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學第一講——《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_第1頁
藝術文學第一講——《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_第2頁
藝術文學第一講——《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_第3頁
藝術文學第一講——《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_第4頁
藝術文學第一講——《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藝術文學欣賞1第一單元: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 目次一、文學三義簡述二、周禮大司樂節(jié)錄(一)原文(二)釋義(三)白話翻譯(四)評析詩經書影2一、文學三義簡述 狹義的文學:包含情感、虛構和想象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我國始于南北朝,西方始于十八世紀。之前,文學則作為廣義來看待。廣義的文學與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書法、電影電視劇等一起被稱為“美的藝術”。文學觀念:文學即審美。包含藝術但不等于藝術,它是指普遍存在于人們精神生活之中的,包含情感、虛構和想象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是一種顯現(xiàn)在話語蘊籍(一種內部包含或蘊含著多重復雜意義、從而產生多種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狀況,亦即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蘊含著無比豐富

2、的意義生成的可能性)中的、具有一般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蘭花3折中意義的文學:介于廣義與狹義之間而又難于歸類的口頭或書面語言作品。如諸子散文、史傳文學、現(xiàn)代雜文、紀實文學、以及風格化的政論文等。文學觀念:文學即慣例未經言明而又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這是說某些無法加以準確界定的語言作品如某種新文學、邊緣文學或實驗文學,就只能按某種慣例去加以模糊或相對的界說。廣義的文學: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的統(tǒng)稱,包括今天所謂文學和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tài),即古代所謂詩學。文學觀念:文學即文化。玉兔4 什么是“文化”? 文化包含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一般包含藝術、宗教、哲學,藝術包含文學

3、(詩)、音樂、繪畫、雕塑、建筑、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它有三個特點: 其一、文化是人類的主觀創(chuàng)造,而非自然之客體或遺傳之東西。 其二、人類的本性促使其創(chuàng)造文化,目的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活狀態(tài)。 其三、人類精神文化具有發(fā)揮功用的非強制性。精神文化靠熏陶、濡染、滲透來發(fā)揮其文化功用。易經上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詞由此而來,并與西方的culture相對應。 孔子5 藝術從屬于文化,藝術主要是一種精神文化。人類的精神文化一般存在于藝術、宗教、哲學等領域之中。 精神文化的三個領域,既有分工又相互聯(lián)系。哲學管思維,宗教管靈魂,藝術管情感,這是分工;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藝術

4、的內涵通常涉及哲學與宗教問題,而哲學之“思”、宗教之“靈”又常常閃爍著藝術的光芒。文學既然是藝術的一個門類,也就必然表現(xiàn)出藝術的一般特征。比如藝術給人以美感,這一美感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真摯的情感激發(fā)起來的,而美感的核心效應是滿足人對自由與幸福的追求與想象,從而使人產生愉悅。藝術門類大抵如此。關于藝術 本課程所謂藝術文學乃是廣義、狹義、折中義的文學兼而有之。但凡歷史上重要的藝術文學作品皆可涉獵,主要偏重于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文學及其理論研究。6二、周禮春官大司樂(節(jié)錄) (一)原文: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弟子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以樂德

5、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夢大卷、大咸、 大韶 、大夏、大濩 、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和樂,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 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凡六樂者, 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祗,再變而致裸物及山林之澤,三變而致鱗物及丘

6、陵之祗,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祗,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祗,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7(二)釋義:大司樂(掌大學的大樂正):“掌(把握)成均(均本指音律樂調,所謂定“調”以明一均之各調即調式的意義。西周盛行禮樂制,故成均成了大學學習禮樂的地方,也是大學的總稱。古大學有五:北上癢、東東序、西瞽宗、南成均、中辟雍。關于大學:西周禮樂教育對象的主體是宮廷中的國子公卿大夫的子弟等貴族子弟和世子王和諸侯的嫡子,其接受禮樂教育有三個階段:六歲十歲,為居家學習讀寫算及識東西方位有關的基礎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的準備、打基礎階段。十三歲二十歲是學習有關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小學” 階段。二十歲開始學習西周最重要的祭祀禮儀和

7、全面的禮樂規(guī)范,所謂“大學”階段)之法(規(guī)范),以治(治理)建國(全國)之學政(音樂教育),而合(符合)國之弟子(公卿大夫的子弟與王和諸侯的嫡子在學者)焉”。凡有道者(多才多藝的人)、有德者(能身體力行的人),使教(請他們來執(zhí)教)焉;死則以為樂祖(音樂的祖師爺,也稱為神瞽),祭于瞽宗(大學學習禮樂的地方,大學五學之一)。8以樂德(音樂中的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國子:中,和(組織配合、即“中正平和”之意,所謂孔子音樂審美觀中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之“和”,即以音樂歌舞為媒介融通人之情感,“和”是西周以來儒家音樂思想的重要概念),祗(恭敬),庸(恒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

8、以物譬事。孔子在生命垂危之日,曾作歌詠唱:“大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笨鬃咏琛疤健薄ⅰ傲褐弊餍蜗蟮钠┯?,抒發(fā)自己對人生道路與目標追求的感慨、哀傷與悲憫)、道(通“導”,以古導今)、諷(背誦詩歌的文字)、誦(歌唱)、言(直說己事)、語(回答他人而說)。以樂舞(西周時期的六代樂舞)教國子,舞云夢大卷(即黃帝時期的云門,是崇拜天神的圖騰樂舞,其軍隊稱為“云師”,與黃鐘、大呂相配合,祭祀五帝及日月星辰)、大咸(即堯時期的咸池,原為天上西宮星名,一說為太陽落山后洗澡的地方。古人認為:此星明亮,則莊稼必豐茂;此星晦暗,則必有災變。可見堯的咸池是反映天上星宿與農耕征兆的樂舞。與大簇、應鐘

9、相配合,祭祀地神)、 大韶 (即舜時期的韶,又名大磬、簫韶、九歌,是古樂舞中最為著名的一部宗教性典禮樂舞。9與姑洗、南呂相配合,祭祀日、月、星、海四望。這個樂舞共有九次變化,歌也有九段,用若干管編排起來即后世之排簫伴奏。據(jù)說樂舞進入高潮時有扮演的鳳凰出現(xiàn);所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韶樂至春秋時仍可演出。公元前544年,吳國季札在魯國觀韶樂后大加贊賞:“德之至也,大矣!如天之無不幬chou也”。大意是:內容太偉大,如天之覆蓋一切,像地之負載萬物。比季札稍晚的孔子在齊國聞韶樂竟至“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而“三月不知肉味”)、大夏(即夏時的夏籥,是贊頌大禹治水功績的,這個樂舞也有九段,用籥伴奏。夏禹

10、治水利民、功績卓著,因而作樂舞來宣揚他。古樂舞以頌天、頌神轉向頌人,大夏首開為帝王歌功頌德、樹碑立傳之河。與蕤賓、函鐘相配合,祭祀山川)、大濩 (商代的大濩,是在本氏族古老鳥圖騰樂舞基礎上改編的,目的是歌頌商湯滅夏立國功績,同時也是對商族歷史演進的歌頌。其后繁衍為對成湯和其后有功德祖先的祭祀之樂,并成為周代大型樂舞之一。與夷則、小呂相配合,祭祀先妣羌嫄) 、大武(周初的大武,是慶祝武王伐紂勝利的祭祀樂舞,其唱詞后來收集在詩經的周頌中流傳至今。與無射、夾鐘相配合,祭祀周之先祖 )。10以六律(十二律中的六個陽聲黃鐘、太簇、姑冼,蕤賓、夷則、無射,是為陽律 )、六同(十二律中的六個陰聲大呂、應鐘、

11、南呂、函鐘、小呂、夾鐘,是為陰律)、五聲(西周宮廷雅樂采用的正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對應唱名:1 2 3 5 6 )、八音(是周代的樂器分類法,是我國音樂史上最早的按樂器制造材料不同來劃分的樂器分類法,標志著我國古代音樂文化進入了一個較高發(fā)展層次?!鞍艘簟睘榻稹⑹?、土、革、絲、木、匏、竹。清末民間產生了按照樂器的演奏方式的分類法,即時下流行的“吹、拉、彈、打”分類。現(xiàn)在國際通用的分類是按照樂器的共鳴方式與發(fā)聲原理來劃分的,一般可分為:弦鳴樂器,包括彈撥弦鳴、打擊弦鳴、弓拉弦鳴等;體鳴樂器,包括敲擊體鳴、互擊體鳴、洛擊體鳴、搖擊體鳴、拍擊體鳴與綜合奏體鳴如竹簧等;膜鳴樂器,包括棰擊膜鳴、拍

12、擊膜鳴、混合擊膜鳴手鼓等;氣鳴樂器,包括唇振氣鳴、嗓振氣鳴、邊棱氣鳴、吹口氣鳴、單簧氣鳴、雙簧氣鳴、簧管氣鳴等)、六舞(六代樂舞),大和樂(指諧和音律,與舞蹈和節(jié)),以致鬼神(用來祭祀鬼神)祗,以和邦國(使邦國友好),以諧萬民(和諧萬民),以安賓客(安撫賓客),以說遠人(悅服遠人),以作動物(興盛萬物)。11乃分樂而序之(區(qū)分六代舞樂,按先后尊卑的次序)。以祭(祭天神 ),以享(享人鬼),以祀(祀地祗)。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 以享先妣(祖

13、母以上的女性祖先,此指周之先母羌嫄)。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紋飾調和)之以五聲,播(演奏)之以八音。凡六樂者, 一變(曲終再奏謂之變)而致(感召)羽物(小鳥、麻雀類飛鳥)及川澤之祗,再變而致裸物(虎、豹之類皮毛短淺的動物)及山林之澤,三變而致鱗物(魚類)及丘陵之祗,四變而致毛物(貂、狐之類皮毛細而豐厚的動物)及墳(堤岸)衍(大河兩側的平地)之祗,五變而致介物(龜、鱉之類有甲介的動物)及土祗,六變而致象物(舊說指四靈即麟、鳳、龜、龍)及天神。12(三)白話翻譯 大司樂要按周代大學之一的“成均”規(guī)范,治理全國的音樂教育,使它符合王族子弟的需要。凡是多才多藝的人,能身體力行

14、的人,請來執(zhí)教;他們去世后就將他們奉為樂祖,在大學的瞽宗中祭祀他們。以樂的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育國子。以樂的六語:興、道、諷、誦、言、語教育國子。以六代樂舞教育國子,使他們能舞云夢大卷、大咸、大夏、 大濩 、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相互配合,音律諧合,舞蹈應節(jié),用來祭祀人鬼、天神、地祗,使邦國友好,使萬物和諧,使賓客安撫,使遠人悅服,使萬物興盛。于是區(qū)分六代舞樂,按先后尊卑的次序,以祭天神、享人鬼、祀地祗。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祭祀五帝及日月星辰。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祀地祇。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祭祀四望(日、月、星、海)。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祀山川

15、。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 ,以祭祀享先妣羌嫄。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祭祀先祖。13凡六樂,以五聲來調和、八音來演奏。凡六樂,奏一遍,可以感召小鳥等羽物和川澤的神仙,奏二遍,可以感召虎、豹之類裸物及山林的神仙,奏三遍,可以感召魚類鱗物和丘陵的神仙,奏四遍,可以感召貂、狐之類毛物和墳衍的神仙,奏五遍,可以感召龜、鱉之類介物和土地神仙,奏六遍,可以感召四靈象物和上天的神。江行初雪圖14(四)周禮春官大司樂簡析周禮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樂、春秋)之一,為漢人記錄整理西周禮樂制度而成,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大部分,凡365篇。因此書詳細敘述了西周的官吏制度,故又名周官、周官經

16、。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有人認為是周公所作,或以為西漢劉歆偽造,今無考證。西周宮廷為了使制度化的雅樂體制得以充分實施,設置了相應的專門機構,并形成了一整套極細致嚴密的禮儀規(guī)定。所屬的部門有四個,即地官(教官)、春官(禮官)、夏官(政官)和冬官(事官)等。 15 “春官”是周王朝為實施禮樂制度而設置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龐大的禮樂機構。 禮樂制度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它的核心是體現(xiàn)周代宗法制及分封制所形成的社會等級規(guī)范。其要義有四:其一,貴族分成許多等級(王、諸侯、卿和大夫、士等);其二,貴族典禮(政治、外交、軍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種禮節(jié)儀式)時必施禮樂;其三,等級地位、典禮與所施禮樂的規(guī)模、場面、

17、用樂均有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不得違反和逾越;其四,庶人無權享受禮樂,所謂“禮不下庶人”。如周禮春官載:天子使用樂隊排列在東南西北四方(宮懸),八行(八佾),64人;諸侯排列三面(軒懸),6行,共36人;卿大夫可以排列兩面(判懸)、4行,16人;士只可以排列一面(特懸),2行,4人。 春官中有受過嚴格專業(yè)訓練的大司樂、樂師、大師等樂官、樂工共計1558人,分別負責音樂教育、傳授樂藝、表演和其他音樂事務,其中絕大多數(shù)(1277人)是屬于胥、徒、瞽、中瞽、下瞽、舞者等奴隸階級。16“大司樂”即掌大學的大樂正,是禮樂機構的最高領導者。大司樂要按周代“大學”之一的“成均”規(guī)范,治理全國的音樂教育,使它符

18、合王族子弟的需要,并以音樂的崇高思想、目的,表現(xiàn)方式及大型樂舞向“國子”傳授。所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正,而合國之弟子焉”。 本文專述西周“大司樂”職事,并記錄了當時禮樂音樂的許多具體內容和細節(jié),是西周禮樂音樂的基本史料。其要義有三:一是介紹了當時已具盛名的“六舞”、十二律,二是提出了以樂德、樂語、樂舞教國子的深邃教育理念,三是強調了“樂統(tǒng)同,禮辨異”的儒家禮樂思想。 17 六代樂舞 云門、咸池、簫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代大型宮廷樂舞,以舞蹈、歌唱、器樂結合而成,最受統(tǒng)治者重視,由大司樂親自掌教。在周代宮廷中用以祭祀天地鬼神、日月山川、祖先亡靈。 黃帝時期的云門,是崇拜天神的圖騰樂舞;堯時期的咸池,是反映天上星宿與農耕征兆的樂舞;舜時期的大韶,是古樂舞中最為著名的一部宗教性典禮樂舞;這三部樂舞旨在頌天、頌神。 夏時的大夏,是贊頌大禹治水功績的樂舞,首開為帝王歌功頌德、樹碑立傳之河。由頌天、頌神到頌人,這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巨大進步;商代的大濩,是是歌頌商湯滅夏立國功績的樂舞;周初的大武,是慶祝武王伐紂勝利的祭祀樂舞。 大夏以上四種樂舞是持龠yue翟(服飾羽毛)而舞的文舞,象征以文德安定天下;大濩、大武為持干戚而舞的武舞,比興靠武功奪取天下。春秋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