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_第1頁
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_第2頁
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_第3頁
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_第4頁
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212021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含答案)第22課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知識梳理與練習(xí)一、課文內(nèi)容梳理二則選自禮記正義,禮記,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戴圣編纂的。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此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盡管在當(dāng)時的戰(zhàn)亂時期下那個愿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那是儒家學(xué)者在亂世中的一個美好愿景?;A(chǔ)知識(二)大道之行也(一)課文字詞詳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

2、制度。之:的。行:施行。為:是。公:公共的。選賢與(j)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選,選拔。賢,指品德高尚。與,同“舉”。能,指才干出眾。講:講求。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信:誠信。修:培養(yǎng)。睦:和睦(氣氛)。故:因此。獨:只。親:以為親。親:父母。子:以為子。子:子女。老有所終:老人能夠善終。終,善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壯有所用: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有所長(zhng):幼年人能順利成長。矜(gun)、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廢疾者:有

3、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皆:都。養(yǎng):供養(yǎng)。男有分(fn):男子有職務(wù)。分,職分,職守。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貨:財貨。惡:憎恨。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棄:丟棄。必:一定。藏:私藏。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是故:因此。謀:奸詐之心。興:興起。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亂,指作亂。賊,指害人。作,興起。故:所以。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而不閉。是謂大同。是:這。謂(wi):是。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二)重點句子翻譯1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

4、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讓老年人能夠善終,讓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讓幼年人能夠順利成長,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養(yǎng)。4男有分,女有歸。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那種)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對于)力氣,(人們)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6是故謀

5、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也不興起。7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因此(家家戶戶)門都從外面帶上而不關(guān)閉。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三)課文分析1文學(xué)常識。(1)選自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2)“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3)“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2“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边@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zhǔn)則。這一句是總括,以下三句是分述?!疤煜聻楣?,這是說政權(quán)(也可以把社會財富包括進來)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于任何個人?!斑x賢與能”,這是說社會的管理者應(yīng)由社會成員選舉產(chǎn)生。選舉的標(biāo)準(zhǔn)是“賢”

6、和“能”,“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叫作“德才兼?zhèn)洹薄!爸v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yīng)當(dāng)建立起良好的關(guān)系,要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要崇尚和睦以止息爭斗,使社會保持和平安定。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边@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袄嫌兴K,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對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坝蟹帧?,

7、就是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zhì)生活說的。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chǎn)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jù)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4“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边@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文章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就是拿現(xiàn)實社會跟這個理想的“大同”社會

8、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諸多黑暗現(xiàn)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等,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fù)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個結(jié)論非常鼓舞人心。5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和認識?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zhǔn)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按笸笨梢岳斫鉃槿寮业睦硐肷鐣蚴侨祟惿鐣淖罡唠A段?!按蟮馈焙汀按笸倍际钱?dāng)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都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6本文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

9、,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或:貨盡其用、人盡其力)。7怎樣理解孔子關(guān)于“大同”社會的思想?“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后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xiàn)實社會中的黑暗現(xiàn)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8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文章表達了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9“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边@句話同孟子中的

10、哪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寫出表現(xiàn)人人都能關(guān)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關(guān)愛,能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11大道之行也中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語:天下為公、老有所終、矜(鰥)寡孤獨。13你認為“大同”社會會實現(xiàn)嗎?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嗎?示例一:不會實現(xiàn)。因為那只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爾虞我詐。(言之有理即可)_示例二:會實現(xiàn)。

11、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是“大同”社會。(言之有理即可)14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和這個“大同”社會有何相似之處?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樂業(yè),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男有分,女有歸”。從“設(shè)酒殺雞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熱情好客,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練習(xí)題一、句子默寫1古詩文默寫?,F(xiàn)代流行語PK古詩文現(xiàn)代流行語古詩文“也是蠻拼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2、你咋不上天呢”水擊三千里,(1)_,(2)_。莊子北冥有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怒而飛,(3)_。是鳥也,(4)_。莊子北冥有魚“你并不懂我”(5)_,(6)_,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韓愈馬說“不試試怎么知道呢”(7)_,弗食,(8)_。雖有嘉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道之行也,(9)_。(10)_,講信修睦。大道之行也“這盛世,如你所愿”(11)_,(12)_,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二、填空題2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選自_。_,儒家經(jīng)典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_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xué)家_編纂的,共_篇。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guān)內(nèi)容。雖有嘉肴選自_,禮記是儒家著作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xué)家_編纂的。

13、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四書”“五經(jīng)”?!八臅笔莀?!拔褰?jīng)”是_。雖有嘉肴中的成語是“_”,大道之行也中有兩個成語,它們分別是“_”和“_”。三、字詞書寫4根據(jù)拼音在田字格內(nèi)寫出相應(yīng)的漢字。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mo(_)土地上,吸shn(_)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b(_)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yn(_),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選自十九大報告)四、選擇題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B選賢與能(同“舉”)C講信修睦(培養(yǎng))D是謂大同(指

14、理想社會)6下列有關(guān)課文的說法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兩篇課文都選自禮記。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B大道之行也是從“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C雖有嘉肴一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D大道之行也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向往,后來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與課文中所描繪的大同社會則是另一番景象。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教然后知困。B大道之行也C講信修睦D矜寡孤獨8下列句子中加

15、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知其旨也(味美)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C大道之行也(寬闊的道路)D女有歸(女子出嫁)9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譯文:學(xué)習(xí)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B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譯文:所以說:教與學(xué)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C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D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譯文: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作亂的竊賊就不會再盜竊。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其其此之謂乎/貨惡其棄于地也B之其此之謂乎/大道之行也C故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故人不獨親其親D長

16、教學(xué)相長也/幼有所長五、語言表達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分)中國國務(wù)院總理李克強今天抵達埃塞俄比亞,開啟非洲四國之行。李克強首先與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舉行了會談,并簽署了多項貿(mào)易協(xié)議。李克強在之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中國和非洲的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彼此在民族解放和國家設(shè)中始終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非世代友好。中非貿(mào)易空間巨大,自2009年起,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5年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李克強總理出訪前駁斥了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投資非洲的批評。李克強說:“我可以鄭重的告訴非洲的朋友們,中國絕不會走別國殖民主義的老路,也不允許歷史上的殖民主義行徑在非洲重演。”根據(jù)以上材料提

17、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克強總理此行的兩個重要目的:。六、綜合性學(xué)習(xí)12綜合性學(xué)習(xí)。2018年春節(jié)期間,央視綜合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節(jié)目播出收獲如潮好評,九年級五班也開展了“教材經(jīng)典詠流傳”活動。(1)語言之妙我來賞: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聯(lián)系節(jié)目形式思考并寫出節(jié)目組所取名稱中“詠”字的內(nèi)涵。(2)教材經(jīng)典我推薦:老師讓同學(xué)們推薦適合傳唱的教材經(jīng)典(詩、詞、文皆可)向節(jié)目組推送,請從課本上的經(jīng)典作品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寫出推薦理由(用上一種修辭,30字左右)。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華民族追求和諧大同社會的道路。13大道之行也選自儒家經(jīng)典,而

18、儒家倡導(dǎo)“仁”與“禮”。為進一步加強對儒家思想的了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讓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光明中學(xué)準(zhǔn)備開展一次以“走進傳統(tǒng)文化,傳承仁之美德”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與,按要求完成任務(wù)。(1)解讀“仁”字漢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我們可以通過“形”來推知“義”。請你根據(jù)下面的文字和圖片,推測“仁”字的本義。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仁,親也,從人,從二?!薄叭省敝傅氖侨伺c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叭省弊值谋玖x是:_。(2)積累“仁”詞你要代表班級參加學(xué)校的“成語之星”大賽,需要積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語,請你寫出兩個。成語:_。七、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胸存大道自從容周鐵鈞大道生萬物,百

19、態(tài)出自然,天地人寰統(tǒng)歸大道。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贝蟮啦皇切〉?,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嚴(yán)、國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會處變不驚,淡定從容,蘊含浩然正氣,盡展光風(fēng)霽月。“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遭誣陷,被處極刑。在刑場上,他給來送行的太學(xué)生彈奏了古曲廣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詳,初起音律幽淡,逐漸沉郁悲憤。弦斷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斷頭臺。他拒絕與司馬氏合作,憤世抗俗,用生命維護了高潔傲岸的尊嚴(yán);他不卑不亢,激昂豪邁,用琴聲演繹了一曲大道從容的千古絕響。蘇東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屢遭貶謫,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獨中不斷成熟,

20、修得淡泊與寧靜?!澳牬┝执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經(jīng)過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無須聲張的厚實、散發(fā)光輝的睿智。他于災(zāi)難之后重生,寵辱不驚,一心為國家社稷,一心為黎民蒼生??梢?,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堅定,愛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踐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縱然形勢千鈞一發(fā),生死攸關(guān),依然如朝陽般噴薄,似蒼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華優(yōu)秀兒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詮釋著大道從容。宋朝抗金名將岳飛在慘遭迫害、國破家亡時,仍胸懷收復(fù)失地、雪恥報國的激昂,這是古代英雄氣節(jié)崇高的大道從容;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山河破碎、顛沛流離時,仍與國家民族共進退,這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大道從容:

21、_。他們的大道從容表現(xiàn)為堅守節(jié)操,心存家國,恪盡職守。普通百姓,或許少有氣吞山河的舞臺,也沒有慷慨悲壯的機遇,但誠實友愛、奉獻互助,擔(dān)家責(zé)、守國法,就是煙火平民的處世大道。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我們唯有胸存大道,才能無所畏懼,勇于擔(dān)當(dāng),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14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15第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論證的分論點是什么?16文章第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17從下列材料中選取最恰當(dāng)?shù)囊粋€事例,加以改寫,作為論據(jù)補到第段橫線處。要求切合文意,與上文句式相似。美國拳王阿里,雖備受歧視且曾被判入獄,但他仍積極爭取黑人的平等權(quán),呼吁世界和平。他

22、的座右銘是:“死神面前,我大笑。”2015年5月,楊科璋在執(zhí)行滅火救援任務(wù)時,奮勇沖進火海,救出一名幼童,盡到了消防戰(zhàn)士的職責(zé),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開國元勛陳毅血戰(zhàn)梅嶺時,面對重重敵兵,他抖抖軍衣,撣撣軍帽,安然落筆:“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遍喿x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題欲通大道,絕智棄巧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商品層出不窮,崇智尚巧之風(fēng)可謂大盛。然而兩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卻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不是在唱反調(diào)嗎?老子的言論是不是過時了呢?在我看來,老子的言論非但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在這個科學(xué)技術(shù)如此發(fā)達而人心又如

23、此浮躁的當(dāng)下,老子這些言論無異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給狂熱于智、巧者送去清涼,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們在崇智尚巧的同時,逐步遠離,甚至喪失了心中的大道純粹美好的心靈。喜取巧而遠道。莊子天地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曾見一位老人正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來灌溉農(nóng)田,極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貢就對他說:“這里有一種叫做桔槔的機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嗎?”灌園老人氣得變了臉色,并嘲笑說:“我聽我的老師說,有機械的必然有投機取巧之事,有投機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機取巧之心。投機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備純潔的品質(zhì);純潔的品質(zhì)不具備,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

24、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個機械,而是以用它為恥,所以就不用。”子貢聽了羞容滿面,低頭不語。我想,莊子之所以反對使用機械是因為它會敗壞人心。的確,機械一方面是能夠給人帶來很多好處,但那只是蠅頭微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相當(dāng)大的壞處,只因它破壞了德性的源頭人心。人心既壞,則世界將會是何等世界?秉拙誠而近道。既然取巧遠離大道,那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呢?西漢劉向在說苑談叢中說:“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痹恼舱f:“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焙沃^“拙”“誠”?一言以蔽之,質(zhì)樸無華謂之“拙”,光明無欺謂之“誠”。只因質(zhì)樸無華,絕智棄巧,內(nèi)心空明無羈絆,所以待

25、人以“誠”,做事以“恒”。為人處世,有誠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難!。拙誠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品質(zhì)。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實去做。那么,從哪里開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避髯右矂裾]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憋@然,先賢們告訴我們,欲通大道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件小事也許是將地上的垃圾拾起放進垃圾桶,也許是公交車上見到老人讓個座位,也許是撿到貴重的物品物歸原主,也許是到飯店用餐珍惜糧食,不鋪張浪費總之,棄取巧之事,秉拙誠之心,積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選自半月選讀2018年第15期)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19請簡

26、要分析第段的論證思路。20第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1根據(jù)上下文,在第段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內(nèi)容,使該段語意連貫完整。八、課內(nèi)閱讀閱讀大道之行也,完成后面小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賽、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2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1)選賢與能(_)(2)男有分(_)(3)謀閉而不興(_)(4)外戶而不閉(_)2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

27、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24選文中所說“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古文閱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札記禮運)2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用法與例句加點詞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大道之行也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B策之不以其道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D其岸勢犬牙差互26翻譯語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8、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7本文的語言很有特點,請結(jié)合具體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九、對比閱讀閱讀大道之行也與桃花源記,完成下列小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

29、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30、。28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A不獨子其子妻子邑人B天下為公不足為外人道也C盜竊亂賊而不作其中往來種作D大道之行漁人甚異之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0大道之行也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特征,桃花源記則寫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用自己的話說說桃花源記所描繪的哪些社會生活場景,分別再現(xiàn)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會怎樣的特征。31大道之行也善用對偶句,造成鋪排的效果,增強說理的氣勢;桃花源記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實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請任選一篇,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對其寫作特點作簡要賞析。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題。(甲)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

31、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cè),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使老有所終,杜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解釋:蠟(zh):年終舉行的祭祀,又稱蠟祭。觀(gun):官門外兩旁的樓臺。言偃:子游,孔子的學(xué)生。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3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1)不獨親其親:(2)女有歸:33

3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保?)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34閱讀乙文,說一說孔子“大同社會”的理想,來由是什么?35下列對乙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句話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B“天下為公”是說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要有公德心,為人們多做好事。C“選賢與能”是說社會的管理者應(yīng)由社會成員選舉產(chǎn)生。選舉的標(biāo)準(zhǔn)是“賢”和“能”。D“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之間要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要崇尚和睦以止息斗爭。36聯(lián)系桃花源記描繪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闡述的大同

33、社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奔鎼?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4、()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B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父母親人)C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D家之與家之相篡。(掠奪)38翻譯下列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39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其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40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比較閱讀下面兩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小石潭記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35、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41解釋加點的詞。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潭中魚可百許頭男友分,女有歸42翻

36、譯下面的句子。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43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C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故外戶而不閉D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44甲文劃線句子連用四個“為”句子,極盡“石”的各種形態(tài),排比句式,短促有力,節(jié)奏感強。請從鋪排的角度,賞析乙文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5乙文論道,重在議論,觀點鮮明。甲文記游,側(cè)重描寫、抒情,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談?wù)劶孜倪@方面的特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

37、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商鞅治秦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戰(zhàn)國策)4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以為親)B是故謀閉而不興(發(fā)生)C衛(wèi)鞅亡魏入秦(滅亡)D期年之后(一周年)4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

38、兩項是()()A大道之行也無絲竹之亂耳B貨惡其棄于地也封之于商C特以強服之耳能以徑寸之木D孝公以為相不足為外人道也4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49商鞅治秦,道不拾遺,民不妄取,是否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大同的社會理想?為什么?閱讀下列文章,完成各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

39、(乙)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時望。上或?qū)m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常臨鏡,默默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旨,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選自涉史隨筆)解釋門下侍郎:官職名,為皇帝近侍。同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中書、門下協(xié)商處理政務(wù)之意。允:符合。50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有分,女有歸(回家)B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起)C及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詞,他,指代韓休)

40、5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B貨惡其棄于地也C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D休為人峭直52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儒家所宣揚的最高理想社會;或者說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B“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為了自己。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層是全文總括語。D韓休是個有良好聲譽的官員,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祿,一心為國。53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言終,諫疏已至。十、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41、。賈詡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敵,同行數(shù)十人皆為所執(zhí)。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勿殺我,我家必厚贖之?!睍r太尉段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敵。叛敵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詡實非段穎外孫,權(quán)以濟事,咸此類也。后李傕等與詡議,欲迎天子置之營中,詡曰:“不可。挾天子,非義也?!眰嗖宦??;蛑^詡曰:“此中不可久處,君胡不去?”詡曰:“吾受國恩,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天子既東,而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溫為傕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年七十七,薨,謚曰肅侯。(取材于后漢書三國志)(注)

42、良、平:指漢代張良、陳平。傕:音ju,用于人名。天子:指漢獻帝。文帝:指魏文帝。5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唯漢陽閻忠異之/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B道遇叛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C咸此類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桃花源記)D以疾病去官/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5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太尉段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敵。B時太尉段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敵。C時太尉/段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敵。D時太尉段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敵。5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此中不可久處,君胡不

43、去?57文章寫了有關(guān)賈詡的幾件事?請簡要概括。說說賈詡是個怎樣的人?58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訂枺骸昂螢椴蝗ヒ玻俊痹唬骸盁o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之,苛政猛于虎也?!保ü?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解釋)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壹:真是,實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本文主要運用了_的表現(xiàn)手法突出_主題。閱讀文段,回答問題吾母姓鐘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歸先府君。時府君年四十余,任

44、俠好客,樂施與,散數(shù)千金,囊篋蕭然,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無愁蹙狀,戚黨人爭賢之。銓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先府君茍有過,母必正色婉規(guī)?;蚺宦?,則屏息,俟怒少解,復(fù)力爭之,聽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銓學(xué)甚急;稍怠,即怒而棄之,數(shù)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yán)。(選自蔣士銓忠雅堂集)(解釋)先府君:指已去世的父親。銓:蔣士銓自稱。戚黨:親威和鄉(xiāng)鄰。撲之:責(zé)打我(銓自指)。59下列各

45、句中加點字的詞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十八,歸先府君(歸:女子出嫁)B戚黨人爭賢之(賢:賢德,賢惠)C人所不能堪者(堪:忍受,受得住)D俟怒少解(俟:等到)60下列各項中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以刀劈狼首B教兒低吟之以為戲/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銓故不能荒于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即怒而棄之/不義而富且貴6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6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文段中母親值得我們稱贊的行為舉動。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白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況能文,而性浮薄,后進文章無可意者。覽居易

46、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fù)得吾子矣。”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聞禁中。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監(jiān)察御史謫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學(xué)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上又欲加河?xùn)|王鍔平章事,居易諫曰:“宰相是陛下輔臣,非賢良不可當(dāng)此位。鍔誅剝民財,以市恩澤,不可使四方之人謂陛下得王鍔進奉,而與之宰相,深無益于圣朝?!蹦酥?。(解釋)多:贊賞。禁中:帝王所居宮內(nèi)。讜(dng)言:正直的話。江陵府士曹掾(yun):官職名。63解釋句

47、中加點的詞。(1)況能文(_)(2)累疏切諫(_)(3)便扶向路(_)(桃花源記)(4)不獨親其親(_)(禮記二則)64用“/”為下句斷句,限兩處。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65翻譯句子。(1)白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魚)(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66白居易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善學(xué)者禮記學(xué)記善學(xué)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xué)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

48、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xué)之道也。解釋本節(jié)選自學(xué)記。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功:效果。又從而庸之:但歸功于老師;庸,歸功于。攻:治,指加工處理水材。節(jié):樹的枝于交接處。日:紋理不順處。說:同“悅”。從容同“春容”,即撞鐘。67文中劃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B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C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D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68原文中提倡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學(xué)習(xí)方法的格言警句是_(請摘抄原句回答)69與原文“進學(xué)之道”不相符的一項是()A善于思

49、考B善于學(xué)習(xí)C善于提問D善于回答70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此皆進學(xué)之道也/左臂掛念珠倚之(核舟記)B先其易者/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C然后盡其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馬說)D善學(xué)者/擇其善者而從之(十二章)參考答案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海運則將徙于南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雖有嘉肴不知其旨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古詩文默寫題作答時,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需要注意的字:(1)“摶”;(4)“徙”“冥”;(6)“材”;(7)“嘉肴”;(8)“旨”;(12)“作”。2禮記禮記儒家論著戴圣4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學(xué)

50、常識的掌握。它主要考查:(1)識記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2)識記外國重要作家的國別與代表作;(3)識記文學(xué)體裁常識。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出自禮記,這部作品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匯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20卷49篇,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xué)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3禮記正義戴圣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教學(xué)相長鰥寡孤獨夜不閉戶此題考查的是文學(xué)常識的識記。文學(xué)常識的背記、作品、出處、的朝代、評價等要對應(yīng),不可張冠李戴。填空題不能寫錯字,文學(xué)常識的識記關(guān)鍵在于平時積累。對于“四書五經(jīng)”應(yīng)該牢記。課文中的成語在學(xué)習(xí)中要理解,會書寫。易錯的成

51、語如“鰥寡孤獨”要反復(fù)練習(xí),避免錯誤。4袤吮礴蘊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xué)生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這樣才能輕松應(yīng)對該種題型。注意“袤、礴、蘊”的字形。5A試題分析:A項中“大道”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CD三項都正確。故選A。6D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D.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是根據(jù)課文中大同社會的體制構(gòu)想出來的,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fēng)貌。故選D。7C考查文言詞語的古今異義。A.古義:這樣以后;今義:指用于順承復(fù)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B.古義: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義:寬闊

52、的路;C.古義:講究誠信;今義:講究誠信;D.古義:為兩個詞,“孤”指幼而無父的人;“獨”指老而無子的人。今義:一個詞,指獨自一個人。故選C。8C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C項解釋不正確,“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9DD.正確的翻譯是: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故選D。10C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A.表示揣測,大概;代詞,指財貨;B.助詞,賓語前置標(biāo)志;結(jié)構(gòu)助詞,的;C.所以;所以;D.促進;成長;故

53、選C。11繼續(xù)擴大經(jīng)貿(mào)合作;夯實傳統(tǒng)友誼。試題分析:做這類題型,我們一定要聯(lián)系材料,將觀點表達出來,語言簡明連貫。這類題型的出題思想,注重知識的視野和積累,及考生的學(xué)以致用。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過程當(dāng)中,考生應(yīng)注意方法,不僅要學(xué)習(xí),還要積累,更重要的是學(xué)以致用。所以根據(jù)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克強總理此行的兩個重要目的是繼續(xù)擴大經(jīng)貿(mào)合作;夯實傳統(tǒng)友誼??键c: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zhǔn)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12(1)示例:“詠”一語雙關(guān),既點明了節(jié)目“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tǒng)詩詞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相融合),又傳達出節(jié)目組希望傳統(tǒng)經(jīng)典詩詞永遠流傳的意思。(2)示例:推薦經(jīng)典江城子密

54、州出獵,推薦理由:豪情滿懷奇男子,心系國家偉丈夫?。▽ε迹?)此題考查的是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探究?!霸仭钡囊馑际浅?,抑揚頓挫地念,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節(jié)目的形式將詩唱出來,或抑揚頓挫的念出來;同時“詠”和“永”同音,寓意經(jīng)典的詩詞“永遠”流傳。所以這里采用了一語雙關(guān)的手法。(2)此題考查的是對經(jīng)典詩詞的理解。作答時首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或文,并說出理由即可,注意采用一種修辭手法。示例:過零丁洋,理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奏響了一曲慷慨悲壯的愛國樂章。(引用)13(1)人與人相互親愛(或“仁愛”)(2)(示例)仁人志士、殺身成仁、仁至義盡、仁義之師、仁義道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寫出兩個即

55、可)(1)本題考查字義辨析。因為“仁”從形上看是二個人,仁,親也,可得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很親密。所以“仁”的本義應(yīng)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即仁愛。(2)考查成語積累。作答本題時,從自己的積累中選擇兩個與“仁”有關(guān)的成語即可。如仁義道德、當(dāng)仁不讓、取義成仁等。注意書寫的正確。14合乎題意即可15舉例論證。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16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兩個事例,總結(jié)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對如何踐行大道的論述。文脈貫通,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17示例:消防戰(zhàn)士楊科璋在火勢兇猛、生命危急時,仍奮不顧身,沖進火海,搶救兒童,這是當(dāng)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從容。14題考查議論文的論證思路。解答時需通讀全

56、段,分清楚層次,然后概括層次內(nèi)容,最后用標(biāo)志詞串聯(lián)即可。論證思路模板為:首先,文章(本段)開頭通過(介紹社會現(xiàn)象、引用名人名言、列舉名人佚事、講述趣聞笑話等、開門見面直接)提出中心論點(分論點),引出論題;然后,再列舉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論證了的觀點;最后,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jié)論(重復(fù)或強化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示例:首先,文章開頭引用禮記禮運中的名言引出“胸存大道自從容”的中心論點,然后,列舉了“嵇康堅定信念”“蘇東坡為國為民”的例子,論證了“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堅定,愛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的分論點,之后,又列舉了“岳飛”“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事例,論證了“大道從容表現(xiàn)為堅守節(jié)

57、操,心存家國,恪盡職守”,最后,用“我們唯有胸存大道,才能無所畏懼”深化了中心論點。15本題考查辨析議論方法及分論點的能力。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四種。第段列舉了蘇東坡的事例,這是運用了舉例論證。但是,在第段中只是舉例,沒有闡述觀點。第段是寫對胸存大道的認識,“可見,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堅定,愛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而從第段“他依然能在孤獨中不斷成熟,修得淡泊與寧靜”“他于災(zāi)難之后重生,寵辱不驚,一心為國家社稷,一心為黎民蒼生”的闡述中可知,第段的分論點是“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16本題考查分析關(guān)鍵語段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的能力。在分

58、析文章關(guān)鍵句段的作用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第段舉了嵇康堅定信念的事例,第段舉了蘇東坡為國為民的例子。第段“可見,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堅定,愛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一句,承接了上文。而下文第段從古、今兩個方面寫了怎樣對待“胸存大道”的問題,第段“自古及今,中華優(yōu)秀兒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詮釋著大道從容”引起第段的內(nèi)容,因此第段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文中“可見”“自古及今”等語句起到了文脈貫通,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shù)淖饔谩W詈?,加以概括總結(jié)即可。17本題考查辨析論據(jù)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此題,先分析題目要求,并改寫成與上文相似的句式;然后明確論點的內(nèi)容;最后,依據(jù)上下文和所給材料進行篩

59、選分析。如第段論點是“大道從容表現(xiàn)為堅守節(jié)操,心存家國,恪盡職守”,因此,所給材料要與分論點一致,岳飛的例子是對堅守節(jié)操的論證,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例子是對心存國家的論證,橫線處所填的內(nèi)容就應(yīng)該是證明“恪盡職守”的論據(jù),所給材料中只有材料是對“恪盡職守”的證明。接著,分析句式,文段“岳飛事例”“西南聯(lián)大師生事例”的句式為“人或物+內(nèi)容概括+觀點表述”。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對材料進行改寫即可。18欲通大道,絕智棄巧。(或“棄取巧之事,秉拙誠之心,積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19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遠道”的觀點;然后列舉抱甕灌園的故事進行論證;最后強調(diào)了喜取巧破壞人心的壞處。20道理論證,通過引用西漢劉向和曾

60、文正公的話,論證了“秉拙誠而近道”這一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深入、更有說服力。21積跬步而行道18論點是議論文的核心、統(tǒng)帥。中心論點一般出現(xiàn)在以下四個地方:一是文章的標(biāo)題就揭示中心論點;二是在文章的開頭點明中心論點;三是在議論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四是在層層深入論述的基礎(chǔ)上,在文章的結(jié)尾的總結(jié)中推出中心論點。結(jié)合本文的內(nèi)容來看,題目“欲通大道,絕智棄巧?!笔侵行恼擖c?;蛘呓Y(jié)尾總結(jié)句“棄取巧之事,秉拙誠之心,積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也可作為中心論點,二者是一致的。19要求學(xué)生分析論證思路時,需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分析。運用首先,然后,接著,最后等連接詞。第二段內(nèi)容首先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