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銅礦采礦工藝技術改造_第1頁
試談銅礦采礦工藝技術改造_第2頁
試談銅礦采礦工藝技術改造_第3頁
試談銅礦采礦工藝技術改造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談銅礦采礦工藝技術改造    論文關鍵詞:傾斜中厚礦體;高硫礦體;采礦方法選擇;爆力運搬;嗣后充填 論文摘要:銅礦的開采實踐表明,對于傾斜、緩傾斜中厚高硫礦床采礦方法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其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及國內外開采狀況,提出選用爆力運搬分段空場嗣后一次充填采礦法較為適宜,該法可以達到降低損失貧化率,減少采準工程量,提高采場生產能力的預期目的。      1前言    該銅礦于1959年建成投產,設計年產礦石30萬t。由于該礦地質條件復雜,礦石含硫高,礦體開采技術條件復雜,曾先后經歷了坑采、露采、

2、坑采的艱難歷程;坑采工藝也先后使用過崩落法、充填法等。隨著礦山的老齡化,礦產資源減少,開采中段逐年下降,深部礦體變緩變薄,原采礦工藝已不再適用這部分礦體的開采,為此必須尋求新的采礦方法。    2礦區(qū)地質及開采技術條件    礦區(qū)礦體均為北東走向,傾向南東,由于成礦受火成巖等構造控制,將全礦區(qū)礦床分成三個礦段,即主礦段、前山礦段、前山南礦段。整個礦區(qū)礦體形狀復雜,其大小礦體多達117個。主要礦體有4、5、15、30、29、79、84等。礦體沿走向長度為50200m,水平厚度280m,傾角30°60°。礦體除頂盤圍巖小部分是穩(wěn)固性差的燧

3、石、黃鐵礦帶以外,其它礦體頂板均為大理巖,穩(wěn)固性好,f=8;底盤圍巖均為閃長巖,f=35,因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遇水風化潮解,穩(wěn)固性差。礦體按礦石組分可分為銅硫型、銅鐵型和單硫型3種。銅硫型礦石占銅礦儲量的66.94%,平均含硫品位24.5%,最高達38%44%。從礦石結構構造上看,分為含銅矽卡巖和含銅磁鐵礦,結晶細粒呈致密塊狀產出,而黃鐵礦除少量為致密塊狀外,大部分為結晶顆粒疏松狀產出,礦石容易破碎呈粉狀,易氧化。礦石含銅品位平均為1.62%,礦石體重3.75t/m3。目前礦山生產中段主要為-257 m中段,該中段分布有4、15、29、30礦體,其中15、29礦體在本中段尖滅;4和30礦

4、體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傾角20°55°,礦體厚度為1025m,平均15m。在礦體傾斜方向,其厚度、傾角及形狀均不穩(wěn)定,往下具有變緩變薄的趨勢,據地質資料統(tǒng)計,-257m中段C+D級儲量共160萬t,緩傾斜、傾斜礦體儲量為64萬t,占40%。-257m中段以下約412.2萬t儲量中,緩傾斜、傾斜礦體儲量比重將顯著增加。    3礦山開采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礦山投產初期,對前山4、5礦體采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開采,由于礦石含硫高,工作面溫度一般為35,最高達5060,炮孔溫度一般為4050,最高達120。由于礦石自燃、藥包自爆、曾使+2

5、1.5m和+15.5m分段兩度被迫停產。為降低損失貧化,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后改用有底柱小中段崩落法開采。但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仍然沒有解決礦體回采過程中礦石自燃、藥包自爆、SO2毒氣危害、殘礦無法回采等問題,1965年礦山不得不改用露天開采。 隨著露天開采境界的最終形成,銅礦于1981年又轉入地下開采。采礦工藝改用小中段空場嗣后一次充填法回采。先采礦柱,采后用混凝土充填;后采礦房,采后用尾砂充填。實踐證明,采用充填法開采急傾斜礦體比用崩落法開采損失貧化率降低50%,作業(yè)環(huán)境明顯改善,作業(yè)面溫度由35降至2026,中深孔溫度由4050降至3040,SO2濃度也相應降低。因此,該銅礦從1981年開始一直沿

6、用該法。但隨著開采中段從-40m下降至-257m,緩傾斜、傾斜礦體比重逐步增加,單一采用分段空場嗣后一次充填法存在如下問題:  隨著礦體傾角變緩,厚度變薄,采切工程量隨之增加,千噸采切比高達25m/kt;  支護工程量增加。由于礦體底板為花崗閃長斑巖,揭露后易風化,遇水膨脹成泥,為保證采切工程的穩(wěn)定性,不得不加大支護工作量,導致掘進成本高達650.3元/m。  損失貧化增大。統(tǒng)計資料表明,礦石貧化率為18.5%,礦石損失率為17.04%。  4采礦方法的選擇與實施    綜觀礦山開采史,傾斜、緩傾斜中厚礦體的開采主要采用分段空場法和房

7、柱法,其次為充填法和崩落法,通常采用無軌化開采,實現高度機械化。結合銅礦的實際,在目前經濟效益滑坡和資源減少的情況下,對此類礦體采礦方法的選擇必須滿足“三高三低二易一不變”的要求?!叭摺奔瓷a能力高、采礦工效高、安全程度高;“三低”即采切比低、損失貧化低、采礦成本低;“二易”即采礦工藝易于掌握、施工簡易;“一不變”即充分利用礦山現有的中深孔鑿巖設備及電耙、振動出礦機等出礦設備。通過對國內傾斜、緩傾斜中厚礦體礦山的實地考察,提出對傾斜、緩傾斜中厚礦體的開采,宜采用爆力運搬分段空場嗣后一次充填法,設計采場生產能力為150200t/d,千噸采切比510m/kt,礦石損失率5%8%,礦石貧化率5%1

8、0%。該方法擬在30礦體中進行工業(yè)試驗。  4.1礦塊布置和構成要素  在試驗過程中,沿礦體走向劃分礦房礦柱,先采礦房兩側礦柱,后采礦房。采用中深孔鑿巖,分段爆破,爆力運礦,空場下電耙(振動放礦機)出礦。礦柱回采后用尾砂膠結充填,礦房回采后用尾砂充填。  其階段高度為43m,中段高度分別為18m和25m;礦塊長為中段斜長,為28m和38m,礦塊寬為1836m,其中礦房1224m,礦柱612m。階段不留頂、底柱,分段中留人工或礦石間柱。  4.2采切工程布置  采用電耙底部結構或振動放礦底部結構,前者構成接礦塹溝加電耙道,用電耙耙運礦石;后者構成

9、接礦塹溝加振動放礦機硐室,振動放礦機出礦。切割槽的形成為首先在塹溝平巷礦房(柱)中央垂直礦體傾斜方向向上掘切割天井,然后以切割天井為自由面,采用中深孔鑿巖,打平行或扇形深孔,向礦房(柱)兩側拉切割槽,拉槽與辟漏(塹溝)一并完成。  4.3回采  采用YGZ-90型鉆機,配FJY27B型鑿巖臺架,在鑿巖上山內鉆鑿中深孔,所有炮孔一次打完,分次裝藥爆破,每次爆破的礦石量以塹溝恰能容納為準。爆后礦石經電耙(振動放礦機)放出。礦塊回采時,先采礦房兩側礦柱,采后尾膠充填,再采礦房,采后尾砂充填。    結語    傾斜、緩傾斜中厚礦體因其采場礦石運搬和控頂比較困難,通常視為難采礦體,尋找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采礦方法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而對于銅礦此類高硫礦體的采礦方法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提出的爆力運礦分段空場嗣后一次充填法可否適應,還有待于在回采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