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信息與信息管理第一節(jié)信息的含義【本章考點】1、信息、全信息、社會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詞解釋)2、信息的特征3、社會信息化的含義及層次4、信息管理的內容及任務5、信息管理的沿革發(fā)展【本章重難點】1、社會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標和任務3、信息管理的發(fā)展階段及基本特征【知識點詳細講解】一、信息概念的發(fā)展1、消息層面的信息早期,人們對信息的理解是很膚淺的,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義語。這種認識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詩人李中曾吟出了“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的名句。詩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
2、e)兩個詞匯在許多場合也是相互通用的。2、通信領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為科學對象來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領域。(1)哈特萊的開創(chuàng)研究1928年,哈特萊把信息理解為選擇通信符號的方式,并用選擇的自由度來計量這種信息的大小。(2)申農的負熵理論1948年,通信專家申農以概率論為工具,闡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給出了計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組表示信息傳遞重要關系的編碼定理,即負熵理論,把信息定義為用來減少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3)維納的控制理論1950年,控制論的奠基人維納則把信息看做廣義通信的內容,把人與外部環(huán)境交換信息的過程看做是一種廣義的通信過程,即泛指人與人、機
3、器與機器、機器與自然物、人與自然物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換。維納同樣也把信息解釋為負熵。3、經濟科學的信息概念不確定性與信息之間關系的研究在20世紀40年代就受到許多經濟學家的關注。這些關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斷影響著其他領域的研究,例如有關風險定性的減少(信息的獲取)與成本、收益聯(lián)系起來,取得了突出成果。4、信息的生物科學概念英國生物學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義為“變異度”,他認為,任何一個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數目以2為底的對數就是該集合的變異度。在生命科學領域,動物界與植物界的信號交換,甚至生命體由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由一個機體傳遞給另一個機體,也開始被看做是信息的傳遞。例如生物體內的核酸分子(分為
4、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就是通過自我復制,把遺傳信息一代代傳下去,這就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5、科技工作的信息概念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看做經驗、知識和資料。諸如:“信息是作為存貯、傳遞和轉換的對象的知識”,“信息是人與人之間傳播著的一切符號系列化的知識”,“信息是決策、規(guī)劃、行動所需要的經驗、知識和智慧”,“信息是組織好的、能傳遞的資料”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信息定義。6、哲學中的信息概念他們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自然界、思維,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及運動狀態(tài)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和特征,由相應的信息來表現(xiàn)這種運動的狀態(tài)和方式。哲學家認為信息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7、其它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利
5、用,人們對信息的理解包括在網絡上傳輸的一切數據、符號、信號、資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龐大的集合體。二、信息的定義(一)本體論層次的信息在本體論層次,可以將信息定義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二)認識論層次的信息在認識論層次,可以將信息定義為主體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主體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體輸入的信息,主體所表述的則是主體向外部世界輸出的信息。(三)本體論與認識論的比較1、二者對信息存在的認識差異在本體論層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體的存在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體,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認識論層次上則不同,沒有主體,就不能認識信息,也就沒有認識論層次上的信息。2、二者信
6、息概念內涵的差異認識論層次的信息概念比本體論層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1)作為主體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夠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運動狀態(tài);(2)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夠理解事物的存在和運動狀態(tài)的特定含義;(3)人具有目的性,能夠判斷事物的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對其目的而言的效用價值。(四)全信息同時考慮到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的外在形式、內在含義和效用價值的認識論層次上的信息稱為“全信息”。而把僅僅考慮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稱為“語法信息”,把考慮其中內容因素的信息稱為“語義信息”,把考慮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稱為“語用信息”。認識論層次的信息乃是同時考慮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農為代表
7、的信息論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義和效用,是純粹的語法信息。(五)社會信息社會信息指為了特定的目的產生、傳遞、交流并應用于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包括一切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語言、符號和其他物質載體表達和記錄的數據、消息、經驗、知識。顯然,這類信息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都屬于認識論范圍內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機器系統(tǒng)的信息,只要有人類主體介入,并服從于人類社會的特定目的,都是社會信息。三、數據、信息、知識及相關概念(一)數據數據(Data)是載荷或記錄信息的按照一定規(guī)則排列組合的物理符號。它可以是數字、文字、圖像,也可以是聲音或計算機代碼。(二)信息信息是數據載荷的內容,對于同一信息,其數據表現(xiàn)形式可以多
8、種多樣。(三)知識知識是信息接收者通過對信息的提煉和推理而獲得的正確結論,是人通過信息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思維方式與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與掌握,是人的大腦通過思維重新組合的、系統(tǒng)化的信息集合。信息+經驗=知識(四)三者范圍及其轉化1、數據及信息、知識的范圍數據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則是知識的原材料,數據涵蓋范圍最廣,信息次之,知識最小。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包含關系及相互轉化關系可以用圖1-1表示。2、數據和信息的轉化人們對信息的接收始于對數據的接收,對信息的獲取只能通過對數據背景(Context)和規(guī)則的解讀。背景是接收者針對特定數據的信息準備,即當接收者了解物理符號序列的規(guī)律,并知道每個符號或符號
9、組合公認的指向性目標或含義時,便可獲取一組數據載荷的信息,亦即數據轉化為信息??梢杂萌缦鹿奖硎荆簲祿?背景=信息3、信息和知識的轉化知識的傳輸模式可以描述為:傳輸者的知識一數據一信息一接收者的知識信息能夠轉化為知識的關鍵在于信息接收者對信息的理解能力。對信息的理解能力取決于接收者的信息與知識準備。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個人經驗、信息與知識準備結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個人背景融合才能轉化為知識。同樣,可以表達為如下公式:信息+經驗=知識第二節(jié)信息的特征和分類一、信息的特征(一)普遍性和客觀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的表現(xiàn),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就必然存在著反映其存在方式
10、和運動狀態(tài)的信息。事物的存在和運動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而信息也就如影隨形,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種普遍存在著的信息還具有絕對性和客觀性。1、絕對性絕對性表現(xiàn)為,客觀的物質世界先于人類主體而存在,因此信息的存在不依主體而轉移;2、客觀性客觀性表現(xiàn)為,信息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它的存在可以被人感知、獲取、存貯、處理、傳遞和利用。(二)廣延性和無限性宇宙時空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都在不斷地產生信息;而宇宙時空中的事物是無限豐富的,在空間上廣闊無邊,在時間上無限變化。因而信息的產生是無限的,分布也是無限的。即使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段中,事物也是無限多樣的,信息自然也是無限的。(三)信息
11、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傳遞性1、時間傳遞性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是信息的存貯。2、空間傳遞性信息在空間中的傳遞就是通信。o-Hy.-V-Z3、二者關系其實,存貯也是通信,只是面向未來的通信而已。當然,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也需要時間,但它在空間中傳遞的速度是一個有限值。尤其是在現(xiàn)代通信技術支持下,信息在空間上轉移的時間越來越快,甚至可以忽略不記。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傳遞的性質十分重要,它不僅使人類社會能夠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溝通,而且能夠進行知識和信息的積累與傳播,如維納所說,信息是人類社會的粘結劑。(四)信息對物質載體的獨立性信息表征事物的存在和運動,通過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符號、代碼和語言來表達,通過竹、帛、紙
12、、磁盤、光盤等物質來記錄和存貯,通過光、聲、電等能量來載荷和傳遞。離開這些物質載體,信息便無法存在。信息對物質載體具有依附性。信息具體由哪種物質載體來表達、記錄和載荷都并不會改變到信息的性質和含義,這說明信息對物質載體具有獨立性。載荷信息的物質載體的轉換并不改變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信息的這一性質使得人們有可能對信息進行各種加工處理和變換。(五)信息對認識主體的相對性由于人們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不同,他們從同一事物中所獲得的信息量也各不相同。即使他們的這些能力和目的完全相同,但他們在觀察事物時,選擇的角度不同,側面不一樣,他們所獲得的有關同一事物的信息肯定也不同。
13、(六)信息對利用者的共享性由于信息可以脫離其發(fā)生源或獨立于其物質載體,并且在利用中不被消耗,因而可以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提供給眾多的用戶利用,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信息能夠共享是信息不同于物質和能量的重要特征。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的一種天然屬性。1、共享屬性的積極意義其積極方面是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節(jié)約生產成本。2、共享屬性的消極意義其消極方面是共享給現(xiàn)代信息管理中信息產權的安排和控制帶來了很大難度。七)信息的不可變換性和不可組合性信息一旦產生,就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它不是包含在信息中的各種要素(如符號、數據、單詞等)的簡單算術和,因而不可能將這些要素以任意
14、的順序排列和以不同的組合加以歸并而不損害信息的含義。同樣,構成信息的要素也是不能任意分割的。(八)信息產生和利用的時效性1、信息生產的時效性從信息產生的角度看,信息所表征的是特定時刻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由于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變化,過了這一時刻,事物的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必然會改變,表征這一“方式”和“狀態(tài)”的信息也會隨之改變,即所謂時過境遷。2、信息利用的時效性從信息利用的角度看,信息僅在特定的時刻才能發(fā)揮其效用。一條及時的信息可能價值連城,使瀕臨破產的企業(yè)扭虧為盈,成為行業(yè)巨頭;一條過時的信息則可能分文不值,使企業(yè)喪失難得的發(fā)展機遇,釀成災難性后果二、信息的分類(一)信息分類的標準1、按
15、信息描述的對象劃分分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機器信息和社會信息。2、按信息的性質劃分分為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3、從利用者觀察的角度和過程劃分分為實在信息、先驗信息和實得信息。4、按信息的傳遞方向劃分分為縱向信息、橫向信息和網狀信息。5、按信息的內容劃分分為經濟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規(guī)信息、娛樂信息等等。6、按信息的作用來劃分分為有用信息、無用信息和干擾信息。7、按信息的運行狀態(tài)劃分分為連續(xù)性信息、間隔性信息、常規(guī)性信息和突發(fā)性信息等。8、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劃分分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9、按信息的記錄方式劃分分為語聲信息、圖像信息、文字信息、數字信息和計算信息等。10
16、、按信息的來源劃分分為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如組織內部、外部)等等。(二)信息分類的目的與意義1、信息分類的目的劃分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信息的性質和特征,以便描述信息和處理信息。無論從什么樣的角度進行劃分,不同種類的信息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彼此間互有交叉重疊。尤其是我們從內容角度對信息的劃分更是如此。例如,一份政治信息或科技信息對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yè)的海外市場開拓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時,它就是一份重要的經濟信息。2、信息分類的意義信息的分類方式有幾種分類方式是最基本的。按信息的性質對信息的劃分(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對于信息的描述、測度以至整個信息科學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按信息的內容、渠道、
17、記錄方式的劃分對于信息管理、信息服務和信息利用的研究又是十分基礎的。第三節(jié)信息化一、社會信息化(一)社會信息化的含義社會信息化是指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特定現(xiàn)象,在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人類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對物質和能源的依賴程度則相對降低。(二)社會信息化的層次及其演進關系1、社會信息化的三個層次:(1)生產工具信息化通過自動控制、知識密集而實現(xiàn);(2)社會生產力系統(tǒng)信息化通過對生產行業(yè)、部門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動化控制而實現(xiàn)的;(3)社會生活信息化通過通信系統(tǒng)、咨詢產業(yè)以及其他設施而實現(xiàn)的社會生活信息化。2、社會信息化的演進關系二、經濟信息化(一)經濟信息化與社會信息化的關系1、經濟
18、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之一信息要素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各種經濟活動之中,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主要不是有賴于物質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開發(fā),而是有賴于信息力量的推動。由于經濟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最主要的力量,因此,經濟信息化歷來都是人類社會信息化進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那一部分。在前述的社會信息化三個層次中,前兩個層次的生產工具信息化和社會生產力系統(tǒng)信息化都屬于經濟信息化的范疇。2、經濟信息化為社會信息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沒有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幾乎無從談起,我們在前面介紹的各國推進社會信息化的實例中,無一不是從推進經濟信息化開始的。目前一些經濟欠發(fā)達國家的社會信息化進程遲緩,除了政策和組織因素外,經
19、濟基礎薄弱、經濟信息化進程遲緩是最重要的原因。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都把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作為加速社會信息化進程的首選目標。第四節(jié)信息管理的內容及任務一、信息管理的對象和內容(一)信息活動與信息流考察人類社會信息過程,當信息生產出來(產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產者和利用者之間形成了源源不斷的“流”,即信息流。1、信息傳遞非正規(guī)渠道信息傳遞非正規(guī)渠道是指信息由信息生產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早期階段,經濟比較落后,信息量相對較小,人們通過非正規(guī)渠道比較容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傳遞正規(guī)渠道信息傳遞正規(guī)渠道是指信息在信息系統(tǒng)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二)信息管理的
20、概念1、信息管理概念的提出背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信息量指數增長,人類積累的信息量空前增大,不對信息流進行控制不僅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而且會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于是在社會組織中出現(xiàn)了專門的信息服務與管理行業(yè)。信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廣泛興趣,并且越來越成為一個具有很大覆蓋面的重要概念。2、信息管理概念內涵的理解信息管理一般存在兩種基本理解:(1)狹義信息管理狹義信息管理認為,信息管理就是對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種技術方法和手段(如分類、主題、代碼、計算機處理等等)對信息進行組織、控制、存貯、檢索和規(guī)劃等,并將其引向預定目標;(2)
21、廣義信息管理廣義信息管理認為,信息管理不單單是對信息的管理,而是對涉及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信息、人、機器、機構等)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控制,以實現(xiàn)信息及有關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有效地滿足社會的信息要求。3、信息管理的實質與理解廣義信息管理的實質就是人類綜合采用技術的、經濟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對信息流進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信息效用價值為目的的一種活動??傮w說來,信息管理包括下面四個維度:(1)技術角度的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計算機方式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處理,使之有序化存貯、便于快速檢索并傳遞給特定的利用者。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點和目標。無論
22、是手工方式還是計算機自動化方式,人們都創(chuàng)造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方法,如分類、主題、代碼、數據庫、元數據、搜索引擎和各類信息系統(tǒng)、網絡等等,為信息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工具。直到今天,這一領域仍然是信息管理的重點,人們對其興趣有增無減。但人們發(fā)現(xiàn),僅僅從技術角度展開研究,不能有效地克服人類面臨的信息危機,實現(xiàn)信息管理的預定目標。因為人類社會信息流除了受到內在的和技術因素的干擾外,還受到許多外在的和非技術因素的干擾,只能借助非技術手段和方法才能解決。(2)經濟角度的信息管理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產、流通和利用為基礎的信息市場,信息產業(yè)、信息經濟的形成、發(fā)展、特征和運行模式,信息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信息技術的評
23、價選擇以及信息經濟效益評價等方面的問題。(3)行政和法律角度的信息管理從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職能,運用行政手段(政策、計劃、規(guī)劃)和法律手段,對信息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著眼于協(xié)調和解決社會信息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矛盾、新沖突、新的利害關系,促進社會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發(fā)揮信息的社會功能,為實現(xiàn)某種發(fā)展目標服務。(4)人文角度的信息管理從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倫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和建設。尤其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人們的信息行為僅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難以有效約束的,必須通過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對信息活動進行管理。(三)信息管理的學科體系1、信息管理學科體系(1)理論
24、方法涉及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眾多的學科。(2)學科領域圍繞信息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已經形成了許多獨立的學科領域,如信息組織、信息檢索、信息系統(tǒng)、信息用戶、信息經濟、信息市場、信息法學等等,它們從不同的側面研究和解決社會信息流的控制問題,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學科群。2、信息管理基礎研究的重點根據人類社會信息過程的特點,從信息的產生、分布、獲?。ㄊ占⒓庸ぃńM織)、檢索、傳遞、利用這一主線展開,從微觀、宏觀兩個層面分析影響社會信息流控制的技術、經濟、行政、法規(guī)及人文等方面的問題,形成具有嚴謹的內在邏輯結構的內容體系。二、信息管理
25、的目標和任務(一)信息管理的目標信息管理目標的確定需要從各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并且最終受到各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制約。信息管理目標一般可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兩個方面。1、信息管理總目標總目標是信息管理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動綱領,也是信息管理的主體系統(tǒng)與被管理的客體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最后結果。信息管理的總目標可以描述為:保證社會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動,信息的開發(fā)和利用在有領導、有組織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管理下,協(xié)調一致、有條不紊地進行,使各類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國家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發(fā)揮作用。2、信息管理分目標信息管理分目標包括:(1)信
26、息的生產與開發(fā)分目標主要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來合理組織、規(guī)劃信息的生產和開發(fā),確保相關的潛在信息能及時地、經濟地轉化為現(xiàn)實的信息資源,供人們使用。(2)信息利用分目標主要是按照社會化、專業(yè)化和產業(yè)化的原則合理組織信息的流通和分配,確保信息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3)信息管理機制分目標按照社會信息過程的特征和規(guī)律,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機制,完善信息開發(fā)利用的保障體系。(二)信息管理的任務1、宏觀層次信息管理的任務宏觀層次的信息管理是一種戰(zhàn)略管理,一般由國家有關部門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實施,主要是宏觀層次上通過國家有關政策、法規(guī)、管理條例等來組織、協(xié)調信息的生產和開發(fā)利用活動,使
27、信息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在不影響國家信息主權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開發(fā)和最有效的利用。具體來說,宏觀層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務包括:(1)制定信息開發(fā)戰(zhàn)略、策略、規(guī)劃、方針和政策,使信息的開發(fā)活動在國家統(tǒng)一指導和管理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使信息的開發(fā)不僅成本低、價格廉,而且能很好地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總體需要。(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規(guī)章和條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監(jiān)督和保障體系,使信息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生產和開發(fā)的信息能得到充分、及時和有效的利用。(3)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協(xié)調各部門、各地區(qū)和各企業(yè)之間的關系,明確各級信息開發(fā)利用機構的責、權、利界限,使信息的開發(fā)利用在
28、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實現(xiàn)資源共享。(4)加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使信息的生產、開發(fā)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支持。2、微觀層次信息管理的任務微觀層次的信息管理是在最基層的組織一級上對信息的管理活動,一般由各級政府部門、信息機構和企業(yè)等基層組織負責實施。其主要任務是認清組織內各級各類人員對信息的需求,合理組織和開發(fā)信息,向他們提供,實現(xiàn)信息的效用價值。具體來說,微觀層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務包括:(1)調查和了解組織或機構內部各類人員信息需求,制定一個滿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不能忽視任何一類人員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的信息需求。(2)搞清組織或機構內外信息來源和信息獲取渠道,
29、以便在需要時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輸出信息。(3)選擇適用信息技術,建設組織或機構內部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確定信息加工處理、存貯、檢索和傳遞方法,建立組織或機構內部的高效信息保障體系。(4)對信息管理的績效進行評價,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據。3、信息管理任務在企業(yè)組織結構中的體現(xiàn)20世紀80年代以后,微觀層次的信息管理活動中出現(xiàn)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高層管理職位,即西方國家中一些大型企業(yè)相繼設立了“信息總監(jiān)”(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第五節(jié)信息管理的沿革及發(fā)展一、傳統(tǒng)管理階段:這一階段以信息源管理為核心,以圖書館為象征,同時也包含檔案管理和其他文獻資料管理。二、技術管理階
30、段:這一階段以信息流的控制為核心,以計算機為工具,以自動化信息處理和信息系統(tǒng)建設為主要工作內容,這一階段是在計算機技術及相關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背景之下發(fā)展起來的新興信息管理模式。三、資源管理階段:信息資源管理概念的提出基于兩個背景:一是技術管理階段純粹的技術手段不能實現(xiàn)對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是當代社會經濟發(fā)展使得信息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迫切需要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對這種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和管理。1、這一階段的問題主要是信息污染、信息混亂、信息犯罪、信息侵權,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信息量急劇增長,網絡無序擴大,網上信息陷入嚴重混亂;二是信息污染;三是信息侵權和安全問題;四是根據需求和效
31、率配置網上信息資源的難度更大。2、信息資源管理的局限:(1)僅關注顯性知識而忽略隱性知識的管理,從而限制了管理范圍和管理效能的發(fā)揮;(2)僅關注人類智力勞動的最終成果記錄型信息,而忽視獲得成果的過程,因而無法將信息的吸收與創(chuàng)造過程納入管理范圍;(3)僅關注信息提供,而對利用者需求的根本原因重視不夠,限制了信息效用價值的實現(xiàn)。(4)僅關注信息在組織內的流動,而未將信息看作一種資產,忽視了信息的增值問題,影響了組織對信息的評價。四、知識管理階段:知識管理重視學習、知識資產、競爭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知識管理意味著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能力、靈活性、適應性,重視智力的作用。知識管理的前提是信息及信息系統(tǒng)的準確性、及時性
32、、可用性,并能夠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信息。第二章信息交流【本章考點】1、信息交流的含義2、信息交流的條件和要素3、信息棧、社會代理交流的概念4、直接交流與社會代理交流的區(qū)別5、信息傳遞模式6、信息傳遞的基本規(guī)律7、信息交流障礙的相關概念【本節(jié)重難點】1、信息傳遞模式2、信息傳遞的基本規(guī)律【知識點詳細講解】第一節(jié)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一、信息交流的分類信息交流與傳播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只要宇宙間有事物的存在和運動,就有相應的信息產生,就會伴隨著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我們可以將信息交流劃分為下列幾種形式:1、自然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完全是自然物,包括非生物之間、生物之間以及人與非生物及生物之
33、間的信息交流與作用(影響)。是純自然的信息交流,亦即本體論層次的信息交流。2、人與自然的信息交流人與自然的信息交流是一種半自然、半社會的信息交流,是一種半意識化的信息交流。這種交流方式除了遵循自然的規(guī)則外,也隨人的認識而發(fā)生改變。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是一種以自然規(guī)則為主的信息交流,是自然界信息通過人類認識進行歸納和反映的過程。而人的勞動則是在人腦主觀意識支配下,人的認識作用于自然物,輸入并留下信息的過程??梢哉f,科學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類主觀意識的一種流動,是一種認識過程,而人類勞動則是人的主觀信息向自然的流動,是一種改造世界的過程。3、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人與人(進而可擴大到組織乃至國家)
34、的社會信息交流過程,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相互作用。這種交流方式也是最復雜、最高級的信息交流形式,它依賴于交流者雙方的意識及雙方的行為,而交流行為既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又因循一定的社會規(guī)則,同時與社會的其他方面相聯(lián)系,構成整個社會運行的一個大系統(tǒng)。二、信息交流的含義與特征(一)信息交流的含義1、信息交流定義信息交流定義為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上的認知主體(人或由人組成的機構、組織)之間相互交換信息的過程。信息交流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現(xiàn)象,是人與人相互作用與聯(lián)系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宇宙眾多的信息交流中,是最先進、最高等又是最復雜的信息交流方式。2、傳統(tǒng)信息交流傳統(tǒng)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時間平面上實現(xiàn)的,
35、是一種橫向交流或共時交流,亦即此時此地或此時彼地的交流。舉例:(1)圖書館、信息中心為用戶提供文獻信息服務;(2)大眾媒介向讀者或受眾傳遞信息的過程;(3)同事、朋友之間的直接交流;(4)利用電話、電報、信函、互聯(lián)網等手段來完成的信息交換。3、不同時間層面的信息交流(1)共時信息交流共時信息交流,也稱橫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間障礙,達到及時的信息共享。(2)歷時信息交流歷時信息交流或縱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時間障礙,填補過去和現(xiàn)在的鴻溝,將古代與現(xiàn)代聯(lián)系起來,為繼承和發(fā)展提供條件。(3)共時信息交流和歷時信息交流的功能及手段(4)共時信息交流和歷時信息交流的關系三、信息
36、交流的條件和要素信息交流是一種社會性過程,它的實現(xiàn)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要素。根據申農的通訊模型和圖1-4,這些條件和要素可以概括如下:1、信息發(fā)送者也稱信息傳遞者或信息生產者。它是信息的初始來源,是信息傳遞鏈上的初始環(huán)節(jié),一般不是指信息機構、圖書館、文獻中心等信息傳遞的中繼站。2、信息接收者或稱受信者。它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3、交流通道交流通道是信息達到受信者所經過的渠道。無論是何種渠道,也無論這些渠道所采用的技術如何先進和發(fā)達,對于S和R而言,他們發(fā)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仍是交流雙方的感官系統(tǒng),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其他通道或技術系統(tǒng)僅僅是這些感官通道的擴展、延伸或變換。4
37、、符號體系它是信息傳遞交流時依附的載體。它包括語言、文字、手勢、表情、信物、烽火狼煙、旗語、計算機語言等,同時還包括這些符號體系內部各符號元素之間互相聯(lián)系與組織的方式及規(guī)則。5、知識信息庫它是人腦知識信息的總稱,包括人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知識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來源和最終極的歸宿。6、支持條件它是信息交流得以實現(xiàn)的保障。它包括:(1)自然條件光、聲、電、空氣在傳導信息時的作用;(2)技術條件包括各種通訊技術、存貯、處理技術等等;(3)社會條件信息交流的社會保障體系,如法律、政策、經濟條件、信息機構及相關組織的建立。第二節(jié)信息交流傳播的一般模式一、社會信息流的形成社會信息流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信息
38、現(xiàn)象,是信息從生產者S,經過或不經過其他社會環(huán)節(jié),最終轉移到利用者R的流動過程。這種在S與R之間存在的信息紐帶稱為信息鏈或社會信息流。1、文字產生之前的信息流在文字產生之前的口語時代,人類只能在看得著、聽得見的有限范圍內面對面地交流,信息流只能是某一時刻從S直接流向R。2、信息技術發(fā)展后的信息流發(fā)展(1)突破時空限制文字和各類符號的出現(xiàn),信息存貯技術和傳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的傳播突破了時空的限制。(2)社會化、綜合化和多樣化人類的信息需求和利用不斷趨向社會化、綜合化、多樣化,信息如果不經過其他社會中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和轉換就難以從S流向R。社會信息流變得越來越復雜,對控制手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二、信息
39、交流與傳播中的棧(一)信息鏈的構成1、著者到讀者的信息流在社會信息流中,除了S和R之外,在S和R之間還有數量不等的中介環(huán)節(jié)的介入,如編輯部、出版社、書店、圖書館、信息中心、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對知識信息的傳播,或是其他社會組織、行政機構對信息指令的上傳下達,這些中介環(huán)節(jié)構成了信息交流和傳播必不可少的條件。2、信息鏈的圖形描述從信息鏈來說,這些環(huán)節(jié)好比是信息鏈上的節(jié)點,如著者(信息生產者S)到讀者(信息利用者R)的信息流就可以描述如下:(二)信息棧的概念將可以進行信息的存貯、轉換、處理、傳遞的節(jié)點,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貨棧一樣,節(jié)點稱為“信息?!?,是信息從S向R流動過程中所經過的環(huán)節(jié)。1、零棧交流S與
40、R的直接交流則可稱之為“零棧交流”。2、棧交流其余有信息棧參與的社會信息傳播過程可以稱之為“棧交流”。(1)時間棧時間棧主要實現(xiàn)信息的時間傳遞,它們有: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獻中心等;(2)空間??臻g棧主要實現(xiàn)信息的遠距離傳遞,它們有:新聞、報紙、互聯(lián)網、郵政系統(tǒng)、廣播電視等。3、棧的職能不論是時間棧還是空間棧,它們都具有兩方面的職能:(1)從S或前棧獲取信息,并加以處理、轉換、存貯、積累和選擇;(2)對R或后棧傳遞信息。4、信息棧的傳遞機制(1)信息棧在信息傳遞中易誤認為信息源信息棧經常被R當成直接信息源,但實質上信息棧僅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個節(jié)點,其真正的信息來源是分散于各個時代
41、、各個地區(qū)的信息生產者S,他們是社會信息的初始來源。信息中心、圖書館、數據中心等信息棧的職能就同古代軍事上的烽火臺或驛站相似,是信息傳遞的社會機制。(2)信息棧是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棧是信息交流的中介,但對某些信息棧而言,它們一方面?zhèn)鬟f信息一方面又使用這些信息。5、“信息?!崩碚摰囊饬x(1)“信息?!崩碚搶⒊Ax上的用戶所認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產者,有利于我們了解信息系統(tǒng)和信息機構的功能。(2)“信息?!崩碚撚兄谖覀兺黄撇煌瑢W科的界限,在一般意義上理解信息交流傳播的基本機制,為信息管理提供理論方法支持。三、信息交流傳遞中的代理1、信息棧的社會代理現(xiàn)象在間接交流中,由于交流者雙方(S,R)存在種
42、種阻礙,很多交流過程無法直接實現(xiàn),或者是R無法找到S,或者是S無法直接找到R,而信息交流需要在人與人之間完成,于是出現(xiàn)了信息棧的社會代理現(xiàn)象。2、信息棧的社會代理概念信息交流中的社會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雙方(S或R)在信息交流過程中由于無法直接將信息傳遞給另一方(R或S),于是將信息交流行為轉移到社會中的信息棧,由信息棧代理S或R來傳遞交流信息,從而完成信息交流。信息棧被稱為代理者(A),棧交流被稱為社會代理交流。A既可代理S也可代理R來完成信息交流。代理信息生產者S如書商、技術交易商接受著者或技術發(fā)明人委托,協(xié)助他們傳播信息,達成交易;代理信息利用者R如圖書館、信息機構接受用戶(R)委
43、托代為檢索文獻或數據。3、直接交流與社會代理交流的區(qū)別直接交流與社會代理交流(間接交流、棧交流)是兩種不同形式的信息交換形式,其特征也完全不同。下面我們分析直接交流與社會代理交流的區(qū)別:(1)媒介系統(tǒng)的差異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聯(lián)系,它的媒介系統(tǒng)是純自然的和客觀的,沒有社會因素的介入。如SR的直接談話、參觀實驗室、產品展示、實驗數據或實驗報告的提供等,而社會代理交流則是借助于社會系統(tǒng)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如圖書館、信息中心等。直接交流生動、直觀、反饋迅速、時間間隔短,而社會代理交流則沒有這些特征。(2)信息溝通方式的差異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溝通的,是
44、S或R的直接聯(lián)系,其信息內容不會受到社會系統(tǒng)的干預和控制,如面談等。而社會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與轉換因而常常發(fā)生變化,如表達語言、表述方式、重點都受A的影響。另一方面,許多專職的社會代理信息機構(如出版社、編輯部、文摘雜志社、信息系統(tǒng))對信息的傳播具有監(jiān)督和評價功能,比較嚴謹,直接交流則具有較大的隨意性。(3)信息交流類別不同SR直接交流時,都是共時交流,而社會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時交流,又有歷時交流,歷時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來式兩種,其信息傳遞的時間范圍及空間范圍都比較大,且能有效地對S、R進行匹配,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4)信息交流參與者的關聯(lián)不同直接交流是SR關系
45、,社會代理是SAR關系,但SAR關系可以轉換成為SR關系,因為A是代理者。對R而言,它代理S,所以有SAR=A(S)R;而對S而言,它又代理R,所以有SAR=SA(R)。SA(R)、A(S)R關系與SR關系一樣,是一種直接聯(lián)系。(5)多級代理與直接交流在表述一致時的內涵差異當A出現(xiàn)多級代理時,根據其傳遞性特點,可以將與其直接聯(lián)系的一次代理視為全部代理。例如,S的信息首先傳遞給出版商,由出版商代理,而出版商的書籍又由書店系統(tǒng)代理,書店的書又由圖書館代理,因此,對R而言,圖書館可以作為社會代理的整體代理,即對R而言,他可以將信息流視為:A(S)-R。同樣,對S而言,他可以將出版商作為其信息傳遞的整
46、體代理,即:S-A(R)。這里,雖然信息流的表述格式一致,但內涵決然不同。四、信息傳遞模式(1)多向主動傳遞這種方式是S或A針對整個社會的需要將自己生產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動傳遞給事先未確定的接收者(R),如書商關于新書新刊目錄的傳播與分發(fā),信息中心對二次文獻(或信息)的選擇報道,網站對信息的選擇發(fā)送等等。多向主動傳遞已經發(fā)展成為專業(yè)信息服務的基本形式,面對浩如煙海的一次信息,用戶(R)不僅難于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即使獲得后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閱讀、選擇、評價、分析和吸收,專業(yè)信息服務機構(A)通過對大量一次信息的加工整理,以“濃縮”后的二次信息向R提供,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2)
47、單向主動傳遞這種方式是S或A將信息傳遞給事先確定的接收者(R),這是專業(yè)信息服務中的高級階段,所傳遞的信息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能充分發(fā)揮其效用。這種方式一般是S或A與R之間有固定的和較為密切的合作關系,S、A了解R的信息需求,從而能夠準確、及時地提供信息。這種信息傳遞方式至今尚未形成比較固定的模式。(3)多向被動傳遞這種方式事先也沒有確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個社會開展的信息服務,如圖書館、信息中心的書刊資料閱覽和借閱服務,網站信息服務等。在這里,來到信息中心或圖書館的用戶、點擊網站信息的用戶是主動的,而信息傳遞本身是被動的,故也稱為無向被動傳遞。網絡信息服務實質上是網站通過對大量信息進行選擇、
48、評價、整理之后存貯于相應的網站主頁或欄目中,給用戶提供導航、搜索服務;閱覽、借閱同樣是對大量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存貯之后,按照檢索語言的要求,上架存放,或輸入到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中,供R前來借閱和查尋。這已經成為信息傳遞的一種固定模式。(4)單向被動傳遞這種方式主要指由S或A開展的信息咨詢服務。S或A往往不了解R是誰,他們需要什么樣的信息,而是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信息資源接受R的咨詢。咨詢的問題可能涉及各個方面,如獲得某一信息的線索,某一具體數據或事實,要求能得到圓滿的解答。咨詢是由R提出問題,對S或A來說是被動的,而信息傳遞的對象又是特定的咨詢者(R),所以這種信息傳遞稱為單向被動傳
49、遞,也稱為有向被動傳遞。第三節(jié)信息傳遞的基本規(guī)律:守恒與擴散一、信息守恒:社會信息在其生產和接收時是一種“0”或“1”的作用過程,信息一經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會被消滅;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遺忘但不會消失。二、信息擴散原理:是描述社會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發(fā)送者傳播的規(guī)律性,它包括信息擴散的多向對稱性和信息傳遞的密度遞減法則。1、信息的多向對稱性是指信息在傳遞或擴散過程中,如果信息源所處的外圍介質是同質均勻分布的話,則信息傳遞就成一種各向對稱結構。2、信息傳遞的密度遞減法則:任何信息流過程中,信息都要發(fā)生衰減,信息流越長,信息減少越嚴重。第四節(jié)信息交流的實現(xiàn)與障礙一、信息交流的實現(xiàn)機制(一)信息載
50、體的運動信息交流過程的核心是信息傳遞,但任何信息的傳遞都伴隨著載體和符號的運動。1、變換變換是指信息從一種載體傳遞到另一種載體并引起記憶轉換的過程。在載體變換過程中,符號要發(fā)生轉換,即信息要從一種載體中的符號形式轉換成另一載體中的符號形式。2、載體位移載體位移是指同一載體的空間運動或沿空間上的展延程度。在載體位移過程中,符號表現(xiàn)為保持狀態(tài)。信息交流過程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表現(xiàn)為載體變換、載體位移、符號轉換與符號保持四個方面。二、信息變異的障礙1、信息失真: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信息發(fā)送者發(fā)出的信息經過若干次變化到達信息接收者過程中內容發(fā)生的改變(1)物理失真:是指信息傳遞所依賴的物質系統(tǒng)在傳遞信息時
51、發(fā)生失真。(2)語義改變:是指信息傳遞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要經過多次語義轉換。(3)語用衰減:是指信息對于信息接收者的價值會因為重復性傳遞而迅速降低。2、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包括:(1)技術或通道障礙導致信息失真(2)信息棧過多導致信息失真(3)社會因素導致信息失真(4)自然因素導致信息失真。3、信息附加:任何信息交流過程中都會有附加信息的生成與傳遞。4、信息附加的原因:(1)自然因素(2)技術因素(3)社會因素三、信息傳遞的保真與冗余1、信息保真2、信息冗余:是指在信息交流過程中,為了使信息準確地自信息發(fā)送者而使用的各種冗余方法來加強信息傳遞的準確性效果。第三章信息分布【本章考點】1、信息分布
52、的普賴斯定律2、信息離散分布的布拉德福定律、齊夫定律3、信息對時間的分布指數增長律、生長曲線4、文獻半衰期的含義及文獻信息老化的影響因素【本章重難點】1、信息離散分布規(guī)律2、文獻信息老化的情形及影響因素【知識點詳細講解】第一節(jié)信息產生與分布中的馬太效應一、馬太效應的表現(xiàn)和作用形式1、信息產生和分布中的“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在社會信息流的產生、傳遞和利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信息及相關因素常常表現(xiàn)出明顯的核心趨勢和集中取向,如少數出版社會成為某類圖書的權威(核心)出版機構,為數不多的科學期刊因刊載了某學科領域的大量論文而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少數作者(即信息生產者)因寫得最多、被引率最
53、高而成為某一領域的核心作者,少數網站集中了大量用戶,傳遞功能強的詞匯被經常選用,SCI中80%的引文集中在15%20%的期刊中等等現(xiàn)象2、馬太效應的由來馬太效應是美國學者R.默頓引用圣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中的一段話:“誰若有,就給他,并不斷增加;而誰沒有,則連已有的都要被奪走”。馬太效應真實地概括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慣性,描述了優(yōu)勢和劣勢的積累過程:一經存在有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局面就會不斷加強,反之若處于劣勢,則這種不利條件也會繼續(xù)加劇。3、馬太效應的內在機制馬太效應是人類社會特有的選擇機制支配的結果。在這種選擇作用下,當一系列同類對象被選擇時,有的經常被選擇,有的不常被選擇,這種頻度不均勻的選擇結果,
54、實際上表征著對象之間個體特性方面的差異,其本身又可以反過來作為再次選擇的依據。如果我們把對象受到一次選擇看成一次成功,那么,這種成功的累積必然使得該對象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從而引致新的成功。以科學論文而言,兩篇同樣水平的文章,一篇是新作者,另一篇是知名度較高的老作者。由于新作者缺乏“成功”的積累,其論文入選可能性很低,甚至決然沒有,而反之老作者具有較多的“成功”積累,名氣較大,論文發(fā)表可能性很大,“還要給他,并不斷增加”,這樣高產作者就逐漸出現(xiàn),并形成一個核心群體。于是在信息生產的社會實踐中,“強者”與“弱者”愈漸分明,乃至懸殊。論文(信息)的數量上便出現(xiàn)嚴重傾斜。如前所述,由馬太效應引起的信息富
55、集分布表現(xiàn)為核心趨勢和集中取向核心趨勢如高產作者群體的形成、期刊信息密度增大、高頻詞匯的確立等都是信息生產主體(行為者)的主動期望與采取實際步驟的結果。盡管高產作者有編輯出版部門的支持,期刊信息密度增大是編輯部的選擇與追求的結果,但一般都是信息生產者努力造成的核心趨勢,行為者的實踐是主導因素。集中取向則不同,如一篇論文多次被引,一個網站被眾多用戶點擊,某些圖書頻繁地被借閱,這種富集是社會選擇和影響的結果。雖然與信息生產主體不能說無關,但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信息生產者主動造成的,信息生產者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核心趨勢和集中取向的效果是一致的,僅僅是累積的程度不一樣。前者可能是相乘的累積,后者是相
56、加的累積;前者是主動的選擇,后者是被動的接受;前者稱為自增生過程,后者傾向大變量分布過程。二、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1、信息工作簡單化馬太效應描述信息對象的優(yōu)勢和劣勢過度積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簡單的優(yōu)劣進行信息的選擇、評價、傳播和利用,走入極端,使信息工作者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不求變革創(chuàng)新,按經驗和簡單的規(guī)則從事復雜多變的信息管理工作。2、信息聚集與信息價值的評價誤差馬太效應所形成的信息分布富集有時僅僅是表面的、外在的。例如一篇論文被引次數多并不一定表明它有較高的價值,一些有錯誤觀點或有爭議的論文也可能有較高的被引率。3、信息聚集效應的統(tǒng)計誤差優(yōu)勢積累過程帶有突發(fā)性和受統(tǒng)計學因素的影響,使得信息
57、價值失真。4、信息聚集的研究過程的不足核心信息源是馬太效應優(yōu)勢積累的結果,由于其所含相關信息密度大,一直是信息服務機構選擇和管理的重點對象。但如果過分注重核心信息源,就會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價值的信息。而核心信息源(如核心期刊)本身有一個發(fā)育過程,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在某一方面的優(yōu)勢過度積累,高度專門化,其所含的信息就會越來越單一,這對部分用戶可能有利,但它卻會失去更多的用戶。5、限制信息創(chuàng)新信息生產者的成長和數量無疑對信息的產生和分布具有較大影響,馬太效應青睞名人、拒絕新人的習慣勢力不利于新人成長,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識和新信息的產生及傳播。第二節(jié)信息生產者分布規(guī)律一、洛特卡定律1926年
58、,在美國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供職的統(tǒng)計學家洛特卡經過大量統(tǒng)計和研究,在美國著名的學術刊物華盛頓科學院學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題名為“科學生產率的頻率分布”的論文,旨在通過對發(fā)表論著的統(tǒng)計來探明科技工作者的生產能力及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所作的貢獻。這篇論文發(fā)表后并未引起多大反響,直到1949年這一研究成果才引起學術界關注,并譽之為“洛特卡定律”。1、洛特卡定律的研究方法洛特卡選擇美國化學文摘和德國奧爾巴赫物理學史一覽表為數據源研究科技工作的論著數量分布。他統(tǒng)計分析了化學文摘19071916年10年累積索引中的部分作者,即姓氏以字母A和B開頭的6891位作者。分別列出發(fā)表過1篇、2篇,一直到346篇論文的人數
59、。物理學史一覽表包括了1900年前物理學領域內出現(xiàn)的1325位物理學家及其論著,取其全部數據進行統(tǒng)計(數據表略)。二、普賴斯定律受洛特卡定律的啟示,普賴斯提出了核心生產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全部論文的半數系由該領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寫的。“那些人”無疑是核心或高產作者。第三節(jié)信息離散分布規(guī)律一、布拉德福定律英國著名文獻信息學家布拉德福發(fā)現(xiàn),某一學科領域中的相關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而且具有明顯的集中與分散規(guī)律。他在長期的觀察和統(tǒng)計基礎之上,提出了有名的“布拉德福分散定律”(BradfordsLawofSeattering),簡稱為布拉德福定律或布氏定律“
60、如果將科學期刊按其刊載某個學科主題的論文數量,以遞減順序排列起來,就可以在所有這些期刊中區(qū)分出載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著與核心部分同等數量論文的隨后幾區(qū),這時核心區(qū)和后繼各區(qū)中所含的期刊數成1:a:a2的關系(a1)。二、齊夫定律如果將一篇較長文章(約5000字以上)中每個詞按其出現(xiàn)頻次遞減排列起來(高頻詞在前,低頻詞在后),并用自然數給這些詞編上等級序號,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為1級,其次為2級這樣一直到D級,如果用f表示詞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頻次,用r表示詞的等級序號,則有:Fr=c式中e為常數。上式稱為齊夫定律第四節(jié)信息對時間的分布規(guī)律一、指數增長律普賴斯曲線早在1944年,F(xiàn).賴德就對美國大學圖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電訊職業(yè)學院《班主任著作研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數字攝影測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TIA技術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鋼結構設計概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通風和消毒制度
- 情境劇本創(chuàng)作技巧及其作用
- DB2201T 66.3-2024 肉牛牛舍建設規(guī)范 第3部分:種母牛
- 生物學基礎與方法模板
- 人資行政戰(zhàn)略展望模板
- 七夕傳媒策略研討
- 2024年日語培訓機構市場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4年公安機關理論考試題庫附參考答案(基礎題)
- 歷史-廣東省大灣區(qū)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試卷和答案
- 2024年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標準及其他要求清單
- 2023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設題特點及備考策略
- 抗心律失常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 考級代理合同范文大全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講核心(原卷版)
- DB32T 1590-2010 鋼管塑料大棚(單體)通 用技術要求
- 安全行車知識培訓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類對口招生考試數學試卷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