 1、描述根據(jù)選線方案具體定線的幾種定線方法。 2、說明紙上定線的工作步驟。 3、說明實地放線的作用因和幾種放線方法。 4、描述實地定線法及與紙上定線法的特點。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設計 1、描述交叉口的組成要素和交叉口設計的基本要求、內(nèi)容。2、說明平交路口的設計類型及適用范圍。3、說明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如交通流向和產(chǎn)生的各種交錯點。 3、說明交叉口的交通組織設計。 4、描述交叉口視距檢驗方法和轉(zhuǎn)彎半徑的設計方法。 5、了解拓寬設計和環(huán)形設計的設計思路。 6、說明交叉口立面

6、設計的必要性和方法。第九章 道路立體交叉設計 1、重點說明互通式立交的幾種設計類型及適用特點。 2、了解立交設計的規(guī)劃思想和布置要點。第十章 城市道路排水設計1、了解排水系統(tǒng)的制度和排水設計的一般要求2、重點了解鋸齒形街溝的設計規(guī)定,雨水口及檢查井的設置和設計要點。第十一章 新建公路勘測設計1、 了解新建公路勘測設計階段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2、 描述定測和施工圖設計的作業(yè)過程。3、 描述公路設計文件的組成和內(nèi)容。第十二章 公路網(wǎng)規(guī)劃1、 了解公路網(wǎng)的概念和國道網(wǎng)的概況2、 了解公路網(wǎng)規(guī)劃的期限和交通量的調(diào)查和預測原理第十三章 道路路線計算機輔助設計 1、了解CAD技術(shù)在道路設計應用的現(xiàn)狀和

7、水平。五各章自學和面授的課時分配 本課程教學總時數(shù)為65學時,其中面授20學時,自學45學時,具體分配如下表:章次課題內(nèi)容自修面授小計一緒論224二汽車行駛理論224三平面設計8614四縱斷面設計8311五橫斷面設計8311六選線325七定線224八道路平面交叉設計404九道路立體交叉設計202十城市道路排水設計202十一新建公路勘測設計202十二公路網(wǎng)規(guī)劃11十三道路路線計算機輔助設計11合計452065六說明 1、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道路勘測設計(趙永平 唐勇主編),學員應自備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 B012003作為輔助教材,建議自備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8、的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作為參考資料供學習中深入領(lǐng)會和鉆研。 2、對專業(yè)??破瘘c非路橋?qū)I(yè)的學員,面授前務必通過自學理解所學內(nèi)容,通過面授可答疑解惑,否則很難達到面授效果并取得合格成績。 3、對從事非路橋?qū)I(yè)工作的學員應盡可能參加一些路橋工程的專業(yè)技術(shù)實踐,以增強對專業(yè)課的認識和理解。4、教材中第八章以后的內(nèi)容可作為選學內(nèi)容由學員自行安排,面授時不再講解。道路勘測設計 課自學進度表適用于函授09專升本土木工程日 期自 學 內(nèi) 容 及 要 求作 業(yè)交作業(yè)時間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一章 緒論重點:2003年公路技術(shù)分級

9、與技術(shù)標準;道路勘測設計的控制因素第二章 汽車行駛理論重點:牽引力和行駛阻力分析;動力特性和動力因素表達的平衡方程;汽車行駛的穩(wěn)定性分析第三章 平面設計直線、圓曲線的設計要求,緩和曲線的設計與計算,平面線形組合設計重點:圓曲線三個最小半徑的確定原理;設緩平曲線的設計計算掌握:平曲線設計的要求掌握例題3-2的計算方法,行車視距平面線形設計、平面設計成果第四章 縱斷面設計縱坡與坡長設計,坡長限制,最小縱坡,最大縱坡,平均縱坡,合成坡度豎曲線設計:凹形、凸形豎曲線的設計要求及技術(shù)指標,豎曲線設計的計算, 了解爬坡車道的設計及設置條件平、縱線形組合設計、公路縱斷面設計圖第五章 橫斷面設計公路橫斷面的組

10、成及類型,行車道等各部分寬度及設計要求平曲線加寬及過渡;超高及超高過渡段的設計與計算;了解公路用地與建筑限界重點:超高的方式、設計標高的含義路基橫斷面設計及土石方計算重點:橫斷面設計的要求第六章 選線道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各種地形條件下的選線要點重點:山嶺區(qū)線位的三種類型及越嶺線的展線方法第七章 定線方法重點:紙上定線的方法和步驟了解實地定線的過程習題 21,23習題31,3-2習題41習題52(選做)道路勘測設計復習題(2010.07)說明:本習題根據(jù)高教出版社道路勘測設計(趙永平主編)編寫。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汽車行駛理論 一、單項選擇題 1、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 JTG B012003

11、),高速公路車道數(shù)最多可達到( C )車道。A、4 B、6 C、8 D、10 2、公路技術(shù)等級中適應的交通量是指( B )、調(diào)查的當前交通量 、遠景設計年平均日交通量、設計小時交通量 、單一方向的交通量 3、根據(jù)技術(shù)標準的規(guī)定,( A )設計長度不宜小于15公里。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C、一級公路 D、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 4、下列車型中不屬于公路設計的車型是( D )A、小客車 B、載重汽車 C、鞍式列車 D、鉸接車 5、與( A )運輸方式相比,公路運輸成本高但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A、鐵路 B、水運 C、航空 D、管道術(shù)規(guī)范是( B )。A、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 B、公路路線設計

12、規(guī)范C、公路勘測規(guī)范 D、公里攝影測量規(guī)范7、根據(jù)03年標準,進行交通量折算時,標準車型是指( C )A、東風EQ140 B、中型載重汽車C、小客車 D、解放 8、1990年中國大陸建成通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 A)A、沈大高速 B、莘松高速C、京津塘高速 D、京石高速 9、高速、一級公路的設計交通量應按( C )年進行預測。A、10 B、15 C、20 D、30 10、公路技術(shù)標準的確定與下列因素中的( D )沒有直接關(guān)系。A、交通量的大小及其增長 B、地形和其他自然條件C、公路網(wǎng)規(guī)劃及道路的功能 D公路的投資來源 11、公路規(guī)劃交通量一般是按( B )的規(guī)律結(jié)合預測年限進行計算。A、等差增

13、長 B、等比增長 C、隨機抽樣 D、規(guī)劃數(shù)量 12、第30位小時交通量的特點是( B )。 A、保證交通量都不會超過設計值 B、使技術(shù)和經(jīng)濟達到較好的平衡 C、交通量增長緩慢 D、工程造價可以達到最小13、六車道一級公路能適應的小客車年平均日交通量是( D )輛。A、500015000 B、1500030000C、2500055000 D、4500080000 14、根據(jù)我國標準,將公路服務水平劃分為( B )個等級。 A、四 B、五 C、六 D、七 通行能力的概念中,數(shù)值最大的是( B )通行能力。A、基本 B、可能 C、設計 D、計算 16、汽車的動力因數(shù)D的修正系數(shù),當(C )時修正系數(shù)

14、會大于1。A、高海拔地區(qū) B、節(jié)流閥半開C、汽車未滿載 D、汽車超載17、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的充分條件是( D )A、Ft Gj B、Ftf±±Rj、D(f±i)± D、FtGa C、彎道阻力 D、空氣阻力19、與動力因素的大小無關(guān)的是( D )。 A、海拔高程 B、汽車是否滿載 C、節(jié)流閥是否全開 D、駕駛技術(shù)20、根據(jù)03年標準,三、四級公路在計算交通量時,拖拉機的折算系數(shù)是( D ) A、1.5 B、2.0 C、3.0 D、4.0二、判斷題1、 汽車的行駛阻力總是消耗汽車的牽引力。×2、 公路運輸通常都能實現(xiàn)一次到位,即不需要二次轉(zhuǎn)運。&#

15、215;3、 設計速度就是保證汽車在道路上安全行駛的平均技術(shù)速度。4、 最新的國家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叫“7918計劃”5、 道路設計若能保證車輛的縱向穩(wěn)定性就可保證其橫向穩(wěn)定性。×6、 載重汽車的動力因素比其他車型大。×7、 根據(jù)2003年標準,公路按不同地形條件確定采用不同的設計車速。8、 汽車的縱向滑移往往發(fā)生于縱向傾覆之后。×9、 汽車在制動時其驅(qū)動力為零。×10、 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用設計通行能力推求。×11、 公路運輸?shù)奶攸c是運量大且時間機動。×12、 汽車的動力因素含義是指單位車重牽引力的大小。三、填空題1、根據(jù)標準規(guī)定:公路

16、的技術(shù)等級可以分為 五個等級 。2、現(xiàn)代運輸體系由 鐵路 、公路 、水運、航空及管道運輸組成。3、公路運輸?shù)奶攸c是: 機動靈活;受交通設施限制少,適應性強,服務面廣,公路運輸投資少,資金周轉(zhuǎn)快,運輸成本高。4、到上年底,我國公路通車里程有 7.4 萬公里。(指2010年底)5、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大約是( 160 )萬公里。(指到2005年)6、同一條道路采用不同的技術(shù)標準時,相鄰路段的設計車速不宜大于20Km/h 。7、道路勘測設計的控制條件包括: 設計車輛、設計速度、設計交通量、道路服務水平、通行能力 。8、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的必要條件是 T R 。9、確定動力因素D的條件是:海拔高程為

17、 海平面,車輛為 滿載 狀態(tài)。10、用汽車動力因素表達的牽引平衡方程是。11、縱向穩(wěn)定性分析要求道路縱坡度i 必須。12、橫向力系數(shù)的含義是 橫向力與豎向力的比值。13、當其他條件確定后,橫向力系數(shù)與超高橫坡度的關(guān)系是。14、需要對動力因素進行修正的情況是 重量不同或者說外形不同,盡可能消去汽車的構(gòu)造參數(shù) 。15、動力特性圖表示的是 動力因數(shù)D與畫速V間的關(guān)系曲線 。16、汽車的行駛阻力通常包括空氣阻力、滾動阻力、坡度阻力和慣性阻力。17、根據(jù)技術(shù)標準的規(guī)定,符合設計速度為80km/h的公路有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18、汽車產(chǎn)生縱向倒溜的力學條件是下滑力與最大附著力相等,。19、汽車

18、產(chǎn)生橫向滑移的力學條件是。20、汽車行駛最小穩(wěn)定速度的含義是汽車滿載在路面平整堅實的平直路段上,以最低檔行駛時的臨界速度,而且以該速度行駛時,傳動系不發(fā)生顫動或敲擊聲,在突然踏下加速踏板時發(fā)動機不熄火。四、計算題第三章 平面設計一、單項選擇題 1、同向曲線間的直線段最小長度不宜小于( B )A、2V (m) B、6V(m)C、3s 行程 D、6s 行程 A、大于零 B、可以小于零 C、可正可負 D、小于13、二級以下公路設計一般應滿足( B )的要求。A、停車視距 B、會車視距C、超車視距 D、錯車視距 4、設置緩和曲線的情況是( D )A、平曲線長度不足B、平曲線半徑R<R臨界(指臨界

19、半徑)C、平曲線半徑R<R極限 (指極限最小半徑)D、平曲線半徑R< R免 (指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5、確定緩和曲線長度的控制因素是( C )A、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 B、超高漸變率C、行駛時間不小于3s D、參數(shù)A在R/3至R之間6、公路路線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是按照( D )的條件確定的。A、0.10, i6-8;B、0.05, i6-8;C、0.035,i-1.5或-2.0;D、0.035, i6-8;7、兩輛對向行駛在同一車道上的汽車,從相互發(fā)現(xiàn)時起算,至同時采取制動措施使各自車輛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可見的行駛距離叫( B )。A、停車視距 B、會車視距 C、超車視距 D、錯

20、車視距8、由于設計的原因,使道路中線里程樁號不連續(xù)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叫( A )。A、斷鏈 B、長鏈 C、短鏈 D、設計錯誤 9、當緩和曲線參數(shù)A200時,在距離HZ點100米處的曲率半徑是( B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10、四級公路路線設計時可以( D )。A、轉(zhuǎn)角7º 的交點可以不設平曲線 B、可以不設超高C、可以不設加寬 D、可以不設緩和曲線二、判斷題1、緩和曲線的切線增值q就是緩和曲線終點處曲率圓圓心的坐標。×2、平曲線最大半徑不宜大于10000米。×3、設緩平曲線一般有五個主點樁號。4、C形平曲線就是斷背曲線。5、凸形

21、平曲線中點處的半徑的大小已經(jīng)沒有意義。6、卵型平曲線優(yōu)于C型平曲線。7、緩和曲線的敷設是為了使道路轉(zhuǎn)彎時更好地與行車軌跡線吻合。8、同向曲線間有出現(xiàn)斷背曲線的可能。9、平面線形設計時同向曲線間直線段長度不宜小于6V(m),但是也可以設計成C型曲線或卵型平曲線。11、平面線形設計時反向曲線間直線段長度不宜小于2V(m),但是也可以設計成S型曲線。12、平面線形中的直線段過長時對安全行車不利。 。 四、計算題 1、道勘教材P70例題3-2,P87習題31,32第四章 縱斷面設計一、單項選擇題1、各級公路的最大縱坡度一般在( C )的范圍內(nèi)。A、0.3%3% B、 1%6%C、3%9% D、 2%1

22、0%2、為滿足排水的要求,公路的最小縱坡度應不小于( A )。A、0.3% B、 0.4%C、0.5% D、1%A、豎曲線外距E和豎曲線半徑 B、豎曲線半徑和豎曲線長度C、豎曲線長度 L和 轉(zhuǎn)坡角 D、轉(zhuǎn)坡角和豎曲線外距E 4、凸形豎曲線與凹形豎曲線的設計指標相同是( A )。A、極限最小半徑 B、一般最小半徑C、豎曲線最小長度 D、轉(zhuǎn)坡角 5、凸形豎曲線確定極限最小半徑的控制因素是( B )。A、離心加速度不大于0.50.7 m/s2 B、使縱斷面滿足停車視距的要求C、使汽車的行程不會太短D、使合成坡度符合要求 6、豎曲線最小長度應滿足使汽車行駛時間不小于( A )A、3s B、6s C、9

23、s D、15s7、緩和坡段是指坡度不大于( D ),坡長不小于最小坡長的設計坡度。A、2 B、2.5 C、2.0 D、3.08、在縱斷面上設置豎曲線后,在豎曲線范圍內(nèi),( A )A、豎曲線總長度與相應的水平距離、2T認為是相等的;B、兩倍切線長減去豎曲線長2TL> 0 C、修正后的設計標高總是大于坡度線上的標高D、應按圓曲線的幾何關(guān)系計算豎曲線要素 9、平 曲線與豎曲線的合理組合是( C )。 A、平曲線起點設置變坡點 B、平、豎曲線長度協(xié)調(diào) C、平、豎曲線位置對應且平包豎 D、一個平曲線包幾個豎曲線 10、凸形豎曲線的設計主要應滿足( C )。 A、不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最小半徑 B、保

24、證縱向視距 C、使行車平順舒適 D、使離心力最小二、判斷題1、 凸型平曲線與凸形豎曲線的計算方法相同。2、 合成坡度主要是為了限制平面設計上的急彎與縱斷面設計上的陡坡組合。3、 凸形和凹形豎曲線的設計指標是不同的。×4、 是比較理想的位置。×5、 平均縱坡是為了限制連續(xù)設置較陡的坡度線。 ×6、 最小坡長應滿足使汽車能行駛915s的時間。×7、 理想的最大縱坡就是公路設計的最大縱坡。8、 高速公路與一級公路可以有相同的設計速度。9、 縱斷面圖上的縱、橫比例一般是相同的。×10、緩和坡段的縱坡坡度應控制在3%以下。三、填空題 1、平均縱坡一般為不

25、大于 5.5% 。 2、公路平曲線和豎曲線組合的基本要求是 平包豎 。 3、山嶺重丘區(qū)的最大縱坡不應大于 8% 。 4、凹形豎曲線極限最小半徑是以 緩和沖擊 為主要控制依據(jù)確定的。 5、計算豎曲線上的豎距h時,x可以大于切線長度T值。 6、合成坡度的計算公式是 。 7、平、縱線形的合理組合方式主要有 直線與縱斷面的組合、平曲線與縱斷面的組合 。 8、平、縱線形盡量應該避免的組合有 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與反向平曲線的拐點重合;小半徑豎曲線不宜與緩和曲線相重疊;設計速度大于等于40KM/h的道路,應避免在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插入小半徑平曲線;在長平曲線內(nèi),要盡量設計成直

26、坡線,避錫設置短的、半徑小的豎曲線;平、豎曲線的半徑都很小時,不宜重合,此時應將兩者分開。 9、當豎曲線計算后的切線長度T60米時,豎曲線的長度是 120米 。 10、當設置豎曲線后計算的豎距與變坡點處的標高相加時,豎曲線屬于 凹形豎曲線 。四、計算題 1、道勘教材P101例題41,P120習題41第五章 橫斷面設計一、單項選擇題 1、公路加寬設計時應明確( A )A、道路等級和彎道半徑 B、彎道半徑和設計車速C、設計車速和設計車型 D、設計車型和道路等級 2、公路上彎道進行加寬設計的條件是( D )A、平曲線半徑R< R免 B、平曲線半徑R<R極限C、平曲線范圍內(nèi)視距不足 D、平

27、曲線R250m 3、與加寬設計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因素是( D )A、道路等級 B、設計車型C、彎道半徑 D、路肩寬度 4、設計加寬緩和段長度時,主要考慮( B )A、加寬值的大小 B、緩和曲線長度C、設計車型 D、公路等級 5、公路上一條車道的最大設計寬度是( B )米。A、3.5 B、3.75C、4.0 D、4.25 6、對于新建的二級以下公路項目,其路線的設計標高是指橫斷面上( B )。A、道路中線處的標高B、路基邊緣的標高C、經(jīng)超高設計修正后的標高D、橫斷面上五個特征點的平均標高 7、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路線的設計標高是指橫斷面上( B )。A、路基邊緣處的標高B、中央分隔帶中線處的標高C、中央分隔帶邊緣處路面標高D、左右幅道路各自行車道中線處的標高8、在有條件的地區(qū),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用地范圍可劃定為路基兩側(cè)排水設施外邊緣以外不小于( C )m。A、1 B、2 C、3 D、4二、判斷題1、 四級公路不設加寬緩和段。2、 不設緩和曲線時,超高緩和段在直線段。3、 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