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探尋_第1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探尋_第2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探尋_第3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探尋_第4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探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與文化張秀榮科學與文化(一)科學與宗教(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一)科學與宗教1.宗教的本質(zhì)是什么?(1)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來源

馬克思說,“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據(jù)就是:人創(chuàng)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了人.就是說,宗教是那些還沒有獲得自己或者是再度喪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國家,社會產(chǎn)生了宗教,即顛倒了的世界觀,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顛倒了世界.....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xiàn)實苦難的表現(xiàn),又是對現(xiàn)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就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來源于費爾巴哈.(2)宗教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是以階級斗爭為基點來解釋社會歷史和社會的發(fā)展.湯因比認為,宗教在推動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宗教的本質(zhì)可以概括為:人類以信仰為基礎,用超自然的,神秘的,理想化的外在原因?qū)ΜF(xiàn)實世界所做的一種解釋,這種解釋可以給予信仰者以心靈或精神上的慰籍,從而能使他保持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宗教可以在人遇到挫折或困境時,給人溫暖,希望,安慰和精神寄托2.對科學而言,各大宗教之間的差異(1)科學的發(fā)展對宗教的影響的不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對基督教提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重大的挑戰(zhàn)有三次,但是對伊斯蘭教和佛教卻沒有形成任何挑戰(zhàn),這是為什么呢?(2)原因基督教關心整個宇宙,人類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上帝創(chuàng)造了整個宇宙,人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當人類揭示出自然界的奧秘時,就時常與基督教關于宇宙的知識相矛盾.而伊斯蘭教和佛教根本不關心宇宙或自然界的事,只關心人及其社會的事,所以任何科學成就都與之無關.3.科學與基督教:盟友還是敵人?(1)科學與基督教對立的實質(zhì)科學與基督教的對立是科學成果與基督教教義之間的矛盾,不是與上帝之間的對立,因為上帝是超驗的.基督教教義可以修改,可以重新理解,只要上帝存在,基督教就存在(2)科學對基督教提出了多次挑戰(zhàn),但為什么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基督教的信仰?

這是因為科學與基督教的目的、本質(zhì)、基礎和社會功能等都是不同的,它們之間不可能相互替代,而是互補的.

(3)科學與基督教是相互促進的基督教對科學的影響第一,基督教鼓勵人們研究自然人們必須通過研究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來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超驗的,所以這也許是基督徒認識上帝的唯一途徑第二,基督教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界奧秘的信心上帝是按照一定法則、一定規(guī)則、一定原理、一定原則創(chuàng)造自然界的,因此自然界是有序的、統(tǒng)一的、簡單的、有規(guī)律的、可以用數(shù)學進行描述.這是西方人進行科學研究的信念.第三,教會學校為近代科學的誕生培養(yǎng)了奠基人歐洲早期大學幾乎清一色是教會所辦,如英國的劍橋和牛津大學,意大利的波倫尼亞和帕多瓦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比利時的魯汶大學等.學校課程主要是神學,邏輯,文法或修辭,拉丁語,藝術,自然哲學,博物學等.教會學校在培養(yǎng)了大量神職人員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大量科學工作者.哥白尼,達.芬奇,羅吉爾.培根,伽利略,開普勒就是杰出代表.他們是近代科學的奠基人.科學對基督教的影響第一,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宗教教義的修改,使之更能滿足人們信仰上的需要第二,科學的發(fā)展揭示出自然界所具有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有序性、和諧性、統(tǒng)一性、簡單性和完美性,使人堅信和體會到萬能的造物主的存在.(4)對社會發(fā)展而言,科學與基督教是互補的科學變?yōu)榧夹g,從而推動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社會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宗教變?yōu)榈赖滦拍?,保持人們心靈的安寧、和諧,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1.為了求知和擺脫愚昧而不是為適用目的,熱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古希臘的哲學家?guī)缀醵际亲匀徽軐W家,或者說都是科學家.像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大宇宙秩序>,<小宇宙秩序>,伊壁鳩魯?shù)模嘉锢韺W>,已經(jīng)建立起具有嚴謹邏輯結(jié)構(gòu)的,完整的自然哲學體系.古希臘人對自然界的探索主要傾向于三個方面:(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1)探索自然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shù),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亞里士多德認為水,土,火,氣是萬物的本原.(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2)探索和研究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古希臘人對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了密切關注和研究,如對動植物的分類,發(fā)育,成長,生理結(jié)構(gòu)等,對時間,空間,運動,靜止,對天文,氣象,地質(zhì)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亞里士多德的<動物志>,<物理學>,阿利斯塔克的<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和距離>,阿基米德的靜力學等.(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3)熱衷于幾何學的研究古希臘人似乎特別熱衷于幾何學研究.畢達哥拉斯因為證明了“勾股定理”(西方人叫畢達哥拉斯定理)而設百牛大祭,柏拉圖在他學園的大門上掛上“不學幾何學,不得入此門”的牌子.,阿基米德在羅馬士兵的架在脖子上仍專心致志地研究幾何圖形.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把我們今天的所有初等幾何內(nèi)容都包容其中,它是除<圣經(jīng)>外世界發(fā)行量最多的書.(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古希臘人為什么熱衷于研究幾何學的原因,在于他們認為,幾何學的研究最能體現(xiàn)人類的理智力量,最能體現(xiàn)理性主義精神,得到的知識最毋庸置疑.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4)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熱衷于對自然界研究的懸賞征文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科學院以及民間組織每年都發(fā)布許多懸賞征文,激勵人們對自然界的奧秘進行研究.例如:(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1818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征文的題目是:“利用精密的實驗確定光線的衍射效應;根據(jù)實驗用數(shù)學歸納法推導出光線通過物體附近時的運動情況.后來,菲涅耳用光是橫波的理論和半波帶法圓滿地解決了問題.1774年德國一家研究機構(gòu)懸賞征解,“電力和磁力是否存在實際和物理相似性?”

1809年丹麥皇家科學院的懸賞題目是,“磁針的變化和傾角與各種物理力之間的關系.”沿著這一方向,奧斯特后來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

事實上,科學史上幾乎任何一個重大理論的誕生都與實際應用無關,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也不關心其應用.如力學理論,光學理論,電磁學理論的,原子理論等.西方人熱衷于研究自然界是他們的價值觀使然.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2.熱衷于探索尋找自然現(xiàn)象的背后原因

西方人認為,知道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才算知識.

赫拉克利特認為,“自然喜歡躲藏起來.”

留基伯提出因果原則:沒有什么事情無緣無故而發(fā)生,一切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柏拉圖認為有兩個世界: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

德謨克利特說.“寧肯找到一個因果的說明,也不愿意獲得一個波斯王位.”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把認識自然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看作是哲學家的基本任務.他說,“智慧就是有關某些原理與原因的知識.”“我們必須求取原因的知識,因為我們只能在認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說知道了這事物.”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呢?當然要靠“理性思維”,即“邏輯推理”.(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3.喜歡并擅長運用理性思維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發(fā)現(xiàn)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最早提出運用人類理性思維認識世界的人是赫拉克利特.他認為“邏各斯”主宰支配整個世界,但它只能靠人類的思維才能把握.巴門尼德認為,“凡不能設想的就都是不可能的,即令感官告訴我們它的確發(fā)生了.”寧可相信思維,也不能相信感覺.巴門尼德的弟子芝諾提出四個否認運動存在的命題.(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第一個論證是“運動是不存在的”.某一物體為了要通過一段距離,它首先必須通過這一距離的一半,而在這之前,又先要通過這一半的一半,以此類推,它必須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內(nèi)通過一段無限的空間,這樣,運動就不能開始.(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第二個論證是,“善跑者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第三個論證是“飛矢不動”.第四個論證是“一倍的時間等于一半的時間”.大多數(shù)西方哲學史著作都把芝諾的四個論證看作是詭辯論,實際上這四個論證是想說明,感覺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只有在思維中才能把握世界.(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亞里士多德無疑對理性思維方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的光輝巨著《工具論》創(chuàng)立了形式邏輯體系,制定了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概念必須嚴格定義;判斷可分為三類:量的表述,質(zhì)的表述,樣式的表述;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他還制定了三大基本邏輯規(guī)律:不矛盾律、同一律和排中律(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4.追求思維的邏輯嚴謹性、精確性,因而導致重概念的嚴格定義和重推理的習慣要想保證理性思維沿正確道路前進,思維就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或法則,這些規(guī)則或法則就是邏輯.而要在思維中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就必須對概念進行嚴格定義.因為概念模糊不清,根本就談不上邏輯推理.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西方科學作為理論體系就是建立在概念基礎上的.如原子,分子,化學元素,剛體,理想氣體,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蛋白質(zhì)等等.注重對概念進行嚴格定義的傳統(tǒng)肇始于蘇格拉底.這與蘇格拉底的善辯和通過問答方法求真知也許有直接關系.亞里士多德說,“有兩樣東西完全可以歸功于蘇格拉底,這就是歸納論證和一般定義,這兩樣東西都是科學的出發(fā)點.”(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

亞里士多德在邏輯史上提出第一個范疇分類表,列舉了十大范疇.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語言中,許多學科名稱的后綴是“-logy”,這說明,一門學科是某一領域知識的邏輯體系,而不是這些知識的簡單堆砌.數(shù)學本質(zhì)上也是邏輯.羅素說,“邏輯是數(shù)學的童年,數(shù)學是邏輯的成年.”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5.相信世界是簡單的、和諧的、有序的、統(tǒng)一的,因而可以憑理性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懷特海說,“首先,我們?nèi)绻麤]有一種本能的信念,相信事物之中存在一定的秩序,尤其是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秩序,那么,現(xiàn)代科學就不可能存在.”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西方人關于世界是簡單的、和諧的、有序的、統(tǒng)一的思想肇始于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哲學.西方人的這一思想的另一個來源無疑是基督教思想,這個問題前面已經(jīng)講過.西方科學的許多重大成果都與這一思想直接相關.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天空的立法者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都與它有關.(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6.具有強烈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喜歡標新立異,自創(chuàng)理論.

西方人懷疑和批判精神濫觴于公元前3世紀皮浪的懷疑主義.它作為一種哲學流派在古希臘羅馬持續(xù)了500多年的時間,哲學史上分三個時期:晚期希臘懷疑論,新學園派懷疑論和羅馬時期懷疑論.皮浪認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固定下來當作教訓,因此我們對任何一個命題都可以說出相反的命題來.”在他看來,“懷疑論體系的主要基本原則是每一個命題都有一個相等的命題與它對立這個原則.”(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

皮浪及其以后的懷疑主義思想不僅代表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想,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期學術界的實際情況.當時的學術界幾乎不存在任何權(quán)威,每一位哲學家除了不懷疑自己外,不相信其他任何人.每一位哲學家似乎都屬于“自己”的一派.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言不僅是他離開老師,獨立門戶的理由,也是后來學生在學術上與老師分道揚鑣的理由.(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如,赫拉克利特認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回敬了一句,“人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也深刻體現(xiàn)了懷疑主義精神.康德說,“人類理性非常愛好建設,不只一次地把一座塔建成以后又拆掉,以便察看一下地基情況如何.”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明確指出,“科學的態(tài)度就是批判的態(tài)度.”因此他創(chuàng)立了“批判理性主義”.愛因斯坦也指出,“為了科學,就必須反反復復地批判這些基本概念.”懷疑和批判精神與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懷疑和批判精神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這是由科學的本質(zhì)決定的.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7.十分重視運用邏輯和實驗方法對知識進行檢驗和論證西方人一貫十分重視對知識的檢驗或論證,在他們看來,沒有經(jīng)過檢驗或論證的知識是不可靠的.

(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知識經(jīng)過人們的無數(shù)次體驗或直覺,是完全正確的.如勾股定理,杠桿原理等,但西方人仍然要對這些看上去非常正確的知識進行嚴格證明.他們把猜想和定理,假說和理論分得很清:沒有經(jīng)過邏輯證明的命題叫猜想,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實驗證明的叫假說,反之,就叫定理或理論.如四色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哥德巴赫猜想.而今天科學上的理論都是經(jīng)過嚴格的實踐檢驗后才成為理論的.(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8.具有一貫的“主客二分”傳統(tǒng)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科學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它所研究的對象,即客體,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主體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因此,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的分離是科學能夠存在的前提,而西方人一貫強調(diào)“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恰恰為科學準備了本體論基礎.(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有一段話,“正如巴門尼德所說,知識必須要有一個對象,而對象必須是某種存在事物,否則便沒有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客體是不依賴于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也是主客二分的必然結(jié)論.(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9.重視個人自由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同學說、不同理論之間的爭論對促進學術進步而言,起著一種優(yōu)勝劣汰的作用.這一過程與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和商品之間的競爭非常類似.因為不同學說,不同理論之間的公平自由的爭論的最終結(jié)果肯定是正確的戰(zhàn)勝錯誤的,全面的戰(zhàn)勝片面的,深刻的戰(zhàn)勝膚淺的,而這本身就是科學的進步.(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但是,不同學說、不同理論之間的自由公平的爭論必須要以人的自由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為基礎.反之,如果人沒有自由和平等,就不可能有自由平等的爭論.不用說,西方社會的自由平等理念為自由平等的學術爭論提供了基礎,從而不斷促進科學的進步.(二)西方科學的文化基因10.基督教文化適宜科學文化的生長

這一問題在前面已經(jīng)作了討論.(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1.強調(diào)思維的整體性中國人最不喜歡把事物分成各個組成部分,然后對這些組成部分進行研究.相反,熱衷于把事物看成整體進行認識.如,把人看成一個整體,把天、地、人看成一個整體,把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等等.(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2.偏重思維的直覺性和意會性

中國人很早就養(yǎng)成了用直覺和意會的方法認識理解問題的傳統(tǒng).老莊主張廢思廢學,以無知、無思、無欲之心去直覺客觀世界的本原-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何理解“道”,如何理解“一,二,三”都要靠直覺和意會.(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3.喜歡走中庸,偏重辯證思維什么叫“中庸”呢?按孔子自己的解釋是,“過猶不及”,“執(zhí)用兩中”,“中立不倚”.意思是,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既要照顧到此,又要照顧到彼,不能偏向一邊.在這種中庸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古人“立言”時,為了避免出錯或害怕出錯,總喜歡用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既不說是,也不說非的模棱兩可的語言來陳述問題.后人就把這些永遠也不會出錯的東西美其名曰“辯證”的思維方式.

(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

但從科學的觀點看,這些陳述給我們帶來的信息量是零.科學不需要辯證,科學需要精確,因為精確的知識才能被檢驗.實際上,這種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精確科學或精確知識的發(fā)展.(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4.對探索自然界的興趣不大,自然哲學貧乏中國哲學史家孫叔平在他的《中國哲學史稿》中說,“從孔夫子到李大釗,除了《孫文學說》以外,沒有一個人寫過一本哲學專著.中國思想家談得最多的,是社會政治問題,倫理問題,人性善惡問題,人生態(tài)度問題,治學方法問題.....”

(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概括為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

其中除了佛家是從國外輸入的以外,其余各家各派差不多都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

秦漢以后中國文化的走向明顯是,儒家成為官方學說,其他幾家作為儒家的補充,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其余各家各派基本都消失了.它們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態(tài)度如何呢?(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

儒家特別重視倫理道德、重視如何治理國家社會、如何管理人民,對自然界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興趣.而且把科學與技術看作是奇技淫巧.

道家以老莊為代表,強調(diào)無為而治,宣揚小國寡民,絕圣棄智.提倡消極處世的思想,更加抑制了人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欲望.東晉的葛洪把道家變成道教.但道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研究自然界,而是要通過煉丹和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而達到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目的.(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佛教從漢朝傳人我國以來得到很大發(fā)展,隋唐時期產(chǎn)生了天臺宗,華嚴宗,唯識宗,禪宗,凈土宗,密宗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分支流派.佛教教義強調(diào)“四大皆空”和“頓悟成佛”.很顯然,這種思想與積極探索自然界以獲得關于自然界知識的科學相距太大(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陰陽學說中的陰陽起源于《周易》,五行來自于《洪范》,戰(zhàn)國時期的鄒衍等人把陰陽和五行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陰陽五行說.這一學說后來成了預測國家,社會,個人吉兇禍福的理論指南,直到今天仍盛行不衰.陰陽家對用理性方法去探索自然也絲毫不趕興趣.(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

墨家比較注重自然知識,但遺憾的是該學派后繼無人,只興盛了很短時間就終絕了.墨家注重的是具體的自然知識,但并不是自然哲學.

農(nóng)家以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農(nóng)民著稱,但他們主要研究有關農(nóng)業(yè)的具體知識,也不屬于自然哲學.至于法家,名家,縱橫家和雜家,他們對探索自然界基本上也毫無興趣.(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5.崇尚古人、權(quán)威,缺乏懷疑和批判精神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除了佛教是漢朝時從印度引進的以外,從秦漢以來一直到五四,甚至直到今天的兩千多年時間里竟沒有出現(xiàn)一個獨立的其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可與儒、道、或陰陽、名、墨家等相提并論的學說;

與此對應,在哲學或思想史上,從老子、孔子、莊子、鬼谷子、孫子、墨子到朱熹、二程、陸九淵、再到王陽明、王船山、戴震、再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就其學術地位,學術影響而言,似乎真有些像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所抱怨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中國學術史上出現(xiàn)這樣的怪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中國人崇尚古人、權(quán)威的心態(tài)太離譜,過分迷信、崇拜前人和權(quán)威、喜歡固守教條;其二,缺乏懷疑和批判精神,不敢全盤否定以前的舊學術、舊理論、因而也創(chuàng)新不出新東西。結(jié)果就導致了學術思想越來越貧乏,越來越單一,后人越來越不如前人.根本原因是自給自足的小生產(chǎn)的封建經(jīng)濟制度使然(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由于統(tǒng)治者對學術的干預,還造成了中國學術史上另一個怪現(xiàn)象,兩千多年來的學問家要么是儒家的,還有一小部分人是非儒家的,但幾乎沒有反儒家的.結(jié)果,我們今天需要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時,竟然在中國學術中一個也找不到,只好到國外去找.(三)中國科學的文化基因6.迷信思想嚴重或許是由于人們對未來的前途不能把握,不能自己主宰,所以中國人特別喜歡算命或占卜,而且這一思想似乎沒有一個學派是堅決反對的,相反,許多學派都默認這一點.這樣,就導致中國人產(chǎn)生了許多迷信思想.直到今天,只要是做一件比較重大的事,幾乎都充滿迷信思想.蓋房子、死人下葬必定要請風水先生;結(jié)婚、商店開張肯定要選吉利日子;晉升職稱、升學、治病要求神保佑等.(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1.言說方式的不同通常人們在言說中,不知不覺在遵循、在運用的某種思維方式。所以言說的方式可以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那么,中西方言說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第一,言說標準的不同。我們以蘇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說方式比較及其對中西方的影響為例:(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蘇格拉底的言說,他的標準是確立于言說本身的,就是說,話語本身有自身的標準??鬃釉谘哉f中也有標準,但是他言說的標準在言說之外,而不是把標準放在話語本身之中。(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美諾篇》:美諾問:美德是否可教?那么,什么是美德?是對話的前提。言說的標準就是,雙方必須有共同認可的定義或原則;而且這個原則如果是正確的,不應該此刻是正確的,應該是永遠站得住腳的;而且對話中,用任何一個未經(jīng)解釋、未經(jīng)承認的名詞來說明答案都是要不得的。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認為:美德,無論它們有多少種,無論它們有何不同,它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本性,要著眼于美德本身,而不要著眼于具有美德的那些事物。這就是要對什么是美德這個問題必須作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本質(zhì)定義,有這個定義你才能永遠站得住腳。(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亞里士多德認為:真正的定義應該是種加屬差。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你光說人是動物還不夠,你必須把最近的種差加上去:人是有理性的動物,只有人才有理性。那么這個定義就完全了。那到底什么是美德?知識就是美德。

蘇格拉底光說美德是知識那還不夠,至于是什么知識,還必須繼續(xù)探討下去。蘇格拉底雖然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是他已經(jīng)提出來:要使我們的思想擺脫具體經(jīng)驗的束縛。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經(jīng)驗,我們必須擺脫這些經(jīng)驗的束縛而上升到邏輯的言說。蘇格拉底這是蘇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上作出的貢獻,就是要通過談話把邏輯理清楚,這樣一種言說方式就在他那里初步建立起來。這個標準,到后來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發(fā)展,就形成了西方的邏輯。蘇格拉底這樣一個原則也就是后來亞里士多德所建立起來的形式邏輯的原則——同一律與不矛盾律,再就是實體性原則。西方重邏輯、重語法規(guī)范,這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特點,也是西方言說的一個特點。

孔子孔子言說的標準在言說之外,而不是把標準放在話語本身之中。正因為這個標準建立在言說之外或者說言說的后面,建立在沒有說出來的東西里面,所以他最終取消了言說本身的標準??鬃釉凇墩撜Z》里面,孔子的弟子一共問了七次“仁”,但是孔子的回答每次都不相同,他不去追求一條要永遠站得穩(wěn)的原則。在《論語》中,問“仁”的意思,根據(jù)我們的體會與孔夫子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來都不是限于問什么是“仁”,而是比較籠統(tǒng)的問關于“仁”方面的事情??鬃拥谝淮问穷仠Y問“仁”??鬃拥幕卮鹩腥湓?,這三句話代表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句話是:“克己復禮為仁?!钡诙湓捠牵骸耙蝗湛思簭投Y,天下歸仁焉。”還有第三句:“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顏淵問“仁”,于是孔子就獲得了一個機會,趁機就可以對顏淵講為“仁”的道理,勸他為“仁”。勸說當然也有一個內(nèi)在標準,但這個內(nèi)在標準不是體現(xiàn)在言說本身,而是包含在一問一答的意思后面。討論后面的意思包含的一個前提,就是討論的雙方都想成為“仁人”。顏淵問“仁”不是想弄清什么是“仁”,而是想知道怎樣才能做一個“仁人”。

孔子“請問其目”,孔子就告訴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币簿褪钦f把視、聽、言、動,你的一切行為都落實在一個“禮”上來。但是這里有個問題,他為什么不說非禮勿想?非禮勿想是一切視、聽、言、動的出發(fā)點,為什么他不說呢?

孔子這個問題并不復雜,非禮勿想是用不著說出來的。一個人想要“仁”,是構(gòu)成他們一切對話的潛在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卻不能自成為討論的對象。言說的標準是有的,但是它不進入言說之中,而是在言說之外,成為言說的前提,它不受到言說的檢驗,它不是一個未定的需要言說加以探討的問題,而是不容探討的。

孔子所以中國社會在這條原則下,就產(chǎn)生了對專制君主的絕對需要。在言說方式上,就導致話語權(quán)威。孔子話語權(quán)威表現(xiàn)為,以一己之欲,強以“立人”和“達人”。因為我覺得這樣很好,所以你也必須這樣做,我是為了你好。在話語權(quán)威里,雖然看起來是很溫和的,沒有任何強制性,但實際上背后有很大的強制性。而以“一己之欲”,強以“立人”和“達人”,這個標準始終隱沒在話語背后,這樣一來,在談到倫理道德、法律和政治問題的時候,整個言說在語言中就找不到任何標準。(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第二,言說目的不同孔子在對話中是“誨人不倦”,不斷去答疑解惑。而蘇格拉底則恰好相反,蘇格拉底是以提問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而蘇格拉底的對手,才是問題的解答者。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總是問對手一個問題,他的對手自以為很聰明,便加以解釋,蘇格拉底便抓住他的解釋再次提問,往往使對手陷入絕境。所以蘇格拉底全部對話的靈魂,都在于提問,而不在于回答。蘇格拉底的問題是最尖銳的,而回答則是比較平庸的。對話是由針對回答的提問,才引導談話進行下去,而且通過提問才使問題本身變得清楚明白。

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從不強迫別人相信他自己的判斷,而總是誘導別人自愿說出他沒有說出的話。相反,如果使別人處于不自由、被動受教育的地位,即使別人承認你說得對,這句話的普遍性也是永遠得不到證實的??鬃涌鬃与m然并不認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是“學而知之者”,但在對話時,他是以學成者的身份來高居于他人之上的。面對學生,凡是需要知道的他全部知道,凡是他不知道的都是不必知道的。

孔子孔子說,“吾知其不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與蘇格拉底“自知其無知”在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孔子的“知其不知”,對知識并不是一種反問態(tài)度。他也承認有些事情是不知道的,但他對這些事情不屑一顧,對自己的知識沒有一種反思的態(tài)度。他不像蘇格拉底那樣,把對話當作雙方一起來探求真理的一個過程,而只是傳授已知知識的方式。(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經(jīng)常有人說到這樣一個悖論,中國文化,你沒有誠心是進入不了的,但是有了誠心又跳不出來,結(jié)論是中國文化不可認知。這樣一個悖論其實從孔子就開始了。

蘇格拉底第三,言說的效果不同。蘇格拉底在對話中,雖然執(zhí)著于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就是要找到一個事物的“定義”,但他也知道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自己心中預先并無定數(shù)(所以才“自知其無知”),唯有依靠自己的理性和“辯證法”去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在這種開放式的討論中,不但討論雙方的思維水平已不是討論前的水平了,而且所討論的問題的內(nèi)在復雜性、微妙性也暴露出來了,這就給后人沿著思維已指出的方向繼續(xù)深入提供了極寶貴的啟發(fā)。孔子孔子的對話看重的只是結(jié)論,而完全不重視反復的辯難,一般是一問一答為一小節(jié),少有兩個以上來回的,即使有,也不是針對同一個問題,更不是貫穿一條思路。所以,《論語》是中國傳統(tǒng)官樣文章中泛濫成災的“要字句”的始作俑者。所謂“要字句”,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要……”的句式,有時不一定包含“我們”,常常連“要”字也省掉了,但意思每個中國人都懂??鬃釉凇耙志洹敝?,“為什么要”是不能問的,一問你就成了異端,因此這是一種權(quán)力話語。蘇格拉底因此,從歷史上看,蘇格拉底和孔子的兩種不同的對話其效應也是極不相同的。蘇格拉底造成了西方哲學史上從自然哲學向精神哲學的大轉(zhuǎn)折,刺激了后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超越蘇格拉底而建立起龐大的唯心主義體系;孔子孔子則樹立了無人能夠超越的“大成至圣先師”,只能為后人“仰止”和不斷地體會、學習。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言說方式從此便進入到了一個自我循環(huán)、原地轉(zhuǎn)圈的框架之中,盡管內(nèi)容上還有所發(fā)展和充實,形式上卻兩千多年一仍舊制,幾無變化,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才開始有了初步的松動。(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2.對事物的本原認識不同中國的“道”和西方的邏各斯”被看作是事物的本原,有如下相同之處:(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第一,“邏各斯”與“道”,都是“永恒”的,是“?!保ê憔茫┑摹:绽死厮f的邏各斯之“永恒”與老子道的“?!笔强梢酝s的,他們都認識到,在這千變?nèi)f化的宇宙中,有一個永恒的、恒常之物,這就是“道”和“邏各斯”。(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

第二,“道”與“邏各斯”都有“說話”,“言談”,“道說”之意。邏各斯的第一個意義是“言語”、“談論”,或是說出來的一個“字”。

“道可道,非常道”。(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

第三,“邏各斯”與“道”都與規(guī)律或理性相關。韓非《解老》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镉欣聿豢梢韵啾。世碇疄槲?,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韓非是最早解說《老子》的學者,他對《老子》道的理解,顯然看到了道是萬物之“所以然”的規(guī)律,是萬理之所用。而這一點,也正與赫拉克利特“邏各斯”相似。

(四)中西方文化基因不同的的原因探尋“邏各斯”與“道”不但是“永恒”的,而且都是萬物的本原,是產(chǎn)生一切的東西,是萬物之“母”。此即我們前面所說過的“道”產(chǎn)生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41章)“邏各斯”是萬物的本質(zhì),“萬物都根據(jù)這個邏各斯而產(chǎn)生”

(四)中西方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