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教育在線_第1頁
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教育在線_第2頁
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教育在線_第3頁
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教育在線_第4頁
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國教育在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成都體育學院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yè)目錄單位代碼:10653地址:成都市武侯區(qū)體院路2號郵政編碼:610041聯(lián)系部門:研究生部電話:(028)85096075聯(lián)系人:劉香專業(yè)名稱(領域)研究方向計劃指導教師考試科目及代碼、復試科目備注全日制學術型001體育系01體育基本理王廣虎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體育基礎綜論孫淑慧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合含體育基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吳艷紅副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本理論、體學3楊洋副教授復試科目:育社會學周挺副教授01體育基本理論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01學校體育理霍紅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體育

2、基礎綜論與方法宋曉東副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合含體育基楊洋副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本理論、運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吳艷紅副教授復試科目:動訓練學學王洪珅副教授01運動訓練學徐明*教授02運動訓練學魯飛*教授03運動訓練學與田徑專項技能04運動訓練學與籃球專項技能02全民健身與王廣虎教授05運動訓練學與排球專項技能社會體育霍紅教授06運動訓練學與足球專項技能舒為平教授07運動訓練學與體操(健美操)潘小非教授專項技能宋曉東副教授08運動訓練學與游泳專項技能周挺副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03田徑教學訓70駱建教授2、體育史練理論與方法劉建教授吳向明教授周繼和教授李良剛教授

3、張藝宏研究員012足球運動系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001體育系04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5排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6足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7體操(健美操)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陳小偉副教授王廣虎教授霍紅教授田虹教授羅立副教授羅勇副教授李明達副教授楊飛副教授萬宏副教授劉永峰副教授張寧副教授徐明*教授舒為平教授白耀東*教授唐照華*教授張新中*教授蘭亞副教授張乾偉副教授蒲鴻春副教授潘小非教授毛俐亞教授邱建鋼教授李遵教授李樑副教授劉智麗副教授閆虹副教授趙元吉副教授李德華副教授段黔冰*教授張慶建*教授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002運動系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08游泳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1乒乓球

4、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2網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03羽毛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叢寧麗教授宋曉東副教授劉建和教授唐小林教授李林教授岳海鵬副教授楊成波副教授杜力平*教授劉青教授唐小林教授周繼和教授陳正教授劉青教授李林教授沈樂君副教授楊成波副教授陳興東*1國家級教練楊世勇教授代毅教授舒建平教授劉奇副教授劉建和教授劉建教授劉英教授楊世勇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01運動訓練學與乒乓球專項技能02運動訓練學與網球專項技能03運動訓練學與羽毛球專項技能04運動訓練學與健身健美技能05運動訓練學06運動訓練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

5、史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運動訓練學04大眾健美健身訓練理論與方法05運動訓練與競賽06運動心理01武術套路理論與方法02武術散打理論與方法03傳統(tǒng)養(yǎng)生理論與方法04民族民間體育蒲鴻春副教授劉英教授何穎教授胡志*教授趙斌教授陳振勇教授冉學東教授王明建副教授龔茂富副教授孫超副教授曾楊副教授鄔建衛(wèi)*教授文燁*教授霍紅教授孫淑慧教授宋秀平副教授王洪珅副教授蘇全生教授袁瓊嘉教授熊若虹教授王玉教授王純教授孫小敏教授李良剛教授周繼和教授代毅教授張藝宏研究員李雪副教授廖遠朋副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01運動訓練學與武術套路專項技能0

6、2運動訓練學與武術散打專項技能03運動訓練學與養(yǎng)生專項技能04運動訓練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運動生理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運動解剖學2、體育保健學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運動訓練學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運動生理學01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02運動與基因工程03運動與心血管系統(tǒng)04運動與內分泌05運動與健康23趙燕副教授甄文娟副教授沈樂君副教授古福明副教授李寧高級實驗師蔣麗副教授鄧文騫副教授孫君志高級實驗師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運動康復專促進解勇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

7、語或203業(yè)綜合含運06運動機能評何本祥主任醫(yī)帀日語612運動康復專業(yè)綜合動解剖學、定與應用胡毓詩副教授復試科目:運動康復學運動生理003武術系07運動營養(yǎng)監(jiān)廖遠朋副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學、康復評測與評價代毅教授1、運動解剖學定學、運動040304民族傳統(tǒng)體育08體質測量評孫小敏副教授2、體育保健學療法技術學價原理及應用李寧高級實驗師學、臨床運09運動技術的劉波*研究員動療法學生物力學原理羅小兵*主任中醫(yī)及診斷。師余茜*主任醫(yī)師董小麗*主任醫(yī)師01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研究02高水平運動員運動康復03中西醫(yī)結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骨科運動康復藍肇熙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的

8、研究王玉教授日語306西醫(yī)綜合或307中04慢性病與老王純教授醫(yī)綜合年病的運動康黃家駿主任醫(yī)師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復解勇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05殘障人群的何本祥主任醫(yī)帀1、生理學運動康復胡毓詩副教授2、正常人體解剖學06運動康復評廖遠朋副教授定技術及運動董靜副教授處方的研究趙燕副教授雷鳴鳴副教授010體育史研究劉道德副教授虞亞明*主任醫(yī)師所01運動損傷的馬建*研究員劉波*研究員040304民族傳統(tǒng)體育防治沈海主任醫(yī)師學02全民健身與蘇萍*主任醫(yī)師運動訓練醫(yī)務王躍*主任醫(yī)師監(jiān)督呂波*主任醫(yī)師03運動與治未熊小明*主任醫(yī)師病徐福東*主任醫(yī)師馬云*主任醫(yī)師厲彥虎*主任醫(yī)師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

9、理論黃家駿主任醫(yī)師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004運動醫(yī)學系解勇教授日語藍肇熙教授306西醫(yī)綜合或307中醫(yī)綜040302運動人體科學熊若虹教授合何本祥主任醫(yī)師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胡毓詩副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趙燕副教授1、生理學董靜副教授雷鳴鳴副教授劉道德副教授虞亞明*主任醫(yī)師馬云*主任醫(yī)師蘇萍*主任醫(yī)師沈海*主任醫(yī)師2、正常人體解剖學01中西醫(yī)結合熊小明*主任醫(yī)師防治運動創(chuàng)傷劉波*研究員02中西醫(yī)結合陸華*研究員防治運動性疾董小麗*主任醫(yī)師病劉顯東*主任醫(yī)師張中*主任醫(yī)師樂勁濤*主任醫(yī)師陳經勇*主任醫(yī)師羅小兵*主任醫(yī)師徐福東*主任醫(yī)師0403Z3運動康復學解勇教授初試科目:101思

10、想政治理論胡毓詩副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01骨與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的康復治療02運動損傷康復評定與康復20廖遠朋副教授李寧高級實驗師余茜注任醫(yī)師劉波*研究員董小麗*主任醫(yī)師羅小兵*主任中醫(yī)師劉青教授程林林教授高揚教授游俊教授日語306西醫(yī)綜合或307中醫(yī)綜合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生理學2、正常人體解剖學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100216運動醫(yī)學治療覃文林*教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03關節(jié)及韌帶李璞*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置換術術后康雷紅副教授1、教育學復劉韡副教授2、體育史04神經系統(tǒng)康劉英副教授體育

11、基礎綜復卿平副教授合含體育基郭新艷副教授本理論、體夏成生副教授鄭宇副教授陳林會副教授育社會學01體育產業(yè)與劉香副教授管理劉青教授程林林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柳伯力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高揚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游俊教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覃文林*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李璞*教授1、實用體育管理學雷紅副教授劉韡副教授2、體育史體育基礎綜劉英副教授合含體育基卿平副教授本理論、體郭新艷副教授楊強副教授育社會學100602中西醫(yī)結合臨床100215康復醫(yī)學與理療學01體育產業(yè)組織02大型體育場館運營03體育旅游產業(yè)04體育產業(yè)管理與政策01體育新聞與傳播01體育新聞理論與

12、業(yè)務02體育與新媒體傳播12夏成生副教授陳林會副教授劉香副教授郝勤教授陳偉教授羅蘭秋教授黃九清教授郭晴教授瞿巍副教授魏偉副教授周雪蕾副教授譚康副教授王宏江副教授譚秀湖副教授黃黎新高級實驗師潘虹燕副教授史春東*高級記者郝勤教授黃九清教授郭晴教授魏偉副教授王宏江副編審譚康副教授曾文莉副教授潘虹燕副教授史春東*高級記者羅蘭秋教授郭晴教授黃九清教授潘虹燕副教授李在輝教授李航副教授袁彬副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711新聞

13、學理論811傳播學理論復試科目:體育新聞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中國新聞史2、夕卜國新聞史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體育社會學005經濟管理系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01體育宣傳與公共關系02視覺傳播01國際體育問題02體育賽事翻譯3楊鳳軍副教授梁竹副教授邱建鋼教授毛俐亞教授梁竹副教授閆虹副教授李德華副教授李西寧*教授許寒松*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01運動訓練學與藝術體操專項技

14、能02運動訓練學與體育舞蹈、運動舞蹈專項技能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體育社會學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運動訓練學柳伯力教授舒建平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楊強副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01藝術體操教鄭宇副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學訓練理論與許軍*教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方法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體育基礎綜02體育舞蹈與柳伯力教授合含體育基表演舒建平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本理論、體03運動舞蹈與何穎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育社會學表演許軍*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04O3Z1體育

15、產業(yè)學01運動訓練學及戶外運動專項技能02運動訓練學與咼爾夫專項技能體育基礎綜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合含體育基1、教育學本理論、運2、體育史動訓練學郝勤教授孫淑慧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006新聞系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01體育旅游與運動休閑01戶外運動02高爾夫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5潘華教授宋秀平副教授郝勤教授宋秀平副教授孫淑慧教授宋秀平副教授王洪珅副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體育社會學游俊教授譚仲秋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蔣玲玲副教授201英語一或202俄語

16、或203050301新聞學01中外體育史李蓉副教授日語611體育基礎綜合復試科目:體育基本理論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教育學2、體育史體育基礎綜合含體育基本理論、體育社會學02體育文化理駱建教授論與實踐劉建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吳向明教授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04周繼和教授英語二346體育綜合03少數民族傳李良剛教授復試科目:運動訓練學與專項技統(tǒng)體育張藝宏研究員能胡雪春副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陳小偉副教授1、教育學體育綜合含050302傳播學鐘瓊副教授楊冰副教授王剛副教授郎松亭教授2、體育史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運動生理學007外語系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008藝術系04030

17、3體育教育訓練學01體育倫理與道德02體育法制理論與實踐03運動隊管理及思想政治教02籃球專項5王廣虎教授霍紅教授田虹教授羅立副教授羅勇副教授李明達副教授楊飛副教授萬宏副教授劉永峰副教授張寧副教授徐明*教授向渝*教授舒為平教授唐照華*教授張新中*教授白耀東*教授周建安*咼級教練蘭亞副教授張乾偉副教授李畔副教授蒲鴻春副教授李靜*教授潘小非教授毛俐亞教授邱建鋼教授李遵教授李樑副教授劉智麗副教授閆虹副教授趙元吉副教授周學斌副教授李德華副教授段黔冰*教授張慶建*教授009休閑體育系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03排球專項04足球專項05體操(健美操)專項06游泳專項5叢寧麗教授

18、宋曉東副教授劉建和教授唐小林教授李林教授岳海鵬副教授楊成波副教授杜力平*教授汪愛平*教授劉青教授唐小林教授周繼和教授陳正教授劉青教授李林教授沈樂君副教授楊成波副教授陳興東*國家級教練柳伯力教授舒建平教授何穎教授楊冰副教授許軍*教授楊世勇教授舒建平教授劉奇副教授趙斌教授陳振勇教授07乒乓球專項冉學東教授王明建副教授010體育史研究所孫超副教授曾楊副教授辛雙雙副教授鄔建衛(wèi)*教授040301體育人文社會文燁*教授學08網球專項劉偉*教授譚達順*教授任剛*國家級教練邱建鋼教授毛俐亞教授梁竹副教授閆虹副教授李德華副教授09羽毛球專項12陳琴副教授李西寧*教授許寒松*教授柳伯力教授10高爾夫專項舒建平教授

19、何穎教授楊冰副教授許軍*教授011思想政治理論11大眾健美健身專項郝勤教授瞿巍副教授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譚康副教授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04周雪蕾副教授英語二0403Z2體育倫理黃黎新高級實驗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12武術專項師力440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魏偉副教授復試科目:體育新聞學曾文莉副教授同等學力加試科目:王宏江副編審1、廣播電視概論陶中平副教授2、新聞寫作全日制專業(yè)學位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045201體育教學045202運動訓練045204社會體育指導13藝術體操及運動舞蹈專項14戶外運動專項不區(qū)分研究方向8何本祥主任醫(yī)師黃家駿主任醫(yī)師解勇教授胡毓詩副教授廖遠朋副教

20、授虞亞明*主任醫(yī)師沈海主任醫(yī)帀熊d明主任醫(yī)帀陳經碧主任醫(yī)帀張中主任醫(yī)帀樂勁壽主任醫(yī)帀劉顯東主任醫(yī)帀厲彥虎主任醫(yī)帀解勇教授何本祥主任醫(yī)師胡毓詩副教授虞亞明*主任醫(yī)師劉波*研究員沈海*主任醫(yī)師蘇萍*主任醫(yī)師張中*主任醫(yī)師樂勁濤*主任醫(yī)師劉顯東*主任醫(yī)師羅小兵*主任醫(yī)師厲彥虎*主任醫(yī)師解勇教授何本祥主任醫(yī)師胡毓詩副教授虞亞明*主任醫(yī)師劉波*研究員沈海*主任醫(yī)師蘇萍*主任醫(yī)師張中*主任醫(yī)師樂勁濤*主任醫(yī)師劉顯東*主任醫(yī)師羅小兵*主任醫(yī)師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3307中醫(yī)綜合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生理學2、正常人體解剖學初試科目:101思想

21、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307中醫(yī)綜合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生理學2、正常人體解剖學初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不區(qū)分研究方向不區(qū)分研究方向10厲彥虎主任醫(yī)師307中醫(yī)綜合復試科目:鄭氏骨傷科學同等學力加試科目:1生理學2、正常人體解剖學 LA019葩的晶須申E0ZS0TSgloozssog祜豐iiim與IN鼻51392122232425 1010注:帶“”的指導教師為我校聘請的校外兼職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附件二:成都體育學院運動康復學綜合考試大綱運動解剖學與運動生理學:骨學、關節(jié)學、肌學、運動動作分析、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

22、經系統(tǒng);人體運動的生理學基礎、人體運動的物質和能量供應、肌肉收縮與作功、運動能力的生理學基礎、運動技能的形成及教學訓練中的規(guī)律、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運動處方、特殊環(huán)境條件下運動的生理學問題、免疫機能與運動能力??祻驮u定學與運動療法學:康復評定的一般概念、關節(jié)活動度的測量、徒手肌力檢查、肌張力的評定、心肺功能的評定、平衡功能障礙的評定、疼痛的評定、步態(tài)分析、截癱、偏癱及四肢癱評定;維持與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訓練方法、關節(jié)松動技術、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平衡及協(xié)調功能的訓練、脊柱牽引技術、肌肉牽拉技術、神經發(fā)育學療法。臨床運動療法學:臨床運動療法概述、骨折的運動康復、肩關節(jié)疾患運動

23、康復、髖關節(jié)疾患運動康復、膝關節(jié)疾患運動康復、頸椎疾患運動康復、腰椎疾患的運動康復、肥胖癥的運動康復、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運動康復、脊髓損傷的運動康復。初試科目初試內容卷面分值折算分值總分運動康復學綜合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100100300康復評定學、運動療法技術學100100臨床運動療法學100100運動解剖學考試大綱一、骨學:1、軀干骨軀干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2、上肢骨上肢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3、下肢骨下肢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二、關節(jié)學(一)關節(jié)學總論1、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關節(jié)的運動。關節(jié)的主要輔助裝置。2、動關節(jié)的分類、關節(jié)運動幅度的概念

24、3、影響關節(jié)運動幅度的因素(二)、關節(jié)學各論1、軀干骨的連結(1)脊柱的組成、椎骨間的連結(椎間盤的形態(tài)結構、前縱韌帶、后縱韌帶)脊柱的生理彎曲。椎骨間的連結(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的位置,關節(jié)突關節(jié)和腰骶關節(jié))、胸廓的構成和形態(tài)。2、上肢骨的連結1肩、肘關節(jié)的組成、特點和運動。橈腕關節(jié)的組成、特點和運動。3、下肢骨的連結(1)髖、膝關節(jié)的組成、特點及運動。踝關節(jié)的組成、特點及運動和足弓的概念。足關節(jié)的運動。三、肌學(一)肌學總論1、主要肌肉的起止點。2、肌的輔助裝置。3、骨骼肌常用術語:肌肉的起點與止點、定點與動點、肌肉的固定,包括近固定、遠固定、上固定、下固定和無固定的概念、肌拉力線的

25、概念(二)肌學各論1、軀干肌1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斜方肌和背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骶棘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組成。2、頭頸肌1胸鎖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3、上肢肌1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肩胛下肌和肱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屈肌群、伸肌群的名稱和位置排列關系(其中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尺側腕屈肌腱、指伸肌腱。4、下肢肌1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頭肌腱、腓腸肌、跟腱、脛骨前肌腱、拇長伸肌腱的名稱、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四、動作分析肌肉工作的

26、基本理論,用解剖學的方法分析常見體育動作中關節(jié)運動、肌肉工作五、循環(huán)系統(tǒng)第一節(jié)概述1、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2、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第二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知識點:(一)總論心血管系的組成;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途徑。(二)心1、心臟的位置、外形和各腔結構。2、心的傳導系、血管分布及體表投影。3、心包的結構。(三)動脈1、肺循環(huán)的動脈肺動脈和肺靜脈的位置。2、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頭頸部動脈上肢的動脈胸部的動脈:胸主動脈的分支及分布范圍。(5)下肢的動脈(四)靜脈1、肺循環(huán)的靜脈肺靜脈起止。2、體循環(huán)的靜脈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六、神經系統(tǒng)第一節(jié)概述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和組成、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及反射弧的概念。第二節(jié)脊

27、髓和脊神經(一)脊髓1、脊髓的位置和外形。2、脊髓節(jié)段概念及脊髓灰質的形態(tài)結構;白質的重要傳導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腦前束及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及側束)。(二)脊神經1、脊神經的數目、組成及纖維成份;臂叢、腰叢、骶叢的組成和位置;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腋神經、肌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腓總神經、腓淺神經、腓深神經。脛神經的走行位置及分布;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坐骨神經和脛神經的體表投影。2、頸叢的組成和位置。第三節(jié)腦和腦神經(一)腦1、腦干腦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態(tài)。主要腦神經核的名稱、部位及性質;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及性質;腦干內的重要傳導束。2、小腦小腦的位置及

28、外形。3、間腦間腦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側丘腦的位置和主要結構;內、外側膝狀體的位置及一般功能。下丘腦位置、形態(tài)及其主要核團(視上核、室旁核)。4、端腦(1)大腦半球的位置形態(tài)分葉及其主要的溝、回、裂;內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過的主要傳導束。重要的皮質中樞(運動中樞、感覺中樞、視中樞、聽中樞以及運動性語言中樞)的位置。(二)腦神經1、腦神經的數目、名稱及總的纖維成分;三叉神經面神經、迷走神經和舌下神經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2、腦神經的出顱部位;視神經、動眼神經和副神經的主要分布及一般功能。第四節(jié)傳導路1、全身淺感覺的傳導路;軀干和四肢意識性的本體感覺傳導路。2、錐體系運動傳導路;視覺傳導路。第五

29、節(jié)自主神經系統(tǒng)1、內臟神經的區(qū)分、分布及功能、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位置。2、內臟運動神經與軀體運動神經的區(qū)別;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區(qū)別。3、交感干的組成和位置。運動生理學考試大綱一、人體運動的生理學基礎1、大腦的生理學功能;2、興奮在N-M接點的傳遞過程、肌纖維的興奮過程、興奮-收縮偶聯(lián)、滑行學說、興奮-收縮退偶聯(lián)。3、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的保障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血液供應原則,氧供應原則二、人體運動的物質和能量供應1、4-1-3-2規(guī)律;2、能量代謝測定:原理、基本概念;3、運動中的血氧供應原則及代謝物的消除;三、肌肉收縮與作功1、快、慢肌2、運動單位及動員、姿勢反射、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

30、收縮、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3、肌電圖4、肌肉的作功、肌肉作功的機械效率、肌肉作功的收縮效率、肌肉的力量、決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決定肌肉收縮速度的因素。四、運動能力的生理學基礎1、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概念2、決定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學因素;等張訓練、等動訓練、超等長訓練靜力性力量訓練的方法;影響力量訓練的要素:負荷大小、速度快慢、訓練時間及次數;3、耐力素質:肌肉工作的性質、影響的主要器官、運動供能的特點、從事運動的環(huán)境有氧工作能力及其有氧訓練方法最大攝氧量:概念。表示方法。測定方法。影響因素。在運動實踐中的應用乳酸閾:概念(乳酸閾、個體乳酸閾)、乳酸閾在運動實踐中的應用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訓練、持續(xù)

31、訓練法。乳酸閾強度訓練法。間隙訓練法。高原訓練法無氧工作能力及其無氧訓練方法無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礎:TP-CP系統(tǒng)。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最大氧虧積累測定方法提高無氧工作能力的訓練。發(fā)展ATP-CP系統(tǒng)供能能力的訓練。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的訓練4、速度素質5、靈敏素質6、柔韌素質五、運動技能的形成及教學訓練中的規(guī)律1、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異同、條件反射的生理機制2、興奮與抑制過程的活動規(guī)律3、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其發(fā)展形成過程六、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知識點:1、準備活動的生理學效果、機制、意義、適宜準備活動的安排;2、進入工作狀態(tài)階段概念原因極點第二次呼吸3、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概念分類4、疲勞

32、過程、疲勞的判斷5、恢復過程、恢復過程的階段劃分、超量恢復理論及其存在的問題七、運動處方運動處方的概念運動處方的分類運動處方的基本要素八:特殊環(huán)境條件下運動的生理學問題高原環(huán)境與運動能力九、免疫機能與運動能力1、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反應;2、運動負荷與免疫機能、運動性免疫模式;3、運動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機制、運動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義、運動性免疫抑制的調理。康復評定學考試大綱一、康復評定的一般概念康復評定學的基本概念、康復評定的對象和康復評定方法的分類、信度、效度、信度與效度之間的關系。二、關節(jié)活動度的測量關節(jié)活動度的定義、關節(jié)活動度的分類、影響關節(jié)運動幅度的生理因素、適應證與禁忌證、

33、測量方法、測量步驟、注意事項、重要關節(jié)的ROM測量方法。三、徒手肌力評定徒手肌力評定定義、影響肌力的因素、評定目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應用徒手肌力檢查的一般原則、重要肌肉的檢查方法四、肌張力的評定第一節(jié)肌張力概述1.定義正常肌張力的特征肌張力分類影響肌張力的因素5.評定目的第二節(jié)肌張力異常的臨床評定1.病史采集2.視診3.反射檢查被動運動檢查主動運動評定6.功能評定第三節(jié)痙攣的定量評定方法1.手法評定方法2.生物力學評定方法電生理評定方法4.臨床分級痙攣量化評定時的注意事項第四節(jié)肌張力低下的評定方法1.輕度肌張力降低2.中度到重度肌張力降低3.上肢下落試驗五、心肺功能的評定第一節(jié)心功能評定1、紐

34、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2、六分鐘步行試驗3、運動負荷試驗及運動心電圖評定第二節(jié)肺功能評定1.病史2.體格檢查呼吸功能的徒手評定肺功能的測定六、平衡功能障礙的評定第一節(jié)概述1.平衡的定義及其相關知識2.平衡的分類平衡的生理學機制4.評定目的適應證與禁忌證七、疼痛的評定疼痛的分類、疼痛評定的目的、評定方法八、步態(tài)分析第一節(jié)、步態(tài)分析的目的、適應癥和禁忌癥第二節(jié)正常步態(tài)1.步行周期2.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構成參與步行的肌肉和關節(jié)九、截癱、偏癱及四肢癱評定脊髓損傷的臨床評定、脊髓損傷評定量表、脊髓損傷并發(fā)癥的評定、偏癱患者的異常運動模式、偏癱運動功能評定運動療法技術學考試大綱一、維持與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訓練關節(jié)活動的基本概念,其適應癥與禁忌癥;維持與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訓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