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科學》綜合測試卷_第1頁
第一篇《生命科學》綜合測試卷_第2頁
第一篇《生命科學》綜合測試卷_第3頁
第一篇《生命科學》綜合測試卷_第4頁
第一篇《生命科學》綜合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值:150分姓名:_得分:_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生物體內幾乎所有的化學反應均在酶的參與下才能完成。以下有關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酶只能在細胞內起作用B.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學反應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溫度、pH的影響D.酶是生物體細胞制造的一種蛋白質2下列有關蒸騰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蒸騰作用強時韌皮部中的導管生理功能增強B.“大樹底下好乘涼”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關C.果農每年為果樹修剪枝條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D.移栽樹苗時,采用帶土移植的方法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3利用孢子進行繁殖,并且有根、莖、葉分化的植物類群是()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2、4下列研究中需要設置對照組實驗的是()A.觀察小金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B.觀察桃花結構C.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D.探究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5某同學按如圖所示對生物進行分類,下列選項中與圖示中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A.大白菜,酵母菌,木耳B.水螅,大腸桿菌,青霉C.香菇,枯草桿菌,乙肝病毒D.水綿,甲烷細菌,H7N9病毒6H7N9型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fā)現(xiàn)傳染病患者后,醫(yī)院及時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其原來生活環(huán)境進行消毒,這兩項措施分別屬于()A.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B.保護易感者、切斷傳播途徑C.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D.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者(第7題)7

3、如圖為腎單位模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B.腎單位由組成C.血液通過后,尿酸、尿素減少,血液變成靜脈血D.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重新吸收進入8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xù)發(fā)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中正確的是()A.外界空氣進入肺部:鼻咽喉支氣管氣管肺B.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腎臟膀胱尿道輸尿管體外C.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D.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種子萌發(fā)植株生長開花受精傳粉結果9實驗課上,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她首先應操作的是()A.目鏡B.物鏡轉換器C.反光鏡D.

4、粗準焦螺旋10馬達加斯加群島與非洲大陸只相隔狹窄的海峽,但兩地生物種類有許多不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A.它們的祖先不同B.選擇的方向不同C.變異的方向不同D.島上的生物未進化11糖類和脂肪都由C、H、O三種元素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它們在人體內徹底消化的產物相同B.它們在人體內分解的最終產物相同C.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完全氧化時,放出的熱量相等D.它們對人體的作用完全相同12下列有關皮膚的現(xiàn)象中,能遺傳的是()A.沾上墨水皮膚變紅B.暴曬后皮膚變黑C.白化病人皮膚蒼白D.撞傷后皮膚瘀青13酵母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情況下則進行無氧呼吸。利用酵母菌釀酒時,如果開始先通

5、入一段時間的空氣,然后隔絕空氣,結果是()A.酵母菌數量增多,不產生酒精B.酵母菌大量死亡,產生酒精C.酵母菌數量不變,產生酒精D.酵母菌數量增多,產生酒精14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決相應實驗問題的是()選項實驗問題采取的措施A使用顯微鏡時,用低倍鏡觀察到細胞物像較模糊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觀察B托盤天平不能準確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先測鐵塊質量為m1,再測一枚大頭針和鐵塊的總質量為m2,則一枚大頭針質量為m2m1C將CO2通入NaOH溶液,不能確定是否發(fā)生反應先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觀察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顏色變化D驗證植物呼吸消耗O2時,將萌發(fā)的種子裝入廣口瓶中密封,無法觀察瓶

6、內O2含量降低將該裝置放置24小時后,打開瓶塞,立即將點燃的蠟燭放入瓶內,觀察火焰的變化15.用體重相近、發(fā)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3組雄性小狗進行內分泌腺切除實驗,以研究內分泌腺體與分泌激素間的關系。甲不做任何處理,乙、丙分別切除某種內分泌腺。幾個月后,分別測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得到數據如表所示(單位:微克/100毫升血液)。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激素名稱小狗甲乙丙甲狀腺激素3生長激素6A.甲狗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B.乙狗切除的是甲狀腺C.丙狗切除的是(腦)垂體D.手術一段時間后,乙狗發(fā)育正常,丙狗生長停滯16人的指紋重復的概率極小,常被用來鑒別身份,被稱為“人體身份證”。決定每

7、個人指紋這一性狀的是()A.無機鹽B.基因C.葡萄糖D.蛋白質(第17題)17如圖可以簡潔、直觀地表示生物的生理過程,如圖所示為一片正常進行生理活動的葉片,圖中分別代表與不同生理活動有關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的方向。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若為光合作用示意圖,則分別是二氧化碳、氧氣、水、有機物B.若為呼吸作用示意圖,則分別是氧氣、二氧化碳、有機物、水C.若為蒸騰作用示意圖,則指的是水蒸氣D.綠色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18據報道,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儀器“聽到”并記錄下樹木“喝水”時發(fā)出的聲音。以下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正確的是()A.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

8、根尖的伸長區(qū)B.“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的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C.“喝水”時,無機鹽一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D.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必定有水蒸氣、CO2和O2(第19題)19一所醫(yī)院對志愿者進行了如下研究:18名志愿者服用了等量的一種鎮(zhèn)靜劑,經過3小時,測得志愿者血液及尿液中鎮(zhèn)靜劑的含量數據如圖所示。某人分析數據得出的下列結論中,你認為錯誤的是()A.不同個體血液中存留的鎮(zhèn)靜劑含量不同B.大多數人血液中鎮(zhèn)靜劑的含量比尿液中的高C.大多數人血液中的鎮(zhèn)靜劑含量高,其尿液中的鎮(zhèn)靜劑含量也高D.×108×107克之間的人占多數20下列實驗操作

9、,預期結果合理的是()選項實驗操作預期結果A將一根新鮮的蘿卜條放入清水中蘿卜條質量變小B制成洋蔥鱗莖內表皮臨時裝片后,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用低倍鏡觀察可觀察到植物細胞C用黑紙片將暗處理過的天竺葵葉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幾小時后取下,脫色漂洗,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照光處呈碘液的顏色,遮光處呈藍色D解剖桃花雌蕊時,用刀片將子房縱切,并用放大鏡觀察子房內能觀察到種子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48分)21如圖表示人的個體發(fā)育過程。請據圖回答:(第21題)(1)丁由甲細胞發(fā)育而來,則甲細胞的名稱是_。(2)由乙形成丙,細胞需要經過分裂、_和_的變化。(3)甲到丁的過程,其同化作

10、用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異化作用。(4)丁要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需要在_和_的調節(jié)下實現(xiàn)。22某省累計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46例,其中死亡9例,痊愈27例。(1)從傳染病流行的環(huán)節(jié)看,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屬于_。(2)預防流感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從免疫學角度看,進入體內的疫苗屬于_。(第23題)23據報道,常山縣引進并試種了名為“竹稻”的糧食新品種。竹稻是青皮竹與水稻雜交所得,它們的生殖細胞能進行染色體配對,形成受精卵,從而發(fā)育成竹稻種子。請回答:(1)青皮竹與水稻雜交得到竹稻,這種生殖方式屬于_生殖(填“有性”或“無性”)。(2)某竹稻田中部分生物

11、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來看,竹稻屬于_。寫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鏈_。24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五種生物,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第24題)(1)從分類角度看,屬于種子植物的有_,屬于脊椎動物的有_。(2)C和D胚胎發(fā)育方式是_。(3)從進化的角度看,通過A與B、D與E的比較,可說明生物進化是從_,從_的過程。三、實驗探究題(每空3分,共18分)(第25題)25小芳學著媽媽做饅頭:將適量酵母粉與面粉混勻后,加入適量清水揉和成面團,然后將面團放入溫水鍋中。為了使面團發(fā)得更快,她將溫水鍋中的水換成了剛燒開的熱水。一段時間后將面團取出做成饅頭。結果,小芳蒸出的饅頭不如媽媽做得松軟多孔

12、。請分析回答:(1)分析上面的過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2)小芳經過思考提出了如下問題:溫度會影響酵母菌的生活嗎?針對這一問題,小芳設計了實驗進行探究:她在一杯溫開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進行攪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將一個小氣球擠癟后套在瓶口,把裝置放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后瓶內液體冒出氣泡,氣球脹大(如圖所示)。瓶內液體冒出的氣體是_。小芳設計的實驗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請你指出來_。26為了探究酸堿性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小明利用蒸餾水、1%淀粉溶液、稀釋的唾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碘液等材料進行實驗。請你完成相應的實驗設計和問題分析。【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設計要求步驟一

13、:取3支潔凈的試管標為A、B、C,在各試管中分別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試管加入l毫升稀鹽酸和l毫升唾液;向B試管加入1毫升氫氧化鈉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試管加入_。設置對照實驗步驟二:_??刂茖嶒灄l件步驟三:10分鐘后,往3支試管中分別滴入1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獲取實驗證據【問題與分析】正確操作后,小明觀察到A試管呈藍色,而B試管沒有出現(xiàn)預期的藍色。他想:為什么B試管不呈藍色?他推測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或者B試管中液體堿性太弱。在老師的幫助下,他證實了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且B試管中液體堿性強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請你對B試管沒有出現(xiàn)藍色作出一種合理的猜測:_。四、分析說明題(第2

14、7題每空2分,第28題每空3分,共24分)27據估計,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體中“潛伏”有肺結核分枝桿菌,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現(xiàn)出肺結核癥狀。經檢測表明:這些“潛伏”的細菌并沒有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難道細菌對付抗生素還有其他策略?1944年,醫(yī)生比格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抗生素只能消滅正在生長和繁殖的細菌。微生物學家路易斯進一步檢測到:一旦環(huán)境殘酷,如缺氧、營養(yǎng)缺乏、溫度不利生長等,每種細菌都能進入休眠狀態(tài)。我們可用下圖形象地解釋細菌對付抗生素的兩種策略。細菌對付抗生素策略一:產生抗藥性細菌對付抗生素策略二:休眠注:圖中“”表示抗生素,“”表示被消滅的細菌閱讀上述材料,請回答:(1)肺結核病患者,免疫學上

15、稱之為_;A.病原體B.傳染源C.傳播途徑D.易感人群(2)這些身體上“潛伏”肺結核分枝桿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現(xiàn)出肺結核癥狀,其原因可能是_。(3)若想消滅這些“潛伏”的細菌,可先采取_手段去“喚醒”它。(提出一條合理建議即可)28請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據此回答問題:科學家在研究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會對地球的平均氣溫造成什么影響的問題時,采用的研究途徑之一是:研究古氣候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和當時大氣平均溫度的變化關系。(1)有種方法是測量淺海貝類化石中硼、鈣元素含量的比例。因為這個比例高低和這些貝類生長時的海水酸堿度有關,而海水酸堿度又和大氣中CO2的濃度有關。將得到的有關數據和通過其他研究途徑得到的同時期大氣平均溫度對比,即可得到同時期大氣平均溫度與大氣中CO2的濃度的對應關系。海水酸堿度和大氣中CO2的濃度有關的科學原理是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