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1中國翻譯理論_第1頁
lecture1中國翻譯理論_第2頁
lecture1中國翻譯理論_第3頁
lecture1中國翻譯理論_第4頁
lecture1中國翻譯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著名翻譯家與翻譯思想和理論13英語本英語筆譯1吳叔尉中國翻譯史第一階段:佛經(jīng)翻譯階段。第二階段:明代萬歷年間至清代“新學”時期。第三階段:“五四”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第四階段: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第五階段:1976年至今中國翻譯史第一階段的翻譯名家安世高(公元148年)安息人(波斯人)共譯經(jīng)30余部。譯風古直生硬,詰屈費解,屬直譯。支婁迦讖月氏國人,來中國譯了十多部經(jīng)。他和弟子支亮及支亮的弟子支謙號稱三支。在當時佛教翻譯界享有盛譽。鳩摩羅什天竺(印度人)批判地考證了以往的翻譯,一改過去的古直風格,提倡意譯并署名經(jīng)典。期間意譯的經(jīng)典有《金剛經(jīng)》、《法華經(jīng)》、《維摩經(jīng)》、《中觀經(jīng)》、《十二門論》和《百論》等300余卷。奠定了我國文學翻譯的基礎。真諦印度人,在南北朝時代,應梁武帝之聘,來中國譯了49部經(jīng),其中最值稱道的是《攝大乘論》,對我國佛教思想影響很大。玄奘曾于唐太宗貞觀2年(公元628年)去印度求經(jīng),17年后帶回57部佛經(jīng)。并將75部譯為漢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進行漢譯外的嘗試,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譯為梵文。成為漢以外的鼻祖。在理論上,他提倡“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標準,對后世的翻譯實踐和理論研究影響深遠。玄奘、鳩摩羅什和真諦一直被視為我國佛教學三大翻譯家。第二階段的翻譯名家徐光啟中國明末數(shù)學和科學家、農(nóng)學家、政治家、軍事家,通天文、歷算,習火器。入天主教,與意大利人利瑪竇研討學問,并一起翻譯了《幾何原本》。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9嚴復

(1854-1921)字幾道,晚號愈野老人,別號尊疑,又署天演哲學家。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1877年作為首批海軍留學生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在英國期間除學習海軍專業(yè)外,還精心研讀西方哲學、社會政治學著作,并到英國法庭考察審判過程,作中西異同比較。甲午戰(zhàn)敗后嚴復感于時事彌艱,開始致力譯著,并在天津《直報》上連續(xù)發(fā)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政論,斥責歷代帝王是“大盜竊國者”,力主變法圖強,以西方科學取代八股文章。后翻譯的第一部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術名著《天演論》。至1909年,先后又譯出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等西方名著,達160多萬字。他是近代中國系統(tǒng)翻譯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術思想的第一人。通過翻譯《天演論》,將科學進化論帶到中國,并使之超越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范疇而具有了世界觀的意義。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0林紓

林紓(1852~1924)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早年曾極讀歐陽修文及杜甫詩。后讀同縣李宗言家所藏書,不下三、四萬卷,博學強記,能詩,能文,能畫,有狂生的稱號。不懂外語,不能讀原著,只靠“玩索譯本,默印心中”。與朋友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的幾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譯甚豐,翻譯小說達二百余種,為中國近代譯界所罕見,曾被人譽為“譯界之王”。林紓譯書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口述者未畢其詞,而紓已書在紙,能一時許譯就千言,不竄一字。他是古文家,喜歡用古文義法來講他譯的小說。憑著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用來補有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譯作竟勝過有些原作。林紓除翻譯小說外,文有《畏廬文集》、《續(xù)集》、《三集》,詩有《畏廬詩存》、《閩中新樂府》,自著小說有《京華碧血錄》、《巾幗陽秋》、《冤海靈光》、《金陵秋》等,筆記有《畏廬漫錄》、《畏廬筆記》、《畏廬瑣記》、《技擊余聞》等,傳奇有《蜀鵑啼》、《合浦珠》、《天妃廟》等。還有古文研究著作《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以及《左孟莊騷精華錄》、《左傳擷華》等。由于他不懂外語,他與人合作以口述筆記的形式翻譯了160部文學作品其中《巴黎茶花女遺事》,《黑奴吁天錄》(UncleTom‘sCabin)、和《王子復仇記》(Hamlet)。他的譯作文筆流暢,但刪減遺漏之處甚多。要注重翻譯的目的和功能。第三階段的翻譯名家這一時期的題材開始涉及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和無產(chǎn)階級文學作品?!豆伯a(chǎn)黨宣言》的譯文也發(fā)表在這一時期。譯語形式上用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增強了譯文的可讀性(readability),拓寬了譯文的接受范圍。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3魯迅(1881-1936)和周作人(1885-1967)兄弟二人1909年合譯《域外小說集》,實際上是1907年合作翻譯《紅星佚史》,到1924年因家事糾紛而割斷手足親情。魯迅主導,主要負責選材、校訂、出版發(fā)行,而周作人大多執(zhí)筆翻譯。翻譯思想:直譯、求信和達旨。魯迅于1903年開始翻譯,約百種。而周作人從1904年開始翻譯,涉及英、法、日、希臘、德、猶太、瑞士、丹麥、俄、美、西班牙、波蘭、拉托維亞、匈牙利等十多個國家的280種(希臘三十四,日本一百七十六,其他各國七十)。魯迅曾譯過俄國和蘇聯(lián)的優(yōu)秀作品《毀滅》、《死魂靈》。提倡翻譯要“兼顧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原作的豐姿”。這與今天翻譯界普遍認可的“忠實、通順”(faithfulness,smoothness)實質(zhì)上是一致的。魯迅傾向于直譯,特別是針對當時“牛頭不對馬嘴”、“削鼻剜眼”的胡譯、亂譯,以及“與其信而不順,不如順而不信”的主張,他提出了“寧信而不順”的原則。瞿秋白(1899-1935)“不漏不溢,必清必明”《苦力的翻譯》批評當時“順譯”“難道翻譯不能夠又順又不錯嗎?”翻譯外國革命文學作品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必須“非常忠實”,甚至“應當估量每一個字眼”。翻譯應當幫助創(chuàng)造出“新的中國現(xiàn)代言語”。(批評中國語言“手勢語”“姿勢語”的原始)批評嚴復、趙景深、魯迅的翻譯理論,而主張以“中國人口頭上可以講得出來”作為標準。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胡適(1891-1962)又名胡適之,189l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后,留學美國康耐爾大學,先修農(nóng)學,后棄農(nóng)學文,從美國教育家杜威學習。1915年轉(zhuǎn)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1917年學成歸國,應蔡元培之邀,入北京大學任教授。胡適認為翻譯難于創(chuàng)作。他認為譯者首先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且精通兩種語言。要吃透原文,還必須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譯書第一要對原作者負責任,求不失原意;第二要對讀者負責任,求他們能懂;第三要對自己負責任,求不致自欺欺人。胡適的翻譯標準是“信”與“達”的統(tǒng)一。他認為明白曉暢是翻譯的基本原則。胡適認為直譯與意譯只是不同的手段,并不互相排斥。只要符合“信’’與“達”的標準,可根據(jù)需要而并用之。他說,“我譯小說只希望能達意。直譯能達,便用直譯,直譯不易懂,使婉轉(zhuǎn)曲折以求達意。”用文言和白話文翻譯(文學革命),1906年開始翻譯,近40種。其中《最后一課》作為中學教材。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7郭沫若(1892-1978)四川人,精通德語、日語、英語。認為文學翻譯工作者的先決條件是:(一)譯者的語言知識要豐富;(二)對于原書要有理解;(三)對于作者要有研究;(四)對于本國文字要有自由操縱的能力。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譯等于創(chuàng)作,甚至還可能超過創(chuàng)作。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創(chuàng)作還要困難。創(chuàng)作要有生活體驗,翻譯卻要體驗別人所體驗的生活。翻譯工作者要精通本國的語文,而且要有很好的外文基礎,所以它并不比創(chuàng)作容易。1921年,郭沫若翻譯出版卡爾。馬克思著名的理論著作《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錢君胥合譯出版了德國小說《菌夢湖》;1922年,他成功將德國著名學者歌德的長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譯為中文;1924年,他翻譯了日本論文《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1926年,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詩集《雪萊詩選》由他翻譯介紹到中國;1928年,他翻譯了歌德的另一部巨著《浮士德》第一部;同年,創(chuàng)造社出版了他的《沫若譯詩集》,美國小說《石炭王》也在這一年由他翻譯出版。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81935年,俄國列夫·托爾斯泰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經(jīng)郭沫若之手翻譯到中國;1947年,馬克思的另一部理論著作《藝術的真實》也由郭沫若翻譯出版。除此以外,《查拉圖斯屈拉鈔》前半部、《新時代》、《愛爾蘭約翰沁孤戲曲集》、《屠場》、《美術考古發(fā)現(xiàn)史》、《煤油》、《生命之科學》、《日本短篇小說集》等一大批國外優(yōu)秀作品都經(jīng)郭沫若之手介紹到中國,為當時中國文壇吹來一股清新的空氣。在翻譯外國優(yōu)秀文化作品同時,郭沫若還將“蘇活古代文獻生命,倡導古書今譯”當作自己翻譯的另一個方向。他將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緊密結(jié)合一起,念念不忘讓古代文獻通過自己的手再現(xiàn)風采?!?lt;屈原賦>今譯》、《再生緣》前十七卷校訂、《崖州志》??钡龋瑥牟煌I域、不同側(cè)面展示出郭沫若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其中,以《管子集校》最有代表性。在版本搜集、對勘下大功夫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版本系統(tǒng),同時盡可能無遺漏地網(wǎng)羅了以往校釋《管子》的諸家著述。全書寫有2000余條“沫若案”,總字數(shù)不下20萬字。以校為主,校注一體;校釋與辨?zhèn)?、斷代結(jié)合;運用甲骨文、金文、隸、草等新舊文字,并注入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等學科思想,將《管子》一書的整理推向新的高度。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9錢鍾書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37年畢業(yè)于英國牛津大學英文系,獲副博士學位,后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研究法國文學。

建國后,歷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古典文學組研究員,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選集》英文編譯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毛選英文編譯定稿小組成員。長期致力于中國和西方文學的研究。主張用比較文學、心理學、單位觀念史學、風格學、哲理意義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從多種角度理解和評價文學作品。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選本《宋詩選注》。文論集《七綴集》、《談藝錄》及《管錐篇》(五卷)等。錢鐘書對翻譯問題的研究雖然失之零散卻十分嚴肅,而且是全方位的。他早在1934年就明確使用過“翻譯學”和“藝術化的翻譯”(translationasanart)兩個術語;《林紓的翻譯》一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錢鐘書的翻譯觀;另有大量見地獨到的有關翻譯的片斷論述,散見于《管錐編》、《談藝錄》等著述中。Focusonthetranslator’ssmoothandidiomaticChineseversionforthesakeoftheChinesereader.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1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出生于浙江嘉興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同時攻讀英語。畢業(yè)后于1933年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

朱生豪從24歲起,以宏大的氣魄、堅韌的毅力,經(jīng)數(shù)年嘔心瀝血,翻譯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含戲劇31種)。他英年早逝,只度過了32個春秋。而他所譯莎劇《全集》由世界書局出版后,轟動文壇,被時人嘆為“宏偉的工程”、“偉大的業(yè)績”。朱生豪的翻譯態(tài)度嚴肅認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圍內(nèi),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其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質(zhì)量較好的譯本。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亞全集》(中文本),戲劇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譯文。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2楊必

楊絳的妹妹,(1922—1968),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會學校)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當了一年助教,然后回震旦教課。后來又被分配在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書。受到傅雷鼓勵開始翻譯。她翻譯的第一部小說是瑪麗亞?埃杰窩斯的《剝削世家》。傅雷認為她該翻譯大作家的名著,于是她又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訂下合同,翻譯薩克雷(W.M.Thackeray)的VanityFair(《名利場》)。楊必翻譯的《名利場》如期交卷,出版社評給她最高的稿酬。她向來體弱失眠,工作緊張了失眠更厲害,等她趕完《名利場》,身體就垮了。有一晚,她一覺睡去,沒有再醒過來。楊必翻譯的以上兩本書的原著均為錢鍾書(楊絳的丈夫)所推薦。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3林語堂(1895-1976)生于福建省龍溪縣坂仔村一個清貧和睦的牧師家庭,幼名和樂,入上海圣約翰大學讀書后改名玉堂,留學回國后在北京發(fā)表文章署名語堂。1916年大學畢業(yè)后在北京清華學校任中等英文教員。三年后即1919年秋,林語堂攜新婚妻子廖翠鳳赴美,就讀于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一年后,經(jīng)濟上的危機迫使他們來到法國,積蓄了一筆錢之后,又來到德國學語言學。林語堂提出譯文須以句為本位。第一、譯者必將原文全句意義詳細準確的體會出來,吸收心中,然后將此全句意義依中文語法澤出。這就是我們所謂“句譯”的方法。第二、行文時須完全根據(jù)中文心理。翻譯者所表之思想,既本于外國文,則不免多少受外國文之影響,且譯者亦不應過改其本來面目?!兜赖陆?jīng)》,多古文英譯。中文著作9本,英文著作38本,譯著88種。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4徐志摩(1897-1931)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寧一開明富商之家,幼時接受私塾教育。1918年夏,留學美國克拉克大學攻讀社會學,翌年轉(zhuǎn)入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系并獲碩士學位。兩年后,出于對美國高度工業(yè)化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倦,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來到英國,以追隨羅素(B.Russell)的哲學思想。在倫敦劍橋大學結(jié)識了哲人羅素,哈代(T.Hardy)、威爾斯(H.G.wells)、曼斯菲爾德(K.Mansfield)、卡本特(E.Carpenter)、威利(A.Waley)等一批英國當時的著名作家、詩人和學者。于是他開始譯介自己喜愛的詩人與作品,邁出了通向世界文學殿堂的第一步。1921年開始翻譯,付梓過四種譯著,其中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童話故事,除此之外,還有約80首詩以及許多散文、講演等譯文散見于他所出版的詩集、散文集或二三十年代印行的各種報刊雜志里。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5徐志摩認為:“翻譯難不過譯詩,因為詩的難處不單是他的形式,也不單是他的神韻,你得把神韻化進形式,像顏色化入水,又得把形式表現(xiàn)神韻,像玲瓏的香水瓶子盛香水?!痹谒磥?,“形”與“神”——即形式與內(nèi)容——的高度完美統(tǒng)一方不失詩歌翻譯的真諦。在徐志摩看來,胡適的譯文太過于“注重神情”,雖可“打起徽州調(diào)高聲朗唱”,但卻已完全改變了原詩的語言風格,因而稱不上是真正的翻譯。作為譯者,他知道直譯充其量只能表現(xiàn)原詩的形式,卻難以傳達出原詩語言所蘊涵的精細微妙處,而作為詩人,他又深邃詩之語言形式亦非是無足輕重的東西。因此,他一方面指出“一首詩的字句是身體的外形,音節(jié)是血脈”、“完美的形體是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現(xiàn)”,又同時強調(diào)了“詩意是心臟的跳動,有它才有血脈的流轉(zhuǎn)”。在譯詩語言上,徐志摩積極主張用五四以來的白話文認真移譯外國詩歌。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6茅盾(1896-1981)據(jù)粗略的統(tǒng)計,茅盾一生曾撰寫翻譯論文近20篇,廣泛、深刻而富有遠見卓識地探討了文學翻譯理論問題,在許多方面可以與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眾多的著名翻譯理論家們相媲美。此外,從1916年9月至1948年8月,他還翻譯、校譯、輯譯及與人合譯出版各類譯著40余種,發(fā)表各類譯品240篇左右。他的譯作涉及30多個國家和150多位作家,籠括小說、戲劇、詩歌、散文、文藝理淪、科學常識、馬列著作及社會評論等諸方面。其數(shù)量之大、范圍之廣、涉及的國家和作家之多,無論是過去抑或是現(xiàn)在,都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7文學翻譯只有一個廣義的“信”的標準,但又必須強調(diào)“達、雅”。原因是,文學譯品要傳達原作的意境,沒有順暢流利的文學語言是辦不到的。而為了忠實地傳達原作的意境,譯文的語言就必須具有如同原文的通順和文采。這就是說,“信”與“達、雅”密不可分,而“達、雅”的程度又必須以“信”為中軸。這樣,茅盾對三字標準之間關系的辯證處理,就照顧到了文學翻譯的內(nèi)容與形式,克服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或左或有的搖擺。自然,持有這種觀點的并非茅盾一人。我國著名翻譯家伍光建早年也曾明確指出過:“‘信’……似應奉為譯事圭臬。至于譯文是否達、雅,還須先看原文是否達、雅。”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8梁實秋(1902-1987)對英法語言有高度的素養(yǎng),辭書編撰有卓越的成就,文藝創(chuàng)作業(yè)績斐然,譯事成就巨大。生于北京,死于臺北。主編過30多種詞典和教科書,數(shù)百篇散文、小品文和雜文,翻譯《莎士比亞全集》40卷,以及《世界名人傳》124冊。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29錢歌川(1903-1990)湖南湘潭人,早年留學日本,后又于1936年赴英進修,并游歷歐洲??箲?zhàn)勝利后,因他精通日文、英文,被派往日本,出任中國駐日代表團主任秘書,他對之無甚興趣,轉(zhuǎn)而應聘到臺灣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后到新加坡執(zhí)教,直到1973年退休,去美國定居。1990年10月病逝紐約。錢歌川譯過多種英、美、日等國作家著作,出版過近百種關于翻譯和學習英文的書籍,而遼寧大學出版社于1988年2月出版的《錢歌川文集》共四卷,凡三百多萬字。錢歌川,不愧是一位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譯等身的散文家、翻譯家、翻譯研究家和英文教授。翻譯的標準單是一個信字也就夠了,如果我們能從狹義和廣義雙方來看這信字的解釋的話”?!八^信,就是忠實。也就是翻譯正確而無錯誤”。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30張谷若(1903-1994)山東煙臺人,張谷若致力于英國文學,尤其是哈代、蕭伯納、狄更斯以及莎士比亞等經(jīng)典之作的研究和翻譯,并被西方文學界譽為“哈代專家”。他翻譯的作品被香港有關譯論家稱為“譯作的楷?!?,為英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譯有七部、約400萬言英國古典文學名著,除《苔絲》與《還鄉(xiāng)》外,還有哈代的《無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衛(wèi)·考坡菲爾》、亨利·菲爾丁的《棄兒湯姆·瓊斯史》、莎士比亞的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肖伯納的戲劇《傷心之家》以及唐詩英譯等。(一)張谷若推崇“信達雅”。他認為“信”包括兩方面的信,一是內(nèi)容方面,包括思想、實質(zhì)、概念等等,即matter、substance的信;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31二是形式方面,包括表達、字句、結(jié)構(gòu)等等,即form,expression的信。張谷若認為嚴復所說的雅字是指古文而言。從前的“雅”字,有時有特別意義,比如雅字在清朝時指的是雅部昆曲。在嚴復的筆下,則等于“古文”或“文言文”指的是雅正的古文。有人以文雅之意解之,認為如原文寫粗鄙之人,說粗鄙之語,即不應以雅譯之。但以雅作古文解,則此法自解。(二)以“地道的譯文”譯“地道的原文”張谷若認為“原來是地道的語言文字,翻譯時也要譯成地道的語言文字”,所渭的翻譯三字決,歸納起來就是要做到“地道”。要做到這一點,譯者在翻譯時不能逐字死譯,而應依據(jù)原文的風格,采用適當?shù)淖兺ㄊ侄?,以雅譯雅,以俗譯俗,比如可以用功能相等的不合正規(guī)語法的文字來模仿原文中的vulgarism,總之,以與全文氣氛味道協(xié)調(diào)為要。從某種方面說,張谷若的“地道”,指的是譯文與原文之間的“風格相似”。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3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攻讀英語,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后來赴法國和日本留學。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在近六十年的翻譯生涯中,巴金根據(jù)英、法、俄、日、德和世界語等六種語言,先后譯了約五十種文學作品和社會科學論著,譯著涵蓋俄、波、意、英、德、日、匈牙利、西班牙、美國、保加利亞等十幾個國家許多作家的作品,共三百余萬字,其中主要是俄國作家的作品。好的翻譯應該都是“直譯”,也都是“意譯”。那些改變了原文風格,改變了原文語氣,改變了原文意義的翻譯并不是“意譯”,那只是編譯,或“改編”。流暢或漂亮的原文應該被譯成流暢或漂亮的中文。一部文學作品譯出來也應該是一部文學作品。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33傅雷(1908-1966),一代翻譯巨匠。早年留學法國,學習藝術理論,得以觀摩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藝術修養(yǎng)?;貒笤谓逃谏虾C缹?,因不愿從流俗而閉門譯書,幾乎譯遍法國重要作家如伏爾泰、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數(shù)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譯界備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60年代以后,傅雷以其研究與翻譯巴爾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吸引為法國巴爾扎克研究協(xié)會會員。他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均顯示出獨特的高超的藝術鑒賞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堅持自己的立場?!拔母铩敝幸虿豢叭淌芪廴瑁c夫人朱梅馥雙雙含冤自盡,實現(xiàn)了文格與人格的統(tǒng)一。

美學觀――“神”與“形”的和諧(1“重神似不重形似”?!胺g應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神”與“形”的和諧源于譯者的再創(chuàng)造(3)“神似”與“形似”和諧體現(xiàn)中西美學之精髓。Emphasizingthereproductionofthespiritoftheflavoroftheoriginal.第四階段新中國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其主要特點:1:翻譯工作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代替了昔日槍譯、亂譯的現(xiàn)象,減少了不必要的勞動;2:翻譯由外譯漢單向性翻譯變成漢外兼顧的雙向型翻譯;3:翻譯標準日趨統(tǒng)一。翻譯研究方面基本圍繞直譯和意譯等傳統(tǒng)性問題,沒有突破信、達、雅的約束,更沒有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翻譯理論體系。第五階段翻譯規(guī)模和質(zhì)量進一步提高,題材進一步擴大,形式更加繁多??谧g(含同聲傳譯)已和筆譯并駕齊驅(qū)。理論方面,也開始探討建立我國獨特的翻譯體系?,F(xiàn)代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步滲透到翻譯領域。瓊州學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