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_第1頁
淺析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_第2頁
淺析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_第3頁
淺析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摘要】 中醫(yī)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整體和講求辨證論治,雖然黃帝內經作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醫(yī)學經典著作,對診病和辨證方法已有較為詳細的論述,然而標志辨證論治原則最終確立的則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的出現(xiàn)。文章以傷寒論中的部分條文為例,結合八綱辨證,對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 思維模式 傷寒論 八綱辨證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中醫(yī)學的兩大特點,也是中醫(yī)在臨床疾病時必須遵守的兩大原則,如果離開這兩大原則去診治疾病,就不能稱為是真正的中醫(yī)。而中醫(yī)學現(xiàn)有的理論體系和疾病診療程序與傷寒雜病論所奠定的辨證論治的基礎是分不開的。1 傷寒雜病論應用和了黃帝內經中的診病、辨證方法

2、 中醫(yī)學的診病和辨證方法,雖然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較詳盡的論述,但是其具體應用,則體現(xiàn)在張仲景所著的 傷寒論中。縱觀今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理法方藥的融會貫通,從理論與臨床相結合的角度看,真正奠定中醫(yī)學辨證論治基礎的當是傷寒雜病論。 如:關于望診,黃帝內經云:“察其形氣色澤”(素問玉機真臟論);“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隨,府將壞也”(素問脈要精微論)。 關于聞診,黃帝內經云:“聽音聲而知所苦?!?關于問診,黃帝內經 云:“臨病人問所便?!保`樞師傳);“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素問疏五過論)。 關于切診,黃帝內經以大量篇幅論及切脈包括獨取寸口

3、和三部九候之法,同時還論及觸診皮膚,腹部,四肢之法。 上述這些診法的綜合運用在傷寒論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如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在本條中,惡寒、惡風、是病人的感覺,主要通過問診而得,同時可以通過其“嗇嗇”“淅淅”之蜷縮怕冷的樣子望診而得;通過觸診而知道病人發(fā)熱;病人“鼻鳴,干嘔”是通過聞診而得;而“陽浮而陰弱”則是通過切診得知的脈象。當然許多癥狀的收集必須通過四診互相印證,比如“發(fā)熱”、“手足冷”既需要問診,也需要觸診。 通過望聞問切,張仲景掌握了大量的臨證第一手資料,不僅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

4、了黃帝內經提出的診病方法,而且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中醫(yī)學的癥狀學,同時運用這些方法,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傷寒、雜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發(fā)展,從而為后世醫(yī)家正確運用望聞問切方法診病做出了典范。2 八綱辨證實際上也源于傷寒雜病論 清代程鐘齡所著醫(yī)學心悟中專立 “寒熱、虛實、表里、陰陽辨”一篇,此后經過200多年的發(fā)展,最終形成“八綱辨證”的概念,其理論基礎實際上源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今本傷寒論中,處處蘊涵著豐富的“八綱辨證”思想。 如第7條“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用“陰”與“陽”把復雜的傷寒發(fā)病梳理為兩端,從而以三陽概括傷寒發(fā)病之熱證,以三陰概括傷寒發(fā)病之寒證。如第269條“傷寒六七日

5、,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以陰陽的變化指明傷寒病情發(fā)展的趨勢。 第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在此,仲景用“表”與“里”來揭示復雜病機的變化。又如第70條“發(fā)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在此,仲景用“虛”與“實”概括出發(fā)汗后惡寒與不惡寒的病機。 第11條云:“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钡?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等等。在這些條文中,仲景是用“

6、寒”與“熱”來概括復雜病機的變化。所以我們說今本傷寒論中的每一條,都蘊涵者傷寒發(fā)病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病機信息。1 3 八綱辨證在六經辨證中的運用3.1 陰陽內經云:“治病必求于本,生之本,本于陰陽。”故陰陽兩綱,既為六經之綱,又是八綱之綱,用以統(tǒng)攝諸證及其變化,這一點在傷寒論的三陽病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以少陽病為例,少陽與厥陰為表里,故有陰陽之變。若其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為病發(fā)于少陽,則叫做陽證;若見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下,舌苔黑滑,為病發(fā)于厥陰,則叫做陰證。 在辨陰證陽證時,須區(qū)別其真?zhèn)?,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傷寒論?1條:“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

7、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此證則應為真寒假熱與真熱假寒。3.2 表里陰陽六經為病,總有其發(fā)病部位。因此,只有辨清表里部位,才能正確運用各種方法。以太陽病為例,六經為病,只有太陽病為表證提綱,這與它的生理特點是分不開的。由于太陽經上連于風府,為諸陽主氣,故能總六經而統(tǒng)營衛(wèi),為一身之外藩,所以,太陽主表。另外,六經各有經、腑之分,凡經受邪,則稱之為表證,腑受邪則稱之為里證。 傷寒論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等證侯,說明了邪傷太陽經表,太陽經氣不利而發(fā)病的特點。太陽之腑為膀胱,居于下焦。若太陽在經之邪不解,邪氣隨經入腑,由表及里,則有蓄水和蓄血病變。我們稱其為太陽病里證。太

8、陽蓄水證以脈浮、發(fā)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為主證,甚或見飲水則吐的,則叫做“水逆證”。太陽蓄血證以太陽病,脈微而沉,反映表邪入里,而有少腹硬滿,精神發(fā)狂;或少腹急結,精神如狂,然小便自利,可知為熱與血結,與水無關。 又如少陽病表里證:少陽為半表半里,位居兩脅,然從經而論,亦具有表里之分。傷寒論第264條記載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等少陽經證,此為少陽病表證。少陽病里證即是少陽腑證。傷寒論第263條說:“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贝藶樾盁崛胗谀懜?,迫使膽汁上溢則口苦,故稱為少陽病里證。3.3 寒熱寒熱兩綱,是為反映六經寒熱病情而設。它把疾病中存在的寒熱兩種情況,作為臨床

9、治療中辨證分型的依據(jù)。 以太陽病為例:太陽主表,表病亦有寒熱之分。如傷寒論第3條 “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這條以惡寒,體痛,脈緊反映出表寒為病的特點,故可稱為太陽病的表寒證。太陽表熱證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感受溫熱邪氣,如傷寒論的第6條“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币驕責嶂吧性谔枺慈肜?,故為太陽表熱證。一是由于風寒外束,日久不解,則寒郁化熱,而脈由緊變緩,身由疼變重,身無汗而精神煩躁的,也可稱為太陽表熱證。此外尚有“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也屬于太陽病表熱證的一種。3.4 虛實虛實兩綱,常用以反映正邪斗爭的虛實情況。一般來

10、說,凡三陽經病,多以實證為主,三陰病中多以虛證為主。 以太陽病為例:太陽病為表證,若表證同時又汗出的,則叫表虛證。如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碧柌”碜C,若無汗而喘的,則叫表實證。如傷寒論的“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又如陽明?。宏柮髦骼?,亦有虛實之分。陽明病的里虛證,如傷寒論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陽明病的里實證,以“不更衣”“大便難”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傷寒論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就是論述陽明為病的特點。里實的具體證候有:不大便、腹?jié)M疼痛,或繞臍疼痛;或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或反不能食,脈沉緊;或沉遲有力,舌苔黃燥等證。需要指出的是,太陽主表,故以有汗為虛,無汗為實。陽明主里,則以有汗為實,無汗為虛。 再如太陰?。禾幉√撟C往往和寒證相同見,如傷寒論的“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這一條,充分反映了脾氣虛寒的吐利之證。不過要清楚,在臨床上厥陰病的寒證吐利,是以吐為主而下利為次;而太陰病的寒證吐利,則以下利為主而嘔吐為次。太陰病實證:傷寒論說:“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