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毛澤東《七律長征》原文和譯文及賞析_第1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毛澤東《七律長征》原文和譯文及賞析_第2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毛澤東《七律長征》原文和譯文及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七律·長征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1935年10月 【譯詩】 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qū)區(qū)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蕩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軍將士

2、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賞析】 長征如此偉大復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并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于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里,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

3、引伸意義),它是毛主席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xù)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chuàng)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毛澤東在奪取江山后也說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沖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于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

4、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斗。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國家主席),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歷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

5、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向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向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

6、。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么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偠灾?,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保ㄒ悦珴蓶|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

7、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于紅軍來說,他們只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么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yōu)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面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里卻如小小細浪以及

8、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于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云流水般的對比及夸張來達成的,得來并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歷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yǎng)。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zhàn)斗,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干部團在后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云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只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于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zhàn)斗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

9、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zhàn),雖不是大規(guī)模的人海戰(zhàn),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zhàn),鐵血亡命之戰(zhàn),旋風般的理想之戰(zhàn),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嘆。但紅軍在大詩人毛澤東的率領下,一舉沖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后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于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zhàn),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后二行(即尾聯),詩人終于發(fā)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后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里轉戰(zhàn)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