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講課稿_第1頁
最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講課稿_第2頁
最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講課稿_第3頁
最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講課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學們好,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可持續(xù)開展,請大家迅速回憶一下,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學習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水土流失,來深入理解可持續(xù)開展的含義。本節(jié)內容分兩節(jié)課完成。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區(qū)域可持續(xù)開展。我們知道,世界各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可持續(xù)開展落實到一定時空尺度內就表現為區(qū)域可持續(xù)開展,它的具體含義是指在一定的時空尺度區(qū)域內,人類通過能動地控制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tǒng),在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又不超越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和本區(qū)域開展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和其他區(qū)域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區(qū)域的可持續(xù)開展包括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可持續(xù)開展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復合系統(tǒng),其中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開展是區(qū)域可持續(xù)開展的根底,經濟開展是條件,而社會開展那么是目的。區(qū)域可持續(xù)開展要解決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等方面的問題。生態(tài)破壞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壞、濕地減少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所謂“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它包括土壤侵蝕及水的流失?,F在我國的水土流失狀況十分嚴重,大約有18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黃河流域、長江中上游地區(qū)、南方低山丘陵區(qū)、東北黑土分布區(qū)和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發(fā)生。黃土高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黃土高原的面積約30多萬平方公里,發(fā)生水土流失的區(qū)域占總面積的90%左右,每年流失的土壤約有16億噸。來看看黃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下面是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請大家對照地圖冊。黃土高原位于東經100°24′~114°,北緯34°~40°20′之間,在全國地貌格局中屬于第二階梯。自北而南跨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從東南向西北包括半濕潤地帶、半干旱地帶、和干旱地帶。其范圍東界為太行山西側,西界為烏鞘嶺、日月山、拉脊山一線,南界為秦嶺—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線,北界為長城。地跨青、甘、寧、蒙、陜、晉、豫七省〔區(qū)〕。總面積為64萬km2。黃土高原地處黃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黃河流域自古就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但是由于黃土高原地區(qū)本身固有的自然環(huán)境脆弱,加上長期以來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壞,水土流失極為嚴重,使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近二三千年內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成為其經濟開展的重要的制約因素。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首先我們看看自然原因:1.黃土特性黃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為主,而粉砂粒級中又以粗粉砂占絕對優(yōu)勢,約占總重量的50%以上。黃土的特性決定了它膠結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極易分散懸浮,土塊遇水后,迅速崩解。黃土的顆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內在原因。2.植被覆蓋率低在黃土高原上,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禿嶺,給人留下滿目瘡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由于過墾山坡,表土流失嚴重,顯露出基巖,而植被覆蓋率的進一步降低更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3.地形因素地形制約著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黃土高原長期的水土侵蝕切割,塑造了殘塬、梁、峁和溝谷等多種地貌形態(tài)。在各種雨強的情況下,一般侵蝕量與坡度成正相關。地面坡度是決定徑流沖刷能力的根本因素,徑流的大小決定于徑流的數量、深度和速度。而流速大小又取決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圍內,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為嚴重。4.降水因素黃土高原地區(qū)具有降水集中、強度大、暴雨多的特點。黃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7~9月,約占全年雨量的60%~75%。據測定,每次暴雨所產生的侵蝕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蝕量的40%,甚至高達90%。暴雨侵蝕次數占侵蝕性降水次數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徑流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斷開展的主要動力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為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比方毀林毀草、濫墾濫牧、開荒擴種、陡坡耕作等會造成水土的流失。1.毀壞植被,陡坡耕種黃土高原地區(qū)絕大多數是自然地理條件很差的貧困地區(qū),人口素質低,人口增長速度快,為解決起碼的糧食及溫飽問題,不惜毀林開荒,陡坡耕種。2.過度放牧,減少植被覆蓋率長期以來,由于放牧強度的增大,嚴重影響了草地的覆蓋率,限制了草場資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黃土高原產草量最高的草地,可達7.81t/hm2。由于改進草場與人工草場所占比例相對于自然草場要小得多,因此超載放牧對草場的破壞程度十分大。3.各項工程建設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隨著經濟的開展,開礦、修路、建廠以及其他工程建設迅速開展,大量棄土、棄渣進入河道,增加新的產沙來源。黃土高原地區(qū)礦產資源種類多,開采過程中缺乏合理的規(guī)劃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導致開采過程中濫倒棄渣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我們可以用歌訣來記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條件很特殊,地表破碎遭侵蝕;黃土特性抗蝕差,遇到降水易崩解;氣候處在過渡區(qū),降水集中多暴雨;構造運動較劇烈,谷坡陡峭不穩(wěn)定;植被稀少缺保護,削減雨水能力低。人為活動是誘因,開荒伐木和過牧;采礦修路鉆窯洞,水土流失更嚴重。從古至今,造成黃土高原的各類因素中,人為因素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讓我們來看一段歷史資料:自秦漢以來黃土高原經歷了三次濫伐濫墾高潮,第一次是秦漢時期的大規(guī)?!巴蛪è?邊防軍有組織大墾荒)和“移民實邊〞開墾。這次大“屯墾〞使晉北陜北的森林遭到大規(guī)模破壞。第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規(guī)?!巴蛪è暎裹S土高原北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空前浩劫。據考證,明初在黃土高原北部陜北(延安、綏德、榆林地區(qū))和晉北大力推行“屯田〞制,竟強行規(guī)定每位邊防戰(zhàn)士毀林開荒任務。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明代推行“屯田〞制對環(huán)境破壞之嚴重。第三次大墾荒是清代,清代曾推行獎勵墾荒制度,墾荒范疇自陜北、晉北而北移至內蒙古南部,黃土高原北部和鄂爾多斯高原數以百萬畝計的草原被開墾為農田,使大面積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接先來,我們看看水土流失現狀及其造成的危害2.1水土流失現狀水土流失面積廣,強度大目前,黃土高原地區(qū)總面積64×104km2,水土流失面積到達45.4×104km2,其中年侵蝕模數大于5000t/km2的強度水蝕面積為14.65×104km2,占全國同類面積的38.8%;年侵蝕模數大于15000t/km2的劇烈水蝕面積為3.67×104km2,占全國同類面積的89%[4]。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光山禿嶺的景象。黃土高原輸入黃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為16億t,其中有4億噸淤積在黃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10cm,最高處達15cm,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使1億多人口受到洪水的嚴重威脅。黃土高原地區(qū)范圍廣,面積大,而且水蝕、風蝕強度十分嚴重。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相當于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和長江4條大河輸沙量的總和。速度快黃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層1cm,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多倍至400倍。黃土高原在240萬年前形成時,每100年沉積1cm,黃土最厚處達400m。水土保持專家說,土壤根本上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據科學研究推算,在自然狀態(tài)下要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1.2萬年至4萬年,即形成1cm厚的土層需要120年至400年。2.2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嚴重據水土保持部門觀測,在黃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億t泥沙中,含有氮、磷、鉀總量約4000萬t[5],這就使黃土地生產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產能力,從而導致和加劇貧困;同時人口大幅增加,毀林開荒,進一步加劇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狀惡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劇了干旱的開展。農田破壞更加嚴重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劇,致使黃土高原溝壑開展速度十分驚人,其溝壑密度一般在2~5km/km2以上,有些地方可達6~8km/km2以上,切割深度可達100~200m以上,地面裂度多在20%~50%左右,最高可達65%以上[5],這就意味著溝壑面積越來越大,農田面積被支解得越來越小。農田破壞越來越嚴重。氣候條件更加惡劣隨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劇,林草地所占比例嚴重下降。亂墾濫伐現象,使原本惡劣的氣候條件更加嚴重,而氣候條件的惡劣更加劇了水土流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50年代以來,黃土高原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使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整體惡化趨勢尚未根本遏制,治理難度相當大。據研究,過去黃土高原地區(qū)林草措施保存面積僅為統(tǒng)計面積的30%左右,而且多為幼年林或者近于衰敗的低效林,人工造林地區(qū)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土壤水分虧缺、林木生長受抑的現象。泥沙淤積河道,旱澇災害不斷黃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億噸的泥沙被沖刷淤積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從而造成下游河床高出河岸地面,易造成河道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