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上半期考試卷_第1頁
高二歷史上半期考試卷_第2頁
高二歷史上半期考試卷_第3頁
高二歷史上半期考試卷_第4頁
高二歷史上半期考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平潭嵐華中學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期中考試歷史試卷(滿分100分完卷時間:90分鐘)命題老師:倪政寶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2分共48分)1.孔子55歲才參與魯政,但不到三月便離職帶著學生周游列國。所到之處,常得到諸侯國當權者的熱情接待和客氣咨詢。這表明當時()A.魯國文明開發(fā)落后B.仁政理念廣受推崇C.魯國漠視禮儀教化D.周禮制度影響深遠2.三國名將關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為忠義的化身享受中國乃至世界華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關羽的忠勇 B.理學的推崇C.人民的愛戴 D.經濟的發(fā)展3.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時代特征的是()A.黃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4.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時代特征的是()A.黃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5.日本學者岡田武彥將中國古代的人生哲學分為三系:現實主義,主張以“力”和“術”為手段去絕對地支配和控制對立的另一方;理想主義,以人本來具有道義性這一道德人生觀為基礎;超越主義,強調入是相對的存在,只有通過順從那超越于人的東西,才能擺脫這一命運的束縛。材料中的“三系”分別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6.《夢溪筆談》記載:“方家(指方術之士)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边@則材料不能說明()A.沈括已經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時人們已經能夠制造人工磁體C.指南針在古代時常被用于迷信活動

D.指南針已經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yè)中7.“狂僧揮翰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律。龍虎慚因點畫生,雷霆卻避鋒芒疾”,唐朝詩人竇冀的這首詩描述了當時一位書法家的創(chuàng)作情景。與這一描述相符的書法作品是ABCD8.右圖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吉祥物——形象時尚、動感可愛的五只羊,分別取名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樂羊羊”,組成“祥和如意樂洋洋”。這幅圖畫應屬于油畫B.彩陶畫C.文人畫D.風俗畫9.下列文學藝術作品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10.有人撰文稱“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面鏡子:_______映照出中國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國人的俠義;_______映照出中國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國人的天下觀。這“四面鏡子”分別是()A.《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B.《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C.《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D.《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11.魏源在19世紀50年代寫到,西方人講禮貌,正直,有知識,根本不應該稱之為“夷”。四五十年代的許多著作把西方人稱“夷”,但在七八十年代,這些著作在改版時都改作“洋”了。這一變化反映了()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變化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12.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边@位思想家主張()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13.康有為撰寫《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傳播西學,宣傳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則樹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們的共同點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對專制統(tǒng)治 B.抨擊封建思想,學習西方探尋強國之路C.徹底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D.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14.下列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興起的先后順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逮”②“中華(民國)立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人道之大經。政體雖更,民彝無改”③“吾人對于俄羅斯今日之事變,惟有翹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15.導致近代中國人由學習西方“器物”轉向學習“制度”的決定因素是()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斷加深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C.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不斷走向科學 D.中國無產階級獨立登上政治舞臺16.在清末,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對西方列強的態(tài)度 B.是否實行“平均地權”C.政體變革的方式和目標 D.應否推行議會制度17.中國近代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發(fā)展資本主義

B.救亡圖存

C.反對專制統(tǒng)治

D.反抗外來侵略

18.“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其中的“驅除韃虜”的積極意義主要在于()A.發(fā)展資本主義B.推翻專制統(tǒng)治C.建立民主政治D.實現民族獨立19.新三民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相同之處有()①實行耕者有其田②中國革命分兩步走③反帝反封建④兩類矛盾學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0.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時期,體現這種“成熟”的理論成果是()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B.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C.人民民主專政理論D.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21.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在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具體情況相結合。下述毛澤東的革命斗爭策略中,與此認識相吻合的有()[來源:Zxxk.Com]①重視農村根據地建設②重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③重視共產國際的指導④重視工農運動有機結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下列關于19世紀末到1920年先進中國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評論,不正確的是()A.相繼經歷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為師”的過程B.先后主張或實踐了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和社會主義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進的中國人已經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D.反映出先進的中國人在尋求救國救民道路時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23.最能體現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事例是()A.創(chuàng)立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B.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C.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地解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D.召開中共七大,制定黨的政治路線,給人民指明光明前途24.20世紀20年代開始,列寧就在蘇維埃俄國提出實行“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民主革命道路,90年代鄧小平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人類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三位政治家有共同之處,其共同點表明了()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yōu)劣之分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相互學習借鑒C.歷史的發(fā)展主要是歷史巨人推動的D.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分卷II非選擇題(52分)1.(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子路問政子曰:義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無所錯(措)手足。——《論語》材料二《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上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計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先谝慌闹靖哌h的學者促進下,理學于宋代興起。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tǒng)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公道與良知。朱熹說:“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敝祆鋮^(qū)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認為當時國之大患根在君王心術已受蒙蔽。應"根據《大學》之教,以正心誠意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針對當時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知識。”——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結合材料一與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張?(4分)結合材料三與所學知識,概括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6分)?,F代學者將宋明理學分為理學與心學,你認為理學與心學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2分)2.(14分)觀察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圖1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圖2宋徽宗畫《芙蓉錦雞圖》圖3《紅樓夢》請回答:圖1中的書法屬于什么書體?該種書體的特點是什么?擅長此種書體的書法家還有哪些?(4分)(2)圖2中的繪畫屬于什么畫種?該畫種的特點是什么?(4分)(3)結合圖3和所學知識指出,《紅樓夢》屬于哪一文學體裁?這一作品問世的社會背景有哪些?(6分)28.近代以來,中學與西學、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和斗爭深深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14分)材料一從“淫巧”到“長技”鴉片戰(zhàn)爭以前,人們對西方的科學技術多半投以鄙視的目光,當時一般人視之為“奇技淫巧”,皆“恥言西學,有談者則詆為漢奸,不齒士類?!?9世紀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識之士提出“盡轉外國之長技為中國之長技”,隨之掀起了學習西學、翻譯西書的浪潮。材料二從“臣民”到“國民”19世紀的報刊、揭帖中,對民眾多以“臣民”“子民”相稱。進入20世紀,“國民”“權力”話語逐漸取代了“臣民”“子民”話語。(1)材料一中人們對西學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人們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6分)(2)依材料二并結合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20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