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文學批評史名詞解釋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一章:先秦1、“思無邪”說:孔子提出的關于文學批評的標準。論語·為政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睆乃囆g方面看,此批評標準就是提倡一種“中和”之美。從文學作品來說,它要求從思想內容到文學語言,都不能過于激烈,應盡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過于直露。2、“興觀群怨”說:孔子在論語·陽貨中提出。朱熹解釋為:興,指詩歌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可以激發(fā)人精神之興奮,從吟誦、鑒賞詩歌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觀,比較側重詩歌所反映的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狀況以及作者的思想傾向與情感心態(tài)。群,指文學作品的團結作用。怨,就是文學作品(詩歌)干預現(xiàn)實、批評社會
2、的諷諫作用。3、“盡善盡美”說:這是孔子在評述“韶樂”與“武樂”時對韶樂所下的定義。他認為舜時的韶樂,“既盡善又盡美”,原因是因為舜具備了圣德而受禪讓,故盡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審美判斷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4、“辭達”、“文質”說:這是孔子在對文學的內容和形式關系所作的闡述。論語·衛(wèi)靈公曰:“子曰:辭達而已矣?!闭撜Z·雍也云:“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逼潢P于文質的論述,后來被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成為要求文學作品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并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發(fā)展中始終起著主導作用。5、“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說:這是孟子提出的文學批評方
3、法論,是孟子對體無完膚文藝思想發(fā)展的突出貢獻。一般以為,“以意逆志”的“意”乃指讀者之意。孟子的這種文學批評方法論,為中國文學提供了較客觀實在的批評原則,后世大量的詩話、詞話,大抵是在此原則下展開文學評論的。6、“知言養(yǎng)氣”說:這是孟子關于文學批評原則的論述。孟子認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精神品格之美,養(yǎng)成浩然之氣,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就特別強調一個作家首先要從人格修養(yǎng)入手,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然后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7、“言不盡意”和“得意忘言”說:莊子的“言不盡意”說,意即強調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復雜思維內容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對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
4、,文學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是以少總多,追求“味外之旨”。而莊子的“得意忘言”說,則恰恰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言、意關系的奧秘,此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境說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8、“虛靜”和“物化”說:“虛靜”是莊子提出的藝術創(chuàng)作論。他認為,要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達到理想境地,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進入“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拋棄一切知識,達到與道合一,這樣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力也最為旺盛。而“物化”說則要求主體的“自然”與客體的“自然”合而為一,
5、這樣的創(chuàng)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第二章:兩漢1、“發(fā)憤著書”說:“發(fā)憤著書”說是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根據(jù)歷史偉大的事跡而概括出來的。他自受宮刑摧殘后,因受刺激而更加堅定了其抱負信仰,并由此聯(lián)想到多少先賢因遭困厄而發(fā)憤著書。其“發(fā)憤著書”說中的“憤”固然包含了個人怨憤的情緒,更主要的,乃是“發(fā)憤忘食”,為珍惜光陰孜孜不倦之謂矣。2、“諷諫”說:毛詩大序提出諷諫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藝批評現(xiàn)實的意義與作用,為后來進步的文學家運用文藝來揭露、批判現(xiàn)實的黑暗,提供了理論依據(jù)。3、“詩六義”說:毛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
6、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彼诮忉岋L、雅的意義時,接觸到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特征。4、“情志統(tǒng)一”說:毛詩大序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在合乎“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原則,強調詩歌是“吟詠情性”的?!扒橹尽闭f正確地闡明了抒情言志的特點,說明對文學本質的認識已進一步深化了。情志說的提出對后來文學批評的發(fā)展影響很大。5、“疾虛妄”說:“疾虛妄”是王充作論衡的主旨,王充認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堅決反對荒誕不經(jīng)的虛妄之作。這其實也是王充在文學理論批評方面的主要貢獻。第三章:魏晉南北朝1、文章“不朽”說:這是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的有關文章價值觀的論述。在這里,曹丕對文章的價值給予了從
7、未有過的崇高評價,把文章提到了立德、立功更重要的地位。這種文章價值觀是對傳統(tǒng)思想的突破,它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2、文體說(四科八種說):曹丕的典論·論文分文章為四科八種。這是一種風格上的不同。而決定這種風格差異的,有的是從內容上說的,有的則是從形式上說的,并不是從一個標準出發(fā)來分的。這標志著文體分類及特征的研究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3、“文氣”說:曹丕的典論·論文從研究作家的才能與文體特征關系出發(fā),特別強調了作家個性對文章創(chuàng)作意義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著名論斷。文章中的“氣”是由作家不同的個性特征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稟性、氣度、感情等方面
8、的特點所構成的一種特殊精神狀態(tài)在文章中的體現(xiàn)。提倡“文以氣為主”,強調作品應當體現(xiàn)作家特殊的個性,要求文章必須有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4、“詩緣情而綺靡”說:這是陸機在文賦中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陸機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要求是:只講緣情而不講言志,實際上起到了使詩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禮義”束縛的巨大作用。這結后來劉勰“率志委和”說頗有影響。5、“體性”說: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了“體性”概念,他認為文學作品的體裁風格與作家才性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關聯(lián)。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所說的“體”,一般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文學作品不同的體裁形式,二是指文學作品的風格特點。而所謂“性”,則是指作家才能和個性。文心雕龍·體
9、性篇明確指出文學作品的風格能直接體現(xiàn)作家的才性。6、“風骨”說:風骨,是劉勰文學批評中的重要概念。近人黃侃在文心雕龍札記中認為:“風即文意,骨即文辭”。一般以為,風是一種表現(xiàn)得鮮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則是一種精要勁健的言語表達??梢哉J為,風骨這個概念體現(xiàn)了劉勰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本性的認識,同時,也對后世的文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7、“自然英旨”說(直尋說):鐘嶸的根本主張是提倡自然英旨強調感情真摯,強調詩歌應以抒情為主,對一切妨礙抒情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xiàn)技巧,他都表示反對。8、“滋味”論:是鐘嶸用來作為衡量詩歌作品的重要尺度。鐘嶸認為詩歌必須有使人產生美感的滋味。他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最早明確提出以
10、“滋味”論詩的詩歌評論家。他認為只有“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作品,才是“詩之至也”。鐘嶸的“滋味”說是古代文論中的基本審美范疇。9、“風骨”(風力)論:這是鐘嶸提出的以怨憤為主要內容的文學批評理論。鐘嶸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必須以“風力”為主干,同時“潤之以丹彩”,只有“風力”與“丹彩”均備,才是最好的作品。鐘嶸所推崇的“風力”,實際上就是鐘嶸所憧憬的“建安風力”。10、“詩有三義”說:鐘嶸在詩品序中說:“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他將“興”放在第一位,正是突出了詩歌的藝術思想特征。鐘嶸認為,如何運用興、比、賦的方法來寫
11、作,正是創(chuàng)造作品中“深厚滋味”的關鍵所在。第四章:隋唐五代1、“興寄”和“風骨”說:這是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要主張,要求詩歌創(chuàng)作重視“興寄”和“風骨”,寄懷深遠,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鮮明,語言精警。2、“意境”說:意境,是皎然關于詩歌內在規(guī)律的探討中較為集中研究的問題。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都是詩人的主體情意遭受外境的觸發(fā)而開始,同時這種情意又要依賴、憑藉境象的描繪來抒發(fā)。在他看來,“取境”的問題,實際上是區(qū)分詩歌創(chuàng)作的品格高下、風格類別的關鍵。如此重視“意境”的詩論,在以往還不曾有過。3、“取境”說:這是皎然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問題的論述。他關注到了詩歌的“取境”有易、難兩種情況,而后一種則
12、是前代詩論家很少觸及的,然這又是創(chuàng)作的實情。即有時要在有些創(chuàng)作靈感的基礎上,繼之以艱苦的構思,根據(jù)詩情、詩意的需要,深入采掘。皎然詩論正視這種情況,這是難能可貴的。4、“氣盛言宜”說:這是韓愈在答李翊書中繼承孟子“養(yǎng)氣”說而提出的詩論。這里所謂的“氣盛”,是指作家的仁義道德修養(yǎng)造詣很高而體現(xiàn)出的一種精神氣質,一種人格境界。先道德而后文章,人品與文品的統(tǒng)一,這本是傳統(tǒng)儒家的重要文學思想,而韓愈則對此作了較為深入的闡發(fā),進一步發(fā)展了這一傳統(tǒng)文學理論。5、“不平則鳴”說: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則鳴”理論。他的“不平則鳴”,包括抒發(fā)各種類型的情志。因此,從本質上看,“不平則鳴”應是和司馬遷提出
13、的“發(fā)憤著書”說一脈相承,進而更進一步發(fā)展了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理論。6、“為時”、“為事”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他所謂的“為時”、“為事”,具體地說就是“救濟人病,裨補時缺”。所謂“救濟人病”,就是主張用同情、憐憫的筆墨,來抒寫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榜匝a時缺”,就是要用詩歌來暴露“時缺”,提示時政的弊端。白居易的詩論雖然總的來說應該列入儒家文藝思想的大范圍中,但又有很大的發(fā)展、突破,他揚棄了儒家文論中保守、消極的內容,而將其積極、進步的內容發(fā)展到了最高程度。7、“韻味”說:司空圖提出的“韻味”說,從理論淵源上看,是本于鐘嶸詩品的“滋味”說。他自覺強調意境的特殊內涵,即豐富的
14、審美韻味,而且,他比鐘嶸更自覺地把“味”作為論詩的原則和衡詩的標準。這些對詩歌意境理論的深入而精辟的闡述,對后世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8、“四外”說:司空圖所說的“四外”,指“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謂“韻外之致”,應該是指意境作品表層文字、聲韻覆蓋下的無盡情致;“味外之旨”則應是側重指意境作品所具有的啟人深思的理趣;而“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則是指意境作品在表層描繪的形象之外,還能讓鑒賞者聯(lián)想到、但又朦朧模糊的多重境象。這些對詩歌意境理論的深入而精辟的闡述,對后世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第五章:宋金元1、“詩窮而后工”說:“詩窮而后工”是歐陽修在梅圣俞詩集序一
15、文中表露的比較重要的思想,涉及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兩個問題:一是詩人窮而“自放”,能與外界事物建立起比較純粹的審美關系;二是郁積的情感有助于詩人“興于怨刺”,抒寫出更為曲折入微卻又帶有普遍性的人情,這是對前人思想的深入發(fā)展。2、“隨物賦形”說:注重文藝的自然本質,講求創(chuàng)作的自然天成,是蘇軾文藝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具體的形象描寫上就是“隨物賦形”,強調主體在創(chuàng)作時與對象的一種順應而自然的關系。這在中國古代文藝思想史上,是很有價值的。3、“枯淡”說: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蘇軾推崇“枯淡”說。他所謂的“枯淡”,并非指某些宋詩淡乎寡味的傖父面孔,而是指在平淡之中包含有豐富的意味和理趣。蘇軾對于詩歌風格的這
16、樣一種審美觀念,是歐陽修評梅堯臣詩時所說的“古淡有真味”思想的繼續(xù)發(fā)展。4、“傳神”論:蘇軾發(fā)展、豐富了前人“傳神”的美學思想,從詩與畫共通規(guī)律入手,探討形似與神似的關系,強調藝術地表現(xiàn)客觀事物時,要以典型化的“形”來集中傳達出客體之物的生命內涵“神”。通過對特殊的“形”的描寫表現(xiàn)出其內在的“理”,從而達到傳神的目的。5、詞“別是一家”說:這是李清照在論詞一篇中提出的著名觀點,力主要嚴格區(qū)分詩與詞的界限,反對以詩的粗疏的格律來破壞詞的音樂美。6、“妙悟”說:妙悟是嚴羽以禪喻詩的核心內容。在佛教禪宗里,妙悟本指主體對世界本體“空”的一種把握。就詩而論,妙悟即真當是指詩人對于詩美的本體、詩境的實相
17、的一種直覺。而“悟有淺深”,每位詩人并不是都能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完美地遵循這種藝術規(guī)律,因而造成了各人各派詩歌的審美價值的不同,亦即形成了諸家體制的高下之分。7、“興趣”說: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提到的“興趣”,實是“妙悟”的對象和結果,即指詩人直覺到的那種詩美的本體、詩境的實相?!芭d趣”的“興”在古典詩論里的一種發(fā)展,與鐘嶸所說的“滋味”、司空圖的“韻味”有著直接的繼承關系,都概括出詩歌藝術的感性直觀的特點及其所引起的豐富雋永的審美趣味。8、詩有“別材”“別趣”說:嚴羽以“別趣”、“別材”之說反對宋人“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所謂“別材”,是從創(chuàng)作主體上講的,而這種詩人的特別才
18、能主要地便體現(xiàn)在“妙悟”上。所謂“別趣”,是就詩歌的審美特征而講的,這種特別的“趣”便是“興趣”,而不是有些宋詩里充斥著的道理、性理。9、“雅正”說:張炎的詞源是李清照后最為重要的一家詞論專著?!把耪笔瞧渲饕碚撚^點之一。張炎所說的“雅正”,指典雅和醇正,其中有傳統(tǒng)儒家詩教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也有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要求。10、“清空”說:“清空”的審美要求,是詞源的主要理論觀點之一。“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睆堁姿f的“清空”,主要是指意境作品的特殊的風格。這種理論在詞論史上是頗為新鮮的,也是他著力進行闡發(fā)的思想。11、“意趣”說:張炎認為,所謂“意趣”,是和“清空”關
19、系很密切的,指上乘詞作中所蘊涵著的豐富的審美情趣,它是詞作者所賦予作品的,同時也是鑒賞者參與之下才能實現(xiàn)的。實際上,他所說的“意趣”,就是指詞中的意境美。張炎繼承并發(fā)展了詩學領域中率先提出的意境理論,這也是張炎在詞學領域中的主要理論貢獻。第六章:明代1、“情景”說:情景是謝榛討論的中心問題之一?!霸娔四懬榫爸摺薄M瑯拥木拔?,主體不同,后有不同的觀感。詩歌內在的情感要深長,外在的景物要遠大,情和景應該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決于“情景適合”。2、“四格”說:謝榛認為詩歌應有“興、趣、意、理”四格。興,是就詩歌的審美表現(xiàn)方式而言,指借他物以興起主體的情感;趣,是就審美效果而言,指詩歌有生趣。意
20、和理,則是就詩歌所表現(xiàn)的主體的意緒、道理而言,二者相較,理屬理性,是議論,是道理;意則既有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成分,介于情理之間。這四格其實就是詩歌的四種審美類型。3、“童心”說:明后期重要的思想家李贄,他的思想對文學批評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贄主張文學要表現(xiàn)童心,他所謂的童心就是真心,是不受道理聞見即儒家正統(tǒng)教條熏染之心。童心不僅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且是評價一切作品的首要的價值標準。這種觀點與七子派強調復古摹擬是對方的,成為公安派性靈說的直接理論源頭。4、“性靈”說:公安“三袁”提出“性靈”說,其中三袁中的袁宏道更是“獨抒性靈”。其所謂性靈與李贄所說的童心是一致的。性靈的唯一規(guī)定就是“真”,真是
21、最高的價值標準。物真則貴,文亦如此。第七章:清代1、“立主腦”說:李漁認為戲曲創(chuàng)作要“立主腦”。所謂主腦,是指一部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節(jié)。其所謂“立言之本意”,就是說一部戲曲是為何人而作,為何事而作。2、“剪碎湊成”說:3、“以文運事”“因文生事”說:這是金圣嘆對史記和水滸傳比較后得出的結論。他認為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傳是“因文生事”。史記所處理的是現(xiàn)成的歷史事實,這對作者就構成了限制,作者的藝術才能就體現(xiàn)在對現(xiàn)成史實的組織和處理上。而水滸傳則不然,作者可以根據(jù)藝術的需要進行自由的虛構,而這種虛構性更可以發(fā)揮作者的藝術創(chuàng)造才能。從純藝術的角度可以看出,金圣嘆更推崇這種虛構文學。4、“情景”
22、說:王夫之特別注重詩歌的意境的創(chuàng)造。他認為情、景之間必然有感應關系,情與景二者的結合是必然的。在王夫之看來,詩歌中情景的方式有三種:其一是“妙合無垠”,結合得天衣無縫,無法分別,這是最高境界;其二是“景中情”,在寫景當中蘊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過程中能讓人見到形象。情景的結合構成詩歌的境界美。5、“現(xiàn)量”說: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王夫之借用佛學范疇提出了理量說?,F(xiàn)量說的“現(xiàn)在義”所指的景即是眼前的當下的景,情是當下之景觸發(fā)的情。這也是傳統(tǒng)詩論所說的“即興”?,F(xiàn)量說的“現(xiàn)成義”,指的是創(chuàng)作過程的自發(fā)性,創(chuàng)作者不應該人為地從外在強制這一自發(fā)過程?,F(xiàn)量說的顯現(xiàn)真實義乃是上述兩方面的必然結果?,F(xiàn)量說
23、強調情景的當下獨特性,強調創(chuàng)作過程的自發(fā)性,這就從審美對象的審美表現(xiàn)過程兩方面保證了詩歌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6、“讀者自得”說:這是王夫之所強調的接受者在欣賞過程中的“能動作用”的理論。他認為,在欣賞過程中,讀者不僅可以而且應該從自己的角度去體驗和理解文藝作品的意境和內涵。這種“讀者自得”說,實際上是對孟子“以意逆志”說的一個重大發(fā)展。7、“理事情”說:葉燮把創(chuàng)作分成“在物者”即創(chuàng)作客體和“在我者”即創(chuàng)作主體兩個方面。又把創(chuàng)作客體分為理、事、情三個方面。在他看來,對于自然之物,理是物的本質,事是物的存在,情是物的情態(tài)。而對于社會之物來說,理是指道理,事是指所發(fā)生的事情,情是指人的感情。雖然葉燮對
24、兩者沒有作出分別,但實際上其論理、事、情是兼有以上兩方面含義的。8、“才膽識力”說:葉燮把創(chuàng)作分成“在物者”即創(chuàng)作客體和“在我者”即創(chuàng)作主體兩個方面。又把創(chuàng)作主體分為才、膽、識、力四個方面。在他看來,才是審美表現(xiàn)力,識與才是體用關系,膽是主體的自信力,而力則是才所依賴的生理心理能量。四者之間,“識”是核心。而正是這種以“識”為核心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主體才構成了詩歌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主體基礎。9、“神韻”說:是清初王士禛詩歌理論的核心內容。其神韻說的中心就是詩歌的審美表現(xiàn)方式問題,對審美對象的表現(xiàn)應該做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詩人對主體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陳述出來,對景物也不能作全面精細的刻畫。然,整體的世界盡管沒有被直接描摹出來,但應該是具體可感的,如鏡中花、水中月一樣。10、“格調”說:沈德潛所說的“格調”,實際上包括體裁和音節(jié)二方面,這是他選詩的首要標準。他主張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性情應該有益于教化,符合溫柔敦厚的詩教。“格調”說所指的體裁指的是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14課 請幫我一下吧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2025年湖南省岳陽市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新版
- 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2024天津泰達產業(yè)發(fā)展集團所屬企業(yè)員工崗位社會化公開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下冊英語四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 第六章 第二節(jié)“白山黑水-東北三省”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八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
- 2024中鋁(雄安)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實習生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Unit 2 Grammar 3a-3d教學設計 Unit 2 Grammar 3a-3d教學設計 標簽標題
- 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新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部編版)
- 《第2課 昂首闊步-計時器和對象的位移》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初中信息技術清華大學版2012九年級上冊
- BD 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操作手冊
- 投資合作協(xié)議范本:投資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外研版一年級上冊新交際英語(2024)Unit 6 Colour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抖音基礎課程培訓
- 新員工培訓:廉潔從業(yè)
-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tǒng)檢修課件 學習情境2:典型驅動電機的工作原理
- 門窗安裝工程投標書范本(二)
- 2024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生物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2024AI教育硬件全景報告
- 追覓科技在線測評題
- 藍色卡通背景的“諾如病毒”知識宣傳科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