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樹課件_第1頁
景觀設計-樹課件_第2頁
景觀設計-樹課件_第3頁
景觀設計-樹課件_第4頁
景觀設計-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景觀設計概論景觀設計概論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學年度第一學期 趙紀軍,趙紀軍, 2.3 植物植物 2.3.1 植物的物理特性 2.3.2 植物的功能作用 2.3.3 園林植物的種類 2.3.4 種植設計的類型 2.3.5 種植設計的形式 2.3.6 種植設計的方法 2.3.1 植物的物理特性植物的物理特性 色彩 形態(tài) 質感 2.3.2 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功能作用 調節(jié)氣溫 增加濕度 制造氧氣 滯塵減噪 殺菌抗污 蓄水保土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天壇外大路旁植柳樹御風沙。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朝廷詔令栽種蘆葦保護海塘,不許樵采。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

2、,崇明縣修筑海塘之后,“植桑其上,有桑千頃”。L.B.盧恩茨著,朱鈞珍,劉承嫻,馬士偉等譯. 綠化建設M. 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2.3.3 園林植物的種類園林植物的種類 樹木喬木、灌木 草坪及地被 花卉 2.3.4 種植設計的類型種植設計的類型 按植物類型分類 按植物生境分類 按空間環(huán)境分類 樹木種植設計 地被種植設計 花卉種植設計 陸地種植設計 水體種植設計 室外種植設計 室內種植設計 屋頂種植設計 2.3.5 種植設計的形式種植設計的形式 規(guī)則式 自然式 混合式 Chatsworth Garden, Derbyshire2.3.6 種植設計的方法種植設計的方法種樹種樹 孤植

3、對植 樹列 樹叢 樹群 樹林 孤植孤植 樹種選擇:局部空間的主景,形態(tài)與色彩俱佳。 立地環(huán)境:必須有較為開闊的空間足夠的自由生長空間、適宜的觀賞視距與觀賞空間(4-10倍樹高)。 設計原則:避免使樹木處于綠地空間的正中位置,盡量利用現(xiàn)狀大樹,若現(xiàn)狀不具備,也得盡量就近索取。 深圳大學中心庭園深圳大學中心庭園 對植對植做配景或夾景,以烘托主景。位于建筑、花園入口、石級兩側、道路盡端等。有規(guī)則對稱式和不對稱均衡式兩種配置手法。Great Dixter Gardens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深圳大學圖書館入口深圳大學圖書館入口 樹列樹列 定義:列植樹。按一定間距,沿直線或

4、曲線縱向排列種植樹木。 形式:單純樹列和混合樹列。前者形態(tài)統(tǒng)一、簡潔;后者用兩種以上的樹木相間排列種植,有高低的層次和韻律變化,但樹種一般也不應超過三種,以免雜亂。 間距:一般喬木之間為3-8米,灌木1-5米。 Chatsworth Garden華工主干道一景華工主干道一景有一些曾經(jīng)給我們介紹過中國情況的作家說,中國人譏笑我們歐洲靠繩子和尺子來種樹的方法,因為任何人都會按一樣的行列、相同的間距來種樹。他們寧愿去表現(xiàn)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力威廉坦伯爾(Sir William Temple, 1628-1699) 樹叢樹叢園子里花木雙雙對稱,矮樹成行順著一根繩花園呀!我一定要離開您,人工過多使我反感又厭倦,

5、我更愛寬闊的森林;空曠的自然并不規(guī)矩整齊,它無拘無束,這才合我的心意。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孤植樹是基本,2株叢植也是基本,3株是由2株、1株組成,4株又由3株、1株組成,5株則由1株、4株或3株、2株組成。如果弄熟了5株的配置,則5-9株均無問題。芥子園畫譜曰:“五株既熟,則千株萬株可以類推,交搭巧妙,在此轉關”。 2株 3株 4株 5株 樹叢樹叢孫筱祥. 園林藝術及園林設計M.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城市園林系,1986. 孫筱祥,胡緒渭.杭州花港觀魚公園規(guī)劃設計J.建筑學報.1958,(5):19-24. 2株株 2株樹叢,一般采用同種樹木,或者形態(tài)、生態(tài)習性相似的不

6、同樹木統(tǒng)一協(xié)調的“通相”;形態(tài)大小不應雷同,俯仰、曲直、高矮、大小等,相互顧盼變化對比的“殊相”。(a) 二株一叢,必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一有根一無根,一平頭一銳頭,二根一高一下。 明龔賢龔賢(1618-1689) 3株株 一般原則:平面呈不等邊三角形,“2+1”式分組設置。 同種樹木:最大和最小的一組,中等大小的樹木稍離遠一些成為另一組,整體造型呈不對稱均衡。(b) 三株一叢,第一株為主樹,第二第三樹為客樹。主樹欹,客樹直;主樹直,則客樹不得反欹矣。三樹一叢,則二株宜近,一株宜遠,以示別也。近者曲而俯,遠者宜直而仰。三株一叢,二株枝相似,另一株枝宜變,二株直上,則一株宜橫出,或

7、下垂似柔非柔 明龔賢龔賢(1618-1689) 3株株 一般原則:平面呈不等邊三角形,“2+1”式分組設置。 同種樹木:最大和最小的一組,中等大小的樹木稍離遠一些成為另一組,整體造型呈不對稱均衡。(b) 三株一叢,第一株為主樹,第二第三樹為客樹。主樹欹,客樹直;主樹直,則客樹不得反欹矣。三樹一叢,則二株宜近,一株宜遠,以示別也。近者曲而俯,遠者宜直而仰。三株一叢,二株枝相似,另一株枝宜變,二株直上,則一株宜橫出,或下垂似柔非柔 明龔賢龔賢(1618-1689) 反例:反例: 3株株 一般原則:平面呈不等邊三角形,“2+1”式分組設置。 兩種樹木:為效果統(tǒng)一,應同為常綠樹或落葉樹、同為喬木或灌木

8、。同種的兩株樹分居兩組,且單獨一組的樹木體量不是最大。(c) 4株株3株(同種)株(同種):最大和最小的一組,中等大小的樹木稍離遠一些成為另一組,整體造型呈不對稱均衡。(b) 一般原則:“3+1”分組設置 。 同種樹木:單株一組的通常為第二大樹,平面呈不等邊四角形;另3株同(b)。 4株株 一般原則:“3+1”分組設置 。 兩種樹木:不同樹木之間的數(shù)量比為3:1;為效果統(tǒng)一,應同為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僅為一株的樹種,與另兩株“2+1”,參(c)。 3株(兩種)株(兩種):為效果統(tǒng)一,應同為常綠樹或落葉樹、同為喬木或灌木。同種的兩株樹分居兩組,且單獨一組的樹木體量要小。(c) 5株株 一般原

9、則:“3+2”或“4+1”分組設置。任3點不處同一直線。 同種樹木:“3+2”分組布局,最大樹木位于3株組,2株組同(a),3株組同(b);“4+1”分組布局,參(b)類推。 2株(叢植)株(叢植):形態(tài)大小不應雷同,俯仰、曲直、高矮、大小等,相互顧盼。(a) 3株(同種)株(同種):最大和最小的一組,中等大小的樹木稍離遠一些成為另一組,整體造型呈不對稱均衡。(b) 5株株 一般原則:“3+2”或“4+1”分組設置。任3點不處同一直線。 兩種樹木:不同樹木之間的數(shù)量比為3:2,兩株相同樹種不在同一組,其余配置方式參照(a)、(c)類推。 2株(叢植)株(叢植):形態(tài)大小不應雷同,俯仰、曲直、高

10、矮、大小等,相互顧盼。(a) 3株(兩種)株(兩種):為效果統(tǒng)一,應同為常綠樹或落葉樹、同為喬木或灌木。同種的兩株樹分居兩組,且單獨一組的樹木體量要小。(c) 2株 3株 4株 5株 樹叢樹叢樹木之間的搭配,除了營造視覺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定的由植物圍合而成的空間。樹木數(shù)量的增多,便形成樹群樹群。樹群在樹木單體造型上要求不如樹叢的要求高。 林緣線:平面空間的構圖與圍合 林冠線:立面空間的前后與高下 樹群樹群20-30株或更多的喬木或灌木混合栽植,便形成樹群,但每株樹在群體外觀上都要起一定的作用,即在視覺上可見,故樹群有一定的規(guī)模上限。樹種不宜過多,以免雜亂。樹群在平面空間上表現(xiàn)為林緣線,在

11、立面空間上表現(xiàn)為林冠線。 林緣線林緣線:平面空間的構圖與圍合林冠線林冠線:立面空間的前后與高下樹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樹群,最多可分為五個層次: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多年生草本植被。配置的基本原則:喬木層在中央,亞喬木層在外緣,大灌木、小灌木在更外緣;常綠樹在中央,落葉樹在外緣,葉色及花色華麗的植物在更外緣,使不致相互遮掩。林緣線與林冠線林緣線與林冠線朱鈞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96. 樹林樹林 密林:郁閉度為0.7-1.0的樹林。平面布局與樹群基本相似,惟面積和樹木數(shù)量較大。不允許游人入內,游人只能在林地內的園路或廣場上活動,道路密度為5-10%。 疏林:郁閉度為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