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民俗演化及民俗傳承_第1頁
春節(jié)的民俗演化及民俗傳承_第2頁
春節(jié)的民俗演化及民俗傳承_第3頁
春節(jié)的民俗演化及民俗傳承_第4頁
春節(jié)的民俗演化及民俗傳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春節(jié)的歷史演化及民俗傳承春節(jié)在古代稱為歲首、正旦、元日等,將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是民國成立以后才開 始的。作為歲首新年,春節(jié)在中國已經走過了至少三千年的歷程,其產生與古代 歷年概念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當然從本質意義上說,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時 間感受與時間意識。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動等作為時間變化的重要參照,年的時間周期概念應 該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經為人們所掌握。爾雅釋天有“夏曰歲,商曰祀, 周曰年,唐虞曰載?!碧朴輹r代大概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那時以“載”稱年,是 表示時間的運行與變化。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確定以夏歷正月為歲 首,此后歷法雖不斷修正,但正月歲首時間沒有改變,年節(jié)也就

2、固定了下來。年 是農業(yè)社會的時間標志,體現(xiàn)著農人的生活節(jié)律,這樣的傳統(tǒng)在中國延續(xù)了三千 年。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春節(jié)在中國歷史上的傳承與演變:秦漢時期,中國社會逐漸脫離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響,人們的歲時觀念發(fā)生了 根本性變化,依從自然月令的時間習慣逐漸改變,歲時節(jié)日與社會生活的協(xié)調受 到關注。作為歲首的春節(jié),在秦漢以后社會意義明顯,朝廷將歲首作為展示與加 強君臣之義的時機,民間則作為鄉(xiāng)里家庭聚會的良辰。秦代全漢中期前,歲首在夏歷十月,十月初一為新年。漢中期以后,歲首在正月 初一,稱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漢代皇家的重要慶祝日,朝廷要舉行大規(guī) 模朝會。在朝廷的影響下,漢代民間將年節(jié)民俗活動由傳統(tǒng)

3、的臘日、臘明日移到 正月之旦的“正日”。東漢崔?四民月令記載了東漢時期民間正日的祭祀儀 式與慶祝活動。首先,祭祀祖先、禮敬尊長是漢代正日禮儀的主要內容。全家無 論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懷著喜悅的心情依次向家長敬酒 致賀。其次,拜賀宗親鄉(xiāng)黨。正日家庭祭祀慶祝儀式之后,人們走出家門,拜謁 恭賀親族與鄰里,利用年節(jié)時機,溝通自己與親族、鄰里的關系。后世正月拜年 的傳統(tǒng)即由漢代正日新年拜賀的習俗發(fā)展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歲首朝賀仍是朝廷大典,而在民間,元日人們雞鳴而起,先到 門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齊,依次拜賀尊長。 從唐代開始,春節(jié)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給假

4、七日,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朝廷照 例舉行早朝大典,民間則合家團聚,設宴歡慶。宋元明清各代,春節(jié)稱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會儀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 禮。帝王的正旦朝會作為國家典禮,場面宏大壯觀,它是國家時間政治的重要組 成部分。盛大的朝賀慶典對內顯示國家太平,對外彰顯中華帝國國威。同時,官 方也借觀看節(jié)日燈火與欣賞雜藝表演之機,表露出與民同樂的姿態(tài),以和諧社會。比如北宋,“正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就是開賭禁三天,任百姓娛 樂。明朝時北京民間春節(jié)更為生動有趣,當家人元旦晨起,率妻子等拜天地、拜 祖先、煮餃子、給長輩上壽。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引進西洋歷法,以公

5、歷為標 準紀年,這時官方節(jié)日與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分離,中國就出現(xiàn)了兩種歷法體系,一種 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歷體系,作為公共行政、國際交往的時間標準;一種是傳統(tǒng) 社會的陰陽合歷體系,人們習慣沿用,服務于農時與日常社會生活。1914年1 月北京政府內務部在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jié)”并被批準。由此,傳 統(tǒng)農歷新年歲首在官方意義上正式被易名為“春節(jié)”,傳統(tǒng)的元旦、新年名稱被 安置在公歷的1月1日頭上。民國政府曾一度不滿足于二元歷法結構的存在,試圖全部統(tǒng)一使用公歷,將傳統(tǒng) 節(jié)日習俗全部搬到新的歷法系統(tǒng)中,過公歷元旦,不過農歷新年。但這么做的效 果并不理想。1934年初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陰歷,不得不承認以

6、“對于舊歷年 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于干涉”。民間又可名正言順地過農歷春節(jié)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繼承辛亥傳統(tǒng)在歷法上采用公元紀年法,但對傳統(tǒng)年節(jié) 給予特別關注,規(guī)定了元旦、春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 從此“春節(jié)”成為社會上下對舊歷大年的稱呼。春節(jié)處在年度周期與四季循環(huán)的新舊交替關口,伴隨著過年的腳步,如同展開 一幅年俗長卷春節(jié)是迄今為止流傳歷史最久、流傳地域最廣、過節(jié)人數(shù)最多的中國節(jié)日。它是 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第一大節(jié),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節(jié)日。春節(jié)處在年度周 期與四季循環(huán)的新舊交替時間關口,其節(jié)俗豐富、生動,充滿了人性倫理之美、 情感之美、藝術與智慧之美。為

7、了全面呈現(xiàn)傳統(tǒng)春節(jié)的面貌,我們伴隨著中國人 過年的腳步,依照年節(jié)順序,漸次展開年俗長卷。我們先來看看送舊年的習俗?!芭D八粥”農歷十二月初八名為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是年節(jié)的前奏曲。華北歌謠唱得好:“老婆 老婆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迸D八過了就意味著進入年節(jié)階段。臘八這天人 們要吃應節(jié)令的臘八粥。關于臘八粥的來歷有種種傳說,影響最大的是紀念佛祖成道。傳說佛祖釋迦牟尼 有一天由于疲勞過度暈倒,幸得一位牧羊女將隨身所帶的雜米與泉水調煮成粥給 他食用。佛門弟子為此在臘八日熬煮臘八粥,將粥分給窮人充饑御寒,以示大慈 大悲之意。因此臘八粥又名為“佛粥”。當然臘八食粥,并不僅是佛教的影響,事實上中國古代有冬至以赤

8、豆粥祭神的習 俗。臘八粥的食料其實都有民俗寓意,諧音取意:桂圓象征富貴團圓,百合象征百事和睦,紅棗、花生比喻早生貴子,蓮子心象征恩愛連心,核桃表示合合美美, 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人們以此期盼未來生活的美好。小年送灶神 臘八過了是小年,小年在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岸?,糖 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謠里都說到祭灶,祭灶是傳統(tǒng)小年的重要節(jié)俗。 灶神俗稱灶王爺、灶公、司命,是中國民間在年節(jié)中特別崇奉的神靈。灶君的名 稱在戰(zhàn)國時已出現(xiàn),魏晉以后的灶神成為天神監(jiān)察下界的耳目,它常駐人家,與 百姓朝夕相處,監(jiān)視著民間的一舉一動。民間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們 擔心灶神打小

9、報告,于是便跟它套近乎,俗稱“媚灶”。向神靈獻媚是民間信仰 的常見表現(xiàn),不過在灶神祭祀上,表現(xiàn)得更為生動有趣。比如用酒糟涂抹灶門, 稱為“醉司命”;給灶王爺供灶糖,祈禱拜祝:“辛甘臭辣,灶君莫言”,這種 黏度極高的糖,不僅粘住了灶神的嘴,也甜了灶神的心。掃塵“二十四,打揚塵?!彼妥咴钔鯛?,人們就該清掃、洗涮,十十凈凈迎新年了。 自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灶神上天起,“俗謂百無禁忌。”平時人們對于屋內清 掃是小心謹慎的,唯恐觸犯神靈,現(xiàn)在將居家的灶神等送走了,人們得到了任意 清掃的機會。掃塵是年終除舊迎新的通過儀式之一,也是歲末的時空凈化儀式,人們盡量將屋 內上下、四壁角落、柜頂柜底清掃干凈。清潔屋

10、宇的掃塵雖然是實際的衛(wèi)生行為, 但在古代民眾歲時生活中卻是祭祀活動開始前必須進行的空間凈化活動,具有清 潔、凈化人居空間的象征意義。備辦年節(jié)食品祭灶之后,在“二十五,磨豆腐”的民謠聲中,人們進入年節(jié)食物的準備階段。 當然年節(jié)食品不僅是豆腐,食物的豐盛是大年的典型特征。俗話說:“大人望種 田,小兒盼過年”。因為年節(jié)有許多平時難得的吃食與娛樂。年節(jié)食品最能體現(xiàn) 民俗的統(tǒng)一性與地方性。年節(jié)全國共享的傳統(tǒng)食品是年糕,過年吃年糕,意味年年俱高,祈求一年更比一 年好。山東年節(jié)蒸糕是最典型的例子:從臘月初一直蒸到臘月底,蒸出的食品吃 到二月二,才是好人家。餃子是北方春節(jié)的重要食品,俗話有:“窮過年,富過 年

11、,沒吃餃子沒過年”。餃子食料也在年前備辦。當然,年節(jié)食品中最重要的是 肉,過年一定要有肉。身體清潔:“洗疚疾”與剃年頭忙完了年節(jié)食品的準備,人們開始要沐浴齋戒迎接新年了。沐浴祛穢是舊時年節(jié) 的主要習俗之一。在年節(jié)過渡儀式中,為了將過渡時間變成特殊的凈化階段,人 們不僅以驅邪、送神的形式實現(xiàn)時空凈化,就是人體自身也需要潔凈,以除舊迎 新。湖北西部鶴峰人在除日“浴身”,稱為“洗隔年塵”,也稱“洗邋遢”。土 家族人在臘月二十八將被子、衣物全部洗干凈,全家老少用艾蒿煎水洗澡。江蘇 常州人在臘月二十六日洗澡,稱為“洗福祿”,二十七日夜浴,“謂洗啾唧,祓 除之意也?!睔q末人體的清潔行為是一道必備的儀式,除

12、了洗浴之外,還有剃年頭,俗諺“有 錢無錢,剃頭過年”。在歲末一定要剃好年頭,干凈過年。裝飾門庭:窗花、年畫、桃符、春聯(lián)清潔沐浴之后,人們就要裝點門庭了,所謂“二十八,貼花花”。貼花花,包括 春聯(lián)、門箋、年畫、窗花剪紙等。我們先說門神,最早的門神是桃木刻成的偶人,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xiàn)。漢代門神 已演變?yōu)閮蓚€人形圖像,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神荼與郁壘。傳說神荼、郁壘是兩兄 弟,專門負責捉拿禍害人間的惡鬼。門神在后代不斷增加,主要有鐘馗、秦叔寶、 尉遲敬德幾位。門神畫是繪有門神形象的圖畫,后來繪畫題材擴大,變成年節(jié)時期裝飾屋宇、增 添喜氣的年畫。古代門神畫中多畫鹿、喜、寶馬、瓶、鞍等象征物。年畫題材廣 泛,

13、喜慶吉祥是其主題,如連年有余、金玉滿堂、群仙賜福、招財進寶等。桃板、桃符以及后來普遍出現(xiàn)的春聯(lián)是新年大門的重要飾物。宋代以前門口懸掛 的是桃符,桃符上寫有辟邪祈福字樣,桃符一年更換一次。大家可能都熟悉這首 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隨著 時代的變化,人們要表達的意愿越來越多,在桃符上的字也就越寫越長,逐漸形 成了對仗工整的吉祥聯(lián)語。于是出現(xiàn)了春聯(lián)這一新年門飾。春聯(lián)的最初起源雖然 是在唐末五代,但以紙寫聯(lián)語普及社會的時代應該是在明清時期。接下來我們再聊聊過大年的習俗。年夜飯年夜飯來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禮。隨著家族社會的發(fā)展,多神祭祀逐漸演變?yōu)?以祭祀祖先

14、為主的臘日之祭。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一年中最 豐盛的晚餐,是人神共進的晚餐。傳統(tǒng)的年夜飯,菜肴充滿寓意。比如蘇州人的年夜飯俗稱“合家歡”,其中有一 樣菜肴叫安樂菜一一用風干的茄蒂雜拌其他果蔬做成。人們吃年夜飯,下箸必先 此品,以求吉祥。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年夜飯有兩樣菜不可少,一是有條頭尾完整的魚,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南方俗稱圓子,象征團團圓圓。傳統(tǒng)北京人的年 夜飯中必定有荸薺,諧音“必齊”,就是說家人一定要齊整。年夜飯當然有南北的地域差異,南方除了菜肴外,要吃糍耙或年糕,而北方一般 吃餃子。餃子在中國起源很早,它能成為北方大年的標志食品,一方面因為餃子 本身的美味,另一方面餃子

15、是時間變化的象征物,在民俗觀念中,新舊年度的時 間交替在午夜子時,在除夕與新年交替之際,全家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時間, 表示辭舊迎新。此外,為了添加節(jié)日的生活情趣,有的地方在包餃子時,還在其 中加入糖塊、花生、棗,乃至錢幣等物,誰吃到什么餡的餃子,誰就獲得好的預 兆。吃到糖塊標志著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者就表示長生不老;吃到棗子意為早 得子嗣;吃到錢幣者自然新年有好的財運。壓歲錢除夕夜吃完年夜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是小兒 新年最盼望的禮物。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壓歲錢有 特制錢與一般通行錢兩種。特制的壓歲錢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 方

16、或長,錢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明清時期通常用流通的銀錢作壓歲錢。這種壓歲錢,有直接給予晚輩的,有的是 在晚輩睡下后,放置其床腳或枕邊。壓歲錢本來是祝福的意義,但用流通的制錢 給小兒壓歲,這就給孩子帶來了自主消費的愉悅,這種情形恐怕是明清以后才有 的新現(xiàn)象,它開啟了壓歲錢由信仰功能向節(jié)日經濟功能轉變的趨勢。民國以后, 各錢鋪年終特別開紅紙零票,以備人們于壓歲錢支用。當時還流行用紅紙包一百 文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給已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包的是一枚大洋, 象征“財源茂盛”、“一本萬利”。使用現(xiàn)代紙鈔票后,家長們則喜歡選用號碼 相連的新鈔票,預兆著后代“連連發(fā)財

17、”、“連連高升”。守歲年夜飯后,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邊,拉家常,聊未來,談天說地,一直聊到五更 天明,迎來新歲。人們在辭舊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來, 稱為“守歲”。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守歲的目的是祈求長命。因為是整晚不睡, 人們要打起精神強坐,所以在北方俗語中稱為“熬年”。民間為了阻止人們除夕 睡覺,還形成了一種禁忌,說如果這晚睡覺,第二年身體就不好。守歲是為了強 固身體,延年益壽。在古代守歲還是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 都堅持守歲。從古迄今人們一直將守歲作為辭舊迎新的重要過程。守歲是對舊歲 的辭別與對新年的守望。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xiàn)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

18、滅。歲火起源于古代驅邪的需要:民間 曾經流傳著年獸的說法,說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經常在除夕夜出來吃人。因為年獸害怕紅色的燈火,所以人們在門口掛上紅燈籠,在庭院點燃紅紅的火焰, 這樣就保證了家人的安全。這則民間傳說表達了人們在時間變換中的緊張與不安 定的感覺,所以人們以熱鬧的燈火驅走黑暗,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除夕守歲, 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明朝人過除夕,所有 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后, 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下面我談談迎新年的習俗。古代社會民間計時以雞鳴為候。正月初一的雞鳴尤有意義,它召喚著新年的到來。 當然隨著現(xiàn)

19、代中國計時手段的變化,人們已經將新舊時間的界標確定在午夜零點?!氨衤曋幸粴q除”伴隨除夕守歲的是爆竹與焰火,在送舊迎新的日子里,人們盡情地燃放煙花爆竹。新年爆竹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人們以此驅邪祈福。民俗認為,鞭炮等響聲,能 驅趕鬼邪。公元6世紀中葉成書的荊楚歲時記已經記載:正月一日,“雞鳴 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驅逐山怪惡鬼。當時真的是爆竹,方法是將竹筒置于 火中燒烤,竹筒受熱膨脹,最后爆出聲響,直到唐宋時期仍然采用這種爆竹方式。 宋人范成大爆竹行記述了當時吳地爆竹鳴放的情形。宋代除了傳統(tǒng)的天然爆 竹外,還出現(xiàn)了火藥爆竹。這種火藥爆竹不僅有霹靂的雷聲,而且有硝煙散出。 爆竹散出的硝煙有消滅空

20、氣中病菌的功效,所以人們在瘟疫發(fā)生的時候,經常要 燃放爆竹。明清時期火藥爆竹更加流行,人們除了以爆竹驅儺外,還用它來送神、迎神,以 及接待拜年客。爆竹的聲響增添節(jié)日氣氛。清代北京除夕“爆竹聲如擊浪轟雷, 遍乎朝野”。蘇州過年,鑼鼓敲動,街巷相聞。送神之時,多放炮仗,炮仗有單 響、雙響、一本萬利等名。還有一種成百上千的小爆編在一起的長鞭,響聲不絕, 名為“報旺鞭”。近代以來,鄉(xiāng)村春節(jié)鞭炮是年俗必有的項目,假如過年沒有爆竹聲,人們就會覺 得心里空蕩蕩的。今天,當除夕午夜零時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新年鐘聲敲響 時,全國進入鼎沸狀態(tài),舉國上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中國人此刻 融入狂歡的世界。天

21、地、祖先祭祀人們在響徹云霄的鞭炮聲中迎來新年,舊年回天匯報的諸神,這時又帶著新的使 命回到人間。為了迎接新神,各家擺起香案,虔誠祭祀。新年“進酒降神”是漢 代就有的傳統(tǒng),民間一直沿襲下來。新年人們迎回諸神,諸神的降臨意味著年度 時間重歸人神共處的日常世界。祖先祭祀是春節(jié)家祭中最重要的祭祀。禮記中祖先祭祀屢有記載,如“大飲?” 就是歲末的宗廟祖先祭祀大禮。明清以后,由于宗法觀念的復興,祭拜祖先重新 成為新年儀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民國以來民間仍然保持春節(jié)祭祖的習慣,一般在家庭 堂屋設置有祖先牌位,人們吃團年飯前,先要由家長依次請祖先回家團年,在祖 先享用之后,家人再上桌吃飯。正是這種年復一年的祭祀團聚,

22、強固了家族的內聚意識,保證了家族的綿延。而 家族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它同時也是文化傳承的基本單位,中國文明的悠久傳 承與中國家族社會綿延有著一定的內在關系。穿新衣與拜年以鮮潔的服飾迎年是漢代就有的習俗。北方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 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頭子要戴新呢帽。在民俗社會中新潔衣飾不僅是年節(jié)的美飾,同時具有神性意義。新的衣飾是為了 祈福除災。通過舊年閾限之后,人們獲得新生。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象征著人 們進入新的生命旅程。這種身體的新打扮與門戶的新裝飾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重視新 年的時間更新意識。清晨迎來新年后,接著是賀年、拜年。順序是先家內,后家外。明代北京元日拜

23、年盛行朝野上下,那時拜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見面跪拜。如果人們在路上見到親友也會下車,在路中叩頭拜年。另一種 拜年是一種虛套的禮儀形式,明朝中期京師有所謂“望門投帖”之俗,一些朝官 之間的往來,講求禮儀形式,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 識,望門投帖。舊時拜年強調家族關系,拜年的過程就是家族關系的強化過程。江西東鄉(xiāng)橫路何 氏宗族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進行團拜。團拜并不僅僅限于一個族院,而是在整個橫 路何氏宗族中進行。團拜按照宗譜中記錄的長幼倫理秩序遞進,即晚輩向長輩拜 年,小房向大房拜年。輩分順序不能改變。直到今天鄉(xiāng)村城市仍然保持傳統(tǒng)拜年 慶賀之俗,在山東、河北地方鄉(xiāng)村仍有跪拜的習慣。

24、接財神新年來到,也就意味著新財神的降臨。財神有許多化身,從民間信仰看,有文財 神、武財神、五路財神、青龍財神等等。從年畫與廟宇泥塑中,我們常能見到文財神的形象,是文官打扮,據(jù)說他是商朝 的比干。比十是位忠臣,他的心被商紂王所挖,但因吃了姜子牙送他的靈丹妙藥, 存活人間。他在人間廣散財寶,因為沒了心,也就無偏無向。另一位文財神是范蠡。范蠡是經營的高手,三次聚財,三次散財,他致富的天才與重義的品質,贏 得了人們的崇拜。再看武財神。武神趙公元帥可謂家喻戶曉,趙公元帥,名朗,字公明,是一位道 教人物。天帝封他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招財使者、利市仙官都歸他管。另一 位武財神是關公,關公因其忠義勇武被歷代帝王加封各種封號。民間受三國演 義的影響,將關羽奉為忠義的化身,特別是近代以來的一些工商組織,將關公 視作行業(yè)的保護神與財神。五路財神信仰,主要在南方流傳。所謂五路,就指東西南北中五路。五路神也是 行神,即出門五路皆為發(fā)財之路。財不自來,必奔走四方而得之。商業(yè)貿易依靠 交通往來,交通的便利安全,有賴于道路之神即行神的護佑。傳統(tǒng)的行神崇拜, 在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的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