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變動成本法本章練習題答案習題1假設某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銷量均為2 000件,各年的產量分別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A產品的單位售價為400元;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均為固定成本,兩項費用之和各年均為80 000元;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為20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30 000元。存貨的計價采用先進先出法。要求:不考慮銷售稅金,請根據(jù)上述資料,分別采用固定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各年的稅前利潤。答案:各年的利潤計算如下表所示:20X1年20X2年20X3年合 計完全成本法:1、營業(yè)收入2、減:營業(yè)成本期初存貨成
2、本加:變動生產成本固定制造費用減:期末存貨成本營業(yè)成本小計3、營業(yè)毛利4、減:管理費和銷售費用5、稅前利潤800 0000400 00030 0000430 000370 00080 000290 000800 0000440 00030 00042 727*427 273372 72780 000292 727800 00042 727360 00030 0000432 727367 27380 000287 2732 400 0001 200 00090 0001 290 0001 110 000240 000870 000變動成本法:1、營業(yè)收入2、減:變動生產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加:變動生
3、產成本減:期末存貨成本變動生產成本小計3、邊際貢獻4、減:期間費用固定制造費用管理費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小計5、稅前利潤800 0000400 0000400 000400 00030 00080 000110 000290 000800 0000440 00040 000400 000400 00030 00080 000110 000290 000800 00040 000360 0000400 000400 00030 00080 000110 000290 0002 400 0001 200 0001 200 0001 200 00090 000240 000330 000870 000
4、*(440 00030 000)÷2 200×20042 727習題2已知:某企業(yè)生產一種產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產量分別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銷售量分別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貨的計價采用先進先出法。每單位產品的售價為5元,生產成本資料如下:每件變動生產成本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變動制造費用0.20元;固定制造費用每年發(fā)生額為150 000元。變動銷售與管理費用之和為銷售收入的5%,固定銷售與管理費用之和為65 000元,兩年均未發(fā)生財務費用。要求:(1)分別按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并確定第一年和第二年
5、的稅前利潤。(2)具體說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按兩種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的稅前利潤產生差異的原因。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稅前利潤下表:第一年 第二年 1、營業(yè)收入2、減:營業(yè)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 加:本期生產成本 減:期末存貨成本 營業(yè)成本小計3、營業(yè)毛利4、減:期間費用5、稅前利潤700 000(5×140 000)0660 000116 471543 529156 471100 000(65 000700 000×5%)56 471800 000(5×160 000)116 471570 00040 714645 757154 243105 0
6、00(65 000800 000×5%)49 243注:第一年生產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 第二年生產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貨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貨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稅前利潤見下表:第一年第二年1、營業(yè)收入2、減:變動成本 期初存貨成
7、本 加:本期生產成本 減:期末存貨成本 變動成本小計3、邊際貢獻4、減:期間費用固定制造費用管理費和銷售費期間費用小計5、稅前利潤700 000(5×140 000)0510 000(170 000×3)90 000(30 000×3)420 000280 000150 000100 000(65 000700 000×5%)250 00030 000800 000(5×160 000)90 000420 000(140 000×3)30 000(10 000×3)480 000320 000150 000105 000(6
8、5 000800 000×5%)255 00065 000(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為在完全成本法下,當年期末存貨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費用并結轉到第二年。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比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減少了15 757元(49 24365 000),是因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貨吸收了10 714元(150 000÷170 000×10 000)固定制造費用,同時期初存貨又釋放了第一
9、年的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固定制造費用,兩個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的稅前利潤減少15 757元(10 71426 471)。習題3已知:某公司按變動成本法核算的20X1年1月產品成本的資料如下(該公司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單位產品成本50元,本期固定制造費用30 000元,期初存貨數(shù)量500件,本期完工產品6 000件,本期銷售產品5 500件,銷售價格100元/件,銷售與管理費用之和為45 000元,已知上期產品單位固定生產成本為5元。要求計算下列指標:(1)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貨成本。(2)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營業(yè)利潤。答案:(1)完
10、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5030 000÷6 00055(元/件) 期末存貨數(shù)量5006 0005 5001 000(件) 期末存貨成本55×1 00055 000(元)(2)完全成本法下的營業(yè)利潤5 500×(10055)45 000202 500(元)習題4以下是一家化工廠大量生產的一種化學物品的基本資料:原材料及其他變動成本60元/Kg固定制造費用900 000元/月售價100/Kg20X1年5月報告的銷售量比4月份多出了14 000Kg,產品經理據(jù)此判斷5月份的利潤將會比4月份的多,他估計會增長560 000元。但將4月份和5月份的財務結果相互比較,產品經理
11、發(fā)現(xiàn)該產品5月份的利潤竟然由4月份的340 000元下降了100 000元,只有240 000元,產品經理對此深感不解。該工廠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把固定制造費用根據(jù)生產數(shù)量每月按30 000Kg來分攤。所有分攤過低或過高的固定制造費用會在當月的利潤表上調整。另外,4月份的期初存貨為10 000Kg,當月生產34 000Kg,對外銷售22 000Kg。5月份期末存貨為12 000Kg。要求:(1)把該產品4月份和5月份的生產、銷售及存貨量列示出來,并利用這些數(shù)字計算出題中所示的4月份和5月份的利潤。(2)解釋100 000元的利潤減少和經理預期560 000元的增加之間這660 000元的差別。
12、答案:(1)下表列示了存貨量項 目4月5月期初存貨10 00022 000本期生產34 00026 000可供銷售的存貨44 00048 000本期銷售22 00036 000期末存貨22 00012 000注:5月銷售量為22 00014 00036 000(Kg) 5月可供銷售的存貨12 00036 00036 000(Kg) 5月可生產的存貨48 00022 00026 000(Kg)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900 000÷30 00030(元/Kg)單位完全成本603090(元/Kg)下表采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 項 目4月5月1、營業(yè)收入2 200 000(100×22
13、000)3 600 000(100×36 000)2、減:營業(yè)成本 期初成本成本900 000(90×10 000)1 980 000(90×22 000) 加:本期生產成本3 060 000(90×34 000)2 340 000(90×26 000) 減:期末存貨成本1 980 000(90×22 000)1 080 000(90×12 000) 營業(yè)成本小計1 980 0003 240 0003、調整前利潤220 000360 0004、調整產量差異120 000120 0005、利潤340 000240 000注:4
14、月份多分固定制造費用(34 00030 000)×30120 000(元) 5月份少分固定制造費用(26 00030 000)×30120 000(元)因為該企業(yè)把固定制造費用根據(jù)生產數(shù)量每月按30 000Kg來分攤,所有分攤過低或過高的固定制造費用會在當月的利潤表上調整。(2)該產品經理在預計5月份的銷售利潤時采用的是變動成本法。這種方法是把固定制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而不包括在存貨成本中。以下是變動成本法的利潤計算:4月5月1、營業(yè)收入2 200 000(100×22 000)3 600 000(100×36 000)2、減:變動成本1 320 000
15、(90×22 000)2 160 000(90×22 000)3、邊際貢獻880 0001 440 0004、減:固定制造費用900 000900 0005、利潤-20 000540 000以上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差異在于完全成本法的存貨成本中包含了固定制造費用,而變動成本法的存貨成本中不包含固定制造費用。如果期初、期末存貨量發(fā)生變動,則期初、期末存貨中的固定制造費用的變動就導致兩種方法的利潤差異。利潤差異計算如下:4月份兩種方法利潤差異22 000×3010 000×30360 000(元)即340 000(-20 000)360 000(元)5月份兩種
16、方法利潤差異12 000×3022 000×30-300 000(元)即240 000540 000-300 000(元)如果把兩個月結合起來看,利潤變動共計660 000元(360 000300 000),這反映了100 000元的利潤減少和經理預期560 000元的增加之間660 000元的差別。習題5假定某公司專門生產A產品,原設計生產能力為每年1000臺,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過去兩年,每年只能生產和銷售500臺。市場銷售價為每臺2 500元,而該公司的單位產品成本為2 600元,其詳細資料如下:單位變動生產成本1 000元固定制造費用800 000元固定銷售和管理費
17、用250 000元該公司已連續(xù)兩年虧損,去年虧損300 000元;若今年不能扭虧為盈,公司勢必要停產,形勢嚴峻。銷售部門經理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每臺產品的制造成本太高,為2 600元,但由于競爭的關系,公司不能提高售價,只能以2 500元的價格每年銷售500臺。因此公司的出路只能是請生產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想方設法,改造工藝,減少消耗,降低制造成本。生產部門經理提出,問題的關鍵在于設計的生產能力只用了一半,如能充分利用生產能力,就可把單位固定成本降低,單位產品成本自然會下降。對策是要推銷人員千方百計地去搞促銷活動,如能每年售出1 000臺,就一定能扭虧為盈??倳嫀焺t認為公司目前編制利潤表的方法
18、完全成本法,為公司提供了一條扭虧為盈的“捷徑”:即充分利用公司自身的生產能力,一年生產1 000臺A產品。雖然市場上只能銷售一半,但公司卻可將固定成本的半數(shù)轉入存貨成本;這樣即使不增加銷售數(shù)量,也能使利潤表上扭虧為盈。要求:(1)根據(jù)上述資料,按變動成本法編制該公司去年的利潤表。(2)根據(jù)總會計師的建議,按完全成本法計算該公司的稅前利潤是多少,并對該建議做出評價。(3)生產部門經理和銷售部門經理的意見是否正確?請做出評價。答案:(1)按變動成本法編制該公司去年的利潤表:項 目 4月1、營業(yè)收入1 250 000(500×2 500)2、減:變動成本500 000(500×1 000)3、邊際貢獻750 0004、減:期間費用 固定制造費用800 000 固定銷售和管理費用250 000 期間費用小計1 050 0005、利潤-300 000(2)根據(jù)總會計師的建議:一年生產1 000臺,銷售500臺,在這樣情況下,按完全成本法編制該公司的利潤表: 項 目 第二年1、營業(yè)收入2、減:營業(yè)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 加:本期生產成本 減:期末存貨成本 營業(yè)成本小計3、營業(yè)毛利4、減:期間費用5、稅前利潤1 250 000(500×2 500)01 800 000(1 000×1 800)900 000(500×1 800)900 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化學(第4版)課件 第2章 核酸化學
- 氣候變化所致小島國損失損害補償責任問題研究
-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初中化學金屬和金屬材料的教學實踐研究
- 下雨天安全教育
- 關愛婦女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行動指南
- 頸椎間盤的護理課件
- 爆炸安全知識培訓
- 人事勞資培訓
- 項目管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 項目介紹課件模版
- 停車場數(shù)據(jù)分析與優(yōu)化方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 (學霸自主提優(yōu)拔尖)第一單元《升和毫升》學霸提優(yōu)卷(有詳細答案)(蘇教版)
- 內燃機噪音控制技術
- 2024年離婚協(xié)議書范文模范本兩個孩子
- 2024年北京中考地理試卷
- 杭四中分班考數(shù)學試題卷
- 會議系統(tǒng)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
- 收割機買賣合同正規(guī)范本版
- 臨床成人ICU患者外周動脈導管管理要點
- 81.GJB 1112A-2004 軍用機場場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 DZ∕T 0130-2006 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guī)范(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