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結構與設備課件 第8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分析_第1頁
船舶結構與設備課件 第8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分析_第2頁
船舶結構與設備課件 第8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分析_第3頁
船舶結構與設備課件 第8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分析_第4頁
船舶結構與設備課件 第8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船舶結構與設備第八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船舶結構與設備第八章第一節(jié)船舶分艙和破艙穩(wěn)對客船、100m及以上貨船、油船、散裝化學品船、液化氣船、近海供應船和特殊用途船等有假定破損及相應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的要求。第一節(jié)船舶分艙和破艙穩(wěn)對客船、100m及以上貨船、油船、散一、有關概念1.分艙載重線:用以決定船舶分艙的水線。其中相應于適用的分艙要求所允許的最大吃水的水線稱為最深分艙載重線。2.限界線:在舷側低于艙壁甲板上表面至少76mm(3in)處所繪的線。船舶殘存能力要求,船舶的裝載狀態(tài)使吃水達到分艙載重線時,當一艙或數艙破損進水,船舶橫傾和下沉的最終平衡水線不致淹沒限界線。一、有關概念1.分艙載重線:用以決定船舶分艙的水線。其中相應一、有關概念3.艙壁甲板:橫向水密艙壁所達到的最高一層甲板。艙壁甲板或其上一層甲板應為風雨密(在任何海況下,水不會滲入船內)。4.滲透率:某一處所的滲透率系指該處所能被水浸占的百分比。即某艙實際能被水浸占的容積占該艙的空艙理論總容積的百分比。船舶各處所的滲透率μ不同,空艙取98%,乘客處所、起居處所取95%,機艙取85%,裝載一般貨物、煤或物料儲藏專用處所取60%,裝載鋼鐵等重貨的貨艙取80%。一、有關概念3.艙壁甲板:橫向水密艙壁所達到的最高一層甲板。一、有關概念5.客船可浸長度:在船長中某一點的可浸長度,對有連續(xù)艙壁甲板的船舶,是以該點為中心的最大限度的一段船長,按照有關滲透率等規(guī)定的假設條件下,在該范圍內破損進水后,船舶下沉不致淹過限界線。可浸長度應由計及該船船型、吃水及其他特征的計算方法來確定。6.業(yè)務衡準數Cs:是表示船舶營運特征或船舶業(yè)務性質(即船舶預定用途)的一個參數,即表示船舶是以貨運為主,還是客運為主,或是客貨合運。其大小與機器處所的容積及限界線以下乘客處的總容積對限界線以下的船舶總容積的比值有關。一、有關概念5.客船可浸長度:在船長中某一點的可浸長度,對有一、有關概念7.分艙因數F:以船長中任何點為中心的最大許可艙長,以可浸長度乘以某一適當的因數求得,此因數稱之為分艙因數。分艙因數由船舶的長度和業(yè)務性質(預定的用途)決定,根據船長L和業(yè)務衡準數Cs計算或查表選取。當船長增加,或業(yè)務性質從適用于運貨為主變化至適用于載客為主時,F應順次連續(xù)遞減。一、有關概念7.分艙因數F:以船長中任何點為中心的最大許可艙一、有關概念8.許可艙長:允許的兩水密橫艙壁的間距,即:

許可艙長=可浸長度lF×分艙因數F船舶應按其預定的用途盡可能作有效的分艙,分艙的程度應視船舶的長度與業(yè)務而變化,以載客為主的船舶,其船長愈大則分艙程度愈高。9.船舶分艙長度(Ls)系指船舶處于最深分艙載重線時限制垂向浸水范圍的甲板及其以下部分最大投影型長度。一、有關概念8.許可艙長:允許的兩水密橫艙壁的間距,即:二、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法定規(guī)則》以及SOLAS公約第Ⅱ-1章B部分或IMO決議A.265(Ⅷ)對客船的分艙與破損穩(wěn)性作了規(guī)定1.客船的分艙要求艙的長度可超過許可艙長,但該艙與其相鄰的前艙或后艙加在一起的總長不應超過可浸長度或許可長度的兩倍,取較小者。長度為l00m及以上的船舶,其首尖艙以后的主橫艙壁之一應設置在距首垂線不大于許可艙長之處。當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50或小于0.50時,任何相鄰兩艙的總長不應超過可浸長度。二、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法定規(guī)則》以及SOLAS公約第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2.客船的破損穩(wěn)性要求(1)在所有營運狀態(tài)下,船舶應具有足夠的完整穩(wěn)性,以能支持其任一不超過可浸長度的艙浸水至最后階段。(2)如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50或小于0.50,但大于0.33時,其完整穩(wěn)性應足以支持任意相鄰兩主艙的浸水。如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33或小于0.33時,其完整穩(wěn)性應足以支持任意相鄰三主艙的浸水。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2.客船的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船舶在破損后和經平衡后(若有平衡裝置),最終狀態(tài)的穩(wěn)性要求如下:①剩余復原力臂曲線在平衡角以外應有一個最少15°的正值范圍;②從平衡角量到發(fā)生繼續(xù)浸水的角度或22°(一艙浸水時)或27°(兩艙或兩艙以上相鄰艙室同時浸水時)中較小者之間的復原力臂曲線下的面積應至少為0.015m·rad;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船舶在破損后和經平衡后(若有平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4)在浸水后但尚未達到平衡前的最大橫傾角應不超過15°。(5)船舶破損以及不對稱浸水情況下經采取平衡措施后,其最終狀態(tài)如下:①在對稱浸水情況下,當采用固定排水量法計算時,剩余初穩(wěn)心高度不小于50mm;②在不對稱浸水情況下,一艙浸水的橫傾角不超過7°。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艙同時浸水,允許橫傾不超過12°;③在任何情況下,船舶浸水的最終階段不應淹沒限界線。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4)在浸水后但尚未達到平衡前的最大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IMOA.265(Ⅷ)決議的等效要求1973年通過的IMOA.265(Ⅷ)決議“作為《1960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第Ⅱ章B部分等效的客船分艙與穩(wěn)性規(guī)則”對基于概率方法的客船分艙與穩(wěn)性衡準的部分要求如下:A≥R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IMOA.265(Ⅷ)決議的等三、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現行SOLASⅡ-Ⅰ章B-1部分“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對船長(LS)超過100m的貨船(不包括液體散貨船、近海供應船、特殊用途船)的分艙與破損穩(wěn)性作了規(guī)定,以下是其部分要求。要求滿足:達到的分艙指數A≥要求的分艙指數R要求的分艙指數RR=(0.002+0.0009LS)1/3達到的分艙指數A式中:i——所考慮的每一個艙或艙組;Pi——所考慮的艙或艙組可能浸水的概率,按規(guī)定方法計算;Si

——所考慮的艙或艙組浸水后生存概率,按規(guī)定方法計算。三、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現行SOLASⅡ-Ⅰ章B-1部分“貨船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油船、化學品船和液化氣船的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分別應符合MARPOL73/78公約附則I、IBCCode和IGCCode的有關要求。對油船根據船長不同提出在船長不同范圍內假定船側或船底損壞之后,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衡準應符合下列要求:(1)考慮到下沉、橫傾和縱傾的最后水線,應在可能發(fā)生繼續(xù)浸水的任何開口的下緣以下。這種開口應包括空氣管和以風雨密門或風雨密艙蓋關閉的開口,但以水密人孔蓋與平艙口蓋、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小水密貨油艙口蓋、遙控水密滑動門以及永閉式舷窗等關閉的開口,可以除外。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油船、化學品船和液化氣船的分艙和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2)在浸水的最后階段,不對稱浸水所產生橫傾角不得超過25°,但如甲板邊緣無浸沒現象,則這一角度最大可增至30°。(3)對浸水最后階段,復原力臂曲線在平衡點以外的范圍至少為20°,相應的最大剩余復原力臂,在20°范圍內至少為0.1m,且在此范圍內曲線下的面積應不少于0.0175m.rad。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2)在浸水的最后階段,不對稱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1.穩(wěn)性資料每艘客船,不論其大小,以及按現行《國際載重線公約》規(guī)定的船長24m及以上的每艘貨船,應在完工時作傾斜試驗,并確定其穩(wěn)性要素。應將這些資料提供給船長,以便使他能用迅速而簡便的方法獲得有關各種營運狀態(tài)下船舶穩(wěn)性的正確指導。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1.穩(wěn)性資料穩(wěn)性資料對船舶的改建以致對供給船長的穩(wěn)性資料有實質性影響時,應提供經修正的穩(wěn)性資料。對所有客船,定期間隔不超過5年,應進行空船重量檢驗,以核查空船排水量和重心縱向位置的任何變化。與認可的穩(wěn)性資料相比較,如果空船排水量的偏差超過2%,或重心縱向位置的偏差超過l%L,則該船應重做傾斜試驗。穩(wěn)性資料對船舶的改建以致對供給船長的穩(wěn)性資料有實質性影響時,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2.破損控制圖為了指導高級船員,客船上應有永久性固定顯示的控制圖,在干貨船的駕駛室內應有固定顯示的或可隨時使用的控制圖。該圖清晰地標明各層甲板及貨艙的水密艙,限界上的開口及其關閉設施和控制位置,以及扶正由于浸水產生的橫傾的裝置。此外,還應給高級船員提供包括上述資料的小冊子。水密艙壁上的所有滑動門和鉸鏈門都應設有指示器。應在駕駛室內顯示這些門的開和關狀態(tài)。舷門或認為任其開啟或未能適當緊固會導致嚴重浸水的其他開口,也應設此類指示器。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2.破損控制圖船體開口處的水密裝置及要求對水密艙壁設置的要求1.所有船舶至少應設有以下水密艙壁:(1)一道防撞艙壁;(2)一道尾尖艙艙壁;(3)機器處所每端一道艙壁??痛拓洿乃芘摫诘臄盗考把卮L的分布還應符合關于分艙與穩(wěn)性的要求。對載重量600t及以上的油船,水密艙壁的數量及沿船長的分布還應按照MARPOL73/78公約附則I的有關要求。船體開口處的水密裝置及要求對水密艙壁設置的要求水密艙壁的數量水密艙壁的總數不少于表8.1的規(guī)定。對于船長大于190m的船舶,應按有關要求由直接計算確定。L≤6060<L≤8585<L≤105105<L≤125125<L≤145145<L≤165165<L≤190中機型4456789尾機型3456678水密艙壁的數量水密艙壁的總數不少于表8.1的規(guī)定。對于船長大水密艙壁的要求(1)客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壁應水密延伸到艙壁甲板,當首部設有長的上層建筑時,防撞艙壁應風雨密延伸到艙壁甲板的上一層完整甲板。(2)貨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壁應水密延伸到干舷甲板,當首部設有長的上層建筑時,防撞艙壁應風雨密延伸到干舷甲板上一層的甲板。(3)除防撞艙壁和尾尖艙壁外,其余水密艙壁均應通至艙壁甲板。水密艙壁的要求(1)客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水密艙壁的要求(4)防撞艙壁的位置:對于客船,應位于距首垂線不小于船長的5%而不大于3m加船長的5%處。對于貨船,應位于距離首垂線不小于船長的5%或10m,取較小者;但經允許,可不大于船長的8%。對球鼻首,上述距離的量取另有規(guī)定。

(5)艙壁布置應注意合理均勻。當艙長大于30m時,應有保證船體橫向強度的措施。水密艙壁的要求(4)防撞艙壁的位置: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艙壁上開口的數量應在適應船舶設計及船舶正常作業(yè)的情況下減至最少,這些開口均應設有可靠的關閉設備。出入、管路、通風、電纜等需要而穿過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時,須設有保持水密完整性的裝置??痛摫诩装逡韵潞拓洿上霞装逡韵碌姆雷才摫?,不應設置門、人孔、通風管道或其他開口。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艙壁上開口的數量應在適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在限界線以下的防撞艙壁上僅可通過1根管子(如首尖艙分隔成用來裝載兩種不同的液體,可允許2根),以處理首尖艙內的液體。穿過防撞艙壁的管子應裝有能在干舷甲板以上(對貨船)或艙壁甲板以上(對客船)操作的適當的截止閥,其閥體應安裝在首尖艙內的艙壁上。閥體也可有條件地設于防撞艙壁的后側。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在限界線以下的防撞艙壁上僅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通風管道及圍壁通道在客船上應至少向上延伸到艙壁甲板,在貨船上應至少向上延伸到干舷甲板。在客船和貨船上,每扇水密門應作水頭分別高達艙壁甲板或干舷甲板的水壓試驗。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通風管道及圍壁通道在客艙壁上的門門的類型位置門開閉狀態(tài)滑動式門鉸鏈式門滾動式(甲板處所間的貨物)駕駛室遙控操縱指示駕駛室指示器僅就地操縱駕駛室遙控操縱指示駕駛室指示器僅就地操縱水密干舷甲板/艙壁甲板以下海上打開X通常關閉②XX③保持關閉②X④⑤X④⑤X④⑤風雨密/水密①干舷甲板/艙壁甲板以上海上打開X通常關閉②XX保持關閉②X④⑤①在最后進水階段平衡水線以下位置需設置水密門;其他位置可設置風雨密門。②在門的兩面均應張貼“在海上時保持關閉”的告示。③對貨船,船長150m及以上的A型船舶和減少干舷的B型船舶,在機艙和操舵裝置處所之間可設置鉸鏈式水密門,但該門門檻應高于夏季載重水線。④開航前該門應關閉。⑤如該門在航行時可進入,則應設置防止擅自打開的裝置。艙壁上的門門的類型位置門開閉狀態(tài)滑動式門鉸鏈式門滾動式(甲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認可的水密門可分為一級(鉸鏈門)、二級(手動滑動門)和三級(動力兼手動滑動門)。鉸鏈門(一級):應裝有從艙壁兩側都能操縱的速閉裝置,諸如門扣之類。手動滑動門(二級):可為橫動式或豎動式應能在門所在處的兩側操縱;能在淹沒限界線上方可到達之處用曲柄全周旋轉動作或認可的動作方式來進行操縱;當船舶在正浮位置時,用手動裝置將門完全關閉所需的時間應不超過90s。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認可的水密門可分為一級(鉸鏈門)、二級(手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

動力滑動水密門(三級):能從駕駛室遙控關閉,也能從艙壁的每一邊就地操縱;在控制位置應裝設顯示門是開啟或關閉的指示器,并且在門關閉時發(fā)出聲響報警;在主動力失靈時,動力、控制和指示器應能工作;每一個動力操縱的滑動水密門應有一個獨立的手動機械操縱裝置,該裝置應能從門的任一邊用手開啟和關閉該門。任何水密門的操縱裝置,無論是否動力操縱,均須于船舶向左或向右傾斜至15°時能將門關閉。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動力滑動水密門(三級):船舶的排水設備艙底總管的直徑d每一艙底泵的排量Q應不小于船舶的排水設備艙底總管的直徑d第三節(jié)船舶漏損后的措施一、探明漏損情況和危險性1.探明漏損情況2.分析船舶抗沉能力3.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Q—進水量(m3/s)μ—流量系數,一般取0.6F—破洞面積(m2)H—破洞中心在水面下的深度(m)h—破洞中心在艙內水面下深度,如艙內水面未上升到破洞則該值為0(m)第三節(jié)船舶漏損后的措施一、探明漏損情況和危險性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4、破口的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估算(1)總水壓力破口堵住后,破口的靜水壓力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4、破口的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估算二、保持船體平衡1.移載法:將進水一側油水艙內的油水移至另一側,從而產生力矩,以抵消由于進水產生的傾側力矩。不影響船舶的浮力,但要考慮勿重心提高以免影響穩(wěn)性,且可供調駁的數量有限,作用有限。二、保持船體平衡1.移載法:二、保持船體平衡2.排出法:也稱卸載法,即排出進水一側的油、水,以達到船舶平衡??梢栽黾觾涓×Γ枰^大的動力。排油、水時應先排上層艙柜和自由液面大的艙柜,以降低重心和減少自由液面的影響。二、保持船體平衡2.排出法:二、保持船體平衡3.對稱灌注法:向進水的對稱一側的艙室內灌注舷外水,以恢復平衡;效果較快,但損失儲備浮力;主要適用于水密艙室多的船舶(如客船、軍艦等)發(fā)生不對稱浸水,一般貨船要謹慎行事;灌注時應選位置低的、尺度小的艙柜,以減少自由液面和避免重心高度提高。二、保持船體平衡3.對稱灌注法:船舶漏損后的措施四、采取迅速有效的堵漏措施五、加強艙壁局部強度支撐時應注意:⑴支撐點的位置應位于距進水水位高度的l/3~l/2高度處,撐腳應選擇在船體的骨架處。由于受力很大,木楔兩端應用木頂頂住。⑵支撐點應加墊木,以分散應力。⑶支撐力或其合力應垂直于艙壁。支柱應結實,其橫截面應不少于100mm×100mm。支柱應用木楔打緊,并用馬釘固定。⑷若艙壁已變形,不能用千斤頂進行矯正,以防破裂。船舶漏損后的措施四、采取迅速有效的堵漏措施堵漏器材與堵漏方法1.堵漏毯(collisionmatoranti-floodingblanket)種類:有輕型和重型兩種。形狀、規(guī)格:呈方形,規(guī)格有2m×2m、2.5m×2.5m、3m×3m、3.5m×3.5m、4m×4m等。輕型堵漏毯一面縫有麻絨,堵漏時應將此面朝向破口,靠水壓將堵漏毯壓緊在船殼板上,堵住破口。堵漏器材與堵漏方法1.堵漏毯(collisionmat堵漏毯(collisionmator

anti-floodingblanket)重型堵漏毯用鍍鋅鋼索編成網眼大小約30mm的網格,四周鑲有鋼絲繩,網;兩面各貼以雙層防水厚帆布;每個方形網眼內墊以幾層小塊厚帆布,縫合在兩層帆布中間。四角和邊上裝有眼環(huán)堵漏毯(collisionmatoranti-flo堵漏毯(collisionmatoranti-floodingblanket)堵漏堵漏毯的索具每張堵漏毯配有2根頂索,前后張索各1根,2根底索,8只卸扣和4只導索滑車等。堵漏毯的使用方法堵漏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菱形掛法和方形掛法兩種。菱形掛法使用底索和管制索各一根,張索兩根,適用于平直和一般彎曲處;方形掛法使用二根過底索、一根管制索及兩根張索,適用于水線附近及水線下較平直船殼處。堵漏毯(collisionmatoranti-floCollisionmatCollisionmat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ngplate)堵漏螺桿折式堵漏板又叫活葉堵漏板,是從船體內部從破口處伸出船殼外進行堵漏的一種工具,用以堵住直徑在280mm以下的近似圓形破洞。圓形拉索折式堵漏板從船體內部進行堵漏的一種簡易型堵漏工具。主要由拉索、橡皮墊及由絞鏈連接而成的兩塊折式鐵板等組成。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ngplate)方形堵漏板從舷外向內進行堵漏的一種工具。主要由吊索、拉索、鐵板及橡皮墊等組成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ngplate)堵漏板(patchboardoranti-floodi其他堵漏設備堵漏箱(patchbox);堵漏螺桿(patchbolt);堵漏木塞(woodenplug);支撐柱(pillarstiffener);堵漏木楔(woodenwedge);充氣袋(airsack)。止裂小孔(stopperhole)其他堵漏設備堵漏箱(patchbox);二、堵漏器材的保管及注意事項1、堵漏器材的保管1)堵漏器材、工具、材料應存放在水線以上易取的艙室內。室外有明顯標記,室內干燥通風;2)堵漏橡皮、各種橡皮墊及木楔不應涂漆;3)黃砂應潔凈,不為油脂和塵土所污染;2、檢查注意1)木質及纖維材料要經常注意不受高溫、潮濕影響;2)堵漏毯及其屬具,各種堵漏器材,每半年要檢查一次,注意是否銹蝕、損壞,活動部分加油;3)木塞、木楔及工具材料要清點,檢查是否安全;4)水泥及促凝劑等生半年檢查一次,注意是否變質、短缺,并及時更換和補充;每年更換;二、堵漏器材的保管及注意事項1、堵漏器材的保管船舶結構與設備第八章

船舶抗沉結構與堵漏船舶結構與設備第八章第一節(jié)船舶分艙和破艙穩(wěn)對客船、100m及以上貨船、油船、散裝化學品船、液化氣船、近海供應船和特殊用途船等有假定破損及相應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的要求。第一節(jié)船舶分艙和破艙穩(wěn)對客船、100m及以上貨船、油船、散一、有關概念1.分艙載重線:用以決定船舶分艙的水線。其中相應于適用的分艙要求所允許的最大吃水的水線稱為最深分艙載重線。2.限界線:在舷側低于艙壁甲板上表面至少76mm(3in)處所繪的線。船舶殘存能力要求,船舶的裝載狀態(tài)使吃水達到分艙載重線時,當一艙或數艙破損進水,船舶橫傾和下沉的最終平衡水線不致淹沒限界線。一、有關概念1.分艙載重線:用以決定船舶分艙的水線。其中相應一、有關概念3.艙壁甲板:橫向水密艙壁所達到的最高一層甲板。艙壁甲板或其上一層甲板應為風雨密(在任何海況下,水不會滲入船內)。4.滲透率:某一處所的滲透率系指該處所能被水浸占的百分比。即某艙實際能被水浸占的容積占該艙的空艙理論總容積的百分比。船舶各處所的滲透率μ不同,空艙取98%,乘客處所、起居處所取95%,機艙取85%,裝載一般貨物、煤或物料儲藏專用處所取60%,裝載鋼鐵等重貨的貨艙取80%。一、有關概念3.艙壁甲板:橫向水密艙壁所達到的最高一層甲板。一、有關概念5.客船可浸長度:在船長中某一點的可浸長度,對有連續(xù)艙壁甲板的船舶,是以該點為中心的最大限度的一段船長,按照有關滲透率等規(guī)定的假設條件下,在該范圍內破損進水后,船舶下沉不致淹過限界線??山L度應由計及該船船型、吃水及其他特征的計算方法來確定。6.業(yè)務衡準數Cs:是表示船舶營運特征或船舶業(yè)務性質(即船舶預定用途)的一個參數,即表示船舶是以貨運為主,還是客運為主,或是客貨合運。其大小與機器處所的容積及限界線以下乘客處的總容積對限界線以下的船舶總容積的比值有關。一、有關概念5.客船可浸長度:在船長中某一點的可浸長度,對有一、有關概念7.分艙因數F:以船長中任何點為中心的最大許可艙長,以可浸長度乘以某一適當的因數求得,此因數稱之為分艙因數。分艙因數由船舶的長度和業(yè)務性質(預定的用途)決定,根據船長L和業(yè)務衡準數Cs計算或查表選取。當船長增加,或業(yè)務性質從適用于運貨為主變化至適用于載客為主時,F應順次連續(xù)遞減。一、有關概念7.分艙因數F:以船長中任何點為中心的最大許可艙一、有關概念8.許可艙長:允許的兩水密橫艙壁的間距,即:

許可艙長=可浸長度lF×分艙因數F船舶應按其預定的用途盡可能作有效的分艙,分艙的程度應視船舶的長度與業(yè)務而變化,以載客為主的船舶,其船長愈大則分艙程度愈高。9.船舶分艙長度(Ls)系指船舶處于最深分艙載重線時限制垂向浸水范圍的甲板及其以下部分最大投影型長度。一、有關概念8.許可艙長:允許的兩水密橫艙壁的間距,即:二、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法定規(guī)則》以及SOLAS公約第Ⅱ-1章B部分或IMO決議A.265(Ⅷ)對客船的分艙與破損穩(wěn)性作了規(guī)定1.客船的分艙要求艙的長度可超過許可艙長,但該艙與其相鄰的前艙或后艙加在一起的總長不應超過可浸長度或許可長度的兩倍,取較小者。長度為l00m及以上的船舶,其首尖艙以后的主橫艙壁之一應設置在距首垂線不大于許可艙長之處。當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50或小于0.50時,任何相鄰兩艙的總長不應超過可浸長度。二、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法定規(guī)則》以及SOLAS公約第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2.客船的破損穩(wěn)性要求(1)在所有營運狀態(tài)下,船舶應具有足夠的完整穩(wěn)性,以能支持其任一不超過可浸長度的艙浸水至最后階段。(2)如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50或小于0.50,但大于0.33時,其完整穩(wěn)性應足以支持任意相鄰兩主艙的浸水。如所要求的分艙因數為0.33或小于0.33時,其完整穩(wěn)性應足以支持任意相鄰三主艙的浸水。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2.客船的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船舶在破損后和經平衡后(若有平衡裝置),最終狀態(tài)的穩(wěn)性要求如下:①剩余復原力臂曲線在平衡角以外應有一個最少15°的正值范圍;②從平衡角量到發(fā)生繼續(xù)浸水的角度或22°(一艙浸水時)或27°(兩艙或兩艙以上相鄰艙室同時浸水時)中較小者之間的復原力臂曲線下的面積應至少為0.015m·rad;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船舶在破損后和經平衡后(若有平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4)在浸水后但尚未達到平衡前的最大橫傾角應不超過15°。(5)船舶破損以及不對稱浸水情況下經采取平衡措施后,其最終狀態(tài)如下:①在對稱浸水情況下,當采用固定排水量法計算時,剩余初穩(wěn)心高度不小于50mm;②在不對稱浸水情況下,一艙浸水的橫傾角不超過7°。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艙同時浸水,允許橫傾不超過12°;③在任何情況下,船舶浸水的最終階段不應淹沒限界線??痛姆峙摵推茡p穩(wěn)性要求(4)在浸水后但尚未達到平衡前的最大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IMOA.265(Ⅷ)決議的等效要求1973年通過的IMOA.265(Ⅷ)決議“作為《1960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第Ⅱ章B部分等效的客船分艙與穩(wěn)性規(guī)則”對基于概率方法的客船分艙與穩(wěn)性衡準的部分要求如下:A≥R客船的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要求3.IMOA.265(Ⅷ)決議的等三、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現行SOLASⅡ-Ⅰ章B-1部分“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對船長(LS)超過100m的貨船(不包括液體散貨船、近海供應船、特殊用途船)的分艙與破損穩(wěn)性作了規(guī)定,以下是其部分要求。要求滿足:達到的分艙指數A≥要求的分艙指數R要求的分艙指數RR=(0.002+0.0009LS)1/3達到的分艙指數A式中:i——所考慮的每一個艙或艙組;Pi——所考慮的艙或艙組可能浸水的概率,按規(guī)定方法計算;Si

——所考慮的艙或艙組浸水后生存概率,按規(guī)定方法計算。三、貨船分艙和破損穩(wěn)性現行SOLASⅡ-Ⅰ章B-1部分“貨船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油船、化學品船和液化氣船的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分別應符合MARPOL73/78公約附則I、IBCCode和IGCCode的有關要求。對油船根據船長不同提出在船長不同范圍內假定船側或船底損壞之后,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衡準應符合下列要求:(1)考慮到下沉、橫傾和縱傾的最后水線,應在可能發(fā)生繼續(xù)浸水的任何開口的下緣以下。這種開口應包括空氣管和以風雨密門或風雨密艙蓋關閉的開口,但以水密人孔蓋與平艙口蓋、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小水密貨油艙口蓋、遙控水密滑動門以及永閉式舷窗等關閉的開口,可以除外。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油船、化學品船和液化氣船的分艙和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2)在浸水的最后階段,不對稱浸水所產生橫傾角不得超過25°,但如甲板邊緣無浸沒現象,則這一角度最大可增至30°。(3)對浸水最后階段,復原力臂曲線在平衡點以外的范圍至少為20°,相應的最大剩余復原力臂,在20°范圍內至少為0.1m,且在此范圍內曲線下的面積應不少于0.0175m.rad。四、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2)在浸水的最后階段,不對稱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液體散貨船分艙和破艙穩(wěn)性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1.穩(wěn)性資料每艘客船,不論其大小,以及按現行《國際載重線公約》規(guī)定的船長24m及以上的每艘貨船,應在完工時作傾斜試驗,并確定其穩(wěn)性要素。應將這些資料提供給船長,以便使他能用迅速而簡便的方法獲得有關各種營運狀態(tài)下船舶穩(wěn)性的正確指導。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1.穩(wěn)性資料穩(wěn)性資料對船舶的改建以致對供給船長的穩(wěn)性資料有實質性影響時,應提供經修正的穩(wěn)性資料。對所有客船,定期間隔不超過5年,應進行空船重量檢驗,以核查空船排水量和重心縱向位置的任何變化。與認可的穩(wěn)性資料相比較,如果空船排水量的偏差超過2%,或重心縱向位置的偏差超過l%L,則該船應重做傾斜試驗。穩(wěn)性資料對船舶的改建以致對供給船長的穩(wěn)性資料有實質性影響時,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2.破損控制圖為了指導高級船員,客船上應有永久性固定顯示的控制圖,在干貨船的駕駛室內應有固定顯示的或可隨時使用的控制圖。該圖清晰地標明各層甲板及貨艙的水密艙,限界上的開口及其關閉設施和控制位置,以及扶正由于浸水產生的橫傾的裝置。此外,還應給高級船員提供包括上述資料的小冊子。水密艙壁上的所有滑動門和鉸鏈門都應設有指示器。應在駕駛室內顯示這些門的開和關狀態(tài)。舷門或認為任其開啟或未能適當緊固會導致嚴重浸水的其他開口,也應設此類指示器。五、穩(wěn)性資料與破損控制圖2.破損控制圖船體開口處的水密裝置及要求對水密艙壁設置的要求1.所有船舶至少應設有以下水密艙壁:(1)一道防撞艙壁;(2)一道尾尖艙艙壁;(3)機器處所每端一道艙壁。客船和貨船的水密艙壁的數量及沿船長的分布還應符合關于分艙與穩(wěn)性的要求。對載重量600t及以上的油船,水密艙壁的數量及沿船長的分布還應按照MARPOL73/78公約附則I的有關要求。船體開口處的水密裝置及要求對水密艙壁設置的要求水密艙壁的數量水密艙壁的總數不少于表8.1的規(guī)定。對于船長大于190m的船舶,應按有關要求由直接計算確定。L≤6060<L≤8585<L≤105105<L≤125125<L≤145145<L≤165165<L≤190中機型4456789尾機型3456678水密艙壁的數量水密艙壁的總數不少于表8.1的規(guī)定。對于船長大水密艙壁的要求(1)客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壁應水密延伸到艙壁甲板,當首部設有長的上層建筑時,防撞艙壁應風雨密延伸到艙壁甲板的上一層完整甲板。(2)貨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壁應水密延伸到干舷甲板,當首部設有長的上層建筑時,防撞艙壁應風雨密延伸到干舷甲板上一層的甲板。(3)除防撞艙壁和尾尖艙壁外,其余水密艙壁均應通至艙壁甲板。水密艙壁的要求(1)客船的防撞艙壁、尾尖艙艙壁和機器處所的艙水密艙壁的要求(4)防撞艙壁的位置:對于客船,應位于距首垂線不小于船長的5%而不大于3m加船長的5%處。對于貨船,應位于距離首垂線不小于船長的5%或10m,取較小者;但經允許,可不大于船長的8%。對球鼻首,上述距離的量取另有規(guī)定。

(5)艙壁布置應注意合理均勻。當艙長大于30m時,應有保證船體橫向強度的措施。水密艙壁的要求(4)防撞艙壁的位置: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艙壁上開口的數量應在適應船舶設計及船舶正常作業(yè)的情況下減至最少,這些開口均應設有可靠的關閉設備。出入、管路、通風、電纜等需要而穿過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時,須設有保持水密完整性的裝置??痛摫诩装逡韵潞拓洿上霞装逡韵碌姆雷才摫?,不應設置門、人孔、通風管道或其他開口。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艙壁上開口的數量應在適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在限界線以下的防撞艙壁上僅可通過1根管子(如首尖艙分隔成用來裝載兩種不同的液體,可允許2根),以處理首尖艙內的液體。穿過防撞艙壁的管子應裝有能在干舷甲板以上(對貨船)或艙壁甲板以上(對客船)操作的適當的截止閥,其閥體應安裝在首尖艙內的艙壁上。閥體也可有條件地設于防撞艙壁的后側。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在限界線以下的防撞艙壁上僅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通風管道及圍壁通道在客船上應至少向上延伸到艙壁甲板,在貨船上應至少向上延伸到干舷甲板。在客船和貨船上,每扇水密門應作水頭分別高達艙壁甲板或干舷甲板的水壓試驗。水密艙壁和內部甲板上的開口和水密性水密通風管道及圍壁通道在客艙壁上的門門的類型位置門開閉狀態(tài)滑動式門鉸鏈式門滾動式(甲板處所間的貨物)駕駛室遙控操縱指示駕駛室指示器僅就地操縱駕駛室遙控操縱指示駕駛室指示器僅就地操縱水密干舷甲板/艙壁甲板以下海上打開X通常關閉②XX③保持關閉②X④⑤X④⑤X④⑤風雨密/水密①干舷甲板/艙壁甲板以上海上打開X通常關閉②XX保持關閉②X④⑤①在最后進水階段平衡水線以下位置需設置水密門;其他位置可設置風雨密門。②在門的兩面均應張貼“在海上時保持關閉”的告示。③對貨船,船長150m及以上的A型船舶和減少干舷的B型船舶,在機艙和操舵裝置處所之間可設置鉸鏈式水密門,但該門門檻應高于夏季載重水線。④開航前該門應關閉。⑤如該門在航行時可進入,則應設置防止擅自打開的裝置。艙壁上的門門的類型位置門開閉狀態(tài)滑動式門鉸鏈式門滾動式(甲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認可的水密門可分為一級(鉸鏈門)、二級(手動滑動門)和三級(動力兼手動滑動門)。鉸鏈門(一級):應裝有從艙壁兩側都能操縱的速閉裝置,諸如門扣之類。手動滑動門(二級):可為橫動式或豎動式應能在門所在處的兩側操縱;能在淹沒限界線上方可到達之處用曲柄全周旋轉動作或認可的動作方式來進行操縱;當船舶在正浮位置時,用手動裝置將門完全關閉所需的時間應不超過90s。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認可的水密門可分為一級(鉸鏈門)、二級(手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

動力滑動水密門(三級):能從駕駛室遙控關閉,也能從艙壁的每一邊就地操縱;在控制位置應裝設顯示門是開啟或關閉的指示器,并且在門關閉時發(fā)出聲響報警;在主動力失靈時,動力、控制和指示器應能工作;每一個動力操縱的滑動水密門應有一個獨立的手動機械操縱裝置,該裝置應能從門的任一邊用手開啟和關閉該門。任何水密門的操縱裝置,無論是否動力操縱,均須于船舶向左或向右傾斜至15°時能將門關閉。水密艙壁上的水密門動力滑動水密門(三級):船舶的排水設備艙底總管的直徑d每一艙底泵的排量Q應不小于船舶的排水設備艙底總管的直徑d第三節(jié)船舶漏損后的措施一、探明漏損情況和危險性1.探明漏損情況2.分析船舶抗沉能力3.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Q—進水量(m3/s)μ—流量系數,一般取0.6F—破洞面積(m2)H—破洞中心在水面下的深度(m)h—破洞中心在艙內水面下深度,如艙內水面未上升到破洞則該值為0(m)第三節(jié)船舶漏損后的措施一、探明漏損情況和危險性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4、破口的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估算(1)總水壓力破口堵住后,破口的靜水壓力估算進水量和排水能力4、破口的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估算二、保持船體平衡1.移載法:將進水一側油水艙內的油水移至另一側,從而產生力矩,以抵消由于進水產生的傾側力矩。不影響船舶的浮力,但要考慮勿重心提高以免影響穩(wěn)性,且可供調駁的數量有限,作用有限。二、保持船體平衡1.移載法:二、保持船體平衡2.排出法:也稱卸載法,即排出進水一側的油、水,以達到船舶平衡??梢栽黾觾涓×?,但需要較大的動力。排油、水時應先排上層艙柜和自由液面大的艙柜,以降低重心和減少自由液面的影響。二、保持船體平衡2.排出法:二、保持船體平衡3.對稱灌注法:向進水的對稱一側的艙室內灌注舷外水,以恢復平衡;效果較快,但損失儲備浮力;主要適用于水密艙室多的船舶(如客船、軍艦等)發(fā)生不對稱浸水,一般貨船要謹慎行事;灌注時應選位置低的、尺度小的艙柜,以減少自由液面和避免重心高度提高。二、保持船體平衡3.對稱灌注法:船舶漏損后的措施四、采取迅速有效的堵漏措施五、加強艙壁局部強度支撐時應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