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_第1頁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_第2頁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_第3頁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_第4頁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消化道影像診斷學檢查方法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消化道影像診斷學檢查方法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一、常規(guī)造影1.食道造影: 13W/V的鋇劑或34:1之比的稠鋇劑。吞鋇時從不同角度觀察食管于不同充盈狀態(tài)下所見輪廓、形態(tài)、蠕動及柔軟度。粘膜法: 少量鋇劑附于粘膜表面。充盈法: 大口吞服充盈食管,觀察輪廓及擴張情況。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一、常規(guī)造影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2.胃及十二指腸: 中等稠鋇劑,1:11.5,250300ml鋇劑粘膜法: 少量305.ml鋇劑,利用體位及壓迫法顯示胃粘膜。仰臥位顯示胃前壁粘膜鄒壁形態(tài),臥位顯示厚壁粘膜。充盈法: 立位,左右前斜位,觀察食管,服完鋇,胃及十二指腸充

2、盈,顯示胃十二指腸的輪廓形態(tài),蠕動以及位置張力等。壓迫法: 更清晰的顯示粘膜鄒壁及病變形態(tài)。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2.胃及十二指腸: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3.小腸造影: 檢查前日晚飯后禁食,檢查前1.5小時服50W/V之鋇劑300ml之后右側(cè)臥位半小時,半小時1小時觀察各段小腸,直至鋇劑充盈回腸末端到升結腸為止。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43.小腸造影: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44.結腸鋇劑灌腸充盈法: 清潔洗腸后灌鋇劑,從直腸至結腸充盈,觀察輪廓、形態(tài)、張縮功能等。粘膜法: 將鋇劑排出后,殘留少量鋇劑,顯示結腸粘膜形態(tài)。壓迫法: 可疑病變部位壓迫。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54.結腸鋇劑灌腸消化道影像診斷學

3、課件5二、雙對比造影1.對比劑含量: 硫酸鋇在95以上。顆粒: 細小而均勻,或不均勻。0.51.0um粘度: 附著性、流動性好,濃度100W/V時粘度1520CPS為宜。懸浮穩(wěn)定性: 靜置3小時沉淀小于10耐酸性: PH1.5以下不凝固。濃度: 食管、胃160W/V小腸5060W/V結腸6065W/V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6二、雙對比造影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62.低張藥物: 減少胃酸分泌,減慢排空。減少重疊。鹽酸的莨菪堿: 20mg肌注,5分鐘產(chǎn)生低張。 胰高血糖素等。氣體產(chǎn)生的方法: (1)導管直接注入法。 (2)發(fā)泡劑。 (3)空氣吸入法。 根據(jù)檢查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停的體位進行觀察輪廓、粘

4、膜等。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72.低張藥物: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7第二節(jié)、胃腸道正常X線解剖及生理一、食管1、正常X線解剖: 食管人口相當于第六頸椎水平,下端相當于第1011胸椎水平,與賁門相接。分: 頸,胸,腹三段。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8第二節(jié)、胃腸道正常X線解剖及生理一、食管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第二節(jié) 胃腸道正常X線解剖一、食道食管入口食道正常解剖. 組織 . X線表現(xiàn)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9第二節(jié) 胃腸道正常X線解剖食管入口食道正常解剖.消化道2、右前斜可將三個壓跡: 從上向下為主A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左房壓跡。食管人口及食管裂孔處各有一個生理狹區(qū)。粘膜: 數(shù)條縱行相互平行,連續(xù)纖細條紋狀

5、影,與胃小灣粘膜相連。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02、右前斜可將三個壓跡: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0黏膜像:三條紋狀三個壓跡、分三段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1黏膜像:三條紋狀三個壓跡、分三段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13、生理功能:兩種蠕動: 原發(fā)性蠕動,始于入口向下推進,波及全程,另一種蠕動為繼發(fā)性始于食管本身,可連續(xù)發(fā)生。第三收縮為限局性不規(guī)則收縮,常突然出現(xiàn),迅速消失,多見于老年人。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23、生理功能: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2第一蠕動起自咽部 第二蠕動自主A弓 第三收縮于下段局部節(jié)段性 第四為逆蠕動 ,多見于梗阻時發(fā)生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3第一蠕動起自咽部 第二蠕動自主A弓 消

6、化道影像診斷二、胃正常X線解剖(一)胃分三部分:胃底、胃體、胃竇。胃底:賁門水平線以上部分。含氣稱胃泡。體:賁門至胃角竇:胃角至幽門。(二)胃的形態(tài)分四型:1、牛角型 2、魚鉤型 3、瀑布型 4、無力型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4二、胃正常X線解剖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4二、胃1、分區(qū)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5二、胃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5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6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6(三)胃粘膜:胃底:排列不整,彎曲呈網(wǎng)狀。胃體,小灣:見平行35條。胃竇縱行斜行或橫行。(四)雙重對比造影: 顯示胃小區(qū),胃小溝。胃小區(qū)約13mm大小,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大小相近的小隆起,呈網(wǎng)眼狀。胃小溝粗細一致

7、,輪廓整齊,密度淡而均勻,細于1mm。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7(三)胃粘膜: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7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8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8胃微 皺襞像胃小區(qū)、胃小溝 解剖標本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9胃微 皺襞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19胃小區(qū)、胃小溝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0胃小區(qū)、胃小溝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0(五)胃生理:1、胃張力:2、胃的動力: 由胃體上部開始,有節(jié)律性向幽門推進。大小灣深度不對稱,同時可見23個蠕動波,胃竇部呈向心性收縮,呈一管狀。3、胃的排空: 24小時排空。4、胃的分泌: 每天1.53.5L。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1(五)胃生理: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1三

8、、十二指腸正常X線解剖: 呈C字形,內(nèi)包胰頭部,分壺腹部、降部、橫部、升部。生理: 排空胃,膽汁、胰液、具有吸收功能以及攪拌,消化作用,還有一定的運動功能。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2三、十二指腸正常X線解剖: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2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3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3四、小腸正常X線解剖 : 附著在腸系膜上,正常人長度57m,小腸粘膜鄒壁的X線形態(tài)呈環(huán)形,一般狀態(tài)下為羽毛狀,低張呈密集的橫紋狀。1.運動功能。2.消化與吸收功能。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4四、小腸正常X線解剖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4四、小腸常規(guī)造影像 充盈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5四、小腸常規(guī)造影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

9、件25粘 膜 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6粘 膜 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6小腸雙對比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7小腸雙對比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7五、大腸正常X線解剖: 大腸分盲腸、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升橫結腸轉(zhuǎn)彎處為肝曲,橫降結腸轉(zhuǎn)彎處為脾曲。特征: 有結腸袋,對稱性袋裝突起。生理: 對食物無消化作用,維持機體水及電解質(zhì)平衡起重要作用。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8五、大腸正常X線解剖: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8五、結腸常 規(guī)造影 充盈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9五、結腸常 規(guī)造影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29結腸造影 黏膜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0結腸造影 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0結腸雙對比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1結腸雙對比像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1 胃腸道異常影像學表現(xiàn)一、胃腸道輪廓改變1、龕影。 2、充盈缺損 3、憩室。二.管腔大小的改變:管腔狹窄:(1)腫瘤性狹窄。(2)炎癥性狹窄。(3)外壓性狹窄。(4)先天性狹窄。(5)粘連性。(6)痙攣性。管腔擴張:消化道影像診斷學課件32 胃腸道異常影像學表現(xiàn)消化道影像診三.位置及移動度改變:1.壓迫性移位。2.腸管粘連。3.腹水。4.腸管先天固定不良。5.腸管先天性位置異常。四.粘膜鄒壁改變:1.粘膜鄒壁的破壞2.粘膜鄒壁平坦:(1)腫瘤破壞區(qū)(2)粘膜及粘膜下層的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