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復習課件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復習課件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復習課件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復習課件_第4頁
寡人之于國也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1a寡人之于國也《孟子》1a二、基本文學常識復習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其政治主張與社會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如民貴君輕)、“仁政”,其論斷還有“性善論”。2.《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語錄體散文集,是孟軻及其弟子編成的記錄孟軻言行的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被稱為四書。2a二、基本文學常識復習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著讀準下列字音王好()戰(zhàn)hào棄甲曳()兵yè數(shù)()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雞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餓莩()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內(nèi)sù申之以孝悌()tì3a讀準下列字音王好()戰(zhàn)hào棄甲曳()兵yè數(shù)(四、翻譯第一段:4a四、翻譯第一段:4a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于:對于。焉耳矣:語氣詞連用。河內(nèi):黃河西部兇:荒年,年成不好察:觀察無如:不如,比不上加:更5a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黃河以北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去,把黃河以東的糧食轉(zhuǎn)移到黃河以北;黃河以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6a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更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么呢?”7a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翻譯第二段:8a翻譯第二段:8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請:請允許我。喻:打比方。填然:擊鼓聲。鼓:擊鼓,名→動。之:音節(jié)助詞。曳(yè):拖著。兵:兵器。而:修飾連詞。走:逃跑?;颍河械娜恕R裕簯{借。9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戰(zhàn)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開始交戰(zhàn),戰(zhàn)敗的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10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有的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

11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有的翻譯第三、四段12a翻譯第三、四段12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通“毋”)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13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直:只是。耳:罷了,語氣助詞是:這。無:通“毋”,譯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詞14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敝保褐皇恰?4a翻譯第五段15a翻譯第五段15a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違:違背,耽誤。勝:盡,完。數(shù)(cù):密。罟(gǔ):網(wǎng)。洿(wū)池:池塘。生:活著的人。喪(sāng):埋葬,辦喪事。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王道:為王之道,即以仁義治天下(施行仁政),這是儒家的政治主張。16a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17a“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18a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翻譯第六段19a翻譯第六段19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樹:名→動,栽種;之:音節(jié)助詞樹之以桑:狀語后置句以:介詞,憑借衣:yì,穿,名→動帛:絲織品;豚:小豬;彘:大豬;之:代詞,復指;畜:動詞,喂養(yǎng)無:通“毋”,不要失:錯過;食:吃20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拔瀹€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的衣服了。雞、豬、狗的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21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tún)狗彘(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奪:耽誤謹:形→動,謹慎認真從事庠、序:古代的學校申:反復陳述;孝:尊敬父母悌:敬愛兄長;義:道理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頒:通“斑”負:背著東西;戴:頂著東西22a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jié),數(shù)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23a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百畝大的田地,不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通“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24a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通“斑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這樣而:表轉(zhuǎn)折,卻王:wàng,名→動,為王,統(tǒng)一天下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25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p>

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使天下百姓歸順的還從未有過。26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翻譯第七段27a翻譯第七段27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食:第一個為動詞,吃;第二個名詞,食物檢:約束;涂:通“途”,道路;殍:餓死的人發(fā):開倉賑濟歲:年成28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是:這異:區(qū)別兵:武器罪:名→動,歸罪斯:那么,就至:到,歸順焉:語氣詞,了29a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途”)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30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途”)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p>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p>

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成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31a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p>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2a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贝笸醪灰獨w罪于年成,那么天下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

。2.

,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

33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33a五、默寫過關(guān)1.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34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34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

。2.

,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

35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35a五、默寫過關(guān)1.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36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36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37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7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庠序: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38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8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庠序: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撤淠疽匆欢ǖ募竟?jié)(指在草木凋落的時候,那時生長時節(jié)已過),那木材就會用不完。39a六、翻譯下列句子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9a六、翻譯下列句子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撤淠疽匆欢ǖ募竟?jié)(指在草木凋落的時候,那時生長時節(jié)已過),那木材就會用不完。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后,卻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相比,有什么不同?40a六、翻譯下列句子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40a1、下面畫線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

A.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春心莫共花爭發(fā)

B.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A課堂練習41a1、下面畫線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A課堂練習41a3、下列畫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河內(nèi)兇(有戰(zhàn)亂)

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詞,代“鼓”)

D.棄甲曳(拖著)兵而走D42a3、下列畫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D42a4、對下列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雞豚狗彘之畜

③樹之以桑④未之有也

⑤鄰國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A5、下列各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

A.請以戰(zhàn)喻

B.寡人之于國也

C.王無罪歲

D.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C43a4、對下列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寡人之于國也《孟子》44a寡人之于國也《孟子》1a二、基本文學常識復習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其政治主張與社會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如民貴君輕)、“仁政”,其論斷還有“性善論”。2.《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語錄體散文集,是孟軻及其弟子編成的記錄孟軻言行的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被稱為四書。45a二、基本文學常識復習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著讀準下列字音王好()戰(zhàn)hào棄甲曳()兵yè數(shù)()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雞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餓莩()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內(nèi)sù申之以孝悌()tì46a讀準下列字音王好()戰(zhàn)hào棄甲曳()兵yè數(shù)(四、翻譯第一段:47a四、翻譯第一段:4a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于:對于。焉耳矣:語氣詞連用。河內(nèi):黃河西部兇:荒年,年成不好察:觀察無如:不如,比不上加:更48a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黃河以北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去,把黃河以東的糧食轉(zhuǎn)移到黃河以北;黃河以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49a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更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么呢?”50a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翻譯第二段:51a翻譯第二段:8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請:請允許我。喻:打比方。填然:擊鼓聲。鼓:擊鼓,名→動。之:音節(jié)助詞。曳(yè):拖著。兵:兵器。而:修飾連詞。走:逃跑?;颍河械娜恕R裕簯{借。52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戰(zhàn)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開始交戰(zhàn),戰(zhàn)敗的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53a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有的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

54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有的翻譯第三、四段55a翻譯第三、四段12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通“毋”)望民之多于鄰國也?!?/p>

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泵献诱f:“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56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直:只是。耳:罷了,語氣助詞是:這。無:通“毋”,譯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詞57a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14a翻譯第五段58a翻譯第五段15a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違:違背,耽誤。勝:盡,完。數(shù)(cù):密。罟(gǔ):網(wǎng)。洿(wū)池:池塘。生:活著的人。喪(sāng):埋葬,辦喪事。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王道:為王之道,即以仁義治天下(施行仁政),這是儒家的政治主張。59a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60a“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p>

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61a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翻譯第六段62a翻譯第六段19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樹:名→動,栽種;之:音節(jié)助詞樹之以桑:狀語后置句以:介詞,憑借衣:yì,穿,名→動帛:絲織品;豚:小豬;彘:大豬;之:代詞,復指;畜:動詞,喂養(yǎng)無:通“毋”,不要失:錯過;食:吃63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拔瀹€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的衣服了。雞、豬、狗的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64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tún)狗彘(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奪:耽誤謹:形→動,謹慎認真從事庠、序:古代的學校申:反復陳述;孝:尊敬父母悌:敬愛兄長;義:道理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頒:通“斑”負:背著東西;戴:頂著東西65a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jié),數(shù)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66a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百畝大的田地,不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通“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67a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通“斑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這樣而:表轉(zhuǎn)折,卻王:wàng,名→動,為王,統(tǒng)一天下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68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p>

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使天下百姓歸順的還從未有過。69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翻譯第七段70a翻譯第七段27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常旱谝粋€為動詞,吃;第二個名詞,食物檢:約束;涂:通“途”,道路;殍:餓死的人發(fā):開倉賑濟歲:年成71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笔牵哼@異:區(qū)別兵:武器罪:名→動,歸罪斯:那么,就至:到,歸順焉:語氣詞,了72a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途”)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73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途”)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p>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p>

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成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74a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5a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贝笸醪灰獨w罪于年成,那么天下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

。2.

,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

76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33a五、默寫過關(guān)1.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77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34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

。2.

,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78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35a五、默寫過關(guān)1.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79a五、默寫過關(guān)1.兵刃既接,棄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