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醫(yī)大外科手術學講義09咬傷及螯傷_第1頁
西南醫(yī)大外科手術學講義09咬傷及螯傷_第2頁
西南醫(yī)大外科手術學講義09咬傷及螯傷_第3頁
西南醫(yī)大外科手術學講義09咬傷及螯傷_第4頁
西南醫(yī)大外科手術學講義09咬傷及螯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咬傷及螯傷第一節(jié)\t"/kecheng/2013/_blank"毒蛇咬傷據(jù)目前所知,全世界共有蛇類2500種,其中毒蛇約650余種,威脅著十億人口的廣大地區(qū)。估計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數(shù)在30萬以上,死亡率約為10%。我國兩廣地區(qū)蛇害嚴重,每年蛇咬傷的發(fā)病率約為萬分之二十五。一、我國的蛇類資源據(jù)考查,我國共有蛇類約150種,以長江以南和西南各?。▍^(qū))蛇的種類與數(shù)量較多。我國是世界上產(chǎn)蛇最多的國家之一,有毒蛇約40種,其中能致死人命的劇毒蛇有十幾種。大連附近的勃海灣上,有一個面積只有0.63平方公里的蛇島,有\(zhòng)t"/kecheng/2013/_blank"蝮蛇萬余條,目前以每年超過一千條的速度增殖,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蝮蛇密集的島嶼。毒蛇的確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危害,但是蛇類也具有很大的經(jīng)濟價值,蛇干,蛇膽及\t"/kecheng/2013/_blank"蛇蛻都是重要的藥物源。從毒液中提取的蛇毒,有良好的鎮(zhèn)痛和止血作用,而且鎮(zhèn)痛作用較為持久,且不會成癮。蛇皮具有各種艷麗的花紋,可用來制作皮帶、皮包和皮鞋,美觀適用。蛇肉味道鮮美,可供食用。二、毒蛇與蛇毒的分類毒蛇頭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鮮明的花紋,上頜長有成對的毒牙,可與無毒蛇相區(qū)別。毒牙呈溝狀或管狀與毒腺相通,當包在腺體外的肌肉收縮時,將蛇毒經(jīng)導管排于毒牙,注入被咬傷的人和動物體內。(圖1-52)圖1-52毒蛇與無毒蛇的區(qū)別(一)毒蛇的分類: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類1.以神經(jīng)毒為主的毒蛇:有\(zhòng)t"/kecheng/2013/_blank"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2.以血液毒為主的毒蛇:有\(zhòng)t"/kecheng/2013/_blank"竹葉青、蝰蛇和\t"/kecheng/2013/_blank"龜殼花蛇等,毒液主要影響血液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臟衰竭。3.兼有神經(jīng)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t"/kecheng/2013/_blank"眼鏡蛇和眼鏡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經(jīng)毒和血液毒的兩種特性。(二)蛇毒的有效成份:1.神經(jīng)毒:主要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2.心\t"/kecheng/2013/_blank"臟毒:主要作用于心臟引起心衰。3.溶細胞毒:可使血細胞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發(fā)生壞死。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5.各種酶:可引起溶血和組織破壞。(三)蛇毒的毒性強度:各種毒蛇毒液的毒性強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傷人后死亡率高;有的僅引起癥狀,下表列出幾種毒蛇一次放毒量和致命的干毒量的比較。(表1-21)表1-21放毒量與致死量比較(毫克)毒蛇名稱一次放毒干物量致人死命干物量銀環(huán)蛇5.41.0海蛇6.03.5竹葉青14.1100.0金環(huán)蛇43.010.0蝮蛇45.025.0蝰蛇72.042.0大眼鏡蛇100.012.0眼鏡蛇211.015.0三、臨床表現(xiàn)被毒蛇咬傷后,病人出現(xiàn)癥狀的快慢及輕重與毒蛇種類、蛇毒的劑量與性質有明顯的關系。當然咬傷的部位、傷口的深淺及病人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影響。毒蛇在饑餓狀態(tài)下主動傷人時,排毒量大,后果嚴重。(一)神經(jīng)毒致傷的表現(xiàn):傷口局部出現(xiàn)麻木,知覺喪失,或僅有輕微癢感。傷口紅腫不明顯,出血不多,約在傷后半小時后,,覺頭昏、\t"/kecheng/2013/_blank"嗜睡、惡心、\t"/kecheng/2013/_blank"嘔吐及乏力。重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聲嘶、失語、眼瞼下垂及復視。最后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及\t"/kecheng/2013/_blank"休克,致使機體缺氧、發(fā)紺、全身\t"/kecheng/2013/_blank"癱瘓。如搶救不及時則最后出現(xiàn)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神經(jīng)毒吸收快,危險性大,又因局部癥狀輕,常被人忽略。傷合的第1-2天為危險期,一旦渡此期,癥狀就能很快好轉,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遺癥。(二)血液毒致傷的表現(xiàn):咬傷的局部迅速腫脹,并不斷向近側發(fā)展,傷口劇痛,流血不止。傷口周圍的皮膚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瘀斑,組織壞死。嚴重時全身廣泛性出血,如\t"/kecheng/2013/_blank"結膜下瘀血、\t"/kecheng/2013/_blank"鼻衄、\t"/kecheng/2013/_blank"嘔血、\t"/kecheng/2013/_blank"咳血及\t"/kecheng/2013/_blank"尿血等。個別病人還會出現(xiàn)胸腔、腹腔出血及顱內出血,最后導致出血性休克。病人何伴頭尾、惡心、嘔吐及\t"/kecheng/2013/_blank"腹瀉,關節(jié)疼痛及高熱。由于癥狀出現(xiàn)較早,一般救治較為及時,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經(jīng)毒致傷的病人。但由于發(fā)病急,病程較持久,所以危險期也較長,治療過晚則后果嚴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內臟的后遺癥。(三)混合毒致傷的表現(xiàn):兼有神經(jīng)毒及血液毒的癥狀。從局部傷口看類似血液毒致傷,如局部紅腫、瘀斑、血泡、組織壞死及淋巴結炎等。從全身來看,又類似神經(jīng)毒致傷。此類傷員死亡原因仍以神經(jīng)毒為主。四、毒蛇咬傷的診斷診斷蛇毒咬傷時要考慮并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否為蛇咬傷:道先必須明確除外蛇咬傷的可能性,其它動物也能使人致傷,如娛蚣咬傷、黃蜂螯傷,但后者致傷的局部均無典型的蛇傷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點:如\t"/kecheng/2013/_blank"蜈蚣咬傷后局部有橫行排列的兩個點狀牙痕,黃蜂或蝎子螯傷后局部為單個散在的傷痕。一般情況下,蜈蚣等致傷后,傷口較小,且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二)是否為毒蛇咬傷: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傷情及全身表現(xiàn)來區(qū)別。毒蛇咬傷后,傷口局部常留有一對或3~4毒牙痕跡。且傷口周圍明顯腫脹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癥狀也較明顯。無毒蛇咬傷傷后,局部可留兩排鋸齒形牙痕。(圖1-53)無毒蛇牙痕圖1-53毒蛇和無毒蛇的典型牙痕(三)是哪一種毒蛇咬傷:準確判斷何種毒蛇致傷比較困難,從局部傷口的特點,可初步將神經(jīng)毒的蛇傷和血液毒的蛇傷區(qū)別開來。再根據(jù)特有的臨床表現(xiàn)和參考牙距及牙痕形態(tài),可進一步判斷毒蛇的種類。(表1-22)如眼鏡蛇咬傷病人瞳孔常??s小,蝰蛇咬傷后半小時內可出現(xiàn)\t"/kecheng/2013/_blank"血尿,蝮蛇咬傷后可出現(xiàn)復視。表1-22幾種主要毒蛇的牙距的牙痕形態(tài)毒蛇名稱毒蛇牙痕間距(厘米)牙痕形態(tài)竹葉青0.5~1.2(八)呈“八”字形蝮蛇0.6~1.2()牙距小金環(huán)蛇0.8~1.6()“品”字形。傷口周圍皮膚常呈\t"/kecheng/2013/_blank"荔枝皮樣外觀。銀環(huán)蛇0.8~1.4()“品”字形,傷口皮膚常有撕裂。蝰斑蛇1.0~1.5()部組織呈深色眼鏡蛇1.1~1.9()傷口周圍瘀斑和腫脹明顯眼鏡王蛇1.5~3.0()傷口周圍明顯腫脹五步蛇1.5~3.5()牙距大、出血多,局部常有水泡和血泡。五、毒蛇咬傷的預防蛇咬傷嚴重的威脅著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應在危害最大的地區(qū),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盡量減少蛇咬傷的發(fā)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建全的蛇傷防治網(wǎng),從組織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實,做到任務明確,專人負責。其次要發(fā)動群眾搞好住宅周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徹底產(chǎn)除雜草,清理亂石,堵塞洞穴,消滅毒蛇的隱蔽場所,經(jīng)常開展滅蛇及捕蛇工作。同時要搞好預防蛇傷的基本知識。在野外從事勞動生產(chǎn)的人員,進入草叢前,應先用棍棒驅趕毒蛇,在深山叢林中作業(yè)與執(zhí)勤時,要隨時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及時排除隱患,應穿好長袖上衣,長褲及鞋襪,必要時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時不要驚慌失措,應采用左、右拐彎的走動來躲避追趕的毒蛇,或是站在原處,面向毒蛇,注意來勢左右避開,尋找機會拾起樹枝自衛(wèi)。四肢涂擦防蛇藥液及口眼\t"/kecheng/2013/_blank"蛇傷解毒片,均能起到預防蛇傷的作用。六、毒蛇咬傷的救治毒蛇咬傷后現(xiàn)場急救很重要,應采取各種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與擴散。到達有條件的醫(yī)療站后,應繼續(xù)采取綜合措施,如徹底清創(chuàng),內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藥片,抗蛇毒血清的應用及全身的支持療法。(一)阻止毒液吸收:被咬傷后,蛇毒在3-5分鐘內就迅速進入體內,應盡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1.綁扎法: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現(xiàn)場容易辦到的一種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傷后,立即用布條類、手巾或繃帶等物,在傷肢近側5-10公分處或在傷指(趾)根部予以綁扎,以減少靜脈及淋巴液的回流,從而達到暫時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后送途中應每隔20分鐘松綁一次,每次1-2分鐘,以防止肢瘀血及組織壞死。待傷口得到徹底清創(chuàng)處理和服用蛇藥片3-4小時后,才能解除綁帶。2.冰敷法:有條件時,在綁扎的同時用冰塊敷于傷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縮,減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將傷肢或傷指浸入4-70C的冷水中,3-4小時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續(xù)24-36小時即可,但局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全身的保暖。3.傷肢制動:受傷后走動要緩慢,不能奔跑,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將傷肢臨時制動后放于低位,送往醫(yī)療站。必要時可給適量的鎮(zhèn)靜,使病人保持安靜。(二)促進蛇毒的排出及破壞:存留在傷口局部的蛇毒,應采取相應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壞。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當然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應潰破之處。也可用吸乳\t"/kecheng/2013/_blank"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傷口內之蛇毒,效果也較滿意。傷口較深并有污染者,應徹底清創(chuàng)。消毒后應以牙痕為中心,將傷口作“+”或“++”形切開,使殘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宜過深,以免傷及血管。咬傷的倍位在手或足部時,也可用\t"/kecheng/2013/_blank"三棱針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風穴,向近側皮下刺入一厘米后,由近向遠輕輕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傷口擴大后,還可用各種藥物作局部的濕敷或沖洗,以達到破壞或中和蛇毒的目的。常用的外敷藥有30%鹽水或\t"/kecheng/2013/_blank"明礬水,用于傷口沖洗的外用藥有1:5000的\t"/kecheng/2013/_blank"高錳酸鉀溶液及5%-10%的鹽水。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本分解和破壞蛇毒,從而減輕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癥狀,用法是用生理鹽水2-4毫升溶解胰蛋白酶后,在傷口基底層及周圍進行注射,12-24小時后可重復注射。注射速尿、利尿酸鈉或\t"/kecheng/2013/_blank"甘露醇等,可加速蛇毒從泌尿系的排出。(三)抑制蛇毒作用:主要是內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藥和蛇藥片,達到解毒、消炎、止血、強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血清已廣泛用于臨床,對同種毒蛇咬傷效果較好。1.各種蛇藥片:目前用于臨床的蛇藥片已有十余種,使用時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藥片對哪種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藥要早,劑量要大,療程要長。最后,必須有針對性地采用其它中西醫(yī)的輔助治療。臨床上用得最廣的是南通蛇藥片(又稱\t"/kecheng/2013/_blank"季德勝蛇藥片),傷后應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時服10片,持續(xù)到中毒癥狀明顯減輕為止。同時將藥片加溫開水調成糊狀,涂在傷口的周圍及肢體脹腫的上端3-4公分處,廣州蛇藥片(何曉生蛇藥片)療效也較好,傷后立即服5片,以后每3小時服5片,重癥者藥量加倍。另外,\t"/kecheng/2013/_blank"上海蛇藥片主治蝮蛇咬傷,蛇三滿蛇藥片主治金環(huán)蛇和銀環(huán)蛇咬傷。2.中草藥單方:可用新鮮\t"/kecheng/2013/_blank"半邊蓮(全草)30-60克,搗爛后取其汁內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也可用新鮮鳥桕嫩芽30克,搗爛取汁內服,藥渣外敷,可預防蛇毒攻心。3.血清治療:抗蛇毒血清對毒蛇咬傷有一定的療效,單價血清療效可高達90%,但多價血清療效僅為50%。目前已試用成功的血清有\(zhòng)t"/kecheng/2013/_blank"抗蝮蛇毒血清、\t"/kecheng/2013/_blank"抗眼鏡蛇毒血清、\t"/kecheng/2013/_blank"抗五步蛇毒血清和\t"/keche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