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眾傳播學 主講教師:陳功 2012.102013.1參考書目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李彬.傳播學引論修訂版. 新華出版社,2003.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格雷姆伯頓.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史安斌主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EM羅杰斯.傳播學史.殷曉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第一章 人類傳播的歷史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的定義傳播活動的要素傳播活動的分類傳播活動的特點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的定義1 1.中國古代“傳播”一詞約出現(xiàn)于14
2、00年前。 2.國外學者主要從社會學、符號學和信息學的角度定義傳播。 3.國內(nèi)學者大多從社會系統(tǒng)論來把握傳播。 4. 1976年,美國學者丹斯鳩在人類傳播功能一書中對傳播定義作出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126種。目前傳播定義不少于140種。1周鴻鐸,傳播學教程,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頁。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Communication)的四種代表性定義 1.美國社會學家?guī)炖鐣M織(1909):傳播是人與人關系賴以成立和發(fā)展的機制。 2.皮爾士思想的法則(1911):傳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3.徐耀魁(1990):傳播就是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活動。 4.李彬(199
3、3):傳播是信息的雙向流通過程。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的定義 傳播是人類特有的行為過程,是人類借助一定的媒介,進行信息交流的社會活動。 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把人類的傳播活動比作為“社會這個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1 1美N維納,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和社會,陳部譯,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17頁。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活動的要素 1.哈羅德拉斯韋爾在1984年傳播在社會中的結(jié)構與功能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構成傳播過程的五個基本要素,即:是誰“who”、說了什么“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說“to whom”、取得怎樣的效果“
4、with what effect”。 2.傳播者、受傳者、信息、媒介、傳播效果、傳播原因、傳播環(huán)境、傳播技巧。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的分類 1.二分法:親身傳播和大眾傳播 2.四分法: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 3.五分法:內(nèi)向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 4.羅杰菲德勒分法:他根據(jù)傳播的內(nèi)在本質(zhì)分為人際領域、廣播領域和文獻領域。1 1美羅杰菲德勒,媒介形態(tài)變化:認識新媒介,明安香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743頁。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三種傳播形式的媒介主要特征 1美羅杰菲德勒,媒介形態(tài)變化:認識新媒介,明安香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5、第38頁。人際傳播廣播電視傳播文獻傳播流動與控制無中介、雙向、參與者、時間不固定的有中介、單向、制作者/觀眾、固定的有中介、單向、編輯/尋訪者、固定的呈現(xiàn)與格式口頭的/表達性、無建構、非線性/線性、畫像(人的臉)可聽/可視、有建構、線性、全景(三維全景)文本的/可視的、有建構、非線性/線性、畫像(二維頁面)接收與限制同時的、交互的、時間/空間取向、可移動的即時的、被動的、時間取向、固定的位置自由的、主動的、空間取向(表面)、可攜帶的第一節(jié) 人類傳播的界定與類屬傳播活動的特點 1.傳播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 2.傳播活動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 3.傳播活動是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 4.傳播活
6、動的目的是要求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電子傳播時代數(shù)字傳播時代傳播革命語言廣播字文22:380:0020:0023:57傳播史表盤弗德瑞克威廉斯Frederick Williams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印刷 施拉姆說“這一天的前23個小時,在人類傳播史上幾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發(fā)展都集中在這一天的最后7分鐘?!泵浇檠葑兪罚ㄒ惶?60個世紀示意圖)12121234567891011第一個12小時原始人種34000BC無12123456711121211上午雕刻繪畫22000BC無無891034567原始人種34000BC無12121
7、110書寫4000BC新科技字母1000BC8934567無121211無印刷1453AD第二個12小時10下午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口語傳播時代是人類傳播歷史上的第一個發(fā)展階段。 人類語言大約出現(xiàn)在3萬6千年前。亞里斯多德認為:人之所以為人,首先在于人能開口說話。語言重要意義在于: 1.語言的出現(xiàn),使人類開始了抽象思維,從而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語言的出現(xiàn),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大大加速。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語言的發(fā)明,施拉姆列舉了幾種猜測 1.“汪汪”理論 2.“感嘆”理論 3.“唱歌”理論 4.“吆嗨嗬”理論 5.“約克約克”理論
8、恩格斯認為:“語言起源于勞動”。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口語傳播的特征 1.口頭語言轉(zhuǎn)瞬即逝。 2.面對面的傳播。 3.口語傳播無須特別的訓練。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文字傳播時代 文字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標志著人類傳播活動進入了第二個階段。語言使人類擺脫了動物狀態(tài),而文字將人類推向了更高的文明階段。李彬認為:“沒有語言,人類就只能生活在動物世界里;沒有文字,社會就只能停留在原始水平。語言是人類的證明,文字是文明的標志?!?1李彬,傳播學引論(增補版),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文字的產(chǎn)生 中國文字的產(chǎn)生:淮南子本經(jīng)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9、,鬼夜哭?!?大約公元3000年左右,人類發(fā)明了文字。 書畫同源,人類最初的文字是從繪畫演變而來的。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 1212345678910111213仔細觀察以上兩圖是印第安人的繪畫,說說它們傳達了什么意思?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文字傳播的特征 1.空間上能傳播很廣。 2.時間上能流傳久遠。 3.要求特別的訓練。 尼爾波茲曼認為:“閱讀從根本上削弱了口語文化的心理基礎和社會基礎。因為閱讀使人得以進入一個觀察不到的、抽象的知識世界,它在不能閱讀與能夠閱讀的人之間產(chǎn)生了分化。閱讀是童年的禍害,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創(chuàng)造了成年。”1 1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章艷,吳
10、燕莛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頁。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印刷傳播時代 1.造紙術的發(fā)明。 公元105年,蔡倫制造出了實用的植物纖維紙,被稱為“蔡侯紙”。 2.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唐代出現(xiàn)雕版印刷術:印章、碑刻、印封泥。 3.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 北宋畢昇發(fā)明泥活字;1453年,德國人J谷登堡金屬活字。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1453年,谷登堡發(fā)明金屬活字, 它由鉛、銻、錫三種金屬按科 學、合理比例熔合鑄成的。雖 然北宋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 比他早約400年;但西方各國 以此為先導,在文藝復興和工 業(yè)革命的推動下 ,開創(chuàng)了以 機械操縱為基本特征的世界印 刷史上的新紀元。
11、約翰內(nèi)斯谷登堡(約1397年1468年2月3日)經(jīng)過三年的辛勞工作,四十二行拉丁文圣經(jīng)終在1455年印刷完成,約裝訂成200冊,每冊有1282頁。 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印刷傳播時代 印刷傳播時代是人類傳播活動的第三個發(fā)展階段。印刷術的發(fā)明,使人類信息進入批量復制成為可能,加速了現(xiàn)代文明化的進程。英國思想家卡萊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里說:“發(fā)明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印刷技術的出現(xiàn),推動了新聞事業(yè)的興起,機械復制的出現(xiàn)則促使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1833年,印刷工人本杰明戴伊在紐約創(chuàng)辦便士報太陽報,預示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 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電子傳播時代媒介類型具體媒介發(fā)明時
12、間發(fā)明者媒介影響電信媒介有線電報1838 塞繆爾莫爾斯(1844)“上帝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實現(xiàn)了人類遠距離傳播。電話1876貝爾“沃爾先生,快來幫我??!”語言實現(xiàn)即時遠距離傳播。視聽媒介電影1895盧米埃爾圖像視覺時代的來臨。廣播1895馬可尼擴大了語言跨時空傳播能力。電視1925貝爾德圖像實現(xiàn)了即時遠距離傳播。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1876年,貝爾1831年,亨利1895年,馬可尼、波波1923年,茲沃里金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 施拉姆的“最后7分鐘”比喻 如果把人類的歷史共有100萬年,假設這等于一天。 1天=100萬年 1小時=41666.67年 1秒鐘=11.57年 那么
13、這一天中,人類文明的進展如下: 晚上9點33分,出現(xiàn)了原始語言(10萬年前) 晚上11點,出現(xiàn)了正式語言(4萬年前) 晚上11點53分,出現(xiàn)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發(fā)明了近代印刷術(1450年) 午夜前5秒,電視首次公開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電子計算機、晶體管、人造衛(wèi)星問世(分別為1946、1947、1957年)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施拉姆說:“這一天的前23個小時,在人類傳播史上幾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發(fā)展都集中在這一天的最后7分鐘。”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 1831年,美國科學家約瑟夫亨利發(fā)明了第一臺電報機。1838年,莫爾斯發(fā)明了莫爾斯電碼,并
14、實現(xiàn)了第一條電報線。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電子傳播時代的特征 人類傳播活動的的第四個發(fā)展階段。 麥克盧漢認為:電子媒介是人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延伸。 實現(xiàn)了人類跨越時空進行信息傳播的夢想,實現(xiàn)了聲音、圖畫、文字的全息性傳播。 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數(shù)字傳播時代 數(shù)字傳播時代是指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核心的傳播媒介。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數(shù)字化生存”的概念,認為“計算不再只與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睌?shù)字技術已滲透到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產(chǎn)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數(shù)字化極大地提高了媒介的進化能力,媒介儲藏和傳播信息的能力。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主機“埃
15、尼阿克”由??颂氐热搜兄瞥伞5诙?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數(shù)字傳播時代的特征 1.任何一種數(shù)字媒介都是以口語、文字、印刷和電子媒介為內(nèi)容、融聲音、圖像于一身的聚合性媒介,有效克服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障礙,逆轉(zhuǎn)到雙向互動、瞬即交流的“面對面”直接傳播。 2.數(shù)字傳播時代,數(shù)字媒介傳播進一步符合人類傳播的生理特性,彰顯出更強的“人性化趨勢”。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數(shù)字傳播時代的特征 3.它突破了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化、非目標性、單向性、區(qū)域傳播的障礙,使得人類的信息傳播實現(xiàn)了個性化、目標性、雙向和全球網(wǎng)絡傳播。 4.這時的人類信息傳播具有極強的開放性。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時代。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麥克盧漢如是描述:“電子信息瞬息萬里,使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經(jīng)濟趨同、整合,游戲規(guī)則走向統(tǒng)一;網(wǎng)絡生活同一;時空差別不復存在,昔日遙不可及的海角天涯剎那可達。誰不說這就是彈丸之地。”1 1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人體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7頁。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化史人類傳播演化的特征與規(guī)律 1.傳播貫穿整個人類存在過程,其演進呈現(xiàn)出加速的態(tài)勢。 2.傳播與人類社會文化的積累和發(fā)展密切相關。 3.傳播是經(jīng)濟和社會形態(tài)的直接產(chǎn)物。 4.傳播技術演進圍繞克服人類“時空障礙”而進行的,傳播不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S 63346-1-1:2024 EN Low-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ystems - Part 1-1: Terminology
- 【正版授權】 IEC 62386-105:2024 EN-FR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 Part 10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devices - Firmware transfer
- 【正版授權】 ISO/IEC TR 19583-2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cepts and usage of metadata - Part 24: 11179-3:2013 Metamodel in RDF
- 2025-2030年中國鋅系常溫磷化液市場運營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釩鐵行業(yè)市場經(jīng)營狀況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江西省安全員B證(項目經(jīng)理)考試題庫
- 2025-2030年中國軟體家具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貝復舒行業(yè)前景展望及未來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蛋品加工市場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管道管產(chǎn)業(yè)前景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lm3s8962開發(fā)板用戶手冊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含審核記錄)-
- 食品防護評估表
- 編輯出版史考試重點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譜法
- 淺談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學診斷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國際貿(mào)易地理全套課件
- 家校共育-助孩子成長-家長會課件
- 叉形件工藝及車床夾具設計說明書
- GB/T 5916-2008產(chǎn)蛋后備雞、產(chǎn)蛋雞、肉用仔雞配合飼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