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件-第5章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_第1頁
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件-第5章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_第2頁
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件-第5章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_第3頁
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件-第5章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_第4頁
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件-第5章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第五章

啟蒙與救亡:五四新文化運動河海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本單元主要講四個問題:(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四)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轉向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袁世凱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界大搞祀孔祭天,公然為復辟帝制張目。各種尊孔復古組織、迷信團體紛紛出籠,并得到軍閥政客們的大力支持。封建軍閥和滿清余孽們在辛亥革命后,破壞民主共和,大搞專制復辟。既然反動的政治總有腐朽的文化為之張目,那么捍衛(wèi)共和、反對倒退就勢必要痛擊這股尊孔復古和鬼神迷信的逆流。這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回應。五四新文化運動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伴隨著封建階級無可挽回地沒落,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新文化的沖擊與挑戰(zhàn),尤其在中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后。甲午之后,康梁維新派開始抨擊君主專制、綱常名教,主張民權、自由、平等。辛亥時期,革命派政治上進一步推翻君主專制,反對專制復辟。五四新文化運動從思想上排孔,在深度和廣度較前都有超越。歸根說,是要在辛亥后找尋中國的出路是什么?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奴役,徹底把中國人變成了阿Q奴才。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失望、苦悶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陳獨秀認為,“我們中國多數(shù)國民…腦子里實在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币?915年陳獨秀《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創(chuàng)刊為起點,五四新文化運動拉開大幕。這是1919五四運動前后的一場旨在廓清蒙昧、啟發(fā)理智,掙脫封建思想束縛的思想啟蒙與愛國救亡運動。具體來說,它是辛亥革命失敗后,先進分子為了擺脫國家落后和危亡狀態(tài),介紹現(xiàn)代文明,傳播人的自由權利及其制度保障(自由、法治、民主、憲政等),促進思維方法變革,推動中國文化更新和社會變革的運動。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一詞始用於十八世紀法國的思想界。它包括多種含義,主要是強調「理性」,以科學掃除愚昧,以理性思維取代宗教信仰,以懷疑的態(tài)度挑戰(zhàn)封建社會的種種權威。

陳獨秀把雜志定名為《青年》(1915年9月),將改造社會的職責寄予青年身上。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兩面大旗——新道德與新文學基本口號——民主與科學當時提倡的民主:一是指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二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當時提倡的科學:一是指具體的科學技術、科學知識;二是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以及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科學方法。1、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學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p>

——陳獨秀中國傳統(tǒng)社是家國同構的宗法型社會。政治文化的基礎是儒家倫理道德。

“儒者以綱常立教,為人子為人妻者,既失個人之獨立人格,復無個人之獨立財產”

——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

“到了如今,我們應該覺悟:我們不是為君主而生!不是為圣賢而生!也不是為綱常禮教而生!…吃人的就是禮教,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吳虞《吃人與禮教》

“蓋共和立憲制,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與綱常階級制為絕對不可兼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反對舊道德,反對舊禮教舊倫理,別尊卑、明貴賤的等級制度,對人性的嚴重束縛和壓抑。提倡新道德,以資產階級的民權、自由、平等等思想反抗舊傳統(tǒng)舊倫理。1、人道主義呼喚:人是人,人不是奴隸,更不是牛馬。2、個人主義呼喚:人是個體存在物,不是國群的附屬物,也不是家族的附屬物。關注個體獨立、生命自由的可貴。關注個人的權利與解放。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把批判的矛頭封建主義的正統(tǒng)思想——孔學,因而排孔、反孔成為觀念形態(tài)革命的起點。

“民主”與“科學”與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處在一種不相容的境地??讓W提倡的是“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與新文化運動提倡者提出的“建設西洋式之新國家”的目標不相適應。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轉向對封建主義文學的攻擊,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成了一場文學革命運動。因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必須要變革文學內容;因文語脫節(jié)的現(xiàn)實,也必須要進行文學形式的變革?!拔逅摹毙挛幕\動中提倡文學革命,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開端1917《文學改良芻議》胡適我若出了牢籠,不管他天西地東,也不管他惡雨狂風,我定要飛他一個海闊天空!直飛到筋疲力竭,水盡山窮,順便請那狂風,把我的羽毛肌骨,一絲絲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氣中!

——《新青年》曾刊載的散文詩《鳥》(女青年陳衡哲作)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在推動思想解放中作用巨大,但也存在極端激進主義。表現(xiàn)在哪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激進主義的聲音:中國文化崩潰,廢漢字,全盤西化的論調是其很大的弊病。陳獨秀(北京大學教授):“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p>

魯迅(北京大學教授):“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終將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運之道?!?,“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焙m(北京大學教授):“漢字不廢,中國必亡”。中國這個民族是“又愚又懶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長進的民族。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知識、文學、音樂、藝術、連身體都不如人”,,白話文運動可以讓漢字這個“象形文字的殘根余孽”爬出中世紀的茅坑。五四新文化運動強烈的反“傳統(tǒng)”,反的到底什么“傳統(tǒng)”?顯然,傳統(tǒng)可以延存,但每個時代都有改造和發(fā)展。如儒家政治思想正是在各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斷篡改下不斷奴化。這里的“傳統(tǒng)”歸根是當時中國現(xiàn)實存在的,是滿清奴化統(tǒng)治中國人留下的“傳統(tǒng)”,正如,中國人留豬尾辮穿馬褂是滿清特有的“傳統(tǒng)”,而不能是認為中國自古固有的傳統(tǒng)。新文化運動期間,熱血青年其實把滿清傳統(tǒng)當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全部,以為中國文化自古就這個樣。以至于今天的我們,動輒曰毒害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動輒說吃人的程朱理學,把中國古人智慧凝結完全一筆抹殺。其實是數(shù)典忘祖。“‘父一而已,人盡夫也’,此語雖得罪于名教,亦格言也。父子之恩,有生以來不可以移易者也。委禽從人,原無定主。不但夫擇婦,婦也擇夫也。謂之人盡夫,亦可也”。

——謝肇浙《五雜俎》人盡可夫,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一句罵人的話,但在謝肇制的解釋下,這句話卻被賦予了一定程度上婚姻戀愛選擇自由的意味,也就是男人固然可以選擇自己老婆,婦女也可以選擇自己丈夫。滿清時期《列女傳》、功德牌坊比起以前各代突出的增多。五四時期批判吃人的禮教,也即所謂在禮教的約束下,婦女只要有稍微違背禮法,就可能遭受羞辱,甚至被剝奪性命。魯迅的小說《祝?!分芯兔枥L了祥林嫂因為嫁了兩個丈夫,就遭受種種歧視,以至最后悲慘死去。

可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真是中國文化正常發(fā)展的結果嗎?明朝的情形是什么樣的?

稍微看一些明人的記載以及當時通俗小說中所描繪的情形:如謝肇浙的《五雜俎》、馮夢龍《三言二拍》等。從明代的一些事實看主流觀念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歪曲從明代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來看,所謂“禮教殺人”的“傳統(tǒng)文化”,決非本來中國文化按照自身邏輯正常發(fā)展下呈現(xiàn)的面目;而是滿清登峰造極的專制文化和萬馬齊喑的奴才文化造就的!按照明代法律,并不禁止婦女改嫁,也無甚歧視。

“即今國家律令嚴于不孝不忠,而婦再適者無禁焉?!?/p>

——(明)謝肇浙《五雜俎》給嬰兒洗澡后,不能把嬰兒連同臟水一起倒掉。

——黑格爾語錄新文化運動早期的全盤西化論調,如同給嬰兒洗澡,倒臟水時卻把嬰兒也一起給倒掉了。

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1、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結束了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國的正統(tǒng)地位。2、介紹吸收世界先進文化,推動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轉化,倡導人的權利和解放,推進了教育、學術、倫理、表達工具和觀念的變革。3、思想啟蒙與政治救亡互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結果,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四、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先進分子的轉向五四新文化運動,簡稱新文化運動,包括五四運動。1919五四反帝愛國事件是這個運動的分水嶺。五四運動1919.5.4思想啟蒙,重反封建專制政治救亡,重反帝壓迫個人解放,自由平等民權等資產階級思想社會解放,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先進分子為何有這樣的轉向?有外部的兩個影響:一是十月革命;二是世界大戰(zhàn)。首先,是十月革命的巨大榜樣作用。革命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的啟示;反帝的友好姿態(tài)也有利于中國親近。第二,對帝國主義世界大戰(zhàn)的厭惡。反思資本主義的弊端,懷疑資本主義方案。從根本上看,內在的中國現(xiàn)實困境促使先進分子必須思考出路。中國先進分子系統(tǒng)的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并且在反復比較、推求和論證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不是人的主觀意愿所能決定的,不能脫離客觀形勢的全局、矛盾的焦點和當時把歷史推向前進的關鍵。外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與帝國主義世界大戰(zhàn)的災難;內部: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勾結反動統(tǒng)治。誰能解決反帝反封的歷史任務??一、選擇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國際環(huán)境的雙向作用,也是國內反帝反封建的雙重訴求,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二、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和人民性的理論品質和獨特魅力,正是被壓迫人民尋求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綜合來說,選擇馬克思主義具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與文化的相融性。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是為勞動者說話的學說。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產生標志。它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fā)展的產物。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作為一個思想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組成部分。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tǒng)稱: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fā)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guī)律:剩余價值學說揭示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它的任務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yè)本身的性質,實現(xiàn)沒有階級剝削壓迫、按勞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茖W社會主義社會,是一種以公有制為基礎,以群體利益為目標,按勞動分配為形式的非個人獲利模式的社會,社會公平正義和諧幸福是其核心體現(xiàn)。空想社會主義;(在無產階級覺悟前僅僅是美好愿望)民主社會主義;(非暴力的,靠議會選舉)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是絕對物,個人是從屬品。個人權利、尊嚴無法得到保障,遭到國家名義無情摧殘,從而異化成集權納粹主義——法西斯化的民族社會主義)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新文化運動是二十世紀中國尋求現(xiàn)代化富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一場文化想上的啟蒙運動。期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作為其高峰和標誌。五四運動既有思想解放運動的性質,也有反帝國民主運動的特色。運動確實對中國文化思想及社會政治等方面的發(fā)展,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它促使了學生運動和勞工運動的崛起、國共兩黨政治地位的奠定、其他政治團體的興起;它推動了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群眾運動的發(fā)展;它也促進了白話文學的發(fā)達,有助平民教育的推廣及平民地位的提高;它加速了中國舊家族制度的崩潰,為中國的女權運動的勃興掃除障礙。尤其重要的是,它動搖了儒家思想和傳統(tǒng)倫理的權威地位,並帶進近代西方各派的新思想、新學理、加速了中國此後學術與文化方面西化的趨勢。首先,五四時代的知識份子主張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徹底的檢討與變革,這是前所未見的。他們認為,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只有在法制層面的改變,而思想人心和價值觀念卻絲亳未變,國家的現(xiàn)代化工作實未算完成。因他們力主文化整體的改變,才可以與民主的體制相適應,此為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認識。首先,五四時代的知識份子主張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徹底的檢討與變革,這是前所未見的。他們認為,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只有在法制層面的改變,而思想人心和價值觀念卻絲亳未變,國家的現(xiàn)代化工作實未算完成。因他們力主文化整體的改變,才可以與民主的體制相適應,此為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認識。其次,新文化運動中的某些知識分子,對個人權利和國家獨立兩觀念接受之速,信仰之堅,也是前所未有的。當時這些人對個性解放,社會平等民族獨立的要求和鼓吹都非常熱烈和投入。再者,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知識分子,引進了空前大量的西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