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大同市乾縣薛錄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像“時代楷?!蹦先蕱|那樣“做點事情”“時代楷?!蹦先蕱|人生全部的理想,就是能夠踏踏實實為祖國“做點事情”。南仁東所說的“做點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不僅是“世界之最”,更是“中國制造”,中國實力。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南仁東也在現場。當時有科學家提出,在全球電波環(huán)境繼續(xù)惡化之前,人類應該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一個大膽設想油然而生。他推開中國參會代表吳盛殷的門,激動地說:“咱們也建一個吧!”這是一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設想和探索,更是南仁東“做點事情”的開始。南仁東“天眼”(FAST)夢想實現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個能安裝這個龐然大物的地方。從1994年起,南仁東就開始為FAST項目選址,一選就是12年,脫掉筆挺的西裝,換上簡易的工作服,每天帶點餅干和咸菜,翻山越嶺,踏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λ固氐匦纬3y石密布,再加上貴州天氣陰冷多雨,他常常在被雨水澆濕的亂石和泥土中摸爬滾打。南仁東作為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完全可以不必這樣辛苦,但他為了“做點事情”,他總是身先士卒。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為他是當地一位老農。南仁東做的“這件事情”,可謂前無古人。2011年3月,籌備多年的FAST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涉及天文學、力學、機械工程、電子學、結構工程、巖土工程等幾十個不同的專業(yè)領域,盡管早有各種思想準備,然而,工程建設的艱難程度,還是遠遠超出想象。要把“天眼”做成,猶如在“虎山上行走”。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現場施工環(huán)境也異常惡劣復雜……而南仁東一干就是20多年。早在90年代初,南仁東就曾受到美國、日本等多國天文界的青睞,他卻毅然舍棄高薪,回國就任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副臺長。物理學家陳學雷回憶,一次天文臺全體會議上,已過六旬的南仁東正好坐在他旁邊,當時臺領導在上面宣布今年誰誰得了什么獎,南老師突然對我說,小陳啊,我從來沒得過任何獎。這使我吃了一驚。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啟用,榮譽也紛至沓來,而屬于南仁東個人的榮譽卻只有寥寥幾項。幾年前,國家天文臺曾推薦他評選院士,他也不積極,有學生幫他整理相關材料,他總說:“差不多就行啦。”南仁東“做點事情”有著自己的風格。南仁東對同事和學生們的態(tài)度很隨和,大家總是稱呼他為“老南”。老南閑暇之余,會跟助手姜鵬講他的人生故事。而對待工作不認真的人,他卻絲毫不留情面。一次FAST測試小組副組長李輝拿著做好的饋源力學仿真實驗方案向南仁東匯報。“一上來就先問我三個問題,多大尺度?在哪進行?阻尼多少?結果我一個都沒答上來。南老師當即嚴厲批評了我?!崩钶x說。南老師眼里容不得一點瑕疵。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肺癌突然惡化,這位用一生的努力讓中國天文學FAST技術領先全球20年以上,為全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剛被提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卻在夢圓之時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留下了“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的遺言。(摘編自2017年11月27日長江網唐建鋒同題文章,有刪改)【相關鏈接】①2016年9月26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②“老南”是個廢寢忘食的“工作狂”。他的學生甘恒謙回憶說:“就在那間辦公室里,我們經常和南仁東老師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做一項大的科學工程,大部分是沒有先例的,南老師是技術的核心推動者,是團隊中掌握新技術最快的人,從宏觀把握到技術細節(jié),都免不了他來操心。去院里匯報項目進展,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而且每次都提前一小時到達會場,努力負責的程度超乎想象?!彼膶W生岳友嶺這樣回憶老師,他是科學家中的科學家。③“天眼”饋源支撐塔施工期間,南仁東得知施工工人都來自云南貧困山區(qū),他私下請人了解工人們的身高、腰圍等情況,和老伴親自到市場為他們每人挑選了一身運動服。白天他與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就到工棚里拉家常。他幾乎叫得出每個工人的名字,知道他們屬于哪個工種,清楚他們的收入,也了解他們的瑣事。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FAST涉及天文學、結構工程、巖土工程等不同專業(yè)領域,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現場施工環(huán)境惡劣復雜等問題。B.1993年日本東京舉行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科學家提出想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外太空訊息的設想,這使南仁東萌生了“做點事情”的念頭。C.從FAST項目選址、開工建設到落成,南仁東一干就是20多年,他對工作的努力負責程度超乎人們的想象,被學生贊譽為“科學家中的科學家”。D.“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啟用,使我國天文技術領先世界20年,意義重大。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南仁東耗費畢生心血,直到離世都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號,沒有獲得更多獎勵,但他的杰作FAST終將證明他堅持“做點事情”的重大意義。B.盡管南仁東在國外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知名度較高,但在生活中卻不盡如人意,加之祖國對天文人才的需求,于是他決定放棄國外的高薪回國。C.南仁東的人生理想是能夠踏踏實實為祖國“做點事情”,他靠這種簡單樸素的想法和埋頭苦干的精神建成了FAST,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D.材料中引用了很多南仁東學生和同事的話,是為了表現南仁東可貴的精神品質,同時也是為了揭示在科學道路上只有艱辛付出才會有所成就的道理。E.本文記述了南仁東一生的若干片斷,敘寫了他熱愛科學、獻身天文事業(yè)、培養(yǎng)新人等事跡,塑造了為天文事業(yè)獻身的偉大科學家形象。8.“時代楷?!蹦先蕱|身上有哪些可貴品質?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參考答案:6.D

7.AE

8.①胸懷祖國、忘我奉獻的愛國情懷。②敢為人先、堅毅執(zhí)著、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③淡泊名利、生活簡樸的高尚情操。④真誠善良、平易近人的為人風格。【6題詳解】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D項,我國“天文學FAST技術”領先世界20年,而并非“天文技術”。【7題詳解】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B項,“生活中不盡如人意”文中沒有提及。C項,他靠著“想法”和“精神”就建成了FAST的說法太武斷。D項,“揭示在科學道路上只有艱辛付出才會有所成就的道理”不合原文,引用這些話旨在表達學生和同事對南仁東的崇敬?!?題詳解】試題分析:題目要求概括“時代楷模”南仁東身上的可貴品質,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歸納概括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內容。把握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傳主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把握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傳主的態(tài)度與評價;把握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題。書法的精神氣象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漢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鳥魚蟲,莫不如此。漢字發(fā)展的獨特路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面貌。漢字是前人千百年的書寫實踐而成,體現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guī)律: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以形成中正平和之體。就像人要端莊、樹要挺拔一樣,每個字都是獨立不倚的自我平衡體。諧調性、整體性、穩(wěn)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諧調性是核心,只有諧調才能實現整體性與穩(wěn)定性。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規(guī)與法度。書法成為藝術,恰恰是在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不僅傳達著個人的才情氣質,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被后人廣泛而長期推崇的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行書,形質堅毅,灑脫飄逸,骨氣與逸氣并生,法度與風度共存。這是王羲之個人的學養(yǎng)氣質與書法造詣所致,更與那個時代相關。因為那是一個精神解放、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魏晉時期,士人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禮節(jié)的閑適與放達,尋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實,并形成以人為本的審美自覺——從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氣色、舉止風姿看人的稟賦氣質,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藝術美學概念由此而生,諸如形神、氣韻、風骨等等。漢字結構與書法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種時代風氣的影響。唐代的社會氣象與精神氣度推動著唐人繞過王羲之而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書法的新天地與新境界。唐人在書法上的貢獻是以楷書為代表。顏真卿的楷書,磅礴偉岸,每一個字猶如一尊尊佛,雍容寬博,自信從容。如果說初唐時期的楷書承續(xù)了王羲之以來的雋永書風,那么,經過盛唐,南北融合,國勢強盛,時代氣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蒼勁與粗獷之氣化入楷書,出現了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筆畫中潛在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千百年來,歐體字與顏體字,分別代表了遒勁與雄放的高度,成為楷書的標本,后人難以企及。宋代承續(xù)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人。在楷書上,唐人幾乎窮盡了法度與風格,宋人一時也找不到拓荒之處,于是在意態(tài)上自由發(fā)揮。蘇軾、黃庭堅等人不刻意講究點畫的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學養(yǎng)與才氣入書,強調筆勢的提按頓挫之意,形成夸張變形的欹側姿態(tài),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個人意趣,顯露個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畢竟沒有在法度上再創(chuàng)新格。元明清時期的書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嫻熟,但就是缺少一種力量、缺少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書法更多的成為一種實用技法,而很少成為個人情感與精神的抒發(fā)。加之明清不清明,大興文字獄,思想禁錮,精神壓抑,書法中再難見到率性而為的天真爛漫。精神被桎梏的時代,詩文和書法僅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癟,形體雖在,生氣難尋。書法是心跡,也是時代精神氣象的載體。如果說書法是漢字的舞姿,那么,這舞姿搖曳的是書法家的心性,也是時代的精神氣象。(《人民日報》2014年07月31日)1.下列關于“書法”和“漢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書法是一種藝術,它以漢字為載體,在千百年書寫過程中逐漸自覺形成的,體現諧調性、整體性、穩(wěn)定性的美學原則。B.漢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它發(fā)展的獨特路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面貌。C.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與書法家的學養(yǎng)氣質與書法造詣等有關系,也傳達著書法家個人的才情氣質,如王羲之的行書就是明證。D.書法不可避免地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魏晉時期的士人開始形成以人為本的審美自覺,從而一系列藝術美學概念也由此而生。2.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魏晉時期一個精神解放、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士人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禮節(jié)的閑適與放達,尋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實。B.初唐時期人們在書法上繞過王羲之而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書法的新天地與新境界,把蒼勁與粗獷之氣化入楷書,呈現遒勁與雄放的風格。C.宋代承續(xù)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人。在楷書上,無法在法度與風格上超越前人,只好“尚意”,即注重個人意趣,顯露個性。D.明清時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圍都對書法有禁錮作用,使得這時期的書法僅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癟,形體雖在,生氣難尋。3.從全文來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的漢字有一套獨特的結構美學與書寫規(guī)律,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做人要求“中正平和”的原則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發(fā)展。B.王羲之的行書之所以能夠形質堅毅,灑脫飄逸,骨氣與逸氣并生,法度與風度共存,從社會角度來看,這與魏晉時代追求精神自由等等相關。C.唐代顏真卿等人的楷書,不僅繼承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注重結合時代的精神氣象,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自我風格,并成為后人難以企及的標本。D.書法到了元明清時期更多的成為一種實用技法,而很少成為個人情感與精神的抒發(fā),是因為這時期的書法缺少一種力量和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參考答案:1.A項,原文的意思“諧調性、整體性、穩(wěn)定性,是漢字的美學原則”,并不是書法的美學原則。2.B“盛唐”。3.D“這時期的書法缺少一種力量和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不是原因,是元明清期書法的特點,原因應是元明清時期是“精神被桎梏的時代”。屬于答非所問。3.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勤奮好學,12歲時所畫的人物、花卉等形象逼真,令人稱奇,被人們譽為“小神童”。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繪畫技藝,張大千16歲時便進入重慶“求精中學”,兩年后又與二哥張善子一道赴日本留學,在日本京都學習染織技術兼攻繪畫技藝。從日本回來后,張大千便投拜于上海著名學者、書法家曾熙(號農髯)門下學習。1920年,張大千從內江返回上海拜江南著名書法家李瑞清和曾熙學習書法并兼學寫詩詞。此時的張大千拋開一切煩心之事,將所有精力投入到學藝中。他在聽從曾、李二位老師諄諄教導的同時,努力拓展學藝思路,在勤練“三代兩漢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之時,效八大山人繪墨荷,練石濤和尚畫山水,張大千的書、畫、詩三藝日漸精熟。1925年,年僅27歲的張大千在上海舉辦了平生首次個人展覽,獲得巨大成功,令上海書畫界人士稱奇不已,也給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勵,為他立足畫壇、走上職業(yè)畫家道路奠定了基礎。從上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張大千為了廣泛收集素材,曾三上黃山,兩登華岳,數攀峨嵋,久居青城,對景寫生,做畫稿無以數計,同時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作品。其間,先后被推選為全國第一屆美術展覽會干事會員、中國古代名畫展覽代表,被國立中央大學聘為藝術系教授并被推選為中華全國美術會理事……1931年,張大千赴日本參加國際畫展,再次引起轟動。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贊嘆“大千之畫美矣”。為了尋求中國繪畫的發(fā)展之源,1941年,張大千奔赴敦煌臨摹壁畫。此一去,竟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畫近三年。此間,張大千背上了巨額債務,但他克服種種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憑著驚人毅力,終于完成了一次對人類藝術的發(fā)掘和傳播具有深遠意義的工程:臨摹了敦煌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歷朝的壁畫精品達三百幅;為敦煌莫高窟洞窟編號至309號,因此成為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位中國人。同時他還作了大量的文物保護、考證、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敦煌藝術重放光芒做出了卓越貢獻。1949年秋,張大千離開局勢混亂的四川赴印度舉辦畫展前,兒子張心智曾以家中所剩敦煌壁畫如何處置動問,他默然不語。張心智再問,他才說:“這200多幅壁畫,當年我耗盡心血,來之不易。多次有人高價求購,我都柜絕。因為這是祖國的文化遺產,日后總要交給政府的。此去我萬一真的回不來,你就把它交給當權的政府來保管,只要他們真心熱愛藝術,重視祖國文化遺產?!鄙鲜兰o五十年代初,張大千寄居阿根廷期間,在成都的夫人曾正容與兒子張心智,按照他離開時的囑咐,把放在家中未帶走的當年臨摹的125件敦煌壁畫全部交給四川博物館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張大千去國遠游幾十年,曾在二、三十個國家巡回舉辦畫展,幾乎是一年一個國家。足跡遍及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各國,著實地宣揚了中國文化。而他那挽袖揮毫、落筆拂須的神態(tài),確也堪稱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國“文化大使”,為中國美術贏得了極高的國際榮譽。1958年,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現代美術博覽會上,張大千以一幅中國畫《秋海棠》榮膺國際藝術學會頒發(fā)的金牌獎,并被該學會公選為“當代世界第一大畫家”。這是中國人在美術方面第一次獲得的最高榮譽。1956年張大千應邀在法國巴黎舉辦畫展時,與西畫大師畢加索會晤。他們傾情暢談,切磋技藝,互贈禮品。此次“張、畢”會見,被西方報紙譽為“歷史性的會見”、“中西繪畫大師首次會晤”。從此畫界便有“東張西畢”的美傳。據說畢加索晚年習用中國毛筆作畫,就是受了張大千的影響。(選自《新西部》,有刪節(jié))(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張大千16歲的時候進入重慶“求精中學”學習;兩年后,又與二哥張善子到日本留學。先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后是為了學到繪畫技藝。B.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舉辦首次個人畫展,并獲得了書畫界人士的高度贊揚,這給了張大千巨大的精神鼓勵,為他真正立足畫壇奠定了基礎。C.1931年,張大千再次到日本參加了國際畫展,并引起轟動。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贊嘆“大千之畫美矣”,高度評價了張大千的畫。D.張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畫近三年,他終于完成了一次對人類藝術的發(fā)掘和傳播的工程,并且為中國敦煌文化的傳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E.張大千的中國畫《秋海棠》,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現代美術博覽會上獲得了由國際藝術學會頒發(fā)的金牌獎。這是祖國首次贏得的最高榮譽。(2)張大千為中國敦煌藝術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貢獻?(6分)

(3)為什么張大千堪稱“中國文化大使”?(6分)

(4)張大千與西畫大師畢加索會晤,成就了畫界“東張西畢”的一段美談,據說畢加索晚年習用中國毛筆作畫,就是受了張大千的影響。這給了你哪些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8分)

參考答案:(1)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B(yǎng)給1分;答A、E不給分。解析:(B“獲得了書畫界人士的高度贊揚”的說法不夠準確,原文是“上海書畫界”。A“先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后是為了學到繪畫技藝”的目的劃分過于機械、牽強。張大千進“求精中學”之目的也應包括學到“繪畫技藝”,赴日本留學之目的也應包括學到“更多的知識”,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不應割裂開來。E原文是說“這是中國人在美術方面第一次獲得的最高榮譽”。)(2)①臨摹了敦煌中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歷朝的壁畫精品達三百幅。②為敦煌莫高窟洞窟編號至309號。③做了大量的文物保護、考證、研究等工作。④臨摹的125件敦煌壁畫全部交給四川博物館保存。(答出三點即可)(3)①從時間上看,張大千去國遠游幾十年,在一定意義上傳播了中國文化;②從地域上看,他的足跡遍及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各國,著實地宣揚了中國文化;③從活動上看,他曾在二三十個國家巡回舉辦畫展,幾乎是一年一個國家。(4)觀點一:文化無國界。繪畫屬于一種文化,它是沒有國界的,藝術是屬于全人類的藝術。觀點二: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民族藝術是民族的瑰寶,只有民族的藝術做好了,才會有世界藝術的大發(fā)展。觀點三:融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只有善于接納,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才有藝術的創(chuàng)新。(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試題分析:從題干中可以分析得出兩個重要信息,兩人的會晤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畢加索晚年用中國毛筆作畫,這是不同文化的交融。談個人的啟示應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解析】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九齡幼聰敏,善屬文。年十三,以書干廣州刺史王方慶,大嗟賞之,曰:“此子必能致遠。”登進士第,拜校書郎。九齡以才鑒見推,當時吏部試拔萃選人及應舉者,咸令九齡與右拾遺趙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數四,每稱平允。開元十年,三遷司勛員外郎。時張說為中書令,敘為昭穆,尤親重之。十三年,車駕東巡,行封禪之禮。說多引兩省錄事主書及己之所親攝官而上,遂加特進階,超授五品。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于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說曰:“悠悠之談,何足慮也!”及制出,內外甚咎于說。初,張說知集賢院事,常薦九齡堪為學士,以備顧問。說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齡為中書侍郎。常密有陳奏,多見納用。尋丁母喪歸鄉(xiāng)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復拜中書侍郎。時范陽節(jié)度使張守硅以裨將安祿山討奚、契丹敗衄,執(zhí)送京師,請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齡奏曰:“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后患?!鄙显唬骸扒湮鹨酝跻母χ展适?,誤害忠良?!彼旆艢w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祿大夫。李林甫自無學術,以九齡文行為上所知,心頗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齡屢言不可,帝不悅。二十四年,遷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后宰執(zhí)每薦引公卿,上必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又與中書侍郎嚴挺之、御史中丞盧怡等結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終始不渝,甚為當時之所稱。遇疾卒,年六十八,謚曰文獻。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齡之先覺,下詔褒贈,贈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節(jié)選自《舊唐書·張九齡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于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B.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于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C.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于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D.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于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B.丁母喪,“丁”即“遭受”,“丁母喪”即“遭受母親的喪事”,也稱作“丁母憂”“丁外艱”。C.故事,在文中指舊事、先例,這與《六國論》中“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意思相同。D.褒贈,“贈”是朝廷對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職,對活著的官員則用“封”。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九齡才華突出,受人賞識。他善寫文章且少年時便受到廣州刺史王方慶的贊賞;張說也常向皇帝推薦張九齡為學士,以備皇帝咨詢。B.張九齡為官忠直,敢于勸諫?;实蹡|巡,舉行祭祀天地大禮時,張九齡勸說張說不要違規(guī)提拔親近的官員,他未聽從;張九齡反對重用牛仙客,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議。C.張九齡風度不凡,結交友善。后任宰相向唐玄宗推薦公卿時,玄宗都會詢問此人是否有張九齡的風度;他與嚴挺之等有才干的人相處友善,交往始終不改變。D.張九齡目光長遠,有預見性。他在皇帝赦免安祿山的時候,指出安祿山有叛逆之心,將來必成禍患,應該除去,后來玄宗逃亡蜀地時還追念他的先知先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當時吏部試拔萃選人及應舉者,咸令九齡與右拾遺趙冬曦考其等第。(2)時范陽節(jié)度使張守硅以裨將安祿山討奚、契丹敗衄,執(zhí)送京師,請行朝典。參考答案:10.D

11.B

12.B

13.(1)當時吏部考試選拔人才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都讓張九齡和右拾遺趙冬曦考核他們的等級。(2)當時范陽節(jié)度使張守畦因為副將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捉拿押送(安祿山)到京城,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實施(處罰)?!?0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霸弧焙竺媸钦f話的內容,應該斷開,而且“言于……曰”譯為“對……說”,兩者不能斷開,所以排除A、B;“焉”在這里作兼詞,意為“于之”,與“為先”相對,譯為“在后面”,修飾“次”,不能與“勞舊次”斷開,故排除C。故選D?!?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丁外艱”錯誤,“丁外艱”同“丁父憂”,應改為為“丁內艱”。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議”文中無據,原文是“帝不悅”,并未明說接受與否。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1)中,“拔”,才能出眾;“咸”,都;“等第”,等級。(2)中,“以”因為;“裨將”,副將;“敗衄”,失??;“執(zhí)”,捉拿;“請行朝典”,狀語后置句,“朝典”前省略了介詞“以”,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實施。【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張九齡,字子壽,又名博物。他年幼時聰明敏捷,擅長寫文章。十三歲時,寫信求見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非常贊賞他,說:“這個人一定前途遠大!”(后來張九齡)考中進士,被授予校書郎官職。張九齡憑借(善于)鑒別人物的才能被推崇,當時吏部考試選拔人才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都讓張九齡和右拾遺趙冬曦考核他們的等級。前后多次,每次都堪稱公平。開元十年,多次升遷擔任司勛員外郎。當時張說擔任中書令,敘為宗族兄弟,張說特別親近、看重他。開元十三年,皇帝東巡,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張說多推薦兩省錄事主書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于是(對他們)特別加以晉級,破格授予(他們)五品官職。當初,張說命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對張說說:“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后面。如果像穿衣裳一樣上下顛倒,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睆堈f說:“荒唐無據的議論,哪里值得擔心呢!”等到詔令出臺時,朝廷內外的人對張說有很多指責。當初,張說掌管集賢院事,經常推薦張九齡擔任學士,來滿足(皇帝)顧視咨詢。張說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話,召見任命張九齡為中書侍郎。張九齡常常有秘密的陳奏,經常被皇帝采用。不久,遭逢母親喪事回到故鄉(xiāng)。二十一年十二月,被起用又授以中書侍郎一職。當時范陽節(jié)度使張守珪因為副將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捉拿押送(安祿山)到京城,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實施(處罰)?;噬咸貏e赦免了安祿山。張九齡上奏說:“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根據他的罪行殺掉他,希望斷絕后患。”皇上說:“你不要因為王夷甫了解石勒這個舊例,誤害了忠誠善良的人?!庇谑欠虐驳撋交氐椒?。開元二十三年,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李林甫本無學術,因為張九齡的文章與德行被皇帝賞識,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或者譯為“掌管政事”),張九齡多次進言認為不可,皇上不高興。開元二十四年,升任尚書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來宰相每次推薦公卿時,皇上一定會問:“他的風度能夠像張九齡嗎?”張九齡又和中書侍郎嚴挺之、御史中丞盧怡結交友善。嚴挺之等人有才干,而交往終始不曾改變,被當時的人大加稱贊。后因患病而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謚號叫文獻。至德初年,太上皇在蜀地,追念張九齡的先知先覺,下令褒獎、追封官職,追贈司徒,又派遣使者到韶州祭奠。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石天麟,字天瑞,順州人。年十四,入見太宗,因留宿衛(wèi)。天麟好學不倦,于諸國書語無不習。帝命中書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務,選賢能為參佐,天麟在選,賜名蒙古臺。宗王征西域,以天麟為斷事官。憲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邊將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還,世祖大悅,賞賚甚厚。拜中書左丞,兼斷事官。天麟辭曰:“臣奉使無狀,陛下幸赦弗誅,何可復叨榮寵。況臣才識淺薄,年力衰憊,豈能任政,恐徒貽廟堂羞,不敢奉詔。”帝嘉其誠,褒慰良久,從之。有譖丞相安童嘗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實宗親,偶有違言,非仇敵比,安童不拒絕之,所以釋其疑心,導其臣順也?!钡叟私?。江南道觀偶藏宋主遺像,有僧素與道士交惡,發(fā)其事,將置之極刑,帝以問天麟,對曰:“遼國主后銅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聞有禁令也?!笔滤鞂?。天麟年七十余,帝以所御金龍頭杖賜之,曰:“卿年老,出入宮掖,杖此可也?!睍r權臣用事,兇焰薰炙,人莫敢言。天麟獨言其奸,無所顧忌,人服其忠直。成宗即位,加榮祿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與宴,賜以御藥,命左右勸之酒,頗醉,命御輦送還家。武宗即位,進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贈推誠宣力保德翊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上柱國,追封冀國公,謚忠宣。子圭,累官治書侍御史,遷樞密副使,復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書省右丞,升榮祿大夫、南臺御史中丞,卒。次子懷都,初襲斷事官,累遷刑部尚書、荊湖北道宣慰使。孫哈藍赤,襲斷事官。(節(jié)選自《元史·石天麟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既而邊將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

寓:暫時住在。B.有譖丞相安童嘗受海都官爵者

譖:誣告。C.所以釋其疑心,導其臣順也

釋:解釋。

D.有僧素與道士交惡,發(fā)其事

發(fā):揭發(fā)。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B.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C.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D.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石天麟好學博識,頗受皇帝恩寵。石天麟歷經幾個皇帝,其才能都得以認可,幾個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年衰后甚至被賜以金龍頭杖。B.石天麟有膽有識,喜歡表現自己。有寺僧告發(fā)道觀私藏宋主遺像石天麟知道后就向皇帝進言,說這種情況可以理解,西京都還有遼國主后的銅像。C.石天麟忠于朝廷,關注朝廷大事。他被拘留在海都時,還設法說服邊將要以恩寵宗義為重,營救了被劫持的皇子;有人誣陷安童,他向皇帝力諫,安童才得以脫險。D.石天麟賢能謙恭,其德澤被后人。石天麟賢能剛正,是幾朝功臣,他的品行對子孫有深遠影響。兩個兒子都官至卿相,孫子也承襲官職。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命中書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務,選賢能為參佐,天麟在選,賜名蒙古臺。(5分)

(2)況臣才識淺薄,年力衰憊,豈能任政,恐徒貽廟堂羞,不敢奉詔。(5分)

參考答案:

4.C(釋:消除。)

5.A(從句子的結構和意義上看,B項中的“因語以宗親恩義”應從其所在的切分單位內斷開出來;C項中的“同歸”和D項中的“臣相親狎”不可單獨斷開,應歸并到其前面的切分單位內。)

6.B(“喜歡表現自己”,“知道后就向皇帝進言”,這兩種情況都不對。是皇帝向他咨詢時,他才表達自己看法的。)

7.(1)太宗命令中書令耶律楚材整頓各種政務,選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輔佐官員,天麟也在其中,賜名蒙古臺。(譯出大意3分,“厘正”“賢能”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何況臣見識才能都淺薄,年老力衰,哪里還能任職執(zhí)政?恐怕徒然留給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詔命。(譯出大意3分,“年力衰憊”“徒”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參考譯文】

石天麟字天瑞,順州人。十四歲時,入朝覲見太宗,因而留任宿衛(wèi)。天麟好學不倦,對于各國文字書籍無不學習。太宗命令中書令耶律楚材整頓各種政務,選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輔佐官員,天麟也在其中,賜名蒙古臺。宗宗征討西域,任命天麟為斷事官。

憲宗六年,派遣天麟出使海都,海都拘留了他很久,后來守邊的將領劫持皇子北安王前往海都處,暫居在天麟的住所。天麟逐漸與海都的執(zhí)政大臣相親近,因而告諭他們宗族相親的道理,以及臣子去逆歸順避禍求福的道理,海都聽到后懊悔感悟,于是遣送天麟和北安王一同返回。天麟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終得以返回,世祖大喜,賞賜他甚為優(yōu)厚。任命他為中書左丞,兼斷事官,天麟推辭說:“臣出使沒有功績,幸而蒙陛下赦免不殺我,怎么可以再求榮寵?何況臣見識才能都淺薄,年老力衰,哪里還能任職執(zhí)政?恐怕徒然留給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詔命?!笔雷尜澰S他的誠懇,褒獎慰勞許久,終于同意他辭職。

有人誣告丞相安童曾經接受過海都的官爵,世祖很惱怒,天麟上奏說:“海都是皇室宗族,雖偶爾有不順的言諭,卻不能與仇敵相比,安童不拒絕海都的官爵,是要解開他的疑心,引導他以臣子順從君主?!笔雷娴膽嵟K于平息下來。江南地區(qū)的道觀,偶爾藏有宋朝皇帝的遺像,有位僧人素來與道士互相仇恨,揭發(fā)了這件事,準備對道士處以極刑,世祖將此事詢問天麟,天麟說:“遼國皇帝皇后在西京的銅像,至今還有保留的,沒有聽說有禁令。”事情于是作罷。天麟七十余歲時,世祖將自己用的金龍頭拐杖賜給他,說:“卿年老了,出入宮廷,可以拄著此杖?!碑敃r權臣執(zhí)政,氣焰囂張,沒有人敢說話。唯獨天麟指出他的邪惡,無所顧忌,人們都佩服天麟的忠誠正直。

成宗皇帝即位,加封他為榮祿大夫、司徒,成宗在玉德殿舉行盛大宴會,召天麟參加宴會,賜給他皇帝用的藥,命令左右向他敬酒,頗有醉意,成宗命令用自己的車子送他回家。武宗皇帝即位,進官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去世,享年九十二歲。贈予推誠宣力保德翊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上柱國,追封冀國公,謚號忠宣。

兒子石珪,歷官治書侍御史,改任樞密副使,復任侍御史,任河南行中書省右丞,升為榮祿大夫、南臺御史中丞,去世。二兒子石懷都,最初承襲官職為斷事官,屢次升遷后任刑部尚書、荊湖北道宣撫使。孫子哈藍赤,襲職為斷事官。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戴胄傳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陽人。性堅正,明習律令,尤曉文簿。隋大業(yè)末,為門下錄事,納言蘇威、黃門侍郎裴矩甚禮之。貞觀元年,遷大理少卿。時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唐太宗長孫皇后之兄)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閣。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入,罰銅二十斤。上從之。胄駁曰:“校尉不覺與無忌帶入,同為誤耳。臣子之于尊極,不得稱誤。準律云:‘供御湯劑、飲食、舟船,誤不如法者,皆死?!菹氯翡浧涔Γ菓椝舅鶝Q;若當據法,罰銅未為得衷?!碧谠唬骸胺ㄕ?,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無忌國之親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議。德彝執(zhí)議如初,太宗將從其議,胄又曰:“校尉緣無忌以致罪,于法當輕。若論其誤,則為情一也,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請?!鄙霞沃姑庑N局?。于時朝廷盛開選舉,或有詐偽資蔭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詐偽者事瀉,胄據法斷流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斷從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賣獄乎?胄曰:“陛下當即殺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虧法?!钡墼唬骸扒渥允胤?,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順忿違信,臣竊為陛下惜之?!钡墼唬骸胺ㄓ兴?,公能正之,朕何憂也。”胄前犯顏執(zhí)法多此類。所論刑獄,皆事無冤濫。七年,卒,太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贈尚書右仆射,追封道國公,謚曰“忠”,詔虞世南為撰碑文。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無所,令有司特為造廟。房玄齡、魏徵并美胄才用,俱與之親善,及胄卒后,嘗見其游處之地,數為之流涕。胄無子,以兄子至德為后。(節(jié)選自《舊唐書·戴胄傳》)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德彝議以監(jiān)門不覺,罪當死

當:判處B.臣不敢虧法

虧:損毀C.何得以無忌國之親戚,便欲阿之

阿:迎合D.卿欲賣獄乎

獄:案件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戴胄能“秉公執(zhí)法”的一組是(

)①性堅正,明習律令

②胄據法斷流以奏之③不首者罪至于死

④既付所司,臣不敢虧法⑤所論刑獄,皆事無冤濫 ⑥法有所失,公能正之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正直堅定,通曉法律,隋朝時就擔任了門下錄事的官職,并且很受蘇威、裴矩等人的賞識與禮遇。B.戴胄引“雖誤皆死”的法典,目的是為了勸諫太宗不該姑息長孫無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輕罰,更不應因為地位有高低、關系有親疏的原因而同罪異罰。C.對“詐偽者”太宗下詔“不首者死”,但戴胄仍堅持“以法當流”,對太宗的責難,他既據理力諫,又講究勸諫藝術,終使太宗感悟。D.戴胄才干突出,又能秉公執(zhí)法,他去世后,太宗對其追封贈謚都很顯貴尊榮,一些賢能正直的大臣也很懷念他。12.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斷從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賣獄乎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論其誤,則為情一也,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請。(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無所,令有司特為造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9.C

阿:偏袒10.D

①是介紹戴胄通曉法律,與“執(zhí)法”無關。③是太宗說的話,與戴胄無關。⑥是太宗對其評價,不是直接表明。11.B

從此事最終處理結果看,戴胄引述法典勸諫的目的不是要重判長孫無忌死罪,而是要設法減輕對校尉的處罰。12.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斷從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賣獄乎13.(1)如果從他們的過失這一點講,那么(兩人的)情形是一樣的,可是(判罰)卻有生和死的巨大差距,我冒昧堅決請求改判。(“而”、“頓殊”、“固”各1分,整句意思正確、語句通暢1分)(2)太宗很贊許他,最終免除了校尉的死刑。(“嘉”、“竟”各1分,整句意思正確、語句通暢1分)(3)又因為戴胄宅第破舊,沒有地方供奉祭祀,下令讓有關部門特地為他建造廟堂。(“以”、“所”各1分,整句意思正確、語句通暢1分)參考譯文: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陽人。品性堅貞正直,熟悉法令,尤其通曉各類文書簿冊。隋朝大業(yè)末年,擔任門下錄事,納言蘇威、黃門侍郎裴矩都以禮對待他。貞觀元年,升任大理寺少卿的官職。當時,擔任吏部尚書的長孫無忌有一次曾被太宗召見,沒有解下佩刀就進入東上閣門。尚書右仆射封德彝定罪認為負責守衛(wèi)宮門的校尉沒有發(fā)覺,要判處死罪;長孫無忌是失誤帶刀進入,罰銅二十斤贖罪。太宗聽從了封德彝的處理意見。戴胄反駁說:“校尉沒有發(fā)覺和長孫無忌帶刀入宮,都是失誤罷了。臣子對于最尊貴的帝王,都不能強調什么失誤。法典規(guī)定:‘供皇上用的湯藥、飲食、舟船,(即使是)失誤而觸犯了法律,也都得處死?!菹氯绻紤]到長孫無忌的功勞,就不要由有關部門判決;如果要依據法律,長孫無忌只是罰銅就不能算是處理得當?!碧铺谡f:“法律,不是我一個人的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我怎么能因為長孫無忌是皇親國戚,便想偏袒他呢!”于是下令重新議定二人之罪。封德彝堅持自己當初的意見,唐太宗打算許可。戴胄又爭辯說:“監(jiān)門校尉是因為長孫無忌才獲罪的,按法律規(guī)定應從輕處罰。如果只從失誤這一點講,那么兩人的情形是一樣的,可是(在判罰上)卻有生和死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冒昧堅持請求改判?!碧诤苜澰S他,最終免除了校尉的死刑。當時,朝廷大規(guī)模舉行科舉選拔人才,有的讀書人假報資歷出身家世舞弊,唐太宗命令這種人自首,不自首的人一經查實就得處死。不久,有個作偽者行為敗露了,戴胄按照法律規(guī)定判處流放并報告唐太宗。唐太宗說:“我下了命令,作偽者不自首一經查實就處死,可你現在卻只判流放,你這是向天下人宣示我講話不講信用,你想在案件審理中故意寬大以收買人心嗎?”戴胄說:“陛下如果立即殺掉他,那就不是我的職權所管得了的??墒?,已經移交給我處理,我不敢毀壞法律?!碧铺谡f:“你自然是恪守法律了,卻要讓我失信于天下人嗎?”戴胄說:“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人公布最大的信用的,您的話只是發(fā)泄了一時的喜怒情緒。陛下出乎一時情緒激動同意殺掉他,(冷靜考慮后)覺得不能這樣做而把他押送大理寺依法懲處,這正是克制個人情緒而留存大的信用啊。如果曲從個人情緒背離法律所應有的信用,我私下就要替陛下惋惜了?!碧铺谡f:“法律有缺漏的地方,你能改正它,我還有什么擔心的呢!”戴胄先前冒犯龍顏秉公執(zhí)法的事,大多是這一類。他所判處的刑事案件,都沒有冤屈和濫殺無辜的。貞觀七年,戴胄去世,唐太宗為他舉辦葬禮,停止上朝三天,追贈他為尚書右仆射,追封為道國公,謚號為“忠”,并下詔讓虞世南為他撰寫碑文。又因為戴胄宅第破舊,沒有地方供奉祭祀,下令讓有關部門特地為他建造廟堂。房玄齡、魏徵都認為戴胄很有才干,都和他親近友好,等戴胄死后,再見到以前一起游玩過的地方,都多次因此而悲痛流淚。戴胄沒有兒子,把哥哥的兒子戴至德作為后人。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近年來,以地鐵、輕軌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fā)展。下圖為蘇州軌道交通標志,請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對這一圖標的設計意蘊作80字以內的簡短說明。參考答案:【答案】該圖以輕軌車頭(或“大寫字母G”)代表軌道交通(2分),以字母S代表蘇州(2分),又似中文的“互”字(1分),一來一回地互動,傳達快速、便捷的軌道交通的屬性(1分)。

略8.近年來,更改老地名的現象屢見不鮮。請從以下兩例中任選一個擬寫贊成或反對的看法。要求:說出兩條理由,使用一種修辭手法。(5分)(1)“砧杵橋”改名為“珍珠橋”(2)“仁懷市”擬改為“茅臺市”參考答案:答案示例:(1)贊同改為“珍珠橋”:易寫易記,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予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贊同保留“砧杵橋”:內含古詩文典故,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富有生活氣息)。(5分。每條理由2分,修辭1分)(2)贊同改為“茅臺市”:符合經濟時代的特征;加強了對地方產品的宣傳,因為“酒好也怕巷子深”(或贊成保留“仁懷市”:仁德播后世,關懷流四方,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同時具有濃厚的歷史感)。(5分。每條理由2分,修辭1分)9.名著閱讀。(4分)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松樹傍邊,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那七個客人從松樹林里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岡下推去了。楊志口里只是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十五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把這金寶裝了去,只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

(1)以上情節(jié)中,“七個販棗子的客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其中的兩個人名)

(2)楊志綽號___________。再寫出《水滸傳》中一個與他有關的故事: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

阮小七(每空l分,寫出任意兩人即可)(2)青面獸楊志賣刀(楊志殺牛二等)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后下面小題。面對良莠并生、瑕瑜互見的儒學,【甲】我們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必須明確“文化景觀”形成的復雜原因,搞清這種“文化景觀”形成的歷史過程。對于孔子與傳統(tǒng)文化,人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近代以來,不少人將中國落后挨打的原因歸結為傳統(tǒng)文化的腐朽?!疽摇坑谑?,在1世紀的一個時期內,中國形成了一個“反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似乎中華民族要擺脫苦難就必須摒棄傳統(tǒng)文化。近代以來學術上的疑古思潮,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近代疑古思潮是宋代以來疑古思潮的延長,但二者又存在明顯不足?!颈亢笳呤菫榱恕靶l(wèi)道”而疑古(捍衛(wèi)儒家傳統(tǒng)),前者則變成了為摒棄傳統(tǒng)而疑古。在“古詩辯”運動中,學者們更是由“疑古史”演變到“疑古書”,我國古代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懷疑。2.文段中的加點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良莠并生 B.對于 C.推波助瀾 D.延長3.文段中畫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A.甲 B.乙 C.丙參考答案:2.D

3.C【2題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詞語的意思,結合詞語的情感色彩、適用對象以及具體的語境進行排除。題中,D項,“延長”,向長的方面發(fā)展。文中說的是“近代疑古思潮是宋代以來疑古思潮的延長”,“延長”和“疑古思潮”不搭配,此處是強調持續(xù)下去,應改為“延續(xù)”。A項,“良莠并生”,比喻好壞一起存在。文中說儒學中封建性和民主性共存,符合語境。B項,“對于”,表示指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指的是相對某人、某事、某物的關系。文中說“對于孔子與傳統(tǒng)文化,人們……”,正確。C項,“推波助瀾”,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fā)展,擴大影響。使用正確。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先要把握常見標點符號的用法,然后結合句子之間的關系來分析正誤。題中,C項,“后者是為了‘衛(wèi)道’而疑古(捍衛(wèi)儒家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