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1《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2《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3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
,號“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謚號文忠。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父子三人與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lěi]
。子瞻東坡居士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4一、簡介本詞寫作背景:“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獄。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zhí)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任杭州通判后寫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諷的詩,因而激怒新黨。被構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獄一百三十天。而且牽連甚廣,蘇軾的友朋故舊被連累處罰的達二十二人。蘇軾在獄時自度必死,曾作詩與蘇轍訣別。一、簡介本詞寫作背景:“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5
蘇軾于“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初寓定惠院,后遷臨皋亭?,F(xiàn)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睋?jù)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到黃州之初,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問,一時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心隱衷。蘇軾于“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初寓定惠院6另一種說法《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冷靜的態(tài)度。而寫作此詞時,應該還沒有完成這種成熟。所以,從詞中,讀者看到的是一種冷清與寂寞的情懷。即使如此,此詞還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云:“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倍胺切刂杏袛?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為此詞的仙骨氣質,歷來對這首詞的主旨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認為是為溫都監(jiān)女作,即這是一首愛情詞;但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抒發(fā)憤懣之情的,也就是說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據(jù)《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故事。摘錄如下:
另一種說法《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7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鳖H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軾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jīng)翻墻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軾詞上闋所寫:“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庇纱苏f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闋則是記錄此事了。
這個女子好像是為蘇軾而存在,在蘇軾離開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軾回到惠州,只見黃土一堆,個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闋是為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p>
?;葜萦袦囟急O(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8這篇序言,短短的數(shù)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這個記載好像是為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為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shù)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9現(xiàn)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游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并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jīng)歷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梢宰鳛閷φ铡_@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濟論詞主“有寄托”與“無寄托”之說,以為“非寄托不入”,而“專寄托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為是詞”,乃“觸發(fā)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xiàn)現(xiàn)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10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11《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12
二、反復品讀,根據(jù)注釋疏通詞意,體會詞的意境。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時常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還有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驚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二、反復品讀,根據(jù)注釋疏通詞意,體會詞的意境。1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14句解
詞人簡約凝練地展現(xiàn)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殘缺不全的月亮掛在疏落的梧桐上,記時用的漏壺里水已滴完,夜出奇地沉寂,“靜”又作“定”。詞人不是在這漏斷時乍醒,而是初靜,他也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寓居的庭院中站了多久,直到可怕的靜寂在銅壺漏水聲斷絕的一刻侵上身來。
詞人對月光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感情,他常常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人情味。如著名的《水調歌頭》寫月光“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多么深情繾綣;而《洞仙歌》中從繡簾中偷偷窺人的一點明月則仿佛面帶神秘調皮的微笑;偏偏這里的月是不同的,一個“掛”字仿佛它被釘在稀疏的梧桐樹上,而且是殘缺不全的,傳達著一種無力與哀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句解詞人簡約凝練地展現(xiàn)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殘缺不全的月15難怪,詞人剛剛經(jīng)歷過生死、貶謫和離散。“烏臺詩案”使他幾乎喪命,在獄中他甚至都想到了后事,卻又獲釋了,被貶在黃州,在城南臨時寓所的生活總算剛剛穩(wěn)定下來,可是詞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圓滿啊!月是殘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銅漏是水罄盡的,夜晚是寂靜可怕的……但是,就在這個清冷空闊的世界里,盡管寂寞,詞人卻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難怪,詞人剛剛經(jīng)歷過生死、貶謫和離散?!盀跖_詩案”使他幾乎喪16《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17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如果說上文的缺月與疏桐象征著一個殘缺有憾的世界,那么這里則寫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仿佛一只飄渺的孤鴻,獨自來去于這一片幽寂世界之中。
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詞人經(jīng)常這樣稱呼謫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夜渡吳王峴”、“幽人拊枕坐嘆息”。也許是巧合,這些詩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們仿佛看見詞人的魂靈在黑夜里無聲的嘆息。這個世界本應是豐腴完美的,這也是“幽人”的心志,但是世人皆昏昏在睡夢之中,既不知其殘缺,更不知幽人所苦,所以詞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獨徘徊,不求人知、人亦不知。這種處境與傲岸不羈、又孤寂無助的雁何其近似!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如果說上文的缺月與疏桐象征18“孤鴻”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幽人”的一個幻象。這兩個意象如此緊密地契合在一起,使詞人有些悲哀又有些狂亂地沉浸到他的想象世界中去了。“孤鴻”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幽人”的一個幻象。這兩個意象如19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黑夜中的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驚嚇驟然飛起,它“嘎嘎”地驚叫著,又懷著無限幽恨似的回顧,然而沒有人去撫慰它凌亂的毛羽,也沒有人分擔它對死亡的恐懼。這一切一切,只有詞人感同身受。
雖然最終沒有罹難,但牢獄之災的余悸猶存,詞人心頭仍充滿了憂讒畏譏之感,他正“杜門思愆,深悟積年之非”;而“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答李端叔書》)世態(tài)是涼薄的,或許還有初至生地的不適,難怪詞人在這個夜晚失眠。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黑夜中的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20“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真能如一場春夢多好,而此時的詞人心中分明是“有恨”的。而且這“恨”太多了:它包含著對多桀命運的詛咒,包含著對“平生親識,亦斷往還”的怨恨,或許還有對寂寞的不甘,對自我價值的迷茫……然而此恨終究“無人省”,誰會去在乎一個貶謫小吏的憂憤怨悱?說不定這心緒太復雜甚至詞人自己都不能一一理清呢——我們更無法道徹,只好僅就其心境上稍做猜度了。
詞人以這種含蓄空白的筆法,給我們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即含蓄蘊藉、余味無窮,卻又絕非刻意隱晦,這就是它被后人稱作“有寄托詞”之上品的緣故吧!
“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闭婺苋缫粓龃簤舳嗪?,而此21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孤鴻在寒冷的樹枝之間逡巡,不肯棲息于任何一棵樹,而是寂寥地降落在了冰冷的沙洲上。
有人說這句邏輯上有誤,因為雁足為蹼,是不能棲息于樹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蘆”。但這樣一來,“寒蘆”和“沙洲冷”的語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鴻雁擇枝而宿、人擇主而棲的象征意義,也失去了詞人不肯攀附寒枝、寧愿獨抱寂寞的高潔心態(tài),以及那種“遺世獨立”的情感。故于細節(jié)不必過分強求。
在鴻雁眼中,整個世界是荒蒼、清泠的,眼中處處皆是寒枝。世界無情地拋棄了它,它似乎也厭倦了這個殘酷的、勾心斗角的世界。既然進不茍合、退不甘心,那么就找一個療傷的空間吧,詞人選擇了沙洲。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鴻在寒冷的樹枝之間逡巡,不肯22因沙粒逐漸地積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溫柔鄉(xiāng),而是寂寞且寒冷、隨時可能消失的沙洲。與其說這里是詞人心中最后的歸宿,不如說是他為自己的生命作出下一個決定前的一個暫棲地——我們知道詞人現(xiàn)在處于入世理想暫時破滅了的狀態(tài),他需要一種新的人生理念來支撐自己。正如這鴻雁終究是要飛的一樣,詞人終究要遨翔在情性的壯志里,超越目前的陷境。
黃州成全了一個曠達灑脫的蘇軾,也成就了蘇軾一生文學的巔峰。黃州在詞人生命中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最初的痛苦與迷茫之后,在飽嘗人生千般的荒冷寂寞之后,詞人成熟于災難后的再生,變得淡泊和靜定,無與倫比的文學光芒終于從他身上散發(fā)出來。
因沙粒逐漸地積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溫柔鄉(xiāng)23寂寞沙洲冷寂寞沙洲冷24三、品讀鑒賞:
1、上片首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上闋選擇殘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斷盡,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營造出蕭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景語即情語”,這一冷調色的描寫,其實是詞人內心孤獨寂寞的反映三、品讀鑒賞:1、上片首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253、“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睂懗隽擞娜伺c孤鴻的什么相似之處?寂寞、孤獨、孤芳自賞、潔身自好。2.“獨往來”“縹緲”寫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情境?生命的孤獨、漂泊無依、孤傲高潔3、“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寫出了幽人與孤鴻的什么相264、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下片寫出了幽人與孤鴻怎樣的品質特點?詞人以比興(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飄零失所孤獨縹緲,驚起回頭驚魂未定、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肯同流合污、堅持操守的心境。4、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下片寫出了幽人與孤鴻怎樣的品質特點?275、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恨的內容:封建社會文字獄對人才的摧殘。無人理解的憂憤。同意:上片描寫缺月、疏桐、漏斷、人靜、幽人、孤鴻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產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5、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容是什么?你是286.全篇把握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這兩名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lián)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xiàn)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6.全篇把握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297、你認為本詞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么?這首詞運用了象征(比興)等藝術手法,以孤鴻為喻,感物詠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lián)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托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7、你認為本詞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么?這首詞運用了象征(比308.總結:本詞的寫作特色和主旨這首詞以孤鴻為喻,感物詠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lián)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托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傊娙私韫馒櫚炎约寒敃r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貼切地表達出來。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8.總結:本詞的寫作特色和主旨這首詞以孤鴻為喻,感31詞的境界,就像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huán)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32點評這首詞描寫了一個詞人初到黃州的夜晚。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然后將幽人、鴻影兩個意象捏合在這個時空里,此時“幽人”是主,“孤鴻”是賓。下闋則寫孤鴻飄零失所,驚魂未定,卻仍不肯隨便棲息于寒枝的情態(tài),“獨”,“縹緲”,“恨”,“寂寞”,“冷”等詞都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至此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
如果將詞人這之前的作品稱作“浪漫哲學”的話,那么這首詞可稱作“存在哲學”,生存的凄涼以情緒的方式“入侵”了詩人的靈魂,不可言說又無比真切地。便如劉熙載所評“厚而清”,“厚,包諸所有,清,空諸所有?!币虼藛渭円詾橹S喻政治,或詠懷佳人,就不免穿鑿附會,反而會縮小這種感慨萬端又難以名狀的意境了。
點評這首詞描寫了一個詞人初到黃州的夜晚。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33繆鉞先生在賞析這首詞時說道:“晚近人論詞多以‘豪放’為貴,而推蘇武為豪放之宗。這實在是一種偏見。……蘇軾詞的特長是‘超曠’,‘豪放’二字不足以盡之?!?/p>
這首詞的確是超曠之作,它空靈飛動,又含蓄蘊藉;即生動傳神,又寄托遙深,不失詞之傳統(tǒng)的深美閎約。更令人稱道的是其品格高遠,正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繆鉞先生在賞析這首詞時說道:“晚近人論詞多以‘豪放’為貴,而34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作為剛到黃州時的詞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內的紊亂。可正是在黃州,作者完成了自己處世哲學的形成。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35
黃州數(shù)年是蘇軾思想發(fā)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yǎng)護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時期的數(shù)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36黃州貶謫時期的蘇軾(1079——1084)時間詞作詩句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1080《西江月》1082《念奴嬌》1082《定風波》1083《浣溪沙》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明月。一蓑煙雨任平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幽獨凄清失意自傷人生空幻壯志難酬時運不濟超脫曠達不畏坎坷笑看風雨熱愛生活、曠達樂觀黃州貶謫時期的蘇軾(1079——1084)時間詞作詩句思想感37
在貶謫到黃州的初期,蘇軾是低沉、苦悶的,但他很快從中逃離出來。畢竟他是一個灑脫曠達的人。面對人生的困境,他沒有頹廢,沒有逃避,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去挑戰(zhàn)。所以,他戰(zhàn)勝了生活,戰(zhàn)勝了自我。所以,我們才看到,黃州時期的蘇軾是一個無畏風雨、笑看坎坷的瀟灑之人,是一個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之人。蘇軾在黃州的心路歷程失意自傷低沉苦悶隨遇而安灑脫曠達樂觀豪邁積極向上前期中期后期在貶謫到黃州的初期,蘇軾是低沉、苦悶的,但他很快從中逃離38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39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復與參寥禪師及
二三子訪焉①,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②,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頭頸?;ò锥鴪A,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③,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晚乃步出城東,鬻④大木盆,意者謂可以注清泉,瀹瓜李⑤,遂夤緣小溝⑥,入何氏、韓氏竹園⑦。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陰下。有劉唐年主簿者⑧,饋油煎餌,其名為甚酥,味極美??蜕杏嫞韬雠d盡,乃徑歸。道過何氏小圃,乞其叢橘,移種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將適閩中⑨,以后會未可期,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40①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②枳木:也稱枸橘,果實可入藥。③雷氏琴:蘇軾題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記”字樣。謂“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④鬻:賣,這里可作買講。⑤瀹(yuè):浸漬。⑥夤(yín)緣:循沿。⑦何氏、韓氏:指友人何圣可、韓毅甫。⑧劉唐年:字君佐。⑨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黃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蘇軾友人。①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41黃州定惠院東邊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葉特別地繁榮茂盛。每年花開的時候,(我)必然帶著許多客人喝酒,已經(jīng)五次醉在這海棠下了。今年又和參寥禪師以及其它的兩三個人去訪賞,然而那個園子已經(jīng)換了主人,主人雖然是個市井平凡人,但因為我的原因,稍稍地培育治理了這個園子。(園子里)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堅韌,樹的筋脈顯露在外面,好象老人的頭頸,開的花很白很圓,好象很多顆大粒的珍珠,香氣和顏色都很不平凡。這種樹不討人喜歡,(新的院主人)本來想過一陣砍去,也是因為我的緣故,沒有被砍掉。喝過酒之后,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個平凡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凈整潔,好象吳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討人喜歡。我醉躺在小板閣上,一會醒了,聽見客人崔成老彈奏雷氏的琴,琴聲像悲鳴的風,早晨的月亮,錚錚有聲,得到的享受人間是沒有的。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東,買了一個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灌溉瓜和李子,于是沿著小溝,進了姓何與姓韓的竹圓,那時何氏在竹間作大堂,已經(jīng)把地方都騰出來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蔭下。有一個叫劉唐年的主簿,送給了我們一種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腿诉€要喝酒,而我忽然沒了興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訪了姓何人家的小園子,跟他要了一叢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邊??腿诵煜壬玫侥莻€橘子要把它帶到閩中,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見面,懇請我記下來,為以后所談笑。那個時候參寥唯一一個不喝酒,用棗湯代替了酒返回黃州定惠院東邊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葉特別地繁榮茂盛。每年42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1、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極寫了作者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2、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棲”采用的是____的修辭方法和_____的表現(xiàn)手法,表面上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實際上卻寫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卜算子431、①幽獨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②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棲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鴻自比,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1、①幽獨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②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44關于鴻雁一、鴻雁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關于鴻雁一、鴻雁45鴻雁意象1.大雁是候鳥,定期南飛北返,這就容易使那些滯留外鄉(xiāng),不能按期定時回家的人對比自己,生發(fā)出無盡的憂思。如:聞雁韋應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46寒塘趙嘏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雁,春秋遷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寒塘47鴻雁意象2.我國古代有“鴻足傳書”的傳說,因為古代人們和外出的親人難通音訊,所以又讓大雁承擔了“信使”的使命。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铎稀肚迤綐贰费氵^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钋逭铡堵暵暵?/p>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48鴻雁意象3.雁總是結陣成“人”字或“一”字形集體遷徙的,因此孤雁(斷雁,孤鴻,斷鴻)也就成為詩人表達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蔣捷《虞美人·聽雨》:“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痹诤祈档慕c低壓的陰云之間,只有一只孤雁在凜冽的寒風中哀鳴,顯得那樣孤單、渺小、無助。詞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來抒發(fā)自己風雨飄搖中流浪江海的悲涼心境。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鴻雁意象3.雁總是結陣成“人”字或“一”字形集體遷徙的,因此494.對“鴻雁”意象的起源鴻雁是一種鳥,而鳥是原始先民的圖騰對象。三星堆文化的被發(fā)據(jù)充分證明了鳥與古巴蜀人民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三星堆文化沒有文字,但有象征符號,鳥、蟲、魚、人、羊……特別是鳥形器與鳥形紋,一眼即能辨認。這些符號與紋飾一道,構成一個把自然界與人間萬物召喚在一起的神秘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由圖騰所形成的"鳥意象"作為遺傳信息,對后來的精神文化創(chuàng)造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在中國早期的文學中有比較明顯的體現(xiàn)。如《詩經(jīng)》中的鳥意象內涵豐富,一是象征力量和勇敢,主要反映在服飾威儀的審美追求;二是婚姻愛情的象征,取之于鳥的雙對出入、自由飛翔以及相依為命的美好景象;三是以鳥的不同品性,象征社會人群中圣賢或惡人;四是用鳥的細微,象征孝子的拳拳赤誠.此外還有許多切合主題表達的特殊意象,豐富了《詩經(jīng)》的藝術形象寶庫,又成為含義明確的語匯,被人們至今廣泛使用,如鳶飛戾天、鴻雁哀鴻等.4.對“鴻雁”意象的起源50《全宋詞》上這樣的:
卜算子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
通行的版本是這樣的:
卜算子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全宋詞》上這樣的:
卜算子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51是“誰”好,還是“時”好?討論是“誰”好,還是“時”好?討論52謝謝謝謝53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54《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55《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56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
,號“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謚號文忠。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父子三人與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lěi]
。子瞻東坡居士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57一、簡介本詞寫作背景:“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獄。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zhí)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任杭州通判后寫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諷的詩,因而激怒新黨。被構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獄一百三十天。而且牽連甚廣,蘇軾的友朋故舊被連累處罰的達二十二人。蘇軾在獄時自度必死,曾作詩與蘇轍訣別。一、簡介本詞寫作背景:“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58
蘇軾于“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初寓定惠院,后遷臨皋亭?,F(xiàn)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睋?jù)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到黃州之初,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問,一時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心隱衷。蘇軾于“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初寓定惠院59另一種說法《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冷靜的態(tài)度。而寫作此詞時,應該還沒有完成這種成熟。所以,從詞中,讀者看到的是一種冷清與寂寞的情懷。即使如此,此詞還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云:“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倍胺切刂杏袛?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為此詞的仙骨氣質,歷來對這首詞的主旨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認為是為溫都監(jiān)女作,即這是一首愛情詞;但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抒發(fā)憤懣之情的,也就是說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據(jù)《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故事。摘錄如下:
另一種說法《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60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鳖H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軾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jīng)翻墻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軾詞上闋所寫:“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庇纱苏f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闋則是記錄此事了。
這個女子好像是為蘇軾而存在,在蘇軾離開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軾回到惠州,只見黃土一堆,個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闋是為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p>
。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61這篇序言,短短的數(shù)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p>
這個記載好像是為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為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shù)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62現(xiàn)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游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并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jīng)歷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梢宰鳛閷φ?。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濟論詞主“有寄托”與“無寄托”之說,以為“非寄托不入”,而“專寄托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為是詞”,乃“觸發(fā)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xiàn)現(xiàn)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63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64《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65
二、反復品讀,根據(jù)注釋疏通詞意,體會詞的意境。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時常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還有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驚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二、反復品讀,根據(jù)注釋疏通詞意,體會詞的意境。66《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67句解
詞人簡約凝練地展現(xiàn)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殘缺不全的月亮掛在疏落的梧桐上,記時用的漏壺里水已滴完,夜出奇地沉寂,“靜”又作“定”。詞人不是在這漏斷時乍醒,而是初靜,他也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寓居的庭院中站了多久,直到可怕的靜寂在銅壺漏水聲斷絕的一刻侵上身來。
詞人對月光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感情,他常常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人情味。如著名的《水調歌頭》寫月光“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多么深情繾綣;而《洞仙歌》中從繡簾中偷偷窺人的一點明月則仿佛面帶神秘調皮的微笑;偏偏這里的月是不同的,一個“掛”字仿佛它被釘在稀疏的梧桐樹上,而且是殘缺不全的,傳達著一種無力與哀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句解詞人簡約凝練地展現(xiàn)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殘缺不全的月68難怪,詞人剛剛經(jīng)歷過生死、貶謫和離散?!盀跖_詩案”使他幾乎喪命,在獄中他甚至都想到了后事,卻又獲釋了,被貶在黃州,在城南臨時寓所的生活總算剛剛穩(wěn)定下來,可是詞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圓滿?。≡率菤埰频?,梧桐是稀疏的、銅漏是水罄盡的,夜晚是寂靜可怕的……但是,就在這個清冷空闊的世界里,盡管寂寞,詞人卻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難怪,詞人剛剛經(jīng)歷過生死、貶謫和離散?!盀跖_詩案”使他幾乎喪69《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70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如果說上文的缺月與疏桐象征著一個殘缺有憾的世界,那么這里則寫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仿佛一只飄渺的孤鴻,獨自來去于這一片幽寂世界之中。
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詞人經(jīng)常這樣稱呼謫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夜渡吳王峴”、“幽人拊枕坐嘆息”。也許是巧合,這些詩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們仿佛看見詞人的魂靈在黑夜里無聲的嘆息。這個世界本應是豐腴完美的,這也是“幽人”的心志,但是世人皆昏昏在睡夢之中,既不知其殘缺,更不知幽人所苦,所以詞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獨徘徊,不求人知、人亦不知。這種處境與傲岸不羈、又孤寂無助的雁何其近似!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如果說上文的缺月與疏桐象征71“孤鴻”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幽人”的一個幻象。這兩個意象如此緊密地契合在一起,使詞人有些悲哀又有些狂亂地沉浸到他的想象世界中去了?!肮馒櫋北愠闪舜丝绦氖潞泼5摹坝娜恕钡囊粋€幻象。這兩個意象如72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黑夜中的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驚嚇驟然飛起,它“嘎嘎”地驚叫著,又懷著無限幽恨似的回顧,然而沒有人去撫慰它凌亂的毛羽,也沒有人分擔它對死亡的恐懼。這一切一切,只有詞人感同身受。
雖然最終沒有罹難,但牢獄之災的余悸猶存,詞人心頭仍充滿了憂讒畏譏之感,他正“杜門思愆,深悟積年之非”;而“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答李端叔書》)世態(tài)是涼薄的,或許還有初至生地的不適,難怪詞人在這個夜晚失眠。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黑夜中的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73“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闭婺苋缫粓龃簤舳嗪茫藭r的詞人心中分明是“有恨”的。而且這“恨”太多了:它包含著對多桀命運的詛咒,包含著對“平生親識,亦斷往還”的怨恨,或許還有對寂寞的不甘,對自我價值的迷?!欢撕藿K究“無人省”,誰會去在乎一個貶謫小吏的憂憤怨悱?說不定這心緒太復雜甚至詞人自己都不能一一理清呢——我們更無法道徹,只好僅就其心境上稍做猜度了。
詞人以這種含蓄空白的筆法,給我們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即含蓄蘊藉、余味無窮,卻又絕非刻意隱晦,這就是它被后人稱作“有寄托詞”之上品的緣故吧!
“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真能如一場春夢多好,而此74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孤鴻在寒冷的樹枝之間逡巡,不肯棲息于任何一棵樹,而是寂寥地降落在了冰冷的沙洲上。
有人說這句邏輯上有誤,因為雁足為蹼,是不能棲息于樹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蘆”。但這樣一來,“寒蘆”和“沙洲冷”的語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鴻雁擇枝而宿、人擇主而棲的象征意義,也失去了詞人不肯攀附寒枝、寧愿獨抱寂寞的高潔心態(tài),以及那種“遺世獨立”的情感。故于細節(jié)不必過分強求。
在鴻雁眼中,整個世界是荒蒼、清泠的,眼中處處皆是寒枝。世界無情地拋棄了它,它似乎也厭倦了這個殘酷的、勾心斗角的世界。既然進不茍合、退不甘心,那么就找一個療傷的空間吧,詞人選擇了沙洲。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鴻在寒冷的樹枝之間逡巡,不肯75因沙粒逐漸地積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溫柔鄉(xiāng),而是寂寞且寒冷、隨時可能消失的沙洲。與其說這里是詞人心中最后的歸宿,不如說是他為自己的生命作出下一個決定前的一個暫棲地——我們知道詞人現(xiàn)在處于入世理想暫時破滅了的狀態(tài),他需要一種新的人生理念來支撐自己。正如這鴻雁終究是要飛的一樣,詞人終究要遨翔在情性的壯志里,超越目前的陷境。
黃州成全了一個曠達灑脫的蘇軾,也成就了蘇軾一生文學的巔峰。黃州在詞人生命中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最初的痛苦與迷茫之后,在飽嘗人生千般的荒冷寂寞之后,詞人成熟于災難后的再生,變得淡泊和靜定,無與倫比的文學光芒終于從他身上散發(fā)出來。
因沙粒逐漸地積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溫柔鄉(xiāng)76寂寞沙洲冷寂寞沙洲冷77三、品讀鑒賞:
1、上片首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上闋選擇殘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斷盡,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營造出蕭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熬罢Z即情語”,這一冷調色的描寫,其實是詞人內心孤獨寂寞的反映三、品讀鑒賞:1、上片首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783、“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睂懗隽擞娜伺c孤鴻的什么相似之處?寂寞、孤獨、孤芳自賞、潔身自好。2.“獨往來”“縹緲”寫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情境?生命的孤獨、漂泊無依、孤傲高潔3、“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寫出了幽人與孤鴻的什么相794、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下片寫出了幽人與孤鴻怎樣的品質特點?詞人以比興(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飄零失所孤獨縹緲,驚起回頭驚魂未定、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肯同流合污、堅持操守的心境。4、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下片寫出了幽人與孤鴻怎樣的品質特點?805、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恨的內容:封建社會文字獄對人才的摧殘。無人理解的憂憤。同意:上片描寫缺月、疏桐、漏斷、人靜、幽人、孤鴻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產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5、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容是什么?你是816.全篇把握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這兩名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lián)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xiàn)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6.全篇把握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827、你認為本詞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么?這首詞運用了象征(比興)等藝術手法,以孤鴻為喻,感物詠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lián)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托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7、你認為本詞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么?這首詞運用了象征(比838.總結:本詞的寫作特色和主旨這首詞以孤鴻為喻,感物詠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lián)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托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傊娙私韫馒櫚炎约寒敃r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貼切地表達出來。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8.總結:本詞的寫作特色和主旨這首詞以孤鴻為喻,感84詞的境界,就像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huán)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課件85點評這首詞描寫了一個詞人初到黃州的夜晚。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然后將幽人、鴻影兩個意象捏合在這個時空里,此時“幽人”是主,“孤鴻”是賓。下闋則寫孤鴻飄零失所,驚魂未定,卻仍不肯隨便棲息于寒枝的情態(tài),“獨”,“縹緲”,“恨”,“寂寞”,“冷”等詞都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至此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
如果將詞人這之前的作品稱作“浪漫哲學”的話,那么這首詞可稱作“存在哲學”,生存的凄涼以情緒的方式“入侵”了詩人的靈魂,不可言說又無比真切地。便如劉熙載所評“厚而清”,“厚,包諸所有,清,空諸所有。”因此單純以為諷喻政治,或詠懷佳人,就不免穿鑿附會,反而會縮小這種感慨萬端又難以名狀的意境了。
點評這首詞描寫了一個詞人初到黃州的夜晚。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86繆鉞先生在賞析這首詞時說道:“晚近人論詞多以‘豪放’為貴,而推蘇武為豪放之宗。這實在是一種偏見?!K軾詞的特長是‘超曠’,‘豪放’二字不足以盡之。”
這首詞的確是超曠之作,它空靈飛動,又含蓄蘊藉;即生動傳神,又寄托遙深,不失詞之傳統(tǒng)的深美閎約。更令人稱道的是其品格高遠,正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笨娿X先生在賞析這首詞時說道:“晚近人論詞多以‘豪放’為貴,而87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作為剛到黃州時的詞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內的紊亂??烧窃邳S州,作者完成了自己處世哲學的形成。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88
黃州數(shù)年是蘇軾思想發(fā)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yǎng)護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時期的數(shù)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89黃州貶謫時期的蘇軾(1079——1084)時間詞作詩句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1080《西江月》1082《念奴嬌》1082《定風波》1083《浣溪沙》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明月。一蓑煙雨任平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幽獨凄清失意自傷人生空幻壯志難酬時運不濟超脫曠達不畏坎坷笑看風雨熱愛生活、曠達樂觀黃州貶謫時期的蘇軾(1079——1084)時間詞作詩句思想感90
在貶謫到黃州的初期,蘇軾是低沉、苦悶的,但他很快從中逃離出來。畢竟他是一個灑脫曠達的人。面對人生的困境,他沒有頹廢,沒有逃避,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去挑戰(zhàn)。所以,他戰(zhàn)勝了生活,戰(zhàn)勝了自我。所以,我們才看到,黃州時期的蘇軾是一個無畏風雨、笑看坎坷的瀟灑之人,是一個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之人。蘇軾在黃州的心路歷程失意自傷低沉苦悶隨遇而安灑脫曠達樂觀豪邁積極向上前期中期后期在貶謫到黃州的初期,蘇軾是低沉、苦悶的,但他很快從中逃離91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92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復與參寥禪師及
二三子訪焉①,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②,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頭頸?;ò锥鴪A,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③,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晚乃步出城東,鬻④大木盆,意者謂可以注清泉,瀹瓜李⑤,遂夤緣小溝⑥,入何氏、韓氏竹園⑦。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陰下。有劉唐年主簿者⑧,饋油煎餌,其名為甚酥,味極美??蜕杏?,而予忽興盡,乃徑歸。道過何氏小圃,乞其叢橘,移種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將適閩中⑨,以后會未可期,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93①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②枳木:也稱枸橘,果實可入藥。③雷氏琴:蘇軾題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記”字樣。謂“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④鬻:賣,這里可作買講。⑤瀹(yuè):浸漬。⑥夤(yín)緣:循沿。⑦何氏、韓氏:指友人何圣可、韓毅甫。⑧劉唐年:字君佐。⑨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黃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蘇軾友人。①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94黃州定惠院東邊的小山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金精礦粉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遠程監(jiān)控解決方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腦表格打印紙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波紋管氣密試驗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微型多功能信號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自硬砂用脫模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畜禽維生素預混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極品明前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地毯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平板玻璃液體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完整》
- 2024年02月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2024年公開招考專業(yè)技能崗位文職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shù)學廣角-搭配(二)》大單元集體備課整體設計
- 10kv高壓送電專項方案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6部分:建設項目
- 煤炭供應鏈管理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
- 2024年江蘇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
- 露天采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 食品感官評價員培訓方案
- 蘇教版一年級上、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 柔性生產線技術及其影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