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氣教師教案_第1頁
地球上的大氣教師教案_第2頁
地球上的大氣教師教案_第3頁
地球上的大氣教師教案_第4頁
地球上的大氣教師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專題從考核形式上看,多以等壓線分布圖、等溫線分布圖、氣壓帶和風帶圖等為切入點,側重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海陸分布對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和季風氣候的形成;天氣系統(tǒng)的判斷和特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判斷、分布、特點、成因。復習時,應著重提高運用背景材料、氣候資料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5年高考考查方向預測:1.以某一地理問題為中心,逐步探討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近地風、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等。2.結合等壓線分布圖,考查冷鋒、暖鋒、氣旋與反氣旋等天氣系統(tǒng)的判斷及其影響。3.要關注城市化對氣候的影響,異常天氣、氣候變化的成因,并能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復習課教案一:知識綱要2.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1大氣的受熱過程1)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能。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能,要穿過厚厚的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表面。太陽輻射能在傳播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3)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是地面。4)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則越長。5)大氣逆輻射。2、熱力環(huán)流1)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huán)流2)等壓面的彎曲方向3)氣壓、氣溫、高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空氣水平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熱力環(huán)流大氣運動最簡單形式3、大氣的水平運動——風作用在大氣上的力力的方向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一個力作用時,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水平地轉偏向力垂直于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二個力平衡時,平等于等壓線,(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摩擦力與風向相反三個力共同作用時,與等壓線斜交,(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2.2氣壓帶和風帶1、大氣環(huán)流及意義2、三圈環(huán)流1)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運動(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形成單圈環(huán)流2)假設地表均勻,在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赤道低壓帶中緯西風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高壓帶低緯東風帶(1)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低氣壓帶低氣壓帶23026/23026/66034/66034/0023026/23026/66034/66034/00高氣壓帶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陽位置3、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熱容量)2)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南半球則呈塊狀分布。3)(了解)亞洲大陸太平洋北美大陸大西洋一月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阿留申低壓高壓冰島低壓七月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夏威夷高壓低壓亞速爾高壓4)季風環(huán)流4、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成因氣候特征熱帶熱帶雨林南北緯1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南北緯10°—回歸線之間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干濕季交替熱帶季風南北緯10°—回歸線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雨季集中熱帶沙漠南北回歸線—30°大陸內部、西岸副高或信風帶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亞熱帶亞熱帶季風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溫夏熱夏雨地中海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副高和西風帶交替冬溫雨夏干熱溫帶溫帶季風南北緯35°—5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炎熱多雨溫帶海洋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溫帶大陸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大陸氣團控制冬寒夏熱,干旱少雨亞熱帶亞寒帶大陸北極圈附近極地大陸(海洋)氣團冬寒長暖短寒

帶苔原帶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冰原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qū)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溫隨高而降2.3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分類符號氣流運動過境時天氣過境后天氣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冷鋒冷氣團主動運動陰天、下雨、大風溫度、濕度下降,氣壓下降,天氣轉晴暖鋒暖氣團主動運動連續(xù)性降水溫度、濕度上升,氣壓上升,天氣轉晴低低壓(氣旋)低上升陰雨大風睛高壓(反氣旋)高高下降晴朗無云晴2.4:全球氣候變化1、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1)①氣候變化是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一種反映。②氣候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干濕變化。③氣候變化按時間尺度不同,可以劃分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近代氣候變化三種類型。④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周期最長的氣候變化,稱為;距今1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稱為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叫做近代氣候變化。⑤大尺度的氣候變化是小尺度氣候變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據(jù),而小尺度氣候變化則反映了大尺度氣候變化中的細節(jié)。2)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6℃。我國氣候變化的趨勢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總趨勢基本一致;近百年來,我國氣溫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3)全球氣溫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區(qū)氣溫都在上升。例如,我國北方地區(qū)氣溫增高比較明顯,而有些地區(qū)(如我國長江流域一帶)氣溫上升并不明顯,甚至下降。這說明區(qū)域性氣候的變化要比全球性氣候變化復雜得多。2、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1)最明顯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2)通過影響溫度而影響氣候和農(nóng)作物,甚至會加重發(fā)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3)全球變暖將加劇水資源的不穩(wěn)定性與供需矛盾。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1)控制溫室氣體排放2)增加溫室氣體吸收。3)適應氣候變化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5)努力加強國際合作二:重點知識網(wǎng)略反氣旋冷熱不均熱力環(huán)流高氣壓垂直運動水平運動水平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三圈環(huán)流地球自轉地轉偏向力低氣壓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氣旋地球分轉“帶”變成“塊”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冬夏海陸氣壓差異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季風環(huán)流三:重點難點講解重點難點一: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熱力環(huán)流。(其中冷熱不均引起氣壓的變化為本講的難點之一)?!髯⒁恻c:①海拔相同則氣溫越高,氣壓越低②同一地區(qū),海拔越高,氣壓越低③等壓面凸起處氣壓高,等壓面低下處氣壓低。重點難點二:形成空氣水平運動的因素=1\*GB3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產(chǎn)生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及水平梯度力概念見課本59頁。=2\*GB3②若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一個力作用下,風向必然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這是空氣質點運動的初始狀態(tài)。但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平行于等壓線。這種風僅在高空平直等壓線的狀況下存在。例如,在“大氣環(huán)流”部分我們將學到赤道上空的氣流在向兩極流動過程中逐漸偏轉成西風并在南、北緯300附近上空聚積下沉,并形成了副熱帶高氣壓帶。③近地面的風在上述兩種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與等壓線成一夾角。(見下圖角α).圖中可見:摩擦力永遠和風的吹向相反,而地轉偏向力在風的右側900.所以二者的合力與水平氣壓梯度力達到平衡時,風是斜穿等壓線吹的。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α越大;反之,夾角愈小;摩擦力為零,風向與等壓線平行。=4\*GB3④風壓定律:在北半球,背風而言,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前方;在南半球,高壓在左后方,低壓在右前方。重點難點三:(也是難點之一)氣旋及天氣系統(tǒng):①氣旋與反氣旋:氣旋是指在閉合等壓線分布圖上,與低壓相伴出現(xiàn)的大型空氣旋渦。在北半球,氣旋內近地面的氣流呈逆時針方向由四周向低壓中心輻合上升;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輻合上升。氣旋按其形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如臺風)。氣旋過境時,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見下圖)。反氣旋是指在閉合等壓線分布圖上,與高氣壓相伴而出現(xiàn)的空氣旋渦。在北半球,反氣旋內近地面的氣流呈順時針方向由高壓中心向四周輻散;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向四周輻射。反氣旋中心控制的地區(qū),中心空氣下沉,天氣晴朗。注意:氣旋、反氣旋的不同位置盛吹不同風向的風。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學會判斷低壓槽、高壓脊、鞍部,比較不同等壓線密度下風力的大小和方向(同一圖中,等壓線密的地方,水平氣壓梯度和梯度力大,風力大;反之,風力小。)。重點難點四: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和季風的形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副熱帶高氣壓被大陸的熱低壓切斷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副熱帶高氣壓被大陸的熱低壓切斷副極地低氣壓被大陸的冷高壓切斷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北美低壓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大西洋)亞洲高壓(蒙古高壓)、北美高壓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冰島低壓(大西洋)7月1月大陸大陸海洋海洋季風環(huán)流的形成: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引起一年中風向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從而形成近地面的季風環(huán)流。以東亞最典型,以我國為例:冬季,亞洲高壓與赤道低壓、阿留低壓之間存在很大的氣壓梯度,形成勢力強大、寒冷干燥的偏北風,即冬季風;夏季,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壓(簡稱副高)勢力增強,與亞洲低壓之間形成明顯的氣壓梯度,形成溫暖濕潤的東南風,即夏季風。值得強調的是:南亞是世界著名的熱帶風季風氣候區(qū),它的形成雖然與海陸熱力性質有關,但主要是氣壓帶、風帶位置季節(jié)移動而形成。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受亞洲低壓的吸引越過赤道向右偏轉成西南季風,給南亞和我國西南地區(qū)帶來大量暖濕氣團和降水?!菊骖}剖析定位】《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締的方會議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開。圖3是南非礦產(chǎn)資源分布圖,讀圖3回答5-7題。7.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將就增強是德班氣候大會關注的焦點,溫室效應增強的大氣過程是大氣A.對太陽輻射的散射增強B.射向地面的輻射增強C.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D.射向宇宙空間的輻射增強(2012四川卷)圖3中四條曲線分別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亞和非洲四大陸西岸0°—40°范圍內年降水量分布的狀況。讀圖回答8-9題8.表示北美大陸西岸降水狀況的是A.①曲線B.②曲線C.③曲線D.④曲線9.M對應的地點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緯度低,蒸發(fā)旺盛B.盛行東北信風,水汽含量少C.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D.沿岸有勢力很強的寒流流經(jīng),降溫減濕明顯(2012山東卷)某科考隊結束了兩個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圖3為P地所在區(qū)域當日某時地面形勢圖。讀圖回答第4題。=1\*GB3①=4\*GB3④=3\*GB3③=2\*GB3②P400N大西洋圖例等壓線風向與風速湖泊圖3800W4.此時可能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區(qū)域出現(xiàn)了氣旋活動,③地位于氣旋東側低壓槽處,易形成暖鋒,可能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天氣?!究键c定位】本題主要考查等壓線圖的判讀、天氣系統(tǒng)的判讀。2.根據(jù)下表分析,德班的氣候類型是第2題表德班氣候資料(測站:29o50′S,31o2′E海拔5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氣溫(℃)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D.地中海氣候(2012全國新課標卷)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7所示區(qū)域的沿海地區(qū)年降水量約50毫米,東部山地雪線高度在4480-5000米之間,自20世紀90年代,該地區(qū)開始種植蘆筍(生長期耗水量較大),并發(fā)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蘆筍出口區(qū)。(1)分析圖示沿海地區(qū)氣候干旱的愿因(10分)【答案】(1)位于熱帶,全年氣溫高,蒸發(fā)旺盛;(受東部山脈阻擋)處于東南信風的山地背風坡,不利降水;(勢力強大的)沿海寒流的減濕作用強。【解析】(1)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可知判斷,圖示區(qū)域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緯度地區(qū),安第斯山脈的西側,處于東南信風的山地背風坡,同時沿海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強,因而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全年氣溫高,蒸發(fā)旺盛,氣候干旱。(2011·全國卷)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qū)域的地形和8時氣溫狀況剖面,高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均20千米/小時。據(jù)此完成(1)~(3)題。(1)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A.甲地比乙地穩(wěn)定B.乙地對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穩(wěn)定 D.丙地最穩(wěn)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C.丙地刮起東北風D.甲地出現(xiàn)強勁的偏南風(3)該區(qū)域可能位于()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C.華北平原 D.東南丘陵【解析】第(1)題,本題考查大氣垂直運動狀況。首先讀圖,圖中甲乙丙三地近地面氣溫大致相等,高空氣溫甲地小于乙地,乙地和丙地相差不大,因此垂直運動即對流運動最旺盛的是甲地;受自西向東氣流的影響,丙地比乙地穩(wěn)定。故圖中三地甲地對流最旺盛,丙地最穩(wěn)定。第(2)題,本題考查計算能力和天氣變化。根據(jù)計算,正午前后,高空冷氣流運動到乙地上空,此時乙地近地面和高空氣溫差增大,垂直運動顯著,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受冷空氣影響,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分別由乙地指向甲地和丙地,甲地為東北風,丙地出現(xiàn)西北風。第(3)題,本題考查區(qū)域定位。根據(jù)圖中的地形判斷,該地區(qū)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為丘陵地形,且該地分布有湖泊,由此判斷該區(qū)域可能位于東南丘陵地區(qū)?!敬鸢浮?1)D(2)B(3)D(2011·安徽卷)根據(jù)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jīng)歷一次暴雨過程,下圖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壓場。(1)圖示時間銀川氣溫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2)指出圖中成都的風向,判斷過境成都的天氣系統(tǒng)并簡述理由。(3)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可能引發(fā)哪些地質災害?若野營遇此情況,應如何防范和自救?【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氣溫判斷、風向判斷、天氣系統(tǒng)判斷以及自然災害等相關知識。第(1)題,考查氣溫判斷。受緯度和地形地勢以及云量的影響,銀川氣溫低于成都。第(2)題,考查風向和天氣系統(tǒng)的判斷。根據(jù)圖中等壓線判斷氣壓梯度力方向為自北向南,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風向相對于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偏轉為東北風(偏北風)。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吹偏北風,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形成冷鋒鋒面。第(3)題,四川盆地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受地形和氣候影響,強降雨天氣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如果遭遇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敬鸢浮?1)低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氣團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2)偏北風冷鋒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冷氣團主動向南移動,與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判斷為低壓,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滑坡、泥石流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竞诵目键c突破】【核心考點歸納1】熱力環(huán)流和降水的形成2.分析影響某地晝夜溫差的因素①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②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③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3.氣溫水平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等溫線分布特點氣溫分布規(guī)律主要影響因素全球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太陽輻射(緯度因素)北半球等溫線較曲折同一緯度溫差大海陸分布(北半球陸地面積廣,且海陸相間分布)南半球等溫線平直同一緯度溫差小海陸分布(海洋面積較廣闊,下墊面單一)同緯度地帶氣溫低,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高原山地的氣溫較低;平原和谷地氣溫高地形起伏寒流經(jīng)過氣溫低;暖流經(jīng)過氣溫高洋流我國冬季等溫線密集,基本與緯線平行。1月0℃等溫線大致經(jīng)過秦嶺—淮河一線冬季南北溫差大,越往北溫度越低太陽輻射(緯度因素);冬季風(大氣環(huán)流)夏季等溫線稀疏,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太陽輻射(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角小,但白晝長,南方相反)4.氣溫的變化(1)日變化:一天中,若無明顯天氣過程的干擾,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當?shù)氐胤綍r14∶00左右。(2)氣溫的日較差: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山谷>山峰;低緯度>高緯度;晴天>陰天。(3)年變化:氣溫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并不出現(xiàn)在太陽輻射最強、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滯后。二、降水的類型與降水的世界分布1.降水形成的基本條件是:2.降水的主要類型降水類型空氣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區(qū)對流雨濕熱空氣強烈受熱上升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有風暴、雷電赤道附近地區(qū),夏季的中緯度大陸地區(qū)地形雨暖濕空氣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降水強度較大,歷時較長山地迎風坡鋒面雨冷暖空氣相遇,暖濕空氣被抬升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小中緯度地區(qū)臺風雨暖濕空氣圍繞臺風中心旋轉上升強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風、雷電低緯度大陸東部3.降水的世界分布降水分布所在的氣壓帶或風帶位置大氣運動狀況降水特點赤道多雨帶赤道低氣壓帶全年以上升氣流為主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這里氣溫高,海洋面積遼闊,蒸發(fā)旺盛,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氣流為主,多對流雨副熱帶少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以下沉氣流為主大陸西岸和大陸內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過500毫米,這里氣溫高,蒸發(fā)能力很強,蒸發(fā)量遠遠大于降水量,多為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這里溫帶多雨帶西風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年降水量為500~1000毫米,這里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多鋒面雨和氣旋雨,大陸東岸還受到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極地少雨帶極地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在極地高氣壓帶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氣流,年降水量不超過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帶。但是由于低溫,蒸發(fā)量少于降水量,這里仍屬于濕潤地區(qū)【突破歸納】一、氣溫高低1.影響某地氣溫高低的因素(1)地面——大氣系統(tǒng)的熱量收入(太陽輻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氣反射、散射和輻射而射向宇宙空間的熱能)狀況。(2)地面狀況,如熱容量大小(水體熱容量大,陸地小)、地形等。(3)大氣運動與洋流的熱能輸送和交換情況。(4)人類活動的影響(改變大氣成分、地面狀況,釋放人為廢熱等)。2.分析方法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緯度位置、太陽高度。大氣自身條件(天氣狀況、大氣透明度、大氣密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的強弱。下墊面(海陸差異、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氣的直接熱源,影響熱量的吸收和再分配。人類活動——影響大氣和下墊面。二、降水多少的分析低氣壓帶控制——多上升氣流——多雨。高氣壓帶控制——多下沉氣流——少雨。氣流由低緯流向高緯(如西風帶)——多雨;氣流由高緯流向低緯(如信風、極地東風)——少雨。氣流從海洋吹來——多雨;氣流從大陸吹來——少雨。暖濕氣流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暖流經(jīng)過——多雨;寒流經(jīng)過——少雨。干旱地區(qū)高山相對降水較多,形成雨島,干旱地區(qū)的盆地內部降水較少【變式精練】1.下圖為“某季節(jié)我國東部沿海某區(qū)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1)圖中各地的氣壓值()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2)圖中甲、乙兩地的天氣狀況是()A.甲地氣溫高于乙地B.甲地多為晴朗天氣C.乙地盛行下沉氣流D.乙地溫度低于甲地(3)關于圖中氣流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丙之間氣流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差B.乙丁之間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C.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甲乙之間的風速D.產(chǎn)生四地間環(huán)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解析】第(1)題,結合氣壓垂直分布規(guī)律及其各點與等壓面的關系可以得出結論。第(2)題,甲、乙兩地分別受高、低氣壓控制,甲地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乙地相反。第(3)題,四地間由于受熱不均形成熱力環(huán)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敬鸢浮?1)A(2)B(3)D【核心考點歸納2】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二、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及主要特征1.氣壓帶分布成因特征氣流影響氣候極地高壓帶(2個)南北緯90°附近熱力原因冷高壓下沉干冷副極地低壓帶(2個)南北緯60°附近動力原因冷低壓上升溫濕副熱帶高壓帶(2個)南北緯30°附近動力原因熱高壓下沉干熱赤道低氣壓帶(1個)0°附近熱力原因熱低壓上升濕熱2.風帶分布風向屬性(影響氣候)北半球南半球極地東風帶(2個)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之間東北風東南風冷干中緯西風帶(2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西南風西北風溫濕低緯信風帶(2個)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東北風東南風干燥(若來自海洋上濕潤)三、季風環(huán)流1.季風的形成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月份在北緯60°附近,由于亞歐大陸冷卻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又稱亞洲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壓中心(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壓中心(冰島低壓)。這時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等影響,大氣由亞洲高壓吹向阿留申低壓和赤道低壓,在東亞季風區(qū)表現(xiàn)為西北季風,在南亞季風區(qū)表現(xiàn)為東北季風,如下圖。7月份,在北緯30°附近,由于亞歐大陸受熱快,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印度低壓(又稱亞洲低壓)最為突出,使分布在此處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印度低壓切斷,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壓中心(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壓中心(亞速爾高壓),這時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及地轉偏向力影響,大氣由北太平洋的高壓中心吹向亞洲大陸,在東亞季風區(qū)表現(xiàn)為東南季風。對于南亞地區(qū)來說,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東南信風跨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風,如下圖?!就黄茪w納】一、圖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1.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及分布立體圖(以北半球為例)二、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三、氣壓帶與風帶影響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區(qū)差異受控氣壓帶與風帶大氣運動狀況降水多少與類型赤道多雨帶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為主多對流雨為主副熱帶少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為主少、大陸東岸例外溫帶多雨帶西風帶和副極地低壓多鋒面氣旋活動多、鋒面雨與氣旋雨極地少雨帶極地高氣壓帶下沉為主少【典題探究】2.下圖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圖中甲地是一片緩和起伏的大草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判斷圖示季節(jié),并闡述理由。(2)指出圖中控制冰島的大氣活動中心和此時冰島的主導風向。(3)某月份,干燥東北風與潮濕西南風交匯于甲地。試從氣壓帶、風帶移動的角度分析其形成過程?!窘馕觥康?1)題,結合氣壓場分布特點,亞歐大陸受冷高壓控制,為北半球冬季。第(2)題,冬季冰島受低壓控制并盛行偏南風。第(3)題,干燥東北風與潮濕西南風交匯于甲地,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季節(jié)移動的影響?!敬鸢浮?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陸地出現(xiàn)高壓,南半球低壓(或者赤道低壓帶南移)。(2)(冰島)低壓。東南風(或偏南風)。(3)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赤道低壓帶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右偏為西南季風,從而與東北信風在此輻合【核心考點歸納3】天氣系統(tǒng)一、鋒面系統(tǒng)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對世界和我國降水量的變化及旱澇災害的發(fā)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復習關鍵是把握鋒面活動的特征。鋒面系統(tǒng)冷鋒暖鋒準靜止鋒主要區(qū)別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氣團勢力冷氣團強,暖氣團弱暖氣團強,冷氣團弱勢均力敵移動方向冷氣團的移動方向暖氣團的移動方向來回擺動鋒前鋒后暖氣團在前,冷氣團在后冷氣團在前,暖氣團在后鋒面力度較大較小小雨區(qū)位置鋒前鋒后均有,鋒后為主鋒前延伸到鋒后很大范圍雨區(qū)范圍小中大圖示鋒圖簡圖天氣圖雨區(qū)天氣特征過境前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單—氣團控制,天氣晴朗過境時暖氣團被冷氣團抬升,常出現(xiàn)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xiàn)象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冷卻凝結產(chǎn)生連續(xù)性云雨暖氣團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續(xù)性降水過境后冷氣團替代了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晴朗暖氣團占據(jù)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單——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天氣實例我國大多數(shù)降水天氣,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沙暴、寒潮在我國出現(xiàn)得較少,大多伴隨著氣旋出現(xiàn)。春秋季一般出現(xiàn)在江淮流域和東北地區(qū),夏季多出現(xiàn)在黃河流域。華南“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江淮地區(qū)的梅雨季節(jié)貴陽冬半年“天無三日晴”二、氣壓系統(tǒng)氣旋(低氣壓)反氣旋(高氣壓)氣壓分布氣壓中心低,四周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氣流與風向氣流形式(北半球)風向北半球逆時針輻合:東部:偏南風;西部:偏北風順時針輻散:東部:偏北風;西部:偏南風南半球順時針輻合:東部:偏北風;西部:偏南風逆時針輻散東部:偏南風;西部:偏北風垂直氣流與天氣氣流運動上升下沉天氣狀況多陰雨天氣晴朗干燥天氣實例夏秋季節(jié)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夏季長江流域的伏旱;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三、鋒面氣旋和近地面天氣系統(tǒng)圖的識讀鋒與氣旋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就形成鋒面氣旋,它主要分布(活動)在中高緯地區(qū)。在近地面天氣系統(tǒng)中,與我國關系密切的就是鋒面氣旋系統(tǒng),它的識讀方法如下:1.無論是氣旋還是反氣旋,都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從高氣壓區(qū)斜穿等壓線吹向低氣壓區(qū)。2.鋒面只形成于氣旋中,因為氣旋的水平氣流是向中心輻合,在槽線(低氣壓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兩側冷暖氣流易相遇形成鋒面。而反氣旋的氣流呈輻散狀,在脊線(高氣壓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處地方的連線)兩側氣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鋒面。3.鋒面氣旋前方、后方的確定是看氣流的前進方向,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4.鋒面氣旋中冷鋒和暖鋒的判定:以上圖為例,首先確定冷暖氣團,在一個低壓系統(tǒng)中,兩個鋒面將低壓區(qū)分為兩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緯度較高,為冷氣團控制,南半部分緯度較低,為暖氣團控制。然后再根據(jù)氣旋中氣流呈逆時針向中心輻合,推理出鋒面B、D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故為冷鋒;鋒面A、E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故為暖鋒。5.鋒面氣旋中雨區(qū)的確定:冷鋒降雨發(fā)生在鋒后,雨區(qū)比較狹窄;暖鋒降雨發(fā)生在鋒前,雨區(qū)比較大?!就黄茪w納】一、圖解鋒面系統(tǒng)1.冷鋒2.暖鋒二、主要天氣系統(tǒng)過境前后的氣壓、氣溫變化坐標圖8.讀“某日某時海平面天氣圖”(單位:百帕),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此時可能出現(xiàn)降水天氣的地區(qū)是:A.山東半島B.長江三角洲C.云貴高原D.臺灣島(2).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氣溫和相應月降水量符合上圖所示季節(jié)的是:A.巴黎——3℃,35mm B.舊金山——14℃,51mmC.莫斯科——20℃,75mm D.孟買——28℃,6mm【核心考點歸納4】氣候氣候成因分析:形成氣候的因子主要是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和人類活動,具體分析氣候的成因主要從緯度、海陸位置、氣壓帶風帶和氣團、洋流、地形五個方面去考慮。但某種氣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五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判斷主導因素是什么。1.緯度——決定了氣候的熱量帶2.海陸位置大陸東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大陸西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內陸和沿海——大陸性和海洋性——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3.氣壓帶、風帶和氣團(1)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緯度范圍。(2)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云致雨,多陰雨天氣。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氣。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云致雨,多陰雨天氣。分析時抓住高氣壓帶和低氣壓帶氣流運動方向和天氣狀況的聯(lián)系這一關鍵。(3)風帶性質信風——一般是溫暖干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則變?yōu)闇嘏瘽駶櫋N黠L——溫涼濕潤,多陰雨天氣。極地東風——寒冷干燥。(4)氣團:掌握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的性質及具體氣團對氣候的影響。歸納如下:①單一氣壓帶、風帶、氣團影響下形成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②不同氣壓帶、風帶、氣團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干季受信風帶控制。熱帶季風氣候——雨季受赤道氣團(西南季風)控制,旱季受東北季風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冬季受冬季風(西北季風或東北季風)控制。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受東南季風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風控制。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5.地形:地形輪廓、山脈走向、地勢高低等對氣候的影響?!就黄茪w納】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1.根據(jù)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步驟依據(jù)因素變化結論判斷南北半球最高氣溫月份6、7、8三個月,北半球北半球12、1、2三個月南半球判斷所屬溫度帶氣溫最冷月均溫>15℃熱帶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亞熱帶(含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溫帶最熱月均溫<5℃寒帶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年雨型熱帶(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年降水量700~1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夏雨型熱帶明顯的干濕兩季熱帶草原氣候明顯的干濕兩季,降水最多月可達600mm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夏季降水多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都不多溫帶大陸性氣候冬雨型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寒帶苔原氣候、冰原氣候2.利用自然景觀判斷氣候類型——不同的氣候類型區(qū)發(fā)育的典型景觀不同。3.根據(jù)地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