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栽培學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1.gif)
![水稻種植栽培學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2.gif)
![水稻種植栽培學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3.gif)
![水稻種植栽培學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4.gif)
![水稻種植栽培學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d5788994801b706326e75c337582928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稻栽培學第一節(jié)我國水稻生產概況一、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中的地位◆第一大糧食作物面積4億畝左右,占糧食作物的1/3,總產量近2億噸,占糧食總產1/2。◆我國糧食安全主要是稻米安全全國近2/3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世界市場稻米貿易量少。因為在世界水稻生產國較少,并多集中在東南亞人口密集的國家。2003年世界稻谷面積和產量湖南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北京上海1500~30003000~4500>4500<750萬畝750~15000我國水稻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石我國水稻面積和產量的85%以上在我國淮河以南各省,經濟發(fā)達,稻田被占用量大,無法用北方的旱糧來彌補,而且這種趨勢還將長期存在。確保總產,只有不斷提高單產。二、我國稻作科技的發(fā)展◆我國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國家據史書(《詩經》《淮南子》《周禮》《戰(zhàn)國策》《史記》等)記載,距今5000年的神農時代,我國已開始稻作栽培。浙江余姚河姆渡曾發(fā)現(xiàn)距今6700-7000年的稻作遺址。◆新中國成立以前水稻生產停滯不前1936年全年播種面積3.45億畝,單產僅165公斤,為新中國成立前有記載的最好年成?!粜轮袊闪⒁院笏旧a飛躍發(fā)展(1)50年代治水改土(2)60年代矮稈品種,陳永康、崔竹松高產經驗推廣應用(3)70年代雜交稻,小群體、壯個體高產技術推廣應用(4)80年代葉齡模式栽培技術推廣應用(5)90年代群體質量栽培技術推廣應用(6)本世紀超級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第二節(jié)稻種起源和類型一、栽培稻種的起源共同祖先古岡瓦納大陸多年生藥用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多年生野生稻巴蒂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一年生栽培稻南亞、東南亞(印度、中國)熱帶非洲(尼日爾河三角洲)二、栽培稻種的演變和類型秈稻(亞種)普通栽培稻晚季稻
早、中稻陸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陸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晚季稻
早、中稻陸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陸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
粳稻(亞種)氣溫高→低日長短→長水分多→少直鏈淀粉多→少種子→稻谷第三節(jié)水稻的形態(tài)結構一、水稻種子第2護穎第1護穎內穎外穎小花梗糙米糙米→穎果小穗梗副護穎糙米果皮種皮胚乳胚胚芽鞘不完全葉幼葉胚根鞘第1葉幼葉莖生長點胚吸收層第2葉原基胚根冠胚根生長點二、水稻幼苗假莖根葉根種子根(初生根)不定根(次生根)葉不完全葉(葉片退化)完全葉(真葉)第1完全葉(第1葉)不完全葉完全葉葉片葉鞘葉枕、葉舌、葉耳葉片葉鞘collar葉枕葉舌葉耳葉脈midrib中脈葉背面有明顯的葉脈三、水稻分蘗分蘗由葉腋芽發(fā)育而成分蘗結構莖分蘗鞘根葉分蘗分級一次分蘗二次分蘗三次分蘗四、水稻莖莖的組成:節(jié)+節(jié)間其中:基部節(jié)間不伸長,密集在一起,長分蘗和次生根,稱分蘗節(jié)。上部4-7個節(jié)間伸長,形成莖稈。節(jié)節(jié)間伸長節(jié)和節(jié)間分蘗節(jié)節(jié)間橫切面結構
表皮厚壁組織維管束薄壁組織莖內維管束的聯(lián)絡:即:同側葉、對側蘗聯(lián)絡n-1葉n葉n-2葉n節(jié)n-1節(jié)分蘗根系維管束五、稻穗穗頸節(jié)穗軸PanicleaxisPanicle穗劍葉(旗葉)退化生長點一次枝梗二次枝梗Spikelets小穗(穎花)花絲花藥胚珠柱頭第四節(jié)水稻器官建成一、種子發(fā)芽與幼苗生長種子萌發(fā)與幼苗生長過程種子吸水胚根鞘頂破外穎(露白)胚根鞘coleorhiza胚根、胚芽鞘長出胚根radicle胚芽鞘coleoptile適宜水分水分過多胚根胚芽鞘不完全葉長出不完全葉第1葉長出≈胚芽鞘節(jié)上長出不定根第1葉不定根第2葉長出≈胚芽鞘節(jié)上5條不定根全部長出第2葉胚芽鞘節(jié)上的5條不定根(稱雞爪根)第3葉長出≈不完全葉節(jié)發(fā)根第3葉不完全葉節(jié)根總干重氮斷奶期幼苗生長過程胚乳物質消耗與干重消長胚乳淀粉消耗糖斷奶期氮斷奶期:1葉1心期胚乳內貯藏的氮用完。糖斷奶期:3葉期胚乳內貯藏的淀粉用完,秧苗從異養(yǎng)轉為自養(yǎng),是重要的生理轉折期。超重期:
第3葉長到近1/2時,秧苗+剩余谷粒總干重>原種子干重。幼苗生長的幾個重要時期栽培的關鍵第2葉長出期間,水稻幼苗無新根發(fā)生。第1葉長出期間,胚芽鞘節(jié)上能否足量發(fā)出5條根,是水稻能否立苗的關鍵?!{節(jié)水氣關系(干長根、濕長芽)第3葉露尖時,不完全葉節(jié)開始長根,胚乳養(yǎng)分基本耗盡,此時光合能力不強,苗弱,易死苗?!黾覰供應(1葉1心期施斷奶肥)二、葉生長葉生長過程分為4個階段:葉原基分化葉組織分化(大、小維管束)葉片伸長葉片抽出(葉鞘伸長)以上每一階段大約經歷1個出葉周期(葉齡期)葉葉同伸關系:種子胚中已分化形成3個幼葉(胚芽鞘、不完全葉、第1葉)和1個葉原基(第2葉),萌發(fā)后,外部長1葉,內部分化1個葉原基。因此,每抽出1張新葉時,內部包裹著3個幼葉1個葉原基。n葉抽出=n葉的葉鞘伸長=n+1葉的葉片伸長=n+3、n+2葉組織分化=n+4葉原基分化n葉影響葉片生長的關鍵因素氣溫是關鍵的環(huán)境因素。
氣溫越高,葉片抽出經歷的天數越短。播種到孕穗期間的氣溫與水稻出葉速度的關系(品種:協(xié)優(yōu)107)影響葉片生長的關鍵因素葉齡是關鍵的內部因素。
在正常氣溫條件下,每張葉生長完成的歷時是隨葉位提高而增加,分蘗期平均4~6天,拔節(jié)后平均7~9天。拔節(jié)前拔節(jié)后不同葉位的出葉天數影響葉片生長的關鍵因素品種是關鍵的遺傳因素。
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qū),同期播種條件下,主莖總出葉數(N)比較穩(wěn)定,年度和栽培措施的影響,最多相差0.5葉。2004-2006年武運粳7號主莖出葉數主莖出葉進程在栽培上的作用主莖出葉進程是水稻器官分化形成和采取栽培措施的時間尺度,是水稻科學栽培之根本。本地品種正常播期條件下主莖出葉總數栽培過程中跟蹤記載主莖葉齡主莖葉齡的記載方法水稻葉片的長度次序水稻葉片從下到上的葉長是增加的,一般情況下倒3葉最長,隨后倒2葉短于倒3葉,倒1葉短于倒2葉。葉齡記載標準倒3葉前,新生葉片抽出長度達到下一葉長的1/2,記0.4葉;達到下一葉的長度,記0.8葉;葉枕抽出下一葉,記1葉。3.6-3.7葉三、節(jié)間伸長節(jié)間生長過程:節(jié)間分化節(jié)間伸長物質充實物質輸出葉節(jié)間同伸關系:n葉抽出=(n-1)~(n-2)節(jié)間伸長=(n-2)~(n-3)節(jié)間充實=(n+1)~n節(jié)間大維管束分化注:小麥n葉抽出=n~(n-1)節(jié)間伸長生理拔節(jié)期:水稻第1伸長節(jié)間伸長稱為拔節(jié)。按葉—節(jié)間同伸關系,n個伸長節(jié)間的品種。生理拔節(jié)期=n-2倒數葉齡期=N-n+3葉齡期生產上,50%莖稈第1伸長節(jié)間伸長2cm以上稱為拔節(jié)期。1614151312栽培的關鍵控制第1伸長節(jié)間長度——減少N-n+3葉齡期的N供應、增加C供應促進第1伸長節(jié)間大維管束分化——減少N-n+2葉齡期的N供應、增加C供應四、不定根發(fā)生種子根和不定根都能發(fā)生分枝,形成1、2、…級分枝根。不定根都長在節(jié)上,數量隨節(jié)位提高而增加,在2-20條之間。葉根同伸關系:n葉抽出=n-3葉節(jié)發(fā)根次生根發(fā)生的最上節(jié)位:
水稻次生根發(fā)生的最上節(jié)位為第1伸長節(jié)間上部的一個節(jié)位,該節(jié)位根系發(fā)生在N-n+5葉齡期(拔節(jié)后后第二個葉齡期)。根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根系發(fā)生及活力主要受土壤通氣狀況影響,土壤氧化還原電位高時,根系發(fā)達,活力強。栽培上主要是通過控制土壤水分調節(jié)根系活力。
最后發(fā)根節(jié)位第1伸長節(jié)間穗下節(jié)間五、分蘗發(fā)生發(fā)生分蘗的最低節(jié)位:在主莖上——第1葉節(jié)在分蘗上——第1葉節(jié)/分蘗鞘節(jié)(雜秈)葉蘗同伸關系:n葉抽出=n-3葉節(jié)分蘗抽出第1葉=n-2葉節(jié)分蘗分化完成第3葉(3幼1基期)=n-1葉節(jié)分蘗分化完成第2葉(2幼1基期)=n葉節(jié)分蘗分化完成第1葉(1幼1基期)分蘗抽出第1葉后,主莖每長1葉,分蘗也長1葉。按葉蘗同伸規(guī)律,主莖8葉時,應有8個分蘗。1238316427525111411234232110A0/20/1-10/2-10/50/40/30/10/1-2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41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45121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645113221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6475211134232110A主莖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238316427525111411234232110A主莖A0/20/1-10/2-10/50/40/30/10/1-2主莖523241011187623451231121114323211210/1-A0/1-A-A0/3-A0/2-A雜交秈稻分蘗鞘也發(fā)分蘗,主莖8葉時應有12個分蘗。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0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10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210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3210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324101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532410121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53241011623121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5324101176234121211321主莖A葉蘗同伸過程如下:52324101118762345123112111432321121主莖有效分蘗與無效分蘗:按葉根同伸關系,分蘗長到第3葉時,才從分蘗鞘節(jié)長次生根。3葉前的分蘗主要靠母莖供應養(yǎng)分,4葉及以上分蘗才能獨立生活。水稻拔節(jié)后一般不再給分蘗提供養(yǎng)分。因此,拔節(jié)時3葉以下分蘗將相繼死亡,成為無效分蘗;3葉分蘗部分死亡,成為動搖分蘗;4葉及以上分蘗才可能成為有效分蘗。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水稻拔節(jié)在N-n+3葉齡期(N主莖總葉數、n伸長節(jié)間數),按葉根同伸關系,拔節(jié)時能長到3葉的分蘗應該是N-n葉齡期同伸的分蘗。故:N-n葉齡期被稱為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由于N-n葉齡期同伸分蘗為動搖分蘗,能否成穗取決于拔節(jié)時母莖的營養(yǎng)條件。對僅有4個伸長節(jié)間的品種,拔節(jié)時母莖的營養(yǎng)條件一般比較好。因此,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為N-n+1栽培的關鍵促進有效分蘗發(fā)生,控制無效分蘗發(fā)生?!黾佑行Х痔Y期N供應,控制無效分蘗期N供應;——淺栽,栽插過深易形成地中莖;——有效分蘗期淺水層,無效分蘗期控水或深水層。六、穗分化與發(fā)育穗分化過程及葉齡鑒別:苞分化期3.5-3.1(3.5)一次枝梗分化期3.0-2.6(3.0)二次枝梗分化期2.5-2.1(2.5)穎花分化期2.0-1.6(2.0)雌雄蕊形成期1.5-0.8(1.5)花粉母細胞形成期0.8-0.4(0.5)減數分裂期0.4-0(0.3)花粉充實完成期0-出穗枝梗群與葉的對應穗軸上鄰近的2-4個一次枝梗組成一個枝梗群,枝梗群的數量與伸長節(jié)間數相等,每個枝梗群在莖上有一個對應的葉供應養(yǎng)分。第4枝梗群第3枝梗群第2枝梗群第1枝梗群第4枝梗群對應葉第1枝梗群對應葉第3枝梗群對應葉第2枝梗群對應葉因此,抽穗期莖稈上應保持節(jié)間數相等綠葉數。一次枝梗數與第1伸長節(jié)間大維管束數
一次枝梗數=第1伸長節(jié)間大維管束數的1/3按葉——節(jié)同伸關系,第1伸長節(jié)間大維管束分化在N-n+2葉齡期。因此,無效分蘗期C供應與大穗形成有關。穗穎花數決定時期每穗穎花數為一次、二次枝梗數與每條枝梗上穎花數的乘積。一般而言,同一品種一次枝梗數較為穩(wěn)定,二次枝梗數和每條枝梗上穎花數受環(huán)境影響極大。按葉——穗同伸關系,二次枝梗和穎花分化在葉齡余數2.5-1.5期間,為促大穗關鍵時期。按葉——穗同伸關系,花粉母細胞發(fā)育在葉齡余數0.8-0期間,為減少枝梗、穎花退化關鍵時期。七、開花受精與結實1、抽穗莖稈最上一個伸長節(jié)間(穗下節(jié))伸長,將穗頂出劍葉葉鞘,稱為抽穗。從穗頂部露出到穗下節(jié)抽出需5天,到穗下節(jié)間定長需7-9天,大約相當于劍葉抽出所需要的時間,即一個出葉周期。稻株各蘗抽穗次序一般為:主莖→分蘗。生產上,將全田50%穗抽出2cm以上稱為抽穗期,80%穗抽出2cm以上稱為齊穗期。2、開花水稻是邊抽穗邊開花作物,抽穗當日就開花。同一穗上,一次枝梗從上→下開花。同一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從上→下開花。同一枝梗上最頂部穎花先開花,隨后從下→上,最后為頂2穎花。由于開花先后次序不同,形成了強勢、弱勢花。3、籽粒生長穎花授粉后8-10h后細胞開始分裂,2d后原胚形成,7d后順次分化胚芽鞘、生長點、胚根、胚根鞘、不完全葉、盾片和第1完全葉,10d后胚分化完成,不再進行細胞分裂,種子具備發(fā)芽能力。隨后,是淀粉和蛋白質充實過程。籽粒外型和鮮重大約到花后25d最大,稱為灌漿期。4、最適抽穗結實條件抽穗期日均溫25-26℃,抽穗-結實期日均溫21-22℃,日溫差10℃以上是最佳的抽穗結實期。在高產地區(qū)普遍規(guī)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氣溫在光合作用的最適宜溫度25℃左右,平均最低溫度在15℃左右。此條件可作為確定適宜播期的依據。第五節(jié)水稻生育進程與產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日照時間縮短生育期縮短粳稻>秈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感溫性:因高溫生育期縮短粳稻<秈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基本營養(yǎng)性(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不受短日照和高溫影響而縮短的營養(yǎng)生長期早稻>中稻>晚稻二、水稻生育進程(一)水稻生育時期水稻一生需經歷出苗、分蘗(第4葉期)、拔節(jié)(N-n+3葉期或倒n-2葉期)、穗分化(倒4葉期)、孕穗(劍葉平展、葉耳距為0)、抽穗、成熟等生育時期。按拔節(jié)與穗分化的先后關系,將所有品種劃分為3種生育類型:重疊型:先穗分化后拔節(jié),n≤4的品種銜接型:穗分化與拔節(jié)同時,n=5的品種分離型:先拔節(jié)后穗分化,n≥6的品種生育類型不同決定了前后期肥料運籌比例,重疊型品種穗肥用量減少,分離型品種穗肥用量增加。(二)水稻生育階段劃分
三、構成產量的物質來源構成稻谷產量的干物質98.5%以上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從土壤中吸收的礦質元素所占比例<1.5%。產量的90%以上來自葉片光合作用,來自非葉片光合器官(莖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稻谷產量的80%以上來自抽穗后干物質生產,并隨產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質積累轉運到籽粒中的部分對產量的貢獻<20%。研究證明,抽穗期干物質積累量與產量為一元二次拋物線。表明抽穗期生物產量與經濟產量存在著既統(tǒng)一,又矛盾的關系,有一個適宜值問題。抽穗期干物質積累量適宜值為產量干重的1.1~1.2倍研究證明,抽穗至成熟期間干物質生產量與產量極顯著正相關。說明產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決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質生產量,這個值愈大,產量愈高。抽穗后群體干物質生產量是提高產量的核心,產量越高抽穗后群體干物質生產量越高,大約為產量干重的0.8-0.95倍。產量=穗數×每穗穎花數×結實率×粒重四、產量結構及決定時期水稻產量各構成因素的形成過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成與群體物質生產和轉運的過程。穗數形成時期:直播稻第5葉期~拔節(jié)前一葉齡期,因為直播稻第5葉期才普遍分蘗。小苗移栽稻(移栽葉齡+2)葉齡期~拔節(jié)前一葉齡期,因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葉后才普遍分蘗。大中苗移栽稻(移栽葉齡+1)葉齡期~拔節(jié)前一葉齡期,因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葉后才普遍分蘗。但無論如何,決定時期是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N-n)以前的有效分蘗階段,這一階段的總莖蘗數是形成穗數的主體部分。(N-n)以后~拔節(jié)前一葉齡期只能起鞏固穗數的作用,即爭取部分動搖分蘗成穗和減少(N-n)以前發(fā)生分蘗的死亡。每穗穎花數(總粒數)形成時期:每穗穎花數形成包括穎花數增加和退化兩個時期。穎花數增加期從倒4葉期~雌雄蕊分化期(倒1.5葉期),其決定在二次枝梗分化和穎花分化兩個時期。由于第1伸長節(jié)間大維管束數與一次枝梗數密切相關,而上一節(jié)間維管束數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下一節(jié)間維管束數基礎之上的,不可能突然增多。因此,秧苗和分蘗期植株健壯程度也是增加穎花數的基礎。穎花數退化期從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葉期)~孕穗期(劍葉平展、葉耳距為0),其中減數分裂期(倒1葉后半期)退化最多,為減少退化的關鍵時期。結實率形成時期:結實率與穎花發(fā)育狀況有關,因此從穗分化開始到成熟整個過程都影響結實率。但決定時期主要為減數分裂期、抽穗期和灌漿盛期(齊穗~齊穗25d)?,F(xiàn)已明確,結實率主要受開花期溫度和濕度影響。抽穗前莖鞘中積累非結構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對結實率也有一定作用。因為水稻開花后眾多籽粒同時發(fā)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僅靠當時的光合產物往往不夠,必須分解抽穗前貯藏的物質來加以補充。對大穗型品種,尤為重要。粒重形成時期:粒重形成始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成熟,決定時期為齊穗~齊穗35d。抽穗前主要影響谷殼容積,是粒重形成的基礎時期。由于水稻產量是源(光合作用)庫(籽粒庫容)互作結果,生產上常按源與庫的關系劃分品種的類型。源限型品種:每穗總庫容大(穎花數多、千粒重高),抽穗后單位干物質負擔的穎花數多,相比之下光合源不足,結實率低或出現(xiàn)二次灌漿特性。栽培上以增加穗前儲存和穗后光合生產為主攻目標。庫限型品種:穗數多,每穗總庫容小(穗型小,千粒重低),結實率高。栽培上以增加每穗穎花量為主攻目標。源庫互作型品種:源庫特征介于前二者之間。栽培上增源、擴庫并重。五、水稻品種源庫類型六、高產群體的特征(一)群體莖蘗動態(tài)發(fā)展合理
群體莖蘗合理發(fā)展是穗數形成的基礎,高產群體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N-n)群體莖蘗數夠苗(達到目標穗數),拔節(jié)前一葉齡期(N-n+2)分蘗停止發(fā)生,出現(xiàn)高峰苗數,高峰苗數為目標穗數的1.1-1.3倍,成穗率75%以上。(二)抽穗期LAI適當、質量高,莖稈葉系配置合理
群體LAI是光合物質主要生產源,高產群體一般有一個較大的LAI,但不是越大越好,過大LAI勢必導致群體下部葉片和莖鞘接受的光照少,根系發(fā)育不良,節(jié)間伸長過快,長度增加,纖維化程度低,增加倒伏風險。按同伸關系,以N-n葉齡期為界,此前出生的葉著生在分蘗節(jié)上,稱為近根葉,到抽穗期這些葉基本死亡;N-n葉齡期以后出生的葉著生在伸長節(jié)上,稱莖生葉,其數量和莖伸長節(jié)間數相等,成為抽穗期以后的功能葉。
莖生葉同化產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葉光合產物主要供應給籽粒,下部2-3葉主要供應給根系和節(jié)間。若下部葉受光量低于1000LX(稻葉的光補償點),葉自身會“饑餓”而死。下部葉受光量在2000LX以上,葉片才有多余光合產物向外輸出。由于不同地區(qū)抽穗期自然光照強度不同,不同品種葉角不同導致消光系數不同。因此,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適宜LAI是不同的??捎砷T司正公式定量:I0為抽穗期自然光照強度K消光系數,K=Sin(a);a為上三葉葉角江蘇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強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種頂部3張葉片的平均葉角為20度左右。適宜LAI僅反映了群體的數量,還存在構成質量問題。抽穗期LAI,從橫向上可分為有效莖蘗葉面積、無效分蘗葉面積;縱向上由于具有與伸長節(jié)間相等的綠葉數,其中上三葉的生長與穗分化同步,并處于受光良好的上層,生理年齡有輕,為籽粒灌漿的主要功能葉,故稱為高效葉。而處于有效莖蘗基部的葉片,生理年齡老,受光條件差,相對而言是低效葉,但它們又是高產所必需的。因此,在抽穗期LAI中有效葉面積與無效葉面積各占的比例,在有效葉面積中高效葉面積與低效葉面積各占的比例,對群體光合性能和產量影響較大。高產群體高效葉面積率75-80%,有效葉面積率>95%。高產群體除有一個較好的葉面積組成外,抽穗期每個有效莖蘗上葉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抽穗期水稻莖生倒3葉最長。高產群體中,一般為倒2葉最長,葉長序為倒2葉≥倒3葉>倒1葉>倒4葉>倒5葉,即23145葉長序。因為倒2葉伸長是與二次枝梗和穎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葉較長是大穗的標志。(三)大庫容群體庫容=穗數×穗穎花數×粒重因此,提高產量有3個途徑,即增穗、增每穗穎花數和增粒重。理論上,任何途徑都能提高產量,但現(xiàn)實并非完全如此。(1)粒重主要受環(huán)境影響,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qū)正常年份是比較穩(wěn)定的,奇異年份才有較大變動。除非有重大栽培失誤,如缺肥早衰或過肥貪青倒伏,又如病蟲為害。(2)我國水稻生產已完成了低產向中產的轉變,這一轉變主要通過增加穗數實現(xiàn)。目前畝穗數普遍居高不下,增穗增產的潛力已喪失。因為一般品種抽穗期單莖葉面積都在200cm2以上,增穗勢必過快擴大葉面積,導致群體通風透光條件惡化,影響產量。鑒于上述兩方面的原因,進一步提高產量,即中產變高產、高產超高產,只有增加每穗穎花數。近年來江蘇水稻高產就是通過穩(wěn)定穗數、提高每穗穎花數實現(xiàn)的。武育粳2號百畝示范方穗粒結構演進(江蘇武進)關于穎花量與結實率和千粒重的關系過去認為群體穎花量與產量呈二次拋物線關系,穎花量超過一定值,結實率和粒重下降而減產,現(xiàn)在看來如果把穎花量限制為一個適宜的量即宣告了產量的限度。作為一個品種,在LAI適宜時,穎花量提高肯定有一個限度,但這一限度值又是很難確定的。近年生產實踐證明,對一具體品種只要將LAI控制在適宜水平上,不斷增加穎花量、結實率和粒重并不會下降,但如促進穎花量增加的同時葉面積過大,郁蔽嚴重、群體光合量下降或倒伏,結實率和粒重才會下降。
提高穎花量的意義——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生產從源流庫關系看,高穎花量擴大了庫容量,就使稻穗具有主動向光合生產系統(tǒng)提取光合產物的能力,調節(jié)流的運轉方向和速度,形成所謂的容器拉力,反過來又促進葉片的光合生產效率。這一事實已被以下研究證實。1、相對于源的庫容量愈大,單位葉面積的同化量愈高。2、相對于源的庫容量大,分配到谷粒中的光合產物比例提高。
提高穎花量是實現(xiàn)高產的前提,但提高穎花量的同時往往伴隨葉面積增大,當群體葉面積隨穎花數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群體內受光條件惡化,引起一系列生理失調現(xiàn)象,而造成庫大源不足,導致結實率和粒重下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松島提出了“最適穎花量”的概念;吉田昌一、劉敬良等主張適宜葉面積,增加穎花量和物質生產量;凌啟鴻等從生產實際出發(fā),將庫容與葉量的關系用粒葉比表示,并用此衡量源庫是否協(xié)調。(四)高粒葉比
粒葉比的三種表示:
(1)穎花/葉=群體總穎花數/最大葉面積(2)實粒/葉=群體結實粒數/最大葉面積(3)粒重/葉比=群體產量/最大葉面積穎花/葉反映了單位葉面積所負載的庫容;實粒/葉不僅反映了單位葉面積所負載的庫容,同時反映了抽穗前灌漿物質積累狀況和抽穗后光合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粒重/葉是源對庫的實際貢獻,它既反映了源與庫的兩個方面,又表達了流的信息。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3個比值與產量以及3個比值之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r>0.9)。因此任何一種表示方法均可作為粒葉比的指標。粒葉比的生理意義已被下列實驗所證實:1、相同LAI條件下,粒葉比高的群體光合強度大。2、粒葉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強。(五)莖系粗壯
由于一次枝梗與節(jié)間大維管束是有聯(lián)系的,第1伸長節(jié)間3個大維管束連節(jié)1個一次枝梗。因此,莖桿越粗壯,穗子越大。由于節(jié)間長度是植株高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葉系空間分布的支持者。從抗倒伏上看,越短越好。從葉系空間分布上看,越長越好。高產群體基部第1、2節(jié)間要短,總長度<株高10%,在這一條件下穗下節(jié)盡可能長。由于葉鞘對節(jié)間具有保護作用,節(jié)間的充實也依賴于葉鞘。因此,成熟期活葉鞘數也是高產莖稈的重要指標。(六)根系發(fā)達、活力旺盛
保證水稻分蘗早發(fā)及時夠苗,要靠根系發(fā)得早;改善株型,培育壯稈,要靠根系扎得深;爭穗大粒多粒飽,要靠根活力高,不早衰。水稻次生根發(fā)生終止期4個節(jié)間品種在抽穗期,5個節(jié)間品種在孕穗期,6個節(jié)間品種在劍葉抽出時。終止發(fā)根葉齡期及前1葉齡期發(fā)生的根著生于第1伸長節(jié)間上、下2個節(jié)上,在地表層或地面上,形成“浮根”。浮根出現(xiàn)是水稻根系發(fā)達的標志,也是高產水稻所必須的條件。
終止發(fā)根葉齡期以后水稻根數不再增加,但根的分枝要到成熟期才停止。因此,維持抽穗后根系活力是防止葉片早衰、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徑。
根系活力的鑒別:1、白、黃、黑根比例;2、α-奈胺酸(α-NA)還原能力;3、基部節(jié)間傷流量。第六節(jié)水稻定量栽培技術一、播種期確定播種期確定通常要考慮種子安全發(fā)芽出苗、幼苗安全生長、水稻安全齊穗和茬口等。在我國,水稻春季播種主要受播種期間低溫的限制。由于水稻發(fā)芽出苗的最低日均氣溫為10℃(粳)、12℃(秈)。因此,在自然狀況下,最早播期為春季日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0℃(粳)、12℃(秈)的初日。在保護性育秧條件下,最早播期應考慮水稻移栽的安全和秧齡長短兩個方面。水稻安全移栽溫度為15℃以上,允許最長秧齡為N-n-1葉。在我國,秋熟水稻的播種期主要受齊穗期間低溫的限制。水稻安全齊穗最低溫度20℃(粳)、22℃(秈)和23℃(雜秈)。因此,最遲播期應保證水稻在秋季日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20℃(粳)、22℃(秈)、23℃(雜秈)的終日前齊穗。以此為依據,根據當地氣象資料和品種播種到齊穗所需有效積溫,推算最遲播種期。在生長季節(jié)允許條件下,適宜播期應將水稻抽穗結實期安排在最有利于灌漿結實的季節(jié)。關于最佳抽穗結實期最佳抽穗結實期是指一個地區(qū)溫光條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積累量的時間段。研究表明:抽穗期日均溫25-26℃,抽穗-結實期日均溫21-22℃,日溫差10℃以上是一個地區(qū)水稻的最佳抽穗結實期。在高產地區(qū)普遍規(guī)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氣溫在光合作用的最適宜溫度25℃左右,平均最低溫度在15℃左右。麗江水稻最佳灌漿期二、壯秧指標與播種量確定1、秧齡播期確定后,由于前茬收獲遲早不同或移栽適期的限制(寒地水稻),帶來秧齡的長短不一。
拔秧移栽起始葉齡:按幼苗發(fā)根規(guī)律,1-2葉秧苗可以帶芽谷移栽(3葉期發(fā)根)。3-4葉秧苗處于斷奶期,易死亡,只能帶土移栽。因此,拔秧移栽最小葉齡為5葉期秧苗。
拔秧移栽最大葉齡:N-n-1葉齡期,這一葉齡期移栽大田不再發(fā)生有效分蘗,完全依靠基本苗成穗。2、壯秧形態(tài)指標4葉以下小苗,以3葉期秧苗適時超重為壯秧的指標。4葉以上秧苗,以主莖與分蘗保持N-3同伸關系為指標。如果分蘗的發(fā)生落后于N-3規(guī)則,表明秧田群體分蘗動態(tài)出現(xiàn)分蘗停滯,群體條件惡化,應移栽。若此時再不移栽,原來的壯苗將轉化為弱苗。3、播種量確定據觀測,不論是在秧田還是本田期,LAI達到4分蘗發(fā)生便受影響,LAI=4.5為分蘗發(fā)生的極限。因此,秧田適宜苗數(萬/畝)=4.5×666.7/S。其中,S為移栽時秧苗單株葉面積(cm2)。S受移載秧齡、品種、育秧方式和肥力水平影響,可以通過具體測定,取得一個地區(qū)、不同品種、不同育秧方式下的S值。一般情況下,粳稻5葉平展S=15,6葉平展S=20,7葉平展S=30,8葉平展S=65;秈稻5葉平展S=25,6葉平展S=30,7葉平展S=65,8葉平展S=135。秧田適宜苗數確定后,進而根據種子千粒重、發(fā)芽率和成秧率計算播種量。播種量(kg/畝)=適宜苗數(萬/畝)×千粒重(g)發(fā)芽率(%)×成秧率(%)×1064、秧田期管理技術要點(1)播前種籽處理——曬種、選種(2)浸種(消毒)——吸足谷重1/3的水分(3)催芽高溫露白(35-38℃),15-18h,至80%破胸;適溫催根(30-35℃),翻堆散熱,至齊根;保濕促芽(20-25℃),保濕,至根長一粒谷、芽長半粒谷;攤涼鍛煉(自然溫度),攤薄煉芽1d。(4)秧田耕整平、上軟下硬,秧板上鋪3cm泥漿,軟硬度達自然落入半粒谷。(5)播種播種均勻,塌谷至谷粒剛好入泥,細土覆蓋<1cm(6)秧田期管理第1葉平展前,水不上秧板,保持土壤濕潤、通氣,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烈日跑馬水。第2葉期施斷奶肥3-5kg/畝尿素,水分管理與1葉期相同。第3葉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溫時深水護苗,低溫過后逐步排淺水層。第4葉期以后,淺水灌溉,不宜斷水,以免根系長得太深,不好拔苗??疵缡┙恿Ψ?,具體施與不施、何時施、施多少,以保證拔秧前6-7天肥效耗盡為原則。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送嫁肥),尿素10-15kg左右,促使秧苗多吸N,有利于移栽后活棵返青。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數(萬/畝)=目標穗數(萬/畝)/單株成穗數(個)單株成穗數定量大中苗移栽條件下
單株成穗數=(1+t1)[1+(N-n-SN-1-a)r1]+t2r2t1移栽時秧苗3葉以上分蘗數t2移栽時秧苗2葉以下分蘗數,r2相應成活率,取0.4-0.6SN移栽秧齡r1為SN至N-n葉齡期有效分蘗發(fā)生率,一般取0.8-0.9a為N-n調節(jié)值,一般群體在N-n葉齡期夠苗,故取0.5小苗移栽條件下除一次分蘗外還有大量二次分蘗成穗,且小苗移栽一般缺位2個。單株成穗數=有效分蘗葉齡余數(N-n-SN-2-a)的數列擴大行距,縮小株距,減少每穴栽插苗數
在保證適宜基本苗、株距不小于2.5寸(不好栽)和每穴栽插種子苗數不多于3棵的條件下,行距盡可能擴大。擴大行距,能增加群體內的透光率。在分蘗期可以提高水溫,促進水稻的分蘗;中期可以提高對增施N素穗肥的同化能力,調節(jié)糖、氮比,有利于提高分蘗成穗率、促進根系生長,抑制節(jié)間伸長、增加莖稈強度,防止葉片徒長,增強穎花分化和發(fā)育的能力,并減輕紋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抽穗后除繼續(xù)發(fā)揮中期的各種優(yōu)勢外,還有延緩中下部葉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群體光合生產和積累的能力,增加結實率和粒重的作用。四、施肥定量在高產條件下,水稻拔節(jié)前吸N、P、K的數量分別占一生吸總量的30%、35%、50%左右;拔節(jié)~抽穗階段吸收N、P、K量分別占50%、50%、40%;抽穗后吸收N、P、K量分別占20%、15%、10%。水稻屬喜銨作物,拔節(jié)前明顯偏向吸收銨態(tài)N,拔節(jié)后稻根還原力強,特別是上層根系和浮根的產生,對硝態(tài)N的吸收顯著增加。故也稱水稻為前銨后硝作物。(一)高產水稻對N、P、K的吸收(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為總N量和N肥運籌兩部分,都是根據高產水稻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氮規(guī)律、肥料特性和當季利用規(guī)律、以及生育期間各種情況變化來定量的,是栽培中較難定量的技術之一。1、總N量確定
總施N量=(目標產量吸N量-土壤供N量)/肥料利用率(1)目標產量吸N量=目標產量×單位目標產量吸N量
據統(tǒng)計每生產100公斤稻谷吸N量粳稻在2.2kg,秈稻2.0kg。(2)土壤供N量=無N區(qū)產量×單位無N區(qū)產量吸N量
研究表明,無N區(qū)吸N量隨地力(即無N區(qū)產量)提高而增加,且受土壤質地影響,粘土地比砂土地高。無N區(qū)百公斤稻谷吸N量=0.00235×無N區(qū)產量+土壤因子土壤因子粘土取0.68,砂土取0.54(3)N肥當季利用率不同品種、土壤質地、肥料、施肥方法、前后施肥比例、氣候、土壤水分都會影響肥料利用率,有17.1-45.3%的差異。但高產條件下,上述各因素都必需保證在最適范圍,所以肥料利用率高低實際上也就是各項措施合理與否的一種綜合體現(xiàn)。統(tǒng)計江蘇各地600-700kg田塊肥料利用率25-40%,700kg以上田塊38-46%,可見40%的N素利用率是奪取高產的關鍵指標。2、基蘗肥N:穗肥N
基蘗肥、穗肥的確定,目前尚缺乏強有力資料,但品種伸長節(jié)間數目影響穗肥定量是肯定的。統(tǒng)計全國情況:n≥6品種以4:5~6:4為宜n=5品種以6:4為宜n=4品種以7:3為宜施肥原則確保有效分蘗階段水稻不缺N(頂4葉葉色深于頂3葉),并保持合理的氮濃度漸降動態(tài),到無效分蘗期降到缺N水平(頂4葉葉色淺于頂3葉);穗分化開始N水平逐漸提高,進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達到不缺N水平以上(頂4葉葉色深于或接近于頂3葉),且維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質運轉。3、氮肥定時分蘗肥施用分蘗肥水稻活棵后即可一次施用,其數量超過多9kgN時,可分次施用,但必須要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前2個葉齡之前施完全部分蘗肥,且最后一次分蘗肥數量要少,以保證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以后水稻開始輕微缺N,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提高成穗率。穗肥施用穗肥分促花肥(倒4葉)、?;ǚ?倒2葉)和促?;ǚ?倒3葉)三次。具體施用次數和數量與品種源庫類型有關。按群體質量理論,將每穗穎花數多、千粒重高,即總庫容大的品種稱為源限型品種;將每穗穎花數少、千粒重低,即總庫容小的品種稱為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變壓器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個人退伙合作協(xié)議(旅游文化產業(yè)特定)2篇
- 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政策優(yōu)化研究
- RIS輔助的低軌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覆蓋性能優(yōu)化策略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專業(yè)運輸個人承包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養(yǎng)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終止爭議處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合伙健身俱樂部退伙會員權益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商鋪租賃合同涉及租賃保證金退還細則2篇
- 近年來我國藥事管理工作的重大事件
- 波浪理論要點圖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項目環(huán)境敏感性分析
- 牛頓環(huán)與劈尖實驗論文
-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四 其他平臺載體的運營方式
- 關于醫(yī)保應急預案
-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 2022年中國止血材料行業(yè)概覽:發(fā)展現(xiàn)狀對比分析研究報告(摘要版) -頭豹
- GB/T 22482-2008水文情報預報規(guī)范
- 普通生物學筆記(陳閱增)完整版-PDF轉換成word轉換器
- 零售學(第二版)第01章零售導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