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2_第1頁
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2_第2頁
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2_第3頁
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2_第4頁
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住在富人區(qū)的她2009-2022歷年福建省事業(yè)單位聯考《綜合基礎知識B》真題(對應)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一卷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相對于“釣魚派”的“巧力”,我傾向于欣賞“撈魚派”的“蠻力”。在現實世界中,“撈魚派”的業(yè)績遠比“釣魚派”穩(wěn)定。他們可以始終確保自己的業(yè)績在公司中處于中上游的位置,令管理者放心。而“釣魚派”則不然,他們的業(yè)績總是大起大落,時而躍上巔峰,時而跌落谷底,令管理者又愛又恨。

那么緊接上述語段最有可能論述的是:

A.發(fā)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B.什么是“釣魚派”

C.什么是“撈魚派”

D.“釣魚派”和“撈魚派”的區(qū)別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閱讀文段,判斷文段的話題落腳點。文段話題落腳于尾句,主要講述“釣魚派”的業(yè)績大起大落讓管理者又愛又恨。根據話題銜接原則,下文應圍繞“‘釣魚派’的業(yè)績大起大落”這一現象進行論述。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符合上述語境。

因此,選擇A選項。

B項和C項:屬于文段的上文內容,下文不會再論述。D項:“兩派”的區(qū)別不是尾句的話題,且文段已表述清楚,無須贅述。

2.下面給定的是紙盒的外表面,下列哪一項能由它折疊而成: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折紙盒。

對題干平面展開圖中的各面進行標號,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分析選項。

A項:出現面1、面2、面6,經過這三面的公共點有1條線(不包括棱),原題干展開圖形中經過這三面公共點有兩條線(不包括棱),排除;

B項:出現面2、面3、面4,符合展開圖形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由左側圖形折成;

C項:出現面2、面3、面4,經過面3到面2畫箭頭,如下圖所示,面4在箭頭的左邊,原題干面4在箭頭的右邊,排除;

D項:出現面2、面5、面6,在原題干展開圖形中面2和面5是相對面,不能同時出現,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3.古生物學是一種古老而傳統(tǒng)的基礎科學,它研究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生物的化石,以此來了解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起源、進化、絕滅、復蘇及其與當時環(huán)境的關系。它一般要經歷野外考察、化石發(fā)掘、標本修理、科學研究、形態(tài)復原和博物館展出等幾個階段。在野外考察前,先要選擇地區(qū)和地層,尋找核實并確定地質文獻中所記錄的化石地點,而且要走訪當地老鄉(xiāng),調查考證是否在這一地區(qū)發(fā)現過化石以及何時發(fā)現的。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古生物學研究的獨特對象

B.古生物學的研究范圍

C.古生物學研究的方法特色

D.古生物學的學科定義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指出古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第二句指出古生物學一般要經歷的階段。第三句指出古生物學在野外考察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哪些。綜上,文段為并列結構,歸納概括得主旨。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是對文段的歸納概括,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和D項:表述片面,屬于第一句的內容。B項:表述片面,屬于第一、二句的內容,第三句講述的不是研究范圍,而是研究前的準備工作。

4.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guī)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組成元素相同,每個圖形均由米字格、兩個小球組成,且小球位置變化明顯,考慮平移。

第二步,兩段式,第一段找規(guī)律,第二段應用規(guī)律。

觀察發(fā)現,第一段圖形黑球每次逆時針移動2格,白球每次順時針移動4格;第二段圖一到圖二,黑球逆時針移動2格,白球順時針移動4格,繼續(xù)應用規(guī)律,只有C選項符合。

因此,選擇C選項。

5.食物________只為果腹、保健,便失去了“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語中無窮的意味。飲食,往往是一個地方文化的________,將厚重的歷史、漫長的變遷一概濃縮到地方菜肴里,用色香味來________這一山一水的性格以及定居于此的百姓心中的向往及訴求。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旦

傳承

顯耀

B.不應

積淀

透露

C.不應

基因

顯耀

D.倘若

寫照

彰顯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便失去了‘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語中無窮的意味”可知,“只為果腹、保健”為發(fā)生的情況。A項“一旦”表示將來有一天;D項“倘若”相當于如果、假使。二者均符合文意。B項和C項“不應”意為不應該,不能夠,置入該空,造成邏輯矛盾,排除B項和C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將厚重的歷史、漫長的變遷一概濃縮到地方菜肴里”可知,該空體現“飲食”和“文化”的關系,飲食屬于文化,該空表達“反映、體現”之意。A項“傳承”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D項“寫照”意為真實的刻畫、描寫,符合文意。答案鎖定D選項。

第三步,驗證第三空。根據“用色香味來________這一山一水的性格以及定居于此的百姓心中的向往及訴求”可知,該空表達“表現”之意?!罢蔑@”意為鮮明的顯示,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D選項。

積淀:①長期積累沉淀(多指某種思想、文化、經驗等);②積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經驗等?;颍荷矬w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顯耀:指聲譽、權勢等顯赫;夸耀、炫示。透露:泄露或顯露(消息、意思等)。

6.與以吃交好、以吃釋怨、以飲消愁的中式宴飲方式不同,西式冷餐會、自助餐提供了自由寬松的氣氛。晚清以來,社會交往擴大,外事活動增多,吃西餐成為待客的新方式。官場借助西餐酒會進行交際,民間也爭相效法,西餐館自此便在中國立足、生根。

根據以上材料,下列判斷有誤的是:

A.傳統(tǒng)中式宴飲便于聯絡親朋,整合關系

B.晚清以來,西餐開始成為待客的主要方式

C.中國西餐經歷了從官員到大眾化的發(fā)展

D.西餐比傳統(tǒng)中式宴飲利于私密化的交談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把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B項不符合文意,對應“晚清以來……吃西餐成為待客的新方式”,該項“主要方式”屬于歪曲文意。A項符合文意,對應首句“以吃交好、以吃釋怨、以飲消愁的中式宴飲方式”,排除A項。C項符合文意,對應尾句“官場借助西餐酒會進行交際,民間也爭相效法,西餐館自此便在中國立足、生根”,排除C項。D項符合文意,對應“西式冷餐會、自助餐提供了自由寬松的氣氛”,自由寬松利于私密化的交談,而中式宴飲多人圍坐一桌,私密性不足,排除D項。

因此,選擇B選項。

7.在一條筆直地公路上,AB兩地相距600米,甲乙兩人上午9時從AB兩地同時相向出發(fā),甲每小時走4千米,乙每小時走5千米。1分鐘后,他們都掉頭相反方向走,又過3分鐘,他們又掉頭相反方向走。就是一次按照1,3,5,7。連續(xù)奇數分鐘時掉頭走路。那么兩人首次相遇時是幾點幾分?

A.9∶04

B.9∶05

C.9∶24

D.9∶25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程問題,屬于相遇追及類。

第二步,甲每分鐘走米,乙每分鐘走米,所以每分鐘一共走150米。一分鐘的時候距離600-150=450(米),再過3分鐘的時候距離為450+150×3=900(米),再過5分鐘的時候距離為900-150×5=150(米),再過7分鐘的時候150+150×7=1200,接下來不到9分鐘就相遇,所以1200÷150=8,也就是再過8分鐘的時候相遇,所以總的用時1+3+5+7+8=24(分鐘)。

因此,選擇C選項。

8.如圖,把三角形ABC的三邊分別延長1、2、3倍得到一個新的三角形,則新三角形的面積是原三角形ABC面積的幾倍?

A.15

B.16

C.17

D.18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幾何問題,屬于平面幾何類。

第二步,連結A1B、B1C、C1A,因為CA、AB、BC分別被延長了1倍、2倍、3倍,所以S△AA1B∶S△ACB=1∶1、S△BB1C∶S△BAC=2∶1、S△CC1A∶S△CBA=3∶1,于是S△AA1B=1、S△BB1C=2、S△CC1A=3。

第三步,仍然由于CA、AB、BC分別被延長了1倍、2倍、3倍,所以

S△AA1C1∶S△ACC1=1∶1、S△BB1A1∶S△BAA1=2∶1、S△CC1B1∶S△CBB1=3∶1,于是S△AA1C1=3、S△BB1A1=2、S△CC1B1=6。

第四步,S△A1B1C1=1+1+2+3+3+2+6=18。故S△A1B1C1=18S△ABC。

因此,選擇D選項。

9.以社會化媒體為代表的群體傳播多以“段子”的形式為網民情結泄洪。它通過對大眾傳播的符號進行修改、補充、解構甚至扭曲、丑化來創(chuàng)建新的符號和話語意義。大眾媒體重拾這些變異后的新詞匯,并注入新的意義,會帶來更為理性和深刻的思考,這也符合大眾傳播主流輿論引導的角色作用。只有那些能夠維護大眾媒體權威本質的網絡語言才能進入主流媒體,一旦進入就會使語言生命力更頑強。

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

A.并非所有的語言都能進入大眾傳播

B.大眾傳播發(fā)揮引導主流輿論的作用

C.群體傳播與大眾傳播的語言形成互動

D.群體傳播消解了大眾傳播的中心地位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和第二句闡述了群體傳播通過對大眾傳播的符號的加工來創(chuàng)建新的符號和話語意義。第三句講述大眾媒體重拾這些變異后的新詞匯,注入新意,發(fā)揮主流輿論引導作用。尾句用“只有……才”引導必要條件,強調什么樣的語言能進入主流媒體。綜上,文段是“分—總”結構,主旨句是尾句。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是對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A選項。

B項和C項:非重點,屬于主旨句前的內容。D項:無中生有,文段未提及群體傳播對大眾傳播中心地位的消解。

10.甲、乙、丙三種貨物,若購甲3件、乙7件、丙1件,共需325元;若購甲4件、乙10件、丙1件,共需410元。那么購甲、乙、丙各1件,共需多少元?

A.100

B.125

C.135

D.155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題考查不定方程問題。

第二步,甲、乙、丙的價格分別設為x、y、z,根據題意有:3x+7y+z=325①,4x+10y+z=410②,①×3-②×2得x+y+z=325×3-410×2=155,即各購買一件需要花155元。

因此,選擇D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不定方程問題。

第二步,甲、乙、丙的價格分別設為x、y、z,根據題意可以列不定方程組3x+7y+z=325、4x+10y+z=410。因為求的是各買一件,也就是求整體,因此可以用賦零法來做,對y進行賦零是最方便的,解得x=85,y=0,z=70,則各購買一件需要花85+0+70=155。

因此,選擇D選項。

11.一個牧場每天新長出的草一樣多。已知這片草可以供6頭牛吃20天,或供7頭牛吃10天,那么該牧場可以供9頭牛吃幾天?

A.5

B.6

C.7

D.8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牛吃草問題。

第二步,設牧場每天新長草為x,原有草量為y,由牛吃草公式可得y=(6-x)×20,y=(7-x)×10,解得x=5,y=20。

第三步,設可供9頭牛吃t天,再代入牛吃草的公式:20=(9-5)t,解得t=5(天)。

因此,選擇A選項。

草地原有草量=(牛吃草量-每天長草量)×天數,即y=(N-x)×T

12.小說起源于事實與虛構、真與偽的辯證與爭奪,稗官是這場爭奪的一方,另一方面是那些無名的作者和聽眾、讀者。

接下來最可能論述的是:

A.小說的起源

B.小說的發(fā)展

C.稗官如何參與小說真與偽的爭奪

D.無名作者和聽眾、讀者如何參與小說真與偽的爭奪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閱讀文段,判斷文段話題落腳點。文段主要講述了小說事實與虛構、真與偽爭奪的兩方。接下來應圍繞這兩方做論述,但稗官是先提及的一方,按照行文邏輯,接下來應先論述“稗官在小說中的爭奪”。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符合上述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不是文段的落腳話題。B項:無中生有,文段未提及“小說的發(fā)展”。D項:不符合行文邏輯,應先“稗官如何參與小說真與偽的爭奪”。

13.某倉庫內有一批貨物,如果用3輛大卡車,4天可以運完;如果用4輛小卡車,5天可以運完;如果用20輛小推車,6天可以運完?,F在先用2輛大卡車,3輛小卡車和7輛小推車共同運2天后,全部改用小推車運,要求在兩天內運完那么后兩天每天至少需要多少輛小推車?

A.12

B.14

C.15

D.17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工程問題,屬于效率類。

第二步,根據題意可知一個大卡車一天搬,小卡車,小推車,賦總量為120。則它們的效率分別為10、6、1。先由2輛大卡車,3輛小卡車和7輛小推車共同運2天,那么它們的工作量為(2×10+3×6+1×7)×2=90,剩下的工作量120-90=30用小推車來做,而且是兩天的時間完成,則需要(輛)。

因此,選擇C選項。

14.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guī)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組成元素相似,并且圖形的格局相同,有明顯黑白元素,可考慮定義疊加。

第二步,九宮格,橫向規(guī)律較為常見,優(yōu)先考慮。

觀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圖形及驗證可得:黑+白=黑,黑+黑=白,白+黑=黑,白+白=白,第三行應用規(guī)律,只有A選項符合。

因此,選擇A選項。

15.①十年義務堅守

②古稀老人自辦書屋

③播種文化傾注愛心

④他說幸福在于奉獻

⑤開辟學習園地

A.②⑤③①④

B.④②③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⑤③①④②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觀察選項,確定首句應從②③④⑤中選擇。

先是“古稀老人自辦書屋”,然后才能“開辟學習園地”,在全社會“播種文化傾注愛心”,在自己的書屋“十年義務堅守”,最后“他說幸福在于奉獻”,所以首句應為②,排除B、C、D三項。

因此,選擇A選項。

16.唐代以前,我國產茶地區(qū)和飲茶風俗主要是在南方。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北方飲茶風俗隨著佛教禪宗的興起而盛行起來,北方盛行飲茶的風氣極大促進了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的迅速發(fā)展。當時,茶葉產量與全國人口平均消費水平都是相當高的。唐代茶葉經濟的繁榮,是陸羽能夠寫出《茶經》的社會基礎。據《茶經》不完全統(tǒng)計,當時已有8個道(或可稱為茶產區(qū))43個郡、44個縣生產茶葉。

以上材料的中心主旨是:

A.茶文化興起于我國的南方

B.茶文化的興盛與禪宗有關

C.《茶經》出現的時代環(huán)境

D.唐代茶葉經濟高度繁榮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二句主要表述唐玄宗年間北方飲茶興盛極大的促進了茶葉的生產和貿易。第三句講述唐玄宗年間茶葉產量和消費量都相當的高。第四、五句通過陸羽的《茶經》來說明唐代茶葉經濟的繁榮。綜上,歸納概括得主旨,強調唐代茶葉經濟繁榮。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非重點,屬于第一句引話題的內容。B項:表述片面且非重點,屬于第二句的內容,文段不是強調茶文化與禪宗的關系,而是“唐代茶葉經濟的繁榮”。C項:非重點,文段不是強調《茶經》,而是“茶葉經濟”。

17.2001的2003次方除以13的余數為:

A.3

B.7

C.9

D.12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計算問題。

第二步,2001除以13余12,2001的平方除以13的余數就是12的平方即144除以13的余數為1,若是3次方則余數為12。那么規(guī)律就是2001的奇數次方除以13的余數為12,偶數次方除以13的余數為1。

因此,選擇D選項。

18.要清楚地認識現代與傳統(tǒng)的區(qū)別以及東西方劃分的誤區(qū),單從理論上加以________是不夠的,還需回放歷史變遷的場景,探索東西方概念出現的歷史淵源,________造成這一思維定勢的心理原因。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說明

辨識

B.闡發(fā)

判別

C.說明

辨析

D.闡揚

辨別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該空搭配“理論”,對應“清楚地認識”。A項和C項“說明”意為解釋清楚,與“理論”搭配恰當,符合語境。B項“闡發(fā)”意為闡明并發(fā)揮;D項“闡揚”意為闡明并宣揚。文段未涉及“發(fā)揮”“宣揚”,二者均不符合語境,排除B項和D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回放歷史變遷的場景,探索東西方概念出現的歷史淵源”可知,要從龐雜的事物中得出“心理原因”,該空表達“分析”之意。A項“辨識”指辨認識別,側重于認識區(qū)別,不符合語境,排除A項。C項“辨析”指辨別,分析,側重于對事物進行分析,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判別:指根據不同點加以區(qū)分,辨別。辨別:是指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qū)別。

19.某單位有100名員工參與訂閱刊物,每名員工至少訂閱A、B、C刊物中的一種,其中有44人訂閱了A刊物,有55人訂閱了B刊物,有43人訂閱了C刊物;有15人訂閱了A和B刊物,有23人訂閱了B和C刊物,有12人訂閱了A和C刊物。那么該單位有多少人同時訂閱了A、B、C刊物?

A.8

B.10

C.12

D.14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容斥問題,屬于三集合容斥類,用公式法解題。

第二步,設有x人同時訂閱了A、B、C刊物,根據三集合容斥標準型公式:總數-都不滿足的=集合A+集合B+集合C-A∩B-B∩C-A∩C+都滿足的,可得:100-0=44+55+43-15-23-12+x,解得x=8(可用尾數法計算)。

因此,選擇A選項。

20.①提高群眾環(huán)保意識

②青圃青山綠水重現

③養(yǎng)殖戶改種苗木

④多種環(huán)保措施齊下

⑤滿山雞場拆了

A.③④②⑤①

B.②⑤③①④

C.④①③②⑤

D.⑤③①④②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觀察選項,確定首句應從②③④⑤中選擇。

先是“滿山雞場拆了”,然后才導致“養(yǎng)殖戶改種苗木”,目的是為了“提高群眾環(huán)保意識”,在“多種環(huán)保措施齊下”的作用下,最終“青圃青山綠水重現”,即首句應為⑤,排除A、B、C三項。

因此,選擇D選項。

21.最新研究發(fā)現,當老鼠看到在無法通過的一條路盡頭有食物,小睡一下時,其大腦中代表那條路線的神經元會在老鼠睡著時放電,好像它們正在做夢跑過那個通道抓住食物。和人類一樣,老鼠會在海馬體中儲存這個世界的心理地圖,在老鼠探索周圍環(huán)境時將電極植入其大腦后顯示,不同的地方被一起放電的不同海馬體神經元組合所記錄。這些“位置細胞”不只在老鼠處于特定位置時放電,還會在它們睡覺時放電,好像正在夢見曾經到過的地方。

上述語段旨在說明:

A.老鼠的大腦神經元記錄功能與人類相似

B.老鼠在睡著時大腦神經元還有記錄功能

C.適時小睡有助于增強老鼠的環(huán)境記憶力

D.睡覺有助于老鼠適應復雜環(huán)境尋找食物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觀點,即小睡幫助老鼠適應獲取食物不便的環(huán)境。第二句指出不同的地方被一起放電的不同海馬體神經元組合所記錄。第三句指出不同海馬體神經元會在老鼠睡覺時放電,好像正在夢見曾經到過的地方。綜上,文段為“總—分”結構,主旨句是首句。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對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和B項:非重點,屬于第二句解釋說明的內容。C項:無中生有,文段未提及“增強老鼠的環(huán)境記憶力”,而是讓老鼠對環(huán)境產生適應性。

22.下列詞語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A.天山的盛夏,簡直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B.文藝作品,尤其是詩歌中的用典,能使其表意豐厚,韻味悠久,含蓄蘊藉。

C.人們怎能不熱愛這個風光旖旎的南國花市,怎能不從這個盛大的花市享受著生活的溫暖呢。

D.有些所謂“時裝”,這兒鑲一溜花邊兒,那兒綴幾顆銅扣,啰里啰唆,讓人不敢恭維。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審題干,找出詞語搭配不當的一項。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搭配不當,“盛夏是花園”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可改為“盛夏的天山,簡直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B項、C項和D項搭配均恰當,排除B項、C項和D項。

因此,選擇A選項。

23.綠色和平組織在一份以“能源革命:可持續(xù)世界能源展望”為標題的報告中稱,新能源發(fā)電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積極投資將在世界范圍內催生一種年產值約3600億美元的工業(yè)。該工業(yè)將為世界提供一半的電力需求,每年減少燃料消耗約18萬億美元,同時保護氣候。該報告提供了一個快速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操作性藍圖,確保在2019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開始回落。

對上述文字理解錯誤的是:

A.新能源投資將在世界范圍內催生一種年產值約3600億美元的工業(yè)

B.新能源技術能保證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增長,減緩氣候變化

C.快速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

D.新能源為世界提供一半的電力需求,減少燃料消耗約18萬億美元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把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符合文意,對應“新能源發(fā)電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積極投資將在世界范圍內催生一種年產值約3600億美元的工業(yè)”,排除A項。B項符合文意,對應“該工業(yè)將為世界提供一半的電力需求,每年減少燃料消耗約18萬億美元,同時保護氣候”,該項屬于合理引申,排除B項。C項符合文意,對應尾句“該報告提供了一個快速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操作性藍圖,確保在2019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開始回落”,排除C項。D項不符合文意,對應“……每年減少燃料消耗約18萬億美元”,該項少了“每年”。

因此,選擇D選項。

24.社會主義的產業(yè)結構采用三次產業(yè)分類法,將產業(yè)劃分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產業(yè)。其中第一次產業(yè)指用自然界本來就存在著的勞動對象進行生產的初級產品的生產部門;第二次產業(yè)是指對初級產品進一步加工的生產部門;第三次產業(yè)是指不生產物質產品而只提供服務的部門。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屬于第一次產業(yè)的是:

A.某水產養(yǎng)殖戶購入10萬尾魚苗開展網箱養(yǎng)殖

B.某鞋業(yè)公司買入5000噸塑料顆粒用于塑膠運動鞋生產

C.投資者通過證券公司交易平臺從事股票、債券交易

D.某高校為擴大國際生招生規(guī)模,招收多名外國留學生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多定義,考查“第一次產業(yè)”,其關鍵信息如下:

①用自然界本來就存在著的勞動對象;

②進行生產初級產品的生產部門。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10萬尾魚苗開展網箱養(yǎng)殖,魚苗生長符合“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勞動對象”,符合定義;

B項:5000噸塑料顆粒不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勞動對象”,不符合定義;

C項:股票、債券交易不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勞動對象”,不符合定義;

D項:擴大國際生招生規(guī)模,招收多名外國留學生,不是生產,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

25.人際交往中有個首因效應,即人們對于一個人的評價60%基于第一印象,所以整容的確可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但是,整容有時就像戴面具,面具戴久了,笑容也會僵硬。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假性自體,就是沒有活出自己的樣子,是為了別人期望的那個自我而活。當戴上網紅的面具,我們就隱藏了那個脆弱的自己,為這副面具而活,沒有能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為自己而活。

從上述材料可知作者對整容的態(tài)度是:

A.支持的

B.反對的

C.客觀的

D.不確定的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體現作者對“整容”態(tài)度的關鍵信息。文段第一句指出整容的確有好處,第二句指出整容有時就像戴面具,是為了別人期望的那個自我而活,尾句以“網紅”沒有能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為自己而活為例做論證。綜上可知,作者對“整容”從利與弊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符合上述信息。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和B項:表述片面,均只提及作者一方面的態(tài)度。D項:與文意相悖,作者是有態(tài)度的。

26.“干冰”就是固體二氧化碳,其主要作用是充當優(yōu)良的制冷劑。當干冰被發(fā)射到高空云層時,它會迅速升華變成氣體,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大量的熱,局部空氣的溫度迅速降低,其中的水蒸氣就會發(fā)生液化變成小水滴,這樣就會形成濃密的云層并為降雨創(chuàng)造條件。此時,人工撒播的碘化銀就會使云霧產生凝結或凝華過程,再借助于水滴的自然碰撞,就能實現人工降雨了。

上述文字旨在說明:

A.干冰的作用

B.碘化銀的特點

C.人工降雨的環(huán)境

D.人工降雨的原理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二句主要講述干冰可以為降雨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句講述碘化銀在干冰創(chuàng)造的條件下,實現人工降雨。綜上,文段為并列結構,歸納概括得主旨。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對文段的歸納概括,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表述片面,未概括尾句。B項:表述片面,未概括一、二兩句。C項:非重點,文段強調的是“人工降雨實現的基本規(guī)律”,即“人工降雨的原理”,而不是“人工降雨的環(huán)境”。

27.研究人員發(fā)現,一顆土豆就能為一個LED燈泡提供40天的電能。經科技人員檢測發(fā)現,只要把土豆煮上幾分鐘,土豆內部的有機組織就會分解,使電阻降低,電子流動就更加自由,從而產生更多的電能。他們還將土豆切成4至5片,中間夾上鋅片和銅片,能使電能提高10倍。數據分析顯示,一塊夾有鋅銅電極的土豆電池所產生的電能成本比常見的1.5伏AA堿性電池便宜50倍。

上述文字重在講述:

A.土豆電池的發(fā)明

B.土豆電池的效用

C.土豆電池的制作

D.土豆電池的原理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指出“一顆土豆就能為一個LED燈泡提供40天的電能”。第二句講述土豆煮上幾分鐘,可以產生更多的電能。第三句講述土豆切片,中間夾上鋅片和銅片,能使電能提高10倍。第四句指出夾有鋅銅電極的土豆電池的電能成本極其便宜。綜上,文段為并列結構,歸納概括得主旨,主要講述土豆在電能上的優(yōu)點。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效用”指功效和作用,該項是對文段的歸納概括,符合文段主旨。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無中生有,文段未提及土豆電池是如何出現的。C項和D項:非重點,文段并不是強調“制作”“原理”,而是“效用”。

28.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后得出的一個結論,即在各種組織中,由于雇主單位習慣上對在某個層級上稱職的雇員予以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