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_第1頁
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_第2頁
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_第3頁
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_第4頁
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廣播電臺在地震災害中發(fā)揮的特殊        摘要 本文以“成都人民廣播電臺”(以下簡稱“成都電臺”)為研究對象,在翔實與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簡要分析了成都電臺在汶川地震災害發(fā)生后所發(fā)揮的特殊功能: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 關鍵詞廣播電臺公共危機社會撫慰社會組織社會動員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突然發(fā)生。在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的最初時刻,由于災害造成的其他信息獲取途徑短暫失靈(如因地震造成手機、小靈通無法使用等)、或者因人們無法正常地從其他途徑獲取信息等情

2、況下(如因躲避災害無法收看電視、上網等)。廣播的快捷性、便利性、權威性和互動性等媒體特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使廣大群眾第一時間了解到大量關于地震的報道,并通過熱線短信等即時互動方式搭建起了信息平臺,協(xié)助政府將恐慌的社會情緒有效緩解,正確引導了輿論。在余震不斷的日日夜夜里。成都人民廣播電臺(以下簡稱“成都電臺”)“我們在一起”這個因突發(fā)災害而誕生的并機播出的特別節(jié)目,與災區(qū)人民、救援一線和帳篷里的人們度過了許許多多不眠之夜。成都電臺與其他所有媒體一道撫慰了成都、感動了成都、溝通了災情、尋訪了親人、動員了社會力量救助災區(qū)。在這個共赴時艱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廣播電臺也由一個常規(guī)的新聞傳播載體,演變成為一個

3、具有社會撫慰、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功能的傳媒力量。 本文以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的時間為基本線索(截止5月25日),粗略勾勒出成都電臺在這期間所發(fā)揮的社會撫慰、社會組織、社會動員這三大特殊作用,并從今后維護公共安全的角度簡要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公共危機發(fā)生時,需要一個能第一時間安撫人心、維護穩(wěn)定的大眾傳播媒體 廣播應對危機的快捷性以及隨時隨地收聽的便利性,成為此次成都地區(qū)對抗災害最有效的信息應急手段,成為一個最好的“心理醫(yī)生”,有效撫慰了社會大眾“恐慌”的內心。 1災害突然發(fā)生,當其他的信息渠道失效或無法利用的情況下,成都電臺第一時間溝通了大眾并發(fā)布了地震的確切消息。感動了成都,撫慰了成都。5月12日

4、14:28分地震發(fā)生的瞬間,各大運營商的通訊服務瞬時中斷,成都數(shù)百萬人頓時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八械耐ㄓ嵵袛?,這才發(fā)現(xiàn)平時最火的第四媒體手機,脆弱得不堪一擊,第一反應就是需要我們媒體人的時候到了?!?4:55分,也就是地震發(fā)生后第27分鐘。成都電臺廣播(FN91.4)主持人孫靜在直播間發(fā)出了成都媒體第一聲關于地震的消息播報:“各位朋友下午好,這里是成都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FN91.4頻率,我是孫靜,現(xiàn)在你聽到我說話的口氣,肯定現(xiàn)在我們心里的感覺是一樣的,雖然現(xiàn)在我們沒有見面。但剛才那一刻,讓我們感覺到了生活在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還好讓我喘口氣,我是一路上跑上來的,你們都還好嗎?告訴我你們

5、在哪里?剛才大家都嚇著了吧。我也感到了搖晃,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請千萬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張”。播報后,恐慌迷惘的社會情緒得以有效緩解。一位聽眾通過座機打進熱線對孫靜說:“孫靜你是好樣的,今天你感動了成都,你也要保重!” 2成都電臺迅速連線政府、市民與災區(qū),構制了一個無形的信息網,讓市民及時了解了全局,穩(wěn)定了人心,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成都電臺記者迅速分赴市政府、地震局、應急辦、等單位和都江堰重災區(qū),以電話連線方式率先發(fā)回多個報道。15時18分21秒。成都電臺記者從市區(qū)鹽市口發(fā)回現(xiàn)場連線報道,介紹所處位置地震發(fā)生時的具體情況和市民感受;15時18分和16時44分,記者從市道路交通指

6、揮中心發(fā)回現(xiàn)場錄音報道,介紹市區(qū)各主要路段交通狀況以及各高速路口、機場情況;16時20分50秒。記者從成都市九醫(yī)院發(fā)回現(xiàn)場錄音報道,介紹地震時大樓搖晃情況及采訪市民感受;17:49分,成都電臺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連線成都電臺。介紹市政府主要領導在緊急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17:58分、18:07分、19:48分,成都電臺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抗震救災指揮部發(fā)回連線報道,介紹省地震局抗震救災指揮部發(fā)布的關于地震的新聞發(fā)布會情況以及權威信息;18:19分。成都電臺記者從成都市應急指揮中心連線成都電臺記者。介紹市長葛紅林在市應急指揮中心指揮抗震救災指導抗災工作。成都消防隊公安、消防干警前往災區(qū)參加

7、抗震救災工作。據統(tǒng)計,成都電臺5.125.21期間累計播出各類消息40000余條,播出新聞稿件400多篇,連線和自采稿件報道約4800條。“成都市委宣傳部日前贊揚,這次成都電臺及時準確公開信息,消除公眾恐慌。維護社會穩(wěn)定?!?二、公共危機發(fā)生時,需要一個能及時傳遞政府聲音的大眾傳播媒體,應對危機發(fā)生后的各種自然的或A為的“次生災害” 廣播作為政府權威信息的發(fā)布平臺,及時傳播了政府的聲音,溝通了災害危機中的政府與大眾,與其它公共媒體一道。構筑起對抗災害與謠言的“心理防線”。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地震災害發(fā)生后,廣播電臺不僅第一時間安撫了大眾,且作為政府權威的信息發(fā)布平臺,有效構筑起對抗災害與謠言的

8、“心理防線”。 政府是民眾的主心骨,廣播對政府聲音的及時傳遞,增強了民眾對抗自然災害的信心與勇氣。5月12日下午。成都電臺分別于16:56分、17:03分、17:07分、17:28分、17:37分、18:17分、18:35分、18:52分共八次率先通過4個并機頻率滾動播出成都市政府一號公告(其后成都電臺均在第一時間播報了政府的第二、三、四號公告)。成都市政府的公告對于廣大成都市民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鎮(zhèn)靜作用。不僅讓廣大市場安心,而且還從心理上應對災害找到了心理依靠。值得一提的是,14日,成都電臺在都江堰重災區(qū)斷電斷水及通訊中斷情況下,應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請求,率先播報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

9、告都江堰廣大市民一號通告,對穩(wěn)定重災區(qū)公眾恐慌情緒,配合政府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然災害并不可怕,比災害更可怕的是謠言。5月14日上午。社會上謠傳都江堰化工廠泄漏、紫坪鋪水庫險情,成都出現(xiàn)生活物資搶購風潮。上午10:35分。成都電臺記者從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發(fā)回連線報道,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介紹紫坪埔大壩情況,同時告訴大家,紫坪埔大壩壩體安全,不會給成都造成危險;11:30分,成都電臺播發(fā)了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宣傳提供的關于有傳言“化工廠泄漏、疊溪海子和紫坪埔險情”的緊急辟謠通告。滾動播報后,成都社會情緒逐步穩(wěn)定。 以上事例證明,當災難來臨時,真正能做到無孔不入

10、、無處不在的只有廣播媒體。其便利性是其它媒體很難比擬的。由于播報及時、信息來源可靠。因此在震情初期起到了迅速緩解社會情緒的重要作用。之后的播報更讓公眾全面同步地了解到最新災情和政府舉措,很好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辟除謠言、引導輿論、幫扶群眾的作用。 1            三、公共危機發(fā)生時,需要一個直接、方便、易得的整合信息平臺 廣播作為“橋接”各種通訊及技術手段的公共互動信息通道。溝通、組織和發(fā)動社會各方力量。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對抗地震災害。手機、小靈通、固定電話與短信這些

11、通訊手段,一旦與廣播電臺的迅速、直接和便利結合起來,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對抗地震災害。5月12日下午,成都電臺抗震救災特別節(jié)目我們在一起開播后,電臺熱線和短信蜂擁而入,廣大市民的尋親熱線、報平安短信、志愿者報名電話等源源不斷,迅速匯集成了一個海量的市民信息互動、救災物資供需平臺。 1成都電臺在特殊情況下,成為了民眾之間溝通的快捷平臺,起到了“心連心”的作用。5月12日下午15:20分,紅星路機關幼兒園來電:“請各位家長放心,我們已將所有孩子轉移到操場上,老師就在旁邊,他們都很安全。”自這個熱線開始,各種電話和短信蜂擁而來,如“溫江一切都好”、“新都沒有問題”、“都江堰情況比較糟糕”等等。由于

12、當時通訊中斷,節(jié)目熱線和短信成了市民溝通親情的信息平臺。從12日至21日,僅短信就有六萬多條。成都電臺通過有序組織播出和信息及時反饋,充分體現(xiàn)廣播互動交流的特性,為穩(wěn)定民心、搭建空中愛心交流平臺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有效協(xié)助了政府抗震救災工作的開展。 2成都電臺成為溝通民眾力量救災的“臨時調度與救援平臺”。實例1:12日晚22:00電臺應市交委請求,播出了“向社會征集150輛大客車、200輛大貨車用于救災,在茶店子、金沙、北湖車站集結”的信息,不到半個小時,市交委反饋電臺:車輛征集數(shù)已滿足需要;凌晨1:00電臺又應市交委要求播出了“需要大量出租車集結運送都江堰傷員”信息,播出后10多分鐘后。去都

13、江堰高速公路人口即被大批出租車堵死。由于當時交警尚未接到放行通知,因此有司機將此情況通過熱線反映,電臺立即反饋給相關部門。很快成灌高速開始免費通行。及時打開了救援通道。實例2:13日凌晨1:00,市建委在電臺發(fā)布:“征集社會挖掘機、破碎機、千斤頂、重型吊車用于救災”,10多分鐘后,所需車輛數(shù)即告征集完畢,不需要再播出,但當時仍有車輛源源不斷開來。甚至包括金堂等地車輛都開了過來。另外,市婦聯(lián)、市紅十字會也多次通過電臺節(jié)目向社會征集志愿者和車輛,均在播出后很短時間即完成征集。實例3:新都瓜農李海波來電?!拔矣?0畝蔬菜基地,每天出產3000斤黃瓜和番茄,望能提供給災區(qū)?!彪娕_播出后,志愿者組織了近

14、萬斤蔬菜送往災區(qū);實例4:一位貨車司機在江油至成都的路邊上發(fā)現(xiàn)一個孕婦處于困境后致電電臺。春熙路商會劉先生聽到節(jié)目后立即聯(lián)系救援,請求江油熟人進行搜尋,結果順利找到受困孕婦并送入。 3成都電臺成為溝通災區(qū)物資需求與組織救災物資的“供求信息平臺”。實例1:彭州、阿壩、廣元、綿竹等各地政府在抗震救災期間均打方電臺熱線,告知當?shù)貫膮^(qū)所需的救災物資種類、數(shù)量等信息、消息播出后,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者,如九鼎藥房,永樂電器、國美集團、置信集團等等迅速和電臺聯(lián)系,提供了十幾萬到數(shù)百萬不等的急需物資送給相應受災地區(qū)。截止到5月25日,已經發(fā)送24車次,運送救災物資20余噸。實例2:地震發(fā)生后,民間駕車去災區(qū)的

15、志愿者越來越多,隨著路況咨詢熱線和短信量急劇上升,以即時路況信息為老本行的廣播臺敏銳意識到這已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政府救災行動。成都電臺記者在了解清楚道路交通應急管制通告以及路況現(xiàn)狀后,15日17時02分開始滾動播報市公安局關于道路交通緊急管制的公告,有力配合了政府抗震救災工作的統(tǒng)一行動。 4成都電臺在車站、公園、社區(qū)等設立的廣播落地點,有效發(fā)揮了“社區(qū)效應”,用廣播的“鏈條”整合了社會大眾。地震發(fā)生后,成都電臺近兩年來在成都市區(qū)多個公共場所建設的廣播落地點發(fā)揮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這些落地點覆蓋了車站、公園、社區(qū)多個人流量集中、聚集度高的區(qū)域。震后,合作方紛紛向電臺反饋了各類情況。如公交集團站

16、務分公司反映:地震發(fā)生后,五桂橋、金沙、茶店子等場站的候車乘客和司乘人員高度關注廣播,許多乘客靜立傾聽,還不斷要求提高播放音量,并久久不愿散去。由于廣播的存在,人流很大的候車區(qū)域沒有造成恐慌和擁擠,分公司經理對成都電臺的廣播落地舉措給予了高度評價;浣花溪公園管理處反映:地震發(fā)生后,公園內的電臺廣播吸引了10多萬人佇足傾聽,余震期間,園內夜間平均留宿的56萬群眾幾乎通宵收聽廣播,隨時關注最新播報信息。 以上事例充分說明,在公共危機時刻,廣播可在第一時間及時打開廣大公眾信息接收渠道,并可以其快捷權威的信息迅速起到穩(wěn)定人心、引導輿論的作用,同時還以高度的互動性起到供需互通、組織救援的作用,在政府應急

17、機制中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組成部分。 四、重要啟示:未來“危機應對”與“傳播安全”的戰(zhàn)略思考 通過對成都電臺在地震災害發(fā)生后所發(fā)揮的特殊作用的研究,啟發(fā)我們必須重視今后應對突發(fā)危機事件的傳播安全問題。危機發(fā)生后,問題的重點不是危機應對時要不要傳播的問題,而是我們是否有絕對可靠的傳播系統(tǒng)問題。 1應對危機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技術安全性”如何?是否可以應對重大的、社會與戰(zhàn)爭等危機?成為永不消失的電波? 此次地震災害中,在其他通訊手段失靈或不可得的情況下。廣播因技術可靠沒有因為地震而癱瘓,以其發(fā)布信息的快捷性、收聽的便利性和及時互動的簡便性,顯示出在對抗災害等突發(fā)危機發(fā)生時的強大優(yōu)勢。由此,我們不得不深思:

18、當突發(fā)的公共危機發(fā)生時,一個技術上不會癱瘓、及時傳播且方便獲得信息的渠道是多么的重要。為此,我們不僅要從和平環(huán)境的常態(tài)角度思考大眾傳播媒體技術先進性的問題,更要有一個應對突發(fā)危機事件的視角去考慮傳媒技術穩(wěn)定性的問題。 2應對危機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的“心理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危機事件,有效溝通、組織與動員社會各方的力量。 成都電臺此次能在第一時間感動成都安撫人心,迅速傳遞政府聲音,及時溝通各方力量,這是與有一個響應政府、處變不驚、訓練有素的領導管理體系與記者隊伍密不可分的。由此,我們已經看到:在技術安全性的前提下,一個能與政府隨時隨地保持一致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傳播系統(tǒng)更為重要。 3未雨綢繆,常抓不懈,構建一個堅強的“應對危機”的社會公共“傳播安全”系統(tǒng)。 總之,我們認為:只有未雨綢繆,常抓不懈,才能構建一個堅強的“應對危機”的社會公共“傳播安全”系統(tǒng)。這個“傳播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