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元素周期表 一 - 高中化學必修2 人教版教案原子結構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原子結構 1、 原子核的構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而核外電子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1 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1 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核電荷數 Z = 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 原子序數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全部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質量數( A)= 質子數( Z)+ 中子數( N)=近似原子量【講解】 在化學上, 我們用符號
2、A ZX來表示一個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 Z 的詳細的 X 原子,如12 6C表示質量數為12,原子核內有6 個質子的碳原子質子Z 個原子核中子(A-Z )個原子 A Z X 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核外電子數,該離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Z 個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核外電子數am 陰離子 bY n-:核電荷數質子數 Cl 2Br 2I 2、生成氫化物的穩(wěn)固性 : 逐步減弱 . 即氫化物穩(wěn)固性次序為: HFHClHBrHI 、反應通式:X2 + H 2 = 2HX 【結論 】鹵素與 H2、H2O、堿的反應,從氟到碘越來越不猛烈,條件越來越苛刻,再次證明白從結構上的遞變有結構打算性質;
3、2 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試驗步驟 】滴 加上層:無色NaBr滴 加溶液由無色變成橙黃色【結論】:氯可以把溴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 溶液 氯水CCl 4下層:橙紅色2NaBr+ Cl 2 = 2NaCl + Br2滴 加上層:無色【試驗步驟 】KI 滴 加溶液由無色變成棕黃色【結論】:氯可以把碘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 溶液 氯水CCl 4下層:紫紅色 2kI + Cl2 = 2kCl + I2滴 加上層:無色【試驗步驟 】KI 滴 加溶液由無色變成棕黃色溶液溴水CCl 4下層:紫紅色【結論】溴可以把碘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 2kI + Br2 = 2kBr + I2: (3)隨核電荷數的增加, 鹵
4、素單質氧化性強弱次序F2 Cl2 Br2 I2氧化性逐步減弱非金屬性逐步減弱4 非金屬性強弱判定依據:1、非金屬元素單質與 H2 化合的難易程度,化合越簡潔,非金屬性也越強;2、形成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固性,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固,元素的非金屬性也越強;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第 4 頁,共 20 頁3、最高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酸性越強,對于非金屬元素性也越強;其次節(jié) 元素周期律 一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通常,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區(qū)域運動,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較近的區(qū)域運動;這就相當于物理學中的萬有引 力,離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遠,能量越高;1、電子層的劃分 電子層(
5、 n) 1 、 2 、3、4、 5 、6、7 電子層符號 K 、L、M、N、O、P、 Q 離核距離近元素符號遠K 各層電子數M 能量高低低高核電荷數元素名稱L 1 氫H 1 1 1 2 氦He 2 3 鋰Li 2 4 鈹Be 2 2 5 硼B(yǎng) 2 3 6 碳C 2 4 7 氮N 2 5 8 氧O 2 6 9 氟F 2 7 10 氖Ne 2 8 11 鈉Na 2 8 12 鎂Mg 2 8 2 13 鋁Al 2 8 3 14 硅Si 2 8 4 15 磷P 2 8 5 16 硫S 2 8 6 17 氯Cl 2 8 7 18 氬Ar 2 8 8 2、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1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是2
6、n2個 n 表示電子層2 個 ;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 個,倒數第三層不超2 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 個K 層是最外層時,最多不超過過 32 個;3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然后由里向外從能量低的電子層逐步向能量高的電子層排布 即排 滿 K 層再排 L 層,排滿 L 層才排 M層 ;原子結構示意圖;如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表示為【練習 】 1、判定以下示意圖是否正確?為什么?【答案 】 A、B、 C、D均錯 A 、B 違反了最外層電子數為8 的排布規(guī)律, C的第一電子層上應為2 個電子, D項不符合次外層電子數不超過18 的排布規(guī)律;課題:其次節(jié)元素周期律 二其次節(jié)元素周期律 二
7、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變化的規(guī)律性原子序數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第 5 頁,共 20 頁12 1 12 310 2 18 1118 3 18 1、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原子序數 原子半徑的變化 3-9 大小11-17 大小 2、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提問】怎樣依據粒子結構示意圖來判定原子半徑和簡潔離子半徑的大小呢?【回答】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大小主要是由核電荷數、電子層數和核外電子數打算的;粒子半徑大小比較規(guī)律:(1)電子層數:一般而言,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2)
8、核電荷數:電子層數相同的不同粒子,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3)核外電子數: 電子數增多, 增加了相互排斥, 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趨勢;觀看電子數, 電子數多的, 半徑較大 ;如氯離子大于氯原子;其他都一樣的情形下,就像坐座位,多一個電子就像多一個人,只能往外擠了,半徑就變大了;原子序數3 4 5 6 7 8 9 10 元素符號Li Be B C N O F Ne 元素主要化合價+1 +2 +3 +4,-4 =5,-3 -2 +7,-1 0 原子序數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號Na Mg Al Si P S CL Ar 元素主要化合價+1 +2 +3 +4,-4 +5
9、,-3 +6,-2 +7,-1 0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化合價也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1 最高正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相等2 最外層電子數4 時顯現(xiàn)負價3 最高正化合價與負化合價肯定值和為 8 4 金屬元素無負價5 氟無正價對于稀有氣體元素,由于他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在通常狀況下難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因此,把它們的化合價看作是 0;元素主要化合價變化規(guī)律性原子序數 主要化合價的變化1-2 +10 3-10 +1+5 -4-1 0 11-18 +1+7 -4 -1 0 3、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化合價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3-9 、11-17 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步變小,得電子才能逐
10、步增強,失電子才能逐步減弱,4、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金屬性與非金屬性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5、元素的性質隨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這個規(guī)律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的必定結果;1、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徑依次減小的是( AB )A. Na 、Mg、Al B. N、O、F C. P、 Si 、Al D. C、Si 、P 課題:其次節(jié) 元素周期律 三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增加原子半徑減小原子核的吸引才能增強原子失電子才能逐漸減弱,得電子才能逐步增強填寫以下各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最高價氧化物及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
11、式: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 原子序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 6 頁,共 20 頁元素符號Na Mg 2Al Si P S Cl Ar 氣態(tài)氫化物- - - SiH4PH3H2S HCl - 最高價氧化物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Cl2O7- 對應的水化物NaOH Mg OHA l OH 3H4SiO 4H3PO4H2SO4HClO4- 一、第三周期元素性質變化規(guī)律試驗一 鈉、鎂、鋁與水反應的試驗【試驗一 】Mg、Al 和水的反應:分別取一小段鎂帶、鋁條,用砂紙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兩支小試中,加入 23 ml 水,并
12、滴入兩滴酚酞溶液;觀看現(xiàn)象;過一會兒,分別用酒精燈給兩試管加熱至沸騰,并移開酒精燈,再觀看現(xiàn)象;Na Mg Al 與冷水 現(xiàn)象反應 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與沸水 現(xiàn)象 Mg帶表面有氣泡;Mg帶表面變紅反應 化學方程式 Mg + 2H2O=MgOH 2 + H 2結論 Na與冷水猛烈反應,Mg只能與沸水反應,Al 與水不反應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 NaOH MgOH2 AlOH 3 化物堿性強弱 強堿 中強堿 兩性 1 Na 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常溫下,與 H2O猛烈反應,浮于水面并四處游動,同時產生大量無色氣體,溶液變紅;【方程式】 2Na+2H2O=2NaOH+H 2 2 放
13、少許鎂帶于試管中,加 2mL水,滴入 2 滴酚酞試液,觀看現(xiàn)象;過一會加熱至沸,再觀看現(xiàn)象;【現(xiàn)象】 鎂與冷水反應緩慢,產生少量氣泡,滴入酚酞試液后不變色;加熱后鎂與沸水反應較猛烈,產生較多氣泡,溶液變?yōu)榧t色;【方程式】 Mg+2H 2O Mg OH 2 +H2【結論】 鎂元素的金屬性比鈉弱3 鋁與水反應現(xiàn)象:在常溫下或加熱條件下,遇水無明顯現(xiàn)象,很難與水發(fā)生反應;Na、 Mg、Al 的氧化物及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質;1、 堿性氧化物均為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肯定是堿性氧化物;2、 判定堿性氧化物的標準是看該氧化物能否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3、 判定酸性氧化物的標準是看該氧化物能否和堿
14、反應生成鹽和水;4、 如某氧化物既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稱其為兩性氧化物;Na2O、MgO只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屬堿性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Al2O3 既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Na、 Mg、Al 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Mg OH2、Al OH 3 ;其中 NaOH是強堿, Mg OH 2 是難溶于H2O的中強堿, Al OH3 是兩性氫氧化物;堿性強弱: NaOHMg OH 2Al OH 3 金屬性: NaMgAl試驗二 、取鋁片和鎂帶,擦去氧化膜,分別和 2mL 1mol/L 鹽酸反應;【試驗二 】Mg、Al 與稀鹽酸反應比較現(xiàn)
15、象Mg Al H2反應快速,放出大量的反應方程式結論 Mg、Al 都很簡潔與稀鹽酸反應,放出 H2,但 Mg比 Al 更猛烈Mg+2HCl=MgCl2+H2 2Al+6HCl=2 AlCl 3+3H2 Mg+2H=Mg 2 +H2 2 Al+6H=2 Al 3+3H2 【現(xiàn)象】 鎂與鋁均能與鹽酸反應產憤怒泡;但鎂反應更猛烈第三周期的非金屬Si 、P、S、 Cl 的非金屬性的強弱; 非金屬性: SiPSClCl 光照或點燃時發(fā)生爆炸而化合HClO4Si P S 單質與氫氣反應的條件高溫磷蒸氣與氫氣能反應加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H2SiO3H3PO4H2SO4(含氧酸)酸性強弱 弱酸名師歸納總
16、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中強酸強酸強酸(比H2SO4酸性強)第 7 頁,共 20 頁結論 第三周期的非金屬 Si 、P、S、Cl 的非金屬性逐步增強氫化物的穩(wěn)固性:SiH4PH3H2SHCl 酸性強弱: H4SiO4 H3PO4H2SO4 C=C (4)苯分子中無一般單、雙鍵是一種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的鍵【小結】 苯環(huán)上不是由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交替的,凱庫勒的猜想具有肯定的局限性;事實上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是介 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化學鍵,為了表示苯分子這一結構特點,我們可以用如下表示:4、結構式 5、結構簡式(凱庫勒式)或三、苯的化學性質【講解 】 苯較穩(wěn)固,不與酸性 KM
17、nO 4 溶液、溴水發(fā)生反應;能燃燒,但由于其含碳量過高,而顯現(xiàn)明顯的黑煙;1、氧化反應:不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和溴水褪色;2、取代反應(1)苯與液溴的反應FeBr3溴苯Br HBr 反應方程式Br 2( 2)苯與硝酸的反應苯在 5060時,在濃硫酸作用下,可以與濃硝酸發(fā)生取代反應;反應方程式: HNO3 濃硫酸 NO 2H2O 苯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硝基取代,所以稱為硝化反應硝基苯,無色,油狀液體,苦杏仁味,有毒,密度 硝基苯3 苯的加成反應水,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苯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比如在鎳催化下,可以與氫氣加成,生成環(huán)已烷【小結】 總之,苯既具有飽和烴的性質,又具
18、有不飽和烴的性質,而且它進行取代反應比飽和烴要簡潔,進行加成反應比不飽和烴要困難,苯的這種特殊性質常稱為苯的芳香性;易取代、難加成、難氧化課題:第三章 第三節(jié)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1) 乙醇1、物理性質:乙醇俗稱酒精(1)無色、透亮液體,特殊香味,密度小于水 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第 16 頁,共 20 頁(2)能溶于水,與水按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多種有機物、無機物(3)易揮發(fā),沸點 78二、分子結構1、分子式: C2H6O 2、結構式: 3、結構簡式: CH3CH2OH或 C2H5OH CH3CH2部分可以簡潔寫成C2H5,由于它沒有同分異構體;所以, 可以看成乙
19、烷中一個氫被OH取代, 或水中的氫被乙基取代后所得;4、特點基團:OH 羥基烴的衍生物:從結構上看,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成為烴的衍生物;官能團:打算化合物特殊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 三、化學性質; 乙醇可以看作是乙烷的衍生物1、與活潑金屬反應 如 Na、K、Mg、Al 等 與乙醇的反應中,乙醇斷裂的是OH鍵;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摸索與溝通】(1)、CH3CH2OH的水溶液是堿性的?酸性的?仍是中性的?它仍能與哪些金屬反應?CH3CH2OH 是非電解質,既無堿性,也無酸性;鉀、鎂、鋁等亦能和乙醇反應;(2)、CH3CH2ONa的
20、水溶液是堿性的?酸性的?仍是中性的?CH3CH2ONa 是強堿2、氧化反應1 燃燒:現(xiàn)象:產生淡藍色火焰,同時放出大量熱2 催化氧化:乙醇在銅或銀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可以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乙醛(CH3CHO)【留意】 1、生成物叫乙醛,特點基團是-CHO;2、Cu在這里起催化劑作用;3、在有機化學中常用反應物的得氧或得氫來判定氧化仍原反應;有機物得氧或失氫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有機物得氫或失氧的反應叫做仍原反應;乙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和重鉻酸鉀褪色,乙醇被直接氧化生成乙酸課題:第三章 第三節(jié)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2) 乙酸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第 17 頁,共 20 頁
21、一、物理性質1無色有猛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劑3沸點: 117.9 ,易揮發(fā);熔點: 16.6 ,易結晶,又稱冰醋酸二、分子組成與結構1、化學式: C2H4O2 2、結構式3、結構簡式: CH3COOH4、官能團:羧基( COOH)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組成的;羧基是由羥基跟羰基共同組成的;其性質是由兩個基團相互影響共同打算的,三、化學性質【歸納】 通過前面幾個小試驗可以證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活潑金屬、堿、鹽等物質發(fā)生反應;乙酸的酸性比硫酸、鹽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強;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2CH3COOH + CaCO 3 = CH3COO2 Ca +H 2O+CO
22、21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強弱: H2SO4 CH 3COOH H2CO32酯化反應: 1 定義: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酯化反應;【講解】 生成的乙酸乙酯無色、具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微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演示試驗】乙酸與乙醇的反應【試驗步驟 】:在試管里先加入 3mL無水乙醇,然后一邊搖動一邊漸漸地加入 2mL濃硫酸和 2mL無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燈當心勻稱地加熱試管 35min ;同時將導管通到裝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觀看現(xiàn)象,留意產物的氣味;【試驗現(xiàn)象】 :有不溶于水,具有果香味的無色透亮油狀液體生成【化學反應方程式】:CH3COOH + CH 3CH2OH CH3C
23、OOCH 2CH3 + H 2O 1、在試管中加入 3 mL 乙醇,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漸漸加入 2 mL 濃硫酸和 2 mL 乙酸2、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回答 】 催化劑:提高反應速率;吸水性:濃硫酸可以吸取生成物中的水,使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 3、得到的反應產物是否純潔?主要雜質有哪些?如何除去?【回答 】乙酸 ; 乙醇4、為何用飽和碳酸鈉溶液來吸取乙酸乙酯?【回答 】 . 吸取揮發(fā)出來的乙醇和中和揮發(fā)出來的乙酸;降低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和碳酸鈉溶液分層5、加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 防止暴沸6、長導管有何作用?導管為何不能伸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7、不加熱反應能夠發(fā)生么?加熱
24、的目的是什么?回答 】導氣和冷凝;防止倒吸【回答 】提高反應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fā),有利于收集乙酸乙酯;【提問】 在酯化反應中乙酸和乙醇有幾種可能的斷鍵方式?如何確定實際發(fā)生的是哪種斷鍵方式?【回答】 兩種可能的斷鍵情形形成含有18O的酯, 證明這種酯化反應的實質是:羧酸脫去羧基上的羥基,【敘述 】用含18O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應,醇脫去羥基上的氫原子;【板書】 2 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 羥基上的 3 特點: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成生成物;反應比較慢,一般要加入濃硫酸作催化劑,并加熱;【講解】 酯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低級酯是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存在于各種水果和花草中;如梨里含有乙酸
25、異戊酯,蘋果和香蕉里含有異戊酸異 戊酯等;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并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機溶劑;酯可用作溶劑,也可用作制備飲料和糖果的香料;課題:第三章 第四節(jié) 基本養(yǎng)分物質一、糖類、蛋白質、油脂的存在及用途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糖類是由C、H、O 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回答 】葡萄糖、果糖是同分異構體,分子式C6H12O6 ; 蔗糖麥芽糖是同分異構體,分子式C12H22O11 ;第 18 頁,共 20 頁名師歸納總結大肚能容,容學習困難之事,學習有成淀粉和纖維素的分子式相同,(C6H10O5)n 但是 n 值不同,不屬于同分異構體;(一)、
26、糖類 : 從結構上看 , 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講解】, 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1、單糖 :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識的有葡萄糖果糖 五碳糖 核糖和脫氧核糖 等. 葡萄糖 : 白色晶體溶于水不及蔗糖甜2、雙糖 :糖類水解后生成兩個分子單糖的糖. ; 其中最重要的雙糖是蔗糖和麥芽糖,無色晶體, 溶于水;存在 : 甘蔗、甜菜含量較多 3、多糖 : 淀粉 ; 纖維素通式 : C 6H10O5n ,淀粉:白色、無氣味、無味道、不溶于冷水、熱水中“ 糊化” ;(1)存在: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種子或塊莖中,谷類中含淀粉較多,大米(2)高分子化合物 : 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幾萬 - 幾十萬 纖維素:白色、無
27、嗅無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機溶劑;(1)纖維素是構成細胞壁的基礎物質;木材約一半是纖維素;(2)高分子化合物80%,小麥 70%;(二)、油脂: 一般說來常溫下呈固態(tài)的油脂叫脂肪,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油脂叫油;自然油脂多為混甘油酯;(三)、蛋白質1、組成元素:由 C、H、0、N、S等元素組成;2、基本組成單位 ; 氨基酸 3、高分子化合物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二十多種;必需氨基酸有 8 種,非必需氨基酸有 12 種; 3 、蛋白質的用途:動物的毛和蠶絲的成分都是蛋白質,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一)糖類和蛋白質的特點反應1、葡萄糖的特點反應(1)加熱條件下,葡萄糖與新制
28、 Cu(OH)2 反應顯現(xiàn)紅色沉淀;(2)葡萄糖在堿性、加熱條件下,能從銀氨溶液中析出銀;葡萄糖之所以發(fā)生這兩個反應,緣由是含有官能團醛基2、淀粉的特點反應 常溫下,淀粉與碘單質變藍色;3、蛋白質的特點反應(1)顏色反應 硝酸可以使蛋白質變黃,稱為蛋白質的顏色反應;CHO,這也是官能團醛基的特點反應;【強調】 顏色反應是檢驗蛋白質的方法之一;蛋白質變黃說明蛋白質含有苯環(huán),只有含有苯環(huán)的氨基酸構成蛋白質 才有顏色反應;(2)蛋白質的灼燒 蛋白質灼燒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依據氣味可鑒別蛋白質產品;(二)、糖類、蛋白質、油脂的水解反應 1、糖類的水解反應【強調】 稀硫酸催化下蔗糖水解后產物的檢驗時,不要忘了中和硫酸,否就硫酸易跟加入的氫氧化銅發(fā)生中和反應 : (1)蔗糖不發(fā)生銀鏡反應 , 也不和新制氫氧化銅反應 2 水解反應【摸索與溝通 】如何證明淀粉沒有水解?如何證明淀粉部分水解?如何證明淀粉完全水解?【回答 】 1、用銀鏡生成或用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檢驗淀粉尚未水解 2、用銀鏡生成,用碘水顯藍色檢驗淀粉有部分水解 3、用碘水不顯藍色檢驗淀粉已經完全水解 淀粉水解后生成仍原性單糖【提問 】我們吃饅頭時,咀嚼時為什么會感到有甜味?【講解 】不論是直鏈淀粉仍是支鏈淀粉 , 在稀酸作用下都能發(fā)生水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解除合同范本:汽車銷售合同解除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爬山活動安全保障合同
- 綠色辦公理念在小學生中的應用實踐
- 企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對公客戶資產合理分配探討
- 網絡安全與嵌入式系統(tǒng)的同步發(fā)展
- 教育領域中的宇宙探索之旅
- 新興技術下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基于工聯(lián)網平臺的在線教學應用研究
- 家庭教育中的時間管理藝術培訓小學生版
- 2025年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校園食堂菜譜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飲食體驗的途徑
- 骨科抗菌藥物應用分析報告
- 中職安全管理方案
- 百詞斬托福詞匯excel版本
- 高考寫作指導常見議論文論證方法知識梳理與舉例解析課件27張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語3500詞匯表
- 玻璃反應釜安全操作及保養(yǎng)規(guī)程
- 高中英語新課標詞匯表(附詞組)
- 證券公司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中金公司
- 一級建造師繼續(xù)教育最全題庫及答案(新)
- 2022年高考湖南卷生物試題(含答案解析)
- GB/T 20909-2007鋼門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