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章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返回第9章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1小麥不同生育時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小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養(yǎng)分的要求有兩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yǎng)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小麥在營養(yǎng)臨界期,對某種養(yǎng)分的需求絕對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敏感而迫切。如果這種養(yǎng)分缺少,生長發(fā)育就會受到抑制,即使以后再補充這種養(yǎng)分,也難以彌補損失。小麥不同養(yǎng)分的臨界期,出現(xiàn)時期不同,氮素的臨界期在分蘗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體期,如果這兩個時期氮素營養(yǎng)供不上,就會使分蘗和穗粒數(shù)明顯減少,造成減產(chǎn);磷素的營養(yǎng)臨界期在小麥的三葉期;鉀素的臨界期在拔節(jié)期。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1小麥不同生育時期的養(yǎng)分需求9.1小麥需肥規(guī)律1.大量元素養(yǎng)分氮、磷、鉀是小麥營養(yǎng)三要素。據(jù)科學測定,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每生產(chǎn)100kg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3.0kg、磷(P2O5)1.2kg,鉀(K2O)3.0kg。整個生育期內,除種子萌發(fā)期間不需要吸收養(yǎng)分外,從出苗到成熟的各生育時期均需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苗期,氮素代謝旺盛,對磷鉀反應敏感。冬小麥在全生育期內有兩個吸氮高峰,一個是在分蘗盛期,吸氮量占總吸收量的12%~14%;另一個是在拔節(jié)至孕穗期,占總吸收量的35%~40%。小麥吸收磷主要在拔節(jié)孕穗期,吸收量可達總量的60%。苗期磷吸收量雖少,只占總量的10%左右,但此時是小麥需磷的臨界期,磷營養(yǎng)對根系生長極為重要。小麥對鉀的吸收在拔節(jié)前比較少,拔節(jié)至孕穗期是小麥吸鉀最多、吸收最快的時期,吸鉀量可達總吸收量的60%~70%(圖9-1)。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1.大量元素養(yǎng)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微量元素養(yǎng)分冬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對鋅、錳、銅的吸收量及吸收速率見表9-1。(1)鋅返青前冬小麥植株雖小,但對鋅的吸收量卻占總量的16.5%;返青至拔節(jié),冬小麥干物質增加很快但積累鋅并不多;對鋅的大量吸收出現(xiàn)在拔節(jié)后,直至成熟,一直維持較高而平穩(wěn)的水平,拔節(jié)后吸收的鋅占總量的79.3%,因此保證冬小麥中后期鋅的供應具有重要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微量元素養(yǎng)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課件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錳越冬前冬小麥對錳吸收較少;越冬后大量積累,返青-拔節(jié)期間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37.6%;拔節(jié)至開花期干物質增加很快,但錳吸收總量卻下降,主要由于植株內錳向莖稈再分配;開花至乳熟期是冬小麥階段吸錳的第二個高峰,為全生育期最高;乳熟后吸收量增加很少。(3)銅越冬前冬小麥對銅的吸收極少,在占全生育期1/4的時期吸收銅易僅占總量的2.44%;銅的大量吸收出現(xiàn)在拔節(jié)后,吸收銅最多和吸收速率最高的時期均在乳熟-成熟期,此階段吸收率為44.52%,保證拔節(jié)后的銅素供應對產(chǎn)量增加有重要作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錳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2小麥整個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小麥產(chǎn)量不同,則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吸收比例也有較大差異。小麥生育期較長,在整個生育期內,需要的氮、磷、鉀數(shù)量及比例,因自然條件、小麥品種、栽培技術、施肥水平等因素不同存在一定差異。在一般產(chǎn)量水平下,每生產(chǎn)100kg小麥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2.5~3.7kg,磷(P2O5)0.8~1.5kg,氧化鉀(K2O)2~5kg,N∶P2O5∶K2O為1∶0.5∶1。不同產(chǎn)量水平的需肥量有一定的規(guī)律,從低產(chǎn)到高產(chǎn),隨著小麥產(chǎn)量的提高,需氮肥量增加。從表9-2可以看出,高產(chǎn)以后,隨著產(chǎn)量的進一步增加,小麥對氮的需要量下降。上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2小麥整個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氮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氮素失調癥麥苗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氮素營養(yǎng)。早期氮素不足時,植株生長不良,莖稈矮小,分蘗少,幼苗細弱,葉窄而短,似“馬耳形”;葉色變淡,呈淺綠或黃綠,色澤均一,葉尖干枯,并逐漸向上部葉片發(fā)展,下部老葉提早枯死。后期缺氮,根系生長差,次生根少而細,光合作用低,發(fā)育提前、早熟,穗小,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chǎn)量,植株早衰。圖9-2所示為小麥缺氮癥。2.防治方法一般播種過早、砂性土壤、基肥不足易缺氮。首先,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其次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施用配制的小麥專用肥。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氮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2磷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磷素失調癥小麥是對磷敏感的作物,磷素缺乏常使小麥根系受抑制,根老化呈鐵銹色,形狀像“雞爪”不伸展,稱為“小老苗”。缺磷的小麥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分蘗減少甚至不分蘗,次生根數(shù)極少。莖葉狹細,葉色灰暗,帶紫色或紫紅色,無光澤,葉鞘尤為明顯。前期生長停滯,出現(xiàn)縮苗。冬前返青期葉尖呈紫紅色,成熟延遲,籽粒少而不飽滿,品質變劣,產(chǎn)量下降。小麥苗期葉鞘上紫色特別明顯,癥狀從葉尖向基部,從老葉向幼葉發(fā)展??购档?,易遭凍害,冬季死苗率增加。圖9-3所示為小麥缺磷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2磷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有機質含量少,基肥不足的土壤易缺磷。小麥苗期缺磷,可溝施過磷酸鈣50kg/667m2(或磷酸一銨12kg/667m2)左右。小麥起身后缺磷,除追施過磷酸鈣或磷酸一銨外,可用葉面噴施補充,每667m2噴施1%~2%普鈣澄清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間隔7~10天,連噴2~3次。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3鉀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鉀素失調癥小麥鉀素不足時,植株呈藍綠色,葉片軟弱下披,光合能力弱;植株生長緩慢,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發(fā)育不好,下部葉片早期干枯,莖稈矮,易倒伏;根系生長不良,抽穗及成熟顯著提早,灌漿不正常,穗小、粒小、品質差、產(chǎn)量低。缺鉀時下部的葉尖首先變黃,繼而向葉邊緣擴展,葉緣呈黃褐色,最后整個葉子變成黃褐色、干焦、枯死,嚴重時新葉片也出現(xiàn)同樣癥狀。圖9-4所示為小麥缺鉀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3鉀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紅壤土、黃壤土很易缺鉀,而現(xiàn)在華北平原麥田也出現(xiàn)了不少缺鉀的地塊,尤其是砂壤土較明顯。在小麥苗期,每667m2追施硫酸鉀或氯化鉀7~10kg或草木灰200kg,或在小麥生長中后期,葉面噴施2~3次1%的硫酸鉀或氯化鉀水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10%草木灰浸出液,間隔7~10天。9.2.4鈣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鈣素失調癥麥苗缺鈣,植株生長點及莖尖端死亡,幼葉卷曲干枯,功能葉葉間及葉緣黃萎。植株矮小或呈簇生狀,未老先衰,幼葉往往不能展開,幼苗死亡率高,長出的葉片常出現(xiàn)缺綠現(xiàn)象。根系發(fā)育不良,呈黃褐色,分枝多。最明顯的特征是根尖分泌球狀透明黏液。圖9-5所示為小麥缺鈣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缺鈣麥田每667m2撒施生石灰40~60kg,或葉面噴施氯化鈣水溶液或1%過磷酸鈣浸出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效果顯著。9.2.5鎂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鎂素失調癥小麥缺鎂一般發(fā)生在回春轉暖的拔節(jié)前后,田間表現(xiàn)為“黃化”。主要癥狀為葉片呈灰綠色,中下部葉片葉緣組織逐漸失綠變黃,葉脈間形成缺綠的條紋或整個葉片發(fā)白,殘留小綠斑相連成串排列呈念珠狀,但葉脈仍呈綠色,葉緣向上或向下卷曲,后期葉片枯萎。一般下部葉片先出現(xiàn)癥狀,然后逐漸蔓延到上部葉片,開花也受到抑制,發(fā)育遲緩,產(chǎn)量低。圖9-6所示為小麥缺鎂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小麥缺鎂時一般可用0.3%的硫酸鎂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9.2.6硫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硫素失調癥小麥缺硫時,新葉失綠黃化,葉脈間組織失綠更為明顯,但條紋不及缺鎂癥清晰,中下部老葉仍保持綠色;分蘗減少,且長勢較弱,呈直立狀;嚴重時葉片出現(xiàn)褐色斑點,整體生長緩慢,瘦弱矮小;成熟推遲,產(chǎn)量降低。圖9-7所示為小麥缺硫癥。2.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的供硫能力。合理選用含硫化肥,如硫酸銨、過磷酸鈣、硫酸鉀等。也可適當施用硫黃及石膏等硫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7鐵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鐵素失調癥小麥缺鐵典型的癥狀是在葉片的葉脈間和細網(wǎng)狀組織中出現(xiàn)失綠癥,在葉片上明顯可見葉脈深綠而脈間黃化,黃綠相間比較明顯。如長期或極度缺鐵,上部葉片可全部變?yōu)辄S白色,葉尖、葉緣也會逐漸枯萎并向內擴展,但較老的葉子仍保持正常的綠色。圖9-8所示為小麥缺鐵癥。2.防治方法一般通氣良好的石灰性土壤容易出現(xiàn)缺鐵。缺鐵時可用0.2%的硫酸亞鐵噴灑葉面,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7鐵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8錳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錳素失調癥小麥對錳較為敏感,缺錳癥在苗期即可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葉色褪淡、植株黃化,生長發(fā)育停滯,分蘗減少;上位葉脈間失綠,葉脈仍保持綠色,形成條紋花葉;失綠的脈間部位還會出現(xiàn)褐色斑點,擴展后連接成線條狀,俗稱“褐線黃萎病”。缺錳癥急速發(fā)生時可出現(xiàn)白色浸漬狀(燙傷狀)壞死斑。嚴重時,葉片明顯變薄,葉片中部易發(fā)生扭曲,上半葉下垂,株形披散,田間群體景觀紛亂。小麥缺錳癥狀與缺鉬癥狀類似,不同的是,缺錳時,病斑發(fā)生葉片中部,病葉干枯后葉片卷曲或折斷下垂,而葉前部基本完整。圖9-9所示為小麥缺錳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8錳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輕、有機質含量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易缺錳。為防止缺錳,可每667m2追施硫酸錳1kg,或用0.1%~0.3%的硫酸錳水溶液葉面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錳40~80g拌種。9.2.9銅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銅素失調癥麥類作物對銅最為敏感。缺銅癥出現(xiàn)較早時,拔節(jié)期葉片前端黃化,分蘗枯萎死亡,甚至發(fā)展為群體干枯絕收;孕穗期葉褪淡黃化,葉形變小,葉片變薄下披或葉身中后部失綠白化,上位葉枯白干卷呈紙捻狀;抽穗后空殼不實,成熟期褪綠延遲,呈黃綠斑駁相間的田間景觀。缺銅的癥狀是新葉失綠,老葉壞死,葉柄和葉背面呈紫紅色。圖9-10所示為小麥缺銅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缺銅可用0.01%~0.05%的硫酸銅溶液浸種24h,或每千克種子以1g硫酸銅加少量水,均勻噴于種子上,陰干播種。9.2.10鋅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鋅素失調癥小麥生長期間缺鋅,則節(jié)間縮短,葉小簇生,葉緣呈皺縮狀,脈間失綠發(fā)白,出現(xiàn)黃白綠三色相間的條紋帶,出現(xiàn)成片的白苗、黃化苗,嚴重時出現(xiàn)僵苗死苗,且抽穗、揚花推遲,花不齊,小穗、小花松散,有效穗數(shù)明顯減少,穗小粒少。圖9-11所示為小麥缺鋅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中性、微堿性土壤易缺鋅。為防止小麥缺鋅,每667m2可追施硫酸鋅1kg,或0.2%的硫酸鋅水溶液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鋅40~60g拌種,或用0.02%~0.05%的硫酸鋅溶液浸泡麥種24h,撈出晾干播種?;蛘呙浚叮叮罚恚灿闷咚蛩徜\1~2kg,整地時混合化肥或沙土施入土壤,一般3~5年施用一次。9211硼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硼素失調癥小麥缺硼時?節(jié)間伸長延緩或不伸長?植株矮小?根變粗?細根少?生長不良。圖9-12所示為小麥缺硼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2鉬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鉬素失調癥小麥缺鉬主要表現(xiàn)為上位葉葉片失綠黃化,葉尖干枯,先從老葉的葉尖向葉邊緣發(fā)展,再由葉緣向內擴散,先是斑點,然后連成線和片,嚴重者黃化部分變褐,最后死亡。圖9-13所示為小麥缺鉬癥。小麥一般不發(fā)生鉬過剩癥,如發(fā)生,表現(xiàn)為葉片失綠。2.防治方法一般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較輕的砂性土,有效鉬含量低。為防止缺鉬,可噴施0.05%的鉬酸銨溶液1~2次,間隔7~10天,或每667m2用鉬酸銨20~30g拌種。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2鉬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3氯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氯素失調癥小麥缺氯會出現(xiàn)生理性葉斑病,類似于缺錳時的失綠,有時葉片呈青銅色,缺氯嚴重時導致根和莖部病害,全株萎蔫。圖9-14所示為小麥缺氯癥。2.防治方法以氯化鉀或氯化銨作為基肥,也可作為追肥,但應避開作物幼苗的氯敏感期。上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3氯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1小麥施肥量了解小麥的需肥量,就可以按照預期的產(chǎn)量指標來確定肥料的定額和各種肥料的施用量。但是施肥與產(chǎn)量之間的關系很復雜,施用同等數(shù)量的肥料得到的產(chǎn)量未必相同。這主要受肥料質量、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氣候條件、施肥方法以及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影響。即使是同類相同質量的肥料,施用時期、施用量、施用方法或栽培技術措施不一樣,其利用率也有差異。當具備灌溉條件時或土壤水分充足時,土壤中有機質易于分解,便于小麥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就高些。施用腐熟程度好的有機肥,采取分層施肥、近根施肥(如磷肥)、集中施肥、開溝施肥等方法,或在需肥臨界期追施等,都能顯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1小麥施肥量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應用平衡法計算施肥量時,應與當?shù)貙嶋H施肥經(jīng)驗和施肥試驗聯(lián)系起來,做到以經(jīng)驗為基礎,以試驗為依據(jù),二者結合以確定最適合當?shù)厍闆r的施肥量?,F(xiàn)將常用化肥和有機肥料的養(yǎng)分含量列于表9-3和表9-4中,以供計算施肥量時參考。9.3.2冬小麥科學施肥技術冬小麥的施肥量受品種、產(chǎn)量水平、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確定施肥量時,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在不同情況下,按小麥的營養(yǎng)特點、需肥規(guī)律及小麥長勢靈活處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應用平衡法計算施肥量時,應與當?shù)貙崳?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用做小麥基肥的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無機肥料。基肥的作用首先在于提高土壤供肥水平和植株氮素水平,增強分蘗能力;其次是調整生育期的養(yǎng)分供應狀況,使土壤在小麥各個生育階段都能為小麥提供各種養(yǎng)料。有機肥以撒施為主,撒后立即深翻,下粗上細地分層施入,不要暴露于表面。有機肥隨產(chǎn)量提高而多施,一般是每667m2施用2000~5000k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種肥種肥能使小麥冬前生長健壯、分蘗多、葉片大、次生根發(fā)達。種肥在基肥用量不足、土壤貧瘠和晚播麥田的情況下應用,其增產(chǎn)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尿素和硫酸銨作種肥,肥料要干燥,與種子混勻,隨混隨播。每667m2尿素用量為3~4kg,或硫酸銨5~8kg。如用碳酸氫銨作種肥,一定要和種子分開施用。除氮肥外,顆粒狀過磷酸鈣也可作種肥。如果播種前來不及施磷肥作基肥,則將其作種肥效果極為明顯。磷肥作種肥的用量為每667m2施過磷酸鈣5~10kg。種子和化肥最好分別播施。3.追肥根據(jù)小麥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要分期進行追肥,是獲得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種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蘗初期,為總用肥量的20%。每667m2追施碳酸氫銨5~10kg或尿素3~5kg或少量的人糞尿。苗肥能促進苗勻苗壯,增加冬前分蘗,鞏固早期分蘗,促進植株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積累,提高抗寒能力。(2)越冬期追肥也叫“臘肥”。由于復種指數(shù)高,種麥前來不及施足夠的有機肥作基肥,再者,小麥分蘗期是一個吸氮高峰,一般都要重施臘肥,以促根、壯蘗、彌補基肥不足。臘肥以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對于三類苗應以速效性肥料為主,以促進生根分蘗,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苗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返青期追肥對于肥力較差、基肥不足、播種遲、冬前分蘗少、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返青肥。小麥越冬后,灌返青水,追返青肥,鞏固冬前分蘗,促進年后分蘗,為穗多打基礎。返青肥以速效肥為主,一般每667m2施碳酸氫銨15~20kg或尿素5~10kg,過磷酸鈣9~10kg。對于基肥充足、生長旺盛的麥田,一般不施肥,而應進行蹲苗,防止封壟過早,造成田間郁蔽和倒伏。(4)拔節(jié)期追肥拔節(jié)肥在冬小麥分蘗高峰后施用,可以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性器官形成,是爭取穗大粒多的關鍵。通常將拔節(jié)期麥苗生長情況分為三種類型,并采用相應的追肥和管理措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返青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5)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667m2施硫酸銨5~10kg或尿素3~5kg。4.后期施肥小麥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氮、磷、鉀養(yǎng)分。這時小麥根系老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辦法。實踐證明,小麥根外追肥用量少、見效快,對提高粒重、增加產(chǎn)量有明顯效果。在抽穗到乳熟期,如有葉色發(fā)黃、脫肥早衰現(xiàn)象的麥田,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水溶液,每667m2噴溶液50kg左右。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麥田,每667m2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5)孕穗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3春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由于春小麥在早春土壤剛化凍5~7cm時,頂凌播種,地溫很低,故應特別重施基肥。基肥為每667m2施用農家肥2000~4000kg,碳酸氫銨25~40kg,過磷酸鈣30~40kg。春小麥施基肥以秋翻、春耙兩次施肥效果最好。2.種肥由于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fā)芽長根后即可利用。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成畦,按預定行距開溝,再于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后再撒、覆土、鎮(zhèn)壓。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3春小麥科學施肥技術上一頁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追肥春小麥是“胎里富”的作物,發(fā)育較早,多數(shù)品種在三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和穗軸分化。四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yǎng)分。因此,第一次追肥應在三葉期或三葉一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蘗肥”,要重施,大約占追肥量的2/3。每667m2施尿素15~20kg,主要為了提高分蘗成穗率,促壯苗早發(fā),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在拔節(jié)期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jié)肥”,一般輕施,大約占追施量的1/3,每667m2施尿素7~10kg。在未追施過分蘗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jié)肥。孕穗期酌量施保花增粒肥。絕大部分春小麥施了拔節(jié)肥后,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4小麥、玉米輪作科學施肥技術小麥、玉米輪作消耗的土壤養(yǎng)分量較多,兩種作物需肥規(guī)律及生長期間的土壤供肥能力差別也很大。把兩種作物作為整體考慮,因地制宜地制訂施肥方案,是獲得兩茬作物高產(chǎn)、保持地力的關鍵。1.有機肥科學施用技術合理施用有機肥是培肥地力的關鍵。施用有機肥既要考慮肥源,還要考慮勞力、農時、氣候、農機等多種因素。小麥生長期長,有一個較長的越冬期,由于氣溫低、微生物活動較弱,有機肥在土壤中腐解時間較長,可發(fā)揮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玉米生長期間高溫多濕,微生物活動強,對土壤有機質的消耗量較大,在玉米收獲后及時補充有機質很有必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4小麥、玉米輪作科學施肥技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目前,在有機肥施用數(shù)量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養(yǎng)分還需通過化肥來補充。小麥、玉米對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不一樣,有些營養(yǎng)元素具有明顯的后效?!靶←溙ダ锔?,基肥是基礎”,在旱地麥田實行“三肥一炮轟”,即把農家肥、氮肥和磷肥全部用做基肥。玉米施肥時要注意施肥方法,有農諺“施肥一大片(撒施)不如一條線(溝施),一條線不如一個點(穴施)”,施肥量小時更應注意。施用化肥時應充分考慮作物對肥料的反應、全年各時期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在土壤中的變化情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上一頁下一頁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氮肥小麥、玉米對氮的需求量比較大,約30%~50%的產(chǎn)量是通過施用氮肥來獲得的。氮在土壤中比較活躍,施到土壤中的氮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還會揮發(fā)、淋溶損失。土壤中硝態(tài)氮積累過多,會向下淋溶,污染地下水。作物對氮反應也比較敏感,施氮不足,作物生長不良,產(chǎn)量上不去;施氮過多,作物貪青晚熟,小麥容易倒伏。氮肥的合理施用,應考慮土壤供氮能力和目標產(chǎn)量。目標產(chǎn)量越高,小麥、玉米生長所需氮量越大,施氮量就越多;土壤肥沃,土壤供氮能力強,同樣目標產(chǎn)量下,施氮量應減少。例如,北京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過多年試驗,建議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生產(chǎn)過程中施用氮肥的合理用量見表9-5。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氮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磷肥對小麥、玉米施用磷肥有明顯增產(chǎn)作用。兩種作物比較,小麥施磷增產(chǎn)、增收幅度大于玉米。這是因為在小麥生長期間,土壤溫度較低、土壤中磷的移動性和小麥根系吸收磷的能力較弱。磷肥具有明顯的后效,因此可以把磷肥投入的重點放在小麥上,玉米則主要利用前茬小麥施磷的后效。根據(jù)有關施肥試驗資料,在北京地區(qū),當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20mg/kg時,全年磷肥料應全部用于小麥;當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20mg/kg時,全年磷肥的2/3用于小麥,1/3用于玉米。該地區(qū)小麥、玉米兩茬平播磷肥合理施肥方案見表9-6。合理施用磷肥,還應防止過量施用。一次性施用磷肥過多或土壤速效磷含量過高,會造成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磷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鉀肥北方土壤的供鉀能力較供氮、磷能力強,一般認為北方土壤不缺鉀。但隨著作物產(chǎn)量的提高,農民投入鉀肥的減少,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鉀量增多,某些地塊已表現(xiàn)出缺鉀或者嚴重缺鉀的癥狀。有試驗結果表明,小麥施鉀肥增產(chǎn)不明顯,但玉米茬施鉀效益較高。(4)微量元素北方地區(qū)土壤微量元素比較缺乏,小麥、玉米輪作從土壤中帶走的微量元素比較多,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小麥、玉米對不同微量元素的反應不同。小麥易缺錳,玉米對鋅比較敏感,因此對小麥應注意施錳肥,每667m2施硫酸錳1kg,玉米應注意補鋅,每667m2施硫酸鋅1~2k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鉀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課件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5小麥、水稻輪作科學施肥技術小麥、水稻兩茬輪作,土壤干濕交替,土壤性質和微生物狀況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要獲得小麥、水稻的雙豐收,就需要針對這些變化合理制訂施肥方案。1.有機肥科學施用技術小麥、水稻兩茬輪作,土壤養(yǎng)分消耗量較大,疏忽了施有機肥就會造成地力下降。小麥和水稻本身對土壤肥力的依賴程度比較大,應該合理施用有機肥。水稻對有機肥的施用要求是腐熟的、適量的。如果大量施用,水稻中期容易旺長;施用不腐熟的有機肥會使其在秧田發(fā)酵,對水稻生長不利。另外,麥收插秧時,由于勞動力和農時時間都比較緊張,有機肥投入應重點放在小麥上。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5小麥、水稻輪作科學施肥技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1)氮肥不同形態(tài)氮肥在水田和旱田中有不同的移動規(guī)律。在水田中施用硝態(tài)氮肥,氮素可隨水移到還原層,因反硝化作用造成脫氮損失,或因隨水下滲造成氮的流失。因此,水田不宜使用硝態(tài)氮肥,銨態(tài)氮肥和酰胺態(tài)氮肥用于水田、旱田均可。(2)磷肥旱田改為水田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提高,在小麥上施用的磷肥在水稻上具有明顯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一般當水田落干后后效很小。因此,小麥、水稻輪作制的磷肥施在小麥上能更好地發(fā)揮磷肥的增產(chǎn)效果。小麥茬每667m2施五氧化二磷8~12kg即可滿足全年對磷的需求,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磷肥施用量可減少,目標產(chǎn)量高,磷肥用量就隨之增加。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上一頁下一頁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鉀肥小麥、水稻輪作對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量較大,隨著產(chǎn)量的提高,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鉀量也增多,一些地塊已表現(xiàn)出缺鉀癥狀。由于水稻茬不施用有機肥,因此,在小麥、水稻兩茬作中,鉀肥應重點施在水稻上,一般每667m2施氧化鉀8~10kg。(4)微量元素旱田變?yōu)樗锖?,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但也導致鋅等微量元素缺乏,當土壤有效鋅含量低于0.5mg/kg時,應施用硫酸鋅肥,用量為2kg/667m2。上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鉀肥上一頁返回圖9-1冬小麥不同生育時期養(yǎng)分累計吸收曲線返回圖9-1冬小麥不同生育時期養(yǎng)分累計吸收曲線返回表9-1冬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對鋅、錳、銅的吸收量返回表9-1冬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對鋅、錳、銅的吸收量返回表9-2不同產(chǎn)量水平的小麥氮、磷、鉀肥需要量返回表9-2不同產(chǎn)量水平的小麥氮、磷、鉀肥需要量返回圖9-2小麥缺氮癥返回圖9-2小麥缺氮癥返回圖9-3小麥缺磷癥返回圖9-3小麥缺磷癥返回圖9-4小麥缺鉀癥返回圖9-4小麥缺鉀癥返回圖9-5小麥缺鈣癥返回圖9-5小麥缺鈣癥返回圖9-6小麥缺鎂癥返回圖9-6小麥缺鎂癥返回圖9-7小麥缺硫癥返回圖9-7小麥缺硫癥返回圖9-8小麥缺鐵癥返回圖9-8小麥缺鐵癥返回圖9-9小麥缺錳癥返回圖9-9小麥缺錳癥返回圖9-10小麥缺銅癥返回圖9-10小麥缺銅癥返回圖9-11小麥缺鋅癥返回圖9-11小麥缺鋅癥返回圖9-12小麥缺硼癥返回圖9-12小麥缺硼癥返回圖9-13小麥缺鉬癥返回圖9-13小麥缺鉬癥返回圖9-14小麥缺氯癥返回圖9-14小麥缺氯癥返回表9-3麥田常用無機化肥的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返回表9-3麥田常用無機化肥的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返回表9-4麥田常用有機肥料中三要素的含量返回表9-4麥田常用有機肥料中三要素的含量返回表9-5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兩茬平播氮肥合理施用量返回表9-5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兩茬平播氮肥合理施用量返回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課件表9-6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輪作合理施肥量返回表9-6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輪作合理施肥量返回第9章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返回第9章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1小麥不同生育時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小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養(yǎng)分的要求有兩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yǎng)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小麥在營養(yǎng)臨界期,對某種養(yǎng)分的需求絕對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敏感而迫切。如果這種養(yǎng)分缺少,生長發(fā)育就會受到抑制,即使以后再補充這種養(yǎng)分,也難以彌補損失。小麥不同養(yǎng)分的臨界期,出現(xiàn)時期不同,氮素的臨界期在分蘗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體期,如果這兩個時期氮素營養(yǎng)供不上,就會使分蘗和穗粒數(shù)明顯減少,造成減產(chǎn);磷素的營養(yǎng)臨界期在小麥的三葉期;鉀素的臨界期在拔節(jié)期。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1小麥不同生育時期的養(yǎng)分需求9.1小麥需肥規(guī)律1.大量元素養(yǎng)分氮、磷、鉀是小麥營養(yǎng)三要素。據(jù)科學測定,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每生產(chǎn)100kg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3.0kg、磷(P2O5)1.2kg,鉀(K2O)3.0kg。整個生育期內,除種子萌發(fā)期間不需要吸收養(yǎng)分外,從出苗到成熟的各生育時期均需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苗期,氮素代謝旺盛,對磷鉀反應敏感。冬小麥在全生育期內有兩個吸氮高峰,一個是在分蘗盛期,吸氮量占總吸收量的12%~14%;另一個是在拔節(jié)至孕穗期,占總吸收量的35%~40%。小麥吸收磷主要在拔節(jié)孕穗期,吸收量可達總量的60%。苗期磷吸收量雖少,只占總量的10%左右,但此時是小麥需磷的臨界期,磷營養(yǎng)對根系生長極為重要。小麥對鉀的吸收在拔節(jié)前比較少,拔節(jié)至孕穗期是小麥吸鉀最多、吸收最快的時期,吸鉀量可達總吸收量的60%~70%(圖9-1)。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1.大量元素養(yǎng)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微量元素養(yǎng)分冬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對鋅、錳、銅的吸收量及吸收速率見表9-1。(1)鋅返青前冬小麥植株雖小,但對鋅的吸收量卻占總量的16.5%;返青至拔節(jié),冬小麥干物質增加很快但積累鋅并不多;對鋅的大量吸收出現(xiàn)在拔節(jié)后,直至成熟,一直維持較高而平穩(wěn)的水平,拔節(jié)后吸收的鋅占總量的79.3%,因此保證冬小麥中后期鋅的供應具有重要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微量元素養(yǎng)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小麥需肥規(guī)律及科學施肥技術課件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錳越冬前冬小麥對錳吸收較少;越冬后大量積累,返青-拔節(jié)期間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37.6%;拔節(jié)至開花期干物質增加很快,但錳吸收總量卻下降,主要由于植株內錳向莖稈再分配;開花至乳熟期是冬小麥階段吸錳的第二個高峰,為全生育期最高;乳熟后吸收量增加很少。(3)銅越冬前冬小麥對銅的吸收極少,在占全生育期1/4的時期吸收銅易僅占總量的2.44%;銅的大量吸收出現(xiàn)在拔節(jié)后,吸收銅最多和吸收速率最高的時期均在乳熟-成熟期,此階段吸收率為44.52%,保證拔節(jié)后的銅素供應對產(chǎn)量增加有重要作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2)錳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2小麥整個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小麥產(chǎn)量不同,則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吸收比例也有較大差異。小麥生育期較長,在整個生育期內,需要的氮、磷、鉀數(shù)量及比例,因自然條件、小麥品種、栽培技術、施肥水平等因素不同存在一定差異。在一般產(chǎn)量水平下,每生產(chǎn)100kg小麥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2.5~3.7kg,磷(P2O5)0.8~1.5kg,氧化鉀(K2O)2~5kg,N∶P2O5∶K2O為1∶0.5∶1。不同產(chǎn)量水平的需肥量有一定的規(guī)律,從低產(chǎn)到高產(chǎn),隨著小麥產(chǎn)量的提高,需氮肥量增加。從表9-2可以看出,高產(chǎn)以后,隨著產(chǎn)量的進一步增加,小麥對氮的需要量下降。上一頁返回9.1小麥需肥規(guī)律9.1.2小麥整個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氮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氮素失調癥麥苗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氮素營養(yǎng)。早期氮素不足時,植株生長不良,莖稈矮小,分蘗少,幼苗細弱,葉窄而短,似“馬耳形”;葉色變淡,呈淺綠或黃綠,色澤均一,葉尖干枯,并逐漸向上部葉片發(fā)展,下部老葉提早枯死。后期缺氮,根系生長差,次生根少而細,光合作用低,發(fā)育提前、早熟,穗小,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chǎn)量,植株早衰。圖9-2所示為小麥缺氮癥。2.防治方法一般播種過早、砂性土壤、基肥不足易缺氮。首先,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其次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施用配制的小麥專用肥。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氮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2磷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磷素失調癥小麥是對磷敏感的作物,磷素缺乏常使小麥根系受抑制,根老化呈鐵銹色,形狀像“雞爪”不伸展,稱為“小老苗”。缺磷的小麥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分蘗減少甚至不分蘗,次生根數(shù)極少。莖葉狹細,葉色灰暗,帶紫色或紫紅色,無光澤,葉鞘尤為明顯。前期生長停滯,出現(xiàn)縮苗。冬前返青期葉尖呈紫紅色,成熟延遲,籽粒少而不飽滿,品質變劣,產(chǎn)量下降。小麥苗期葉鞘上紫色特別明顯,癥狀從葉尖向基部,從老葉向幼葉發(fā)展??购档停自鈨龊?,冬季死苗率增加。圖9-3所示為小麥缺磷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2磷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有機質含量少,基肥不足的土壤易缺磷。小麥苗期缺磷,可溝施過磷酸鈣50kg/667m2(或磷酸一銨12kg/667m2)左右。小麥起身后缺磷,除追施過磷酸鈣或磷酸一銨外,可用葉面噴施補充,每667m2噴施1%~2%普鈣澄清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間隔7~10天,連噴2~3次。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3鉀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鉀素失調癥小麥鉀素不足時,植株呈藍綠色,葉片軟弱下披,光合能力弱;植株生長緩慢,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發(fā)育不好,下部葉片早期干枯,莖稈矮,易倒伏;根系生長不良,抽穗及成熟顯著提早,灌漿不正常,穗小、粒小、品質差、產(chǎn)量低。缺鉀時下部的葉尖首先變黃,繼而向葉邊緣擴展,葉緣呈黃褐色,最后整個葉子變成黃褐色、干焦、枯死,嚴重時新葉片也出現(xiàn)同樣癥狀。圖9-4所示為小麥缺鉀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3鉀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紅壤土、黃壤土很易缺鉀,而現(xiàn)在華北平原麥田也出現(xiàn)了不少缺鉀的地塊,尤其是砂壤土較明顯。在小麥苗期,每667m2追施硫酸鉀或氯化鉀7~10kg或草木灰200kg,或在小麥生長中后期,葉面噴施2~3次1%的硫酸鉀或氯化鉀水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10%草木灰浸出液,間隔7~10天。9.2.4鈣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鈣素失調癥麥苗缺鈣,植株生長點及莖尖端死亡,幼葉卷曲干枯,功能葉葉間及葉緣黃萎。植株矮小或呈簇生狀,未老先衰,幼葉往往不能展開,幼苗死亡率高,長出的葉片常出現(xiàn)缺綠現(xiàn)象。根系發(fā)育不良,呈黃褐色,分枝多。最明顯的特征是根尖分泌球狀透明黏液。圖9-5所示為小麥缺鈣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缺鈣麥田每667m2撒施生石灰40~60kg,或葉面噴施氯化鈣水溶液或1%過磷酸鈣浸出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效果顯著。9.2.5鎂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鎂素失調癥小麥缺鎂一般發(fā)生在回春轉暖的拔節(jié)前后,田間表現(xiàn)為“黃化”。主要癥狀為葉片呈灰綠色,中下部葉片葉緣組織逐漸失綠變黃,葉脈間形成缺綠的條紋或整個葉片發(fā)白,殘留小綠斑相連成串排列呈念珠狀,但葉脈仍呈綠色,葉緣向上或向下卷曲,后期葉片枯萎。一般下部葉片先出現(xiàn)癥狀,然后逐漸蔓延到上部葉片,開花也受到抑制,發(fā)育遲緩,產(chǎn)量低。圖9-6所示為小麥缺鎂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小麥缺鎂時一般可用0.3%的硫酸鎂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9.2.6硫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硫素失調癥小麥缺硫時,新葉失綠黃化,葉脈間組織失綠更為明顯,但條紋不及缺鎂癥清晰,中下部老葉仍保持綠色;分蘗減少,且長勢較弱,呈直立狀;嚴重時葉片出現(xiàn)褐色斑點,整體生長緩慢,瘦弱矮小;成熟推遲,產(chǎn)量降低。圖9-7所示為小麥缺硫癥。2.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的供硫能力。合理選用含硫化肥,如硫酸銨、過磷酸鈣、硫酸鉀等。也可適當施用硫黃及石膏等硫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7鐵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鐵素失調癥小麥缺鐵典型的癥狀是在葉片的葉脈間和細網(wǎng)狀組織中出現(xiàn)失綠癥,在葉片上明顯可見葉脈深綠而脈間黃化,黃綠相間比較明顯。如長期或極度缺鐵,上部葉片可全部變?yōu)辄S白色,葉尖、葉緣也會逐漸枯萎并向內擴展,但較老的葉子仍保持正常的綠色。圖9-8所示為小麥缺鐵癥。2.防治方法一般通氣良好的石灰性土壤容易出現(xiàn)缺鐵。缺鐵時可用0.2%的硫酸亞鐵噴灑葉面,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7鐵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8錳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錳素失調癥小麥對錳較為敏感,缺錳癥在苗期即可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葉色褪淡、植株黃化,生長發(fā)育停滯,分蘗減少;上位葉脈間失綠,葉脈仍保持綠色,形成條紋花葉;失綠的脈間部位還會出現(xiàn)褐色斑點,擴展后連接成線條狀,俗稱“褐線黃萎病”。缺錳癥急速發(fā)生時可出現(xiàn)白色浸漬狀(燙傷狀)壞死斑。嚴重時,葉片明顯變薄,葉片中部易發(fā)生扭曲,上半葉下垂,株形披散,田間群體景觀紛亂。小麥缺錳癥狀與缺鉬癥狀類似,不同的是,缺錳時,病斑發(fā)生葉片中部,病葉干枯后葉片卷曲或折斷下垂,而葉前部基本完整。圖9-9所示為小麥缺錳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8錳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輕、有機質含量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易缺錳。為防止缺錳,可每667m2追施硫酸錳1kg,或用0.1%~0.3%的硫酸錳水溶液葉面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錳40~80g拌種。9.2.9銅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銅素失調癥麥類作物對銅最為敏感。缺銅癥出現(xiàn)較早時,拔節(jié)期葉片前端黃化,分蘗枯萎死亡,甚至發(fā)展為群體干枯絕收;孕穗期葉褪淡黃化,葉形變小,葉片變薄下披或葉身中后部失綠白化,上位葉枯白干卷呈紙捻狀;抽穗后空殼不實,成熟期褪綠延遲,呈黃綠斑駁相間的田間景觀。缺銅的癥狀是新葉失綠,老葉壞死,葉柄和葉背面呈紫紅色。圖9-10所示為小麥缺銅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缺銅可用0.01%~0.05%的硫酸銅溶液浸種24h,或每千克種子以1g硫酸銅加少量水,均勻噴于種子上,陰干播種。9.2.10鋅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鋅素失調癥小麥生長期間缺鋅,則節(jié)間縮短,葉小簇生,葉緣呈皺縮狀,脈間失綠發(fā)白,出現(xiàn)黃白綠三色相間的條紋帶,出現(xiàn)成片的白苗、黃化苗,嚴重時出現(xiàn)僵苗死苗,且抽穗、揚花推遲,花不齊,小穗、小花松散,有效穗數(shù)明顯減少,穗小粒少。圖9-11所示為小麥缺鋅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一般中性、微堿性土壤易缺鋅。為防止小麥缺鋅,每667m2可追施硫酸鋅1kg,或0.2%的硫酸鋅水溶液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鋅40~60g拌種,或用0.02%~0.05%的硫酸鋅溶液浸泡麥種24h,撈出晾干播種?;蛘呙浚叮叮罚恚灿闷咚蛩徜\1~2kg,整地時混合化肥或沙土施入土壤,一般3~5年施用一次。9211硼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硼素失調癥小麥缺硼時?節(jié)間伸長延緩或不伸長?植株矮小?根變粗?細根少?生長不良。圖9-12所示為小麥缺硼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2.防治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2鉬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鉬素失調癥小麥缺鉬主要表現(xiàn)為上位葉葉片失綠黃化,葉尖干枯,先從老葉的葉尖向葉邊緣發(fā)展,再由葉緣向內擴散,先是斑點,然后連成線和片,嚴重者黃化部分變褐,最后死亡。圖9-13所示為小麥缺鉬癥。小麥一般不發(fā)生鉬過剩癥,如發(fā)生,表現(xiàn)為葉片失綠。2.防治方法一般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較輕的砂性土,有效鉬含量低。為防止缺鉬,可噴施0.05%的鉬酸銨溶液1~2次,間隔7~10天,或每667m2用鉬酸銨20~30g拌種。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2鉬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3氯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1.氯素失調癥小麥缺氯會出現(xiàn)生理性葉斑病,類似于缺錳時的失綠,有時葉片呈青銅色,缺氯嚴重時導致根和莖部病害,全株萎蔫。圖9-14所示為小麥缺氯癥。2.防治方法以氯化鉀或氯化銨作為基肥,也可作為追肥,但應避開作物幼苗的氯敏感期。上一頁返回9.2小麥營養(yǎng)診斷與防治9.2.13氯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1小麥施肥量了解小麥的需肥量,就可以按照預期的產(chǎn)量指標來確定肥料的定額和各種肥料的施用量。但是施肥與產(chǎn)量之間的關系很復雜,施用同等數(shù)量的肥料得到的產(chǎn)量未必相同。這主要受肥料質量、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氣候條件、施肥方法以及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影響。即使是同類相同質量的肥料,施用時期、施用量、施用方法或栽培技術措施不一樣,其利用率也有差異。當具備灌溉條件時或土壤水分充足時,土壤中有機質易于分解,便于小麥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就高些。施用腐熟程度好的有機肥,采取分層施肥、近根施肥(如磷肥)、集中施肥、開溝施肥等方法,或在需肥臨界期追施等,都能顯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1小麥施肥量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應用平衡法計算施肥量時,應與當?shù)貙嶋H施肥經(jīng)驗和施肥試驗聯(lián)系起來,做到以經(jīng)驗為基礎,以試驗為依據(jù),二者結合以確定最適合當?shù)厍闆r的施肥量?,F(xiàn)將常用化肥和有機肥料的養(yǎng)分含量列于表9-3和表9-4中,以供計算施肥量時參考。9.3.2冬小麥科學施肥技術冬小麥的施肥量受品種、產(chǎn)量水平、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確定施肥量時,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在不同情況下,按小麥的營養(yǎng)特點、需肥規(guī)律及小麥長勢靈活處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應用平衡法計算施肥量時,應與當?shù)貙崳?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用做小麥基肥的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無機肥料?;实淖饔檬紫仍谟谔岣咄寥拦┓仕胶椭仓甑厮?,增強分蘗能力;其次是調整生育期的養(yǎng)分供應狀況,使土壤在小麥各個生育階段都能為小麥提供各種養(yǎng)料。有機肥以撒施為主,撒后立即深翻,下粗上細地分層施入,不要暴露于表面。有機肥隨產(chǎn)量提高而多施,一般是每667m2施用2000~5000k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種肥種肥能使小麥冬前生長健壯、分蘗多、葉片大、次生根發(fā)達。種肥在基肥用量不足、土壤貧瘠和晚播麥田的情況下應用,其增產(chǎn)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尿素和硫酸銨作種肥,肥料要干燥,與種子混勻,隨混隨播。每667m2尿素用量為3~4kg,或硫酸銨5~8kg。如用碳酸氫銨作種肥,一定要和種子分開施用。除氮肥外,顆粒狀過磷酸鈣也可作種肥。如果播種前來不及施磷肥作基肥,則將其作種肥效果極為明顯。磷肥作種肥的用量為每667m2施過磷酸鈣5~10kg。種子和化肥最好分別播施。3.追肥根據(jù)小麥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要分期進行追肥,是獲得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種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蘗初期,為總用肥量的20%。每667m2追施碳酸氫銨5~10kg或尿素3~5kg或少量的人糞尿。苗肥能促進苗勻苗壯,增加冬前分蘗,鞏固早期分蘗,促進植株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積累,提高抗寒能力。(2)越冬期追肥也叫“臘肥”。由于復種指數(shù)高,種麥前來不及施足夠的有機肥作基肥,再者,小麥分蘗期是一個吸氮高峰,一般都要重施臘肥,以促根、壯蘗、彌補基肥不足。臘肥以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對于三類苗應以速效性肥料為主,以促進生根分蘗,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苗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返青期追肥對于肥力較差、基肥不足、播種遲、冬前分蘗少、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返青肥。小麥越冬后,灌返青水,追返青肥,鞏固冬前分蘗,促進年后分蘗,為穗多打基礎。返青肥以速效肥為主,一般每667m2施碳酸氫銨15~20kg或尿素5~10kg,過磷酸鈣9~10kg。對于基肥充足、生長旺盛的麥田,一般不施肥,而應進行蹲苗,防止封壟過早,造成田間郁蔽和倒伏。(4)拔節(jié)期追肥拔節(jié)肥在冬小麥分蘗高峰后施用,可以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性器官形成,是爭取穗大粒多的關鍵。通常將拔節(jié)期麥苗生長情況分為三種類型,并采用相應的追肥和管理措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返青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5)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667m2施硫酸銨5~10kg或尿素3~5kg。4.后期施肥小麥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氮、磷、鉀養(yǎng)分。這時小麥根系老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辦法。實踐證明,小麥根外追肥用量少、見效快,對提高粒重、增加產(chǎn)量有明顯效果。在抽穗到乳熟期,如有葉色發(fā)黃、脫肥早衰現(xiàn)象的麥田,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水溶液,每667m2噴溶液50kg左右。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麥田,每667m2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5)孕穗期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3春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基肥由于春小麥在早春土壤剛化凍5~7cm時,頂凌播種,地溫很低,故應特別重施基肥?;蕿槊浚叮叮罚恚彩┯棉r家肥2000~4000kg,碳酸氫銨25~40kg,過磷酸鈣30~40kg。春小麥施基肥以秋翻、春耙兩次施肥效果最好。2.種肥由于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fā)芽長根后即可利用。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成畦,按預定行距開溝,再于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后再撒、覆土、鎮(zhèn)壓。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3春小麥科學施肥技術上一頁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追肥春小麥是“胎里富”的作物,發(fā)育較早,多數(shù)品種在三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和穗軸分化。四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yǎng)分。因此,第一次追肥應在三葉期或三葉一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蘗肥”,要重施,大約占追肥量的2/3。每667m2施尿素15~20kg,主要為了提高分蘗成穗率,促壯苗早發(fā),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在拔節(jié)期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jié)肥”,一般輕施,大約占追施量的1/3,每667m2施尿素7~10kg。在未追施過分蘗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jié)肥。孕穗期酌量施?;ㄔ隽7?。絕大部分春小麥施了拔節(jié)肥后,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3.追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4小麥、玉米輪作科學施肥技術小麥、玉米輪作消耗的土壤養(yǎng)分量較多,兩種作物需肥規(guī)律及生長期間的土壤供肥能力差別也很大。把兩種作物作為整體考慮,因地制宜地制訂施肥方案,是獲得兩茬作物高產(chǎn)、保持地力的關鍵。1.有機肥科學施用技術合理施用有機肥是培肥地力的關鍵。施用有機肥既要考慮肥源,還要考慮勞力、農時、氣候、農機等多種因素。小麥生長期長,有一個較長的越冬期,由于氣溫低、微生物活動較弱,有機肥在土壤中腐解時間較長,可發(fā)揮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玉米生長期間高溫多濕,微生物活動強,對土壤有機質的消耗量較大,在玉米收獲后及時補充有機質很有必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9.3.4小麥、玉米輪作科學施肥技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目前,在有機肥施用數(shù)量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養(yǎng)分還需通過化肥來補充。小麥、玉米對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不一樣,有些營養(yǎng)元素具有明顯的后效?!靶←溙ダ锔?,基肥是基礎”,在旱地麥田實行“三肥一炮轟”,即把農家肥、氮肥和磷肥全部用做基肥。玉米施肥時要注意施肥方法,有農諺“施肥一大片(撒施)不如一條線(溝施),一條線不如一個點(穴施)”,施肥量小時更應注意。施用化肥時應充分考慮作物對肥料的反應、全年各時期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在土壤中的變化情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2.無機化肥科學施用技術上一頁下一頁9.3小麥科學施肥技術(1)氮肥小麥、玉米對氮的需求量比較大,約30%~50%的產(chǎn)量是通過施用氮肥來獲得的。氮在土壤中比較活躍,施到土壤中的氮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還會揮發(fā)、淋溶損失。土壤中硝態(tài)氮積累過多,會向下淋溶,污染地下水。作物對氮反應也比較敏感,施氮不足,作物生長不良,產(chǎn)量上不去;施氮過多,作物貪青晚熟,小麥容易倒伏。氮肥的合理施用,應考慮土壤供氮能力和目標產(chǎn)量。目標產(chǎn)量越高,小麥、玉米生長所需氮量越大,施氮量就越多;土壤肥沃,土壤供氮能力強,同樣目標產(chǎn)量下,施氮量應減少。例如,北京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過多年試驗,建議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生產(chǎn)過程中施用氮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北京房產(chǎn)交易合同參考樣式
- 2024年度品牌授權與分銷協(xié)議
- 2024年房產(chǎn)買賣擔保協(xié)議
- 2024年房地產(chǎn)按揭借款合同
- 2024年羥胺項目綜合評估報告
- 2023年數(shù)顯讀卡儀項目綜合評估報告
- 2024年度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與版權許可合同
- 2024年式門產(chǎn)品購買與施工合同
- 2024年文員合作合同
- 各部門工作計劃(5篇)
- 國開(甘肅)2024年春《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1-4終考答案
- 檔案整理及數(shù)字化服務方案(技術標 )
- 角的度量 華應龍(課堂PPT)
- 公路銑刨機整機的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機器人學課程教學大綱
- 浙江世貿君瀾酒店集團介紹
- GHTF—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驗證指南中文版
- 鋁及鋁合金焊接作業(yè)指導書
- 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jiān)督工作實務PPT課件
-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病機制及危險因素
- 加油站特殊作業(yè)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