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1.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_第1頁
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1.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_第2頁
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1.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_第3頁
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1.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_第4頁
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1.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講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考點考點1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1.1.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1)(1)定義:物體沿著一條直線運動,且定義:物體沿著一條直線運動,且_不變的運動不變的運動. .(2)(2)分類分類. .勻加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a,a與與v v0 0方向方向_._.勻減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a,a與與v v0 0方向方向_._.加速度加速度相同相同相反相反2.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1)(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_.:_.(2)(2)位移公式:位移公式:_._.(3)(3)位移速度關系式:位移速度關系式:_. _. v=vv

2、=v0 0+at+at201xv tat2220vv2ax1.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重要推論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重要推論(1)(1)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速度, ,還等于初末時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還等于初末時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2)(2)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T 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恒量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恒量, ,即:即:xx=x=x2 2-x-x1 1=x=x3 3-x-x2 2=x=xn n-x-xn-1n-1=aT=aT2 2. .可以推廣到可以推廣到x xm m-

3、x-xn n=(m-n)aT=(m-n)aT2 2. . 0t2vvvv.22.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四個重要推論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四個重要推論(1)1T(1)1T末、末、2T2T末、末、3T3T末末瞬時速度的比為:瞬時速度的比為:v v1 1vv2 2vv3 3vvn n123n.123n.(2)1T(2)1T內(nèi)、內(nèi)、2T2T內(nèi)、內(nèi)、3T3T內(nèi)內(nèi)位移的比為:位移的比為:x x1 1xx2 2xx3 3xxn n1 12 2222 2332 2nn2 2. .(3)(3)第一個第一個T T內(nèi)、第二個內(nèi)、第二個T T內(nèi)、第三個內(nèi)、第三個T T內(nèi)內(nèi)位移的比為:位移的比為:x x

4、xxxxxxn n135(2n-1).135(2n-1).(4)(4)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的比為: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的比為:t t1 1tt2 2tt3 3ttn n1 ( 21) ( 32)( nn1). 3.3.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兩點說明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兩點說明(1)(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應用時要注意各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應用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號,一般規(guī)定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當初速度為零理量的符號,一般規(guī)定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當初速度為零時,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時,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

5、(2)(2)物體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減為零后又反向做勻加速直物體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減為零后又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全程加速度不變,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全程看做勻變速線運動,全程加速度不變,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全程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應用基本公式求解直線運動,應用基本公式求解. . (2012(2012大慶模擬大慶模擬) )一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大小為一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大小為10 m/s10 m/s,加速度大小為,加速度大小為1 m/s1 m/s2 2,則物體在停止運動前,則物體在停止運動前2 s2 s內(nèi)的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平均速度大小為( )( )A.0.5 m/sA.0

6、.5 m/sB.1 m/sB.1 m/sC.5 m/sC.5 m/sD.5.5 m/sD.5.5 m/s【解析【解析】選選B.B.將物體的運動看做反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將物體的運動看做反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在停止前直線運動,則物體在停止前2s2s時刻的速度為時刻的速度為v=at=2 m/sv=at=2 m/s,故,故物體在停止運動前物體在停止運動前2 s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m/s,Bm/s,B正確正確. . 0vv12考點考點2 2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1.1.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1)(1)條件:物體只受條件:物

7、體只受_,從,從_開始下落開始下落. .(2)(2)運動性質(zhì):初速度運動性質(zhì):初速度v v0 0=0,=0,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 g的的_運動運動. .(3)(3)基本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 .速度公式:速度公式:v=_.v=_.位移公式:位移公式:h=_.h=_.速度位移關系式:速度位移關系式:v v2 2=_.=_.重力重力靜止靜止勻加速直線勻加速直線gtgt21gt22gh2gh2.2.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1)(1)運動特點:加速度為運動特點:加速度為g g,上升階段做,上升階段做_運動,下運動,下降階段做降階段做_運動運動. .(2)(2)基本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 .

8、速度公式:速度公式:v=_.v=_.位移公式:位移公式:h=_.h=_.速度位移關系式:速度位移關系式: =_.=_.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的最大高度:H=_.H=_.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t=_. t=_. 勻減速直線勻減速直線自由落體自由落體v v0 0-gt-gt201v tgt2220vv-2gh-2gh20v2g0vg1.1.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豎直上拋運動的實質(zhì)是加速度恒為豎直上拋運動的實質(zhì)是加速度恒為g g的勻變速運動,處理時可采的勻變速運動,處理時可采用兩種方法:用兩種方法:(1)(1)分段法:將全程分為兩個階段分段法:將全程分為兩個

9、階段, ,即上升過程的勻減速階段和即上升過程的勻減速階段和下落過程的自由落體階段下落過程的自由落體階段. .(2)(2)全程法:將全過程視為初速度為全程法:將全過程視為初速度為v v0 0,加速度,加速度a=-ga=-g的勻變速直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必須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線運動,必須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 .習慣上取習慣上取v v0 0的方向為正方向,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則: :v v0 0時,物體正在上升;時,物體正在上升;v v0 0時,物體正在下降;時,物體正在下降;h h0 0時,物體在拋出點上方;時,物體在拋出點上方;h h0 0時,物體在拋出點下方時,物體在拋出點下方. .2.2.豎直上

10、拋運動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如圖所示,物體以初速度如圖所示,物體以初速度v v0 0豎直上拋,豎直上拋, A A、B 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 C為最高點,則:為最高點,則: (1)(1)時間對稱性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AC所用時間所用時間t tACAC和下降過程中從和下降過程中從CA CA 所用所用時間時間t tCACA相等,同理有相等,同理有t tABABt tBABA. .(2)(2)速度對稱性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jīng)過物體上升過程經(jīng)過A 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jīng)過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jīng)過A A點的速度大小相點的速度大小相等等. .(

11、3)(3)能量對稱性能量對稱性. .物體從物體從ABAB和從和從BABA重力勢能變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重力勢能變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mghABAB. . ( (多選多選) )某物體以某物體以30 m/s30 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 g取取10 m/s10 m/s2 2,5 s5 s內(nèi)物體的內(nèi)物體的( )( )A.A.路程為路程為65 m65 mB.B.位移大小為位移大小為25 m25 m,方向向上,方向向上C.C.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10 m/s10 m/sD.D.平均速度大小為平均速度大小為13 m/s13 m/s,

12、方向向上,方向向上【解析【解析】選選A A、B.B.初速度為初速度為30 m/s30 m/s,物體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物體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 s=3 ss=3 s,位移為,位移為 =45 m=45 m,再自由下落,再自由下落t t2 2=2 s=2 s,下降高度為下降高度為 =0.5=0.510102 22 2 m=20 m m=20 m,故路程為,故路程為65 m65 m,A A正確;此時離拋出點高正確;此時離拋出點高25 m25 m,故位移大小為,故位移大小為h=25 mh=25 m,方向豎直,方向豎直向上,向上,B B正確;此時速度為正確;此時速度為v=gtv=gt2 2=10=102

13、m/s=20 m/s2 m/s=20 m/s,方向向,方向向下,速度改變量大小為下,速度改變量大小為50 m/s50 m/s,C C錯誤;平均速度為錯誤;平均速度為 m/s=5 m/sm/s=5 m/s,方向向上,方向向上,D D錯誤錯誤. .01v30tg10201vh2g2221hgt2hvt255 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解題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解題【例證【例證1 1】(2011(2011新課標全國卷新課標全國卷)(13)(13分分) )甲乙兩輛汽車都從靜止甲乙兩輛汽車都從靜止出發(fā)做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一直不變出發(fā)做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一直不變. .在第一段時間間隔在第一段時間間

14、隔內(nèi),兩輛汽車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內(nèi),兩輛汽車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兩倍;在接下來的相同時間間隔內(nèi),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兩倍;在接下來的相同時間間隔內(nèi),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為原來的兩倍,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減小為原來的一半為原來的兩倍,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減小為原來的一半. .求甲乙求甲乙兩車各自在這兩段時間間隔內(nèi)走過的總路程之比兩車各自在這兩段時間間隔內(nèi)走過的總路程之比. . 【解題指南【解題指南】解答本題時可由運動學公式分別求出兩汽車的速解答本題時可由運動學公式分別求出兩汽車的速度和位移方程,再根據(jù)兩車加速度的關系,求出兩車路程之比度和位移方程,再

15、根據(jù)兩車加速度的關系,求出兩車路程之比. . 【規(guī)范解答【規(guī)范解答】設汽車甲在第一段時間間隔末設汽車甲在第一段時間間隔末( (時刻時刻t t0 0) )的速度為的速度為v v,第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第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x x1 1,加速度為,加速度為a a,在第二段,在第二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為x x2 2,由運動學公式有,由運動學公式有,v=atv=at0 0 (2 (2分分) )x x1 1= = (2 (2分分) )x x2 2= = (2 (2分分) )設汽車乙在時刻設汽車乙在時刻t t0 0的速度為的速度為vv,在第一、二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在第

16、一、二段時間間隔內(nèi)行駛的路程分別為的路程分別為x x1 1、x x2 2,同理有,同理有,201at22001vt2a t2v=2atv=2at0 0 (1 (1分分) )x x1 1= = (1 (1分分) )x x2 2= = (1 (1分分) )設甲、乙兩車行駛的總路程分別為設甲、乙兩車行駛的總路程分別為x x、xx,則有,則有x=xx=x1 1x x2 2 (1 (1分分) )x= xx= x1 1x x2 2 (1 (1分分) )聯(lián)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兩車各自行駛路程之比為聯(lián)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兩車各自行駛路程之比為 (2(2分分) )答案:答案: 2012at22001v ta

17、t2 x5x757【總結(jié)提升【總結(jié)提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范求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范求解1.1.一般解題的基本思路一般解題的基本思路2.2.應注意的問題應注意的問題(1)(1)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包含幾個階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包含幾個階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處的速度往往是聯(lián)系各段的紐帶接處的速度往往是聯(lián)系各段的紐帶. .(2)(2)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物理量涉及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物理量涉及 v v0 0、v v、a a、x x、t t五五個量,每一個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個量,選擇公式時一定要注個量,每一個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個量,選擇公式時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

18、求量,根據(jù)所涉及的物理量選擇合適的公式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根據(jù)所涉及的物理量選擇合適的公式求解,會使問題簡單化求解,會使問題簡單化. . 【變式訓練【變式訓練】(2012(2012鎮(zhèn)江模擬鎮(zhèn)江模擬) )如圖如圖所示,木塊所示,木塊A A、B B并排固定在水平桌面并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A A的長度是的長度是L L,B B的長度是的長度是3L3L,一顆子彈沿水平方向以速度,一顆子彈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v1 1射入射入A,A,以速度以速度v v2 2穿出穿出B B,子彈可視為質(zhì)點,其運動視為勻變速直,子彈可視為質(zhì)點,其運動視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則子彈穿出線運動,則子彈穿出A A時的速度為時的速度

19、為( )( )A. A. B.B.C. C. D.D. 21v2v42221v3v42221v3v42v2【解析【解析】選選B.B.由運動學公式可知,對子彈射入由運動學公式可知,對子彈射入A A的過程有的過程有 對子彈射入對子彈射入B B的過程有的過程有 聯(lián)立可得聯(lián)立可得 故故B B正確正確. . 22A1vv2aL,222Avv2a 3L,2221Av3vv,4【變式備選【變式備選】( (多選多選) )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 a,物體,物體通過通過A A點時的速度為點時的速度為v vA A,經(jīng)過時間,經(jīng)過時間t t到達到達B B點,速度為點,速度為v

20、vB B,再經(jīng)過,再經(jīng)過時間時間t t到達到達C C點速度為點速度為v vC C,則有,則有( )( )A. A. B.B.C. C. D.D.【解析【解析】選選A A、B B、C. BC. B點為物體由點為物體由A A運動到運動到C C的中間時刻的位的中間時刻的位置,所以置,所以 故故A A、B B正確;正確;ABAB和和BCBC為連續(xù)相等為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所以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所以BC-AB=atBC-AB=at2 2,故,故C C正確;由于正確;由于v vC C=v=vA A+a+a2t2t,所以,所以 故故D D錯誤錯誤. .ACBvvv2BABBCv2t2BCABatACvva

21、2tACBvvABBCv22t,CAvva2t, 自由落體和豎直上拋運動自由落體和豎直上拋運動 【例證【例證2 2】( (多選多選) )在塔頂上將一物體豎直向上拋出,拋出點為在塔頂上將一物體豎直向上拋出,拋出點為A A,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為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為20 m20 m,不計空氣阻力,設塔足夠高,則,不計空氣阻力,設塔足夠高,則物體位移大小為物體位移大小為10 m10 m時,物體通過的路程可能為時,物體通過的路程可能為( )( )A.10 mA.10 mB.20 mB.20 mC.30 mC.30 mD.50 mD.50 m【解題指南【解題指南】解答本題時應注意位移大小為解答本題時應注意

22、位移大小為10 m10 m時,物體可能時,物體可能處于拋出點上方,也可能處于拋出點下方;處于拋出點上方時,處于拋出點上方,也可能處于拋出點下方;處于拋出點上方時,可能正在上升,也可能正在下降可能正在上升,也可能正在下降. .【自主解答【自主解答】選選A A、C C、D.D.物體在塔頂上的物體在塔頂上的A A點點拋出,位移大小為拋出,位移大小為10 m10 m的位置有兩處,如圖的位置有兩處,如圖所示,一處在所示,一處在A A點之上,另一處在點之上,另一處在A A點之下,點之下,在在A A點之上時,通過位移為點之上時,通過位移為10 m10 m處又有上升處又有上升和下降兩種過程,上升通過時,物體的

23、路和下降兩種過程,上升通過時,物體的路程程s s1 1等于位移等于位移x x1 1的大小,即的大小,即s s1 1=x=x1 1=10 m=10 m;下落通過時,路程;下落通過時,路程s s2 2=2H-x=2H-x1 1=2=220 m-10 m=30 m20 m-10 m=30 m,在,在A A點之下時,通過的路程點之下時,通過的路程s s3 3=2H+x=2H+x2 2=2=220 m+10 m=50 m.20 m+10 m=50 m.故故A A、C C、D D正確正確. . 【互動探究【互動探究】求在【例證求在【例證2 2】中】中(1)(1)物體拋出的初速度大小為多物體拋出的初速度大小

24、為多少少? ?(2)(2)若塔高若塔高H=60 mH=60 m,求物體從拋出到落到地面的時間和速度大,求物體從拋出到落到地面的時間和速度大小小.(g.(g取取10 m/s10 m/s2 2) )【解析【解析】(1)(1)由位移公式得:由位移公式得:0- =-2gh0- =-2gh解得:解得:(2)(2)由位移公式得:由位移公式得:-H=v-H=v0 0t- t- ,解得:,解得:t=6 st=6 s物體由最高點做自由落體運動,落地時的速度為物體由最高點做自由落體運動,落地時的速度為v v,則:,則:v v2 2=2g(H+h),=2g(H+h),解得:解得:v=40 m/sv=40 m/s答案

25、:答案:(1)20 m/s (2)6 s 40 m/s(1)20 m/s (2)6 s 40 m/s20v0v2gh2 10 20 m/s20m/s21gt2【總結(jié)提升【總結(jié)提升】豎直上拋運動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豎直上拋運動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豎直上拋運動分為豎直向上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和豎直向下的自豎直上拋運動分為豎直向上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和豎直向下的自由落體運動兩個階段,解題時應注意以下兩點:由落體運動兩個階段,解題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1)可用整體法,也可用分段法可用整體法,也可用分段法. .自由落體運動滿足初速度為零自由落體運動滿足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一切規(guī)律及特點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

26、一切規(guī)律及特點. .(2)(2)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jīng)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jīng)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落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落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 剎車類問題剎車類問題 【例證【例證3 3】以】以36 km/h36 km/h的速度行駛的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的速度行駛的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若汽車在剎車后第運動,若汽車在剎車后第2 s2 s內(nèi)的位移是內(nèi)的位移是6.25 m6.25 m,則剎車后,則剎車后5 s5 s內(nèi)的位移是多少?內(nèi)的位移

27、是多少?【解題指南【解題指南】解答本題應注意以下兩點:解答本題應注意以下兩點:(1)(1)由汽車剎車第由汽車剎車第2 s2 s內(nèi)的位移利用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內(nèi)的位移利用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 .(2)(2)由速度公式判斷剎車至停止運動的時間由速度公式判斷剎車至停止運動的時間. .【自主解答【自主解答】設汽車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初速度設汽車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初速度v v0 0=36 km/h=10 m/s=36 km/h=10 m/s由位移公式由位移公式 得:得:第第2 s2 s內(nèi)的位移:內(nèi)的位移:即:即:6.25=106.25=10(2-1)+ a(4-1)(2-1)+ a(4-1)解得:解得

28、:a=-2.5 m/sa=-2.5 m/s2 2201xv tat2220 220 11220212111xv tatv tat221v (tt )a(tt )212設剎車后經(jīng)過設剎車后經(jīng)過t st s停止運動,則:停止運動,則:可見,剎車后可見,剎車后5 s5 s的時間內(nèi)有的時間內(nèi)有1 s1 s是靜止的,故剎車后是靜止的,故剎車后5 s5 s內(nèi)的位內(nèi)的位移為:移為: m m=20 m=20 m答案:答案:20 m 20 m 0vv0 10t s4 sa2.52011xv tat10 42.51622 【總結(jié)提升【總結(jié)提升】解答剎車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判斷剎車時間,確定解答剎車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判斷

29、剎車時間,確定汽車的運動過程,然后計算汽車的位移汽車的運動過程,然后計算汽車的位移. .易犯錯誤具體分析如下:易犯錯誤具體分析如下: 易錯角度錯誤原因 不考慮汽車的實際運動時間,直接應用題中給出的時間,誤認為在給出時間內(nèi)汽車的運動規(guī)律不變. 對剎車的物理過程不清楚.當速度減為零時,車與地面無相對滑動,摩擦力變?yōu)榱悖噷㈧o止不動,不會反向加速,要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剎車過程分析.使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的前提是必須保證所選擇的過程中加速度保持不變. 【變式訓練【變式訓練】一輛公共汽車進站后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一輛公共汽車進站后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開始剎車后的第動,開始剎車后的第1 s1

30、s內(nèi)和第內(nèi)和第2 s2 s內(nèi)位移大小依次為內(nèi)位移大小依次為9 m9 m和和7 m7 m,則剎車后,則剎車后6 s6 s內(nèi)的位移是內(nèi)的位移是( )( )A.20 mA.20 mB.24 mB.24 mC.25 mC.25 mD.75 mD.75 m【解析【解析】選選C.C.由由xx=aT=aT2 2得:得:a= m/sa= m/s2 2=2 m/s=2 m/s2 2, ,因為汽車因為汽車剎車后第剎車后第1 s1 s內(nèi)的位移為內(nèi)的位移為9 m,9 m,由由 得:得:9=v9=v0 01-1- 2 21 12 2, , 解得解得v v0 0=10 m/s=10 m/s,汽車剎車時間,汽車剎車時間 =

31、5 s=5 s6 s6 s,故剎車后故剎車后6 s6 s內(nèi)的位移為內(nèi)的位移為x= =25 mx= =25 m,C C正確正確. . 22x97T12101xv TaT2120mvta20v2a考查內(nèi)容巧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解題【例證】【例證】“1010米折返跑米折返跑”的成績反映了人體的靈敏素質(zhì)的成績反映了人體的靈敏素質(zhì). .測定測定時,在平直跑道上,受試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勢站在起點終點線時,在平直跑道上,受試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勢站在起點終點線前,當聽到前,當聽到“跑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10米處的折返米處的折返線,測試員同時開始計時,受試者到達折返線處時,用

32、手觸摸線,測試員同時開始計時,受試者到達折返線處時,用手觸摸折返線處的物體折返線處的物體( (如木箱如木箱) ),再轉(zhuǎn)身跑向起點終點線,當胸部到,再轉(zhuǎn)身跑向起點終點線,當胸部到達起點終點線的垂直面時,測試員停表,所用時間即為達起點終點線的垂直面時,測試員停表,所用時間即為“1010米米折返跑折返跑”的成績的成績. .如圖所示,設受試者起跑的加速度為如圖所示,設受試者起跑的加速度為4 m/s4 m/s2 2,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 4 m/s4 m/s,到達折返線處時需減速到零,到達折返線處時需減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為加速度的大小為 8 m/s8 m/s2 2,返回時達到最

33、大速度后不需減速,保,返回時達到最大速度后不需減速,保持最大速度沖線持最大速度沖線. .受試者在加速和減速階段的運動均可視為勻變受試者在加速和減速階段的運動均可視為勻變速直線運動速直線運動. .問該受試者問該受試者“1010米折返跑米折返跑”的成績?yōu)槎嗌倜??的成績?yōu)槎嗌倜耄?【規(guī)范解答【規(guī)范解答】對受試者,由起點終點線向折返線運動的過程中對受試者,由起點終點線向折返線運動的過程中加速階段:加速階段:減速階段:減速階段:勻速階段:勻速階段:由折返線向起點終點線運動的過程中由折返線向起點終點線運動的過程中加速階段:加速階段:勻速階段:勻速階段:受試者受試者“1010米折返跑米折返跑”的成績?yōu)椋旱某?/p>

34、績?yōu)椋簍=tt=t1 1+t+t2 2+t+t3 3+t+t4 4+t+t5 5=6.25 s.=6.25 s.答案:答案:6.25 s6.25 s m11m 11v1t1 sxv t2 ma2,m33m 32v1t0.5 sxv t1 ma2,132mxxxt1.75 svm44m 41v1t1 sxv t2 ma2,45mxxt2 sv 針對高考??键c和疑難點針對高考常考點和疑難點, ,精編十個角度精編十個角度, ,穿插于十講內(nèi)容,穿插于十講內(nèi)容,助考生探尋知識內(nèi)涵,積累解題技巧,剖析疑難知識助考生探尋知識內(nèi)涵,積累解題技巧,剖析疑難知識, ,分析常見分析常見模型,提升應考能力!點滴積累,

35、聚沙成塔。高考成敗,關鍵模型,提升應考能力!點滴積累,聚沙成塔。高考成敗,關鍵在此,特別關注!在此,特別關注! 利用平均速度巧解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利用平均速度巧解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 1.1.平均速度兩個計算公式平均速度兩個計算公式 2. 2.兩個公式的靈活應用兩個公式的靈活應用 (1)(1)在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時,可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條件在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時,可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條件靈活選取兩個公式,進而求得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靈活選取兩個公式,進而求得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 (2) (2)在處理紙帶問題時,靈活應用兩個公式可求得紙帶中某在處理紙帶問題時,靈活應用兩個公式可求得紙帶中某一點的

36、瞬時速度一點的瞬時速度. . 【典題例證【典題例證1 1】(2011(2011安徽高考安徽高考) )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一段位移過一段位移xx所用的時間為所用的時間為t t1 1,緊接著通過下一段位移,緊接著通過下一段位移xx所所用時間為用時間為t t2 2. .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 )A. A. B. B. C. C. D. D. 【命題探究【命題探究】解答本題時應明確以下兩點解答本題時應明確以下兩點: :(1)(1)某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間時刻的速度某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間時刻的速度; ;(2)(2)利用利用 進行分

37、析求解進行分析求解. .121 2122 x(tt )t t (tt )121 212x(tt )t t (tt )121 2122 x(tt )t t (tt )121 212x(tt )t t (tt )0vvat【深度剖析【深度剖析】選選A.A.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前一段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前一段xx所用的時所用的時間為間為t t1 1,平均速度為,平均速度為 即為即為 時刻的瞬時速度;物體在后時刻的瞬時速度;物體在后一段一段xx所用的時間為所用的時間為t t2 2,平均速度為,平均速度為 即為即為 時刻的瞬時刻的瞬時速度時速度. .速度由速度由 變化到變化到 的時間為的時間為 所以

38、加速度所以加速度 A A正確正確. .11xvt,1t222xvt,2t21v2v12ttt2 ,21121 2122 x ttvva,tt ttt【典題例證【典題例證2 2】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電源頻率體的加速度,電源頻率f=50 Hz,f=50 Hz,在紙帶上打出的點中,選出零在紙帶上打出的點中,選出零點,每隔點,每隔4 4個點取個點取1 1個計數(shù)點,因保存不當,紙帶被污染,如圖所個計數(shù)點,因保存不當,紙帶被污染,如圖所示,示,A A、B B、C C、D D是依次排列的是依次排列的4 4個計數(shù)點,僅能讀出其中個計

39、數(shù)點,僅能讀出其中3 3個個計數(shù)點到零點的距離:計數(shù)點到零點的距離:s sA A=16.6 mm s=16.6 mm sB B=126.5 mm =126.5 mm s sD D=624.5 mm=624.5 mm若無法再做實驗,可由以上信息推知:若無法再做實驗,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1)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_s._s.(2) (2) 打打C C點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點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_m/s_m/s( (取取2 2位有效數(shù)字位有效數(shù)字).).【命題探究【命題探究】本題主要考查本題主要考查C C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點的瞬時速度等于BDBD段的平均速度段的平均速度這一

40、知識點,可將瞬時速度轉(zhuǎn)化為平均速度求解這一知識點,可將瞬時速度轉(zhuǎn)化為平均速度求解. .【深度剖析【深度剖析】(1)(1)由題中每隔由題中每隔4 4個點取個點取1 1個計數(shù)點可知個計數(shù)點可知T=0.02T=0.025 s 5 s =0.1 s.=0.1 s.(2)(2)因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因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C C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點的瞬時速度等于BDBD段的平均段的平均速度速度, ,即即 m/s=2.5 m/sm/s=2.5 m/s. .答案答案: :(1)0.1 (2)2.5(1)0.1 (2)2.5 3DBC624.5 126.510ssv2T2 0.11.(20111.(201

41、1重慶高考重慶高考) )某人估測一豎直枯井深度,從井口靜止釋某人估測一豎直枯井深度,從井口靜止釋放一石頭并開始計時,經(jīng)放一石頭并開始計時,經(jīng)2 s2 s聽到石頭落地聲,由此可知井深約聽到石頭落地聲,由此可知井深約為為( (不計聲音傳播時間,重力加速度不計聲音傳播時間,重力加速度g g取取10 m/s10 m/s2 2)( )( )A.10 mA.10 mB. 20 mB. 20 mC. 30 mC. 30 mD. 40 mD. 40 m【解析【解析】選選B.B.可以認為石頭做自由落體運動,則下落高度為:可以認為石頭做自由落體運動,則下落高度為:h= h= 10102 22 2 m=20 m m

42、=20 m,由此可知井深約為,由此可知井深約為20 m.20 m. 211gt222.2.一個小石塊從空中一個小石塊從空中a a點自由落下,先后經(jīng)過點自由落下,先后經(jīng)過b b點和點和c c點,不計空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它經(jīng)過氣阻力,已知它經(jīng)過b b點時的速度為點時的速度為v v,經(jīng)過,經(jīng)過c c點時的速度為點時的速度為3 v3 v,則,則abab段與段與acac段位移之比為段位移之比為( )( )A.13A.13B.15B.15C.18C.18D.19D.19【解析【解析】選選D.D.經(jīng)過經(jīng)過b b點時的位移為點時的位移為 經(jīng)過經(jīng)過c c點時的位移為點時的位移為 所以所以x xababxxa

43、cac=19=19,故,故D D正確正確. . 2abvx2g,2ac3vx2g,3.(20123.(2012揚州模擬揚州模擬) )取一根長取一根長2 m2 m左右的細線,左右的細線,5 5個鐵墊個鐵墊圈和一個金屬盤,在線端系上第一個墊圈,隔圈和一個金屬盤,在線端系上第一個墊圈,隔12 cm12 cm再再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是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是36 cm36 cm、60 cm60 cm、84 cm84 cm,如圖所示,如圖所示. .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線的上端,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線的上端,讓線自由垂下,且第一個墊圈緊靠放在地上的金屬盤,讓線自由垂下,且第一個墊圈緊靠放在地上的金屬盤,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第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第2 2、3 3、4 4、5 5各墊圈各墊圈( )( )A.A.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越來越大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越來越大B.B.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C.C.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關系為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關系為D.D.依次落到盤上的時間關系為依次落到盤上的時間關系為1 ( 21) ( 32) (23)123 2【解析【解析】選選B.B.各墊圈做自由落體運動,由于各墊圈之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