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云計算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互聯(lián)網訪問服務類型全功能訪問虛擬主機專用主機主機托管云計算網站代管免費托管 · Shared簇寄存 · Reseller · FFmpeg特定應用程序的網絡托管博客 · Guild hosting · 圖像影音 · Wiki農場 · 網頁應用程序Social network其他類型文件存儲 · 遠程備份游戲服務 &
2、#183; DNS · E-mail· 查 · 論 · 編云計算(英語: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后的又一種巨變。用戶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礎設施的細節(jié),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1云計算描述了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新的IT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lián)網來提供動態(tài)易擴展而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23在“軟件即服務(Saa
3、S)”的服務模式當中,用戶能夠訪問服務軟件及數(shù)據。服務提供者則維護基礎設施及平臺以維持服務正常運作。SaaS常被稱為“隨選軟件”,并且通常是基于使用時數(shù)來收費,有時也會有采用訂閱制的服務。推廣者認為,SaaS使得企業(yè)能夠借由外包硬件、軟件維護及支持服務給服務提供者來降低IT營運費用。另外,由于應用程序是集中供應的,更新可以實時的發(fā)布,無需用戶手動更新或是安裝新的軟件。SaaS的缺陷在于用戶的數(shù)據是存放在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器之上,使得服務提供者有能力對這些數(shù)據進行未經授權的訪問。用戶通過瀏覽器、桌面應用程序或是移動應用程序來訪問云的服務。推廣者認為云計算使得企業(yè)能夠更迅速的部署應用程序,并降低管理
4、的復雜度及維護成本,及允許IT資源的迅速重新分配以因應企業(yè)需求的快速改變。云計算依賴資源的共享以達成規(guī)模經濟,類似基礎設施(如電力網)。服務提供者集成大量的資源供多個用戶使用,用戶可以輕易的請求(租借)更多資源,并隨時調整使用量,將不需要的資源釋放回整個架構,因此用戶不需要因為短暫尖峰的需求就購買大量的資源,僅需提升租借量,需求降低時便退租。服務提供者得以將目前無人租用的資源重新租給其他用戶,甚至依照整體的需求量調整租金。目錄 隱藏 · 1 基本特征· 2 發(fā)展歷史· 3 服務模式· 4
5、60;部署模型· 5 對比· 6 體系架構· 7 核心特性· 8 參考文獻· 9 開源云列表基本特征編輯云計算概觀互聯(lián)網上的云計算服務特征和自然界的云、水循環(huán)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云是一個相當貼切的比喻。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的定義,云計算服務應該具備以下幾條特征:4· 隨需應變自助服務。· 隨時隨地用任何網絡設備訪問。· 多人共享資源池。· 快速重新部署靈活度。· 可被監(jiān)控與量測的服務。一般認為還有如下特征:· 基于虛擬化技術
6、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 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 降低了用戶對于IT專業(yè)知識的依賴。發(fā)展歷史編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OpenStack/Nebula計算平臺。1983年,太陽電腦提出“網絡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zhí)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Google“云端計算”源于Google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亞所做的“Google 101”項目。2007年10月
7、,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包括卡內基美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推廣云計算的計劃,這項計劃希望能降低分散式計算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本,并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件設備及技術支持(包括數(shù)百臺個人電腦及BladeCenter與System x服務器,這些計算平臺將提供1600個處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開放源代碼平臺)。而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開發(fā)各項以大規(guī)模計算為基礎的研究計劃。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臺灣啟動“云計算學術計劃”,將與臺灣臺大、交大等學校合作,將這種先進的大規(guī)模、快速計算技術推廣到校園
8、5。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爾宣布一項涵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聯(lián)合研究計劃,推出云計算研究測試床,推進云計算。該計劃要與合作伙伴創(chuàng)建6個數(shù)據中心作為研究試驗平臺,每個數(shù)據中心配置1400個至4000個處理器。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資訊通信發(fā)展管理局、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Steinbuch計算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賓分校、英特爾研究院、惠普實驗室和雅虎。62008年8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信息顯示,戴爾正在申請“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此舉旨在加強對這一未來可能重塑技術架構的術語的控制權。戴爾在申請文件中稱,云計算是“在數(shù)據中心和巨型規(guī)模的計算環(huán)境中,為
9、他人提供計算機硬件定制制造”。72010年3月5日,Novell與云安全聯(lián)盟(CSA)共同宣布一項供應商中立計劃,名為“可信任云計算計劃”。2010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爾等支持廠商共同宣布“OpenStack”開放源代碼計劃,8 微軟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與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9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10 2011年2月,思科系統(tǒng)正式加入OpenStack,重點研制OpenStack的網絡服務。11服務模式編輯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
10、院的云計算定義中明確了三種服務模式:4· 軟件即服務(SaaS):消費者使用應用程序,但并不掌控操作系統(tǒng)、硬件或運作的網絡基礎架構。是一種服務觀念的基礎,軟件服務供應商,以租賃的概念提供客戶服務,而非購買,比較常見的模式是提供一組賬號密碼。例如:Microsoft CRM與S· 平臺即服務(PaaS):消費者使用主機操作應用程序。消費者掌控運作應用程序的環(huán)境(也擁有主機部分掌控權),但并不掌控操作系統(tǒng)、硬件或運作的網絡基礎架構。平臺通常是應用程序基礎架構。例如:Google App Engine。· 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消費者使用“基礎計算資源”,如處理能
11、力、存儲空間、網絡組件或中間件。消費者能掌控操作系統(tǒng)、存儲空間、已部署的應用程序及網絡組件(如防火墻、負載平衡器等),但并不掌控云基礎架構。例如:Amazon AWS、Rackspace。部署模型編輯云種類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的云計算定義中也涉及了關于云計算的部署模型4:· 公用云(Public Cloud)簡而言之,公用云服務可通過網絡及第三方服務供應者,開放給客戶使用,“公用”一詞并不一定代表“免費”,但也可能代表免費或相當廉價,公用云并不表示用戶數(shù)據可供任何人查看,公用云供應者通常會對用戶實施使用訪問控制機制,公用云作為解決方案,既有彈性,又具備成本效益。· 私有
12、云(Private Cloud)私有云具備許多公用云環(huán)境的優(yōu)點,例如彈性、適合提供服務,兩者差別在于私有云服務中,數(shù)據與程序皆在組織內管理,且與公用云服務不同,不會受到網絡帶寬、安全疑慮、法規(guī)限制影響;此外,私有云服務讓供應者及用戶更能掌控云基礎架構、改善安全與彈性,因為用戶與網絡都受到特殊限制。· 社區(qū)云(Community Cloud)社區(qū)云由眾多利益相仿的組織掌控及使用,例如特定安全要求、共同宗旨等。社區(qū)成員共同使用云數(shù)據及應用程序。· 混合云(Hybrid Cloud)混合云結合公用云及私有云,這個模式中,用戶通常將非企業(yè)關鍵信息外包,并在公用云上處理,但同時掌控企
13、業(yè)關鍵服務及數(shù)據。對比編輯此章節(jié)沒有列出參考或來源。云計算常與網格計算(分散式計算的一種,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計算機集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常用來執(zhí)行大型任務)、效用計算(IT資源的一種打包和計費方式,比如按照計算、存儲分別計量費用,像傳統(tǒng)的電力等公共設施一樣)、自主計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tǒng))相混淆。事實上,許多云計算部署依賴于計算機集群(但與網格的組成、體系機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也吸收了自主計算和效用計算的特點。它從硬件結構上是一種多對一的結構,從服務的角度或從功能的角度它是一對多的。例如,今天要設計一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可以先從市面上提供的免費云服務器主機,將Applica
14、tion放置主機上,使用MS所提供數(shù)據庫,這樣一來,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將Application放置云上,且隨時隨地于任何終端設備上鏈接互聯(lián)網,就能訪問數(shù)據(因為基于公開的標準協(xié)議)。體系架構編輯云層次結構示意圖客戶端應用程序平臺基礎設備服務器截止到2009年,大部分的云計算基礎構架是由通過數(shù)據中心傳送的可信賴的服務和創(chuàng)建在服務器上的不同層次的虛擬化技術組成的。人們可以在任何有提供網絡基礎設施的地方使用這些服務。“云”通常表現(xiàn)為對所有用戶的計算需求的單一訪問點。人們通常希望商業(yè)化的產品能夠滿足服務質量(QoS)的要求,并且一般情況下要提供服務水平協(xié)議。12 開放標準對于云計算的發(fā)展是至
15、關重要的,并且開源軟件已經為眾多的云計算實例提供了基礎。13云的基本概念,是通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shù)個較小的子程序,再由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tǒng)搜索、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通過這項技術,遠程的服務供應商可以在數(shù)秒之內,達成處理數(shù)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電腦”同樣強大性能的網絡服務。它可分析DNA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癥細胞等高級計算,例如Skype以點對點(P2P)方式來共同組成單一系統(tǒng);又如Google通過MapReduce架構將數(shù)據拆成小塊計算后再重組回來,而且Big Table技術完全跳脫一般數(shù)據庫數(shù)據運作方式,以row設計存儲又完全的配合
16、Google自己的文件系統(tǒng)(Google文件系統(tǒng)),以幫助數(shù)據快速穿過“云”。核心特性編輯此章節(jié)沒有列出參考或來源。云計算圖解· 敏捷(Agility)使用戶得以快速且以低價格的獲得技術架構資源。· 應用程序界面(API)的可達性是指允許軟件與云以類似“人機交互這種用戶界面設施交互相所相一致的方式”來交互。云計算系統(tǒng)典型的運用基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網絡架構的API。· 在公有云中的傳輸模式中支持已經轉變?yōu)檫\營成本,故費用大幅下降。很顯然的降低了進入門欄,這是由于體系架構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且無需一次性購買,
17、且沒有了罕見的集中計算任務的壓力。稱為計算資源包的通用計算基礎上的原則在細粒度上基于用戶的操作和更少的IT技能被內部實施。· 設備和本地依賴允許用戶通過網頁瀏覽器來獲取資源,而無需關注用戶自身是通過何種設備,或在何地介入資源(如PC、移動設備等)。通常設施是在非本地的(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并且通過因特網獲取,用戶可以從任何地方來連接。· 一種稱為多租戶的軟件架構技術允許在多用戶池下共享資源與消耗:· 體系結構的中央化使得本地的耗用更少(例如不動產、電力等)。· 峰值負載能力增加(用戶無需建造最高可能的負載等級)。· 原先利用率只有10-2
18、0%的系統(tǒng)利用效率增加了。· 如果使用多個冗余站點,則改進了可靠性,這允許我們設計云計算以符合商業(yè)一致性以及災備。· 可擴展性經由在合理粒度上按需的服務開通資源,接近實時的自服務14 (注意,并非完全實時,服務的啟動時間根據虛擬機的類型,地點,操作系統(tǒng)和云提供商的不同而不同),無需用戶對峰值負載進行工程構造。· 性能受到監(jiān)控,同時一致性以及松散耦合架構通過web services作為系統(tǒng)接口被構建起來。· 因為數(shù)據集中化了,故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增加了關注安全的資源等,但對特定敏感數(shù)據的失控將是持續(xù)關注的,且內核存儲的安全性缺少關注。較傳統(tǒng)系統(tǒng)而
19、言,安全性的要求更加高。部分原因是提供商可以專注于用戶所無法提供的資源之安全性解決方案。然而當“數(shù)據分布在更廣的范圍以及更多數(shù)量的設備上”時,以及在由“不相關的多個用戶使用的多終端系統(tǒng)“時,安全性的復雜性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獲取安全審計日志變得不太可能了。私有云的發(fā)展動力部分是源自客戶對設備的掌控以及避免丟失安全信息。· 維護云計算應用是很簡單的,因為顯而易見用戶無需再在本機上進行安裝。一旦改變達到了客戶端,它們將更容易支持以及改進。參考文獻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云計算1. Danielson, Krissi. Distinguishing Clou
20、d Computing from Utility Computing. E. 2008-03-26 2010-08-22.2. Gartner Says Cloud Computing Will Be As Influential As E-business. G. 2010-08-22.3. Gruman, Galen. What cloud computing really means. InfoWorld. 2008-04-07 2009-06-02.4. 4.0 4.1 4.2 N
21、IST.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對云計算的定義.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 2011年9月 2013年1月12日.5. 張德厚. 與學界合作Google推廣“云端運算技術”. 中廣新聞網. 2008年1月30日.6. 雅虎惠普英特爾云計算挑戰(zhàn)谷歌IBM. IT專家網. 2008年7月29日.7. 戴爾在美申請“云計算”商標. 新浪科技. 2008年8月3日.8. Rackspace Open Sources Cloud Platform; Announces Plans to Col
22、laborate with NASA and Other Industry Leaders on OpenStack Project9. OpenStack Is Now Open for Windows Server10. Canonical joins the OpenStack community11. Cisco joins OpenStack Community12. Buyya, Rajkumar; Chee Shin Yeo, Srikumar Venugopal. 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IT Servic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皮帶式電腦自動重量分級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甲板設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環(huán)氧道路劃線漆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汽車尾氣排放設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氟預混煉膠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植絨雙層單(雙)人充氣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手機清洗潤滑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tǒng)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砌井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單面防火線路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版《公司法培訓講義》
- 郵政儲蓄銀行-客戶經理(個人消費貸款)-試題+答案
- 2024年3月10日國考公務員稅務局面試真題及解析
- 旅店會客登記制度
- 市政造價員道路工程預決算入門講解(零起步培訓課件)
- VOC廢氣治理工程中低溫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與實踐
- 《管理統(tǒng)計學》課件
- 工程力學期末考試試卷A及答案
- 教師的挑戰(zhàn):寧靜的課堂革命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導論緒論
- 市政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