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yī)大口腔頜面外科學實習指導05口腔頜面部損傷_第1頁
河北醫(yī)大口腔頜面外科學實習指導05口腔頜面部損傷_第2頁
河北醫(yī)大口腔頜面外科學實習指導05口腔頜面部損傷_第3頁
河北醫(yī)大口腔頜面外科學實習指導05口腔頜面部損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口腔頜面部損傷(6學時)實習一

牙及牙槽骨損傷的診斷與處理(3學時)[目的和要求]

通過讀片,熟悉牙損傷后松動、脫位及牙槽骨骨折的X線表現(xiàn),并作出正確地診斷,掌握其處理原則及固定方法。[實習內容]1.牙及牙槽骨損傷的檢查方法及其X線表現(xiàn)。2.學習牙及牙槽骨損傷后的結扎固定方法。[實習用品]

頭顱標本、典型牙及牙槽骨損傷X線表現(xiàn)的X線片、結扎絲、牙弓夾板、持針器、鋼絲剪、牙頜模型。[方法和步驟]1.復習牙及牙槽骨損傷的情況:如牙脫位、牙槽骨骨折等。并復習離體牙的處理原則,脫位牙及牙槽骨骨折后的復位固定方法及其適應證。2.讀片:牙脫位及牙槽骨骨折X線片。3.在牙頜模型上進行各種結扎方法。(1)主副絲結扎法:用一根長結扎絲圍繞損傷牙及其兩側2~3個健康牙的唇(頰)舌側,作一總的環(huán)繞結扎;再用短的結扎絲在每個牙間作補充垂直向結扎,使長結扎絲圈收緊。(2)“8”字結扎法:用一根長結扎絲一折二后,一根由唇(頰)側穿過牙間隙,圍繞損傷牙舌側自另一側牙間隙穿出;另一根圍繞損傷牙唇側穿入牙間隙,圍繞鄰牙舌側牙間隙后自牙間隙穿出,最后將兩結扎絲扎緊。(3)牙弓夾板固定法:現(xiàn)將脫位的牙或牙槽骨復位后,在將牙弓夾板彎成與局部牙弓一致的弧度,與每個牙的唇(頰)面相緊貼,夾板的長度應為脫位的牙或牙槽骨加上相鄰兩側至少兩個牙以上的長度,然后用直徑0.25~0.5mm的不銹鋼絲結扎,將每個牙與夾板固定在一起,先結扎健康牙,后結扎脫位牙,所有結扎絲的頭,在扭緊后剪短,并推壓至牙間隙處,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實習報告與評定]1.實習完成后,書寫實習報告。2.教師評定。實習二

頜骨骨折診斷與處理(3學時)[目的和要求]

通過讀片、熟悉上、下頜骨、顴骨、顴弓等骨折的X線表現(xiàn),掌握頜間牽引固定方法。[實習內容]1.讀片。2.帶鉤牙弓夾板的外形彎制、結扎和橡皮圈牽引。[實習用品]

頭顱標本、典型的上\t"/kecheng/2013/_blank"下頜骨骨折X線片、結扎絲、牙弓夾板、持針器、鋼絲剪、牙頜模型、橡皮圈。[方法和步驟]1.X線片讀片及骨折種類:華氏位、上下頜骨正側位片、曲面斷層片、顴弓切線位片,講授正確地讀片方法。骨折種類:上頜骨LefortⅠ、Ⅱ、Ⅲ型骨折;下頜骨正中線、頦孔、下頜角、髁突頸部骨折、顴骨、顴弓骨折。2.帶鉤牙弓夾板的外形彎制、結扎和橡皮圈牽引(1)沿塑料模型的牙弓外形彎制夾板:將預成的帶鉤牙弓夾板沿塑料模型的牙弓外形彎制,掛鉤向上安放于上頜牙弓于頰側牙頸部,并使掛鉤與牙長軸成35°~45°角,掛鉤的末端離開牙齦2~3mm,以免掛上橡皮圈時壓傷牙齦。使夾板與每個牙至少有一點接觸。同樣方法做好下頜夾板,但必須掛鉤向下。(2)結扎夾板:將細鋼絲由每個牙的近或遠中牙間隙處從唇(頰)側向腭側穿入,再從另一個牙間隙穿出,注意勿刺破牙齦乳頭。盡量拉緊鋼絲。穿好所有需要結扎的牙,將每個牙的兩股金屬絲向夾板的上、下分開,并依次將每個結扎絲扭緊。在扭緊鋼絲時,應順時針方向扭轉,扭時稍加拉力,使扭結均勻而緊密,剪斷多余鋼絲,留下3mm末端,并推壓到牙間隙處,以免損傷口腔粘膜。(3)安置橡皮圈:將上下頜模型合攏,用內徑4~6mm、厚度1.5~2mm的橡皮圈(可用止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