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原創(chuàng)1-毛偉_第1頁
自然災害原創(chuàng)1-毛偉_第2頁
自然災害原創(chuàng)1-毛偉_第3頁
自然災害原創(chuàng)1-毛偉_第4頁
自然災害原創(chuàng)1-毛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結合實例,說出形成自然災害的兩個必備條件。

運用景觀圖片,將自然災害進行分類。 通過資料的介紹,說明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

運用資料,歸納自然災害的特點。學習目標:自然災害及其影響制作;襄陽一中毛偉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島國海地發(fā)生里氏7.3級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災情況嚴重。

2010年3月20日和31日,冰島霍爾斯沃德呂爾火山噴發(fā)

2010年3月20日的風沙天氣帶給中國一場巨大的沙塵暴,來自內蒙古干旱地區(qū)的沙塵蔓延數千公里抵達中國東部和南方地區(qū)。甚至揚塵天氣還影響至臺灣和日本。

2010年7月28日凌晨,吉林省永吉縣遭遇自有水文氣象紀錄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特大降雨,全縣受災人口約15萬人。

2010年8月7日晚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發(fā)生強降雨,十二點左右遭受泥石流災害。汶川地震毀滅之浪一、自然災害2、形成條件:一是要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二是要有受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1、定義:是指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災害災情的大小取決于孕育災害的環(huán)境(孕災環(huán)境)、導致災害發(fā)生的因子(致災因子)和承受災害的客體(受災體)三者的共同作用。

自然災害是地理環(huán)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但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提問]那么可能對人類社會造成影響的自然異變發(fā)生在哪些地方呢?自然災害的孕育環(huán)境自然災害孕育于由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環(huán)境中。[提問]哪位同學能舉個例子來區(qū)分一下自然異變與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大小的決定因素①孕育災害的環(huán)境(孕育環(huán)境)②導致災害發(fā)生的因子(致災因子)③承受災害的客體(受災體)自然災害系統圖示

致災因子受災體孕災環(huán)境災情災情

是對人類及其經濟社會、自然資源造成損害的自然異常變化。是災害的承受體,包括人在內的物質文化環(huán)境、自然資源。是由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綜合地球表層環(huán)境。因災導致的生命、財產、資源損失的情況。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破壞事件現象自然異常變化

自然屬性

社會屬性自然災害圖示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災害,哪些不是?為什么?(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發(fā),水蒸氣和硫磺氣構成的氣柱有幾百米高,噴出的火山熔巖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島。(2)1996年8月10日,菲律賓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噴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煙柱,致使當時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國際登山隊的4名隊員死亡。答:不屬自然災害。只發(fā)生了自然異變事件,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破壞。答:是自然災害,既以自然異變(火山噴發(fā))為誘因,還造成人員死亡的災情?!竞献魈骄俊?3)據史料記載,晉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蕩然。答:屬自然災害。既以自然異變?yōu)檎T因,還造瓦木等財產損失。答:不屬自然災害。雖然造成了人員傷亡,但不是以自然異變?yōu)檎T因,而是人為原因產生的事故。(4)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fā)生爆炸,當場炸死31人,大量強輻射物質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萬人處于核輻射的危險中,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得了嚴重的放射病。讀課本P4探索1.發(fā)生在無人區(qū)的地震;2.撒哈拉沙漠中的嚴重干旱;3.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襲海島,迫使島上居民遷移;4.城市地區(qū)連降暴雨,造成交通堵塞,企業(yè)停工減產.上述現象哪些屬于自然災害.1.否,只有自然異變;2.是,屬于氣象災害中的干旱災害;3.是,屬于海洋災害中的海平面上升;4.是,屬于氣象災害中的洪澇災害.【學法指導】判斷自然災害的技巧:一、是誘因為自然異變;二、是否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破壞。。二、自然災害的影響:[提問]請大家看課本第二個大標題并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所見所聞,談談災害給人類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人員傷亡2005年10月20日新華網消息據美聯社報道,巴基斯坦受災最嚴重兩地區(qū)之一本周三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南亞地震中死亡的人數已超過79000人。這次地震已經成為自上個世紀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之一。二、自然災害的影響(一)人員傷亡1.兩方面生理傷害(死亡、傷殘等)心理和精神傷害(恐慌、憂愁、痛苦等)2.影響因素災害的強度年齡、性別、收入、居住條件、健康狀況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人員傷亡不同表現婦女、兒童、老人、殘障人易受自然災害的損傷青壯年男性則是相對不易受災害損傷的群體等待救援(二)財產損失直接財產損失:自然災害對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機場、船舶、廠礦、文物古跡等財產造成損毀間接財產損失:停產停工、交通通信中斷等導致物資生產流通、商貿金融、社會結構和管理等方面的損失注意:間接經濟損失通常數倍于直接經濟損失洪災導致通訊設施中斷干旱導致玉米枯死絕收被洪水浸泡的工廠物資地震毀壞的高架橋(三)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破壞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破壞具有滯后性和隱蔽性自然災害還會對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破壞火災毀林火山爆發(fā)后的被毀林地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破壞(1)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破壞的災情特點特點空間上時間上現象上廣泛性滯后性廣持久性后久隱蔽性蔽(2)自然災害對不同類型資源的影響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破壞(1)特殊性:資源損失的災情相對于人員、財產的損失災情來說具有滯后性和隱蔽

(2)對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破壞的差異:

屬性被破壞后情況礦產資源等非可再生受災被毀后無法或很難恢復水資源可再生受災后雖然可以再生,但過程非常緩慢大氣資源可再生生物資源可再生總體上屬于可再生資源,但一個物種滅絕后,就永遠消失而不會再生土地資源可再生一旦受災,將導致森林被毀、土壤破壞、草地退化等環(huán)境問題。(四)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合作探究】根據上圖,想一想,在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某一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且防抗災能力強,災害危害程度如何?

一定災強下,防災抗災能力強,有利于減少災害損失;經濟發(fā)展水平高,意味著單位面積上的經濟密度大,那么災害損失的絕對數量也大,但是還應該考慮到災害損失與發(fā)達的經濟相比較小,即災情損失的相對數量小,生產自救能力強,災后恢復較快。所以,應該說,防災抗災能力強使得災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災,損失數量大,影響程度小。而那些經濟發(fā)展水平低且防災抗災能力弱的地區(qū)易受災,受災后經濟損失絕對量小、相對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復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課堂小結】自然異變受災體災情定義災害事件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資源與環(huán)境破壞危害程度地域差異自然災害的影響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2003年抗擊非典2009年甲流1、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A、對作物、道路、文物等財產造成損毀屬于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B、直接經濟損失通常數倍于間接經濟損失。

C、災情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通常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D、停產停工、交通通信中斷等導致物資生產流通、商貿金融、社會結構和管理等方面的損失是自然災害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2、人員傷亡包括()A、生理傷害B、心理和精神傷害

C、生理和心理精神傷害D、死亡人數3、某一自然災害的災情指標有受災人口、海水養(yǎng)殖損失、沉損船只數量、受災農田、經濟損失等。該自然災害可能是()A、干旱B、洪澇C、地震D、風暴潮BCD隨堂練習4.20世紀后50年的自然災害中,危害范圍最大的是()

A.暴雨造成的水災 B.臺風形成的風暴潮

C.全球變暖造成的干旱 D.地殼運動造成的地震5.關于20世紀后50年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的關系,正確的論述是()①人類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的過度開發(fā),增加了自然災害發(fā)生機率②沿海人口稠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快,氣象災害對這類地區(qū)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③人類向環(huán)境排放的廢棄物增多,誘發(fā)了自然災害的發(fā)生④人類大規(guī)模的工程活動,有時會誘發(fā)地質災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D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對全球20世紀后50年的特大自然災害作出的統計,根據表格判斷7~9題。年代1950-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重大自然災害次數2027476382經濟損失(億美元,折算為1998年水平)3856901242192953856.關于20世紀后50年自然災害的發(fā)展趨勢,正確的敘述是A.由于戰(zhàn)爭和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

B.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死亡的人數也越多

C.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和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在增大

D.發(fā)展中國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大,發(fā)達國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C[經典例題]

(2006年廣東卷)——雙選1從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表1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的統計指標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災害數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數/萬人196807953.1受影響人數/萬人7.414.519.625災害損失/億美元1310204062906550A.災害的強度減小了

B.人類社會抵御災害的能力增強了

C.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增加了

D.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減小了BCA.使用沾濕毛巾遮住口鼻,順風逃離

B.如果火勢突然減弱,則可以放心休息

C.選擇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機逆風突破林火包圍圈D(2007年廣東地理)2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2007年廣東)3當遇到下列情況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往旁邊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時,若在高樓內,俯身躲在堅固的家具旁或狹小空間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時,就近尋找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澤地時,用一根長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D[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理解了自然災害的內涵,了解了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并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危害因一個地區(qū)的防災意識和抗災能力而異。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要積極應對,并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減少其災害損失。三﹑自然災害的分類1﹑按照災害特點和災害管理與減災系統的不同將自然災害劃分為七類: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海洋災害農業(yè)災害林業(yè)災害2.按照成因將自然災害分為以下五類: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氣象災害與洪澇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農業(yè)災害和林業(yè)災害)人為自然災害由巖石圈變異活動引起由大氣圈變異活動引起由水圈變異活動引起由生物圈變異活動引起由人類活動引起(1)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概念:地震災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災害

地質災害指因異常地質活動,使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遭到破壞的災害事件。種類: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崩塌﹑地裂縫﹑塌陷﹑火山﹑凍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特點:有的是漸發(fā)的,有的是突發(fā)的(2)氣象災害與洪澇災害概念:氣象災害指大氣異?;顒訉θ祟惖纳p財產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洪澇災害指洪災和澇災,洪災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濫所造成的災害,澇災指因降水過多農田被淹,造成作物減產以致絕收的災害。種類:熱帶氣旋﹑干旱﹑寒潮﹑暴風雪﹑龍卷風﹑干熱風﹑冷害﹑霜凍﹑雹災等。特點:影響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造成損失重等(3)海洋災害概念:海洋災害指因海洋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異常變化,導致在海上或海岸帶附近發(fā)生的災害。種類:風暴潮﹑海嘯﹑赤潮﹑潮災﹑海浪﹑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海水回灌等。特點:突發(fā)性災害多,嚴重時危害到沿海以內的縱深地區(qū)。(4)生物災害(農業(yè)災害和林業(yè)災害)概念:生物災害指因有害的草﹑蟲﹑鼠等生物引發(fā)的災害。種類:病蟲害﹑鼠害﹑農業(yè)氣象災害﹑農業(yè)環(huán)境災害﹑森林火災等(5)人為自然災害:由人類活動引起如過渡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陷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