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_第1頁
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_第2頁
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_第3頁
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_第4頁
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根底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方案。如下是網(wǎng)給大家的,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選題依據(jù)、目的和意義:骨折不愈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癥,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fā),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響、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yōu)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正確的植骨供材,這在臨床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展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到達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愈合,我們采用髓內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huán)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后3~1個月內進展隨訪,根據(jù)愈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床療效。選題目地在于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tài)、水平治療骨折不愈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愈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床多采用髓內外聯(lián)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取出內固定器械,去除骨斷端間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復位,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剩余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到達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松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愈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醫(yī)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醫(yī)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那么,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于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后,,術后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展肌肉收縮鍛煉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后,去石膏開始關節(jié)屈伸功能鍛煉。但是臨床上醫(yī)師應該詳細問題詳細對待,可以根據(jù)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yī)囑病人本卷須知,配合醫(yī)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于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并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質,鉆通髓腔,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qū),間隙用松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后功能鍛煉,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防止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平安穩(wěn)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病例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病房采集時間20XX年5月?1年1月病例選擇診斷標準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后6個月沒有愈合,并且沒有進一步愈合傾向已有3個月。病癥: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jié)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部分在應力下疼痛等。體征:部分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jié)形成或伴有部分軟組織瘢痕、缺損等輔助檢查:X線表現(xiàn):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松,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jié)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愈合。納入病例標準:符合本病診斷標準;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jié)形成;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屢次復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松,骨痂間無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臨床表現(xiàn)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部分竇道形成、流膿等。排除病例標準: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精神疾病患者療效觀察方法對骨不連愈合的評價應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骨愈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斷定于四項指標: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愈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骨癡通過骨折線,撤除或試行松動外固定物后骨折無異?;顒樱轮蔁o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wěn)定感。評價標準:優(yōu):骨折愈合,無感染,斷端畸形,雙側肢體不等長。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雖愈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功能評價標準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jié)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范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優(yōu):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eu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3]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jié)活動范圍、日常活動能力。l:上肢功能評價標準分數(shù)痛疼任一關節(jié)活動受限日?;顒硬顭o用力或疲勞后持續(xù)性完全不受限輕微受限嚴重受限課題進度及安排:收集病例及隨訪撰寫論文、定稿可行性分析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發(fā)癥較多,治愈比較困難,手術后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的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y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huán)扎36°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主要參考文獻[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jié)損傷[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3]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5[4] 蔣協(xié)運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5[5] BydHB,LipinskiSW,WileyJHJBneJinSugA,1961;43:159168AudigeL,GiffinD,BhndiM,elPhnlysisffsfdelyedhelingndnnuninin416peivelyeedibilshffues[J]OhpRelRes,5;438:1?3JesJMChy,JhnHezenbegTibilNnunins[J/OL]eMediine,Ap9,4陳文紅,史振滿,陳建常,等感染性脛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8):691?69周來喜,林本丹,鐘志剛,等脛骨骨折三種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學比較和臨床研究[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15(5):48?43李峰,歐陽躍平骨不連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8:11?119HveyEJ,HenleyMB,SinksidMF,elIyuy,3;34:111?116任可,張春才,趙建寧,等持續(xù)動態(tài)壓應力下骨折愈合時軟骨內骨化的特點及其機制[J]解剖學雜志,8;31(4):5?54李興華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不愈合[J]中醫(yī)正骨,;19:43?44吳國華4種固定方法治療脛腓骨雙骨折的療效比照[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4;13(1):4?48權毅,潘顯明,王元山,等交鎖髓內釘斷釘與骨不連的力學研究及臨床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3;11(3,4):?9SeekeW,SugeG,KinzlLLlpliinsfin-edullyniling[J]Ohpde,1996;5:4?91Fnullh,MuhdShibKhn,SyedMuhdAisEVALUATIONOFMANAGEMENTOFTIBIALNON-UNIONDEFECTWITHILIZAROVFIXATOR[J]AyubMedCllAbbbd,;19(3)DviesR,HlN,NygSTheefpinsiesihexenlfixin[J]hp:51lunen/shushiki/JunlfbnendJinSugey,5;8:16?19李起鴻骨外固定技術臨床應用中的幾個問題[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64楊立民當今骨科感染的特點與對策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1999;14:139SluzlekM,GzdzikTS,MzekSelExenlfixininheeenfseveeibilfuespliedbysfissueinjuy[J]Opu1Rehbil,4;6(1):13?11LuWJ,LB,BNR,elChinJTul,6;9(5):?5胡蘊玉,陸裕樸,劉偉異種骨移植修復骨缺損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199;1:33?36選題背景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于身體安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病人突出心臟病、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fā)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yè)務的開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fā)癥病后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fā)病倒在路過該怎么辦?打 ?如果附近沒有公共呢?找人幫助?一旦被非專業(yè)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yī)院?資料說明,當病人心跳停頓后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yè)急敵人員盡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平安。從這個角度進展思考,我提出了這么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fā)病而跌倒到醫(y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盡快的簡化呢?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后,發(fā)現(xiàn)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chuàng)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置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fā),瓶子內置的警報器發(fā)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1)它只是通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xiàn)很高的誤報率。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并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于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xiàn)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后,用一個監(jiān)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并進展數(shù)值分析。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fā)病,就發(fā)出無線電信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調度急救人員。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guī)缀醯搅艘艞壍牡夭?。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啟發(fā)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臨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于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fā)病而跌倒的智能開關裝置。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xiàn),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fā)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yè)出現(xiàn)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眾多患有突發(fā)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松、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常可觀。(二)研究方案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階段:到醫(y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fā)病摔倒時候的詳細生理反響的資料,比方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通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shù)值的收集為重點。第二階段: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邮账璧纳硇盘?。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選擇適當?shù)膫鞲衅饕越邮障鄬ξ⑷醯纳硇盘?。估計這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性能的傳感器和如何分布傳感器,以到達最理想的試驗效果。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邏輯電路對傳感器接收的電信號進展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于如何找到一個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匹配實驗數(shù)據(jù)和如何把模型通過電路實現(xiàn)。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通過邏輯電路進展信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單片機編程識別。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信號相當復雜時,依靠單片機編程就顯得比較適宜。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詳細情況而定。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20XX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20XX年6月1日-8月整個系統(tǒng)檢測、完善預期研究成果(1)得到詳細的數(shù)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