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xiàn)象學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xiàn)象學建筑意味著場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師的任務是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場所,幫助人定居。理論家不一定有實踐, 但實踐家必須有理論。 對知識的理解有兩種: 一種是學的不少用的很少;一種是學的不多用的很多。 (?5?)存在向度(真理)明顯地表現(xiàn)在歷史中,然而其意義則超乎歷史情境。另一方面,歷史只有當它對存在的向度表現(xiàn)出新的具現(xiàn)時才有意義。 歷史只有當它對現(xiàn)世和將來有所見解與啟發(fā)時才有意義。(?6?)建筑使人與大地更加固定地連結,并使散亂的人群聚落在一起而趨親密。世界是凡人所居住的房子。換言之,人所能居住的世界變成了“內部” 。建筑物以居住的地景拉近了大地與人的距離, 同時在遼闊的蒼穹之下安置鄰里住所的親密性。因此人為場所的基本特質是集中性和包被性。 (-10?)相同的空間組織,經(jīng)過空間界定元素(邊界)具體的處理手法,可能會有非常不同的特性。(?11?)任何包被都由邊界所界定。地景也具有特性,這些特性中有一種特殊而自然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場所的特性是時間的函數(shù),因季節(jié)、一天的周期、氣候,尤其是決定不同狀況的光線的因素而有所改變。 (?14?)這三種關系意味著人集結經(jīng)驗的意義, 創(chuàng)造適合其自身的一個宇宙意象或小宇宙, 具體化其所在的世界。(?17?)橋集結存有成為我們稱之為場所的某些地點。 然而這些場所在橋出現(xiàn)之前, 無法以一個整體而存在(雖然沿著河岸能有許多“敷地” ),必須借著橋使之顯現(xiàn)。任何場所必須有吸收不同“內容”的“能力” 。場所不只適合一個特別的用途而已,否則將很快就失效。我們也可以說場所的歷史應該是其“自我的實現(xiàn)” 。古代人所體認的環(huán)境是有明確特性的, 尤其是他們認為和生活場所的神靈妥協(xié)是生存最主要的重點。眼睛自孩提便受物所訓練是有根據(jù)的,所以威尼斯畫家在看到任何東西時必須看得更清楚,而且要比別人有更多的樂趣去看任何東西。古代人所營造的場所最終是為神靈的妥協(xié)而存在, 現(xiàn)代人則不盡然, 神靈有時在, 有時不在,所以場所也就難以以統(tǒng)一的概念論之。 (?18?)要想獲得一個存在的立足點, 人必須要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他必須曉得身置何處。 而且他同時得在環(huán)境中認同自己,也就是說,他必須曉得他和某個場所是怎樣的關系。一個好的環(huán)境意象能給它的擁有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 因此所有的文化都發(fā)展了自己的方位系統(tǒng),也就是能達到好的環(huán)境意象的空間結構。 (?19?)失落感的恐懼是來自動能的有機體想要在環(huán)境中確定方向的需求。在我們的環(huán)境脈絡中,認同感意味著與特殊環(huán)境為友。北歐人已和霧、冰和寒風成為朋友;當他們在散步時, 對腳下雪的開裂聲得引以為榮; 他們必須體驗沉浸在霧中的詩意, 正如黑斯在親身經(jīng)歷寫道: 霧中漫步甚為奇怪; 灌木和石頭何等寂寞,樹木彼此不能相見,萬物孑然一身 就現(xiàn)代都市人而言, 與自然環(huán)境的友誼已淪為一種片斷的關系。 相反地, 他必須與人為的物認同,如街道和房子。德裔美籍的建筑師卡而曼曾說過一個故事,清楚地表達了這個意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 當他重返離開多年的故鄉(xiāng)柏林時, 他所想看的是他在那兒長大的房子。那棟他迫切盼望能在柏林見到的房子已經(jīng)消失了,因此卡而曼先生便有點失落的感覺。突然間他想起了人行道上典型的鋪面: 小時候他曾經(jīng)在那地面上玩耍。 于是乎他產(chǎn)生了一種已經(jīng)回家了的強烈感受。舊有的特質給人的記憶片斷也可以彌補全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有認同感的客體是有具體的環(huán)境特質的, 而人與這些特質的關系經(jīng)常是在小時候培養(yǎng)的。(?21?)認同感和方向感是人類在世存有的主要觀點。 因此認同感是歸屬感的基礎, 方向感的功能在于使人成為人間過客,自然中的一部分。現(xiàn)代人的特征是長久以來扮演著高傲的流浪者。定居的意義是和平地生存在一個有保護性的場所。 (?22?)如果不能詩情畫意地定居, 也就是在詩意這字眼的真實感受中定居, 人類將不會有什么價值。意義正是人類主要的需求, 建筑從屬于詩意, 它的目的在幫助人定居, 不過建筑是門棘手的藝術。場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給場所的特質,并使這些物質和人產(chǎn)生親密的關系。上帝曾對亞當說過:你必須是地球上一個亡命徒,流浪漢。當環(huán)境具有意義時,人便覺得置身家中般地自在。 (?23?)因此希臘環(huán)境的主要特質是場所具有獨特的、 可理解的特性。 在某些場所周遭提供了保護性,有些則帶給人威脅性,有時又能讓人在受到置身于一個界定完美的宇宙中心。 (?28?)真實透過愛變成藝術, 藝術結合真實并將之提升到事實真相的更高層次, 地景中所有這種親熱的愛都由光所表達。因此光線與自然暫時的韻律有密切的關系,這種短暫的韻律構成理解自然的第五種向度。物、秩序、特性、光線和時間是對自然具體的理解的主要范圍。有些元素如山谷、河流、 溪流指示了空間的方向; 有些元素則界定了擴展的空間模式, 如比較整齊的原野和山丘能形成的簇群。 (?32?)山丘和高山與山谷和盆地是互補的空間。 山丘和高山一般的結構特質是由坡度、 山頂、脊派和頂峰這些字眼加以描述。山谷事實上是由河流所強調,而盆地的意象則由湖泊所強化。(?37?)天空的效果主要來自二個因素。 首先是天空本身的組成, 亦即,光線和顏色的品質,以及具有特性的云的表現(xiàn);其次是和地面的關系,亦即,由下仰視天空的情形。 (?39?)不過一個空間的開始是始于邊界出現(xiàn),由此我們了解周遭的墻的輪廓對狹小空間的重要性。在線形的地平面上, 天空不再是廣闊的半球形, 被約簡成地表起伏所形成的形狀的一個背景。地景特性變成是相對于天空的一種輪廓的寫照, 有時是稍微有點起伏的, 時而鋸齒的, 荒野的。在海岸附近地區(qū),大氣的狀況連續(xù)地變化,光線變成一種生動有活力而富有詩意的元素。一般而言, 大地是人日常生活的舞臺。自然地景乃成為文化地景, 亦即,讓人發(fā)覺富有意義的場所存在于一個整體之中的環(huán)境。因此人類的存在空間最簡單的模式是在水平面上由垂直軸線戳穿。 在平面上, 人選擇、創(chuàng)造了中心、路徑、領域,組成了人類日常世界的具體空間。在建筑的內空間中對天空的顯露也會成為一種構元素,開敝與狹縫所造成的感覺不一樣??臻g的開始始于邊界,主視邊界與次視邊界, 向前與向后,第一邊界與第二邊界, 起與止所營造的感覺,持續(xù)的記憶強烈的印象與平緩的知覺。 (?40?)天和地在有些場所則被理解為是一對非常特別而幸福的結合。 在這些場所中, 環(huán)境變成是中等尺度的和諧整體,比較會讓人有暢快和完全的認同感。總之,環(huán)境似乎是一個變化無常而且不可理解的世界表征, 警喜伴隨白晝的秩序。 一般的不穩(wěn)定由季節(jié)的對照和瞬息萬變的天氣所強調。各種不同的場所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因此在北歐地景中, 人面對許多自然力量, 缺少一般的統(tǒng)一秩序。 這種情景很清楚地表現(xiàn)在北歐的文學、藝術和音樂中,自然的印象和氣氛扮演主要的角色。 在傳說和神話中,我們遇到了這世界里神秘的居住者: 地精、矮人和侏儒。 通常我們可以將北歐世界描述成一個浪漫的世界。(?42?)當人為環(huán)境充滿意義時便讓人覺得在家里般的暢快。 我們成長的場所就像家一樣, 走在那特殊的鋪面上,或置身于特殊的墻面之間, 或在特殊的天花之下都會有很清楚的感受。 (?50?)所以早期的建筑文明可以說是對自然的理解的具體表現(xiàn), 并以上述的物、秩序、特性、 光線和時間來描述。將這些意義解釋成人為造型的過程就是我們定義的形象化、補充、象征化,因此集結的功能有不同的目的, 是將一處人為場所變成一個小宇宙。 通常我們可以說人構筑了自己的世界。(?51?)因此我們理解建筑基本的重要性是給人一個存在的立足點的方法。 (?52?)時間不是一種現(xiàn)象,而是現(xiàn)象的連續(xù)和變化所形成的秩序。因此路徑是基本的存在象征, 具體化了時間的向度。 有時候路徑引導人到一個有意義的目標,當運行受阻時,時間變成永恒。因此將短暫性向度加以具體化的另一種基本的象征是中心。人為場所將人對環(huán)境的理解加以形象化、補充和象征化。此外人為場所也集結了許多意義。序列的設計可以反傳統(tǒng)地作,一睹為快的中庭效果,即是先掏心、 后剖肚的做法, 這與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有關。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處理有時讓人急不可待地走開。在現(xiàn)代也許不再單以尺度來計算, 而可以是以時間來衡量, 如從甲地到乙地大約步行 1小時等。生命與時間同行進,如少年一般指 18歲以前,青年一般指 30歲以前,中年一般指 45歲以前等。(?56?)都市住所與城鎮(zhèn)則好象一個整體, 與自然環(huán)境直接的關系, 不是很微弱便是幾乎喪失了, 而集結變成是將具有其它地方性根源的造型加以結合。這便是都市聚落的主要特質。透過建筑物,具有獨特場所精神的人為場所被創(chuàng)造出來。因此城鎮(zhèn)的場所精神必須包含地域的精神以求其根源, 不過場所精神也必須以大眾所關注的內容加以集結,內容在各處各有其根源,借著象征化加以改變。某些內容(意義)由于非常普遍化,因此可以應用于所有的場所。 (?58?)因此空間的光線若來自上方便有一種既是內部和外部的奇怪的感受。都市主要的元素是中心和路徑。 廣場很顯然扮演一個中心的角色, 街道則是路徑。 都市的市區(qū)就是一個領域,而且我們又發(fā)現(xiàn)邊界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性。 (?59?)人最關心的是一個中心衍生的領域或場。德國所常見的形態(tài)是放射村落、獨街村落、簇群村落。 (?61?)所以一個場所可以是一個孤立的庇護所, 它的意義是由象征性元素所表達, 場所可以和一個為人所理解的環(huán)境相溝通,也和理想的與想象的世界有關聯(lián)。建筑系發(fā)生在使用和空間的內部與外部力量的交會處。 這交會處很顯然是在墻, 特別是開口部,連結兩個領域。對建筑與藝術的理解,說穿了是對人生的理解,人之所感,則物之所之。 (?63?)建筑是滿足功能的器官。 浪漫式建筑的多樣化由某種基本的氣氛所統(tǒng)合, 這種氣氛符合特殊的造型原則。因此浪漫式建筑是最具有地方味的。宇宙式空間是極端地幾何化的, 而且經(jīng)常以規(guī)則的格子來表現(xiàn), 或是一種直交軸線 (南北向與東西向)的交錯。(?71?)水平性和垂直性 (尖塔) 的抽象表現(xiàn),具體化了一般性秩序, 同時為宇宙式特性提出第一個建議。(?72?)所以羅馬人征服世界正好是其預設的宇宙式秩序的表征。例如美國城市格子網(wǎng)的平面并不表示任何宇宙論的概念, 而是表明一個機會“公開”的世界。這世界是水平式與垂直式地開放。 社區(qū)水平式擴展, 個人的成就借著由標準的地基所聳起的建筑物的高度來暗示。(?73?)建筑是量體在陽光下相結合時所演出之巧妙的、 精確的和壯麗的戲劇。 我們的眼睛是生來看那些在陽光下的造型; 陽光和陰影揭露了這些造型; 立方體、錐體、球體、圓柱體和金字塔,這些主要的造型……;這些意義是清楚的……而且毫不含糊的。 (?76?)都市環(huán)境系以集結為基礎, 經(jīng)常提供了許多認同感的可能性。 所以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比在陌生的地景中還比較容易有“在家”的感受。人類聚落的場所精神事實上代表一個小宇宙, 城市之所以不同是因其集結的情形而產(chǎn)生。 有些城市很強烈地感受到大地的力量, 有些則是天空秩序的力量, 還有一些則表現(xiàn)出人性化的自然和充滿著光。 然而所有的城市都必須擁有這些使都市住所得以存在的意義范圍。 都市住所在于肯定能定居同時開放于世界的體驗, 亦即:定居于自然的場所精神,同時透過人為的場所精神的集結向世界開展。 (?78?)大師們的創(chuàng)作, 總是在常人所擁有的理論之外有所感想后才能有突發(fā), 建筑在建筑之外。 彩虹總是出現(xiàn)在雨后, 也不是每次雨后都會有的, 它總是在一定氣候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 對建筑的體驗就像經(jīng)歷一次次風雨,相信總有一天會見到彩虹的。 (?116?)沒有無數(shù)次的體驗便不會有對實質的理解與感想。 理論與實踐相碰撞總是顯得十分脆弱, 作品在誕生之前, 是無法感知的, 在誕生后才有體驗,理論有時只是牽強附會的附庸,為提高自己的名聲罷了。 建筑就是建筑, 它無須用過多的話去解釋, 它從來都是在默默的艱辛中產(chǎn)生的,沒有人能在其產(chǎn)生前的一刻鐘內理解建筑。 大聲詳述著產(chǎn)生的歷程, 亦即不能同聲翻譯,像汽車一樣, 落后與引進, 消化與吸收, 需要一個過程, 創(chuàng)新需要積累, 然后才有飛躍,才有整體推進,急躁與埋怨都無濟于事。類型的推演難以推出超乎原形的新的意義空間。 先有理解后有提高, 成功的總結各有各的路徑,與哲學、社會氣候暫時還難以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更多的名師、 大師,很顯然優(yōu)秀的建筑必定是對藝術的超時代感悟、對技術的熟練掌握。 (?117?)認識建筑在建筑之外, 理解建筑在建筑之內。 建筑只能是由建筑本身去解釋, 任何其它的解釋都只能是一種紙上談兵,都是無用的,它的確存在著“絕對隱私” ,你只有鉆進去、鉆進它的角角落落,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118?)我們必須重申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體驗他的存在是具有意義的。人系物中的一個物; 人在高山和巖石間, 河流和樹木中生活; 要想利用他們就必須了解他們。人也和宇宙的秩序生活在一起; 太陽的路徑以及方位基點。 周圍的方向性并不僅是幾何形而已,而是到處跟著人的品質事實。人只有與物建立個人的友誼才能體驗環(huán)境場所的意義。 人無法與科學的資料為友, 只可能與品質為友。 人也必須與陽光生活在一起, 同時受陽光所改變。 個人或集體的態(tài)度 (心智狀態(tài))事實上受到環(huán)境氣候所影響。 最終人生活在時間里, 此意味著人與其它四個角度的變化生活在一起。人與晝夜的韻律以及季節(jié)生活在一起,并活在歷史里。人的生活特性系氣候化。 不過他又說氣候并未威脅人; 而是誘導或安排。 湯恩比詮釋人與其環(huán)境的關系是挑戰(zhàn)與響應。 大體而言湯恩比認為環(huán)境是實質的自然。 所有這些偉大的歷史家都理解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同時他們強調人響應與塑造自己的世界的能力。 很顯然人不只是建造自然而已, 同時也建造了自己; 社會和文化, 在此過程中,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詮釋一種既有的環(huán)境。人活在時間里,活在歷史里,活在陽光下和活在環(huán)境里(時間環(huán)境和歷史環(huán)境) 。(?168?)疏離感最主要是由于人對于構成其環(huán)境的自然的和人為的物喪失了認同感所引起的。 (?169?)意義的蔓延很顯然是由于普遍的興趣使然, 亦即,由于他們是真理的一部分。 象征使得真理明顯地表達出來而形成文化。文化表示轉換既有的力量成為能夠延伸至另一個場所的意義。風土建筑, 即農莊、 村落,表達了地方性的地與天的直接的意義。因此風土建筑是環(huán)境的建筑,與特殊的情境有密切的關系。相反地,都市建筑具有更一般性的價值, 由于它是以象征性和轉換作為基礎。 因此都市建筑的前提是一種造型語言, 一種樣式。 在城鎮(zhèn)中外來的意義與地方性精神相遇,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復雜的意義系統(tǒng),都市精神不只是地方性而已。意義是由構成場所的場所精神所集結產(chǎn)生的。 (?170?)人的任務是洞察意義, 實現(xiàn)基意義。 門檻是外部與內部的交接處, 而建筑正是這種交接處的化身。場所追求的與場所形塑的特性在可塑性的化身里, 以現(xiàn)了他們的模樣, 同時人也找到了自己的展望。真實的情況若很有利, 形象化便成為場所具體化最重要的方法, 因此一個自然條件不足的區(qū)位,就必須借助補充與象征去改進。 (?171?)一個場所的認同性系由區(qū)位、 一般的空間配置和特性的明晰性所決定之。 區(qū)位、形態(tài)和明晰性對最后的結果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當所有的要素好象使基本的存在意義具體化時, 我們便可以討論一種強勢的場所。個人的認同性與社會的認同性的發(fā)展是一種緩慢的過程, 無法在連續(xù)的變遷中產(chǎn)生。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疏離感在目前成為熱門的事, 最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的環(huán)境在方向感和認同感上提供了太少的可能性。場所精神由區(qū)位、空間形態(tài)和具有特性的明晰性明顯地表達出來。個人的認同性在與社會的認同性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是要經(jīng)歷很多磨合才能夠同齒合地運行。繼承在于對傳統(tǒng)的詮釋。 (?180?)意味著建筑發(fā)展史是以文化體驗的總合而為人所理解的, 文化體驗是不應該會淪喪的, 反而應該可以保留到目前都還能夠供人使用。歷史所要求的是什么樣的變遷?一般而言, 這些變遷可歸納成三類: 實用的變遷、 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變遷。因此城市必須被視為是獨特的場所而非抽象的空間, 任憑經(jīng)濟和政治力量隨意地玩弄。 尊重場所精神并不表示抄襲舊的模式。 而是意味著肯定場所的認同性并以新的方式加以詮釋。 唯有如此才能有一種活的傳統(tǒng), 利用變遷與在地方性中發(fā)現(xiàn)的公分母產(chǎn)生關聯(lián)使變遷變得有意義。(?182?)藝術的進步是在變遷中保存秩序, 并在秩序中產(chǎn)生變遷。 活的傳統(tǒng)能符合生命的發(fā)展, 因為它能滿足這句話。自由并不是任意地玩弄,而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 (?184?)街道是獲得共識的房間。街道是由每幢房子的主人對城市的奉獻……主題是具體化存在意義的一種象征性形式。 (?185?)物總是告訴我們許多故事, 敘說自己的形成, 在他們形成時的歷史狀況, 如果他們是真正的物也會透露出真理。 物透露真理的能力在于它如何被完成。 其次是學習如何去做。 看和做經(jīng)由靈感和具現(xiàn)結合在一起。因此康說:“靈感是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采鹽行業(yè)市場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酒店用品行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過硫酸鹽行業(yè)運行狀況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輕質碳酸鈣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與營銷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車輛專用照明及電氣信號設備制造市場十三五規(guī)劃與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螺絲刀行業(yè)運行狀況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船舶租賃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膨化食品市場運營狀況與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紙漿產(chǎn)業(yè)運行狀況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糧食烘干機械行業(yè)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Unit5 What day is it today?(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下冊
- 法院生活費申請書
- 2025年益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醫(yī)用氣體施工方案
- 2024 年陜西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B 類)
- 【課件】學校后勤管理工作
- 2025-2030年中國聚丙烯酰胺(PAM)市場發(fā)展狀況及未來投資戰(zhàn)略決策報告新版
- 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內容
- 課題申報書:產(chǎn)教融合背景下護理專業(yè)技能人才“崗課賽證”融通路徑研究
- 住宅小區(qū)消防設施檢查方案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