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險實務教研室主講教師:毛通RiskManagement《風險管理》保險實務教研室RiskManagement《風險管理》知識點9:風險管理的方法知識點9:風險管理的方法東漢張衡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東漢張衡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新加坡濱海金沙灣酒店的防震設計新加坡濱海金沙灣酒店的防震設計美國硅谷“滾珠大樓”的防震設計美國硅谷“滾珠大樓”的防震設計北京故宮內用于防患火災的銅缸北京故宮內用于防患火災的銅缸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避雷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避雷設計北京“鳥巢”的“籠式避雷網”設計北京“鳥巢”的“籠式避雷網”設計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防撞設計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防撞設計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防風、防撞、防腐蝕設計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防風、防撞、防腐蝕設計主要內容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風險管理的主要技術手段專題分析:資產證券化和美國“次貸危機”風險規(guī)避損失控制風險分散風險匯聚風險對沖風險轉移主要內容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專題分析:資產證券化和美國“次貸危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①風險控制技術,是指通過降低風險發(fā)生的幾率,或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從而達到管理風險的一類技術的總稱。例如:安裝避雷針、購置滅火器材②風險融資技術,其并不直接針對風險本身,而是通過為風險損失提供資金補償來降低風險影響的一類技術手段的總稱。例如:購買火災保險、融資擔保分為風險控制技術和風險融資技術兩大類: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①風險控制技術,是指通過降低風險發(fā)生的幾率主要的技術手段風險規(guī)避損失控制風險分散風險匯聚風險對沖風險轉移包括:主要的技術手段風險規(guī)避風險匯聚包括:簡稱避險,是指通過消除風險或風險發(fā)生條件來完全避免造成風險損失的一類風險管理技術。例如:放棄股市投資來規(guī)避股價下跌造成的損失風險規(guī)避技術的不足:(1)不是所有風險都可以規(guī)避;(2)規(guī)避了某種風險,可能面對另外的風險。(3)規(guī)避了風險,同時也錯失了機遇。例如:所有人都無法規(guī)避死亡風險;規(guī)避了股市投資風險,你可能需要承受持有現(xiàn)金時發(fā)生通脹的風險風險規(guī)避簡稱避險,是指通過消除風險或風險發(fā)生條件來完全避免造成風險損損失控制,又分損失預防和損失抑制兩種。①損失預防,簡稱防損,是指在風險發(fā)生前采取措施降低損失發(fā)生的幾率。②損失抑制,簡稱減損,是指在風險發(fā)生后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的規(guī)模。例如:出臺法規(guī)對酒駕予以重罰;汽車采用安全氣囊防護系統(tǒng)和安全帶設計;損失控制銀行對貸款企業(yè)的資質進行審核和監(jiān)督;保單生效前對被保險人的健康進行篩查;發(fā)生火災后及時施救防止損失擴大;損失控制,又分損失預防和損失抑制兩種。例如:出臺法規(guī)對酒駕予風險分散,通過改變風險暴露單位的數(shù)量以及單位損失規(guī)模來達到控制總損失,它又可以分為①分離與②復制兩種形式。復制技術分離技術風險分散風險分散,通過改變風險暴露單位的數(shù)量以及單位損失規(guī)模來達到控例1.“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方案一:將價值100元的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假定籃子掉地上雞蛋將全損,概率為10%;籃子不掉地上,則沒有任何損失。方案二:將價值100元的雞蛋平分在兩個不同的籃子里,假定兩個籃子相互不關聯(lián),任何一個籃子掉地上該籃中的雞蛋將全損,任何一個籃子掉地上的概率相同,為10%請證明:方案一和方案二哪個風險更大?備注:銀行分散貸款避免集中違約,保險公司將保單分散銷售給不同性質的客戶避免集中索賠,均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風險分散的原理證明例1.“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風險分散的原理證明方案一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籃子掉地上籃子沒有掉地上損失情形損失Y損失概率P(Y)兩個籃子都掉地上其中一個籃子掉地上兩個籃子都沒有掉地上方案二1000.100.91000.1×0.1=0.01500.1×0.9×2=0.1800.9×0.9=0.81方案一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籃子掉地上籃子沒有掉應用:資產組合投資技術通過構建資產組合來進行分散投資,其效果依賴于下面兩個重要因素:因素一:只適用于可分散風險,不適用于不可分散風險,即系統(tǒng)性風險;因素二:分散投資的效果取決于資產之間的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越小,風險分散的效果越理想。(見知識點5)應用:資產組合投資技術通過構建資產組合來進行分散投資,其效果災備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國費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災備中心,當時大家關注的主要就是企業(yè)IT這一塊,比如數(shù)據備份和系統(tǒng)備份等。9.11事件不僅造成兩棟400米的摩天大樓的瞬間坍塌,2000余名無辜者罹難,同時還徹底深埋了800多家公司和機構所擁有的重要數(shù)據,數(shù)百家公司從此消失。但金融界巨頭摩根斯坦利在世貿大廈有25層樓,2000多名員工當時正在樓內辦公,但其在9月12日便恢復營業(yè),這要歸功于其在新澤西州建立的災備中心。9.11事件的教訓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災備的重要性,這一技術由此興起。應用:數(shù)據災備技術災備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系統(tǒng)災備十分完備,以國內為例,一般采用“兩地三中心”云備份方案,即“同城雙中心+異地災備中心”,目的在于防止重大災難或戰(zhàn)爭等極端情況。例如,中、農、工、建四大銀行把全國數(shù)據中心分別建設在北京和上海兩地;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全國數(shù)據中心和災備中心也都是建在上海和北京;央行已在無錫建立了災難應急備份中心,還計劃在上海建設全國支付系統(tǒng)數(shù)據的備份中心等。此外,電信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立5個國家級異地災備中心;國家稅務總局數(shù)據中心2005年底正式落戶廣東。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系統(tǒng)災備十分完備,以國內為例,一般采用“兩地案例:支付寶大面積癱瘓災備能力引發(fā)爭議2015年5月27日下午5點,擁有將近3億活躍用戶的支付寶出現(xiàn)了大面積訪問故障,全國多省市支付寶用戶出現(xiàn)手機和電腦支付寶無法登陸、余額錯誤等問題。螞蟻金服隨后回應稱,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市政施工導致杭州市某地光纜被挖斷,影響了支付寶一個主要機房的正常運轉。當天晚上19時左右,即在事故發(fā)生大約兩個多小時以后,支付寶服務才恢復正常。螞蟻金服還指出,支付寶異地多活的系統(tǒng)架構在此次意外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沒有因光纜被挖斷而影響全部用戶;另一方面,緊急將故障機房的流量切換至了其他機房。在當晚7點支付寶服務恢復時,被挖斷的光纜還沒有修復。盡管如此,業(yè)內人士對其恢復時間竟然長達兩個小時表示不解,此次事件反映出支付寶在故障倒換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上的不足,也反映出互聯(lián)金融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有待提高。案例:支付寶大面積癱瘓災備能力引發(fā)爭議2風險匯聚與風險分散的做法恰恰相反,其通過將原先分散的風險單位聚集在一起,以達到消除或降低不確定性,提高損失預測精確度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風險控制的一種技術。舉例:風險匯聚的最經典應用就是保險。單起風險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難以預測;但是將大量風險事故匯聚在一起,其發(fā)生概率與損失規(guī)模的估計便成為可能,且隨著匯聚數(shù)量的增加,精度不斷提高,保險公司采用這樣的精算技術給出保險產品的合理定價,從而保證自身經營風險的可控性。風險匯聚風險匯聚與風險分散的做法恰恰相反,其通過將原先分散的風險單位例2.保險的數(shù)學原理甲和乙兩人在每年都有遇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具體來說,假設每個人都有20%的機會遇到意外,并導致2500元的損失,有80%的機會沒有遇到意外。另外還假設甲乙兩人的事故損失是不相關的,且約定在損失發(fā)生后,兩人同意平分損失。請問匯聚前后風險大小怎樣變化?風險匯聚的原理證明例2.保險的數(shù)學原理風險匯聚的原理證明匯聚前(以甲為例,乙情況相同)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遭遇意外沒有遭遇意外損失情形損失Y損失概率P(Y)兩人都遭遇意外其中一人遭遇意外,平攤損失兩人都沒有遭遇意外匯聚后25000.200.825000.2×0.2=0.0412500.8×0.2×2=0.3200.8×0.8=0.64匯聚前(以甲為例,乙情況相同)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風險對沖,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的風險損失的一種風險管理策略。簡單的講,就是用一項資產的收益去抵消另一項資產損失的管理手段。風險對沖風險對沖的應用:套期保值在管理商品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信用等風險過程中,為了避免現(xiàn)貨市場上的風險,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采取與現(xiàn)貨市場上方向相反的買賣行為,即對同一種商品在現(xiàn)貨市場上賣出,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者相反。套期保值有兩種形式,空頭套期保值跟多頭套期保值。風險對沖,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套期保值的工具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以及互換。遠期:買買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個時刻以現(xiàn)在所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shù)量資產的合約。主要有利率遠期及匯率遠期。期貨:買買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指定日期以事先商定好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資產。與遠期不同的是,期貨是標準化合約。主要有利率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期貨、股指期貨及衍生金融期貨。期權:期權是一種選擇權,它賦予持有者在將來某個約定的時間或在此之前以約定的價格買進(賣出)一定數(shù)量基礎資產的權利的金融合同。期權標的資產有股票、股指、外匯、利率及衍生產品?;Q:也稱掉期,是一種約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按照協(xié)議條件及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系列現(xiàn)金流的衍生工具。主要有利率互換、貨幣互換等。套期保值的工具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案例:利率掉期保險,還是利息掉期陷阱?什么是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是一種用于對沖利率風險的手段,本質上是一種利率保險。交易的雙方事先約定一個利率水平,買入利率掉期的一方始終以約定的利率水平來支付固定利息,而出售的一方則按實際市場利率來支付浮動利息。舉例:A向B購買了一份價值100萬元的利率掉期合約,雙方約定利率水平為5%。一段時間后①實際市場利率上漲到了8%(高于5%),此時B就需要向A支付
BA:
100萬×3%=3萬②實際市場利率下跌到了4%(低于5%),此時A就需要向B支付
AB:
100萬×1%=1萬案例:利率掉期保險,還是利息掉期陷阱?什么是利率掉期?舉例:(一)案例背景
很長一段時間,利率掉期都被視為利率風險厭惡者們對沖利率風險,鎖定利率成本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下面這個案例中,無論是底特律,還是紐約市,都深受利率掉期其害。與其說是為自己購買了利率掉期保險,倒更像是中了利率掉期陷阱。2013年7月18日,素有“汽車之城”美譽的美國底特律負債超過180億美元,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迄今為止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而2005年借的14億美元新債成為壓垮底特律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底特律人為這14億美元購買的利率保險——“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卻成為將其推下破產懸崖的最終黑手。早在底特律破產案之前,相同的情形也發(fā)生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紐約州和紐約市與華爾街簽訂了86個利率掉期合約,涉及金額高達106億美元,除了交通部門,還有公共圖書館、水務管理局、工業(yè)發(fā)展局等機構,合約有效期平均長達17年,有的甚至到2036年。(一)案例背景(二)原因分析在正常情況下,州和地方政府借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橋梁、隧道、學校、公共建筑等基礎設施,然后通過地方稅收來還本付息。由于這些項目時間跨度長、費用高,地方政府在發(fā)行債券時往往選擇20年~30年的期限。在發(fā)行長期債券時,政府可以選擇固定利息,也可以選擇浮動利息。固定利息發(fā)債的好處是利率波動的風險可控,費用的預算可知;缺點是發(fā)行的利率比市場利率略高,因此總成本較大。而浮動利息債券發(fā)行時的成本較低,但利率市場的波動可能造成政府未來利息支付的意外猛漲。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固定利率債券利率7%左右投資者106億×7%=7.42億美元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利率5%左右投資者106億×±1%=±1.06億美元106億×5%=5.3億美元①固定利率發(fā)債的成本②浮動利率發(fā)債的成本(二)原因分析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固定利率債券投資者106億政府的市政債券期限長達20年~30年,而利率每天都在波動,有時甚至是劇烈波動,但在這樣漫長的時期內,將給市政債的利息支出造成很大的困擾和風險,為了避免這一風險,銀行向政府推銷一種利率保險,如果利率在某個水平之內,例如6.07%,這是政府愿意承受的利息風險;低于這個值,政府向銀行支付6.07%市場利率的差額,作為利率的保險費;而超出6.07%以上部分,則收取銀行的賠償金。政府覺得可以從此睡上安穩(wěn)覺了,在正常情況下,市政債的市場利率應當浮動在5%上下,政府大約每年支付1%左右的保險費,換來的卻是20年的踏實,如果利率漲到8%,那還可以每年凈賺近2%的銀行賠償金。政府的市政債券期限長達20年~30年,而利率每天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假定當前地方債利率5%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利率上漲1%,銀行支付地方政府利率掉期保險金106億×1%=1.06億利率上漲1%,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增加106億×1%=1.06億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假定當前地方債利率5%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利率下跌1%,地方政府向銀行支付利率掉期保險費106億×1%=1.06億利率下跌1%,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減少106億×1%=1.06億按地方債5%年利估算地方政府總的發(fā)債成本=按5%年利支付投資者利息+按1.07%(
=6.07%-5%)支付銀行保險費
=估算每年按固定6.07%支付利息
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
(三)危機發(fā)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持續(xù)發(fā)酵,聯(lián)邦政府為了拯救金融機構,將利率降到了接近于零,結果紐約市政府被迫持續(xù)向銀行支付固定的6.07%。銀行不僅首先賺了一大筆債券承銷費,而且很快就天天吃上了免費的午餐,而紐約市政府的噩夢卻夜夜不斷。由于發(fā)債方看錯了利率趨勢,其將承受兩筆費用,一筆是正常的債券浮動利息,這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另一項是付給銀行昂貴的利率保險費用。利率掉期的浮動利率標準,依據的是LIBOR(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利率,而長期債券的浮動利率可能與其他利率掛鉤,如30年美國國債收益率。當LIBOR利率掉到0.1%時,長期債券的浮動利率雖然下跌,但仍然遠比LIBOR高,如3.5%。如果發(fā)債方與銀行的利率掉期當初鎖定在6.07%,那么現(xiàn)在發(fā)債方必須支付兩筆費用:首先支付給銀行的利率保險費5.97%(6.07%–0.1%),然后再向債券投資人支付利息3.5%,發(fā)債方的融資成本變成了9.47%!在一個長期融資成本僅為3.5%的環(huán)境下,卻要承受9.4%的巨額融資成本,其心情可想而知。如果紐約市想提前終止利率掉期協(xié)議,那么其贖身費將高達14億美元。而且可笑的是,如果華爾街的銀行倒閉了,紐約市政府還要為終止利率掉期合約出“殯葬費”。因為利率掉期需要第三方擔保,即便紐約市沒有違約,但假設如果第三方出事,導致合約終止,紐約市仍欠銀行的錢。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紐約市交通局被迫繳納940萬美元以結束兩個利率掉期合約。(三)危機發(fā)生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利率5%左右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LIBOR下跌到0.1%,地方政府需向銀行支付利率掉期保險費106億×(6.07%-0.1%)=6.33億/年利率下跌到3.5%,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減少106億×(3.5%-5%)=1.59億/年(參照LIBOR)(參照美國國債利率)地方政府實際總的發(fā)債成本=按3.5%年利支付投資者利息+按5.97%(
=6.07%-0.1%)支付銀行
=實際每年需按9.47%支付利息
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
紐約人的日子不好過。底特律則更是雪上加霜。當初底特律人為了拯救兩個嚴重縮水的退休金賬戶,在2005年舉債14億美元。借新債還舊債本來就是一條死胡同,結果錯上加錯的是這14億美元居然與銀行簽訂了錯誤的利率掉期合約。2009年,底特律的信用被降級,自動觸發(fā)了利率掉期的合約終止,其被迫向銀行繳納數(shù)億美元的強制性“贖身費”。到2013年6月,其算了一筆賬,發(fā)現(xiàn)14億美元的債務,居然膨脹到了27億美元,幾乎翻了一倍!其中,7.7億美元直接源于終止利率掉期合約的“贖身費”,遠超過5億美元的利息總支出。除了像紐約市和底特律這樣的利率掉期受害者,其實還有很多學校和醫(yī)院,包括馬里蘭大學醫(yī)療系統(tǒng)和哈佛大學。紐約人的日子不好過。底特律則更是雪上加霜。風險轉移或風險轉嫁,是指轉嫁者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風險活動的法律責任轉嫁給他人的一種風險管理技術。例如:①動手術前醫(yī)生讓病人家屬簽署的免責協(xié)議,保險合同中的責任免除條款(無償?shù)?,單方面的風險轉移);②投保人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有償?shù)?,轉移的同時有成本費用)③銀行為防止貸款違約損失,在企業(yè)申請貸款的同時,要求有第三方進行擔保或聯(lián)保注意:從投保人角度看,保險是風險轉移手段;而從保險人角度看,保險屬于風險匯聚手段。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或風險轉嫁,是指轉嫁者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風險活動的法
保險證券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戈登和理查德.桑多爾在1973年發(fā)表的一篇關于保險衍生產品的論文中提出。他們率先探討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結合的問題,提出將風險轉移至資本市場,希望通過風險證券化或保險衍生產品,解決再保險市場承包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響應。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巨災損失之后,特別是1992年安德魯颶風和1994年北陵地震,保險業(yè)重新評價了它所暴露的巨災風險。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統(tǒng)計,1999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286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244億美元,其中僅安德魯颶風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155億美元,十多家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一夜之間破產。如此高額的賠付對保險業(yè)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巨額損失造成保險業(yè)承受風險能力缺口,顯現(xiàn)了經營風險能力不足。對于日益嚴重的巨災損失,單靠傳統(tǒng)的保險、再保險體系無法承受。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保險傳統(tǒng)領域之外的更大市場——資本市場。應用:保險風險證券化保險證券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戈登和理
1997年7月,聯(lián)合服務汽車協(xié)會(UnitedServicesAutomobileAssociation,USAA),一家大型財產與汽車保險公司,通過發(fā)行債券籌集資本。該債券的利息和本金償還與USAA是否遭受颶風災難相關。具體來說,USAA在開曼群島成立一家全資再保險子公司,該子公司發(fā)行了價值47700萬美元的債券。以債券發(fā)行的收入作為資本,該再保險子公司與USAA簽訂了一年期巨災再保險合同,該合同為由于海灣或東海岸颶風單獨造成的10億~15億美元之間的承保損失提供80%的保險,這樣,再保險公司賠付的最大限額是4億美元(5億美元的80%)。案例:USAA發(fā)行第一份巨災債券債券的發(fā)行分為兩份。第一份價值為16380萬美元,另一份價值為31320萬美元。購買第一份債券的投資者可能只損失約定的利息。也就是說,如果巨災發(fā)生了,投資者收到的債券利息將少于原來的約定。但第一份債券的投資者不會損失約定的本金,雖然本金可能會在10年后才進行償還。對購買了第二份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如果發(fā)生了一場足夠大的巨災,他們可能既損失利息又損失本金。1997年7月,聯(lián)合服務汽車協(xié)會(United為了保證10年后對第一份16380萬美元債務的償還,這47700萬美元中有7700萬美元投資到了10年期政府債券,10年后有16380萬美元的保證回報。債券發(fā)行籌集來的資本中剩下的約40000萬美元用來支持與USAA簽訂的再保險合同。作為承擔利息和/或本金損失風險的補償,投資者獲得的利率比絕大多數(shù)公司債券的利率都要高,第二份債券投資者的約定利率比第一份的還要高。據USAA成為第一家使用巨災債券替代傳統(tǒng)巨災再保險的保險人以來,20世紀90年代后期,有50多種巨災債券被陸續(xù)發(fā)行,多數(shù)發(fā)行者是保險人和再保險人。然而,一些非保險公司也發(fā)行巨災債券。例如,迪斯尼公司為支付其東京主題公園的潛在地震損失而發(fā)行了巨災債券。保險的證券化,使得傳統(tǒng)保險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將金融資本市場融入傳統(tǒng)保險市場,原先難以承保的巨災風險與投機風險,也具備了承保的可能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保險傳統(tǒng)的風貌。巨災債券、巨災期權、巨災期貨、壽險風險債券等一批產品應運而生。為了保證10年后對第一份16380萬美元債務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可以產生可預期現(xiàn)金流的資產,通過創(chuàng)設以其為擔保的證券,并在資本市場上進行交易的一種融資手段。證券化的過程意味著風險轉移。舉例:某銀行持有大量借款人的信貸資產,這些資產有較為穩(wěn)定的預期利息回報,但這些資產缺乏流動性。因此,銀行將這些貸款匯總成一個貸款組合,組成一定規(guī)模的“資產池”,然后將這“資產池”出售給一個專門進行證券化的特殊機構(SPV),SPV通過擔保機構擔保和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將這些貸款組合轉換為標準化的證券合約,然后委托證券承銷商向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發(fā)行,銀行籌集到了自己所需的資金,而投資者獲得了利息回報。應用:資產證券化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可以產生可預期現(xiàn)金流的資發(fā)起人(權益憑證所有者)資產組合(未來現(xiàn)金流來源)特殊目的機構(SPV)信用增級機構(第三方或發(fā)起人)權益憑證未來現(xiàn)金收入(剩余收入)委托管理人(負責管理資產組合的現(xiàn)金流入)委托支付利息和本金擔保信用評級機構(證券信用評級)評級證券承銷商(設計并發(fā)行資產擔保證券)委托發(fā)行證券收入投資者(讓渡現(xiàn)期資金使用權,以獲取資產未來索取權)出售證券現(xiàn)金風險轉嫁資產證券化與風險轉換例如:貸款的利息例如:銀行例如:保險公司例如:評級公司例如:投資銀行發(fā)起人破產隔離例如:信托公司發(fā)起人資產組合特殊目的機構信用增級機構權益憑證未來現(xiàn)金收入(專題分析:美國資產證券化和2007“次貸危機”
資產證券化興起的原因
20世紀70年代,以美國儲蓄貸款協(xié)會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為解決資產負債錯配問題,將未到期的長期貸款打包出售,由此產生了資產證券化產品。當時,儲貸協(xié)會將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貸款打包,發(fā)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為住房抵押貸款業(yè)務籌措資金。這種“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就是資產證券化產品最初形式。資產證券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率市場化壓縮了銀行利潤空間。經營環(huán)境的變化迫使商業(yè)銀行改變以往僅依靠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就能獲得利潤的經營模式,商業(yè)銀行的經營重點逐漸向中間業(yè)務拓展。資產證券化很好地滿足了商業(yè)銀行的這一需求:首先,將貸款打包證券化,再在市場上出售,有利于商業(yè)銀行實施主動的負債管理,從而拓寬資金來源、改善資產負債管理、提高銀行的信貸能力;其次,諸如資金管理、信用擔保、貸款回收等一系列與證券化相關的中間業(yè)務,拓寬了銀行的獲利渠道。專題分析:美國資產證券化和2007“次貸危機”資產
資產證券化興起的還有一個原因是銀行通過證券化規(guī)避監(jiān)管。巴塞爾協(xié)議(BaselI)規(guī)定各簽約國國際性銀行的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必須達到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4%。同時,巴塞爾協(xié)議I還將銀行表內資產風險權重分為四個等級,風險加權從0%、20%、50%和100%不等。其中,高評級證券(例如AAA評級的MBS)的風險權重為20%,而對私人機構的債權(例如企業(yè)貸款)的風險權重為100%。由于巴塞爾協(xié)議等監(jiān)管法案對高評級資產的風險權重過低,而對企業(yè)貸款等低評級或無評級的資產的風險權重過高,導致高評級和低評級風險加權資產出現(xiàn)了懸崖效應(CliffEffect)。資產證券化為商業(yè)銀行將低評級資產變?yōu)楦咴u級資產提供了契機。因為,通過多重信用增級,資產支持證券通常可以得到很高的評級。所以,通過資產證券化,將風險權重高的基礎資產轉至表外,再買入高評級的資產支持證券的方式,商業(yè)銀行就可以顯著降低其風險加權資產,進而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從而得以維持更高的杠桿率。而且,美聯(lián)儲并不約束商業(yè)銀行轉移信用風險,所以,資產證券化成為商業(yè)銀行規(guī)避監(jiān)管的法寶。資產證券化興起的還有一個原因是銀行通過證券化規(guī)
資產證券化的興起與發(fā)展美國既是資產證券化的發(fā)源地,也是迄今為止資產證券化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過去四十年以來,美國金融市場上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證券化產品,其中包括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Security,A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擔保債務憑證(CDO)、資產支持商業(yè)票據(ABCP)等。美國MBS和的未償付余額最高分別達到9.2萬億美元(2008年)和1.8萬億美元(2007年),分別占到同期美國國債市場余額的160%和40%。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資產證券化業(yè)務顯著萎縮,截止2013年第二季度,美國MBS余額為8.5萬億美元,ABS余額為1.2萬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國債市場余額大幅增加,已上升至11.3萬億美元。資產證券化的興起與發(fā)展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資產證券化業(yè)“次貸危機”
(subprimelendingcrisis)“次貸危機”
(subprimelendingcris1790年以來美國長期利率走勢圖ⅠⅡⅢ1790年以來美國長期利率走勢圖ⅠⅡⅢ第一幕:最后的瘋狂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期的繁榮,房價一路上漲,放款機構為了能從中分得一杯羹,過度放松信貸標準,向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普通購房者發(fā)放大量房屋貸款,即“次級貸款”。第一幕:最后的瘋狂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經主要原因:美國經濟長期低迷,為了刺激經濟,美聯(lián)儲長期維持低利率,尤其是2001年以來,持續(xù)降息至近50年最低利率,結果刺激了美國房地產市場,房價持續(xù)上漲。數(shù)據:①從1997年至2006年間,住房價格增加了124%;②美國家庭擁房的比例從1994年的64%(自1980年以來就大約如此)到2004年的史上最高水平69.2%。主要原因:美國經濟長期低迷,為了刺激經濟,美聯(lián)儲長期維持低利以“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為代表的房貸公司為了賺取高額投資回報,發(fā)放大量次級房屋貸款數(shù)據:2006年,美國房地產按揭貸款總額中,40%以上的貸款屬于“ALT-A”和次級貸款產品,次級房貸和ALT-A貸款這兩類資產毒垃圾的總額高達2萬億美元。以“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為代表的房貸公司為了賺取高額投資“兩房”背景全美最大的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聯(lián)邦國民抵押協(xié)會(簡稱房利美)和聯(lián)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簡稱房地美),即“兩房”?!皟煞俊笔敲绹康禺a市場的支柱,兩家機構承?;蛘哔徺I的房地產貸款約占美國居民房地產市場的50%,次貸危機以來達到80%以上。“兩房”擁有和擔保的資產規(guī)模約5.5萬億美元?!皟煞俊北尘皟?yōu)質貸款、次級貸款和“ALT-A”貸款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次級”(Subprime)及“優(yōu)惠級”(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信用分數(shù)在660分以上,優(yōu)質貸款;信用分數(shù)低于620分的,次級貸款;信用分數(shù)在620—660分之間,“ALT-A”貸款。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qū)別對待,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yōu)惠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yōu)惠級抵押貸款高2%~3%。優(yōu)質貸款、次級貸款和“ALT-A”貸款第二幕:最后一根稻草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連續(xù)17次提息,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房地產市場由于利率大幅提升,從2005年第二季度開始迅速降溫。第二幕:最后一根稻草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lián)款利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貸增加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另一方面打壓了長期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地產價格的大幅跳水。在雙重的打壓下,低信用能力的美國購房者出現(xiàn)了大面積違約。據估計,僅在2006年獲得次級抵押貸款的美國人中,就有30%無法及時還貸,因此而付不起房貸面臨在年底失去房產風險的美國人將達到220萬人。款利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貸增加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另一方面打第三幕危機的全面爆發(fā)危機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全面爆發(fā),首先沖擊負責房屋抵押貸款的房貸公司及存貸機構,然后迅速擴散至各大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第三幕危機的全面爆發(fā)危機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全面爆發(fā),首危機第一波:房貸公司大量破產倒閉代表性事件: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2007年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后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匯豐控股宣布業(yè)績,并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準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危機第一波:房貸公司大量破產倒閉9月7日美國房貸證券雙寡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成為次貸危機2007年2月爆發(fā)以來的一個頂峰?!皟煞俊惫烙嫵钟谢驌8哌_5.5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占全部約12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的46%,幾乎相當于美國2007年GDP的40%。正如布什坦言,美國金融市場難以承受“兩房”倒閉的風險。9月7日美國房貸證券雙寡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危機第二波:投資銀行破產倒閉代表性事件:擁有85年歷史的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BearStearnsCos)賤價出售給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擁有94年歷史的美林(MerrillLynch)被綜合銀行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收購;歷史最悠久的投行——158年歷史的雷曼(LehmanBrothers)宣布破產;139年的高盛(GoldmanSachs)和73年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同時改旗易幟轉為銀行控股公司。擁有悠久歷史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就這樣轟然倒下,從此便成了歷史。危機第二波:投資銀行破產倒閉危機第三波:大量銀行、保險公司受到沖擊09.02.13內布拉斯加州ShermanCounty09.02.13佛州Riverside09.02.13伊里諾伊州CornBelt09.02.13俄勒岡州Pinnacle09.01.30猶他州MagnetBank09.01.30SuburbanFederalSavings09.01.30佛州OcalaNationalBank08.12.05佐治亞第一社區(qū)銀行08.11.22唐尼儲蓄貸款銀行08.11.22波莫納第一聯(lián)合銀行08.11.07加州太平洋安全銀行08.11.07佛羅里達州富蘭克林銀行08.10.31佛州布雷登頓市自由銀行08.10.26佐治亞州阿爾法銀行08.10.10伊利諾州MeridianBank08.09.25密歇根州MainStreet08.09.25華盛頓互惠銀行08.09.19西弗吉尼亞州Ameribank08.09.05內華達州銀州銀行08.08.29佐治亞州誠信銀行08.08.22堪薩斯州哥倫比亞銀行信托08.08.01佛羅里達州第一優(yōu)先銀行08.07.25加利福尼亞州第一傳統(tǒng)銀行08.07.25內華達州第一國民銀行08.07.11加利福利亞州IndyMacBank08.05.30明尼蘇達州第一誠信銀行08.05.09阿肯色州ANB金融國民協(xié)會銀行08.03.07密蘇里州休姆銀行截至2009年10月02日,美國自2008年初以來破產銀行數(shù)增至123家危機第三波:大量銀行、保險公司受到沖擊09.02.13內布代表性事件:2008年9月25日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成為美國歷史上倒閉的最大規(guī)模儲蓄銀行。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InternationalGroup,Inc,下簡稱AIG)是美國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根據2008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業(yè)排行榜,AIG列全球第18位。在次貸危機中,僅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三季度,AIG就虧損了237.9億美元。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出手相救,AIG必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命運。代表性事件:第四幕:危機的全球蔓延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后,歐洲銀行也遭受巨大損失。據Bloomberg統(tǒng)計,截至今年8月末,歐洲銀行共提取次貸相關減計和損失2273億美元,約占全球金融機構減計總額的一半,且損失主要集中在UBS、RBS等大型銀行。根據中金發(fā)表的報告,6月底中國持有近4000億美元與兩房相關的證券債券,相當于中國外匯儲備的20%。華爾街人士相信,中國央行是“兩房”證券的最大單一投資者?!皟煞俊比绻归],中國經濟也將受到巨大沖擊。第四幕:危機的全球蔓延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后,歐洲銀行也遭受巨大第五幕誰來拯救我們?第五幕誰來拯救我們?2007年9月18日,布什政府提出一個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2008年9月7日美國房貸證券雙寡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2009年12月31日,美國財政部計劃向“兩房”最多注資2000億美元,并提高“兩房”的信貸額度。作為交換條件,美國財政部將獲得定期收費、分紅以及相當于“兩房”79.9%所有權的權益保證。2008年9月16日,美聯(lián)儲向由于次貸危機陷入財務困境的AIG提供了850億美元貸款,作為代價,美聯(lián)儲將持有AIG79.9%的股權,而AIG需要出售資產以償還這筆巨額債務。10月8日,美聯(lián)儲宣布,再次向AIG提供高達378億美元的貸款,用以幫助AIG補充資金流動性,此時的AIG實質上已經被收歸國有。2007年9月18日,布什政府提出一個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2007年9月29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政府對富通銀行注資112億歐元,并獲其49%的股份,英國政府對賓利銀行部分實施國有化,冰島政府宣布購入第三大銀行Glitnir75%的股權,德國政府宣布為地產融資抵押銀行提供總額達350億歐元的貸款。2007年9月30日,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三國對比法合資的德克夏銀行注資64億歐元。2007年英國政府宣布總額為5000億英鎊的救市計劃;10月13日,法國政府宣布退出3600億歐元的救市計劃;10月17日,德國政府通過5000億歐元的救市計劃。2007年9月29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政府對富通銀行
中國資產證券化之路截止2015年4月,不包括資產支持票據在內,美國資產支持證券存量10萬億美元,歐洲1.77萬億美元,日本1533億美元,而中國2014年底只有464億美元,和發(fā)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資產支持證券規(guī)模占GDP比重只有0.5%,遠低于美國的60%,也低于日本的3.6%和德國的2.8%。中國資產證券化試點始于2005年。2005年12月15日,作為中國資產證券化試點的國家開發(fā)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他們分別成功發(fā)行了我國首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產品(ABS)與第一單住房抵押證券化產品(MBS)。2007年進入擴大試點階段。2008年金融危機后,監(jiān)管機構出于審慎原則和對資產證券化風險的擔憂延緩了市場發(fā)行速度。2012年5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和財政部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2013年8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中國資產證券化發(fā)展重回軌道。2015年4月3日,中國央行宣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fā)行將由注冊制取代審批制。隨著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監(jiān)管方式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未來幾年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發(fā)展步伐加快。中金公司預計五年內資產證券化將達到2萬億元規(guī)模,年均增長40%以上。中國資產證券化之路保險實務教研室主講教師:毛通RiskManagement《風險管理》保險實務教研室RiskManagement《風險管理》知識點9:風險管理的方法知識點9:風險管理的方法東漢張衡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東漢張衡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新加坡濱海金沙灣酒店的防震設計新加坡濱海金沙灣酒店的防震設計美國硅谷“滾珠大樓”的防震設計美國硅谷“滾珠大樓”的防震設計北京故宮內用于防患火災的銅缸北京故宮內用于防患火災的銅缸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避雷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避雷設計北京“鳥巢”的“籠式避雷網”設計北京“鳥巢”的“籠式避雷網”設計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防撞設計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防撞設計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防風、防撞、防腐蝕設計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防風、防撞、防腐蝕設計主要內容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風險管理的主要技術手段專題分析:資產證券化和美國“次貸危機”風險規(guī)避損失控制風險分散風險匯聚風險對沖風險轉移主要內容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專題分析:資產證券化和美國“次貸危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①風險控制技術,是指通過降低風險發(fā)生的幾率,或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從而達到管理風險的一類技術的總稱。例如:安裝避雷針、購置滅火器材②風險融資技術,其并不直接針對風險本身,而是通過為風險損失提供資金補償來降低風險影響的一類技術手段的總稱。例如:購買火災保險、融資擔保分為風險控制技術和風險融資技術兩大類:風險管理方法的分類①風險控制技術,是指通過降低風險發(fā)生的幾率主要的技術手段風險規(guī)避損失控制風險分散風險匯聚風險對沖風險轉移包括:主要的技術手段風險規(guī)避風險匯聚包括:簡稱避險,是指通過消除風險或風險發(fā)生條件來完全避免造成風險損失的一類風險管理技術。例如:放棄股市投資來規(guī)避股價下跌造成的損失風險規(guī)避技術的不足:(1)不是所有風險都可以規(guī)避;(2)規(guī)避了某種風險,可能面對另外的風險。(3)規(guī)避了風險,同時也錯失了機遇。例如:所有人都無法規(guī)避死亡風險;規(guī)避了股市投資風險,你可能需要承受持有現(xiàn)金時發(fā)生通脹的風險風險規(guī)避簡稱避險,是指通過消除風險或風險發(fā)生條件來完全避免造成風險損損失控制,又分損失預防和損失抑制兩種。①損失預防,簡稱防損,是指在風險發(fā)生前采取措施降低損失發(fā)生的幾率。②損失抑制,簡稱減損,是指在風險發(fā)生后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的規(guī)模。例如:出臺法規(guī)對酒駕予以重罰;汽車采用安全氣囊防護系統(tǒng)和安全帶設計;損失控制銀行對貸款企業(yè)的資質進行審核和監(jiān)督;保單生效前對被保險人的健康進行篩查;發(fā)生火災后及時施救防止損失擴大;損失控制,又分損失預防和損失抑制兩種。例如:出臺法規(guī)對酒駕予風險分散,通過改變風險暴露單位的數(shù)量以及單位損失規(guī)模來達到控制總損失,它又可以分為①分離與②復制兩種形式。復制技術分離技術風險分散風險分散,通過改變風險暴露單位的數(shù)量以及單位損失規(guī)模來達到控例1.“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方案一:將價值100元的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假定籃子掉地上雞蛋將全損,概率為10%;籃子不掉地上,則沒有任何損失。方案二:將價值100元的雞蛋平分在兩個不同的籃子里,假定兩個籃子相互不關聯(lián),任何一個籃子掉地上該籃中的雞蛋將全損,任何一個籃子掉地上的概率相同,為10%請證明:方案一和方案二哪個風險更大?備注:銀行分散貸款避免集中違約,保險公司將保單分散銷售給不同性質的客戶避免集中索賠,均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風險分散的原理證明例1.“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風險分散的原理證明方案一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籃子掉地上籃子沒有掉地上損失情形損失Y損失概率P(Y)兩個籃子都掉地上其中一個籃子掉地上兩個籃子都沒有掉地上方案二1000.100.91000.1×0.1=0.01500.1×0.9×2=0.1800.9×0.9=0.81方案一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籃子掉地上籃子沒有掉應用:資產組合投資技術通過構建資產組合來進行分散投資,其效果依賴于下面兩個重要因素:因素一:只適用于可分散風險,不適用于不可分散風險,即系統(tǒng)性風險;因素二:分散投資的效果取決于資產之間的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越小,風險分散的效果越理想。(見知識點5)應用:資產組合投資技術通過構建資產組合來進行分散投資,其效果災備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國費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災備中心,當時大家關注的主要就是企業(yè)IT這一塊,比如數(shù)據備份和系統(tǒng)備份等。9.11事件不僅造成兩棟400米的摩天大樓的瞬間坍塌,2000余名無辜者罹難,同時還徹底深埋了800多家公司和機構所擁有的重要數(shù)據,數(shù)百家公司從此消失。但金融界巨頭摩根斯坦利在世貿大廈有25層樓,2000多名員工當時正在樓內辦公,但其在9月12日便恢復營業(yè),這要歸功于其在新澤西州建立的災備中心。9.11事件的教訓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災備的重要性,這一技術由此興起。應用:數(shù)據災備技術災備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系統(tǒng)災備十分完備,以國內為例,一般采用“兩地三中心”云備份方案,即“同城雙中心+異地災備中心”,目的在于防止重大災難或戰(zhàn)爭等極端情況。例如,中、農、工、建四大銀行把全國數(shù)據中心分別建設在北京和上海兩地;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全國數(shù)據中心和災備中心也都是建在上海和北京;央行已在無錫建立了災難應急備份中心,還計劃在上海建設全國支付系統(tǒng)數(shù)據的備份中心等。此外,電信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立5個國家級異地災備中心;國家稅務總局數(shù)據中心2005年底正式落戶廣東。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系統(tǒng)災備十分完備,以國內為例,一般采用“兩地案例:支付寶大面積癱瘓災備能力引發(fā)爭議2015年5月27日下午5點,擁有將近3億活躍用戶的支付寶出現(xiàn)了大面積訪問故障,全國多省市支付寶用戶出現(xiàn)手機和電腦支付寶無法登陸、余額錯誤等問題。螞蟻金服隨后回應稱,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市政施工導致杭州市某地光纜被挖斷,影響了支付寶一個主要機房的正常運轉。當天晚上19時左右,即在事故發(fā)生大約兩個多小時以后,支付寶服務才恢復正常。螞蟻金服還指出,支付寶異地多活的系統(tǒng)架構在此次意外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沒有因光纜被挖斷而影響全部用戶;另一方面,緊急將故障機房的流量切換至了其他機房。在當晚7點支付寶服務恢復時,被挖斷的光纜還沒有修復。盡管如此,業(yè)內人士對其恢復時間竟然長達兩個小時表示不解,此次事件反映出支付寶在故障倒換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上的不足,也反映出互聯(lián)金融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有待提高。案例:支付寶大面積癱瘓災備能力引發(fā)爭議2風險匯聚與風險分散的做法恰恰相反,其通過將原先分散的風險單位聚集在一起,以達到消除或降低不確定性,提高損失預測精確度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風險控制的一種技術。舉例:風險匯聚的最經典應用就是保險。單起風險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難以預測;但是將大量風險事故匯聚在一起,其發(fā)生概率與損失規(guī)模的估計便成為可能,且隨著匯聚數(shù)量的增加,精度不斷提高,保險公司采用這樣的精算技術給出保險產品的合理定價,從而保證自身經營風險的可控性。風險匯聚風險匯聚與風險分散的做法恰恰相反,其通過將原先分散的風險單位例2.保險的數(shù)學原理甲和乙兩人在每年都有遇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具體來說,假設每個人都有20%的機會遇到意外,并導致2500元的損失,有80%的機會沒有遇到意外。另外還假設甲乙兩人的事故損失是不相關的,且約定在損失發(fā)生后,兩人同意平分損失。請問匯聚前后風險大小怎樣變化?風險匯聚的原理證明例2.保險的數(shù)學原理風險匯聚的原理證明匯聚前(以甲為例,乙情況相同)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遭遇意外沒有遭遇意外損失情形損失Y損失概率P(Y)兩人都遭遇意外其中一人遭遇意外,平攤損失兩人都沒有遭遇意外匯聚后25000.200.825000.2×0.2=0.0412500.8×0.2×2=0.3200.8×0.8=0.64匯聚前(以甲為例,乙情況相同)損失情形損失X損失概率P(X風險對沖,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的風險損失的一種風險管理策略。簡單的講,就是用一項資產的收益去抵消另一項資產損失的管理手段。風險對沖風險對沖的應用:套期保值在管理商品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信用等風險過程中,為了避免現(xiàn)貨市場上的風險,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采取與現(xiàn)貨市場上方向相反的買賣行為,即對同一種商品在現(xiàn)貨市場上賣出,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者相反。套期保值有兩種形式,空頭套期保值跟多頭套期保值。風險對沖,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套期保值的工具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以及互換。遠期:買買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個時刻以現(xiàn)在所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shù)量資產的合約。主要有利率遠期及匯率遠期。期貨:買買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指定日期以事先商定好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資產。與遠期不同的是,期貨是標準化合約。主要有利率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期貨、股指期貨及衍生金融期貨。期權:期權是一種選擇權,它賦予持有者在將來某個約定的時間或在此之前以約定的價格買進(賣出)一定數(shù)量基礎資產的權利的金融合同。期權標的資產有股票、股指、外匯、利率及衍生產品?;Q:也稱掉期,是一種約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按照協(xié)議條件及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系列現(xiàn)金流的衍生工具。主要有利率互換、貨幣互換等。套期保值的工具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案例:利率掉期保險,還是利息掉期陷阱?什么是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是一種用于對沖利率風險的手段,本質上是一種利率保險。交易的雙方事先約定一個利率水平,買入利率掉期的一方始終以約定的利率水平來支付固定利息,而出售的一方則按實際市場利率來支付浮動利息。舉例:A向B購買了一份價值100萬元的利率掉期合約,雙方約定利率水平為5%。一段時間后①實際市場利率上漲到了8%(高于5%),此時B就需要向A支付
BA:
100萬×3%=3萬②實際市場利率下跌到了4%(低于5%),此時A就需要向B支付
AB:
100萬×1%=1萬案例:利率掉期保險,還是利息掉期陷阱?什么是利率掉期?舉例:(一)案例背景
很長一段時間,利率掉期都被視為利率風險厭惡者們對沖利率風險,鎖定利率成本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下面這個案例中,無論是底特律,還是紐約市,都深受利率掉期其害。與其說是為自己購買了利率掉期保險,倒更像是中了利率掉期陷阱。2013年7月18日,素有“汽車之城”美譽的美國底特律負債超過180億美元,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迄今為止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而2005年借的14億美元新債成為壓垮底特律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底特律人為這14億美元購買的利率保險——“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卻成為將其推下破產懸崖的最終黑手。早在底特律破產案之前,相同的情形也發(fā)生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紐約州和紐約市與華爾街簽訂了86個利率掉期合約,涉及金額高達106億美元,除了交通部門,還有公共圖書館、水務管理局、工業(yè)發(fā)展局等機構,合約有效期平均長達17年,有的甚至到2036年。(一)案例背景(二)原因分析在正常情況下,州和地方政府借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橋梁、隧道、學校、公共建筑等基礎設施,然后通過地方稅收來還本付息。由于這些項目時間跨度長、費用高,地方政府在發(fā)行債券時往往選擇20年~30年的期限。在發(fā)行長期債券時,政府可以選擇固定利息,也可以選擇浮動利息。固定利息發(fā)債的好處是利率波動的風險可控,費用的預算可知;缺點是發(fā)行的利率比市場利率略高,因此總成本較大。而浮動利息債券發(fā)行時的成本較低,但利率市場的波動可能造成政府未來利息支付的意外猛漲。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固定利率債券利率7%左右投資者106億×7%=7.42億美元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利率5%左右投資者106億×±1%=±1.06億美元106億×5%=5.3億美元①固定利率發(fā)債的成本②浮動利率發(fā)債的成本(二)原因分析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固定利率債券投資者106億政府的市政債券期限長達20年~30年,而利率每天都在波動,有時甚至是劇烈波動,但在這樣漫長的時期內,將給市政債的利息支出造成很大的困擾和風險,為了避免這一風險,銀行向政府推銷一種利率保險,如果利率在某個水平之內,例如6.07%,這是政府愿意承受的利息風險;低于這個值,政府向銀行支付6.07%市場利率的差額,作為利率的保險費;而超出6.07%以上部分,則收取銀行的賠償金。政府覺得可以從此睡上安穩(wěn)覺了,在正常情況下,市政債的市場利率應當浮動在5%上下,政府大約每年支付1%左右的保險費,換來的卻是20年的踏實,如果利率漲到8%,那還可以每年凈賺近2%的銀行賠償金。政府的市政債券期限長達20年~30年,而利率每天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假定當前地方債利率5%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利率上漲1%,銀行支付地方政府利率掉期保險金106億×1%=1.06億利率上漲1%,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增加106億×1%=1.06億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假定當前地方債利率5%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利率下跌1%,地方政府向銀行支付利率掉期保險費106億×1%=1.06億利率下跌1%,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減少106億×1%=1.06億按地方債5%年利估算地方政府總的發(fā)債成本=按5%年利支付投資者利息+按1.07%(
=6.07%-5%)支付銀行保險費
=估算每年按固定6.07%支付利息
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
(三)危機發(fā)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持續(xù)發(fā)酵,聯(lián)邦政府為了拯救金融機構,將利率降到了接近于零,結果紐約市政府被迫持續(xù)向銀行支付固定的6.07%。銀行不僅首先賺了一大筆債券承銷費,而且很快就天天吃上了免費的午餐,而紐約市政府的噩夢卻夜夜不斷。由于發(fā)債方看錯了利率趨勢,其將承受兩筆費用,一筆是正常的債券浮動利息,這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另一項是付給銀行昂貴的利率保險費用。利率掉期的浮動利率標準,依據的是LIBOR(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利率,而長期債券的浮動利率可能與其他利率掛鉤,如30年美國國債收益率。當LIBOR利率掉到0.1%時,長期債券的浮動利率雖然下跌,但仍然遠比LIBOR高,如3.5%。如果發(fā)債方與銀行的利率掉期當初鎖定在6.07%,那么現(xiàn)在發(fā)債方必須支付兩筆費用:首先支付給銀行的利率保險費5.97%(6.07%–0.1%),然后再向債券投資人支付利息3.5%,發(fā)債方的融資成本變成了9.47%!在一個長期融資成本僅為3.5%的環(huán)境下,卻要承受9.4%的巨額融資成本,其心情可想而知。如果紐約市想提前終止利率掉期協(xié)議,那么其贖身費將高達14億美元。而且可笑的是,如果華爾街的銀行倒閉了,紐約市政府還要為終止利率掉期合約出“殯葬費”。因為利率掉期需要第三方擔保,即便紐約市沒有違約,但假設如果第三方出事,導致合約終止,紐約市仍欠銀行的錢。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紐約市交通局被迫繳納940萬美元以結束兩個利率掉期合約。(三)危機發(fā)生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利率5%左右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期約定利率6.07%LIBOR下跌到0.1%,地方政府需向銀行支付利率掉期保險費106億×(6.07%-0.1%)=6.33億/年利率下跌到3.5%,地方政府支付給投資者的浮動利率債券利息支出減少106億×(3.5%-5%)=1.59億/年(參照LIBOR)(參照美國國債利率)地方政府實際總的發(fā)債成本=按3.5%年利支付投資者利息+按5.97%(
=6.07%-0.1%)支付銀行
=實際每年需按9.47%支付利息
地方政府發(fā)行106億浮動利率債券投資者銀行購買106億利率掉
紐約人的日子不好過。底特律則更是雪上加霜。當初底特律人為了拯救兩個嚴重縮水的退休金賬戶,在2005年舉債14億美元。借新債還舊債本來就是一條死胡同,結果錯上加錯的是這14億美元居然與銀行簽訂了錯誤的利率掉期合約。2009年,底特律的信用被降級,自動觸發(fā)了利率掉期的合約終止,其被迫向銀行繳納數(shù)億美元的強制性“贖身費”。到2013年6月,其算了一筆賬,發(fā)現(xiàn)14億美元的債務,居然膨脹到了27億美元,幾乎翻了一倍!其中,7.7億美元直接源于終止利率掉期合約的“贖身費”,遠超過5億美元的利息總支出。除了像紐約市和底特律這樣的利率掉期受害者,其實還有很多學校和醫(yī)院,包括馬里蘭大學醫(yī)療系統(tǒng)和哈佛大學。紐約人的日子不好過。底特律則更是雪上加霜。風險轉移或風險轉嫁,是指轉嫁者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風險活動的法律責任轉嫁給他人的一種風險管理技術。例如:①動手術前醫(yī)生讓病人家屬簽署的免責協(xié)議,保險合同中的責任免除條款(無償?shù)?,單方面的風險轉移);②投保人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有償?shù)?,轉移的同時有成本費用)③銀行為防止貸款違約損失,在企業(yè)申請貸款的同時,要求有第三方進行擔保或聯(lián)保注意:從投保人角度看,保險是風險轉移手段;而從保險人角度看,保險屬于風險匯聚手段。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或風險轉嫁,是指轉嫁者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風險活動的法
保險證券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戈登和理查德.桑多爾在1973年發(fā)表的一篇關于保險衍生產品的論文中提出。他們率先探討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結合的問題,提出將風險轉移至資本市場,希望通過風險證券化或保險衍生產品,解決再保險市場承包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響應。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巨災損失之后,特別是1992年安德魯颶風和1994年北陵地震,保險業(yè)重新評價了它所暴露的巨災風險。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統(tǒng)計,1999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286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244億美元,其中僅安德魯颶風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155億美元,十多家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一夜之間破產。如此高額的賠付對保險業(yè)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巨額損失造成保險業(yè)承受風險能力缺口,顯現(xiàn)了經營風險能力不足。對于日益嚴重的巨災損失,單靠傳統(tǒng)的保險、再保險體系無法承受。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保險傳統(tǒng)領域之外的更大市場——資本市場。應用:保險風險證券化保險證券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戈登和理
1997年7月,聯(lián)合服務汽車協(xié)會(UnitedServicesAutomobileAssociation,USAA),一家大型財產與汽車保險公司,通過發(fā)行債券籌集資本。該債券的利息和本金償還與USAA是否遭受颶風災難相關。具體來說,USAA在開曼群島成立一家全資再保險子公司,該子公司發(fā)行了價值47700萬美元的債券。以債券發(fā)行的收入作為資本,該再保險子公司與USAA簽訂了一年期巨災再保險合同,該合同為由于海灣或東海岸颶風單獨造成的10億~15億美元之間的承保損失提供80%的保險,這樣,再保險公司賠付的最大限額是4億美元(5億美元的80%)。案例:USAA發(fā)行第一份巨災債券債券的發(fā)行分為兩份。第一份價值為16380萬美元,另一份價值為31320萬美元。購買第一份債券的投資者可能只損失約定的利息。也就是說,如果巨災發(fā)生了,投資者收到的債券利息將少于原來的約定。但第一份債券的投資者不會損失約定的本金,雖然本金可能會在10年后才進行償還。對購買了第二份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如果發(fā)生了一場足夠大的巨災,他們可能既損失利息又損失本金。1997年7月,聯(lián)合服務汽車協(xié)會(United為了保證10年后對第一份16380萬美元債務的償還,這47700萬美元中有7700萬美元投資到了10年期政府債券,10年后有16380萬美元的保證回報。債券發(fā)行籌集來的資本中剩下的約40000萬美元用來支持與USAA簽訂的再保險合同。作為承擔利息和/或本金損失風險的補償,投資者獲得的利率比絕大多數(shù)公司債券的利率都要高,第二份債券投資者的約定利率比第一份的還要高。據USAA成為第一家使用巨災債券替代傳統(tǒng)巨災再保險的保險人以來,20世紀90年代后期,有50多種巨災債券被陸續(xù)發(fā)行,多數(shù)發(fā)行者是保險人和再保險人。然而,一些非保險公司也發(fā)行巨災債券。例如,迪斯尼公司為支付其東京主題公園的潛在地震損失而發(fā)行了巨災債券。保險的證券化,使得傳統(tǒng)保險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將金融資本市場融入傳統(tǒng)保險市場,原先難以承保的巨災風險與投機風險,也具備了承保的可能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保險傳統(tǒng)的風貌。巨災債券、巨災期權、巨災期貨、壽險風險債券等一批產品應運而生。為了保證10年后對第一份16380萬美元債務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可以產生可預期現(xiàn)金流的資產,通過創(chuàng)設以其為擔保的證券,并在資本市場上進行交易的一種融資手段。證券化的過程意味著風險轉移。舉例:某銀行持有大量借款人的信貸資產,這些資產有較為穩(wěn)定的預期利息回報,但這些資產缺乏流動性。因此,銀行將這些貸款匯總成一個貸款組合,組成一定規(guī)模的“資產池”,然后將這“資產池”出售給一個專門進行證券化的特殊機構(SPV),SPV通過擔保機構擔保和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將這些貸款組合轉換為標準化的證券合約,然后委托證券承銷商向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發(fā)行,銀行籌集到了自己所需的資金,而投資者獲得了利息回報。應用:資產證券化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可以產生可預期現(xiàn)金流的資發(fā)起人(權益憑證所有者)資產組合(未來現(xiàn)金流來源)特殊目的機構(SPV)信用增級機構(第三方或發(fā)起人)權益憑證未來現(xiàn)金收入(剩余收入)委托管理人(負責管理資產組合的現(xiàn)金流入)委托支付利息和本金擔保信用評級機構(證券信用評級)評級證券承銷商(設計并發(fā)行資產擔保證券)委托發(fā)行證券收入投資者(讓渡現(xiàn)期資金使用權,以獲取資產未來索取權)出售證券現(xiàn)金風險轉嫁資產證券化與風險轉換例如:貸款的利息例如:銀行例如:保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懷化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質量檢測試題(三模)數(shù)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工程學院《建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汾職業(yè)技術學院《網絡服務器配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交通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二 項目二 任務二 交流接觸器的使用
- 天津商業(yè)大學寶德學院《商業(yè)經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閩南師范大學《舞蹈作品創(chuàng)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警官學院《歌曲作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理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第二單元 聲現(xiàn)象(大單元教學設計)(新教材)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系列(人教版2024)
- 美好家園《8未來城市》課件 -2024-2025學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廣東科貿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地鐵英文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鐘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1套
- 施工員述職報告
- 個人顧問合同范本
- 2025屆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二十校聯(lián)盟高三第二次預熱演練語文試題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讀
- 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yè)調研報告
- DB36 1993-2024 水產養(yǎng)殖尾水排放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